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Brachypodium distachyon through embryogenic calli derived from immature embryos

二穗短柄草幼胚再生体系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初步研究



全 文 :书二穗短柄草幼胚再生体系及农杆菌
介导转化的初步研究
吴雪莉1,刘金星2,KlausKNielsen3,杨志民1,高彩霞2,3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ResearchDivision,DLF-TRIFOLIUMA/S,丹麦466060)
摘要:以二穗短柄草3个品系BDR018,BD21,BD213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
生的影响。采用携带犵狌狊和犫犪狉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DM805)的根癌农杆菌菌株 AGL1对BDR018品系的幼胚愈
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本实验探讨了影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遗传转化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幼胚大小
介于0.5~1.0mm之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随愈伤组织年龄的增加,BDR018,BD21,BD213愈伤组织的再生
率下降,白化率上升。愈伤组织年龄在5~8周范围内转化效率较高,平均转化效率为38.5%。真空处理5min和
0.01%的SilwetL77处理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对转化植株进行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和PCR鉴定,初步证明外
源基因已整合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关键词:二穗短柄草;幼胚;愈伤组织;农杆菌;遗传转化
中图分类号:S544.032;Q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5000908
   二穗短柄草(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是温带一年生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短柄草属植物。原产于非洲北
部、欧洲南部和亚洲中部,包含约10个亚种[1],它与大多数的禾草亲缘关系很近,与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
大麦(犎狅狉犱犲狌犿狏狌犾犵犪狉犲)、燕麦(犃狏犲狀犪狊犪狋犻狏犪)等粮食作物的亲缘关系比水稻更近[24]。水稻作为禾草最基本的
模式植物[5,6],其生长周期长,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尤其是在高产基因实验方面要求更高,此外,它属于稻亚科,与
早熟禾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因而并不是理想的禾草模式植物。而二穗短柄草在很多方面与拟南芥(犃狉犪犫犻
犱狅狆狊犻狊狋犺犪犾犻犪狀犪)有共同特点,拥有模式植物必备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715]:基因组小、染色体少、DNA重复
序列少、植株较矮、生长周期短、自花授粉等。与小麦族植物一样具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且不需要严格的
生长条件和栽培措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禾草模式植物。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对二穗短柄草进行多方面的研
究,从而更全面地确认它作为模式植物的必然性。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模式植物作为有效工具的关键,开展关于二穗短柄草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近几年来,短柄草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研究者的重视,对其植物学特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分子生
物学特性、基因组学发掘、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二穗短柄草遗传转化
方面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以国际短柄草协会正在构建遗传连锁图的二穗短柄草BD21和BD213品系及植株健
壮、生长迅速的BDR018品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并探讨了愈伤
组织年龄及浸染过程中的不同处理对农杆菌介导的BDR018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对建立高效稳定的二穗短柄
草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2008年5月选取国际短柄草协会正在构建遗传连锁图的二穗短柄草BD21和BD213品系及植株健壮、生
长迅速的BDR018品系的幼胚为材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取抽穗2周左右的幼嫩籽粒,用1.5%的次氯酸钠
第19卷 第5期
Vol.19,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9-16
2010年10月
 收稿日期:20091010;改回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欧共体(EU)第七框架课题Renewal资助。
作者简介:吴雪莉(1982),女,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Email:xueli19821201@live.cn
通讯作者。Email:nauyzm@njau.edu.cn,cxgao@genetics.ac.cn
消毒15~20min,无菌水冲洗5~6次,于超净工作台内剥取幼胚,置于诱导培养基上,26~28℃、黑暗条件下诱
导胚性愈伤组织,5d左右拔除幼芽。愈伤组织每2周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1次。
1.2 农杆菌菌株和质粒
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质粒载体PDM805如图1[内含犫犪狉基因(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和
犵狌狊报告基因(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基因)]由丹麦DLF公司提供。
图1 质粒狆犇犕805结构示意图
犉犻犵.1 犕犪狆狅犳狆犾犪狊犿犻犱狆犇犕805
1.3 幼胚离体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MS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MS铁盐+MS有机成分+MS维生素。
诱导培养基(MS2.5):MS基本培养基+2,4二氯苯氧乙酸(2,4D)(2.5mg/L)+水解酪蛋白(0.5mg/L)
+CuSO4(0.6mg/L)+蔗糖30g/L+结冷胶(Gelrite)3.75g/L。
选择诱导培养基(MS2.55BCefo200):MS基本培养基+2,4D(2.5mg/L)+水解酪蛋白(0.5mg/L)+Cu
SO4(0.6mg/L)+蔗糖30g/L+Gelrite3.75g/L+双丙氨磷(Bialaphos)(5mg/L)+头孢噻肟(Cefotaxime)
(400mg/L)。
再生培养基(M1G):MS基本培养基+激动素Kinetin(0.2mg/L)+蔗糖30g/L+Gelrite3.75g/L。
选择再生培养基(M1G5BCefo200):MS基本培养基+Kinetin(0.2mg/L)+蔗糖30g/L+Gelrite3.75g/L
+Bialaphos(5mg/L)+Cefotaxime(400mg/L)。
壮苗培养基:1/2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g/L+Gelrite3.75g/L。
上述所有培养基均调pH值至5.8,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1.4 幼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从-80℃冰箱中取出含有质粒pDM805的农杆菌AGL1[9]菌液200μL(保存于15%甘油中,农杆菌与甘油
1∶1混合),接种于20~25mL含有50mg/L利福平以及20mg/L四环素的YEP(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28℃,
200r/min振荡培养12~18h。当培养至OD600值为0.6~1.0后,将培养物于4300r/min离心10min,收集菌
体。用 MS2.5液体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2,4D(2.5mg/L)+水解酪蛋白(0.5mg/L)+CuSO4(0.6mg/L)
+蔗糖30g/L,pH 值5.8]洗涤2次后重新悬浮,调至OD600值为0.6~1.0。
选择颜色鲜黄,生长旺盛,结构密实的BDR018胚性愈伤组织(颗粒大小为1~2mm),于农杆菌菌液中浸染
15~20min,吸去菌液,并用灭菌滤纸吸干愈伤组织表面的菌液,转移到盖有滤纸的诱导培养基上,26~28℃,暗
培养48~72h后,将共培养的愈伤组织用含有头孢霉素(Cefotaxime,200mg/L)的无菌水漂洗2~3次,每次1
min左右,将愈伤组织上的水分吸干,置于空培养皿中12~24h,MS2.5液体培养基漂洗1次后转移到选择诱导
培养基上,26~28℃,暗培养2~3周。
1.5 转化体的筛选与抗性植株再生
转化2~3周后,将愈伤组织继代到新的选择诱导培养基上,于光照培养箱(25℃,16h光照,8h黑暗)培养。
每2周继代1次。2次继代后,将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选择再生培养基上培养。待抗性再生绿苗长至3~4cm
时,转移至壮苗培养基内,待抗性再生苗具有较健壮的根后,转入花盆中,于温室内种植。
1.6 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
将抗性再生植株叶片浸于XGluc溶液[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10mmol/L、磷酸缓冲液100mmol/L、亚
铁氰化钾0.5mmol/L、高铁氰化钾0.5mmol/L、20%(V/V)甲醇和0.1%XGluc(W/V)]中,37℃下保温数小
0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时,96%乙醇脱色,观察蓝色反应。
1.7 转化植株的PCR(聚合酶链反应)鉴定
取抗性再生植株和未转化植株叶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10]微量提取植物DNA。本试验扩
增犫犪狉基因片断的引物为 MS126(5′GGATCTACCATGAGCCCAGA3′)和 MS127(5′TGCCTCCAGGGACT
TCAG3′)。PCR所用Taq酶、dNTP等购于Ampliqon公司,引物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PCR扩增外源目的
基因的大小约为357bp。
1.8 数据统计
成愈率(%)=愈伤组织数/接种幼胚数×100%。再生率(%)=再生绿苗数/愈伤组织数×100%。白化率
(%)=再生白化苗数/愈伤组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图2 幼胚大小和愈伤组织
犉犻犵.2 犛犻狕犲狅犳犻犿犿犪狋狌狉犲犲犿犫狉狔狅犪狀犱犲犿犫狉狔狅狀犻犮犮犪犾狌狊犲狊狅犳
犅.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犅犇213,犅犇21犪狀犱犅犇犚018
根据幼胚(胚轴方向)长度将其分成3类即:Ⅰ类:
幼胚长度小于0.5mm (图2A);Ⅱ类:幼胚长度介于
0.5~1.0mm之间 (图2B);Ⅲ类:幼胚长度大于1.0
mm(图2C)。2周后,统计幼胚的成愈率(表1)。
Ⅰ类幼胚,透明,胚的形状稍不明显。诱导过程
中,出芽率极低,生长速度慢,胚性愈伤组织颜色鲜黄,
颗粒致密紧实。Ⅱ类幼胚,半透明,胚的形状明显,出
芽率较低,胚性愈伤组织颜色鲜黄,颗粒致密紧实,生
长速度快于Ⅰ类,少量愈伤组织略带水浸状。Ⅲ类幼
胚,不透明,近乳黄色,与成熟胚相似,出芽率高,生长
速度快,但水浸状愈伤组织较多。
  二穗短柄草3个品系BD21,BDR213,BDR018
的成愈率与幼胚大小有关(表1)。Ⅰ类幼胚成愈率最
低,Ⅱ类幼胚成愈率最高,Ⅲ类幼胚成愈率介于Ⅰ类幼
胚和Ⅱ类幼胚之间。相同幼胚大小,不同品系的幼胚
成愈率也不同。Ⅰ类幼胚中BDR018的成愈率最低,
仅13.8%。Ⅱ类幼胚中 BD21的成愈率最高,达
87.8%,BDR213和BDR018的成愈率分别为85.6%
和72.9%。Ⅲ类幼胚中BD21的成愈率最高,各品系
成愈率均在50%左右。由此可见,长度介于0.5~1.0
mm之间的Ⅱ类幼胚,成愈率最高且愈伤组织颗粒致
密,结构紧实,颜色鲜黄,生长速度较快,适合用于农杆
菌转化受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2.2 愈伤组织年龄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将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按照不同年龄,接种在
再生培养基上(M1G)于光照培养箱(25℃,16h光照,
8h黑暗)进行分化培养。3周后统计再生率和白化率
(图3)。
表1 幼胚大小对二穗短柄草幼胚成愈率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1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犲犿犫狉狔狅狊犻狕犲狅狀犳狉犲狇狌犲狀犮狔狅犳犮犪犾犻犻狀犻狋犻犪狋犻狅狀
犻狀狋犺狉犲犲犅.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犪犮犮犲狊狊犻狅狀狊
幼胚大小
Sizeof
embryo
品种
Varieties
接种幼胚数
No.ofembryos
inoculated
愈伤组织数
No.of
calus
成愈率
Frequencyofcalus
initiation(%)
Ⅰ类 BD21 131 29 22.1
BD213 118 21 17.8
BDR018 65 9 13.8
Ⅱ类 BD21 123 108 87.8
BD213 160 137 85.6
BDR018 155 113 72.9
Ⅲ类 BD21 70 39 55.7
BD213 68 32 47.1
BDR018 97 50 51.5
  随愈伤组织年龄的增加,BDR018,BD21,BD213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白化率上升。愈伤组织年龄为5
周时再生率最高,分别为100%,100%和85.3%(图3)。21周时再生率最低,分别为14.7%,30.3%和17.6%。
11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5周时各品系的白化率最低。其中BDR018和BD21的
图3 愈伤年龄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犉犻犵.3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犪犵犲狅犳犮犪犾狌狊狅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犻犪狋犻狅狀
犻狀狋犺狉犲犲犅.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犪犮犮犲狊狊犻狅狀狊
白化苗和非再生愈伤组织从8周开始出现,而BD213
从5周开始已有非再生现象产生。BDR018和BD21
的胚性愈伤组织在5~8周范围内具有高的再生率和
低的白化率,BDR018的再生率较其他2个品系最高。
BDR018、BD21和BD213的再生率大于60%的愈伤
组织,年龄分别为18,15,11周。综合上述BDR018的
胚性愈伤组织的成愈率及分化再生率均较高,且可作
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愈伤组织年龄范围最宽。以下
遗传转化试验均以BDR018胚性愈伤作为转化受体。
2.3 愈伤组织年龄对转化的影响
以5,8,11,15,18,21周的BDR018胚性愈伤组织
为受体材料,菌体由 MS2.5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菌
液中加入0.01%的SilwetL77,混合均匀,浸染愈伤
组织15~20min进行遗传转化,统计转化率(转化率
=抗性再生植株数/愈伤组织数)。结果表明(表2),
愈伤组织年龄为5~8周时转化率较高,平均转化率为
39.6%和37.4%。随着愈伤组织年龄的增加,转化率
明显降低。21周时转化率最低仅2.8%。不同年龄愈
伤组织的平均转化率为21.4%。
2.4 真空处理和SilwetL77处理对转化的影响
以5周的BDR018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
转化,比较了不同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Ⅰ处理为对
照,菌体在 MS2.5液体培养基中重新悬浮后直接浸染
愈伤组织;Ⅱ处理在菌体由 MS2.5液体培养基重新悬
浮后,在菌液中加入0.01%的SilwetL77,混合均匀
浸染愈伤组织。Ⅲ处理的菌液与Ⅰ对照处理相同,愈
伤组织于空培养皿中,加入菌液浸染30min,其间将
培养皿放入基因枪真空室中进行真空处理,真空室内
压力保持50mbar,处理时间为5min。
结果表明(表3),真空处理和0.01%的SilwetL77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转化率。真空处理和0.01%Silwet
L77处理的平均转化率分别为39.6%和41.0%,显著高于对照的平均转化率14.1%,真空处理和0.01%的Sil
wetL77处理的转化率相近。
2.5 GUS检测结果
待抗性植株移至温室后,取植株新鲜叶片进行犵狌狊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叶片GUS染色结果从无色到深蓝色
表现不一致(图4),无色的叶片说明GUS基因未在植物中表达,浅蓝色和深蓝色叶片说明GUS基因已经在植物
中得到稳定表达。
2.6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随机选取12株转基因抗性植株和2株非转基因对照植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除了非转基因对照植
物以外,所有的转基因植株均扩增出了357bp的犫犪狉基因DNA片断(图5),证明犫犪狉基因已整合进二穗短柄草
基因组中。
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表2 愈伤组织年龄对转化率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2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犪犵犲狅犳犮犪犾犻狅狀狋犺犲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狅犳狋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愈伤组织类型
Calustype
愈伤组织数
No.ofcalus
抗性愈伤组织数
No.ofresistant
calus
抗性再生植株数
No.ofindependent
regeneratedplants
转化率
Rateofransformation
(%)
平均转化率
Averagerateofransformation
(%)
5周愈伤组织 139 57 56 40.3 39.6
5weekcali 103 41 41 39.8
98 38 38 38.7
8周愈伤组织 66 24 23 34.8 37.4
8weekcali 116 46 46 39.7
53 21 20 37.7
11周愈伤组织 51 16 15 29.4 25.2
11weekcali 73 17 14 19.2
78 23 21 27.0
15周愈伤组织 92 18 15 16.3 18.6
15weekcali 123 22 22 17.9
106 27 23 21.7
18周愈伤组织 73 7 5 6.8 4.9
18weekcali 68 6 3 4.4
59 6 2 3.4
21周愈伤组织 57 7 2 3.5 2.8
21weekcali 78 8 3 3.9
90 5 1 1.1
表3 真空处理和0.01%犛犻犾狑犲狋犔77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
犜犪犫犾犲3 犈犳犳犲犮狋狅犳狏犪犮狌狌犿犻狀犳犻犾狋狉犪狋犻狅狀狅狉0.01%犛犻犾狑犲狋犔77狅狀狋犺犲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犮狔狅犳狋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试验编号
ExperimentNo.
愈伤组织数
No.ofcalus
抗性再生植株数
No.ofindependent
regeneratedplants
转化率
Transformationefficiency
(%)
平均转化率
Average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Ⅰ对照处理 78 10 12.8 14.1
Contrasttreatment 93 15 16.1
104 14 13.5
ⅡSilwetL77处理 139 56 40.3 39.6
SilwetL77treatment 103 41 39.8
98 38 38.7
Ⅲ真空处理 167 72 43.1 41.0
Vacuumtreatment 110 45 40.9
151 59 39.1
3 讨论
高频的离体再生系统及稳定的外植体来源是转化受体系统必备的条件,也是影响遗传转化效率提高的重要
因素。在禾谷类转基因研究中,虽然成熟胚取材和操作方便,生理状态一致,是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理想的外植
体,但幼胚再生能力较高,在成熟胚高频率再生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幼胚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幼胚
31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4 犌犝犛染色
犉犻犵.4 犌犝犛狊狋犪犻狀犻狀犵
图5 犘犆犚检测犫犪狉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
犉犻犵.5 犈狓狆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犫犪狉犻狀狋狉犪狀狊犵犲狀犻犮狆犾犪狀狋狊
B45xx:转基因抗性植株;CK1、CK2:非转基因对照植株;pDM805:质粒,阳性对照B45xx:Bialaphosresistant
palnts;CK1、CK2:Nontransgenicplants;pDM805:Positivecontrol
大小介于0.5~1.0mm之间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大于1.0mm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在50%左
右,且出芽率较高,水浸状愈伤组织较多,这可能是由于较大的幼胚接近于成熟胚,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而脱分
化和再生能力下降。这与Draper等[2]对幼胚大小的研究具有相似结论,取二穗短柄草二倍体基因型ABR1不同
大小的未成熟胚分别接种在LS和N6附加2.5mg/L2,4D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长度0.3~0.7mm的未成
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潜力最大,在LS2.5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5%,胚性愈伤组织白苗分化率仅为
7%,而在N62.5培养基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白苗分化率高达45%。但Draper等[2]是以二穗短柄草二倍体基
因型ABR1为材料,而相同幼胚大小,不同基因型的诱导率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BD21诱导率最高达87.8%,
BD213和BDR018诱导率分别为85.6%,72.9%。BD21和BDR018的诱导率均高于他人报道的68%和46%,
而BD213的诱导率低于Philippe等[11]的研究结果94%,这可能与基因型对诱导培养基的选择有关[12]。
愈伤组织年龄对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分化再生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5~8周内胚性愈伤组织具
有较高再生率,为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这一结果与Christiansen等[13]对二倍体基因型和四倍体基因型
幼胚培养的研究相同。BDR017、BDR030、BDR001和BDR018愈伤组织愈龄3~6周时的再生率为90%~
100%,8周时的再生率低于80%,培养时间越长再生率越低,如BDR017、BDR030愈伤组织培养16周时的再生
率分别为30%和55%。
农杆菌介导二穗短柄草的遗传转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BD21的转化研究,而对BDR018的研究目前仅有少
数,国内尚未见关于BDR018遗传转化的研究报道。Vogel和Leong等[14]利用幼胚和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
织及AGL1菌系和pOL001载体首次开展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短柄草的研究,14个基因型中有10个获得了转基
因植株,转化率0.4%~15.0%。Christiansen等[13]用基因枪转化法对BDR018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化平
4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
均转化率5.3%,Vain等[15]用农杆菌转化法对BDR018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BDR018农杆菌转化的效率高达
55%,高于本实验中愈龄为5周的BDR018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高转化效率40.3%和真空处理5min的最高转化
效率43.1%。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中转化的愈伤组织年龄为5周高于前两者作为受体材料的愈伤组织年龄,但
是由于培养5周的愈伤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转化受体材料,因此虽然转化效率稍低,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浸染
过程中,真空处理5min和菌液中加入0.01%的SilwetL77,均可提高转化效率。真空处理可提高转化率可能
是由于真空使浸染环境产生负压,使菌液充满微孔从而提高转化效率。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16]、结缕草(犣狅狔
狊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17]、花生(犃狉犪犮犺犻狊犺狔狆狅犵犪犲犪)[18]等的遗传转化中利用负压处理,转化效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TateokaT.PropositionofanewphylogenicsystemofPoaceae[J].JapanBot,1957,32:275287.
[2] DraperJ,MurLAJ,JenkinsG,犲狋犪犾.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Anewmodelsystemforfunctionalgenomicsingrasses[J].
PlantPhysiology,2001,127:15391555.
[3] KeloggEA.Evolutionaryhistoryofthegrasses[J].PlantPhysiology,2001,125:11981205.
[4] GautBS.Evolutionarydynamicsofgrassgenomes[J].NewPhytologist,2002,154:1528.
[5] HavukkalaIJ.Cerealgenomeanalysisusingriceasamodel[J].CurrentOpinioninGenetics&Development,1996,6:711
714.
[6] TyagiAk,MohantyA.Ricetransformationforcropimprovementandfunctionalgenomics[J].PlantScience,158:118.
[7] ShiY,DraperJ,StaceC.RibosomalDNAvariationanditsphylogeneticimplicationinthegenus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 (Poaceae)
[J].PlantSystEvol,1993,188:125138.
[8] VogelJ,GarvinD,LeongO,犲狋犪犾.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 mediatedtransformationandinbredlinedevelopmentinthemodelgrass
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J].PlantCel,TissueandOrganCulture,2006,85:199211.
[9] TingayS,McElroyD,KalaR,犲狋犪犾.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tumefaciensmediatedbarleytransformation[J].PlantJournal,1997,
11:13691376.
[10] 杨成丽,刘树楠,周吉源,等.高效烟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甜蛋白基因的导入[J].生物技术,2004,14:911.
[11] PhilippeV,BarbareW,VeraT,犲狋犪犾.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wndiatedtransformationofthetemperategrass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
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genotypeBD21)forTDNAinsertionalmutagenesis[J].PlantBiotechnology,2008,6(3):236245.
[12] ChengMing.Invitedreview:Factorsinfluencing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ediatedtransformationofmonocotyledonousspecies,In
VitroCel.Dev[J].BiologyofPlant,2004,40:3145.
[13] ChristiansenP,DidionT,AndersenCH,犲狋犪犾.Arapidandefficienttransformationprotocolforthegrass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
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J].PlantCelReports,2005,23:751758
[14] VogelJP,LeongO M.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ediatedtransformationofthemodelgrass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 (abstract)[J].
InVitroCelularandDevelopmentalBiology,2004,40:29.
[15] VainP,WorlandB,犲狋犪犾.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ediatedtransformationofthetemperategrass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gen
otypeBd21)forTDNAinsertionalmutagenesis[J].PlantBiotechnology,2008,6:236245.
[16] 黎茵,黄霞,黄学林.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苜蓿体胚转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29(2):109113.
[17] 张磊,吴殿星,胡繁荣,等.结缕草组织培养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的主要因子优化[J].草业学报,2004,13(4):100105.
[18] 邹湘辉,庄东红,胡忠,等.负压和超声波处理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
26(1):1216.
51第19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0年
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犿犲犱犻犪狋犲犱狋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狅犳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狋犺狉狅狌犵犺
犲犿犫狉狔狅犵犲狀犻犮犮犪犾犻犱犲狉犻狏犲犱犳狉狅犿犻犿犿犪狋狌狉犲犲犿犫狉狔狅狊
WUXueli1,LIUJinxing2,KlausKNielsen3,YANGZhimin1,GAOCaixia2,3
(1.ColegeofHorticulture,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2.Instituteof
GeneticsandDevelopmental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tateKeyLaboratoryof
PlantCelandChromosomeEngineering,Beijing100101,China;3.ResearchDivision,
DLFTRIFOLIUMA/S466060,Denmark)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veryefficienttransformationsystem,using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mediatedtransformation,hasbeende
velopedfortheproductionoftransgenicplantsof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Embryogeniccaliinitiatedfrom
immatureembryosweretransformedwith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狋狌犿犲犳犪犮犻犲狀狊strainAGL1carryingthebinaryvector
pDM805,codingforthephosphinothricinacetyltransferase(犫犪狉)andβglucuronidase(狌犻犱犃)genes.Bialaphos
wasusedastheselectiveagentthroughoutalphasesoftissueculture.Transformationefficiencywasstrongly
influencedbygenotype,sizeofimmatureembryosandageofembryogeniccalus.Anaverage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of38.5% wasobtainedusing5to8weekoldembryogeniccalusastransformationtargetsandthe
highesttransformationefficiencyachievedwas43.1%.Theexistenceandintegrationofthe犫犪狉geneintrans
genicplantswasconfirmedby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犅狉犪犮犺狔狆狅犱犻狌犿犱犻狊狋犪犮犺狔狅狀;immatureembryo;calus;犃犵狉狅犫犪犮狋犲狉犻狌犿;g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enetictransformation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草业学报》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草业学报》由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期刊。本刊
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英国CABI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
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
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2009年《草业学报》的影响因子为2.486,在全国被统计的1868种期刊中排名第2位,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
排名第1位,现入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
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
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
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林牧渔、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
本刊为双月刊,全铜版印刷,逢双月20日出版,大16开本,250页,定价25元,全年150元。
国内邮发代号:5484,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若错过订期,可在本编辑部直接办理订阅。
  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或兰州市61号信箱) 《草业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730020         电话、传真:09318913494
犈犿犪犻犾:cyxb@lzu.edu.cn      网址:http://cyxb.lzu.edu.cn
欢迎各界朋友赐教、投稿和订阅
6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