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Growth Character Correlation of Chinese Fir Clone and Early Selection

杉木无性系早-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0208222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杉木建筑材树种遗传改良及大中材培育技术研究”(962011203201)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胡德活 (19622) , 男, 广东五华人, 高级工程师.3 参加试验研究的还有国营西江林业局江祖森、黎桂潮、苏永新; 国营西江林场钱志能、李国新、宋权东; 国营曲江林场
姚邦杰、郑助充、曾祥橐、李奕龙等。广东省林科院朱报著参加部分材料整理。特此致谢.
  文章编号: 100121498 (2001) 0220168208
杉木无性系早- 晚龄生长性状的
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3
胡德活1, 林绪平2, 阮梓材1, 陈忠林3, 龚益广3, 黄小平4
(1.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2. 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 广州 510173;
3. 广东省国营西江林场, 广东 郁南 527100; 4. 广东省国营曲江林场, 广东 曲江 512100)
摘要: 对 10 年生和 7 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
2 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 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
高, 介于 0. 65~ 0. 90 之间居多。从 3~ 4 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
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 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
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
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
于 3~ 4 a 之间。选择效率D 早- V 晚 高于 H 早- V 晚, 前者出现最大选择效率的年龄早于或等于后
者, 所以选择指标倾向于胸径。
关键词: 杉木无性系; 生长性状; 早- 晚相关; 早期选择
中图分类号: S722. 3+ 3    文献标识码: A
对林木进行早- 晚龄生长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研究, 目的是缩短林木选育周期, 提高育种效
率。近 20 a 来对杉木[Cunn ing ham ia lanceola ta (L am b. ) Hook. ]家系进行早期研究的报道较
多[1~ 3 ]。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工作开展较晚, 近 10 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对其早晚龄生长相关关
系及早期选择研究的报道非常鲜见。作者就广东省两块最早造林、历年观测数据比较完整的试
验林进行上述研究, 为杉木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与造林材料来源
国营西江林场位于广东省郁南县境内, 地处 23°08′N , 111°45′E。年平均气温 22. 1 ℃, 年
平均积温 (≥10 ℃) 7 500 ℃, 年平均降水量 1 501 mm , 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4% , 为广东省杉木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2) : 168~ 175                                
F orest R esearch                                           
一般产区。国营曲江林场位于广东省曲江县境内, 地处 24°46′N , 113°37′E, 年平均气温 20. 2
℃, 年平均积温 (≥10 ℃) 6 529. 4 ℃, 年平均降水量 1 532. 0 mm , 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 为广
东省杉木中心产区。两个林场试验地海拔在 100~ 200 m 之间, 山坡中下部, 土层深 1 m 以上。
西江林场试验地为第 1 代杉木主伐迹地, 曲江林场则为阔叶次生林地。
西江林场试验苗来自贵州黎平种源超级苗和广东大坑山种子园子代苗, 经根颈萌条扦插
而来。曲江林场试验苗由湖南省会同县林科所直接提供, 为当地经初步选择的较优良无性系。
苗龄均为 1 年生。
1. 2 试验林建立与测量
西江林场试验点于 1990 年 1 月 8 日造林 (试验林编号为XJL 90)。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2
株小区, 3 次重复, 参试无性系 106 个 (包括 2 个对照)。株行距为 1. 67 m ×2. 33 m。1990~ 1999
年 (1992、1998 年除外)间, 每年年底进行全林每木树高、胸 (地)径实地测量。
曲江林场试验点于 1993 年 3 月 2 日造林 (试验林编号为Q JL 9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4
株小区, 10 次重复, 参试无性系 22 个 (包括 1 个对照)。株行距为 2. 00 m ×2. 33 m。1994~ 1995
年, 每年年底测量全林每木树高; 1996、1998、1999 年, 每年年底测量全林每木树高和胸径。
1. 3 统计分析方法
(1)无性系重复力[4 ]: h 2= 1- 1öF。式中: F 为方差检验值。
(2)秩次相关系数[5 ]: R s= 1- 6∑d i2ö[ (n- 1) n (n+ 1) ]。式中: d i 为成对变量之差, n 为变
量对数 (即参试无性系数)。
(3) 遗传相关系数[3, 6 ]: R g jm = cov g jm öΡgm Ρg j; 表型相关系数: R p jm = cov p jm öΡpm Ρp j; 环境相关系
数: R ejm = cov ejm öΡem Ρej。式中: j、m 分别表示前期与最近一年; Ρg j、Ρp j、Ρej分别为遗传方差的平方
根、表型方差的平方根和环境方差的平方根; cov g jm、cov p jm、cov ejm 分别为年龄间遗传协方差、表
型协方差和环境协方差。
(4)相关信息量[3, 7 ]:M i= ∑R ij ( j = 1, 2, 3, 4, ⋯, n)。式中: R ij为第 i 年与第 j 年的相关系
数, 即秩次、遗传、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5)选择效率[1, 2 ]: E = R P ES T R öT E。式中: R P ES ——生长性状间早- 晚龄表型相关系数的估
算值。根据生长性状回归方程计算而得; T R ——轮伐期年龄; T E ——早期选择年龄。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性状方差分析及无性系重复力
对两块试验林各年龄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 以及无性系方差分量、重复力估算, 结果
(见表 1)表明, 两块试验林各年份两个生长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XJL 90 从 2 年生
起, 树高和胸径的 F 值、方差分量以及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趋于稳定, 树高 F 值介于 2. 59~
3. 66之间, 方差分量介于 34. 17%~ 47. 00% , 重复力介于 0. 614~ 0. 727 之间。Q JL 93 亦表现
出与XJL 90 相同的趋势, 不同的是其 F 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数据相对于XJL 90 较高, 而其胸
径方差分量 (50. 99%~ 57. 19% )、重复力 (0. 917~ 0. 935)又高于树高相对应数值。表明杉木无
性系之间变异自 2 年生开始趋于稳定, 可以开始选择。
961第 2 期       胡德活等: 杉木无性系早- 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表 1 各年龄树高、胸径方差分析及无性系重复力
试验林
编号
年龄öa 树  高 胸  径①
 F 值 方差分量 重复力 F 值  方差分量 重复力
XJL 90
1 2. 123 3 27. 17 0. 528 2. 743 3 36. 67 0. 635
2 2. 593 3 34. 62 0. 614 2. 933 3 39. 17 0. 659
4 2. 863 3 37. 86 0. 650 3. 773 3 31. 23 0. 584
5 3. 223 3 42. 48 0. 689 3. 583 3 43. 74 0. 700
6 3. 663 3 47. 00 0. 727 3. 413 3 44. 59 0. 707
7 3. 463 3 44. 06 0. 711 3. 563 3 46. 09 0. 719
8 2. 693 3 34. 17 0. 628 3. 463 3 45. 06 0. 711
10 2. 993 3 36. 21 0. 666 3. 363 3 42. 42 0. 702
Q JL 93
2 6. 263 3 33. 91 0. 840
3 7. 353 3 38. 47 0. 864
4 7. 853 3 39. 90 0. 873 12. 063 3 50. 99 0. 917
6 9. 603 3 44. 18 0. 896 15. 303 3 57. 19 0. 935
7 10. 383 3 45. 25 0. 904 14. 493 3 55. 68 0. 931
 ①1、2 龄时为地径, 下同。3 、3 3 分别表示在 0. 05、0. 01 水准上差异显著。
2. 2 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
2. 2. 1 早晚龄秩次、遗传、表型及环境相关
2. 2. 1. 1 早期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 计算了 XJL 90 各年龄树高、胸径分别与近
期 (10 年生)对应性状的秩次、遗传、表型及环境相关系数 (见表 2)。结果, 同一性状年龄遗传相
关系数> 秩次相关系数> 表型相关系数> 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控
制; 第 2 年起各种相关系数明显增大, 第 4 年起趋于稳定。树高和胸径的 4~ 8 a 遗传相关系数
分别介于 0. 957~ 1. 00 和 0. 876~ 0. 982 之间。
Q JL 93 各年龄树高与近期 (7 年生)树高各种相关关系亦表现出与XJL 90 类似的结果。该
试验林自 3 年生起, 各种相关系数趋于稳定, 3~ 6 a 遗传相关系数介于 0. 919 0~ 0. 988 5 之间
(见表 3)。两试验点的研究结果表明, 从第 3~ 4 年开始无性系选择风险较小, 与张全仁等[8 ]报
道的结果相吻合。
表 2 XJL 90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 10 年生性状的相关系数
类别 性状 1 a 2 a 4 a 5 a 6 a 7 a 8 a
秩次 H 0. 3703 3 0. 6443 3 0. 8013 3 0. 8433 3 0. 8593 3 0. 8593 3 0. 8733 3
相关 D 0. 3603 3 0. 6563 3 0. 7513 3 0. 8813 3 0. 9223 3 0. 9433 3 0. 9513 3
遗传 H 0. 5493 3 0. 8053 3 0. 9573 3 0. 9813 3 0. 9923 3 0. 9913 3 1. 0003 3
相关 D 0. 4143 3 0. 7453 3 0. 8763 3 0. 9403 3 0. 9653 3 0. 9823 3 0. 9773 3
表型 H 0. 2623 3 0. 5273 3 0. 6813 3 0. 7813 3 0. 7973 3 0. 7943 3 0. 8163 3
相关 D 0. 3343 3 0. 6143 3 0. 6943 3 0. 8473 3 0. 8973 3 0. 9243 3 0. 9463 3
环境 H 0. 123   0. 3643 3 0. 5043 3 0. 6423 3 0. 6503 3 0. 6513 3 0. 7033 3
相关 D 0. 2833 3 0. 5223 3 0. 5933 3 0. 7753 3 0. 8433 3 0. 8773 3 0. 9213 3
 注: 3 、3 3 分别表示在 0. 05、0. 01 水准上相关显著。表 3~ 5 及表 8 相同。
07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表 3 QJL 93 各年龄树高与 7 年生的相关系数
相关类别 2 a 3 a 4 a 6 a
秩次相关 0. 753 53 3 0. 858 83 3 0. 901 83 3 0. 979 13 3
遗传相关 0. 852 83 3 0. 919 03 3 0. 964 63 3 0. 988 53 3
表型相关 0. 547 13 3 0. 707 73 3 0. 744 43 3 0. 937 13 3
环境相关 0. 341 8   0. 550 63 3 0. 572 03 3 0. 891 43 3 2. 2. 1. 2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材积的相关 将XJL 90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10 年生) 材积的各种相关系数估算结果列于表 4。从中看出, 从第 2 年起各年份两个性状的遗传、秩次、表型相关系数均在0. 522 以上, 第 4~ 10 年介于 0. 665~0. 983之间。同一年龄中遗传相关系数最
高, 第 2 年起树高、胸径与 10 年生材积遗传
相关系数达 0. 737 以上, 进一步验证年龄间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控制。在各种相关系数中, 胸径的
相关系数数值均高于树高的对应数值, 表明胸径与近期材积的相关关系较树高与材积的密切。
表 4 XJL 90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 10 年生材积的相关系数
类别 性状 1 a 2 a 4 a 5 a 6 a 7 a 8 a 10 a
秩次 H 0. 3033 3 0. 6123 3 0. 7353 3 0. 8103 3 0. 8423 3 0. 8623 3 0. 8823 3 0. 9253 3
相关 D 0. 3733 3 0. 6563 3 0. 7583 3 0. 8813 3 0. 9203 3 0. 9383 3 0. 9483 3 0. 9833 3
遗传 H 0. 3893 3 0. 7373 3 0. 8223 3 0. 9083 3 0. 9363 3 0. 9463 3 0. 9663 3 0. 9633 3
相关 D 0. 4293 3 0. 7623 3 0. 8683 3 0. 9583 3 0. 9643 3 0. 9823 3 0. 9753 3 0. 9763 3
表型 H 0. 2613 3 0. 5223 3 0. 6743 3 0. 7463 3 0. 7763 3 0. 7753 3 0. 8193 3 0. 8813 3
相关 D 0. 3353 3 0. 6123 3 0. 6653 3 0. 8243 3 0. 8643 3 0. 8903 3 0. 9053 3 0. 9513 3
环境 H 0. 1973 0. 3863 3 0. 5713 3 0. 6233 3 0. 6423 3 0. 6363 3 0. 7263 3 0. 8233 3
相关 D 0. 2733 3 0. 5063 3 0. 5493 3 0. 7193 3 0. 7843 3 0. 8153 3 0. 8483 3 0. 9313 3
Q JL 93 树高与近期 (7 年生)材积的相关关系 (见表 5) 与XJL 90 相类似, 其中第 2~ 7 年遗
传相关系数介于 0. 780 0~ 0. 946 3 之间。从两试验点综合来看, 第 3~ 4 年树高、胸径与近期材
积的相关关系已趋于稳定。
表 5 QJL 93 各年龄树高与 7 年生材积的相关系数
相关类别 2 a 3 a 4 a 6 a 7 a
秩次相关 0. 716 33 3 0. 815 43 3 0. 807 23 3 0. 881 13 3 0. 932 23 3
遗传相关 0. 780 03 3 0. 860 83 3 0. 834 73 3 0. 889 53 3 0. 946 33 3
表型相关 0. 508 93 0. 678 03 3 0. 679 13 3 0. 823 83 3 0. 893 83 3
环境相关 0. 311 0  0. 533 83 0. 550 03 3 0. 763 03 3 0. 841 73 3
2. 2. 2 年龄相关信息量 XJL 90 树高、胸径各年龄的秩次、遗传、表型和环境相关信息量估算
结果 (见表 6) 显示, 2 年生各种相关信息量已升至接近 4 年生的数值, 第 4 年之后各种相关信
息量趋于稳定, 峰值出现在 4~ 7 a。从总相关信息量看, 胸径的秩次、表型、环境相关信息量高
于树高的, 而遗传相关量则相反, 树高的相关信息量高于胸径的。Q JL 93 树高各年龄相关信息
量 (见表 7) 表现出与XJL 90 类似的情况, 其各种相关信息量高而稳定的开始年龄则提前至 3
年生。
171第 2 期       胡德活等: 杉木无性系早- 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表 7 QJL 93 树高各年龄的相关信息量
相关类别 2 a 3 a 4 a 6 a 7 a 总量
秩次相关 4. 26 4. 53 4. 61 4. 68 4. 49 22. 57
遗传相关 4. 62 4. 78 4. 87 4. 64 4. 72 23. 63
表型相关 3. 33 3. 68 3. 83 3. 90 3. 94 18. 68
环境相关 2. 53 2. 95 3. 11 3. 37 3. 36 15. 32
表 6 XJL 90 树高、胸径各年龄的相关信息量
类别 性状 1 a 2 a 4 a 5 a 6 a 7 a 8 a 10 a 总量
秩次 H 4. 31 6. 10 6. 61 6. 63 6. 80 6. 62 6. 31 6. 24 49. 62
相关 D 4. 59 6. 39 6. 48 7. 02 6. 85 6. 79 6. 66 6. 46 51. 24
遗传 H 4. 92 6. 86 7. 28 7. 28 7. 35 7. 29 7. 08 7. 28 55. 34
相关 D 4. 96 6. 90 7. 22 7. 31 7. 21 7. 12 7. 03 6. 90 54. 65
表型 H 4. 05 5. 72 6. 16 6. 38 6. 54 6. 27 5. 98 5. 66 46. 76
相关 D 4. 37 6. 09 6. 08 6. 84 6. 69 6. 63 6. 47 6. 25 49. 42
环境 H 3. 63 5. 02 5. 47 5. 78 5. 96 5. 58 5. 28 4. 62 42. 34
相关 D 3. 99 5. 56 5. 48 6. 49 6. 35 6. 32 6. 00 5. 80 46. 08
2. 2. 3 生长性状的早- 晚
相关模型 据文献 [ 2, 9 ]介
绍, 林木生长早晚相关系数
(R ) 与早期年龄和晚期年龄
比值的自然对数 (L A R ) 存
在线性关系: R = A + B ·
L A R (式中 A 、B 为回归常
数)。用XJL 90 及Q JL 93 的材料作图 (略)亦证明了这一点。以表型相关系数为因变量,L A R 为
自变量建立生长性状回归方程如表 8。从表 8 看出, 各回归方程的相关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水
平, 除Q JL 93 H 早- H 晚外, 其它的相关系数均在 0. 9 以上, 表明回归关系相当紧密。
表 8 生长性状间早- 晚龄相关系数的回归方程
试验林编号 生长性状间 回 归 方 程 相关系数
XJL 90
H 早- H 晚 R = 0. 943 620 68+ 0. 277 863 285 L A R 0. 961 13 3
D 早- D 晚 R = 0. 990 183 556+ 0. 283 373 381 L A R 0. 940 13 3
V 早- V 晚 R = 1. 011 390 852+ 0. 314 575 954 L A R 0. 939 73 3
H 早- V 晚 R = 0. 915 025 127+ 0. 257 058 538 L A R 0. 940 43 3
D 早- V 晚 R = 0. 979 940 754+ 0. 265 505 386 L A R 0. 959 93 3
Q JL 93
H 早2H 晚 R = 0. 837 156 461+ 0. 246 174 673 L A R 0. 735 93  
H 早2V 晚 R = 0. 820 871 515+ 0. 229 167 37 L A R 0. 915 73 3
2. 3 早期选择效率及最佳选择年龄、选择指标
利用表 8 的回归方程及公式 E = R PEST R öT E 估算早期选择效率。南方杉木主伐年龄为 20
~ 30 a, 随着可采资源的减少, 杉木主伐年龄有所提早。根据我们的试验, 杉木从优良种源、优
良家系后代中选择超级苗建立采萌圃, 采根颈萌条培育无性系苗需 3 a 时间, 所以轮伐期年龄
T R = 主伐年龄+ 3, 早期选择年龄 T E= 造林年数+ 3。例如, 4 年生树高估计 20 年生材积的早
27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期选择效率为 E = R PEST R öT E= [ 0. 915 025 127+ 0. 257 058 538 1n (4ö20) ]× (20+ 3) ö(4+ 3)
= 1. 647 1, 即 4 年生时对树高进行早期选择的效率是成熟龄 (20 年生)的 1. 647 1 倍。同理, 计
算不同主伐年龄各年份选择效率 (见表 9、10) 看出, 同一主伐年龄的选择效率随选择年龄增加
而增大, 然后达到最大值, 接着逐渐减小。随着主伐年龄的增大, 最大选择效率出现的年龄会逐
渐增加, 意味着最佳早期选择年龄逐渐推迟。XJL 90 和Q JL 93 两块试验林H 早- V 晚的 3 个主
伐年龄出现最佳早期选择年龄的时间均相同, 主伐年龄 15、20、25 a 的最佳选择年龄分别为 3、
4、4 a。XJL 90 试验林D 早- V 晚出现最大选择效率的年龄, 当主伐年龄为 15、25 a 时与H 早- V 晚
的结果一样, 当主伐年龄为 20 a 时, 则最佳选择年龄提早至 3 年生。从XJL 90 看,D 早- V 晚 与
H 早- V 晚同一年龄的选择效率, 表现为前者大于后者, 表明选择指标倾向于胸径。综上所述, 最
佳选择年龄随主伐年龄的不同有所变化, 但介于 3~ 4 a 之间, 如主伐年龄为 20 a, 则最佳选择
年龄为 3 年生, 最佳选择指标为胸径, 此时选择效率为 1. 825 6 倍。
表 9 XJL 90 不同主伐年龄早期选择效率和最佳选择年龄
选择
年龄öa H 早- V 晚15 a
R E
20 a
R E
25 a
R E
D 早- V 晚
15 a
R E
20 a
R E
25 a
R E
1 0. 218 9 0. 985 0 0. 144 9 0. 833 4 0. 087 6 0. 613 1 0. 260 9 1. 174 2 0. 184 6 1. 061 2 0. 125 3 0. 877 2
2 0. 397 1 1. 429 5△ 0. 323 1 1. 486 4 0. 265 8 1. 488 3 0. 455 0 1. 601 9△ 0. 368 6 1. 695 5△ 0. 309 3 1. 732 3
3 0. 501 3 1. 503 9 0. 427 4 1. 638 2△ 0. 370 0 1. 726 6△ 0. 552 6 1. 657 9 0. 476 2 1. 825 6 0. 417 0 1. 946 0△
4 0. 575 3 1. 479 2△ 0. 501 3 1. 647 1 0. 443 9 1. 775 8 0. 629 0 1. 617 4△ 0. 552 6 1. 815 8△ 0. 493 4 1. 973 5
5 0. 632 6 1. 423 4 0. 558 7 1. 606 2△ 0. 501 3 1. 754 6△ 0. 688 3 1. 548 6 0. 611 9 1. 759 1 0. 552 6 1. 934 2△
6 0. 679 5 1. 359 0 0. 605 5 1. 547 5 0. 548 2 1. 705 4 0. 736 7 1. 473 3 0. 660 3 1. 687 4 0. 601 0 1. 869 9
7 0. 719 1 1. 294 4 0. 645 2 1. 483 9 0. 587 8 1. 645 8 0. 777 6 1. 399 7 0. 701 2 1. 612 8 0. 642 0 1. 797 5
8 0. 753 4 1. 232 9 0. 679 5 1. 420 7 0. 622 1 1. 583 6 0. 813 0 1. 330 4 0. 736 7 1. 540 3 0. 677 4 1. 724 3
9 0. 783 7 1. 195 6 0. 709 8 1. 360 4 0. 652 4 1. 522 3 0. 844 3 1. 266 5 0. 767 9 1. 471 9 0. 708 7 1. 653 6
10 0. 810 8 1. 122 6 0. 436 8 1. 303 6 0. 679 5 1. 463 5 0. 872 3 1. 207 8 0. 795 9 1. 408 1 0. 736 7 1. 586 7
 注: R ——相关系数, E ——选择效率。表中划线的选择效益值为最高者, 相对应的年龄为最佳选择年龄, △为大于最高选
择效率值 95% 的。表 10 相同。
表 10 QJL 93 不同主伐年龄早期选择效率 (H 早- V 晚)和最佳选择年龄
选择
年龄öa 15 aR E 20 aR E 25 aR E
2 0. 359 1 1. 292 8△ 0. 293 2 1. 348 7 0. 242 4 1. 355 5
3 0. 452 0 1. 356 1 0. 386 1 1. 480 1△ 0. 335 0 1. 563 2△
4 0. 518 0 1. 331 9△ 0. 452 0 1. 485 3 0. 400 9 1. 603 6
5 0. 569 1 1. 280 5 0. 503 2 1. 446 6△ 0. 452 0 1. 582 1△
6 0. 610 9 1. 221 8 0. 545 0 1. 392 7 0. 493 8 1. 536 3△
7 0. 646 2 1. 163 2 0. 580 3 1. 334 7 0. 529 1 1. 481 6
371第 2 期       胡德活等: 杉木无性系早- 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2. 4 提早选择的风险
提早选择自然存在漏选和误选的风险。以两块试验林近期选择 (入选率 Κ= 10% ) 结果为
标准, 了解 3~ 4 年生时的选择风险。从表 11 看出, 当 4 年生选择率为 10% 时, 选准率为 45.
5% , 漏选率、误选率均为 54. 5% , 随着选择率的增大, 选准率逐渐提高, 漏选率逐渐减小, 但伴
随而来的是误选率亦逐渐增大。当选择率增至 40%~ 50% 时, 选准率达 100% , 误选率亦增大
至 75% 左右。从表 12 看出,Q JL 93 提早选择的风险与XJL 90 相似, 只是当 3~ 4 年生的选择率
增至 20%~ 30% 时, 与近期选择结果比较, 选准率达 100%。表明 3~ 4 年生时淘汰 50% 生长
差的无性系, 到 1ö2 轮伐期时 10% 最优良无性系将不存在被漏选 (淘汰)选择风险。
表 11 XJL 90 试验林 4 年生时的选择风险          %
项 目
ΚH
0. 1 0. 2 0. 3 0. 4 0. 5
ΚD
0. 1 0. 2 0. 3 0. 4 0. 5
选准率 45. 5 72. 7 81. 8 81. 8 100  45. 5 45. 5 72. 7 100  100 
漏选率 54. 5 27. 3 18. 2 18. 2 0  54. 5 54. 5 27. 3 0  0 
误选率 54. 5 61. 9 71. 9 77. 6 79. 2 54. 5 71. 4 75  73. 8 79. 2
 注: Κ——为选择率。选准、漏选均以近期 (10 年生时)以 10% 选择率选出的无性系及其数量为标准。
表 12 QJL 93 试验林 3~ 4 年生时的选择风险          %
项目
ΚH (3年生)
0. 1 0. 2 0. 3
ΚH (4年生)
0. 1 0. 2 0. 3
ΚD (4年生)
0. 1 0. 2 0. 3
选准率 50 100 100  50 50 100  50 100 100 
漏选率 50 0 0  50 50 0  50 0 0 
误选率 50 50 71. 4 50 75 71. 4 50 50 71. 4
 注: 选准、漏选均以近期 (7 年生时)以 10% 选择率选出的无性系及其数量为标准。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表明, 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从第 2 年起 F 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
于稳定。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5~ 0. 90 之间的居多。
(2)从 3~ 4 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 (10 年生或 7 年生) 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
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 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
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 表明自 3~ 4 年生可开始选择。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
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3) 杉木无性系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 之间,
如主伐年龄为 20 a, 则最佳选择年龄为造林后 3 a。选择效率D 早- V 晚 高于H 早- V 晚, 前者出
现最大选择效率的年龄早于或等于后者, 所以选择指标倾向于胸径, 这与陈岳武等[1, 3 ]研究结
果, 认为杉木家系以树高作为早期选择指标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无性系内个
体间树高生长相对较一致、分化较小; 二是南方山区造林地较陡峭, 树木高度超过 6 m 时, 相
对来说测量胸径较易操作且准确度高。
47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4 卷  
参考文献:
[ 1 ] 叶培忠, 陈岳武, 阮益初, 等. 杉木早期选择的研究[J ].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981, (1) : 106~ 115.
[ 2 ] 梁一池. 杉木幼、熟龄生长性状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J ]. 林业科技通讯, 1984, (2) : 1~ 3.
[ 3 ] 陈晓阳, 黄智慧, 郝永寿, 等. 杉木家系生长选择的适宜年龄[A ]. 见: 沈熙环主编. 种子园优质高产技术[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17~ 224.
[ 4 ] 何贵平, 陈益泰, 关志山, 等. 杉木无性系生长与分枝习性的遗传变异[J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 (5) : 556~ 559.
[ 5 ] 斯蒂尔 R G R , 托里 J H. 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M ]. 杨纪珂, 孙长鸣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499~ 500.
[ 6 ] 马育华. 植物育种的数量选择与基础[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334~ 346.
[ 7 ] 杨俊明, 续九如, 黄智慧, 等. 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早期测定[A ]. 见: 沈熙环主编. 种子园优质高产技术[M ]. 北京: 中
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09~ 216.
[ 8 ] 张全仁, 陈佛寿, 陈益泰, 等. 杉木无性系选育及其效果研究[A ]. 见: 沈熙环主编. 种子园技术[M ]. 北京: 北京科学
技术出版社, 1992. 306~ 312.
[ 9 ] 陈伯望, 沈熙环. 油松生长性状早期选择的研究[J ]. 林业科学, 1992, 28 (5) : 450~ 455.
Study on the Growth Character Correla tion of
Ch inese F ir Clone and Early Selection
H U D e2huo1, L IN X u2p ing 2, RUA N Z i2ca i1, CH EN Z hong 2lin3,
GON G Y i2g uang 3, H UA N G X iao2p ing 4
(1. Guangdong Fo restry Research Institu te,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 ina;
2. Fo restry D epartm en t of Guangdong P rovince, Guangzhou 510173, Guangdong, Ch ina;
3. Fo restry Farm of X ijiang, Yunan 527100, Guangdong, Ch ina;
4. Fo restry Farm of Q ujiang, Q ujiang 512100, Guangdong, Ch ina)
Abstract: T he grow th of 2 clonal p lan ta t ion (7 and 10 years o ld) w ere m easu red and ana2
lyzed.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F values of heigh t and diam eter increm en t, the compo2
nen t of variance and repeatab ility increased sign if ican t ly and tended to be stab ilized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p lan t ing. T he repeatab ility of clone w as betw een 0. 65 and 0. 90. F rom the
th ird year on, bo th the co rrela t ion coeff icien t of heigh t, DB H and the la tely co rresponding
character and the co rrela t ion coeff icien t of heigh t DB H and la tely vo lum e becam e h igher and
tended to be stab ilized. T he genet ic co rrela t ion coeff icien t is larger than the coeff icien t of o r2
der, pheno type and environm en t. T h is show ed that the grow th co rrela t ion coeff icien t is
m ain ly con tro lled by heredity, and early select ion is effect ive. T he best age of early select ion
is a t 3rd and 4th year. T he select ive eff iciency of early D 2la te V is h igher than that of early
H 2la te V , and the age of the fo rm er w h ich has the b iggest select ive eff iciency em erge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la ter. So the DB H is an eff icien t select ive index.
Key words: Cunn ing ham ia lanceola ta clone; grow th character; early2la te co rrela t ion; early
select ion
571第 2 期       胡德活等: 杉木无性系早- 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