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3) : 267~ 273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5) 03026707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应国华1, 吕明亮1, 陈奕良2, 陈连庆3, 梅建伟2, 贾亚妮4, 姚月华2
( 1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丽水 323000;
2 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林场,浙江庆元 323800;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4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对低海拔马尾松林中冬季出菇的优良菌根食用菌褐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luteus ) , 进行了3 a的调查观测,研究
了其形态特征、子实体发生发育、子实体发生的林分结构以及气象因子, 揭示了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气象、
植被、土壤关系。提出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因素是共生树种
类型、立地、林分结构、土壤; 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是决定每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高低的关键。
关键词:褐环粘盖牛肝菌; 形态特征;生物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S646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50114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褐环粘盖牛肝菌菌塘发育及出菇机理研究( M303509) ;浙江省丽水市科技局重点项目 牛肝菌菌
根成因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 ( 2001003)
作者简介: 应国华( 1963 ! ) ,男,浙江缙云人,高级工程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A Study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illus luteus ( L. : Fr)Gray
YING Guohua 1, LUMingliang 1, CHEN Yiliang 2 , CHEN Lianqing 3 , MEI Jianwei2 , JIA Yani 4, YAO Yuehua2
( 1.The Forestry Research Inst itute of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Zhejiang , China; 2.Qingyuan Forestry Farm of Qingyu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Qinyuan 323800, Zhejiang,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AF, Fuyang 311400,
Zhejiang, China; 4.The Agriculture Bureau of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excellent edible fungus Suillus luteus appeared in winter in the low altitude in the masson pine stand. Through 3
years of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the embry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fruit bodies, the forest
stand structure where the fruit bodies occurred and the weather factors were studied. It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of Suillus luteus fruit bodies and the weather, plant and soil. It pointed out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growth of fruit
bodies of the edible fungus Suillus luteus and the greatest yield were accompanying tree species, site , forest stand structure and
soil; while the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we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lting time and yield of fruit bodies in the current
year.
Key words: Suillus lute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bioecology
褐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luteus ( L. : Fr) Gray]隶
属于担子菌门 ( Basidiomycota )、层菌纲 ( Hymeno
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牛肝菌科( Boletaceae)、
粘盖牛肝菌属( Suillus Gray) ,属广布种, 在全国有分
布,是一种与松属( Pinus Linn. )植物共生的菌根食
用菌[ 1] , 在浙江省主要与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
Lamb. )共生(在海拔800 m以上与黄山松( P. taiwa
nensis Hayata)共生。该菌色泽鲜艳,菌肉口感软而粘
滑,菌管部分脆嫩,味道鲜美。在浙江省丽水市褐环
粘盖牛肝菌发生在冬季,该季节其它优良的野生食
用菌发生很少,因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该菌目
前还无法进行人工栽培[ 2]。利用的方式是野生状态
下的人工采收,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为
此,本文通过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的研
究[ 3] ,为共生菌形成机制及人工促繁、菌根林培育技
术研究提供依据[ 4, 5]。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位于丽水市城西百果园, 28∀27# N, 119∀12# E。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温和、春季
回暖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
18. 1 ∃ ,最热月为7月( 29. 3 ∃ ) ,最冷月在1月( 6. 4
∃ )。年均降水量 1 379 mm,且多集中在 7、8 月份。
全年无霜期在237 d左右。地貌为城郊低山区,坡度
20∀左右, 海拔 120 m 左右, 基岩为凝灰岩,土壤类型
为红壤。
12 研究方法
121 定位观测地的设置 观测与调查点选在马
尾松与雷竹( 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f . prevernalis S.Y. Chen et C. Y. Yao)交界的雷竹
林内。定位观测设在一块坡度较缓的雷竹林内, 面
积为 0. 07 hm2,采用铁丝网围栏,内设气象因子观测
仪器。
122 子实体发育 选定观测个体, 记载其逐日发
育状况、子实体特征、通过烘干测定折干率等。
123 不同立地植被的产量调查 分 4 个样地进
行,不同立地分 2类, 植被每个样地 1类,统计产量。
124 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下的产量调查 另在雷
竹林样地内划出一块 30 m2, 连续进行产量调查, 采
收子实体, 统计出菇时间、质量及数量, 观测不同年
份、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出菇时间和产量。
125 林分调查 子实体发生林的树种组成、树
龄、郁闭度调查。
126 土壤调查 子实体发生林土壤的理化性质
及含水量测定。通过土壤取样分析检测土壤的理化
性质,通过出菇期间每隔 5 d 取土样( 0~ 20 cm 深
度) 1次, 每次 3 个重复, 测定出菇期间土壤含水率
的变化。
127 气象观测项目 主要观测记录出菇期间的
林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降雨量。
128 子实体发生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通过上述
生态因子的调查研究结合子实体发生产量的观察统
计,分析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生态条件的
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形态
据观察褐环粘盖牛肝菌基本形态特征为: 菌盖
扁半球形至近扁平, 直径 3~ 12 cm, 湿时粘滑, 淡黄
色或黄褐色,干后有光泽。菌肉淡黄色, 受伤后不变
色。菌管鲜黄色,管口三角形, 直生或延生, 不易分
离。菌柄近柱形,淡黄褐色,长 1. 5~ 7. 0 cm,全柄略
等粗或下部稍粗,直径 0. 9~ 2. 4 cm,实心, 菌柄上部
常具小腺点。菌环在菌柄上部, 易脱落, 孢子印淡黄
褐色至黄褐色, 圆形至椭圆形, 7. 1~ 10 m % 2. 8~
3. 5 m。上述形态特征的观查发现,与文献[ 6]的记
载一致。
22 子实体发生发育
褐环粘盖牛肝子实体发生在秋冬、早春,呈散生
或群生。在丽水市郊市林科所百果园的褐环粘盖牛
肝菌的自然发生期多在11月初到翌年 4月上中旬,
具体的发生高峰期与该时期内具体的天气状况有
关,有发生在马尾松林缘,但与马尾松相邻的条件相
似的湿地松( P . elliottii Engelm. )林地没有褐环粘盖
牛肝菌发生,在市林科所百果园的马尾松林缘雷竹
林内发现发生密度明显高于马尾松林, 呈明显的圆
弧形向雷竹林扩展,与马尾松根系生长方向一致, 每
年的推进距离为 0. 6~ 1. 2 m, 在非出菇季节, 出菇部
位(菌塘)的枯枝落叶下土面没有菌丝, 土中菌丝也
稀少,而进入出菇季节, 其枯枝落叶下土面菌丝增
多,逐渐密集、趋浓变白, 但也有的出菇菌塘到出菇
时菌丝较稀淡。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菌塘内的菌
丝分化产生原基, 原基初始的形状是白色长形小棒
状,长约 0. 5 cm, 直径 2 mm, 这是所见的最小原基,
以后从顶端分化出菌盖,先为白色, 后变为淡褐色,
此时若除去落叶或触动菇蕾,菇蕾就会死亡,如此阶
段天气持续过干也会导致原基死亡。随着菇蕾的生
长、发育,菌柄变粗、增长,菌盖变大、变厚, 当菌盖由
幼时半球形趋于平展时,菌膜开始破裂, 并在菌柄上
留下菌环,颜色变为褐色。当菌盖趋于平展时,孢子
开始大量散发,菌管也由黄色变为污黄色, 以后子实
体从菌管开始腐烂。并会在其上发现许多取食子实
体的幼虫。褐环粘盖牛肝菌从原基到成熟到老(过)
熟整个过程 8~ 12 d。湿度大、气温较高,发育就快,
时间就短。出菇后天气连续干燥,子实体生长较慢,
26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个体往往较小, 质量轻,且容易干枯。
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盖生长速度与子实体法余年
阶段、温度关系密切, 在子实体幼小时尤其明显(见
表1) ,如1月27 ! 29日3 d, 气温高的1月27日比气
温低的 1月 28 ! 29日 2 d的生长量要大,但随着子
实体的长大, 菌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即使温度较
低,但菌盖日生长量比幼小时要快,如 2月 1日, 2月
2 ! 5日,日均气温仅为 5. 3 ∃ 、7. 8~ 8. 1 ∃ ,但日均
生长量却达 0. 9 cm和 1. 05 cm,比 1月 27日 8. 5 ∃
的日均生长量 0. 5 cm 高出近 1 倍, 当达到 9. 9 cm
后,子实体进入成熟期, 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如 2 月
6 ! 7日两天虽温度达 13. 8 ∃ (在观测中最高)但菌
盖日生长量只有 0. 65 cm, 比 2 月 1日, 2 月 2 ! 5
日,日均气温仅为 5. 3 ∃ 、7. 8~ 8. 1 ∃ ,但日均生长
量却达 0. 9 cm和 1. 05 cm 要低的多。据观察, 褐环
粘盖牛肝菌子实体从原基发生到长大成熟的时间与
气温关系较大, 温度的高低可以提早或延迟子实体
的长大成熟时间 1~ 3 d。子实体的折干率随出菇时
期的空气湿度大小而变化, 一般在 9. 2%~ 9. 8%(见
表 2)。
表 1 褐环粘盖牛肝菌的菌盖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日期(月- 日) 01- 25 01- 26 01- 27 01- 28 01- 29 01- 30 01- 31 02- 01 02- 02 ! 02- 05 02- 07
直径/ cm 1. 8 2. 3 2. 6 3. 0 3. 3 3. 8 4. 7 9. 9 11. 2
日均生长
量/ ( cm&d- 1) 0. 5 0. 3 0. 4 0. 3 0. 5 0. 9 1. 05 0. 65
气温/ ∃ 6. 6 7. 5 8. 5 7. 9 8. 0 8. 6 7. 3 5. 3 7. 8~ 8. 1 13. 8
表 2 子实体鲜质量及干物质率测定结果
编号 盖径/ cm 柄长/ cm 柄粗/ cm 鲜质量/ g 干质量/ g 折干率/ %
1 8% 10 4. 5 1. 8 45. 3 4. 35 9. 6
2 8. 7% 8 3. 8 1. 5 31. 0 2. 85 9. 2
3 10. 1% 9. 5 3. 5 1. 7 45. 3 4. 45 9. 8
4 9. 8% 9. 8 4. 5 1. 9 51. 5 4. 48 8. 7
23 林分结构
231 树种组成 丽水产的褐环粘盖牛肝菌生长
在以马尾松(高海拔为黄山松)为优势树种的纯林、
针阔混交林或马尾松林缘的雷竹林内, 除马尾松外,
还有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Presl, 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Oliv. 、赤楠 Syzygium buxif olium
Hook. et Arn.、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 ) Haya
ta、白栎 Quercus fabri Hance、桅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米饭花 Vaccinium sprengelii ( D. Don) Sleumer、微
毛柃 Eurya hebeclados Ling、冬青 Ilex purpurea Hassk.、
拔葜 Smilax china L.、木莓 Rubus swinhoei Hance、石
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杨梅Myrica rubra
( Lour. ) Sieb. et Zucc. 、杜 鹃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雷竹 Ph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rnalis S. Y.
Chen et C. Y. Yao、四季竹 Semiaeundinaria rubroligula
MakCl、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 ( Houtt. ) Nernh.、芒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蕨 Pteridiaceae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 Desv. ) Underw等,灌木稀
疏,下层以蕨类中的芒萁占绝对优势, 莎草、芒、蕨等
杂草也有分布。通过在丽水市郊百果园 2002、2003
年两个出菇季节设立的 3个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
林下植被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发生量有较大关系, 马
尾松纯林林下被芒萁覆盖的,由于光照、温湿度等的
制约,褐环粘盖牛肝菌没有发生,马尾松纯林下裸露
地上,一个发生季节能发生 1~ 2批子实体, 每批发
生的数量也少,而马尾松纯林边缘雷竹林内,林下植
被种类和数量均少,季节性生长以蕨类为主,地表覆
有枯落的竹叶, 厚度在 2 cm 以下, 一个发生季节能
发生3~ 4批子实体, 经人工干预措施, 能够发生 6
批子实体。
232 树龄 在调查的马尾松树龄为18~ 28年生,
是人工次生林, 山下部是由马尾松林改营造的柑桔
园、毛竹园及其它果园,褐环粘盖牛肝菌发生的马尾
松林缘雷竹林为 1992 年砍伐马尾松后营造的。但
在由遗留的几棵树龄为 12年生的马尾松树边发现
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发生,说明褐环粘盖牛肝菌发生
的林龄可以在 12~ 28 a。
233 郁闭度 林内郁闭度不同对褐环粘盖牛肝
菌的发生有明显影响,调查发现(见表 4)郁闭度为
0. 7~ 0. 85 的林内地上易发生, 在郁闭度超过 0. 85
的马尾松林中,没有发现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发生; 雷
竹林的郁闭度为 0. 5~ 0. 8, 雷竹密度为 3~ 5棵&
269第 3期 应国华等: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m- 2,边缘的马尾松林密度为 1 980棵&hm- 2。
24 立地
经调查,试验区地貌为城郊低山区,褐环粘盖牛
肝菌的发生地海拔在 120 m 左右,坡度 20∀左右, 中
上坡位,顶部坡度平缓,光照充足, 坡向有西坡、东南
坡、西南偏西坡。
25 土壤
试验地土壤的基岩为凝灰岩,土壤类型为红壤,
土壤质地为中壤土, pH 值 4~ 4. 5 左右, 土壤瘠薄,
土层厚度一般在 30 cm以内,有的基岩裸露, 土壤有
机质含量低,为 0. 75 %~ 1. 84 %。其他主要理化指
标分析见表 3。
表 3 褐环粘盖牛肝菌百果园试验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土层 石砾含量/ % pH 值 质地
水解性 N/
( mg&kg- 1)
速效P/
( mg&kg- 1)
速效K/
( g&kg- 1)
有机质
含量/ ( g&kg- 1)
第 1层( 0~ 3 cm) 33. 04 4 中壤 84. 84 1. 2 11 18. 4
第 2层( 3~ 20 cm) 36. 59 4. 5 中壤 15. 55 0. 4 13. 5 0. 75
从分析的结果表明,褐环粘盖牛肝菌百果园试验
地土壤的石砾含量较高,达到33. 04 %~ 36.59 %。
26 不同立地植被的产量
松林、松林边缘的四季竹林、松林边缘的雷竹林
3个立地植被类型的坡位相同, 为同一片马尾松林,
树龄均为 20~ 22 a,但所处立地条件不同决定了子
实体能否发生和产量的差异,马尾松林地表芒萁密
布,子实体不能发生, 松林边缘的四季竹林由于郁闭
度不均匀,导致出菇量少, 而松林边缘的雷竹林郁闭
度均匀,适宜, 为 0. 7, 每年出菇量最多。山岙松林
类型处于中下坡, 共生树数量少,树龄小, 出菇量少
(见表 4)。可见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
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因素是共生
树种、立地、林分结构、土壤。
表 4 不同立地植被条件下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产量
项目 立地植被类型松林 四季竹林 雷竹林 山岙松林
面积/ m2 50 50 56 30
树种组成 马尾松、樟树 10年生四季竹, 离马尾松 3~ 8 m。
10 年生雷竹, 少量香
樟, 马尾松、小竹、香樟、
共生树马尾松
树龄 20~ 22年生 20~ 22年生 20~ 22年生 12年生
植被
杜鹃、继木、赤楠、芒萁
密布,枯枝落叶层以松
针为主。
香樟、桅子、赤楠、
木、菝葜、鸭趾草、茅
草、蕨、地被物为竹叶、
杂草落叶,厚 0~ 3 cm
香樟,赤楠、白栎、桅子、
微毛柃、菝葜、每种 1~ 2
株, 地被物为雷竹叶和
松针,厚 0~ 2 cm
芒萁、蕨、杜鹃、地被物以
竹叶为主,厚 0~ 3 cm
坡位 中上坡 中上坡 中上坡 中下坡
坡向 西坡偏南 西北坡 西偏南 西
坡度/ (∀) 25 20~ 25 20~ 25 15
郁闭度 0. 6 部分 0. 5,部分 0. 9以上 0. 7 0. 5
2002~ 2003年
出菇量/ (个&g∋1) 无 5( 112. 5) 108(2 293) 2( 58. 3)
2003~ 2004年
出菇量/ (个&g∋1) 无 3(66. 7) 72( 1 607. 9) 2( 56. 7)
说明 位于小竹林、雷竹林的上面
位于松林的西
北下面
位于松林的西
偏南下面
27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27 子实体发生气象因子
在百果园褐环粘盖牛肝菌试验基地 3个出菇季
节的观察记录, 根据 2002 ! 2003年季气象资料(温
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见图 1, 2, 3, 4, )分析发现,
褐环粘盖牛肝菌在丽水发生时间为 11月上旬至次
年的 4月上旬,具体时间与当年的降雨,气温关系密
切,这两因素是通过影响土壤湿度和温度而对褐环
粘盖牛肝菌的子实体发生产生作用。
271 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所需的温度
根据对 2002 ! 2003年季四潮菇的气温参数统计, 发
现每潮菇的采摘日期前推 10 d的原基发生期, 气温
都在 10~ 16 ∃ 之间,第一潮菇的 10月 27日 ! 11月
1日 3 d,第二潮菇的 11月 9 ! 13日 4 d, 第三潮菇的
2003年2月16日左右几天,第四潮菇的 2003年2月
22 ! 25日 4 d。即使是温度适宜原基发生, 而两潮菇
之间也至少有 7 d以上的间隔期, 原基发生后, 以温
度不超过 18 ∃ 较适宜子实体的生长
272 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所需的降雨量
降雨量是影响当年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时
间的主要因子, 是通过影响出菇时期的土壤含水量、
空气相对湿度来影响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的发
生。根据每潮菇发生前的降雨量纪录, 在每潮菇发
生前,都有降雨,第一潮菇发生前的 10月 18日 ! 24
日降雨量为 37 mm( 18日降雨量为 17. 6 mm) ,第二
潮菇前的 10 月 29 日 ! 11月 1日 4 d, 降雨量为 30
mm,第三潮菇前的 2003年 1月 25日 ! 1月 27日降
雨量为 34. 5 mm, 2月 1 ! 2日为 4. 8 mm, 2月 13 ! 15
日为 4. 5 mm, 时间跨度为 23 d, 累计 44. 8 mm, 第四
潮菇前的2003年 2月17日 ! 22日5d,降雨量为 41.
8 mm。亦即每潮菇发生前的 4~ 23 d 的降雨量合计
均超过 35 mm。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显示,在原
基发生期,土壤含水量要达到 15%以上。
273 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所需的空气相对湿
度 空气相对湿度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有
关,但不如降雨、温度影响大。因为子实体发生的场所
是枯枝落叶或石砾缝下,能够保持较高、稳定的相对湿
度。根据人工干预的增湿保湿措施,空气相对湿度达
到95%以上非常有利于子实体的发生。因此空气相对
湿度参数对子实体发生影响较小或者说不能准确反映
子实体发生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在牛肝菌子实体的
整个发生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多数在 80%以上。若
相对湿度低于80%,幼小的菇蕾容易干枯死亡。
图 1 第一潮菇发生期间的温、湿度及日降雨情况
图 2 第二潮菇发生期间的温、湿度及日降雨情况
271第 3期 应国华等: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图 3 第三潮菇发生期间的温、湿度及日降雨情况
图 4 第四潮发生期间的温、湿度及日降雨情况
28 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下的子实体产量调查
2002 ! 2003 年出菇季共发生 4 潮, 2003 ! 2004
年出菇季共发生 2潮。具体采摘时间和产量统计如
下(见表 5)
表 5 2002- 2004 年出菇季节子实体发生记录
年份 日期(月- 日) 采菇数/朵 产量/ g 潮次 潮产量/ g
2002
11- 07 1 36. 0
11- 08 3 96. 6 1 340. 0
11- 11 7 145. 5
11- 12 2 61. 2
11- 19 1 43. 1
11- 23 1 83. 3
2 126. 4
2003
02- 26 1 9. 9 3 9. 9
03- 02 4 75. 3 4 172. 7
03- 05 3 97. 4
2004
2004- 03- 04 6 322. 5 第 1潮 362. 2
2004- 03- 09 8 39. 7
2004- 03- 20 9 39. 1 第 2潮 119. 4
2004- 04- 06 14 80. 3
2003 ! 2004年出菇季与 2002 ! 2003年出菇季的
温度相近,而 2003! 2004年秋季开始是丽水市历史上
少有的干旱年, 从 2003年 8月至 2004年 3月的降雨
量分别为 20. 7、68. 3、114. 3、76. 6 、26. 4、22. 1、58. 5、
98. 5 mm,样地土壤含水量不足 13% ,所以到 2004年2
月 24日一直未出菇,而从 2月 13日开始降雨增多,到
2月22日降雨量达到 46. 3 mm,可见降雨量是决定当
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的关键因子。
27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8 卷
3 结论
( 1)发生季节:在浙江丽水市的低海拔马尾松林
地发生的褐环粘盖牛肝菌形态特征非常典型, 与文
献[ 1, 6]的描述一致,而发生时间为 11月初到翌年 4
月上中旬, 属于深秋、冬、早春低温季节, 这与文献
[ 1, 6]的出菇季节为夏秋季完全不同。
( 2)主要共生树种:马尾松。
( 3)发生褐环粘盖牛肝菌的林分结构: 马尾松纯
林或马尾松林缘的雷竹林内, 灌木层稀疏, 有 木、
赤楠、米槠、白栎、桅子、米饭花、微毛柃、杜鹃等但数
量很少。发生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的马尾松树龄
为12~ 28 a。郁闭度 0. 5~ 0. 8。
(4)立地: 海拔在 120 m 左右, 坡度 20∀左右, 中
上坡位,顶部坡度平缓,坡向有西坡、东南坡、西南偏
西坡,光照充足。
( 5)土壤: 类型为红壤, 土壤质地为中壤土, pH
值4. 0~ 4. 5,土壤瘠薄, 厚度在 30 cm 以内, 有的基
岩裸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为 7. 5 ~ 18. 4 g&kg- 1。
土壤的石砾含量高达 33. 04 %~ 36. 59 %。
( 6)适宜褐环粘盖牛肝菌原基发生的气候因子:
温度 10~ 16 ∃ ,原基发生后,温度不超过 18 ∃ 生长
的子实体质量较好。降雨量是影响褐环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发生时间的主要环境因子。每潮菇发生前的
4~ 23 d 的降雨量累计超过 35 mm。对土壤含水量
进行测定显示, 在原基发生期, 土壤含水量要达到
15%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对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
发生有关,但不如降雨、温度影响大。原基发生时要
求 95%以上, 生长期要求80%以上,若低于 80%, 幼
小的菇蕾容易干枯死亡。
( 7)研究揭示了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
气象、植被、土壤关系。提出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
菌根食用菌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
因素是共生树种、立地、林分、土壤。降雨量、温度等
气象因子是决定当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
的关键气候因子。
参考文献:
[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 2002: 327~ ~
333
[ 2] 应国华,吕明亮,陈连庆.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研究[ J] .林业
科学研究, 2004, 17( 1) : 66~ 71
[ 3] 赵志鹏,郭秀珍.外生菌根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 J ] .林业科学研
究, 1989, 2( 2) : 136~ 140
[ 4] 吕全,雷增普. 外生菌根提高板栗苗木抗旱性及其机理研究[ J] .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 3) : 249~ 256
[ 5] 张小龙,张洪,张香,等. 外生菌根菌剂对白皮松幼苗生长效应的
研究[ J] .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 134~ 137
[ 6] 应建浙,赵继鼎, 卯晓岚, 等.食用蘑菇[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170~ 175
273第 3期 应国华等: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