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Red Spot Disease of Peony Tree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全 文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
文章编号 一 刃 扬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吴玉柱‘ , 季延平‘ , 刘 愚 , , 赵桂华 , 牛迎福 , , 王海明’ , 赵海军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山东 济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句容
·
山东省菏泽市森林保护站 , 山东 菏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研究所 , 山东 菏泽
摘要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 左右 , 病重的牡丹园可达 以上 。 从 批次 个样
品中分离获得 个分离株 , 经筛选 、纯化 、 回接试验 , 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 , 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抱 口面 尸
诚 。 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 、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 。 筛选出了 多菌灵
、 甲基托布津
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 , 应用 倍液从 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 月中旬防治 次 , 效果达 以上 , 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 以下 。
关键词 牡丹 红斑病 病原菌 发病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 防 文献标识码

, , 夕 咭 , , , , 儿魂 一 , , 咭扣 , , 叭
一 鳍 , , 月 一
, , ,
,
罗 罗 罗 , ,
, , , 旧 , ,
·
, 洲〕 , , ,
,
, 一
, 护 尹
, , 一

牡丹 理毋卜 为我 国传统
名花 , 也是世界上著名 的花卉之一 。 山东菏泽牡
丹 栽 培 历 史 悠 久 , 至 年 , 栽 培 面 积 达
, 品种达 个 , 包括 类 个类型
大色系 。 每年可生产品种牡丹 万株 。 牡丹
是我 国的重要 出 口 花卉 , 年 , 我 国花卉 出 口
额为 亿美元 , 其中牡丹为 万美元 , 约 占
全国花卉出 口 额的 , 其中约 的牡丹是由
菏泽栽培 〔’
, ’ 。 菏泽 已初步形成 以种苗 、 花卉 、 药
用及观赏旅游为中心 的牡丹产业化格局 。
随着牡丹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展 , 品种增多 , 牡
丹病害 的发 生 危 害呈 上 升趋 势 。 据作者调 查 和
有关文献记 载 , 牡 丹病害主 要 有牡丹红 斑病 、 根
腐病 、 根结线虫病 、 炭疽病 、 灰霉病
、 锈病 、 白粉病
收稿 日期 娜刀
基金项 目 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 目 “ 牡丹主要病害的研究 ” 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昊玉柱 一 , 男 , 山东肥城人 , 研究员 , 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卷
等 ’川 。 但危害最严重 的 为牡丹红斑病 , 主要 危
害叶和 茎 。 牡丹被害后 , 形成近 圆形

紫红色病
斑 , 严重时病斑相 连成片 , 大多枯焦 , 导致牡丹生
长势弱 、花色衰退 、 丹皮产量低

品质差 。 已 给花
农造成 了重大经济损失 , 严重影 响 了牡丹产业化
的发展 。
目前 , 国内外对牡丹红斑病害 的研究报道 不
多 , 国外 日本 、 俄 罗斯 、 美 国对灰霉 病 牡丹葡萄
袍 召 尸 。 作过 报 道 ’
,
国 内
俞思佳等 ’〕对芍药叶斑病 、 牡丹根结线虫病作过
综合防治试验的报道 张宗岩 「‘ 〕对牡丹叶斑病作
过初步观察 , 冯 品 〔’〕对牡丹 的灰霉病 、 锈病等作
过防治试验 。 自 一 年 , 作者对牡 丹 红
斑病进行了深人系统 的研究 , 以期为生产防治该
病提供有效措施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材料和方法
分布与危害
年 , 在菏泽牡丹栽培 区设点 , 至 月调
查牡丹受 害情 况 , 同时定期 观察症状发展过程 。
调查 以分级计数法进行 , 小 面积牡丹 园 丛 以
下 全部调查 , 大面 积牡丹 园则 以对 角线取标准
地 块 每块 耐 约 一 丛 , 从每丛 中随
机抽查 株记载发病程度 , 计算感病指数 。 分级
标准如下 。
级 别 分级标准 代表数值
全株茎部 、 叶片健康 , 均无病 。
茎基部 范 围内斑点数量在 个 以
下 , 上部茎有零星小点 , 全株 以下 叶片发病 ,
平均每个复叶上 的病斑数在 个 以下 , 病斑不 连
成片 。
茎基部 范 围 内有 个斑点 ,
上部茎斑点稀疏 , 叶片发病 , 平均每个
复叶上有 个病斑 。
茎基部 范围内有 个斑点 ,
上部茎斑点较密 , 一 叶片发病 , 平均每个
复叶上有 个病斑 , 斑点密集 , 以上 叶
片枯焦 。
茎基部 范 围内有 个以上斑点 ,
上部茎斑点密集 , 以上 叶片发病 , 平均每个复
叶上有 个 以 上 病斑 , 斑点 密 集并 相 连 成 片 ,
以上 叶片枯焦 。
感病指数 艺 病
级株数 ‘ 代表数值
株数总和 发病最重一级代表数值
病原菌鉴定
样品采集 样品采 自菏泽市赵楼 、洪庙 、 岳
王庄等牡丹园 。 在感病植株上分东西南北 四个方
位 , 每个方位采 枚感病叶片共 枚 。 每次 株
枚 , 批次计 个样品 。
病原菌分 离纯化 采用 马铃薯 、 蔗糖

琼脂
培养基 对样品进行常规组织分离培养 ’ , 分
离得到的菌落按不同类型编号
、 纯化 , 镜检形态特
征 , 初步鉴定到属或种 。
病原菌回接试验 单抱纯化后 的菌株分别
进行活株叶片自然和创伤接种 。 将接种体配成抱子
悬浮液 , 抱子浓度为 倍显微镜下每视野
个袍子 。 自然接种是把抱子悬浮液均匀刷在
叶正反面 创伤接种是用金钢砂轻磨叶片后将抱子
悬浮液刷在叶正反面 。 用微型喷雾器喷雾保湿 。
两种方法每种菌株分别接种 片叶 。
发病规律观察
病原菌越冬方式和场所 年 月上旬
在赵楼牡丹园调查时发现少数病株的残 留茎 、地面
的病茎残体已长满了绿色霉层 , 经镜检为病原菌的
分生抱子 。 年 月上旬 , 将当年发病的重病
株作以下几种处理 埋于室外土内 处 每
年 月中旬后 , 花农有翻地的习惯 , 一般 巧
, 既可松土 , 又清除了病残体 将病株装在筐
内置于室外 和 田间病残株的条件基本一致
将病株置于室内 置于 一 ℃冰箱内 菏泽地区
月一 月 的地温一般在 一 ℃左右 。 年
月上旬将上述各种处理材料进行分离培养 , 镜检病
原菌越冬情况 。
病害发生时期的观察 一 年 , 在菏
泽市洪庙 、赵楼牡丹园定株 , 定期观察 、记载红斑病
出现的时间及扩展情况 。
病 害发生与有关因子的关 系 年 月 ,
在菏泽市赵楼 、洪庙等牡丹园调查病害发生程度与
田间初侵染源的关系 一 年在曹州牡丹园
品种园内 , 对 个牡丹品种的抗病性连续测定 , 抗
病性以感病指数为指标 。
防治试验
室内 种 药剂对病原 菌的毒力测 定 分别
对 多菌灵等 种药剂 表 以灭菌水稀释成
倍液 。 于培养产抱的培养皿 中加人无菌水和
滴吐温 , 制作分生抱子悬浮液 , 浓度为
倍显微镜下每视野 个分生抱子 。 取
第 期 吴玉柱等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巧 ℃左右的 培养基 , 加入 抱子悬浮
液 , 混匀后吸取 倒入培养皿中 。 将灭菌滤纸
打孔 , 获得直径 的碟片 , 用滴管分别吸取不
同药液 滴人滤纸片上 , 将碟片按 片
·
皿 一 ’
放在培养皿中 , 每种药液 个重复 , 无菌水作对照 。
于 ℃下培养 , 后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 。
抑菌效果 埋菌荃直径二处理菌荃直径对照菌落直径
田 间 种 药剂对红斑病的 药效试验 试验
设计 试验设在菏泽市洪庙和牡丹研究所牡丹园 。
牡丹品种为发病严重的大胡红 , 均为 年秋季栽
植 。 选择室 内抑菌效果好的 种药剂 , 设 倍 、
倍 、 倍 种浓度 , 每处理 株 , 重复 次 ,
施药方法为喷雾 , 施药时间为 年 月至 月共
次 。 调查方法 年 月 日调查防治效果 ,
每处理调查 株牡丹 , 按分级标准记载感病级别 ,
计算感病指数和防治效果 。
防治效果 对照区感病指数
一 处理区感病指数
对照区翩司昔数
结果与分析
分布与危害
调查结果 表 说明 , 红斑病在菏泽牡丹栽培
区发生普遍 , 主要危害叶片和绿色茎 , 发病率因品种
不同而异 , 大多牡丹园在 左右 , 重病牡丹园可
达 以上 。 感病指数为 左右 , 重病牡丹园可达
以上 。
叶发病初期 , 叶正 、反面出现绿色针头状小点 ,
后 , 可扩展成 大小的病斑 , 多近圆
形 , 紫红色 , 有的相连成片 , 大多数病斑有明显的同
心轮纹 , 最后病斑枯焦 。 发病后期 , 在潮湿的气候条
件下 , 叶正面 、背面均 出现灰褐色霉状物 , 为病原的
分生抱子梗及分生抱子 。 茎受害后出现暗紫红色长
圆形小点 , 稍突起 , 病斑扩展缓慢 , 后期长径仅为
, 中间开裂并下陷 , 严重时往往相连成片 , 在
受害茎上未观察到子实体 。 连年发病严重的植株生
长矮小 , 大多枯焦 , 不能开花 , 甚至全株枯死 。
表 牡丹红斑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地点 调查株数 病株 病株率 感病指数
‘,一︸内、︸孟︷吕八,,,才‘赵楼牡丹园
洪庙牡丹园
岳王庄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
百花牡丹园
李集牡丹园
王李庄牡丹园
邓庄牡丹园
高庄牡丹园
孔花园牡丹园
牡丹研究所基地
牡丹品种
大胡红
大胡红
鲁荷红
赵粉
玫瑰红
丛中笑
大胡红
守重红
乌龙捧盛
花蝴蝶
珊瑚台
调查时间 一 一 一
病原菌鉴定 回接试验结果 对分离菌株进行的室外回接
分 离结果 批次 个红斑病样品共获 种试验看出 , 一
、 石 菌株均未表现出症状 一
得 个分离株 。 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 , 初步 菌株接种的症状与典型症状差异很大 一 优势菌
归属于 个分类单元 表 。 个分离菌株中 , 分离 株接种 后 , 自然接种发病率 以上 , 创伤接种
频率最高的是 一 , 为 一 至 一 分离频 发病率 以上 , 症状与自然感病的典型症状相似 ,
率之和仅为 。 经再分离镜检 , 证实为接种菌 。
表 牡丹红斑病病原菌分离频率
早 病 原 菌 个样品出现数 出现频率
,︸

︸、︶






牡丹枝饱 更勿 , 〕 那 ‘
·
链格抱
黑腐尾抱
枯斑拟盘多毛抱 阮王哪站 户
·
镰抱菌 “
·
犁头霉菌 ‘记
其 他
编一
合计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卷
优势菌株培养性状和形 态特征 优势菌株
在 培养基上于 ℃下 , 经 培养形成白色菌
落 , 约 左右出现分生抱子 , 菌落表面呈短绒状 ,
微黄色 , 菌丝宽约 卜 分生抱子梗有 个分
隔 , 一 根簇生 , 林 分生抱子大部分为椭
圆形 , 着生方式为向顶生 , 形成抱子链 , 抱子大小不
一 , 大的为 卜 , 小的 林 。 根据以上特
征其分类地位为半知菌亚 门 、 丝
抱纲 即 、 丝抱 目 、 暗
色抱科 、枝抱属 阴 、
牡丹枝抱 , 几 ”一 , , 〕。
发病规律
病原菌越冬方式及场所 试验表明 , 埋在土
下 处的病叶已全部腐烂 , 无法进行再分离 , 病
茎也基本腐烂 , 分离后的病原菌出现率很低 置于室
外筐内的病叶也大部分腐烂 , 降低了病原菌的出现
率 其余处理的病残体均未腐烂 , 病原菌出现率也很
高 表 。 可见 , 病原在越冬后未腐烂的病茎及病
叶中均能存活 , 并随寄主组织的腐烂而死亡 , 表明病
原菌以菌丝在 田间病株残茎 中越冬 , 也可在不腐烂
的病叶中越冬 。
表 各种处理材料越冬后分离培养结果
处理方法 分离时间 年 部 位 组织总数 个 出现病原菌组织数 个 病原菌出现率
八份乙闷了‘,尹, ,︸勺、茎叶
置于室外 习 一戒〕一
室外土下 处
置于室内
一 一刊〕 一
一 一义】一
,
置于 一 ℃冰箱内 一 一戒 一
病原菌侵入途径及潜育期 年 月 , 在
对病原菌回接试验中 , 创伤和无伤分别接种的 个
叶片 , 创伤接种的感病率 , 月 日可见病
斑 。 无伤接种感病率 , 月 巧 日病叶出现症
状 , 说明病原菌可通过伤口 和 自然孔 口侵人 , 其潜育
期在 ℃时为 左右 。
病 害发生 时期 根据 一 年 的观
察 , 牡丹嫩茎 、叶柄上的病斑 月下旬出现 , 而 月
上旬新叶刚抽出不久 即可见到针头状的病斑 , 后病
斑逐渐扩展相连成片 , 月 中旬至 月下旬为发病
盛期 。 发病严重 的品种病株率可达到 以上 ,
月上旬以后很少再出现新病斑 。 月上旬后 , 病原
菌进人越冬期 。
病 害发生与有关 因子的关 系
与栽培地初侵染源的关系 初侵染源主要
以栽培地病残株的多少为标准 。 分 种情况
差 —病株没有剪除或剪除后没有清除
, 地面上病
株残体很多 一般 —病株已剪除和清除
, 但清
除不彻底 , 地面上还 可看到少量病株残体 良
好 —病株已剪除和 已清除干净
, 地面上不见病残
体 。 调查结果 表 说明 , 岳王庄 、邓庄牡丹园初侵
染源清除差 , 牡丹发病严重 , 感病指数分别为 入
洪庙 、 高庄 、李集牡丹园清除一般 , 感病较轻 ,
感病指数分别为 、 、 初侵染源清除良
好的则很轻 , 如赵楼 、曹州 、牡丹所牡丹园感病指数
分别为 、 、 。
表 牡丹红斑病发病程度与初侵染源的关系
地 点 牡丹品种
初侵染源清除
病株率 感病指数
乙,‘只,飞」
、护卜气
︸气、
赵楼牡丹园
洪庙牡丹园
岳王庄牡丹园
邓庄牡丹园
高庄牡丹园
李集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
牡丹所牡丹园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大胡红
状况
良好
一般


一 般
一般
良好
良好
调查时间 城 一
与牡丹品种 的关系 一 年 , 对
个牡丹品种对红斑病的抗性进行了测定 。 根据
测定结果 表略 综合分析提出了用感病指数划分
抗病等级的理论依据 。 即感病指数可划分为 个等
级 , 级为抗病品种 , 感病指数 , 包括 个品
种 , 如鲁菏红 、银鳞碧珠 、 雨后风光 、 罗春池等 级
为中抗品种 , 感病指数 , 有 个品种 , 如乌
龙捧盛 、玉板台 、脂红 、 豆绿等 级为感病品种 , 感
病指数 , 有 个品种 , 如银粉金鳞 、青山贯
雪 、桃红献媚 、素花魁等 级为高感品种 , 感病指数
第 期 昊玉柱等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以上 , 有 个品种 , 如大胡红 、 状元红 、 姚黄 、 三
变赛玉等 。 根据测定结果得 出在实际应用时 , 用病
害田间感病指数来确定该品种的抗病等级 , 经几年
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

防治试验结果
室 内 种药剂对病原 菌的毒力测定 种药
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效果 表 表明 , 多菌
灵 、 甲基托布津和 代森锰锌效果最好 ,
抑菌率分别为 、 和 其次为
速克灵 、 百菌清和 安克锰锌 , 抑菌率分
别为 、 和 福美砷 、
甲霜灵和特立克效果较差 , 抑菌率在 以下 。
表 种药剂对红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药剂种类 稀释倍数
重复
菌落生长直径
重复 重复
下 一 抑菌效果利
引八只‘,︸气一内、户八哎口,︸勺﹄乙曰‘飞︺
平一

勺︸丹,‘︵气心
,‘飞八
气︶‘、︸


,
了︸︸、气
内、︸
︸一斗,、尸,

,
︸﹄‘‘八,
内八石勺一叹飞,‘飞气一︵匕丹二,、
姗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福美砷可湿性粉剂
特立克可湿性粉剂 木霉菌抱子 、
·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对 照
一 一
田 间 种 药剂对红斑病 的 药效试验 种
药剂在两地牡丹园对红斑病的药效试验效果 表
基本吻合 , 以 多菌灵 、 甲基托布津效果显
著 , 倍 、 倍的防治效果均在 以上 , 感病指
数 以下 其次是 代森锰锌 , 倍 、 倍防效
以上 , 感病指数 以下 速克灵 、 百菌
清 、 安克锰锌 倍 、 倍的防效均在 左
右 , 感病指数 以下 。
表 种药剂对红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药剂种类 稀释倍数
牡丹所牡丹园 洪庙牡丹园
感病指数 防治效果 感病指数 防治效果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洲】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直飞刁,了
,
亡了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减】

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
,
,
气︸了八‘亡内,︸

气︺只八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只〕〕
对 照
施药时间 刁 一 、 一
、 一 、 一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卷
结论与讨论
牡丹红斑病在 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普遍发生 ,
大多数牡丹园病株率 左右 , 感病指数 左右 , 感
病重的牡丹园病株率 以上 , 感病指数 以上 ,
严重阻碍了牡丹的产业化 。
该病主要危害牡丹的叶和绿色茎 。 嫩茎 、叶柄上
的病斑出现在 月下旬 , 月上旬新叶上可见病斑 ,
月中旬至 月下旬为发病盛期 , 月上旬以后很少再
出现新病斑 。 叶片正面及茎上的病斑长期保持暗紫
红色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 后期在潮湿条件下叶
片上能形成子实体 , 但在绿色茎上始终未见子实体 。
经分离培养 、致病性测定 、 形态特征鉴定 , 红斑
病病原菌为牡丹枝抱 门口叱勿 “ 。
病原菌以菌丝在 田 间病株残茎 中越冬 , 也可在
不腐烂的病叶中越冬 。 因此 , 病害发生 的严重与否
与牡丹园内初侵染源清除的质量密切相关 , 调查表
明 , 清除差的牡丹园发病严重 , 清除一般的较轻 , 清
除良好的则很轻 。
不同牡丹品种对红斑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 , 可
根据 田间测定的感病指数来确定该品种的抗病性 ,
分为抗病品种 、 中抗品种 、感病品种 、高感品种 , 此方
法经几年应用是可行的 。
在牡丹园立地条件
、 土壤肥力 , 牡丹品种 、栽培
时间和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 土壤酸碱度对
病害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 , 据调查和室内初步测
定土样 , 土壤 值高 , 牡丹感病重 , 反之 , 牡丹感病
较轻 。 如洪庙 、牡丹所牡丹园的土壤 值分别为
、 , 感病指数分别为 、 岳王庄牡丹
园 、高庄牡丹园土壤 值分别为
, 、 , 感病
指数分别为 、 。
多菌灵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液喷雾对红斑病效果显著 , 从 月 中旬牡丹展叶前
至 月中旬应用 次 , 防治效果 左右 , 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 以下 。
根据对红斑病发生与有关因子的观察 , 牡丹红
斑病的防治 , 要注意园地选择 、 栽培抗病的牡丹 品
种 、加强牡丹园的管理及适时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
合防治技术 。
参考文献
仁 徐金光 , 张鹏远 , 陈相国 , 等 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 山东林业
科技 ,
〔 〕徐金光 , 陈相国 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山东林业科
技 ,
仁 〕蒋立褪 , 赵孝知 菏泽牡丹栽培技术 〔 」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
仁 徐明慧 花卉病虫害防治仁 北京 金盾 出版社 ,
〔 」
,
庇隆 花木病虫害厂 〕沈瑞祥 , 杨旺 , 译
,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
〔 奥野孝夫 原色花 野菜病虫图鉴【 〕二 东京 保育社
,
」俞思佳 , 张佐双 , 雷增普 , 等 北京地区牡丹和芍药主要病害的综
合防治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张宗岩 牡丹叶斑病的初步观察及防治 「〕中国园林 , ,
【 」冯品 牡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中国花卉盆景 ,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仁 了 北京 农业出版社
仁川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厂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中义 中国真菌志 第 十四卷 枝抱属 黑星饱属 梨抱属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仁 」邵力平 , 沈瑞祥 , 张素轩 , 等 真菌分类学仁 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