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Evaluation of New Exotic Resources of Slash Pine in Taishan Hongling Seed Orchard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全 文 :  收稿日期: 1999-07-22
基金项目: 1992~1997年联合国援助项目“湿地松、火炬松改良种子园”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赵奋成( 1963-) ,男,广东海丰人,高级工程师,硕士.
* 参加本项工作的还有台山红岭种子园马锡运,广东省林业厅种苗站王华南、张民兴。中国林科院潘志刚先生提供部分
种子,谨此致谢.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0) 03-0225-08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
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赵奋成1, 黄永达2 , 廖树森2 , 张应中1 , 黄永权3 , 李宪政1
( 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520; 2.广东省台山红岭种子园,广东台山 529200;
3.广东省林业厅,广东广州 510173)
摘要: 1989 年至 1996 年间, 台山红岭种子园从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引入湿地松基因资源种子
共 407 份,包括有 6 个种源、213 个全同胞家系和 188 个半同胞家系。利用其中370 份材料营建种源
林 1 片、基因资源林6 片, 面积共16. 85 hm2。根据这 7 片测定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引材料的遗传
品质以及选择潜力, 并通过性状年度相关分析, 探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新引材料普遍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造林保存率平均达 90%以上; 在生长量方面,有 66. 67%的种源、82. 14%的家
系优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种,所有参试材料的树高、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 10. 07%和 30.
45% ; 在家系入选率为 50%和每个入选家系内选择 2 株优树的前提下, 入选群体树高、材积的平均
预期选择增益分别为 28. 51%和 60. 79% ; 1 年生的树高和 3 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与 7 年生的家
系生长量相关密切, 3 年生时生长不良的家系到 7 年生时也难有突出的表现。
关键词: 湿地松;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评价; 年度相关
中图分类号: S722. 7    文献标识码: A
  湿地松( Pinus el liottii Engelm)在我国是外引树种,以在中、南亚热带低山、沿海地区表现
较佳,受到大力发展。我国于 1964年首先在广东省台山县建立第一个湿地松初级种子园。至
1978年,共选择优树 155株,建园面积达 120 hm 2。由于建园材料多数来自我国三四十年代引
种的湿地松林分,种子来源的遗传基础较窄,选优林分规模不大, 因此,优树的选择强度偏低,
而且入选个体间可能存在某些亲缘关系,致使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整体水平遗传品质不够
高,也不利于多世代遗传改良增益的实现。其它省份的湿地松种子园遗传品质也有类似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从事南方松良种选育的同仁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新
的基因资源和增加育种材料,具体的工作有:  从我国七八十年代引种的湿地松人工林中选择
优树;  从国外引入湿地松种源、半同胞和全同胞家系种子,开展试验与测定工作。到目前为
止,台山红岭种子园共引入湿地松种源及家系种子共 407份, 利用其中 370份材料营建湿地松
种源试验林或基因资源林 7块, 共16. 85 hm 2。目前,这些试验林长势良好,多数种源及家系表
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生长明显优于该园初级种子园种,反映出较好的引种效果。现把其生长表
现报道如下。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 3) : 225~232
For est R esear ch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1989~1996年,从美国、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家引入湿地松种源、家系种子 407份, 利
用其中的 370份育苗营建了种源试验林 1块,基因资源林 6块,其它种批参与自育材料的对比
试验。在用于营建种源林、资源林的材料中,种源种子 6份,半同胞家系种子 151份,全同胞家
系 213份。对照( CK)统一为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种。此外,有 2块资源林还选用台山初级园
的优良家系参与评比。
1. 2 造林地基本情况与田间设计
试验林均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试验区内。该园地处 22°11′N, 112°49′E,属南亚热带
海洋性气候,年均温 21. 8 ℃,年降水量 1 940 mm; 平均海拔 30 m ,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酸性
砖红壤, pH 值 5. 0~5. 5,土层深厚。自然条件适合湿地松生长发育、开花结实。
  田间造林设计的总原则是: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根据地形安排区组、小区大小和走向,
一般每个参试种源或家系有 30株以上的树木, 各块试验林的田间设计见表 1。
表 1 湿地松种源林、基因资源林基本情况
试验林名称 造林日期
(年-月)
种子
来源
种批数量/
个 种批性质 对照 田间设计
种源试验林 1990-02 美 国 6 湿地松天然
林种批
CK 4 次重复, 6× 6 小区, 株行距
2. 75 m×2. 75 m
基因资源林 1 1990-02 津巴布韦 10 半同胞家系 CK 6次重复, 9 株行式小区,株行
距 2. 75 m×2. 75 m
基因资源林 2 1990-02 澳大利亚 49 半同胞家系 CK 3次重复, 10株行式小区,株行
距 3 m×3 m
基因资源林 3 1994-06 津巴布韦 55 半同胞家系 CK+
4个优系
6次重复, 6 株行式小区,株行
距 3 m×3 m
基因资源林 4 1995-05 澳大利亚 7 半同胞家系 CK 5次重复, 5 株行式小区,株行
距 3 m×3 m
基因资源林 5 1996-08 美 国 87 全同胞家系 CK+
3个优系
87 个家系分为 2 组, 每组 10
次重复, 2株小区,株行距 2. 75
m×2. 75 m。多余苗木作块状
种植
基因资源林 6 1997-06 美 国 156 全同胞家系
126 份, 半
同胞 家系
30份
CK 156 个家系分为 5 组,组间重
复数量不等, 6~15 个重复, 1
~6株行式小区,株行距 3 m×
3 m
  注:种源林和资源林 1、2的种子由中国林科院潘志刚先生提供,其余的种子为联合国援助项目购进。
1. 3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1. 3. 1 生长量观测 1年生、2年生资源林每木测量树高及地径, 对 3年生以上的资源林、种
源林每木测量树高( H )、胸径( D ) ,并据此计算单株材积( V ) : V = f ××H×D 2 / 4, 式中,为
圆周率; f 是形数,取 0. 5。
1. 3. 2 方差分析 采用 SAS 统计分析软件 GLM 过程对生长量数据作方差分析。单株数据
统计分析的线性模型为 [ 1] : y ij k= + bi+ f j+ ( bf ) ij+ eij k,式中, y ij k为单株观测值, 为群体平均
值, bi 为区组效应, f j 为种源或家系效应, bf ij为区组与种源或家系的互作效应, eij k为误差效应。
22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1. 3. 3 遗传参数[ 2] 加性方差( V a) : V a= V f / F ;加性遗传变异系数( CV a ) : CV a( % ) = 100×
V a / X ;家系遗传力( hf 2) : hf 2= V f / V fp ;家系内单株遗传力( hiwf 2) : hiwf2= ( 1/ F- 1)×V a/ V iw fp; 合
并选择增益 G合并 ) : G合并= G f+ G iwf= 2×( if×h2f×sfp+ i iwf×h iwf2×s iw fp)。以上各式中, V f、
V fp和 s fp为家系方差、家系平均表型方差和标准差; V iw fp和 s iwfp为家系内单株表型方差和标准
差; X 为群体平均值; F 为家系内个体间的相关系数, 对于半同胞家系 F 取 0. 25,对于全同胞
家系F 取 0. 5; if 和 iiwf分别为群体内家系选择强度和家系内单株选择强度,在确定入选率的前
提下,根据选择群体的大小查表[ 3]。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分析
2. 1. 1 种源林的适应性与生长表现 7 年
生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分析结果
列于表 2。在包括CK 在内的7个种源的对比
试验中,各种源的树木保存率在 89%~96%
之间,与 CK相近或略高。表明所有的湿地松
种源对台山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均较好, 而
且基本接近。但是,其生长量的差异则较大,
有 5个种源的树高和 4个种源的材积生长优
于 CK, 其中,有 3 个种源的树高和 2个种源
的材积生长显著偏大; 最优种源的树高、材积
表 2 7年生种源保存率及生长表现
种源 保存率/
%
树高 材积
平均值/
m
现实增
益/%
平均值/
dm3
现实增
益/ %
b-3 96. 88 6. 56* 5. 64 41. 407* 24. 62
b-4 89. 06 6. 75* 8. 70 40. 850* 22. 94
b-1 92. 19 6. 57* 5. 80 36. 209 8. 97
b-5 90. 63 6. 37 2. 58 33. 532 0. 92
b-6 96. 88 6. 34 2. 09 32. 714 - 1. 54
b-2 89. 06 6. 13 - 1. 29 30. 983 - 6. 75
CK 89. 06 6. 21 0 33. 227 0
群体平均 91. 97 6. 42 3. 36 35. 56 7. 02
  注:  右下角带星号数据,示显著大于 CK;  现实增
益( % ) = [ (生长量/ CK) - 1]×100。下表同。
分别比CK 大 5. 64%、24. 62%。同样,与群体平均相比, CK 也较逊色, 7个种源的平均树高、材
积分别比CK 大 3. 36%、7. 02%。
2. 1. 2 基因资源的总体评价 根据 6块湿地松基因资源林的近期调查材料,分析了新引基因
资源与 CK 及国产湿地松优良家系(对照优系)的生长差异情况(见表 3、4)。由表 3可见, 6块
资源林中,除个别新引家系保存率较低( 75%)外,大多数的家系都在85%以上。说明造林质量
较好,湿地松新引家系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表 3 湿地松基因资源与台山初级园种( CK )的生长比较
资源林 家系/个 测定年龄/ a 保存率/ %
树 高 材 积
平均值/
m
现实增益/
%
大于 CK 的
家系数/个
平均值/
dm 3
现实增益/
%
大于 CK 的
家系数/个
资源林 1 10 7 88. 9
( 100~80)  6. 43 3. 62 8 37. 476 12. 79 9
资源林 2 49 7 93. 6
( 100~75) 7. 06 13. 71 49 45. 468 36. 84 48
资源林 3 55 3 95. 4
( 100~89) 2. 30 14. 26 55 1. 156 52. 03 55
资源林 4 7 3 100. 0
( 100)
2. 32 10. 65 6 0. 962 20. 15 5
资源林 5 87 2 97. 9
( 100~88) 1. 19 14. 68 83 - - -
资源林 6 156 2 98. 0
( 100~95) 1. 22 3. 50 98 - - -
  注:  括号内数据示资源林内家系间的保存率变异范围。
227第 3 期       赵奋成等: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比较资源林间的年均生长量差异可知,测定年龄越大的林分, 其年生长量也越大。如 2年
生的资源林的年均高生长为 0. 60 m ; 3年生的资源林的树高年均生长为 0. 77 m ,材积年均生
长为0. 321~0. 385 dm 3; 7年生的资源林的相应性状分别介于 0. 92~1. 01 m 和5. 354~6. 495
dm
3。这符合湿地松的生长特性,年幼树木生长较慢属正常现象。因为在广东中南部,湿地松树
高和胸径生长高峰大约出现在造林后 6~12 a,材积在 14~20 a[ 4]。
所有资源林的树高、材积群体均值都大于 CK, 树高大 3. 5%~14. 68% , 材积增值介于
12. 79%~52. 03%之间 (表 3) , 6 块资源林树高、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 10. 07%和
30. 45%。除资源林 1、6的群体平均与CK 的差异较小外, 其余资源林的树高生长均比 CK 大
10%以上。由于 CK的遗传基础基本一致,可确认资源林间的遗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以资源
林 2、3、4、5的总体水平较高; 新引的基因资源树高大于 CK 的家系有 299个, 占总数的
82. 14%。在可算材积的 121个家系中,材积大于 CK 的家系有 117个,占 96. 69%。
  另从表 4可见,在有对照优系参与评比的资源林中,对照优系的表现总体上属中下水平。
如 B02、B102在资源林 3中材积生长分别居第 32和 42位, 属中等偏下水平; 又如 B02-4、B02
的树高生长在资源林 5中分列31和 59位, 总体上属中等水平。新引优系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
别比对照优系大 15%和 46%以上(表 4)。可见这些材料对湿地松的进一步改良具有重要价
值。
表 4 湿地松基因资源与对照优系的生长比较
资源林 新引家系个数
对照
优系
新引家系树高 新引家系材积
(平均值/
优系) / %
(最大值/
优系) / %
大于对照优系
的家系数/个
(平均值/
优系) / %
(最大值/
优系) / %
大于对照优系
的家系数/个
资源林 3 55 B02 99. 84 131. 26 22 102. 14 146. 90 31
B102 102. 84 135. 20 35 119. 46 171. 82 40
资源林 5 87 B02-4 96. 88 115. 47 30 - - -
B02 103. 17 123. 02 57 - - -
2. 1. 3 基因资源间生长比较 分析表 5数据可知,资源林内家系间的生长量差异是明显的。6
块资源林中,家系间树高生长达到显著差异的有 4 块;在可算材积的 4块资源林中, 有 3块的
家系间材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7年生的资源林2中,最大家系与最小家系的树高生
长差异达 1. 05 m, 材积生长差异为 27. 734 dm3 ; 2年生的资源林 6中, 家系间的高生长极差为
0. 48 m ,同样反映出明显的生长差异。
表 5 基因资源间生长差异
资源林 新引家系数/个
树 高 材 积
极差/ m F -值 (极差/测定林龄) /
(dm3·a- 1) F -值
资源林 1 10 0. 84 4. 35* * 14. 882 4. 14* *
资源林 2 49 1. 05 2. 46* * 27. 734 2. 89* *
资源林 3 55 0. 93 1. 19ns 0. 915 3. 79* *
资源林 4 7 0. 36 2. 07ns 0. 348 1. 76ns
资源林 5 87 0. 46 8. 09* * - -
资源林 6 156 0. 48 7. 50* * - -
   资源林 5的极差、F -值是利用 2组数据平均计算,而资源林 6的则以 5组数据平均获得。 F -值项数字右上角带“*
* ”者示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2. 2 选择群体的遗传参数与选择增益估计
2. 2. 1 群体的遗传参数 基因资源林树高、材积的加性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家系和家系内单
株遗传力列于表 6。群体内树高的变异系数一般为5%~6%,最大可达 15%左右,材积的则一
般为 15%~30%,但也有低于 10%的情况。总的来说,资源林 5、6的树高遗传变异较大,有较
大的选择潜力。
直观地说, 遗传力反映育种值与表型值的回归关系[ 5, 6] ,对遗传力大的性状作选择较为可
靠。6块资源林中, 同一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大于家系内单株遗传力,表明家系选择比家系内单
株选择更可靠、有效。树高的家系遗传力为 0. 13~0. 84,主要集中在 0. 75周围,材积的家系遗
传力介于 0. 29~0. 77, 主要分布于 0. 60附近; 在家系内单株遗传力方面,树高的为 0. 01~
0. 55,主要在 0. 10~0. 30之间; 材积的为 0. 02~0. 21,主要范围为 0. 15~0. 21。
表 6 树高、材积遗传参数估算值
资 源 林   家系数/ 个 
树 高 材 积
V a CV a/ % hf
2 hiwf
2 V a CV a / % hf
2 hiw f
2
资源林 1( 7年生) 10  1 794. 0  6. 59 0. 73 0. 20 58. 60 20. 43 0. 77 0. 21
资源林 2( 7年生) 49 464. 97 3. 06 0. 23 0. 06 47. 56 15. 17 0. 50 0. 15
资源林 3( 3年生) 55 138. 70 5. 13 0. 13 0. 01 0. 11 28. 85 0. 54 0. 16
资源林 4( 3年生) 7 178. 20 5. 75 0. 29 0. 10 0. 01 8. 02 0. 29 0. 02
资源林 5 第 1组   45 168. 01 10. 92 0. 81 0. 29 - - - -
( 2年生) 第 2组   42 107. 85 8. 81 0. 61 0. 12 - - - -
第 1组   28 132. 24 9. 98 0. 68 0. 12 - - - -
资源林 6 第 2组   34 122. 65 9. 05 0. 72 0. 14 - - - -
( 2年生) 第 3组   30 149. 61 13. 85 0. 84 0. 28 - - - -
第 4组   34 182. 38 10. 60 0. 80 0. 20 - - - -
第 5组   30 350. 09 15. 44 0. 79 0. 55 - - - -
  注:  V a、CV a、hf2 和 hiw f2 分别为加性方差、加性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和家系内单株遗传力;  表中树高加性方差
为方差值×10 000。
  由表 6还可见,资源林 1、5、6的树高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估算值较大,期望在这些群体
中对高生长作选择,可取得较大的选择差和选择增益。资源林 3的树高遗传参数估算值最小。
表 6资料同样说明,群体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不是常数, 因群体内的遗传差异和田间试验
设计的精细程度不同而异。就资源林 5的 2组材料,以及资源林 6的 5组材料而论,虽然资源
林组间所处的立地条件是基本一致的,但还是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力差异。可以认为,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亚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2. 2. 2 群体的选择增益 本研究设定优树的选择数量与选择群体的家系数量一致,采用合并
选择方法选择优树,即从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具体的选择过程:按 50%的入选率从资源
林中选择表现最好的家系, 每个入选家系内选择 2株优树。为简化计算过程,本文对每块资源
林均采取相同的家系入选率,并估算了入选群体的选择效益,结果列于表 7。可见在资源林中
作家系以及家系内单株选择,可取得一定的选择效益。树高的选择增益为每年 0. 285~0. 023
m, 材积的为每年 2. 522~0. 029 dm3。结合选择群体相对于台山初级园种的现实增益,预计对
这些新基因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将可使单株树高生长平均每年提高 0. 168 m ,材积生长每年提
高 1. 737 dm 3,树高、材积的平均相对增益(相对遗传增益-Ⅱ)分别为 28. 51%和 60. 79%。
  仅从入选个体相对于选择群体平均值的选择增益考虑,资源林 1中的入选个体的遗传增
229第 3 期       赵奋成等: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表 7 树高、材积的选择增益
资 源 林  
树  高 材  积
群体均
值/ m
年均遗传
增益/ m
相对遗传增益/ %
Ⅰ Ⅱ
群体均
值/dm3
年均遗传
增益/ dm 3
相对遗传增益/ %
Ⅰ Ⅱ
资源林 1( 7年生) 6. 43 0. 137 14. 85 18. 92 37. 476 2. 522 47. 10 65. 91
资源林 2( 7年生) 7. 06 0. 036 3. 56 17. 74 45. 468 1. 752 26. 97 73. 75
资源林 3( 3年生) 2. 30 0. 023 2. 86 17. 55 1. 156 0. 178 46. 21 72. 64
资源林 4( 3年生) 2. 32 0. 057 7. 23 19. 03 0. 962 0. 029 8. 95 30. 85
资源林 5 第 1组   1. 19 0. 160 26. 86 48. 01 - - - -
( 2年生) 第 2组   1. 18 0. 095 16. 18 31. 82 - - - -
第 1组   1. 15 0. 105 18. 18 22. 44 - - - -
资源林 6 第 2组   1. 22 0. 105 17. 54 18. 51 - - - -
( 2年生) 第 3组   1. 25 0. 205 32. 75 36. 02 - - - -
第 4组   1. 27 0. 145 22. 88 25. 85 - - - -
第 5组   1. 21 0. 285 47. 26 57. 69 - - - -
   总 平 均 28. 51 60. 79
  注:  相对遗传增益-Ⅰ( % ) = (遗传增益/群体平均)×100;  相对遗传增益-Ⅱ( % ) = { [ (遗传增益+ 群体平均) / CK]
- 1}×100。
益(相对遗传增益-Ⅰ)明显大于资源林 2、3、4的选择增益(表 7)。但如果以 CK为基础评价选
择效果(相对遗传增益-Ⅱ) , 则资源林 1中的增益优势完全消失, 4块资源林的选择增益极为
接近,介于 17. 74%~19. 03% ,差异仅达 1. 29%。说明要取得理想的选择效果,不但要有较大
的遗传力和选择强度, 而且要求选择群体总体水平也较高。
2. 3 湿地松生长性状年度相关分析
根据湿地松基因资源林 2的 1年生、3年生、7年生的生长量数据作年度间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表 8) , 两种方法计算的 1年生、3年生与 7年生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基
本一致。1年生、3年生的家系平均树高与 7年生的家系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度相关均达
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1年生地径与 7年生的生长量没有相关关系,或存在微弱的负相关。
综观所有的相关系数, 可见 3年生的材积生长与 7年生的生长性状相关最为紧密。因此,利用
1年生树高和 3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预估家系在 7年生时的生长表现, 有一定的准确性, 尤
以 3年生的材积生长指标预测效果较佳。
表 8 生长性状年度相关系数
性 状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 an相关系数
H 7 D 7 V 7 H 7 D 7 V 7
H 1 0. 410 8** 0. 396 2** 0. 435 7** 0. 325 9* 0. 331 0* 0. 381 2**
H 3 0. 375 0** 0. 554 8** 0. 567 9** 0. 426 3** 0. 555 3** 0. 563 7**
D 1 - 0. 126 7ns - 0. 019 5ns - 0. 057 1ns - 0. 185 5ns 0. 039 6ns - 0. 045 5ns
D 3 0. 399 7** 0. 691 3** 0. 681 6** 0. 335 5* 0. 658 6** 0. 631 5**
V 3 0. 456 5** 0. 693 3** 0. 710 9** 0. 404 0** 0. 687 0** 0. 685 3**
  注:  自由度 df = 47;  H、D、V 示树高、胸径、材积;下标 1、3、7示性状的测量年龄。
  下面继续以资源林 2的材料为依据, 研究生长量最差的 10个家系(占总数的 20% )的秩
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1年生时树高生长最差的 10个家系(秩次为 40~49, 平均秩次为
44. 5) , 6 a 后的高生长秩次变化范围为 2~49,平均秩次为 28. 0;而 3年生时树高生长最差的
23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10个家系, 4 a 后平均秩次变为 34. 0, 秩次的变动范围为 22~49;同样, 3年生时胸径、材积生
长最差的 10个家系, 4 a 后平均秩次分别为 38. 0、39. 7, 秩次的变动范围分别为 19~49、15~
49。表明根据 1年生高生长评价家系后期表现误差偏大,而利用 3年生的数据效果较为理想。
换言之, 3年生时生长量低的家系, 4 a 后也难有突出的表现。
3 结论与讨论
  ( 1) 7 a 中台山红岭种子园引进湿地松基因资源 407个,利用其中 370个家系或种源营建
基因资源林 6块、种源林 1块。通过对这些种源林、资源林的调查分析,发现新引种的基因资源
中, 2/ 3的种源、4/ 5以上的家系其遗传品质相对优于台山初级园种, 树高、材积平均现实增益
分别达 10. 07%和 30. 45%。
( 2)在家系入选率为 50% ,入选家系内选择 2株优良个体的前提下,入选群体的子代年平
均树高、材积生长将分别比台山初级园种提高 0. 168 m 和 1. 737 dm3 ,相对增益为 28. 51%和
60. 79%。这些优良基因的引入与利用,拓宽了我国湿地松育种群体的遗传基础,为继续开展湿
地松多世代遗传改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育种材料,必将促使我国的湿地松良种水平有较大的
提高。
( 3)基因资源的来源相对清楚,有利于组建谱系清楚的育种群体,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种
子来源、优株间的亲缘关系合理组建亚系, 为长期育种、不断地取得较大的遗传增益奠定基础。
( 4)除 1年生地径外,湿地松生长性状的年度相关达到显著以上水平。该结果与钟伟华的
研究报道[ 7]基本一致。分析最差家系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 3年生时生长最差的家系,在 7年
生时难有突出的表现。从林木生长的生理学角度考虑,由于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随着林分郁
闭,个体间竞争激烈,只有优先占领营养空间的树木才能保持良好长势。因此,一般情况下,早
期生长不良的个体、家系,在林分进入郁闭状态后,便很难取得较大的生长空间和优势。上述结
果与观点表明,本文对基因资源的早期评价结论基本可信。
参考文献:
[ 1] 马育华.试验统计[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2. 246~260.
[ 2] Nam koong G. Int roduction to qu ant itative genet ics in forest ry[ M ] . Great Britain :C as tle House Pub licat ions, 1981. 67~
88.
[ 3] W A 贝克尔.数量遗传学手册[M ] .区靖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143~156.
[ 4] 朱志淞,丁衍畴.湿地松[ M ]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3. 79~84.
[ 5] 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 M ]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294~296.
[ 6] Cot terill P P, Dean C A. S uccess ful t ree breeding with index s elect ion[ M ] . M elb ourne:C SORI Pub licat ions, 1990. 15~
21.
[ 7] 钟伟华,谭碧霞,周达,等.湿地松子代测定林的早期遗传评价[ J] .广东林业科技, 1988. ( 6) : 7~13.
231第 3 期       赵奋成等: 台山红岭种子园湿地松基因资源引入效果分析
Genetic Evaluation of New Exotic Resources of Slash Pine
in Taishan Hongling Seed Orchard
ZH A O Fen-cheng
1
, HUA N G Yong-da
2
, L IA O Shu-sen
2
,
ZH A N G Ying-z hong
1
, HUA N G Yong-quan
3
, L I X ian-z heng
1
( 1. Gu angd on g Forest ry Research Ins t itu te, Guan gzhou 510520, Guan gdong, Chin a;
2. Taish an Honglin g S eed Orchard, Taish an 529200, Guangdong, Ch ina;
3. Forest ry Depar tm ent of Guan 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73, Guangdong, Ch ina)
Abstract: 407 seed lots of slash pine ( Pinus ell iot tii ) w ere int roduced from United States,
Aust ralia and Zimbabw e, from 1989 to 1996. Among these seed lots, there w ere 6
pr ovenances, 188 half-sib families, and 213 ful l-sib families. One provenance t rial stand, 6
gene resource stands w ere established w ith a total of 370 seed lots in Taishan Hongling Seed
Orchard. And the seed lot f rom the primary slash pine seed or chard in T aishan w as used as
control ( CK) . The total area of these stands w as 16. 85 hm
2
. Based on data f rom these seven
stands, the g row th performance and selection potent ial o f these new exo tic materials w ere
evaluated, and the r eliabil ity of early select ion w as studied.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new
materials had good adaptability and the survival rates of stands w ere above 90% . 66. 67%
pr ovenance and 82. 14% fam il ies g row n bet ter than the CK did. The realized gains w ere
10. 07% and 30. 45% respect ively for height and vo lume grow th. It w as est imated that the
pr edicted genetic gains of plus t rees from these new mater ials w ould be 28. 51% and 60. 79%
respect iv ely for height and volume, according to the combined select ion method that the top
50% fam ilies were selected f rom these new resour ces, and then 2 plus t rees within each
selected family . Correlat ion coef ficients betw een height g row th at age 1, and height , diameter
breast height and volume at age 3 and the increment at ag e 7 w ere g reat ly signif icant . T hose
fam ilies gr ow ing poorer at age 3 could not perfo rmance very w ell at ag e 7.
Key words: s lash pine; pro venance; fam ily; g row th t rait ; genet ic evaluat ion; age co rrelation
23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