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 (3) : 314~319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8) 0320314206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 F1代早期生长评价
栾启福 1 , 姜景民 13 , 张建忠 2 , 沈凤强 2 , 刘昭息 1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浙江 富阳 311400; 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 ,浙江 杭州 311123)
摘要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 ,开展了湿地松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湿加松 )、火炬松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火加
松 )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杂交种育苗和子代测定均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并追踪调查了苗高和定植后的树高。结果
显示 :苗期湿加松和火加松各个组合间的树高差异显著 ,而定植前 2 a由于处于生长初期 ,部分生长较快的幼树遭
受冻害 ,各组合间树高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定植第 3、4年火加松各组合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 ,而湿加松各组合
间的差异也相对加大 ,但是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这表明杂种子代生长评价测定至少应该在定植 4~5 a之后 ,
其中湿加松的子代测定评价时间应该比火加松的评价时间更晚。一大批表现较优的火加松组合 5年生 (包括 1 a
苗期 )平均高度达 4. 0 m以上 ,该平均值超过国家速生丰产林林业部标准 (H = 4. 0 m) ,国外松杂交育种能够高效选
择出优良的松树品种。
关键词 :火炬松 ;湿地松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杂交育种 ; F1代
中图分类号 : S722. 3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06204225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 (200424216) ”;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 ( 2006BAD01A1405) ;浙江省“松杉良种选育 ”项目
(基础支撑项目 )
作者简介 : 栾启福 (1976—) ,男 ,湖北襄樊人 ,在职博士生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及遗传育种工作.3 通讯作者 :姜景民 (1963—) ,男 ,河南长葛人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E - mail: jm jiang6001@
126. com.
Study on Hybr id iza tion am ong Exotic P ines and The ir Early Growth
A ssessm en t of F1 Genera tion
LUAN Q i2fu1 , J IANG J ing2m in1 , ZHANG J ian2zhong2 , SHEN Feng2qiang2 , L IU Zhao2xi1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 ical Forestry, CAF, Fuyang 311400, Zhejiang, China;
2. Changle Forestry Centre of Yuhang,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123,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breeding and hybridization among exotic p in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8 F1 2hybrids of P inus
elliottii var. elliottii ( PEE) ×P inus caribaea var. hondurensis ( PCH ) and 47 F1 2hybrids of P inus taeda ( PT) ×
P inus caribaea var. hondurensis ( PCH) , 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17 crosses of PEE ×PCH and 75 crosses of PT ×
PCH according to the height order of seedling, were growed for filial generation test with a random ly block design.
A ll trees in the test were measured for height at the age of 3 and 5.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OVA )
revealed that no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he hybrids on the average height at the age of 3 because of the lower
cold2endurance of some young trees,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at the age of 5 among the crosses,
especially the growth differences of PT ×PCH crosse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Thus the assessment of F1 hybrids
would begin 4 years after p lanted in fields. The height of better F1 fam ilies of PT ×PCH were higher than 4. 0
meters, which exceeds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good conifer trees. In conclusion, better p ine varieties can be
selected effectively through hybridization in exotic p ines.
Key words: P inus taeda; P inus elliottii var. elliottii; P inus ca ribaea var. hondurensis; hybridization; F1 generation
第 3期 栾启福等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 F1代早期生长评价
国外松 ( Exotic p ines)通常是指我国 20世纪 30
年代开始从美国等地引进的湿地松 ( Pinus elliottii
Engelm. )、火炬松 ( P inus taeda L. )等国外针叶树
种。60年代以后 ,我国南方地区又从古巴、巴哈马
等地引进了一个热带针叶树种加勒比松 ( Pinus car2
ibaea Morelet)。这些引进的松树品种由于适应性以
及材性等具有较大的优势 [ 1 - 4 ] ,很快在我国南方的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
其育种工作也随即展开 ,但是直到 20世纪 90年代
我国林木育种工作者才认识到以加勒比松为主要亲
本的杂种优势 ,尤其是湿地松和加勒比松的种间杂
种 (湿加松 )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 5 - 7 ] ,因此从澳大
利亚引进了部分湿加松在广东和福建等南亚热带地
区进行了测定并开展了湿加松杂交育种工作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 2 - 3 ]。然而 ,在浙江及其附近的中亚
热带及其北部地区加勒比松和部分国外引种的湿加
松杂种在该地区易遭受冻害 ,没有得到推广 ,目前只
建立了遗传资源较丰富、遗传品质较高的湿地松和
火炬松种子园 ,推广种植了改良的自由授粉子代家
系 ,遗传增益明显。要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国外松的
育种水平 ,国外松育种工作必须以当地引种成功的
国外松优良树种为基础 ,借鉴国外遗传改良经验 ,特
别是杂交育种经验来进行。本项目组从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等
地开展了大量的以湿地松 ( PEE)和火炬松 ( PT)为
母本 ,以加勒比松 (从广东收集的加勒比松花粉 ,主
要是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 P inus ca ribaea var. hondu2
rensis, PCH)为父本的国外松杂交试验 ,以期选育出
在浙江及其周边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优势明显的
国外松杂交组合 ,以满足种苗生产、造林绿化的
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湿地松和火炬松母本均选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区长乐林场国外松种子园中优良单株 ,其中湿地松
为初级种子园植株 ;火炬松为 1. 5代种子园植株 ;加
勒比松花粉采自广东湛江加勒比松种子园 (多为洪
都拉斯加勒比松单株 )。本试验杂交并育苗成功的
湿地松和加勒比松种间杂交后代 ( P. elliottii var. el2
liottii ( PEE) ×P. caribaea var. hondurensis ( PCH) ,
简称湿加松 )共有 17个 ,编号为 EC1~EC17;杂交
并育苗成功火炬松和加勒比松种间杂交后代 ( P.
taeda ( PT) ×P. caribaea var. hondu rensis ( PCH ) ,
简称火加松 ) 75个 ,编号为 LC1~LC75 (表 1)。
表 1 杂交组合及其亲本
编号 母本 父本 编号 母本 父本 编号 母本 父本 编号 母本 父本
EC1 0221 22e LC6 122051 22b LC30 312171 32a LC54 322041 32b
EC2 02374 22c LC7 122062 22c LC31 312172 32b LC55 322092 22f
EC3 02459 22c LC8 122071 22a LC32 312172 22b LC56 322092 32a
EC4 1021 22f LC9 132101 32c LC33 312172 32a LC57 322152 22b
EC5 221 22f LC10 312031 22a LC34 312172 22a LC58 322161 32c
EC6 2218 32a LC11 312041 22b LC35 312181 32b LC59 322161 22c
EC7 2225 32b LC12 312041 22f LC36 312191 32a LC60 322161 22f
EC8 2250 22b LC13 312041 22a LC37 312191 22c LC61 322181 22b
EC9 2277 22b LC14 312041 32b LC38 312121 32b LC62 322192 32a
EC10 229 32c LC15 312041 22c LC39 312221 32c LC63 322212 22c
EC11 2233 22f LC16 312041 22e LC40 312253 32a LC64 322212 32b
EC12 4224 22b LC17 312041 22d LC41 312253 22a LC65 422161 22b
EC13 628 22e LC18 312041 32a LC42 312281 22c LC66 86247 32a
EC14 8216 22a LC19 312041 32c LC43 312283 32b LC67 86250 22a
EC15 822 32c LC20 312062 22a LC44 312311 22c LC68 86266 22c
EC16 826 32a LC21 312062 32b LC45 312311 22b LC69 86266 22b
EC17 829 32b LC22 312062 22b LC46 312311 32b LC70 86266 32a
CKE 湿地松种子园种子 LC23 312062 22c LC47 312311 22e LC71 8723 22b
LC24 312063 32c LC48 312311 22a LC72 87236 32b
LC1 112021 32a LC25 312064 22b LC49 322031 32a LC73 87239 32a
LC2 122023 32b LC26 312121 22f LC50 322031 22b LC74 87247 32b
LC3 122023 22a LC27 312121 22a LC51 322031 22c LC75 湘 2 22b
LC4 122023 22b LC28 312121 32a LC52 322031 22e CKL 火炬松种子园种子
LC5 122023 22c LC29 312151 22e LC53 322031 22a
注 :母本和父本编号为种子园基本编号 ,代表该株母树在种子园中的相对位置。CKE,湿加松对照 ,为湿地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 ; CKL,火
加松对照 ,为火炬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
51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1卷
1. 2 杂交方法
1999年 1 - 2月份分单株收集广东加勒比松成熟
的花粉 ,晾干后置于干净的玻璃瓶中 ,在实验室 4 ℃
冷藏柜干燥保存。当本地湿地松和火炬松母树 5 - 6
月开始开花时 (雄花尚未散粉 )用医用喉头喷雾器将
加勒比松花粉喷洒在母树的雌球花上 ,套上硫酸纸 ,
用回形针扎紧 ,防止花粉污染。1~3 d后母树雌球花
进一步绽开 ,解开硫酸纸再次授粉 ,一般重复进行 2~
3次 ,在授粉过程中母树授粉时雌球花将完全绽开 ,人
工控制授粉工作结束。授粉过程中每株母树只授一
个单株采集的加勒比松花粉 ,有多株母树无性系则授
予不同的父本花粉 (表 1)。每次授粉之间的间隔可
根据雌球花的开花速度选取 1~3 d,待母树林中所有
的雄花花粉散尽取下纸袋 ,促进杂交后的果实座果、
成熟。2000年 10 - 11月成熟的球果分单株采集处
理 ,每个单株的种子作为一个杂交组合。
1. 3 育苗和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抗区长乐林场黄湖林
区 ,地理位置为 30°27′N , 119°48′E,平均海拔 18 m,
年均气温 16. 3 ℃, 1月平均气温 0 ℃, 7月平均气温
32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10. 8 ℃, 年降水量
1 313 mm。杂交种子统一于 2001年春季育苗 ,育苗
地为普通生产性直播苗圃 ,采取 4个重复的随机区
组试验设计 ,年底通过苗期评比 ,选择表现较好的组
合于 2002年春季分 3组进行子代测定 , 3个组之间
根据地势随机排列 ,各组内部采取单行 6株小区、
6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 ,株行距为 2 m ×3 m。
1. 4 试验统计方法
试验统计的数据来自 2001年 11月测量的苗高
(每个组合每个重复随机选择 10株测量 ) , 2003年
12月测量的树高以及 2005年 12月测量的树高 (树
高测量包括所有参加测试的成活单株 ) ,统计方法主
要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及比较。
所有数据整理以后采用 DPS数据处理系统 [ 8 ]
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苗期调查和选择
湿加松、火加松苗高方差分析见表 2、3。由表中
可以看出 :不管是湿加松还是火加松 ,不同杂交组合
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明杂交育种是创造变
异的一种可靠手段。从苗期来看 ,在人力物力有限的
情况下 ,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子代测定对于杂交
亲本的选择和杂交优势的评估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表 2 湿加松苗高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p值
区组间 88. 95 3 29. 65 1. 71 0. 18
组合间 1 433. 73 17 84. 34 4. 87 0. 00
误差 882. 97 51 17. 31
总变异 2 405. 65 71
表 3 火加松苗高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区组间 323. 52 3 107. 84 4. 22 0. 01
组合间 3 302. 54 74 44. 63 1. 75 0. 00
误差 5 677. 22 222 25. 57
总变异 9 303. 28 299
表 4 湿加松和火加松平均苗高以及参加子代测定的组合选择
湿加松 平均苗高 / cm 火加松 平均苗高 / cm 火加松 平均苗高 / cm 火加松 平均苗高 / cm
EC12① 39. 33 LC57② 37. 70 LC34③ 28. 53 LC48③ 25. 93
EC9① 28. 43 LC46② 33. 00 LC65② 28. 03 LC58③ 25. 90
EC8 25. 54 LC32② 32. 70 LC61③ 27. 98 LC29③ 25. 88
EC7① 24. 53 LC12② 31. 98 LC50 27. 97 LC8③ 25. 88
CKE① 24. 45 LC66② 31. 80 LC39③ 27. 95 LC30③ 25. 78
EC15① 23. 90 LC31② 31. 08 LC14③ 27. 88 LC35③ 25. 70
EC10① 23. 83 LC16② 30. 80 LC41③ 27. 78 LC67③ 25. 43
EC17① 23. 78 LC44 30. 35 LC11③ 27. 77 LC23③ 25. 28
EC4① 23. 75 LC4② 30. 10 LC33③ 27. 35 LC43③ 25. 05
EC14① 23. 73 LC3② 29. 78 LC47②③ 27. 17 CKL②③ 24. 98
EC3 23. 48 LC72② 29. 43 LC22③ 26. 80 LC68 24. 95
EC11 23. 08 LC1② 29. 35 LC69③ 26. 65 LC63 24. 75
EC2 22. 18 LC21② 29. 29 LC73③ 26. 54 ⋯ ⋯
EC6 21. 40 LC18② 29. 20 LC62③ 26. 34 LC52③ 22. 73
EC1 21. 30 LC5② 29. 18 LC42③ 26. 33 ⋯ ⋯
EC16 19. 05 LC45② 29. 08 LC20③ 26. 28 LC27③ 22. 05
EC5 18. 94 LC15② 28. 85 LC2③ 26. 20 ⋯ ⋯
EC13 18. 28 LC17② 28. 55 LC28③ 25. 93 LC55 19. 73
注 :湿加松中带①者为参加子代测定湿加松组 ;火加松中带②者为参加子代测定的第 1组 ,带③者为参加子代测定的第 2组 ,带②③者同时
参加子代测定的第 1组和第 2组 ;其中 EC8、LC44、LC50由于种苗总数太少而没有参加子代测定 , ⋯表示表现比较差而又没有参加子代测定的
组合 ,为节省篇幅 ,不予列出。
613
第 3期 栾启福等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 F1代早期生长评价
进一步选择的结果从表 4可以看出 , 18个湿
加松幼苗生长差异非常大 ,最高苗 EC12 高达
39. 33 cm ,比最矮的 EC13高出 21. 05 cm (高出
115. 15 % ) ,比对照 CKE高出 60. 86 %。然而湿
加松 17个组合中比对照高的只有 4个 ,为了进一
步研究 ,选择了表现较好的前 8个组合进行子代
测定 ,选择强度约 50 %。在 75个火加松组合中 ,
有较多的组合高度超出对照 CKL ,所以主要选择
超过对照的 54个组合进行子代测定 ,同时也选
择了 2个表现不如对照的 LC52和 LC27参与子
代测定 ,以研究其后来的生长潜力。总体来看 ,
湿加松幼苗中高生长有个别表现特别优秀 ,如
EC12 ,但是多数表现不如对照 ,并且普遍偏低 ;而
火加松表现优异的组合个数相对较多 ,绝对高度
也普遍比湿加松高 ,这可能和各杂交组合的母本
及其组合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有关。
2. 2 子代 ( F1代 )测定结果
2. 2. 1 湿加松子代测定结果 湿加松子代在
2003年 12 月和 2005 年 12 月各进行了 1 次调
查 ,其高度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5、6 ,表 7为 2年树
高的平均值。
表 5 2003年湿加松树高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9 357. 09 5 1 871. 42 7. 95 0. 000 0
处理间 2 752. 16 8 344. 02 1. 46 0. 202 2
误差 9 419. 40 40 235. 49
总变异 21 528. 66 53
表 6 2005年湿加松树高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23 983. 27 5 4 796. 65 6. 068 0. 000 3
处理间 12 917. 67 8 1 614. 71 2. 043 0. 065 6
误差 31 617. 07 40 790. 43
总变异 68 518. 02 53
表 7 湿加松 2003、2005年树高的平均值
杂交组合 2003年树高 / cm 杂交组合 2005年树高 / cm
EC12 165. 00 EC12 336. 94
EC15 153. 48 EC15 327. 22
CKE 153. 47 EC10 317. 83
EC9 150. 86 CKE 314. 25
EC10 146. 22 EC7 304. 11
EC17 144. 20 EC9 297. 70
EC14 143. 31 EC17 297. 47
EC4 142. 70 EC4 295. 05
EC7 141. 50 EC14 287. 64
由表 5表明 :经过 2 a的生长后 ,湿加松各组合
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 ,在 2005年测量的时候差异又
开始拉大 ,高生长的差异显著水平为 0. 065 6 (表
6)。因此湿加松各组合间的的生长优劣还在继续变
化 ,此时进行杂交组合的选择还太早。由表 7可以
看出 ,不同组合间的高生长绝对值在 2003年差异不
大 ,最高均值和最矮均值之间差异只有 23. 50 cm,而
在 2005年该值增加到 49. 30 cm,生长最好的 2个组
合 EC12和 EC15在 2 a中仍然是生长最好的 ,只是
后面的一些组合生长好坏排序发生了变化。和对照
相比 ,表现比对照好的组合并不多。
2. 2. 2 火加松子代测定结果 火加松子代树高测
定方差分析和树高对比分别见表 8、9。由表 8可以
看出 :火加松子代各组合间在 2003年测定时差异都
不显著 ,而在 2005年测定时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
平 ,这和湿加松的生长情况是相似的。
表 9是各组合间树高的平均值 ,其中第 1组和
第 2组在 2003年测定时总平均高度极相似 ,分别为
187. 78、187. 90 cm ,第 2组甚至比第 1组整体高度
略高 ,而苗期选择时第 1组整体优于第 2组。这可
能是不同年份的环境效应的结果 ,这从个别组合的
生长表现也可以看出 :在苗期 LC57是火加松中生长
最好的一个 ,而 2003年测定时表现平平 ,处于中等
水平 ,在 2005年测定时就处于第 2位的水平 ,表现
非常优秀。从 2005年的生长情况来看 ,第 1组的高
生长开始整体比第 2 组好。第 1 组总平均值为
404. 64 cm ,第 2组为 390. 74 cm,相差达 13. 90 cm。
从第 2组个别组合生长来看 ,苗期选择具有较
大的局限性。苗期选择的 LC27和 LC52是作为较
差组合入选的 ,在 2005年的测定中 LC27却成为一
个较好的组合 ,平均高度达 411. 11 cm,因此如果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 ,苗期应该尽量选择较多的组合进
行子代测定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杂交松的生
长潜力在苗期判断是不太准确的。
从子代测定的结果来看 ,在 2003年第 1组只
有 5个火加松组合高生长比对照 CKL好 ,而 2005
年测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杂交组合高生长都比对
照 CKL好。湿加松 2 a的测定结果也有这个趋
势 ,即 2003年以后有更多的杂交组合超过其对
照。火加松第 2组高生长在 2003年后比对照好
的组合反而略少了些 ,这可能是因为第 2组本身
选择的就是较差的组合 ,其生长优势不如其它
组。另外第 2组的对照生长也较好 , 2005年平均
高也达到了 395. 33 cm。
713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1卷
表 8 火加松子代 2次测定树高方差分析
组别 (组合数 ) 2003年区组间显著水平 2003年组合间显著水平 2005年区组间显著水平 2005年组合间显著水平
第 1组 (20个 ) 0. 000 0 0. 660 0 0. 000 0 0. 001 0
第 2组 (28个 ) 0. 000 3 0. 510 0 0. 000 0 0. 000 2
表 9 火加松子代 2次测定树高平均值比较
第 1组 (20个 ) 2003年树高 / cm 第 1组 (20个 ) 2005年树高 / cm 第 2组 (28个 ) 2003年树高 / cm 第 2组 (28个 ) 2005年树高 / cm
LC17 198. 83 LC12 438. 47 LC23 201. 47 LC20 434. 17
LC18 197. 44 LC57 431. 39 LC11 200. 19 LC41 416. 03
LC31 193. 56 LC17 428. 61 LC34 200. 11 LC27 411. 11
LC3 192. 88 LC16 423. 61 LC20 198. 33 LC23 410. 56
LC32 191. 67 LC47 417. 50 LC47 196. 25 LC34 410. 39
CKL 191. 33 LC15 413. 72 LC22 196. 06 LC47 405. 97
LC57 189. 61 LC66 411. 11 LC61 195. 64 LC11 404. 61
LC21 188. 92 LC18 411. 05 LC33 193. 67 LC43 401. 94
LC12 188. 17 LC46 409. 72 LC41 192. 67 LC14 400. 31
LC66 188. 00 LC1 406. 00 LC43 191. 11 LC33 400. 14
LC16 187. 83 LC45 404. 50 LC14 190. 94 LC28 399. 00
LC4 187. 17 LC21 400. 39 LC27 190. 78 LC22 398. 89
LC5 186. 25 LC65 400. 00 LC28 189. 03 LC52 396. 94
LC15 186. 13 LC32 391. 39 LC52 188. 89 LC48 395. 72
LC65 185. 67 LC3 390. 83 LC8 187. 58 CKL 395. 33
LC45 183. 75 LC72 390. 78 LC58 180. 22 LC35 381. 00
LC1 183. 36 LC5 389. 39 CKL 176. 81 LC2 373. 50
LC47 180. 54 LC4 387. 45 LC39 176. 72 LC30 371. 50
LC46 180. 00 LC31 384. 67 … … … …
LC72 174. 44 CKL 362. 22 LC69 173. 11 LC69 325. 47
平均 187. 78 平均 404. 64 平均 187. 90 平均 390. 74
注 : ⋯表示省略表现一般的杂交组合 ,各列杂交组合的排序是根据树高数据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3 小结与讨论
林木育种周期长 ,选择评价难度大 ,国内外对火
炬松等国外松树种的各类子代、家系和各种性状选择
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 [ 9 - 12 ]。本项目组从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 ,在大量的种间杂交和早期苗期选择的
基础上 , 2002年选择了本研究中的 58个组合定植 ,并
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 ,通过对这些杂交组合高生长的
早期综合评比分析 ,获得以下一些初步结果 :
(1)湿加松、火加松的子代可以选择出优良的
杂交后代 ,火加松 5年生 (包括 1 a苗期 )子代中高
度超过 4. 0 m (国家速生丰产林 5年生的林业部标
准 , H = 4. 0 m )的组合占总测定子代组合的半数以
上 ,并且几乎所有的组合都比对照生长的好。湿加
松由于杂交组合较少 ,加上各组合中较优植株在定
植初期冻害较严重 ,只有少数组合生长比火加松好。
(2)本研究中无论在苗期还是在子代测定期 ,
都有个别个体的生长表现远远超过家系平均数 ,如
火加松 2005年调查显示有较多的个体树高达到 5 m
以上 ,也不乏接近 6 m的个体。从杂种的遗传基础
考虑 , F1代的全同胞家系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基础
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其双亲基因组都是高度杂合
的 ,亲本产生的配子也必然不一样 ,造成同一个家系
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也很大 ,因此选择优良的单株
进行杂交优势固定也是杂交选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从杂交松早期生长规律来看 ,苗期生长差
异非常明显 ,而定植后前 2 a由于部分组合内 (特别
是湿加松组合 )较优植株冻害严重 ,以致各组合间高
生长差异不太明显 ,定植后第 3、4年保存的植株不
再受冻害 ,各组合间的高生长差异变得显著 ,特别是
火加松各组合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因此
认为杂交松子代评价在苗期和定植 4 a以后是比较
有效的 ;但是从个别子代生长情况来看 ,苗期表现一
般的组合在子代测定中可能会有很好的生长表现 ,
并且苗期表现较好的个体还可能遭受冻害 ,因此为
稳妥起见 ,杂交松的优势组合评价应该在定植后第
4年开始。
(4)对于生长周期几十年的针叶树种来说 , 4~
5 a的生长评比只能代表树木的早期 (幼年期 )评
价 ,全国国外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13 ]研究过 4年生火
炬松树高和胸径与 5~8年生的相关性 ,认为其相关
是显著的 ,但是对于杂交松的研究尚不明确 ,本研究
813
第 3期 栾启福等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 F1代早期生长评价
发现杂交松的生长相关性在 4~5 a内还不显著 ,除
了个别组合外 ,其生长优劣排序在历次调查中都不
太稳定 ,因此早期评价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总之 ,国外松杂交育种是一种选育优良品种的
有效方法 ,但是其具体的选择评价方法尚不成熟 ,特
别是不同树种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在不同地点的生长
评比以及评比时机的确定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实
践 ,同时还要将杂交子代的评价试验地点进一步向
四周 (主要是南、北 2个方向 )扩散 ,研究不同杂交组
合的最佳生长地区。
参考文献 :
[ 1 ] 潘志刚 ,游应天. 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引种栽培 [M ]. 北
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79 - 92
[ 2 ] 赵奋成 , 李宪政 , 张应中 ,等. 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的杂
交效果分析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6, 19 (4) : 409 - 415
[ 3 ] 潘志刚 ,管 宁 ,韦善华 ,等. 我国南方杂交松生长和材性研究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9, 12 (4) : 398 - 402
[ 4 ] 马常耕. 国外针叶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 J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7, 10 (3) : 9 - 17
[ 5 ] N ikles D G. The first 50 years of the evolution of forest tree imp rove2
ment in Queensland[ C ]∥D ietersM J,Matheson A C, N iklesD G, et
a l. Tree imp rovement for sustainable trop ical forestry. Proceedings of
the QFR I - IUFRO conference, 27 October21November. Caloundra,
Queensland, Australia: Queensland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1996: 51 - 64
[ 6 ] N iklesD G. Experience with some P inus hybrids in Queensland, Aus2
tralia[ C ]∥Dungey H S, D ieters M J, N ikles D G. Hybrid breeding
and genetics of forest trees. Proceedings of QFR I/CRC2SPF symposi2
um, 9 - 14 Ap ril. Noosa, Queensland, Australia. , 2000: 27 - 43
[ 7 ] 郑勇奇.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 J ]. 林业科
学研究 , 2003, 16 (1) : 110 - 116
[ 8 ]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 DPS数据处理系统 [M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2002
[ 9 ] 黄少伟 ,钟伟华 ,黄 凯 ,等. 火炬松自由授粉子代多地点试验
[ J ]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1, 14 (5) : 509 - 514
[ 10 ] 姜景民 ,孙海菁 ,刘昭息. 火炬松纸浆材优良家系多性状选择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6, 9 (5) : 455 - 460
[ 11 ] 钟伟华 ,何昭珩 ,周 达 ,等. 火炬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4, 7 (3) : 277 - 285
[ 12 ] A twood R A,W hite T L, Huber D A. Genetic parameters and gains
for growth and wood p roperties in Florida source loblolly p ine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 J ]. Can J For Res, 2002, 32 ( 6 ) :
1025 - 1038
[ 13 ] 全国国外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火炬松八年种源试验研究 [ J ]. 林
业科学研究 , 1989, 2 (6) : 540 - 545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