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Daimio tethys moorei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全 文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H
V o l
.
7
,
N o
.
4
A u g
. ,
1 9 9 4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周宗瑞 黄姜明 周 旗
关镇词 白斑弄操莫氏亚种 、生物学 、 防治
盾叶薯菠 (D io s c o re a z in g ibe re n si: C . H . W r ig ht )又名黄姜 , 生于海拔 1 o 0 0 m 以下的山坡
和石灰岩干热河谷地区的稀疏灌丛或竹林中 , 提取的皂素是医药和化工重要原料[l] 。 近几年 ,
由于气温异常 , 遭受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的严重危害 。有关该虫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未见报道 。 为此记述如下 。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 (D ai m io tet h g , m o re i M ab il e )又名薯菠黑弄蝶 , 属鳞翅 目、弄蝶科 。 以
幼虫吐丝卷叶结巢取食危害 , 重者将盾叶薯祯整株叶片吃光 、仅留叶脉和薯藤 , 严重威胁盾叶
薯菠生长及产量 。 湖南省安化县每年收购干盾叶薯菠片达 4 so t , 近因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的
危害和其它原 因 , 现年收购只有 1 4 0 t 左右 , 减少了农 民经济收入 。 因此 , 于 1 9 90 ~ 1 9 9 2 年 ,
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研究 。
1 分布与危害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 , 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
分布 ; 据在安化县调查 18 2 株 , 被 害株率达
61
.
5 4 %
, 严重影响了盾叶薯菠生长和发育 。
2 形态特征 [ 2〕(图 1 )
2
.
1 成虫
体长 1 2 ~ 1 5 m m , 翅展 3 6一3 8 m m 。 体背
及翅面黑色 , 斑纹和缘毛 白色 , 前翅中部由大小
不等 、形态各异的 5 个白斑组成近弧形横带 , 最
前 1 个斑圆形 , 最小 ; 第二个位于中室端 , 最大 ;
第 3 个较小 , 明显外离 ;第 4 、 5 两个向内斜列 。
顶角内侧有 5 个小 白斑 , 第 3 个向外斜列 , 较
大 , 后 2 个向内斜列 , 明显小 。 后翅中部具 1 条
边缘不整齐的白色宽横带 , 其边缘波状 , 白色中
带与端半部黑褐色 , 宽缘带间嵌有一横列黑褐
色斑 , 十分清晰 。 前后翅反面暗褐色 , 斑纹与翅
1 9 9 3一 0 9一 0 5 收稿 。
周宗瑞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安化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安化
O 0
图 1 白斑弄探莫氏亚种
1
. 成虫 ; 2 . 卵顶 、侧面观 ; 3 . 幼虫 ;
4
. 蛹 . 5 . 被害状
4 1 35 0 0) ;黄晏明 . 周旗 (湖南省安化县东坪林业站 ) 。
, 本文为安化县科委“八七 ”工程部分内容 . 承北京林业大学李镇宇教授鉴定白斑弄葬莫氏亚种学名并修改文稿 。 侯伯
鑫同志绘图 , 在此一并致谢 。
4 期 周宗瑞等 :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正面相似 , 但后翅基部白色 , 具黑褐色斑 。
2
.
2 卵
顶面观圆形 、侧面观鼓形 , 直径 1 m m 。 淡黄色 。
2
.
3 幼虫
初孵幼虫体淡黄色 , 取食后为青绿色 。 老熟幼虫体长 2 m m , 青绿色 , 头红褐色 , 背浅绿
色 , 腹面淡灰白色 、体密布细小短毛 , 气门灰 白色 。
2
.
4 蛹
体长 15 ~ 17 m m 。 黄褐色 , 上颗前端红褐色 , 复眼黑色 , 单眼黑褐色 , 中胸背板前端有一对
近三角形白色斑点 , 中后端有倒 “品”字形 白色小斑点 。
3 生物学特性
3
.
1 生活史
该虫在安化 1 年发生 5 代 , 以蛹在薯叶危害处卷叶内越冬 。 翌年 4 月下旬成虫始见 , 6 月
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 , 7 月中下旬第 2 代成虫羽化 , 8 月中下旬第 3 代成虫羽化 , 9 月中下旬第
4 代成虫羽化 , 10 月上中旬第 5 代幼虫孵化 , 个别延至 10 月下旬 , 生活史见表 1 。
表 1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生活史 (湖南安化 , 1 9 91 一 19 9 2 年 )
越冬代
3 4 5 6 7 8 9 1 0 1 1 ~ 1 2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0 0 0 0 0 0
0 e o
+
一月旬
二第 1 代
0 0 0 +

。十
+
0十
+
.0+.一
第 2 代
第 3 代
第 4 代
二第 5 代(越冬代)
0 0 0
注 : . 卵 ; 一幼虫 ;甲蛹 ; + 成虫 ;O 越冬蛹 。
白斑弄蝶莫氏亚种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 , 因各季节气温和食料的变化而有差 异 , 1 9 9 2 年
室内自然温度下饲养结果见表 2 。
3. 2 生活习性
3. 2
.
1 成虫
(l) 羽化 成虫羽化时间多在 9一 15 时 , 占羽化总数的 85 % , 夜间不羽化 。 成虫羽化率平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表 2 室内自然变湿下白斑弄蛛莫氏亚种各代虫态历期
(单位 : d , 湖南安化 , 2 9 9 1 年)
代 数 卵历期
幼 虫 历 期 预蛹期 蛹 期
2 龄 4 龄 小计
成虫率
卵 期
完成一世
代的历期
第 1 代
第 2 代
第 3 代
第 4 代
第 5 代
(越冬代)
3
.
5 3
.
4 4
.
0 5
.
3
.
4 2
.
5 2
.
8 4
-
2 1
.
7
18
.
2
5
.
5 1 1
.
5 6
.
4
2
.
5 8
.
5 6
.
5
5 0

6
3 9
.
2
2
.
5 2
.
5 2
.
5 3
.
0
2
.
6 2
.
4 2
.
5 3
.
3
.
5
3
.
0
1 4
.
0
1 3
.
7
2
.
0 7
.
5 5
.
5
2
.
0 6
.
0 5
.
5
3 1
.
8
2 9
.
7
3
.
5 3
.
7 3
.
8 6
.
2 2 1
.
7 7
.
5 1 7 3
.
5 6
.
5 2 1 3
.
7
均为 75 % , 羽化期温度若低于 12 ℃时不羽化 。
(2 )交尾 成虫羽化后即交尾 , 多在 9 一 15 时 , 雌成虫只交尾一次 , 雄成虫可多次 。
(3 )产卵 雌成虫交尾后即可产卵 , 时间多在 9 ~ 1 4 时 , 产卵时用足贴住薯叶上 , 产卵器在
叶面上来回移动刺破表皮 , 将卵产于其内 , 产卵部位叶片发黄并隆起 。 卵散产 , 每片叶产卵 1
粒 , 少数 2一 4 粒 。
(4 )性比 室内观察 50 个茧 , 羽化 38 个 , 其中雌虫 20 只 , 性 比近 1 : 1 。
(5 )活动 、寿命 8 时后成虫多在盾叶薯预处飞翔 , 寻找配偶或产卵 , 一般在温度 16 ℃以
上无风天气更为活跃 。 成虫寿命 1一 s d ,平均 4 d 。
3
.
2
.
2 卵期 卵孵化前卵壳亮呈透明状 , 并略有膨胀 , 孵化多在清晨 , 幼虫先将卵的顶端 咬破
后 , 虫体爬出 。 卵期 5 ~ 12 d , 平均 7 . s d , 孵化率 10 0 % 。
3
.
2
.
3 幼 虫期
(l) 取食 幼虫孵化后一般在薯叶中栖息不动 , 经 1 ~ Z h 后开始取食叶片表皮和叶肉 , 1
一 2 龄幼虫仅将叶片边缘 处咬成铁褐色斑点和缺刻状 , 达 叶面宽度的 1 /3 ~ 1 /2 。 3 ~ 4 龄后食
量增加 , 取食整株叶片 , 仅留下叶柄 。 当食料不足时 , 则吐丝随风飘迁它处 , 另卷叶取食 。 如前
期防治不及时 , 常在短期内将薯叶全部吃光 。
(2 )脱皮 幼虫 5 龄 、脱皮前数小时停止取食 、排空体内粪便 , 脱皮持续 0 . 5 ~ Z d 。
(3) 活动 初孵幼虫爬行较慢 , 3 龄后较快 , 幼虫在叶面较少活动 , 仅在转移取食时飘迁 。
3
.
2
.
4 蛹期 老熟幼虫在薯叶原加害处叶内栖息化蛹 , 初化蛹体幼嫩 , 个体肥大 , 预蛹期 2 ~
3 d
, 蛹期 5 ~ 10 d , 平均 7 . 5 d( 越冬代除外 ) 。
4 防治试验
将 4 ~ 5 龄幼虫同薯菠叶置于培养皿内 , 药剂采用 2 . 5 %澳氰菊酷乳油 (法国进 口 ) , 40 %
氧化乐果乳油 (山东农药厂 )和 50 %辛硫磷乳油 (杭州市农药厂 ) , 每种浓度设 3 个重复 , 每重
复处理 30 头幼虫 , 对照为清水 。 将农药稀释液及清水用卫生喷雾器喷到叶片及虫体上至雾湿
为止 , 喷药后 72 h 观察杀虫效果 (见表 3 ) 。
4 期 周宗瑞等 : 白斑弄裸莫氏亚种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4 6 7
表 3 不同药剂对白斑弄蛛莫氏亚种幼虫室内毒效 (湖南安化 )
有效成分
含t (p p m )
试虫数
(头 )
校 正 死 亡 率药 剂 稀释倍数 重复数
2 h 1 2 h 24 h
澳佩菊醋
,曰”日匕Jg月了一b八Ij
.⋯bl‘JtIg自亡口n了O甘Q†S8一bo”门了JQ{:
.
:
( % )
4 8 h
1 0 0
.
0
9 4
.
7
7 8
.
5
8 1
.
5
7 2 h
1 0 0
.
0
UO‘以.,曰七」
.⋯巴JQ甘O”’一b朽JŽ匕
2l
ŽOUnoQJC廿月口MŽ,‘’b
.⋯叮‘8工JJ已g一UO口匕10O”QU‘任几啥,工匕d皿1人,上5565022150285.4.口g,J口几J,曰八j几」0六IJ0一UO,J9ljdO今UQ。口g
暇化乐果
2 00 0
4 00 0
10 00 0
5 0 0
2 00 0
3 0 0 0
辛硫确 10 0
5 00
1 2
.
5 0
6
.
2 5
2

5 0
8 00
2 00
1 3

3 0
5 0 0 0
1 0 0 0
5 00
45
.
2
3 2
.
5
10
.
5
18
.
8
0
0
咨.穿
对 照 6 . 2 5 1 2 . 8
该虫天敌种类较多 , 根据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 , 幼虫期主要有绒茧蜂 (AP a nt el es s p
.
)
, 蛹
期有广大腿小蜂 (B ra ‘勿m e ri a la su : w a lke r )[s 〕以及蝗螂等天敌 , 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 。
参 考 文 献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主编.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五册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83 . 5 57.
李传隆 , 朱宝云 . 中国探类图谱 . 上海 : 远东出版社 , 1 99 2.
湖南省林业厅编 . 湖南森林昆虫图鉴.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92 . 1 1 07 , 1 2 68 .
B i o n o m i e s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D a im i o t e thy s m o o
r e i
Z hou Z
o n g 邝 1 H u a n g Ya n m i n g Z h o u Q i
A加tra e t l抽i m i o t e t勺: m o re i M a b ille 15 a m a jo r p e s t o f D i o s c o re a z in g ib e re n s i : C . H .
W
r ig h t
.
I t o e e u r s 5 g e n e ra t io n s a ye a r
, o v e r w i n te r t in g in t h e p u p a l s r a g e in t he in fe s t e d
r o lle d le a v e s
.
A d u lts b e g in t o a p p e a r i n th e fo llo w in g A p r il
.
8 5 % o f t h e a d u lt s e m e r g e b e
-
t w e e n g
: 0 0 a m a n d 1 5
: 0 0 p m
.
T he n t h e a d u lt s m a t e a n d la y e g g s
.
T h e d u r a t io n o f e g g
s ta g e li e s b e t w e e n 5 a n d 1 2 d ( a v e ra g e 7
.
s d )
.
T he la r v a e ha v e 5 in s t a r s
.
T h e d u r a t io n o f
t he p u p a l s t a g e 15 5 ~ 1 0 d lo n g ( a v e ra g e 7
.
s d ) a n d t h a t o f t h e a d u lt s 15 1 一 s d ( a v e r a g e 4
d )
.
T he r e a r e t w o m a jo r n a tu r al e n e m i e
s e
.
g
. 月户a n t e le s s p . a n d B ra c hy m e r i a la s u s
( W
a lk e r )
.
C o n t ro l te s ts s ho w e d t ha t s p r a y in g 2
.
5 % o f d e lt a m e t h r in h a v e t he b e s t e o n t r o l
e ffe e t
.
K e y w o r d s Da i m i
o t e thy s m o re i
,
b io n o m i e s
, e o n t r o l
Z ho u Z o n g r u i
,
S e n io
r
E n g in e e r (A n hu a Fo r e s t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r u t e A n h、: a
,
H u n a n 4 2 3 5 0 9 ) ; H u a n g Y a n m in g
,
Zh o u
Q i ( D o n g p in g F o r e s t S t a tio n o f A n h u a C o u n ry
,
H u na n P r o v in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