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Afforestation and Cultivating Technologies of High-yielding 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Plantation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全 文 :  * 本研究为林业部 1995~1997年度指南项目“优良丛生竹选择及培育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试验地由薛祖玲、薛文华
负责管理记载,特此致谢!
1998-08-03收稿。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张文燕1) 缪妙青2) 林忠平3) 毛石禧2) 高瑞龙2) 马乃训1)
(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311400,浙江富阳; 2)福建省福安市林业局, 355000,福建福安;
3)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林业站, 355003,福建福安;第一作者 54岁,女,副研究员)
  摘要 1996~1997年在福建省福安市对绿竹不同立地造林和竹林结构、留母竹株数、打蔸、扒
晒、施肥及切鞭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绿竹造林以山坡中下部较河滩地和平地效果好。
绿竹竹林结构以保留 1~2 年生竹和切鞭对竹丛产笋量增产效果显著。绿竹施肥以饼肥最佳, 其次
是施尿素 2次和复合肥。4 月份扒晒对产笋有增产效果。
关键词 绿竹; 造林; 丰产培育技术
分类号 S795. 505
  绿竹( Dend rocalamop sis oldhami ( Munro) Keng f . )别称甜竹、毛绿竹、乌药竹、郊脚绿
等,为著名丛生笋用竹之一。其笋肉洁白脆嫩,鲜甜可口, 因笋体呈马蹄形,故又称为马蹄笋。秆
可作家具、农具或作造纸原料等。秆中层竹材还可入药, 有解热之效。绿竹在我国福建、广东、
广西、台湾、浙江南部及海南等地皆有分布,多见于溪边、冲积平原、低丘或房前屋后。近年来,
绿竹的栽培面积有较大的扩展,据福建省不完全统计约有绿竹林 1. 33 万 hm 2,主要分布在宁
德、漳州、南平等地区。素有“绿竹之乡”美称的福安市现约有 3 270 hm 2绿竹,集中分布在境内
104国道线两侧及赛江沿岸,形成了一道长达 50 km 的绿竹长廊。
有关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等以往均有一些研究[ 1~4] ,本试验主要针对福建省绿
竹主产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及丰产栽培技术的探讨,以为绿竹生产的进
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绿竹主产区福安市地处闽东沿海,为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15~20
℃,极端最低气温- 5. 2℃, 年降水量 1 350~2 150 mm ,无霜期 230~300 d,气候温暖湿润, 四
季分明。丰产技术培育的正交试验地设在福安市溪柄镇黄兰村经营 10 a 以上的老竹园内, 施
肥试验地设在黄兰村 3年生的新竹园内。两地土壤均为砂质壤土,试验地面积共约 0. 8 hm 2。
2 试验方法和设计
2. 1 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密度效果试验
于 1996年 3~4月分别在河滩地、平地和山坡地采用 1年生母竹移竹造林, 造林密度为 2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2) : 146~151
Forest Resear ch      
m×3 m , 3 m×3 m , 3 m×4 m , 4 m×5 m 4种。
2. 2 绿竹笋期观察
对两块试验地的 75个竹丛定期观察记录出笋日期、出笋数量。
2. 3 绿竹丰产技术试验
进行4因子3水平的正交试验[ L 9 ( 34 ) ] ,共 9个处理, 3~5次重复。试验因子和水平如下。
  ( A)每年留养母竹株数(株丛- 1 ) : 4 5 6
  ( B)竹丛 1~3年生竹的比例: 111 10. 750. 5 10. 60
  ( C)老竹蔸处理: 打蔸 伐桩灌尿素 0. 5 kg·丛- 1 不打蔸
  ( D)扒晒( 20 d) : 3月扒晒 4月扒晒 不扒晒
2. 4 切鞭试验
分别於新竹长成的 11月及次年 4月,用利斧在 1~2年生或 2~3 年生竹株的秆柄处断
开。
2. 5 绿竹施肥试验
进行不同肥料和用量的施肥效果对比试验,所用肥料种类及数量如下:
  ( 1)尿素( w ( N) = 46%) 1次 0. 5 kg·丛- 1
  ( 2)尿素 2次 0. 5 kg·丛- 1·次- 1( 4月、6月各施 1次)
  ( 3)复合肥( w ( N, P, K )各为 16%) 1. 45 kg·丛- 1
  ( 4)腐熟饼肥( w ( N) = 4. 6%) 5 kg·丛- 1
  ( 5) CK 不施肥
  施肥采用环状穴施,施肥时间为 1997年 4月[ ( 2)项于 6月再增施 1次] ,以每竹丛为 1个
试验小区,每处理 5次重复。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立地类型绿竹造林成活及发笋情况
由表 1可见, 绿竹造林选择适宜的造林地不仅有利于适林成活,尤其对造林成活后竹丛的
发笋成竹成林影响特别明显。Ⅰ号造林地为河滩地, 绿竹造林成活率虽较其它同时造林的树种
为高,但由于土壤为砂质土,有机质含量极低,造林当年没有发笋, 第 2年即使发笋成竹也极细
弱,平均每丛发竹仅为 0. 4株,这样的造林地即使提高土肥管理水平,成竹成林也相对较缓慢。
表 1 福安市不同立地类型绿竹造林成活情况
造林地点 立地类型 试验面积
/ m 2
造林成活率
%
造林当年发竹 造林第 2年发竹
株( % )  D- /cm 株( % )  平均丛发竹/株 新竹 D- / cm
Ⅰ 溪柄镇田坂村
滩地缓坡
砂质土 780 87. 5 0 - 26( 32. 5) 0. 4 1. 0~1. 5
Ⅱ 溪柄镇坂边村
平 地
砂 土 780 86. 3 43( 59. 4) 1. 13 141( 94. 2) 2. 04 1. 56
Ⅲ 城阳乡占洋村
山坡中下部
沙质黄壤 780 97 65( 80. 6) 1. 43 312( 100) 4 2. 89
   括号内数字表示发竹数占造林株数的百分率。
147第 2 期           张文燕等: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而Ⅲ号造林地在山坡中下部,由于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达 97% ,同时造林
当年即有 80. 6%的竹丛萌发新竹, 第 2 年竹丛平均发竹达到 4株, 为Ⅰ号河滩造林地的 10
倍,且新竹平均胸径达 2. 89 cm ,较密的竹丛已近郁闭,部分竹丛已有产笋。可见, 造林地的选
择不仅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需要,更是竹林丰产培育的前提条件。
3. 2 绿竹的笋期
由表 2可见, 福安市的绿竹出笋始于 6月, 终于 9月,笋期历时 70余天。整个笋期可划分
为 4个时期, 即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为出笋前期; 7月中旬至下旬为绿竹的出笋盛期,此时出
笋数量约占整个笋期出笋量的 40%~55%; 8月为出笋的递减期; 9月为出笋末期。需说明的
是,因 1997年 6月及 8月底两次遭洪水侵袭,对后期出笋略有影响。
表 2 福安市绿竹出笋情况( 1997年)
样地 项 目 出 笋 日 期(月-日)
06-30以前 07-01~10 07-11~20 07-21~31 08-01~10 08-11~20 08-21~31 09-01~10
合计


出笋数/个 23  88  125  153  43  46  54  10  542 
笋 重/ kg 8. 55 27. 75 50. 5 46. 95 12. 05 13. 80 13. 95 2. 65 176. 2
%  4. 85 15. 76 28. 66 26. 65 6. 84 7. 83 7. 92 1. 50
出笋数/个 10 125 192 182 121 86 92 53 861
笋 重/ kg 2. 55 36. 1 62. 75 62. 95 38. 5 25. 7 24. 4 14. 65 267. 6
%  0. 95 13. 49 23. 45 23. 52 14. 39 9. 6 9. 12 5. 47
  注:Ⅰ号样地有 54丛竹;Ⅱ号样地有 45丛竹。 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百分率。
图 1 笋产量与各因子各水平的关系
( B处理中竹丛 1~3年生竹的比例为Ⅰ: 1∶1∶1;Ⅱ: 1∶0. 75∶0. 5;Ⅲ: 1∶0. 6∶0)
3. 3 绿竹丰产培育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 3的极差( R )值大小可见,各因子对产笋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B(结构) > D(扒晒) >
C(打蔸) > A(留母竹株数)。从表 3和图 1可看出, 竹丛结构以保留 2年生竹即 1年生竹与 2
年生竹的比例以 1∶0. 6最佳,比保留 3年生竹即 1年生竹∶2年生竹∶3年生竹的比例为
1∶1∶1或 1∶0. 75∶0. 5的结构都要好。绿竹为丛生型产笋竹,其产笋量以 1~2年生母竹为
主, 3年生竹虽有一定产笋,但若保留过多,竹丛总产量虽然有增加,但平均单株产笋量反而下
降,可见,过多地保留老竹对竹林丰产并不有利。
14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卷
表 3 绿竹丰产培育正交试验
处理号 ( A)留养母竹/株 ( B)竹丛结构/株 ( C)打蔸 ( D)扒晒
各处理母竹平均产笋量/ g·株- 1
 Ⅰ  Ⅱ  Ⅲ  Ⅳ  Ⅴ T t
1 4 4—4—4 打蔸 3月扒晒 465 195 345 370 230 1 605
2 4 4—3—2 灌尿素 4月扒晒 840 485 565 490 690 3 070
3 4 4—2—0 不打蔸 不扒晒 1 015 465 650 560 585 3 275
4 5 5—5—5 灌尿素 不扒晒 655 345 410 485 475 2 370
5 5 5—4—3 不打蔸 3月扒晒 715 355 390 535 590 2 585
6 5 5—3—0 打蔸 4月扒晒 1 130 355 325 545 850 3 205
7 6 6—6—6 不打蔸 4月扒晒 575 325 490 635 485 2 510
8 6 6—5—3 打蔸 不扒晒 795 145 435 565 615 2 555
9 6 6—4—0 灌尿素 3月扒晒 1 030 160 530 355 790 2 865
K 1 7 950 6 485 7 365 7 055 7 220 2 830 4 140 4 540 5 310 24 040
K 2 8 160 8 210 8 305 8 785
K 3 7 930 9 345 8 370 8 200
K
-
1 2 650 2 160 2 455 2 350
K- 2 2 720 2 735 2 770 2 930
K- 3 2 645 3 115 2 790 2 735
R 75 955 335 580
  对试验结果进行变量分析,结果(表 4)
可见, 4因子中,因子 B即竹丛结构对笋产量
的影响已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 4月扒晒
与 3 月扒晒比较, 其产笋量的差异也已接近
达到显著水平。竹丛留养母竹株数 4~6株,
其对产笋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在福安地区绿
竹竹丛母竹的留养可因竹丛而定,每年留养
4~6株均可 , 而不会引起笋产量的显著差
表 4 表 3的变量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 S F F0. 05/ F 0. 01
区组间 4 2 335  583. 8
A 2 4. 5 2. 25 0. 07
B 2 553. 5 273. 75 8. 25* * 3. 30/ 5. 34
C 2 84. 5 42. 25 1. 27
D 2 205  102. 5 3. 09
误差 32 1 062. 5 33. 2
总变异 44 4 245 
异。另外,打蔸应是一项改良老竹园竹丛地下生存环境的增产措施,但本试验中未达到增产,主
要是打蔸当年对竹根系统造成的损伤影响了当年的产笋之故,其后效还待进一步观察。
3. 4 绿竹切鞭对产笋量的影响
切鞭是将原来多个紧密连成一体的竹丛,分割成为若干个独立的鞭竹系统。以往已对散生
型毛竹的切鞭增产效果进行过研究[ 5, 6] ,而丛生竹的切鞭技术与效果研究尚无报道。由表 5、6
表 5 福安市绿竹切鞭出笋统计
处  理 产笋数量/个Ⅰ Ⅱ Ⅲ Ⅳ Ⅴ 合计 平均值 平均差
1996-11切鞭 17 13 10 8 8 56 11. 2 2. 4* *
1997-04切鞭 12 10 8 6 5 41 8. 2 - 0. 6
对  照 13 10 9 5 7 44 8. 8
149第 2 期           张文燕等: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表 6 表 5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 S F F0. 05/ F 0. 01
处理间 2 25. 2 12. 6 16. 36* * 4. 07/ 7. 59
区组间 4 122. 27
误 差 8 6. 13 0. 77
总变异 14
可知, 11月份切鞭对绿竹丛产笋量的增加与
对照相比已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次年 4月份
切鞭与对照相比反而略有减产。
本试验在两个不同时期切鞭,得到了两
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可能是断鞭使鞭系受
到刺激抑或削减了原竹丛整体的顶端优势,
因而促进了侧芽或潜伏芽的萌发。但如果是在生长季断鞭,则切口会有较多的养分流失,或是
断开部分的个体尚未得到恢复笋期就已到来,养分的积累和输送都不完善,断鞭就达不到预期
增产的效果。本试验的初步结果说明,只有掌握适宜的切鞭时机, 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3. 5 绿竹不同肥料及其用量的施用效果
绿竹施肥效果对比及方差分析见表 7、8,用 t 测验各处理与 CK 间的差异比较, L SD 0. 05=
2. 12×0. 764= 1. 619, L SD 0. 01= 2. 921×0. 764= 2. 23。由此可见, 绿竹施用饼肥或尿素 2次,
其笋产量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均已达到极显著水平,施用复合肥其笋产量与对照相比已达到显
著增产的水平,而施用尿素 1次则增产不显著。
表 7 福安市绿竹不同肥料施用效果
处  理 笋  产  量/ k gⅠ Ⅱ Ⅲ Ⅳ Ⅴ Tt 与对照平均差数
尿素 1次 10. 9 4. 5 4. 2 2. 7 2. 7 25. 0 0. 18
尿素 2次 11. 9 10. 0 6. 1 5. 3 3. 8 37. 1 2. 6
复合肥 10. 4 8. 9 5. 6 4. 5 3. 1 32. 5 1. 68
饼 肥 17. 1 9. 6 9. 2 6. 1 5. 0 47. 0 4. 58
CK 9. 3 5. 8 5. 1 3. 5 0. 4 24. 1
4 小 结
  ( 1)在福安市不同立地类型上进行绿竹
造林,其成活率尤其是发笋成竹差异显著。试
验证明山坡中下部也是绿竹造林的适宜地。
( 2)绿竹 4因子 3水平栽培技术试验结
表 8 表 7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 05/ F 0. 01
处理间 4 71. 23 17. 81 12. 21* * 3. 01/ 4. 77
区组间 4 238. 35
误 差 16 23. 35 1. 459
总变异 24 332. 93
果,以竹丛结构和扒晒 2因子对产笋量的影响为显著,成年竹丛应以留养 1~2年生母竹为佳,
过多留养 3年生以上竹其单位产笋量反而减少。
( 3)绿竹冬季切鞭增产效果极显著,而春季切鞭则反而减产。
( 4)绿竹施肥以腐熟饼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施用尿素 2次和复合肥,而施尿素 1
次增产不明显。
15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2卷
参 考 文 献
  1 金川,王月英.绿竹笋期生长特性的研究.竹类研究, 1987( 3) : 21~27.
2 金川,王月英.绿竹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竹类研究, 1988( 4) : 1~11.
3 潘孝政,金芳义.绿竹笋期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0, 9( 3) : 51~59.
4 金川,王月英,董孔竹,等.绿竹丰产因子测试及配套技术研究.浙江林业科技, 1992, 12( 5) : 9~16.
5 萧江华,吴良如,刘仲君,等.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 3) : 271~274.
6 石全太,卞尧荣,孙受素.毛竹林大小年改“均年”的技术措施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3, 12( 2) : 22~27.
Study on the Afforestation and Cultivating Technologies
of High-yielding Dendrocalamop sis oldhami Plantation
Zhang Wenyan
1) M iao Miaoqing 2) L in Zhongp in3) Mao Shix i 2)
Gao Ruilong
2) Ma N aixun1)
( 1)T he Research Ins t itu te of Subt ropical Forest ry, CAF, 311400, Fuyan g, Zhejiang, Chin a;
2) T he Fores t ry Bureau of Fu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55000, Fuan, Fujian, China;
3)Xibing Fores t ry S tat ion of Fu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55003,Fu an, Fujian, Ch ina)
  Abstract Reasearch w as car ried on the afforestat ion and cult ivat ing technolog ies o f
Dendr ocalamop sis oldhami at dif ferent type land with different stand st ructur e and dif ferent
parent culm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6 to 1997 at Fuan City o f Fujian Province. Cult iv at 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cut t ing and separat ing of ro otball w ithout culms, sunning of nude
roo tball, r hizome cut t ing and fer tilizing etc. have been applied to D . old hami plantat ion.
Results show that D . oldhami planted at the medium and the foo t of mountain slopes g row
bet ter than that at the flo od land and plain land. T he shoot yield of D . oldhami stand
increase obviously w hich composed of culms of one o r tw o years and that rhizome cut at the
beg inning of Nov. . T he ef fect of cake fert ilizer applied to D . oldhami stand is the best as
compar ed w ith that o f urea applied tw ice and that o f complex fert ilizer applied. Sunning o f
nude rootballs at April has positiv e ef fect on the shoo t yield.
  Key words Dendrocalamop sis oldhami; af fo restation; cul tivat ing technologies for high-
yielding
151第 2 期           张文燕等: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