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Lethe europa Fabricius

竹长纹黛眼蝶生物学及其防治



全 文 :第 6 卷艺第 1 期
1 9 9 3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T R E S EA R CH
V o l
.
6
, 坟0 . 1
F e b
. ,
1 9 9 3
竹长纹黛眼蝶生物学及其防治 每
兰斯文 黄金聪 翁希昭 黄金水 序应正 蔡天贵
关位词 竹长纹黛眼操 、 生物学 、 防治
福建省南平地区现有竹林 2 6 。 4万 h n 飞2 , 总立竹量达 4 。 5亿株。近年米 , 发现竹林中长纹黛
眼蝶虫 口密度增力11, 该虫与竹 缕 舟 蛾 (L o u d o o ta d isp a , k ir ia k o ff) 、 蒙链 眼蝶 [‘1 (N e o p e
二ui 话ea di Fal d er )混同发生 , 由于体色近似 , 故常被人所忽视 。 竹长 纹 黛眼 蝶以幼虫取食
竹叫并卷虫苞 , 虫口 多时 , 竹上 虫苞累累 , 直接影响竹子生长和出笋 。 有关该虫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点 、 防治方法至今未见报道【Z J, 为此 , 笔者 自1 9 8 6一 1 9 9 1年对竹长纹黛眼蝶进行了较
系统的观察研究 ,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 分布与寄主
长纹黛眼蝶 (L 。rh。 。“r o p a Fa b r ie iu 3 )属鳞翅目眼蝶科 Sa tyr id a e 。福建省分布于邵武 、
顺吕、光泽 、福州等县 (市 ) , 国内分布于广东 、 云南等省 。 危害毛竹 (Ph , llo sta ch万5 p u bo sc e n s
M a z e l e又 H
.
d e L e ha ie )
、 刚 竹 (P hg llo s ta ehy s ba。吞u so id e s S ieb . e t Z u e e 。 ) 等多种刚
竹属植物 。
2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蝶体长 19 ~ 24 m m , 翅展65 ~ 80 m m ; 体栗褐色 , 复眼 棕 褐色 , 触角棕色 , 近
末端黑褐色 , 末端浅棕色 。 前翅棕褐色 , 从前缘1脸处至臀角有一宽4 m m 的白色斜带 , 翅 的
顶角有 2 个白斑 。 外缘波状纹 , 缘毛短 、 白色 。 后翅色与前翅 同 , M 3 在 外 缘突出。 翅反面
比正面色淡 , 前翅反面沿外缘有 6 个排成列的眼状斑 , 围有黄白色圈 , 第 5 个最小 , 第 6 个
较大并孤立 , 后翅的 6 个眼状斑均比前翅大 , 第 1 个眼状斑中间颜色较沫、 最大 , 第 4 、 5
个次之 。 前后翅有一条白色中线连贯 , 翅外缘有褐色与白色的波状纹 。雄蝶休长 17 ~ 2 m m ,
翅展 61 一67 m m , 前翅的白色斜带模糊不清 , 其余的与雌蝶相似 (图I A )。
卵 圆球形 , 直径约1 . 3 m m 。 乳 白色 , 较透明 , 有光泽 , 有极微细的 雕纹 。 卵 顶上有
“ ‘W: ”字形褐色点 , 孵化前变为黑色(图工D )。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4 . s m m , 乳 黄色 , 有细毛 。 3 龄后幼虫体呈黄 褐色 , 气门线灰黑
1 9 9 1一 12一 2 7收稿。
兰斯文工程师 , 货金聪 (福建 省南平地区林委 , 福建南平 , 3 53 0 。少, 翁希昭 (福建省林业厅 ) , 黄金水 (福建省 林业 科
学研究所) , 序应正 , 蔡天贵(福建省邵武市林委 )。
* 承蒙 , l“国 科学院动物所 jJ 承莱研究 员鉴定学 名。 文俩嗽栖建休学院乍友 恭ulJ 教授指 呀 , 叶小喻 、 黄金 梅卒同 志参加
部 分工作 , 谨致附感 l

1 期 兰斯文等: 竹长纹黛眼蝶生物学及其防治
色 , 末龄幼虫体纺锤形 , 体长4 3~ 51
m t。, 土黄色 , 头圆形 , 青褐 色 , 额
头有许多小颗粒突起, 单眼、 口器黑
色。 背线、 气门上线灰色较粗 , 亚背
线、 气门线较细 ; 体密被短细毛 , 气
门下线以下及足细毛较长 , 白色。 腹
部色浅呈灰色 。 化蛹前体转浅红 , 呈
半透明状 。 各体节均有 3一 6条皱纹 。
臀部有尾角一对 , 尾角端部黑 色 (图
I B )
。 各龄幼虫头宽 、 体长见表 1 。
蛹 长 1 6~ 2 2 m m , 宽9 ~ 1 2 m m ,
短纺锤形 、 光滑 。 初化蛹时乳黄色 ,
后为深黄色 , 羽化前转黑色。 前翅达
第 4 腹节末端 , 第5一8节腹面短而紧
缩 , 蛹腹面向前弯曲。 臀 棘 长而 宽
扁 , 向前伸出与体垂直 , 尖端有小钩
棘(图I C )。
表 1
镶群彝彝妙
王飞

D
图 1 竹 长纹黛 眼蝶各虫态形态
A
: 成虫 ; B : 幼虫 , C : 蛹 , D : 卵
各 龄 幼 虫 头 宽、 体 长
龄 期 1 2 3 4 5 侣
头 壳 宽 0 . 7 8 ~ 0 . 82 1 . 1 1 ~ 1 . 1 7 1 . 3 5一 1 . 7 2 2 . 0 0 ~ 2 . 5 1 2 . 9 0 ~ 3 . 16 4 . 2 1一 4 . 5 1
(m m ) (0
.
8 ) (1
.
1 3 ) (1
.
5 9 ) (2 2 3 ) (3
.
1 3 ) (4
.
3 7 )
体 长 5 . 0 ~ 6 . 2 8 . 5 ~ 1 1 . 0 1 6 . 0 ~ 1 8 . 5 2 0 . 0 ~ 2 3 . 0 2 7 . 5 ~ 3 0 . 0 4 3 . 0 ~ 5 1 . 0
(m m ) (5
.
5 ) (9
.
1 ) (1 7
.
5 ) (2 1
.
4 ) (2 8
.
5 ) (46
.
0 )
注 : 括号内数据为平均值。
尸哈
3 生物学特性
3

1 年生活史
竹长纹黛眼蝶在福建邵武一年发生 3 代 , 以蛹越冬 , 翌年 4 月中旬成虫始见 。 第 2 、 3
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其年生活史见表 2 。
3

2 生活习性
3. 2
.
1 成虫 第 1 代成虫多在12 时前后羽化 , 第 2 、 3 代 8 时为羽化盛期 。 据室内外 饲 荞
观察统计 , 羽化率达90 %以上 , 羽化时 , 成虫在蛹内与蛹壳摩擦发出“咔咔”的响声 , 后用失
顶破蛹壳爬出 , 爬离蛹壳后约l h 即可飞翔。 成虫需补充营养 , 室内饲养未补充营养3~ 5 已
死亡 , 以蜜糖水饲养或经林间补充营养后捕回的成虫寿命8 ~ 16 d , 在 野外 , 成虫喜 在发哮
后的果核残渣及人畜粪便上吸食 , 少则 几头 , 多则近百头聚集在上 , 久久不散 , 一 旦受 惊
扰 , 群起飞散 , 在附近低空绕旋后又飞回继续取食 。 成虫羽化后 经5 ~ 功 d 补充营养后方可
交尾产卵 , 以傍晚 16 ~ 19 时为产卵的高峰期 ,
6 卷1 14 林 业 科 学 研 免
衰 2
月份
(旬 )
1 ~ 3
竹 长 故 份 . , 年 生 活 史
6 7 8 9
越冬代
上 中 下
田 田 田
上 中 下
e e e
+ +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福建邵武 , 1, 5 6 ~ 1 , , i年)
1 0 1 1 1 2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十 十 十
第一代 由 份 e 田 由
+ 十 + +
第二代 田 田 由 由
+ + + 十
第三代
(越冬代 ) 田 田 田 田 田 田 田 由
注 : · 卵, 一幼虫 , e 蛹 , 十成虫 。
3
.
2
.
2 卵 卵产于竹叶背面 , 以竹的中下部及当年新竹叶上较多。 每卵块有40 ~ 60 粒 , 整齐
排列 s一5行 。 第一代卵历期6一 g d , 平均7 . 5 d , 第 2 、 3 代历期 6~ g d , 平均7 d 。 同一卵
块的卵 , 孵化时间相同 , 孵化率达98 . 2 % 。
3
.
2. 3 幼 出 共 6 龄 , 预蛹期 l~ 3 d 。 各龄幼虫历期见表 3 。
裹 3 幼 虫 各 . 厉 用
幼 虫 期
第 1 代
厉 期( d )
第 2 代
历 期(d )
第 3 代
历 期(d )
6 ~ 8
(7
.
4 )
5 ~ 7
(C
.
1 )
6 ~ 8
(6
.
9 )
7 ~ 1 0
(7
.
9 )
9 ~ 1 6
(1 2
.
3 )
4 0 ~ 6 2
(5 0
.
7 )
4 ec 7
(5
.
2 )
4 e 6
(4
.
5 )
3 ~ 6
(4
.
2 )
4 ~ 7
(5
.
2 )
7 ~ 1 2
(8
.
3 )
2 7e 4 6
(3 3
.
2 )
5 e 7
(5
.
5 )
4 ~ 7
(4
.
8 )
4 ~ 6
(4
.
5 )
5 ~ 7
(5
.
5 )
7 ~ 1 3
(1 0
.
1 )
5 e s
(5
.
8 )
6 ~ 9
(6
.
8 )
8 ~ 1 4
(1 0
.
0 )
3 2 ~ 5 0
(3 7
.
1 )
注 : 括号内数据为平均值 。
幼虫多于 14 时前后孵出 , 破卵顶出壳后 , 将卵壳吃尽 , 偶留壳底 , 初孵幼虫聚集一起 ,
l d 后 , 爬至竹叶边缘取食 , 将竹叶食成小缺刻 , 虫数多时 , 把整片竹叶吃尽 , 仅剩主脉 。 第
2 代幼虫孵出时 , 正值高温干早季节 , 幼 虫均爬到阴凉处的竹叶背面取食 、 栖息。 同一卵块
孵化的幼虫有群集习性 , 一片竹叶食尽后 , 群体转移到另一片竹叶上 , 转移时 , 幼 虫一条接
一条排成长队爬行 , 遇惊动 , 便将虫体卷曲、 掉落地面 , 数秒钟后又爬上竹 。 3 龄后幼虫开
始分散取食 , 一般 3~ 5头成群 , 多者达 30 余头缀叶做成虫苞 , 在苞内取食 , 虫苞不太严密 ,
幼 虫从叶尖向叶基取食 , 食完后再转移。 随着虫龄增大 , 虫苞内幼虫数逐渐减少 , 老龄幼虫
1 个苞内大多只有 1 头幼虫 , 用3~ 5片竹叶卷级而成 , 此时爬行速度慢 , 活动迟钝 , 食叶最
最大 ,
1 期 兰斯文等 : 竹长纹黛眼蝶生物学及其防治 1 1 5
幼虫多在夜间取食 , 各代幼虫食叶量接近 , 但龄与龄之间食叶量相差甚大 , 末龄幼虫食
叶量占一生食叶量的62 纬, 是主要的危害期。 各龄幼虫食叶量见表 4 。
表4 竹长坟徽眼蛛幼虫食叶t (1 9 89 ~ 1 9 9 0年)
虫 龄
幼虫期平均总 食 叶 盈
(c m Z )
食叶量(em Z)
占总食叶量(% )
食叶量(e m , )
1
.
1 ~ 2
.
0
(1
.
4 8 )
0
.
4 3
2
.
3 ~ 4
.
6 1 1
.
0 ~ 1 6
.
5
(3
.
5 9 ) (1 3
.
5 )
1
.
0 3 3
.
8 8
2 5
.
0 ~ 4 3
.
5
(3 4
.
1 )
9
.
7 9
6 7
.
5 ~ 9 0
.
0
(77
.
5 )
2 2
.
2 5
1 50 ~ 2 8 5
(2 1 8
.
2 )
6 2
.
6 4
3 4 8
,
3 7
第一代
占总食 叶量(% )
食叶量(e m 全;
0
.
8 ~ 1
.
6
(1
.
33 )
0
.
3 8
占总食叶量 (% )
0
.
7 ~ 1
.
6
(1
.
2 5 )
0
.
3 5
3
.
3~ 5
.
4 1 3
.
5 ~ 1 9
.
0 2 4
,
5 50 4 5
.
5 6 4
.
0~ 8 9
.
5 1 4 5~ 2 8 1
(4
.
4 5 ) (1 4
.
9 ) (3 4
.
4 ) (7 6
.
0 )

(2 2 5
.
2 )
1
.
2 7 4
.
2 7 9
.
8 5 2 1
.
76 C2
.
4 7
3
.
oro 4
.
9 9
.
5 ~ 1 7
.
0 2 6
.
5 ~ 4 8
.
0 C9
.
0 ~ 9 1
.
5 16 0
.
5 ~ 2 9 3
(4
.
0 7 ) (1 1
.
8 1 ) (3 5
.
9 4 ) (76
.
0 ) (2 2 5
.
3 )
1
.
1 5 3
.
3 3 10
.
1 4 2 1
.
4 5 6 3
.
5 7
3 4 9
.
3
代第二
3 5 4
.
4
第代三
注 : 括号 内数据为平均值 。
每龄幼虫蜕皮前需停食l d , 吐少量丝将身体固定在叶片上 , 脱皮后吃掉旧蜕 , 不食旧头
壳 , 停食半天再取食竹叶 。
3
.
2
.
4 蛹 幼虫老熟时 , 吐丝将臀足粘附在竹叶上 , 虫体弯曲、 悬挂着 , 部分幼虫 坠 落地
面爬入枯枝落叶中 , 卷曲成一团 , 约经3 d 后 , 体呈暗红色 , 即行脱皮化蛹。 蛹 初 期为乳黄
色 , l d 后变深褐色。 越冬代(第 3 代 )蛹期长达 1 85 d , 第 1 代和第 2 代的蛹期分 别为 13 d
和9 . s d 。
竹长纹黛眼蝶的天敌主要有妈蚁、 寄蝇、 蜘蛛 、 鸟类等 。
4 防治方法
(1) 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 , 保护竹林内混交的阔叶树 , 保护林内蚂蚁、寄蝇等天敌资源 ,
春季可使用白僵菌粉进行预防。
(2) 3 龄前幼虫有群集习性 , 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经林间试验表 明 : 2 . 5 %
嗅氰菊醋 1 0 。。。倍稀释液、 4 。%乐果1 0 0 倍液 , 50 %甲胺磷 1 0 0 倍液对 3 龄前幼虫均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 喷后24 h检查 , 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 3 . 3 % 、 9 6 . 7 %和8 6 . 7 % 。
(3) 3 龄后幼虫开始结苞危害 , 虫苞明显 , 可采用人工摘除或施放敌马烟 剂 每 公 顷 15
k g 进行防治 。
参 考 文 献
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 鳞翅 目 : 蝶类 . 跌西 : 映西人 民出版社 , 1 9 7 8
赵修复 . 福建省昆虫名录 . 福建 : 福建科学 出版社 , 19 81 ,
1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 6 卷
B io n o m fc s a n d C o n tr o l o f L
e the e u r o Pa Fa b r ie iu s
L a n S iw e n H u a n g Jin eo n g W e n g X iz ha o
H u a n g Jin sh u i L ia o Y in g z li e昭 Ca i T ia n g u i
A b str a ct T h e br u shfo o te d b u tte r fly 石己云h己 e ur乙Pa Fa b r ie iu s 15 a se r io u s
p e s t o f th e b a m b o o
,
P h夕llo s ta chg s p u石e s ee ”5 M a z e l e x H . de L eha ie ,
Ph 夕llo s ta ch 夕5 ba m 乙u s。宕d e s S ie b . e t Zu e e . A e e o r d in g to o u r o b 3e r v a tio n , th is
in s e e七 h a s thr e e g e n e ra t io n s a ye a r a n d o v e rw i n t e r s a s PuP a in Sha o w u -
Fu jia t Pr o v in e e
.
T he a d u lt s be g in to a PPe a r in m id A Pr il th e fo llo w in g
ye a r
.
T he y la y t h e ir e g g 3 o n t h e u n d e rs id e o f the le a f
.
T he e g g s ta g e la s ts
6 to 9 d a ys
.
S ix in s ta r s a re o 比e r v e d in th e Ia r v a l d ev e lo Pme n t

L a r v a e
o f the fir s t to third in st a r a g g r e g a te o n the le a f

B e g in n in g fr o m the
fo u r th in sta r
,
the la r v a e te n d t o d isPe r se a n d e u r l u P the Ie a f
.
T he la r v al
s ta g e o f th e th r e e g e n e r a t io n s la s ts fr o m 4 0 to 6 2
,
2 7 to 4 6
, a n d 3 2 ~ 5 0 da y
s
r e sPe e tiv e ly
.
T h e Pu P a l s ta g e o f the f ir st g e n e ra t io n la s ts 12 to l弓 d ays ,
the s e e o n d 8 to 1 4 d a y吕 a n d the thir d 1 8 0 t o 1 9 9 da ys

Its m aj o r n a tu r a l
e n em ie s a r e a n ts a n d ta eh in a flie 卜

T h e fo llo w in g e o n t r o l m e a s u re s a r e
e ffe e t iv e : e o lle e t in g la r v a l ba g ; D D V P u se d a s sm o k e 0 1. sP ra y in g w ith
2
.
5 % D elta m e thr in

K e y w o rd , L 。才人e e u : 乙Pa , b io n o m ie s , e o n t r o l
L a n Siw e n
,
E n g in e e r
,
H u a n g Jin e o n g (T h e Fo r e str y Co m m it e e o f N a n p in g D istr ie t
,
Fu jia n P : o
v i
-
n e e , N a n p in g Fu ji
a n 3 53 0 0 0 ) , W
e 们g X ! z ha o (T h e Fo re o tr y B u r e a u o f Fu jia r‘ Pr o v in e e ), Hu
a n g
J in sh u i (Fu ji
a n R e s e a rc h In st itu te o f Fo r e o tr y ), L i
a o Y i。琴, h e n g , C a i T ia n 多u i (T卜e ‘FO re str了
g o m m itte
e o f S h a o w u , Fu )i
a n p r o v in c e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