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Air Sowing of Seeds Mixed with Two Antagonistic Bacteria

两种抗生细菌拌种飞播造林试验



全 文 :第 5 卷 第 4 期
1 9 9 2 年 8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 O R E S T R E S E A R CH
V o l
.
5
,
N o
.
4
A
u g
。 ,
1 9 9 2
两种抗生细菌拌种飞播造林试验’
周 显明 余金 勇 胡炳 福 岁中康 黄以外
(贵州省林业 科学研究所 ) (贵州省营林总站 )
刘明灿 李心悦 邹海鸥 杨世平 毛济华
(贵州 省凤岗县林业局 ) (贵州省遵义地区林业局 )
关. 词 飞播造林 马尾松 假单胞菌 蜡状芽泡杆菌 生物防治
飞播造林是加快荒山绿化、 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 如何提高飞播造林的成效和质
量 , 降低成本 , 减少病虫的危害已成为当前飞播造林中亚待解决的间题 。 为此 , 19 9 1年应用
松针上分离到的两种抗生细菌 , P7 51 和 B c7 52 菌株制剂—农丰菌 2 号和 1 号处理马尾 松
(P fn u s 二a s so : fa , a L a m b . )种子 , 在贵州省凤岗县 5 个播 区 1 0 5 3 3 hm Z 进行飞播造林试验 。
初步结果表明 : 试验 已达到促生防病提高飞播造林质量的目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贵州省凤岗县玛瑙 、 灯笼山 、 东乡和大银坳播区 , 以玛瑙播区为主 , 该播区
位于 凤 岗 县 东 北 部 3 5 k m 处, 地理 位 置 为 1 0 了0 4 4 ‘ 3 9 , 一 1 0 7 0 4 7 ’ 5 2 甲 E , 2 8 0 0 0 ‘ 5 7 护~
2 5
0
1 0
‘ 1 0 甲 N
, 呈西北走向 , 总面积 1 0 sso . Z hm Z , 其中P 7 5 i处理区 5 6 9 4 。 6 hm , , B e 7 5 2处
理区 2 8 15 . 6 hm “, 对照 区2 7 06 . 7 hm Z 。 地貌属低中山地 , 其间有槽谷、 残丘 、 小溪沟 和浅
佳地。坡度15 。 ~ 3 5 。 。 播区内最高海拔 1 4 3 3 . 7 m , 相对高差 4 50 m 。 土壤为页岩发育而成 的
山地黄壤 , 其次为黄色石灰土 , 土层疏松深厚 , 50 ~ 1。。c m , p H 为5 . 5 ~ 6 . 5 。 播区内植被
种类无大差异 , 主要有[ ‘1茅栗 (e a st。 n e a se o u i, 11 D o d e . ) 、 马桑 (c o , ia : ia sin ie a M a x im )、
杜鹃(R ho d o d e nd r o , sim sii Pla n c h )、 南烛 (L夕o n ia o o a li] o lfa (W a ll. ) D r u d e ) [毛J、 五节芒
(M fli: nt flo , id u lu s (L

) W a r b

Q

)
、 白茅 (I明 p 。; a ta e ylin d : ic a va r . 二a jo , (Ne e s ) C 。
E

H u b b

) I毛 ]
、 蔗 (P te rid iu 二 a q u ilin u m (L . ) K uh n va r 。 la tiu s c u lu 二 (D e s v 。 ) U n d e -
r w

)
、 芒箕(D ic : a 。o p t。: i: p ed a ta (H o u t t . ) N a k a ik e )。 年平均气温 在 1 3 。 8 ~ 1 5 。6 ℃ ,
最高气温26 . 03 ℃ , 最低气 温2 。 7 ℃ , 年平均降雨量1 15 0 ~ 1 3 0 m m ; 年平均相对湿度s2 %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菌株主要特征
试验菌种系从马尾松新鲜针叶上分离所得 。 P 了51 菌株 (P : 。ud 。二 。: as s p . ) : 革蓝氏染色
1 9 9 2一 03一0 4收稿 。
* 本文山周 显明执 笔。 风岗县林业局蔡万 权、 周世强 、 安应 飞 、 冉培才以及省林科所邓玲等参加 野 外 词 寰 和 协 助工
作 , 一并致谢。
4 期 周显明等 : 两种抗生细菌拌种飞播造林试验 吐份匕
阴性 。 杆状 , 单个 , 无芽抱 , 无 鞭毛 , 大小(0 。 5一 。。 6 ) x 1 . 。协m 。 菌落椭圆形至圆形 , 凸起 ,
边缘整齐 , 乳白色 。好氧 , 适生温度9~ 4 0 ℃ , p H 为 7 ~ 1 0 ; Bc 7 5 2 (B a c fllu s c e , e u s F r . ) :
革蓝氏染色阳性 。 杆状 , 芽抱中生呈不明显膨大 , 无伴袍晶体 , 大小为 ( 1 . 4 ~ 2 。 8 ) 火 3 “m 。
菌落圆形扁平 , 乳白色 , 边缘不整齐 。兼性厌氧 , 适生温度 15 ~ 45 ℃ ; 经安全性测定: P 7 51
小白鼠口服8 00 亿/ k g , 皮下注射1 0 25 亿 / k g , 腹腔注射 1 02 5 亿/ k g 均 安全 ; B c7 52 小白
鼠口 服17 5 亿/ k g , 皮下注射36 亿 / k g , 腹腔注射 1 2 2 。 5 亿 / k g 安全〔’] 。 比苏云金 杆 菌 更安
试验菌荆
菌剂由贵州省生物药 品厂生产提供 。 菌液浓度 : P 7 5 1 (农丰菌 2 号 )为 4 . 48 X 10 ‘cf ul )/
B e 75 2 (农丰菌 i 号 )为 1 . 6 x lo s e fu / m l。
种源
湖南产马尾松种子 , 净度 9 2 . 5 % 。
机型
国产运 n 型飞机。
制种
氢2.mlj34
2

5
将种子重量 10 % 的菌剂(1 : 1 0 ) , 用 喷筒均匀地喷洒在种子上 , 边喷边翻动 , 使菌剂均匀
附着在种子表面 , 待晾干后即装袋上机 。 播种量 3 k g / h琅 2 。
2 .6 样方设里
根据飞播成效调查规定抽查面积要求大于 1 . 5 % 。 试验采用了如下三种样方 :
2
.
6

1 固定样方 从北向南设置与航向垂直的 5 条水平线 , 每条水平线上设 1 m x l m 的固
定样方15 个 , 共 75 个固定样方 。
2
.
6
.
2 随机样方 在同一调查线上 , 根据不同坡向、坡位、 立地条件随机设置 , 面积为 5 m x
s m
, 每种处理15 个 , 共45 个随机样方。
2

6

3 机械样方 在播区内同一条线上每隔 1 0 m 或150 m 设一个半径 为1 . 26 m , 面 积 为
s m “的圆形样方。 每处理设机械样方50 ~ 1 0 个。
2
.
7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P 7 51 拌种区 、 B c7 52 拌种区和对照 区 ; 每种处理分 5 组重复 , 各处理 区 交 界
处20 m 内为隔离带。
3 试验结果
3. 1 飞播成效
从表 1 可见 , P 75 1拌种处理后促生效果非常明显 , 据两次调查结果 , P 751 处理区出苗
率比对照 区提高7 。。了%一 86 。 7 % , 每公顷出苗数提高2 1 2 4 0 ~ 3 9 0 0株 , 飞播成效 比对照提
高47 . 7 %和29 。 3 % 。 B c7 52 菌处理后出苗率、 出苗数和飞播成效等项指标中 , 有的 比对 照
高 , 有的低于对照 , 效果不明显。
1 )
e fu 即 e o lo n y fo r rn in g u n its 菌落形成单位 。
47 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乌卷
成 效润查 日期 处 理
衰 1 两种杭生匆. 排种飞. 效.
润查面积 样 方 数 平均 出苗数
(m , ) (个 ) (株 / h m Z)
接 种 t
(粒/ m , )
出 苗 率
(% ) (% )
P 7 5 1 (农丰菌 2 号 ) 6 93 9 3 2 6 92 5 9 . 6 2 1 . 1 7 9 6 . 9 0
1 9 9 1一0 7 B c 7 5 2 (农丰苗 1 号 ) 36 5 5 7 2 5 8 0 9 . 3 1 0 . 9 7 6 一 17
对 照 5 15 7 9 5 6 8 5 9 . 4 1 2 . 4 0 6 5 . 6 3
P 7 5 1 (农 丰菌 2 号 ) 6 6 9 10 9 1 0 7 8 5 9 . 7 4 7 . 6 0 9 4 . 4 0
19 9 1一 1 1 B e 7 52 (农丰菌 1 号 ) 4 65 6 9 6 34 5 9 . 4 2 2 . 7 0 76 . 87
对 服 6 70 1 06 6 8 8 5 9 . 5 2 5 . 5 0 7 3 . 0 0
3
.
2 对苗离和针叶生长的形晌
经 P 7 51 处理后 , 当年苗高和针叶长均比对照区有显著提高 , 其中苗 高 增 长 3 0 。 3 %一
3 2
.
2 1 %
, 针叶长增长1 2 。 5 %一 27 . 94 % 。 B c7 52 处理的苗高也有提高 , 比对照区 提 高 7 . 0 %
一 14 . 7 % , 但平均叶长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 第二次调查甚至 比对照低5 。 37 % (见表 2 )a
裹 2 两种抗生纽 . 排种飞 . 通林苗期生长
月 查日用 处 理

调查
株致 最高

最低
(e m )
平均 增长(%) 什叶致
针 叶 长
最高 最低
(e m )
平均 增长 (% )
”Ž口舀“.U”1月‘丹‘盯”,口
.⋯2的‘,山,d皿”O臼弓J. .人..⋯‘n1.砚U‘.人1二n‘匕口‘.二曰月吸..:4丹J35月月8 . 119 9 1一 0 7 P了5 1 (农丰菌 2 号 )B e 7 52 (农丰苗 1 号 )对 抓
P了5 1 (农丰苗 2 号 )
B e 7 5 2 (农丰菌 1 号 )
对 照
5 9 0
1 1 0
2 1 5
6
.
3
3

5 3
3
.
1 3
2

6 7
3 2
.
2
14
.
7
6
.
4
3 8 3 5 0
7 1 5 0
13 , 7 5
12
.
5
10
.
0
1 9 9 1一 1 1
4 14
3 6 2
2 7 2
2 1
.
7
16
.
6
16
.
1
1
.
9
1
.
6
0
.
7
5
.
1
2
.
8
4
.
0
8
.
7 3
7

17
6

7 0
3 0
.
3
7

0
2 6 9 1 0
2 3 5 9 5
1 7 4 0 8 0
.
8 2
:::
12
.
2
一 5 . 3
3

3 , 木 . 仓润查
播 区内当年苗木病害主要有松苗碎倒 ( 以碎倒型为主 ) 和松 苗 叶枯病 ( C er co : por a p i o i
一d e n s iflo r a e H o r i
.
)
。 在P 7 5 1处理区平均发病率比对照低 6 7 。 4 6 %~ 6 7 。 1 1 % , Bc 7 5 2 处理
区的平均发病率比对照降低1 0 %~ 9 5 . 6 1 % , 可见 Bc 了52 菌在苗期防病效果十分明显(见表
3 )

衰 3 技生细 , 排种后苗翔脚一发生状况
感病率
调查 株数 感病株数
( % )
效 果 单株叶感病率 (% )润查 日期 处 理
( % ) 最 高 最 低 平 均
已J孟月
789460
1 9 9 1一 0 7
6 7
.
10 0
.
几盯”门‘ŽnU
.⋯nŽ4Zn”血U”.丹月rn.,工.1
24037258 74
17 3
3 7 9
2
.
7 5
0
8
.
4 5
1 9 9 1一 11
P 7 5 1 (农丰 菌 2 号 )
B e 7 5 2 (农丰菌 1 号 )
对 抓
P 7 5 1 (农丰 菌 2 号 )
B e 7 5 2 (农丰菌 1 号 )
对 照
7 19
4 2 3
4 5 9
3
.
7 5
0
.
5 0
1 1
.
4 0
6 7
.
1 1
95
.
6 1
2
.
1
0
:
. 。
1 8
.
4
9
.
4
3 8
.
5
1 6
.
5
1 3
.
7
4 4
.
1
以上三项调查结果得出 , P 了5 1 ( 即农丰菌 2 号 )在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和出苗率 以及 促生
防病效果均为显著 , 三种调查方法和两次结果基本一致 , 说明 P 7 51 具有较强的 稳定 性和重
冥性, 建议在飞播造林和苗木培育上推广应用 。
4 期 周显明等: 两种抗生细菌拌种飞播造林试验 477
参 考 文 献
1 贵 妞省黔东南 州人 民政府 . 雷公山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木本 、 草本 、 联类植 物 名 录 ) . 贵 州人 民 出 版社 ,
1 9 8 9
.
2 胡炳 福 . 两种抗生细菌防治林木病害研究初报 、 生物防治通报 , 19 8 8 , 4 (4 ) . 1 7 2 ~ 17 5 .
S tu d 夕 o n the A fr S o o fn g o f S e e d s M fx e d
切ith T w o A n ta 夕o n fstie B a e te r fa
Z h o u X ia n m in g Y u Jin yo n g H u B in g fu
(T h e R e s e a r c人 I” st l’r u re o f F o r e s tr刀 , G o f: ho u P ro o fo e e )
L uo Z h o n g k a n g H u a n g Yiq ia n
(T 人e Ce n e r a l S ro r‘o , o f F o r e s r M a n a g e o e , r, G u f: ho “ P r o o io e e )
L iu M in g e a n L i X in yu e W u H a io u
(T 几e F o r e s * B u r e a u o f F e 。夕夕a n 夕 C o u o r梦, G u ‘z 人o u P r o t, fn e e )
Y a n g S hiPin g M a o Jihua
(T he F o r e st B u , e a “ o f Z o n , f P r e le
e to r e
,
G u fz h o u P r o o in e e )
A b strac t T w o Pr e Pa r a t io n s o f a n t a g o n ist ie ba e te r ia
,
P s e 称d伽。刀a s sP 。
(P 7 5 1 )
,
B a c ill称5 c e r e . s Fr 。 (Bc 7 5 2 )—N O N G FE N G JU N w e r e m ix e d seP a r -a te ly w ith the S e e d s o f p fn “ 5 m a s so : fa n a L am b . o n la r g e s c a le c u ltiv a tio n Pf
a ir so w in g

In 1 0 5 3 3 hm
,
t r ia l a r e a
,
the r e s u lt sh o w s th a t the e ffe e t o f
N ON G FE N G JU N N o

2 (P 7 5 1 ) 15 b e tt e r th a t o f N o

1 (B e 7 5 2 )

T h e effe e t
o f a ir s o w i昭 in e r e a se d by a n a v e r a g e o f 3 9 。 5 % , th e a v e r e g e s e e d lin g
he ig h t by 3 1

0 %
,
the a v e ra g e le n g th o f s e e d lin g n e e d le b y 1 4
.
0 %
,
th e
a v e r a g e s e e d lin g n u〔以be r by a r e a b y 7 9

9 % a n d the a v e r a g e inc id e n e e o f
d is e as e s
,
C e r c o sp o r a pin i

d e n s iflo , a e a n d d a m PP in g
一o ff a r e r e d uc e d b y 6 7

3 %
.
T h e a v e r a g e e ffe e t o f d is e a s e s e o n t r o l 15 9 7

8 %

T he effe e t o f B e 7 5 2
15 b e t te r tha n t h a t o f P 7 5 1
, r e d u e in g th e a v e r a g e in e id e n e e o f d is e a s e s
by 9 7

9 %

K ev w o r d s a ir s o w in g Pf刀u s m a s so n fa 忿a P s e u d伽o n a s sP 。 B a eillu :
‘e r e“5 b io lo g ie a l e o n tr 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