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 学研 究 ,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
周淑芷 黄孝运 张 真 王鸿斌 张培毅
摘要 落叶松叶蜂 尸 在北京地区 一代 ,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
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 , 以预蛹越冬 。 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 。 卵和幼虫的有效积
温分别为 和 日度 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 。 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
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 分别为 。 、 块枝 。 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 纬 以白僵菌 、苏
云金杆菌 、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 , 结果表明 , 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
。 , 敌灭灵野外效果达 , 而白僵菌效果为 , 苏云金杆菌的 个亚种效果
均不理想 , 分别为 纬和 。
关健词 落叶松叶蜂 、 生物学 、 生物防治 、 线虫
落叶松叶蜂 落叶松红腹叶蜂 尸 户人 汀人 属膜翅 目 、广
腰亚 目 、 叶蜂科 、丝角叶蜂亚科 、锉叶蜂属
, ·’〕。 主要危害华北落叶松 一。 、 兴安 落 叶松
人工林 , 可使幼树新梢弯曲 , 枝条枯死 , 难以郁闭成林 。 国内分布于内蒙古 、陕西 、 山西 、辽
宁 、 黑龙江 、河北 、北京 。 国外分布于美国 、 加拿大 、欧洲 、前苏联 、 日本 。 据报道 年代末在内
蒙古约发生 万 , , 年代在陕西 、河北 、北京地区大面积危害 。 崔凤花 和李惠成等 ’分
别在山西雁北地区和内蒙古卓资县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 郭飞等 ’ ‘〕进行了化学和物
理防治方法研究 。 为了解不同地理带落叶松叶蜂生活史的差别 , 作者于 。一 年在北京
市门头沟区百花山林场以对该叶蜂的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研究 , 特别是对前人未研究过的卵
至 龄幼虫的有效积温 、 天敌种类及寄生情况和几种生物制剂及新型农药敌灭灵的室内外防
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 现报道如下 。
材料和方法
试验区概况
百花山位于 ‘ ‘ , , ‘ , 其地理分布为古北 区华北地区太行山
支脉燕山 , 是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貌分界地 , 植物 区大部分属于中国一日本植物亚 区 ,
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面积约 , , 分布于海拔 一 之
间 。
室内饲养
采用 三角瓶 , 瓶中放少许泥砂 , 然后插入刚产上卵的落叶松小枝条 , 逐日观察卵
的发育及孵化情况 。 供试虫均采 自百花山林区 。 幼虫饲养同法插入落叶松小枝 , 每瓶接入初
一 一 收稿
周淑芷副研究员 , 黄孝运 , 张真 , 王鸿斌 张培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北京 。。
本项研究为 。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建铭先生鉴定寄蝇学名 , 王淑芳
先生鉴定寄生蜂学名 中国林科院昊坚先生鉴定蚂蚁学名 特此一并致谢 北京市门头沟林业局 张惠亮参加部分工作 中国
林科院戴莲韵提供苏云金杆菌菌剂 , 张永安提供白住菌菌剂 , 李虹 、任立宗参加部分工作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孵幼虫 条 , 每天定时观察 , 及时更换饲料 , 并用喉头喷雾器喷一定量的清水 , 以保持湿度 。 茧
期观察将茧纵向剖开 , 逐 日观察蛹的发育 。 成虫观察将新鲜的落叶松枝条插入 广 口瓶
中 , 瓶 口用脱脂棉塞紧 , 然后放入直径 、 高 。 的玻璃筒中 , 顶端罩上纱布 , 接入刚
羽化的成虫 , 观察其寿命及产卵情况 。
有效积温测定
在恒温箱 内采用 、 、 、 、 ℃进行饲养 , 观察各虫态所需温度和历期 。 饲养时每天
光照 , 光照强度 , 每个温度处理 。头幼虫 , 分别进行个体饲养 , 于 、 年重
复 次 。 具体方法同室 内饲养 。
野外调查
采用标准枝调查法 , 在各样株的东 、西 、 南 、北 、 中部各抽取约 。 长的落叶松枝条 , 统计
样枝上的叶蜂数量 、 虫态及天敌数量 。
幼虫毒效测定方法
球饱白僵 菌 采用从叶蜂虫体上分离到的球抱 白僵菌
号和 号 个菌株 。 取定量水加入少许吐温 , 再加入分生抱子 , 用玻棒搅拌使抱子分散开 ,
配成 、 亿 两种不同浓度备用 。 将 头幼虫放在干净培养皿中 , 均匀喷洒菌液 , 使虫体
变湿后 , 接到插有新鲜落叶松枝上 , 放入玻璃缸内 , 上盖两层纸 , 保湿观察 。 对照采取同样方法
喷一定量的清水 , 使虫体湿润为止 。 处理 后开始记录死亡数 。
苏云金杆 菌 人 岁 , 群
“ 取 士 ℃培养 一 的菌斜面 , 用灭菌的 吐温 蒸馏水
洗下菌苔 , 振荡摇匀 , 制成 亿 抱子悬液 。 将落叶松枝插入 广口瓶内 , 分别用原
液 、 稀释 、 、 倍的菌液喷洒 , 然后将松枝放入玻璃缸内 , 接入供试的 龄叶蜂幼虫 , 保湿
观察 。 同法用清水作对照 。
线 虫 ! ∀ # ∃ %&∀ ∋ &(& ) 、 5 . fe l t i a e M e x , D D 1 3 6 喷叶面 :取含线虫 6 0 00 条 /
m L 的原液 。. 5 m L , 相当于 3 0 0 条 , 适当稀释后直接喷在落叶松叶上 , 然后接上叶蜂幼虫 , 插
人小玻璃瓶中 , 放入玻璃缸 , 上盖两层纱布 , 保湿 , 叶被食光后换入新叶 。 Be ij ng 品系另设 2. 5
万头作高浓度处理 。 用同样方法喷清水作对照 。
喷土面 :在面积为 143 om , 的玻璃皿 内放入厚度约为 5 cm 的森林地表土 , 压平 。 将相当于
50 、 70 、 1 0 条/c m Z的线虫喷洒于土面 , 插入落叶松枝 , 接上 4一5 龄幼虫 , 老熟幼虫入土结茧时
接触带线虫的土壤 。 同法喷清水于土面作对照 。
1
.
5
.
4 敌灭灵 (Di m il n) (荷 兰杜 邦公司生产) 在百花山艾峪林区海拔 1 20 m 的落叶松林
内进行试验 , 林龄 10 a , 平均树高约 s m 。 设浓度为 20 、 25 、 30 、 40 、 P m 及对照 , 各处理设 3 重
复 , 共选 15 个标准枝 , 每枝有 2一3 龄叶蜂幼虫 50 头左右 , 喷药后套以长 50 cm 、直径 25 。m 的
铁纱笼 , 每隔 48 h 检查效果 。
2 结 果
2. 1 生物学特性
2.1。 1 生活史 该虫在北京地区 l a 一代 , 以预蛹在树冠下及其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和松软的
土壤中越冬 。 成虫羽化高峰期在 6 月上旬 。 成虫羽化后即产卵 , 高峰期为 6 月中旬 。 5 月底开
期 周淑芷等: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下一e¹+中一O¼+
始出现幼虫 , 7 月上旬为结茧盛期 。 生活史详
见表 1。
2
.
1
.
2 各 虫态生物学特性 蛹期 :5 月上旬
预蛹开始化蛹 , 初期蛹为淡绿色 , 逐渐变为黑
褐色 。 复眼由红色变暗 。 足由红变黑褐色 。 蛹
的历期长短随不同海拔高度及坡位 、坡 向而
异 , 在百花山林区为 10 d 左右 。
成虫期 :成虫主要营孤雌生殖 , 百花山地
区的整个调查过程仅见到一只雄虫 。 成虫羽
表 1 落叶松叶蜂生活史(百花 山林场 )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4 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上一O¹
0 0 0 0 0 0 0 0 0 0
O 预蛹 , O 茧 , + 成虫 , · 卵 , 一幼虫.
化后 24~ 48 h 即开始产卵。 产一粒卵的时间为 l~ 4 m in , 平均 2 m in 10 5 。 一成虫一般在 1~
5 枝条上产卵 , 产卵量为 20 ~ 120 粒 。
卵期 :新梢端部交错排列成二卵列 , 卵粒数为 10 一80 粒 , 平均 50 粒 。 随着卵粒的发育 , 枝
条顶梢部逐渐弯曲呈钩状 。 产卵部位的形成层和韧皮部干裂 。 卵的历期为 3~ s d 。 孵化率平
均为 85 .96 % 。 卵的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卵壳乳白色透明 , 原生质充满卵壳 ;第二阶
段卵壳浅黄绿色 , 原生质浓缩形成胚胎 ;第三阶段卵壳浅灰白色 , 胚胎白色透明出现红色眼点;
第四阶段卵壳呈灰白带黑色 , 能见黑色的眼点和红色上颗 。 以上结果与李惠成观察基本一致 。
表 2 落叶松叶蜂各龄幼虫头宽 、体长及历期 幼虫期 :初孵幼虫群居 , 1 龄幼虫仅取食幼
虫 龄 头壳宽(扣口尤n )
0
。
5 4 8
0
。
8 2 8
1
。
1 6 5
1
。
8 6 0
2
.
5 2 0
体 长
(刃。r 。)
3 ~ 5
4 ~ 6
8 ~ 1 0
1 2 ~ 1 5
1 6 ~ 2 0
历 期
(d )
4~ 5
3~ 4
3~ 5
3~ 6
5~ 9
(1990年 )
平均历期
(d )
4.98士0. 14
3 . 2 0士0 . 40
4 . 1 3士0 . 50
4 . 5 2士 0 . 70
7 . 4 1士 1. 14
壤中或枯枝落叶层下结茧 。 茧长径 8.3一10 . 6
4.5 3 m m , 茧内预蛹持续时间长达 10 个月 。
嫩叶肉 , 形成干枯的叶簇 。 2 龄以后逐渐取食整
叶 。 3 龄以后转移到老叶上 , 从上向下啃食 。 5 龄
以后开始弱分散 。 此虫为单食性 , 虫 口密度大
时 , 将针叶食光 , 虫体在枝条上缠绕成团 。 本地
区的各龄虫体 皆比内蒙古大闭 , 各龄的头宽 、 体
长及历期见表 2。
茧 :幼虫老熟后 , 从树上爬下或掉下 , 在土
m m , 平均 9.8 6 m m , 短径 3.9~ 5.3 m m , 平均
2.1.3 有效积温 卵及各龄幼虫的有效积温测定结果见表 3 , 4 。
表 3 落叶松叶蜂有效积温历期 (单位 :d)
虫 态
卵
12 ℃ 1 6 ℃ 2 0 ℃ 2 4 ℃ 2 6 ℃
11 . 7 5 6 1
6 . 6 57 5
4 . 9 19 4
5 . 0 70 2
5 . 8 23 5
8 . 68 7 5
7. 2 56 6
3. 9 77 0
3. 10 7 2
3. 3 33 3
3. 8 8 0 6
7. 3 2 6 5
5 . 7 4 0 0
3 . 0 18 6
2 . 2 0 2 2
2 . 6 8 3 5
3 . 0 8 1 1
6 . J 0 8 3
5 . 2 6 2 3
2 . 1 5 5 6
1 . 8 6 7 5
1 . 8 3 3 3
2 . 5 7 9 7
5 . 8 1 4 8
4 . 2 5 2 4
2 。 1 0 2 0
1
.
5 4 8 4
1
.
6 9 4 1
2
.
2 0 7 0
5
.
1 6 6 7
幼虫龄期)
l) 李 惠成 , 恩和图布斯 , 王建中.落叶松红腹叶蜂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1 9 89 , 39 .
林 业 科 字 研 咒 8 卷
表 4 落叶松叶蜂有效积温 (K )和发育起点温度(C )计算结果
有效积温旧度) 发育起点温度(℃)
二 心 犬 S 盆 C S e
1 1 0
.
4 5 8 6
4 4
.
5 3 0 6
3 6
.
2 1 1 8
3 7
.
7 7 7 9
5 7
.
5 1 4 6
2 0 7
.
4 9 0 9
1 0
.
5 8 1 8
5
.
1 5 6 4
1
.
5 2 7 7
3
.
5 4 5 1
2
.
0 9 3 8
5
。
5 7 7 4
1
.
8 3 4 3
1 0 3
3 6 艺
4 . 8 4 6 3
1. 6 5 6 1
一 12 . 0 8 4 1
1 . 7 4 0 2
1 . 7 2 4 9
0 . 6 6 0 1
1 . 4 2 2 0
0 . 6 6 7 8
0 . 8 6 2 4
月In乙八J任已」幼虫龄期
由各虫期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得到如下的预测式:
卵期 :N 。 - 1 1 0
.
4 5 8 6 士10.5 81 8
T 一 (1.8 34 3士 1.740 2 ) 3 龄幼虫
:N L3-
1龄幼虫 :N :
2 龄幼虫 :N L:-
44. 530 6士 5.156 4
T 一 (5.10 3 8士1.72 4 9)
36. 211 8士 1.527 7
T 一 (4.35 2 8 士 0.6 60 1)
4 龄幼虫:N L。~
5 龄幼虫 :N L:-
37 .777 9士 3. 545 1
了, 一 (4.84 6 3 士 1.422 0 )
57 .514 6士 2.0 93 8
了’ 一 (1.65 6 1士0 .667 8 )
20 7.490 9士5. 577 4
了, 一 (一 12.0 84 1 士 0.862 4 )
以上预测式可用于该叶蜂在不同地理地带及不同立地条件下从卵到 5 龄幼虫期间任何一
时期的发生期预测预报 。
0,六石吐压n11tr八jOU.…一匀bQ匕」1主六j326095740一g一bq甘l立,几,曰0一0一0一0一
2. 2 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2. 2.1 温度和光 温度 :从有效积温的研究
可以看出 , 在发 育起点温度以上 , 温度越高 ,
发育越快 。 所以海拔越高 , 发育越慢 , 阳坡 比
阴坡发育快 , 郁闭度越大 , 发育越慢 。 从表 5
中可以看 出 , 温度太高或太低其死亡率都较
大 , 发育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30 ℃ , 最适温
度为 16 一20 ℃ 。 从不同龄期看 , 5 龄结茧时
的死亡率最高 , 1 龄次之 , 2 ~ 4 龄死亡 率较
低 。
表 5 落叶松叶蜂不同温度下死亡率统计
(单位 :% )
幼虫龄期 12 ℃ 1 6 ℃ 2 0 亡 24 ℃ 2 6 ℃ 平均
27.
11.
5.
6.
35.
计 84.
16
3
9
5
18
51
10‘Od‘性
嚣 翼
光 :落叶松叶蜂喜光 , 强光下活动性强 , 据标准枝调查 , 林缘及东南方向平均卵块数为 。. 73
块/枝 , 林内及西北方向为 0.3 块/枝 。 说明更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及 向阳面产卵 。
2
.
2
.
2 天 故 落叶松 叶蜂 天 敌较 多 , 茧期 有球 抱 白僵菌 、 苏云金 杆菌 、 黑瘤姬蜂 〔b ‘学
即m im us sp. 、 惊娟姬蜂 P hoboca mP e sp . 、 小室姬蜂 ScenocharOP s sp .、 恩姬蜂 E nda 娜 sp.、选
择盆地寄蝇 B es sa Pa ra le la (M eigen) 。 表 6 看出 , 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达 83 .23 % , 成虫羽化
率仅16.37 % , 所以茧期天敌对叶蜂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
幼虫期主要是蚂蚁 、 蜘蛛 、猎蜷等捕食性 表 6 落叶松叶蜂越冬茧天敌 (l ”。年)
天敌起作用 , 常见的有 日本弓背蚁 Ca mP on o-tus 少aP o n ic u s M a y r , 蜷 A rm a ‘u s t o : ( F a b r i c i-
e u s ) , 单环真猎蜷 万口 rP a c t o r a zt 。ic u : K i r -
i t s e h e n k o 。
二 。 天 敌 种 类 羽化
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寄生蜂 成虫数
虫数(头 )
寄生及羽化率 (% )
58 48 37 28
33.92 28.07 21.64 16.37
2 . 3 室内白僵菌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
期 周淑芷等: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149
用白僵菌处理 3 d 后的死亡率及检验结果见表 7 。 可以看出白僵菌所致死亡率为 28 肠~
52 % , 两种菌的不同浓度之间 , 经检验差异不显著 , 而两菌株之间差异显著 , 菌株 30 号效果好
于 3号 。
表 7 室内白僵菌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测定 (199。一。6)
照一水对一清
l亿/m L 5 亿/m L 1亿/m L 5 亿/m L
死亡数
(头 )
死亡率
(% )
死亡数
(头)
死亡率
(环)
死亡数
(头)
死亡率
(写)
死 亡数(头)
死亡率
(% )
死亡数
(头)
死亡率
(纬)
0
01062805142620361310881824649123O‘月Ob八09六 曰西,曰口U工Jdbn60曰舀O1工,11.9曰0 6一21
06一22
06一23
06一24
06一25
总死亡率(% )
检脸结果
可靠性 95 %
平均死亡率(% )
检验结果
可靠性 95 %
52 46
“= 0 . 6 0
“< u. ~ 1
. 弱 , 差异不显著
“ = 0
.
8 6
。 < u
。
~ 1
.
9 6
, 差异不显著
u= 2.45
“> u
。
~ 1
.
96
, 两种菌株间差异显著
2. 4 室内苏云金杆菌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
苏云金杆菌 B .t.J‘”d ro li m u : 略优于 B .t.ku rs tak i亚种 , 在 10 亿/m L 浓度下杀虫效果分
别为 20.83% 和 9.09% 。
2
.
5 线虫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
利用线虫的三个不同品系试验结果见表 8 。 经检验(表 9) , 三个品系喷叶处理之间差异极
显著 , 其中M ex 品系效果最好 , Be ij ng 品系次之 , D D 1 36 效果较差 。 B e ij in g 品系不同浓度之间
差异极显著 , 2 5 0 条明显优于 30 0 条 , 高浓度的 Be ij ng 品系与 M ex 品系的效果之间差异不
显著 , 所以两者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
表 8 线虫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测定 (1990 一06 )
处 理 密 度(条 )
供试虫数
(头)
各 日 死 亡 虫 数 (头 ) 计死亡数(头)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 (% )
QU
0,目Od‘bg曰1心.孟O少甘3..…OJL六69‘了n,1b八J压口OJ二d勺曰O叮口亡Jn6月I,口UO9 4 . 16 4 . 84 8 . 0
9 3
.
8
8 0
.
8
1 0 0
.
0
5 8
。
8
8 9
.
0
8 1
.
6
7 8
.
8
8 6
.
0
LJO工J性n‘0夕U,‘91Z
J怪恤90‘0.盛马反心八兀J,‘任‘喂
01 4 0
4
6
巴J‘U叮口口OJ几O
lJ任nUOQ甘八石行子OQ曰,自亡J巴UO甘‘任曰八‘啥、叹」
一.1
M
e x 喷叶
Be iiing 喷叶
DD 136 喷叶
M ex 喷土
M ex 喷土
M ex 喷土
Be ijing 喷土
Be ijing 喷土
Be ijing 喷土
D D 136 喷土
Be ijing 喷叶
3 000/m L
3 000/m L
3 000/m L
50/em Z
70/em Z
100/eniZ
50/em Z
70/em Z
100/em Z
100/em Z
25 000/m L
对 照 一 51 0 0 2 1 5 8 15.7 一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卷
表 , 线虫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测定结果检验 (1990一0 6)
不 同 密 度 处 理 比 较 不 同 密 度 处 理 比 较 结 果
nC01‘J0八UC,J几O」0on0工Jn0M e x 喷叶
M ex 喷叶
M ex 喷叶
M ex 喷叶
M ex 喷叶
Be ijing 喷叶
Beijing 喷叶
3
3
25
000OC甘
3 0 0 0
3 0 0 0
Be i j i
n g 喷叶
D D 136 喷叶
Be ijing 喷叶
M ex 喷土
M ex 喷土
D D 136 喷叶
Be ijing 喷叶
100
3 000
2 5 000
结 果
4. 38二
6. 06二
1. 71
0.044
0.039
1. 99 .
2.96二
Be ijing 喷叶
Be ijing 喷叶
D D 136 喷叶
M ex 喷土
M ex 喷土
I3e ijing 喷土
Be ijing 喷土
100
50
100
线虫密度 :喷叶为条/m lJ, 喷土 为条/c m 2. , 表示检验可靠性 95 % , U 。一 1 . 96 ; ,
Be
i j i
n g 喷土 50 0.5-
Be ijing 喷土 200 2.16 .
D D 136 喷土 100 3.7 3二
M ex 喷土 100 1.74
Be ijing 喷土 100 3.40 ‘ .
Be i j i
n g 喷土 100 3.29 . “
D D 1 3 6 喷土 100 0.39
· 表示可靠性 9 % , U 。 ~ 2 . 58 。
从喷土试验结果看 , 1 0 条/c m , 的浓度下 , M e x 品系与 Beijin g 品系和 D D 136 品系差异极
显著 , 说明前者明显优于后两者 , 而 Be ij ng 品系和 O D 136 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 。 M ex 品系不
同浓度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 说明该品系各种浓度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 Beij in g 品系不
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 50 条/c m Z效果明显不好 。
通过不同喷施方法的 比较 , 1 0 条/c m , 的 Be ij ng 品系和 D D 136 品系喷土均与喷叶 3 00
条/m L 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 喷土效果明显好于喷叶 。 而 M ex 品系两种不同方法之间差异不显
著 , 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
落叶松叶蜂感染线虫后 , 首先食欲减退 , 反应迟缓 , 排稀便 , 幼虫死亡前头向上 , 虫体垂直 ,
有的死于枝条上 , 有的掉入土中 , 有的钻土半截后死去 。 死虫略短 , 体色无明显变化 。 经解剖 ,
死虫内线虫数最少 1头 , 最多 17 头 , 平均 24 . 5 头 , 多集中在头胸之间 。
2
.
6 林间 Di m il n 对落叶松叶蜂幼虫毒效测定
表 10 表明 , 喷 Di m il n 之后 10 d 内叶蜂几乎全部死亡 , 死亡高峰为 4~ 6 d 。
表 10 D im il资n 防治落叶松叶蜂试验结果 (1991一 06一20 )
浓 度 总虫数 各 日死亡虫数(头) 死亡数 活虫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ppm ) (头) 2 4 6 9 (头) (头) (写) (% )
98.29
100.00
100.00
100.00
8nOC,自b00曰.…只0CO, .1OUO八曰n11立,人八U1亡JO甘0一h叮‘11COCj1人月bg自J任0 0六石作通 口咬一七巴J,曰生亡Jng口9d夕b4一O七.匕OJO魂b月了1八己Q口1l0巴J00n乙9一八Jd且
对照 1 12 0 0 0 2 110
3 讨 论
通过本研究认为 , 线虫是 防治落叶松叶蜂 比较理想的方法 , 是具有很大应用前途的微生物
制剂 。特别是通过喷土实验说明 , 利用该制剂在叶蜂下树结茧期喷在地面 , 感染老熟幼虫 , 这将
是一个省工省时 , 使用简单的方法 。 但对线虫在野外的存活情况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如能在
野外长期存活 , 那将能够长期地在林中控制叶蜂发生 , 那将更为理想 。 苏云金杆菌 2个亚种的
制剂防治效果虽不理想 , 但在 自然界从落叶松林下土壤中分离出的 4 个菌株初步试验效果较
好 , 因此对于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此虫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Di m il in 效果好 , 对天敌没有杀伤
作用 , 不污染环境 , 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期 周淑芷等: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151
参 考 文 献
1 萧刚柔 , 黄孝运 , 周淑芷 , 等.中国经济叶蜂志(1 ).北京:天则出版社, 1 9 91 , 1 2 5 ~ 1 2 6.
2
W
a n g H R
.
T be
e x t e r
na l
mo
r
p h
o
l
o g y o f
t
h
e a
d
u
l
t s a o
d
u
l
t
i m
a t e
l
a r v a
l i
n s t a r o
f
t
h
e
l
a r e
h
s a w
fi y p
riSt
iP h
o r a e
ric
衍洲11
(H tg.) (H yme no ptera :T enthred运idae).C即, E n t . , 1 9 6 3 , 9 5 ( 9 ) : 8 9 7 ~ 9 2 1 .
3 崔凤花.落叶松叶蜂.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森林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0 . 8 9 ~ 9 01 .
4 李惠成 , 王建中, 郭飞.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林业科学 , 1 9 9 2 , 2 8 (4 ) : 3 17 一 322.
5 郭飞.巴音达来.低容且喷洒灭幼脉三号防治落叶松叶蜂试验.内蒙古林业科技 , 1 ”。, ( 1 ) : 3 ~ 34 .
A S t
u
d y
o n
t h
e
B i
o
l
o
g y
a n
d E
e o
l
o
g y
o
f
t h
e
L
a r e
h S
a w
f l y
Pr
i
s t
iP
h
o
ra
e r
i
e
h
s o n
i i
a n
d I t
s
C
o n t
r o
l
Z h
o u
S h
u z
h i H
u a n
g
X i
a 刀un Z ha ng Z hen W ang H ong bin Z h a , : 9 P e l’y i
A bstraet P ri stt’P hora eri ehson ii (H tg.) has one generation a year in B eiiing area w ith
PrePuPae overw intering in eoeoons in the litter and 5011 under the tree erow n. T he effeetive
aeeum ulative tem perature for the eggs and larvae w as studied by m eans of linear regression
m ethod , w h i e h w e r e 1 1 0 . 4 5 8 6 a n d 3 8 3 . 5 2 3 8 d a y . d e g r e e . T h e o p t i m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t e m -
p
e r a t u
r e
fo
r
l
a r v a e r a n
g
e s
f
r o
m 1 6 ~ 2 0 ℃. T he average nu m b er of egg m ass p er tw ig 15 0.7 3
at the bo rder of th e lareh forest or at th e w estern and no rthern Part o f the tree , w h i l e 0 . 3 P e r
t w i g i
n s
i d
e t
h
e
f
o r e s t o
r a t e a
s t e r n o r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o
f
t
h
e t r e
e s
.
T h
e
p
a r a s
i
t
i
e r a t e o
f
e o
-
e o o n s r e a e
h
e
d 8 3
.
2 3
%
.
T h
e e
f f
e e
t
s o
f
a
b i
o t
i
c a n
d b i
o t
i
。 f a e t o r s o n its o e C u r r e n e e w e r e d i、
-
e u s s e d
.
A e e o r d in g to t h e r e s u lt s fr o m in d o o r a n d f ie ld e o n t r o l e x p e r im e n t s u s in g B e a u v e ri a , B
。
t
.
,
a n
d
n e t o
m
o
p
a t
h
o
g
e n
i
e n e
m
a t o
d
e s a s e o n t r o
l
a
g
e n t
s ,
i
t
1
5 a s s u
m
e
d
t
h
a t t
h
e e n
m
a t o
d
e s a r e
t
h
e
b
e s t
b i
o e o n t r o
l
a
g
e n t s w
h i
e
h
e a n
i
n
f
e e t t
h
e
l
a r v a e o n t
h
e t r e e s a n
d m
a t u r e
l
a r v a e o n t
h
e
g
r o u n
d w i
t
h
a
m
o r t
a
l i
t y o
f 8 0
%
~ 1 0 0
%
.
T h
e
m
o r
t
a
l i
t y
e a u s e
d b
y B
e a u v e r
i
a a n
d B
.
t
.
a r e
2 8
%
~ 5 2
%
a n
d s
%
~ 2 7
%
, r e s
p
e e t i
v e
l
y
,
w i
t
h
a
m
o r t
a
l i
t y
a s
h i g h
a s
9 5
% ~
1 0 0
%
,
D i m i l i
n
1
5
a
l
s o a
g
o o
d i
n s e e t
i
e
i d
e t o e o n t r o
l
t
h
e s a
w f l
y
.
K
e
y w
o r
d
s
P
ris
t
iP
h
o
ra
e r
ic h
s o n
i i
,
b i
o
l
o
g y
,
b i
o e o e n t r o
l
,
n e
m
a
t o
d
e s
Z h
o u
S h
u z
h ;
,
Fo
r e s t P
r o t e e t
i
o n
A
s s
oc i
a t e
P ro fe
s s o r ,
H
u a n
g X i
a o y
u n ,
Z h
a 呢 Zhe n , W a n g H o n g b i n , Zh a n g P e i y i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压iiing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