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lection of Fine Provenance of Masson Pine for Afforestation Regions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全 文 :第 7 卷 第 5 期
1 9 9 4 年 1 0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7
,
N o
.
5
O e t
. ,
1 9 9 4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关
荣文深 岳水林 赵世远 廖 明 赖天碧 戴唯娜
摘要 利用 1 9 7 6 年开始的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 13 省(区 )6 批种源试验森(含 局部 、全分布区
种源试验及中试 )材料 , 对幼林高径 、材积生长 , 干形 , 结实 , 抗性 , 保存率等作性状间遗传 、表型相关
和年度间相关分析 , 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源作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据两次全分布区试验多点材积资
料分析 , 种源与造林区 、种源与试验点间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 种源材积在地点间相关密切 ; 用
w
r ig ht 模型衡量两次试验各参试种源稳定性并划分类型 ; 据保存率和 抗寒性分析种源适应性差
异 。运用指数法为不同造林区和立地类型综合评选优良种源 , 发现我国马尾松优良种源区集中于南
岭山地 、云开大山及大娄山 、武夷山地 。 不同造林区种源选择效果明显 , 材积增益平均达 46 . 2 % , 其
中尤以北带和中带东 、中区高达 60 % 一 110 % 。
关键词 马尾松 、G E 互作 、稳定一适应性 、综合选择 、优良种源
马尾松 (P in u s m a s s o n ia n a (L a m b . ) H o o k . )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 , 产木材 、纸
浆及松脂等 , 适应性广 , 其分布遍及南方 15 省 (区 )( 跨越 20 “ E 、 1 2o N ) 。 由于分布区 内气候 、土
壤等条件的巨大差异 , 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 ,形成 了生长 、形态等各异的不同种源和地理小种 ,
呈现明显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 ” ,其主要经济性状具有极大的选择潜力 。
本研究在了解群体的地理变异规律及种源 区划基础上 , 进一步分析种源性状的遗传及表
型相关 、成一幼相关 、 G E 互作 、种源的遗传稳定性与适应性 , 进而为不同生态造林区确定优 良
适生种源 。 以合理调拨 良种 , 大规模推广造林 , 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效
益 。
对马尾松种源材性 、产脂和抗性研究 , 已作报道〔’ , ’〕, 本文着重介绍马尾松多性状综合选择
和抗寒性选择的结果 。
1 材料和方法
L l 供试材料阁
种子采自马尾松自然分布 区 1 3 个省 (区 ) 。 1 9 7 6 一 1 9 7 8 年局部试验各含 1 3 、 24 、 21 个产
地 , 1 9 76 、 1 9 8 2 年全分布区试验采集 1 26 个产地种子 , 1 9 8 4 年中试采集 15 个产地种子 。采种点
水平分布为 2 1 0 5 4 ‘一 3 3 0 1 9 , N , 1 0 3 0 2 0 ‘一 1 2 1“ 5 9 ‘ E , 垂直分布为海拔 5 0 ~ 1 o so m 。
1
.
2 试验设计
按气候带 、造林区 , 全分布区试验共设 30 个试验点 。 局部试验与中试造林采用完全随机区
2 99 3一 20 一 2 3 收稿 。
荣文深助理研究员 , 岳水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 1 4 0 0) ; 赵世远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
究院 ) ;廖明(贵州省林业厅 ) ;赖天碧(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戴唯娜 (广西自治区林业厅) 。
, 本研究属 国家“七五 ”攻关专题 , 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主持 , 河南 、广西 、江苏 、湖北 、福建 、江西 、四 川 、贵州 、安徽 、湖
南 、陕西汉 中 、广东韶关 、云南红河 州林科所和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共同完成 。
l) 荣文深 , 徐晓春 , 昊天林 , 等 . 马尾松造林区种源变 异及 区划 (待发表 ) .
5 期 荣文深等 :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组 , 全分布区试验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 6 ~ 10 株小区 , 6 ~ 8 次重复 。 中试小区面积大于
4 0 0 m
Z 。
L 3 观测性状
包括造林成活率 、每年高径生长 , 1 9 8 9 年统一观测高径 、树干通直度 、虫害和保存率 , 求算
高径 比和单株材积 。
L 4 统计分析方法
(1) 两次全分布区试验各用 3 个造林 区 、 9 个试验点 、 2 与 36 个共同种源材积生长资料 ,
分析种源与环境互作 、试验点 间相关 。
(2) 分析种源高径 、材积生长 , 干形 , 虫害 , 结实率和保存率等性状间遗传 、表型相关 , 高径
生长年度间相关 。 结实率 、保存率数据作 si n 一 ‘了万转换 。
(3) 种源稳定性评价采用 W ri gh t 模型计算环境指数 (I ) 、联合 回归系数 (K )与离差 (D ) ,
以 K 一 1 和 D 一O 作为稳定性种源的标准[’j 。
(4) 综合评选优 良种源采用指数选择式[s] : I‘~ 乞c J戈 , ~ 乏(w J付戈 , /S , ) , 式中 I‘为第 i个
种源的综合选择指数 , Cj 为第 j个性状的选择系数 , w , 为权重 , 鲜为遗传力 , S , 为标准离差 ,
凡, 为第 i个种源第 j个性状的表型值 。
(5) 抗寒性选择 : 1 98 、 1 9 8 9 年在分布区北缘的皖 、苏 、豫三省育苗 (5 个种源 ) , 分五级观测
苗木冻害程度并统计分析 , 以 5 年生幼树顶生叶为材料 , 分析 13 个种源 (5 重复 )经 。~ 一 25
℃ 6 种低温处理 24 h 后 电导率差异 , 计算式为 :
“ 口 ““ ‘ 。 * / ·八 浸提液电导率 、 , , 八八 n /样品相对 电导率 (% )一卫圣尝尝-署荟土 x lo o %.二 。“ , . 。 乃 J 二二 , 、 / ” / 一 总电导率
2 结果和分析
2
.
1 种源性状变异与相关
据 6 批种源试验林多点多年度资料分析 , 高径 、材积生长的种源差异显著 (多点试验 F 值
> 6 )
, 干形 、结实 、抗性 、保存率等种源差异亦较大 (F 值多达 3一 6 ) , 遗传力估值均达中 、强
度 ‘’, 说明据上述性状作种源选择是可行的 , 可望取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
据幼林性状相关分析 , 遗传与表型相关系数值极其接近 , 处于同一显著水准 (表 1 ) , 其 中
高径 、材积与其它性状间相关较紧密 , 高径比与结实率略呈正相关 , 与虫害率 、树干通直度略呈
负相关 。 这说明各性状间有一定关联 , 但相对独立 , 可作种源选择因子 。
2
.
2 种源适应性分析
2
.
2
.
1 种源与环境互作 两次全分布区试验单株平均材积的种源 x 造林区 、种源 又试验点差
异显著(表 2) , 分量各占 1 . 4 % ~ 6 . 6 %和 2 . 9 % ~ 3 . 5 % , 反映遗传型与环境间存在互作效应 ,
但其小于种源效应 、造林区及造林区内试验点的效应 。各种源对不同造林区和立地类型具不同
适应性 , 推广造林应注意适地适种源 。
在不同造林区 、试验点间 , 相同种源的单株材积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 3 ) , 其中 1 9 81 年林(9
年生 )相关达显著水准的占 61 . 1 % (达 1 %和 5 肠显著水准的各占 50 %和 n . 1肠) , 1 9 8 4 年林
(6 年生 )相关显著的占 83 . 3 % (达 1 %和 5 %显著水准的各占 6 1 . 1 %和 2 . 2 % ) 。 说明材积的
5 4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种源变异在不同试验点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 而地点间的异质性则构成造林区差异 。
表 1 种源性状遗传 (G )和表型(尸)相关系擞
性 状 树 高 胸 径 材 积 保存率 结实率 虫害率 树 干通直度
胸径 0
.
9 64 二
0
.
9 6 7 二
00材积 9 63
’ ‘
9 6 4
怪 .
98 0 二
98 0
“ .
保存率 一 0
.
19 4

一 0 . 2 2 1 .
一 0.
一 O 。
1 8 3
.
2 1 4
-
一 0.
一 0 。
1 8 6
.
2 1 吕-
结实率 一 0
.
2 40
’ .
一 0 . 24 1 “ “
一 0 . 2 3 2 “ .
一 0 . 2 4 2 二
一 0.
一 0 。
2 1 3
.
2 2 3

0

0 74
0

0 8 3
虫害率 0
.
30 2
“ .
0

2 4 4
. ‘
3 3 4 二
2 6 1
’ .
3 2 3 二
2 6 0 二
一 0 . 0 3 1
一 0 . 1 40
一 0.
一 0. :::
树 干通直度
0
.
3 9 3
‘ .
0
.
4 5 6 二
3 6 1
. “
4 18 二
4 0 0 二
4 5 3
. “
一 0 . 0 5 7
一 0 . 1 7 3
一 0.
一 O 。
10 7
1 0 7
14 4
0 9 0
0.
高径 比 一 0
.
7 0 5
“ .
一 0 . 7 0 9 “ .
一 0 . 8 4 2 “ ’
一 0 . 8 4 2 二
一 0 . 7 5 3 二
一 0 . 7 5 3 ‘ “
0
.
1 60
0
.
1 28
0
.
1 8 0

0
.
19 0
.
一 0 . 2 15 .
一 0 。 2 0 6 .
一 0。 2 16 .
一 0 。 2 13 任
G尸P
注 :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9 年生林 , 处理数 12 1户 份 . 示 0 . 0 5 和 0 . 01 显著水准 .
裹 2 材积交互作用方差分析
变 因
种 簇
造林区 (带 )
造林区内试验点
种源 x 造林区
种撅 x 造林区内
试验点
种源 x 试验点内
重复
9 年
自由度
2 l
2
8
4 2
1 6 8
生 林
方 差
9
.
2
1 7
.
4
6 9
.
0
2
.
6
1
.
4
F
2 3
.
4 4
.
17 4
.
6
.
3
.
变 因
种 源
造林区 (带 )
造林区内试验点
种源 x 造林区
种源 x 造林区内
试验点
种源 X 试验点内
重复
6 年 生
自由度
3 5
2
8
7 0
2 8 0

方 差
2

5
2 2
.
7
7 4

l
0
.
2
0
.
4
F 值
2 0

0 1
’ .
18 5
.
6 4
. “
6 0 4
.
9 2 二
1
.
4 2
’ “
2
.
9 3
. ’
一通几0门b只一‘一0亡J哎」
7 9 2 0
.
4
表 3
2 2 6 8
单株材积试验点间相关分析
9 年生林 (1 98 1 年造 , 2 2 个种源 )试验点
城固
六安
I在海
涪陵
安福
郴州
韶关
邵武
贵阳
城固
l
0
.
1 3 7
0
.
5 5 9
. “
0
.
7 4 6 二
0
.
7 7 3 二
0
.
8 0 8
“ “
0

4 4 0

0
.
7 7 9
’ “
0
.
6 5 6
.
六安
0

0 9 1
1
0
.
4 2 2
.
0
.
3 4 3
0
.
2 6 3
0
.
2 2 9
0
.
4 9 1 二
0
.
1 8 4
0
.
3 5 4
.
临海
0
.
1 87
一 0 。 0 84
l
安福
0
.
24 9
郴州
0
.
1 4 3
一 0 。 2 4 9
韶关
0
.
0 3 1
邵武 贵阳
一 0 . 0 4 0
一 0 。 2 7 3
0

7 2 6
.
0
.
5 6 9 二
一 0 . 2 1 3
0

6 7 6 二
.⋯00
, .人
0
.
5 5 6
“ .
0

6 1 8
. ’
0

4 6 7
. “
0

3 4 7
.
0
.
6 1 7
.
0
.
4 18
.
涪陵
0
.
2 2 5
0
.
0 3 1
0
.
5 7 7
. “
l
0
.
7 2 8 ”
0
.
7 2 5
“ .
0
.
2 3 8
0
.
6 7 5 二
0
.
5 0 0 二
一 0 . 36 4
0
.
4 9 2
“ .
0
.
4 6 0
.
l
0
.
70 3
. “
0
.
38 6
.
0
.
66 9
“ ’
0
.
69 9
“ .
8 2 6
’ .
5 6 0 二
7 9 8 二
0
.
3 8 2
.
0
.
7 6 3 二
0
.
5 4 0 二
一 0 . 3 2 7
Q
.
6 42
.
0
.
4 29
.
0
.
7 79
.
0
.
8 9 1

1
0
.
4 8 7

0
.
8 2 3 二
0
.
9 40 二
0
.
8 65 二
5 5 6 二
7 0 4
’ .
7 6 6
. ’
5 9 6 二
6 4 0
. ’
⋯‹日”U01.
0
.
3 64

0
.
4 49
“ .
63个种源)
年生林八毖造聋,
0
.
5 68 二
5 期 荣文深等 :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2
.
2
.
2 种源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常用以衡量品种遗传型与环境互作程度 。 用 W ri g ht 模型分
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种源稳定性 , 结果表现出极为一致的趋势 , 结合 G E 互作效应及种源效
应分析 , 可将参试种源大体分为 4 个类型 (见图 1 ) :
(l) 高产稳定型 。 主要为贵州 、湖
回归系数
·析城
岑才退·
占阴
高州 二劫「城
· 横县
’信宜
f}二油 ·水康 . ‘ 1
、 ,。· “:术l乞;
l
‘)卜 l 年林‘6 , 1 ,材积 十j f直
图 1 两次全分布 区试验材积生长及其与环境指数的回归
系数二向排序
(图内阿拉伯字标示的各种源为 : 1 . 博罗 ; 2 . 安化 ; 3 . 永定 ; 4 . 邵武 ;
5
. 都匀 ; 6 . 黄平 ; 7 . 蒲江 ; 8 . 德江 ; 9 . 南靖 ; 10 . 乐安 ; 1 . 乐平 )
南和福建种源 , 生长较好且稳定 , 平均
材积增益为 47 . 4 %一 53 . 8 % 。 此类型
种源占参试种源的 30 . 6 % ~ 36 . 4 % 。
(2) 高产不稳定型 。主要为两广种
源 , 在较好立地表现好 , 能充分发挥本
身及环境优势 。 此类型种源占总数的
1 6
.
7 % ~ 2 7
.
3 %

(3) 低产稳定型 。主要为湖北及部
分四川种源 , 能适应较差立地但生长
一般 。 此类型种源占总数的 1 8 . 2 % ~
3 6
.
1 %

(4 )低产不稳定型 。 主要为河南 、
安徽种源 , 在较差立地生长尚可 , 但在
较 好 立 地 生 长 一 般 , 约 占 总 数 的
1 6
.
7 % ~ 1 8
.
2 %

2
.
2
.
3 保存率 不同种源保存率有
较大差异 , 这与造林成活率差异有关 ,
亦可衡量种源对造林后极端气候因子
的适应性差异 。据多点相关分析 , 保存
率与 纬度 呈正 相关 (r 一 0 . 3 9 1 ’一
0
.
6 4 2
’ ‘
)
, 说明高纬度种源的适应 、抗逆性较强 。
2
.
2
.
4 杭寒性选择 据安徽六安点连续两年田间观测 , 不同种源冻害程度差异大 , 南带高州
及中带江永种源苗期有冻害 (冻害率为 14 . 5 %与 2 . 1 % ) , 其余种源未受冻 。
不同种源针叶样品的相对 电导率均随温度降低而递增 , 但变化速率不同 , 线性回归模拟结
果见表 4( 其 中 Y 为电导率 , X 为温度 , B 为 回归系数 ) 。 从表 4 可见 , 南带种源 }B I值较大 (>
2 )
, 北带种源 {B }值较小 (1 . 7 7 6一 1 . 8 2 8 ) , 中带种源则介于其间 (1 . 8 8 4 一 1 . 9 7 0 ) 。 }B }值的大小
反映抗寒性强弱 , 可作为快速测定种源抗寒性的指标 。
田间观测与室 内分析结果极其吻合 。从表型冻害看来 ,南带种源生长期长 , 封顶率低 , 木质
化程度差 , 易受冻害 ;而室 内分析则表明其与温度的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 , 即对冻害较敏感 , 低
温下相对电导率下降较快 ;北带种源则与之相反 。 由此观之 , 马尾松种源抗寒性随产地纬度升
高而增强 , 用电导率 }B }值衡量则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 在北亚热带造林区调用中亚热带优 良种
源较稳妥 , 引进南亚热带种源需防苗期冻害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表 4 不同种源相对电导率线性模拟
种源 回归方程 Y ~ A + B X 相关系数 种稼 回归方程
Y 一 A + BX 相关系数
A 仃 r l且 月 万 r 坦B A B
2 4
.
2 3 1
2 4

8 1 4
2 3
.
5 2 2
2 3
.
9 5 4
2 5
.
4 6 9
2 4
.
1 7 8
2 5
.
6 9 3
一 1 . 7 76
一 1 . 8 0 0
一 1 . 8 28
一 1 . 8 4 4
一 1 . 7 8 0
一 1 . 9 9 1
一 1 . 9 7 0
0
.
9 6 6
0
.
9 6 2
0

9 6 6
0
.
9 7 9
0
.
9 7 7
0
.
9 7 0
0
.
9 8 2
2 5
.
2 3 6
2 5
.
6 5 7
2 7
.
6 8 8
2 1
.
5 7 0
2 3
.
5 4 7
2 1
.
6 5 9
一 1 . 9 4 0
一 2 . 0 4 0
一 2 . 0 7 6
一 2 . 1 4 2
一 2 . 1 1 5
一 2 . 3 1 7
0
.
9 6 9
0

9 7 2
0
.
9 8 7
0

9 7 6
0
.
96 1
0
.
98 8
兴源县田江罗横资乳大蒲博柏安固武乐平匀桐远城邵将太都
注 : , 值均达 i% 显著水准 。
2
.
3 优良种源综合评选
2
.
3
.
1 确定因子及权重 据以上分析 , 选择树高 、胸径 、单株材积 、保存率 、虫害率 、树干通直
度和高径比等 7 项主要经济性状作为马尾松优 良种源评选因子 (表 5 ) , 各性状权重主要 由其
经济价值决定 。
性 状
树 高
胸 径
单株材积
保存率
专业含义
连年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
影响蓄积量
适应 、抗逆性
权重
0
.
1 5
0
.
15
0

3 0
0
.
1
表 5 指数法评选因子
评分标准及t 纲
实测值(e m )
实侧值(c m )
实测值(c m )
实测转换值
分 四级 : 主侧梢无当年虫蛀 4
分 , 主梢未受害 3 分 , 主侧梢
虫害轻 2 分 , 主侧梢严重蛀梢
1 分
分四级 : 无明显 弯曲 4 分 , 弯
曲 1 处 3 分 , 2 处 2 分 , 3 处 以
上 l分
种源遗传力 标准差
0
.
3 7 1 0 ~ 0
.
9 5 5 3 4 2
.
0 3 ~ 7 2
.
2 3
0
.
5 0 8 1 ~ 0
.
9 4 5 6 0
.
85 1 0 ~ 1
.
8 9 4 5
0
.
3 1 7 6 ~ 0
.
9 4 0 7 0
.
0 12 9 ~ 0
.
0 6 2 9
0
.
1 6 4 1 ~ 0
.
9 3 7 6 3
.
6 4 4 2 ~ 3 9
.
9 7 5 4
虫害率 又寸虫害拮抗
、敏感程
度 0
.
1 1 6 7 ro o
.
2 9 1 7 0
.
0 6 1 0 ~ 0
.
3 6 3 0
树干通直度 干形
, 影 响出材率 、
出材等级 0
.
1 1 2 9 ~ 0
.
8 7 2 9 0
.
0 9 3 0 ~ 4
.
7 1 2 0
高径比 形数 , 影响出材率 。 实测转换值 0 . 1 4 3 9 ~ 0 . 8 4 1 4 7 . 3 5 8 0 ~ 1 5 . 1 7 2 9
2
.
3
.
2 分区评选 本地种源对本地区气候极端因子及多发性病虫害具较强适应能力 , 因此在
相似生态条件下为本造林区评选优 良种源较为合理 。即先评选出各试验点的优 良种源 , 再据造
林 区内各试验点的中试种源名次 、频数总评 , 筛选出各造林区的优 良种源 。
2
.
3
.
3 指数法评选结果 综合考虑评选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 、经济价值及性状间相关 , 分造
林区作多性状综合评定 。
据第一次全分布区试验 9 年生试验林评选结果 , 北带东 、西区优 良种源主要为福建 、江西
和浙江种源 , 中带东 、中区主要为福建 、湖南和广西种源 , 中带西区和四川区则以湖南 、贵州种
源为主 , 南带东 、西区则以两广本地种源为主 。 前 10 名中选种源平均材积超过本地对照幅度 ,
最 大 为 中带 中 区 ( 1 1 1 . 8 写)和 东 区 (61 . 6 % ) , 最 小为南带西 区 (14 . 4% )和 中带 四川 区
(1 1
.
6 % )
, 平均为 4 6 . 2 % 。
第二次全分布区试验 6 年生林评选结果与第一次相当接近 , 但两广及福建种源占各造林
区评出优良种源的比例有所增加 , 按名次和频数看 , 优 良种源所在省 (区 )重要性按下列顺序递
5 期 荣文深等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减 : 广西 、广东 、福建 、湖南 、贵州 、江西 、 四川和浙江 。
三次局部试验 (10 ~ 12 年生 )及中间试验 (4 年生幼林 )单株材积多点评选结果 , 亦与两次
全分布区试验结果接近 , 尤以中试林种源排序与后两者相关尤为显著 。三次局部试验因试验点
与参试种源均以南带 、中带为主 , 故中选优良种源主要为两广 、福建 、贵州和江西种源 。 中试林
分别为试验点所在造林区评选出经中试验证的优 良种源 , 以广西 、广东 、湖南 、 四川和福建种源
为主 。
表 6 各造林区优良种源综合评选结果 综合两次全分布区试验指数选择结
造林区 立地类型 优良种源 参考利用种源
好差
恭城 、长汀 、高州 、安化 英德 、黄平 、都匀 、邵武
德江 、资兴 、江永 绥宁 、龙泉 、永康 、长汀
忻城 、乳源 、邵武 、黄平 石城 、漳平 、博罗 、资兴
广宁 、永定 、岑溪 闽清 、黄平 、都匀 、邵武
百色 、崇义 、罗定 、恭城 柳州 、常宁 、英德 、贵县
邵武 、德江 、博罗 平南 、仙居 、永康、余江
宁明 、古蔺 、永定 、岑澳 信宜 、英德 、忻城 、安远
资兴 、江永 、崇义 恭城 、崇仁 、凯里 、黄平
都匀 、安远 、恭城 、岑溪 高州 、宁明 、广宁 、博罗
致城 、罗定 、资兴 三门 、古田 、万载 、凯里
东区卜LJJ
好差西区带
好差东区

好差西区
好差 英德
、江永 、恭城 、崇 义 宁明 、南澳 、忻城 、蒲江
南雄 、黎平 、涪陵 贵县 、信宜 、百色 、清江
四川区带
宁明 、岑溪 、广宁 、恭城 高州 、英德 、信宜 、博罗
信宜 、江永 、三 明 乳源 、罗定 、邵武 、永定
好差东区卜J Ž月
岑溪 、容县 、 高州 、忻城 宁明 、 罗定 、桂平 、 恭城
古蔺 、贵县 、信宜 汝城 、资兴 、博罗 、贺县
果 , 结合种源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 , 参
照局部 、中间试验结果 , 分别按不同造林区
和立地类型列出优 良种源及参考利用种源
(表 6) 。 从表 6 可看出 : ( l) 南 、中带种源普
遍表现较好 , 且主要集中于南岭山地 (以忻
城 、恭城 、江永 、资兴 、崇义 、永定和安远等
种源为代表)和云开大 山 (含高州 、信宜 、岑
溪和容县等种源 ) , 是我国马尾松主要的优
良种源区 , 大娄 山 (涪陵 、古蔺和德江 )和武
夷 山地 (邵武 、资溪和崇仁 )也为重要 的优
良种源区 。 ( 2) 不同造林 区评出的优良种源
有较大差别 , 越 向南 , 两广种源所占比例越
大 。 北带优良种源中 , 湖南种源在东区 、福
建种源在西区占一定比例 ; 中带优良种源
中 , 广西种源在东区 、湖南种源在中区和西
好差西区带
区 、 四川和贵州种源在四川区均 占较大优势 ;而南带东 、西区优 良种源则 以两广本地和福建种
源为主 。 (3 )即使在同一造林区内 , 为不同立地类型选择的优良种源也有一定差别 , 最 明显的是
湖南和江西种源在中带中 、西区及四川种源在中带四川区较差立地表现较好 , 均属于该造林区
“乡土 ”种源 , 适应性强 。 ( 4) 参考利用种源以福建 、江西 、湖南 、贵州和四川种源为主 , 说明中带
种源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性 。
2
.
3
.
4 种源选择效益 三次局部试验生长最好的 3 个种源单株材积超过对照 48 %以上 , 超
过最差 3 个种源均值 1 69 %以上 。 据两次全分布区试验高径和材积的种源选择效益分析 , 北带
和中带东 、中部造林区因当地种源本身生产力低 , 种源选择的群体增益相当高 , 选用其它造林
区的优良种源可望取得较大的增产效果 。在南带及中带西部造林区作种源选择 , 效果也较显著
(表 7 ) 。
3 结论和讨论
( l) 马尾松种源选择具有极大的增产效益 , 优劣种源间 9 年生材积相差 6 倍 , 个体间相差
1 3
.
1 倍 , 种源选择的平均材积增益达 46 . 2 % , 以中带中区和东区及北带东区尤为突出 , 高达
60 % ~ 1 10 %
。 各造林 区种源选择的增产效果顺序为 : 中带中区> 中带东区> 北带东区> 北带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西区> 中带西区> 中带四川区> 南带东区 > 南带西区 。
表 7 各造林区种源选择增益 (单位 : % )
带南一 一西区中 带
区 东 区 中 区 西 区 四 川区 东
带一西北一区试材 项目
了目门产1UId.”匕口O舟b.任0OU1二,Ž反」
9 年生林
( 1 9 8 1 年造 )
1 5
.
8
2 7
.
3
6 7
.
0
l 8
3 4
8 2
2 6
.
4
4 5
.
3
1 0 3

6
2 8
.
1
3 9
.
6
1 0 5
.
6
1 3

8
2 2
.
9
5 9
.
8
l6
3 4
4 1一6 年生林( 1 9 84 年造 ) 树高胸径材积树高胸径材积注 :选择率均为 。. 05 。( 2) 南岭 山地和云开大山是我国马尾松主要的优 良种源区 , 大娄山地和武夷山地也是重要的优良种源区 , 其种源生产力高 , 有一定适应性 , 建议在上述优 良种源区选择优 良林分改建母树林 , 建立采种基地 , 以满足推广造林用种之需 , 扭转盲目调种的混乱局面 , 推动良种化进程 。( 3 )马尾松优良种源区恰与生态最适区重合 , 而最差种源集中于分布区北缘的生态不适宜区 , 长期“驯化 ”作用导致种源间巨大 的遗传分化 。 马尾松长期处于中心产区良好水热条件下 ,霜期短 , 生长期长 , 强阳性树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 而在水热条件恶劣 、生长期短的分布区北缘 , 长期负向选择导致生长性状变异性衰退 , 而耐寒 、耐旱 、早实多实等抗逆适应性增强 。( 4 )选择枝干生物量高的马尾松种源造林 , 10 年生时每公顷可产枝叶薪材 25 . 5 t( 以密度3 0 0 0 株 / h m Z 计 ) , 茎干薪材 1 0 . Z t , 平均增产率达 93 . 9 %和 85 . 2 % , 预计每公顷可增收 3 0 0余元 。 在我 国南方广大缺柴山区因地制宜推广马尾松高生物量种源 , 有助于解决薪炭来源 , 取得明显收益 。( 5 )Y e ise r 指出 , 对于任何树种或种源及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和交互作用作评定 , 是绝对必要的[s1 。 马尾松种源与造林区 、立地类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 , 说明不同造林区 、试验点的生态因子总体对马尾松不同种源遗传适应性的符合程度不同 。 而抗寒性正是引起马尾松种源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遗传因素 , 种源遗传分化以对低温的反应最明显 。抗寒性变异具有与生长性状一致的相关性和纬向渐变性 , 且与产地气温年较差有关 ,说明该性状为马尾松种源遗传分化
的主导选择压构成因子 。因此不同造林区应选择适于本地区的优 良种源造林 , 引进该区南侧或
西侧 (一般经纬度跨度不超过 4 度 )的优良种源时 , 需采用配套营林技术 (如菌根化容器育苗 ,
低密度培育富根壮苗 , 切根 , 培育半年苗或百 日苗等 ) , 提高造林成活率 。
参 考 文 献
荣文深 , 吴天林 , 岳水林 , 等 . 马尾松造纸材种源选择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2 , 5 ( 1 ) : 7一 13 .
葛振华 , 陆琴华 . 马尾松抗纷种源的皮型和 内含物分析 . 林业科学 研究 . 19 9 1 , 5 (4 ) : 4 83 ~ 4 86 ·
全 国马尾松种源试验协作组 . 马尾松种源变异及种源区划分的研究. 亚热带林业科技 . 19 87 . (1 ) : 81 一 89 .
兰 巨生. 作物遗传参数统计法 . 石家庄 : 河北 人民出版社 , 1 9 82 . 243 一2 45 .
杨纪坷 . 数量遗传学基本知识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9 . 13 4 ~ 13 5.
Y e is e r J I
J ,
B u jit e n e n J P
,
L o w e W
.
G e n e ty p e e n v ir o n m e n t in t e r a e t io n s a n d s e e d m o
v e m e n t fo r lo b lo lly p in e in
t h e w
e s te r n G u lf R e g io n
.
S il
v a e
Ge
n e r ie a
, 1 98 1
, 3 0 ( 6 )
: 1 9‘~ 2 0 0 .
5 期 荣文深等 :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5 4 9
S e le c tio n o f Fin e P r o v e n a n e e o f M a s so n Pin e
fo r A ffo r e sta tio n R e g io n s
R o n g W e n c h e n Y u e S h u ilin Z ha o S h妙u a n L ia o M in g La i T ia n 厉 D 口 1 W e in a
A b str a c t A n a lys is s t u d y o n g e n o t yp e a n d p h e n o ty p e e o r r e la tio n o f tr e e he ig h t
,
D BH
,
v o lu m e g r o w th
, s t e m fo r m
,
b e a r in g
, r e s is t a n e e a n d s u r v iv a l ra te o f s ix g r o u p s o f the n a t io n a l
m a s s o n p in e Pr o v e n a n e e tr ia l s ta n d s w a s e o n d u e te d in 1 3 P r o v in e e s s in e e 1 9 7 6
, a n d the r e s u lt s
s u g g e s t e d tha t fin e p r o v e n a n e e s e o u ld be s e le e t e d o n the s e t ra it s
.
T h e v o lu m e d a t a fr o m tw o
a li

d is t r ib u t io n t
r a ils in t hr e e a ffo r e s ta t io n r e g io n s
‘ n in e s ite s in d ie a t e d t h a t the
r e w e r e e v i
-
d e n t in te r a e t io n b e tw e e n p r o v e n a n e e s a n d a ffo r e
s ta t io n r e g io n s o r s it e typ e s w ith in a ffo r e s ta
-
tio n r e g io n s
, a n d s ig n ifie a n t p r o v e n a n e e s
‘ e o r r e la t io n a m o n g s ite s
.
Pr o v e n a n e e s
‘ s t a bilit y a n d
a d a p t a bility w e r e s t u d ie d w ith W r ig h t
‘ 5 m o d e l a n d d iv id e d in t o d iffe r e n t typ e s
.
Pr o v e n a n e e s

s u r v iv a l r a t e a n d ha r d
一 r e sis t a n e e w e r e s t u d ie d a n d the ir e o r re la t io n s w ith la t it u d e w e r e
a n a lys e d
.
In t he in t e g r a t e d P ro v e n a n c e s e le c t io n b y in d e x fo r a b o v e

m e n tio n e d tr a it s fo r the
a ffo r e s t a t io n r e g io n s a n d s it e t yp e s
,
N a n lin g
,
Y u n k a id a s h a n
,
D a lo u sh a n a n d W u y is h a n m o u n
-
t a in a r e a s w e r e fo u n d a s o u r e o u n t r y
‘5 m a in fin e p r o v e n a n e e r e g io n s
.
T he p r o v e n a n e e s e le e
-
t io n e ffe e t s fo r d iffe r e n t a ffo r e s ta t io n r e g io n s w e r e v e r y s ig n ifie a n t
,
w h ile v o lu m e g a in s a v e r
-
a g e d 4 6
.
2 % (t he h e ig h e s t 6 0 % ~ 1 1 0 % ) in b o t h n o r t he
r n z o n e a n d e a s t e r n a n d 。e n t r a l r e -
g io n s o f e e n tr a l z o n e
.
K e y w o r d s m a s s o n p in e
,
G E in t e ra e t io n
, s t a b ilit y a n d a d a p t ib ilit y
,
in t e g r a te d s ele e t io n
,
fin e Pr o v e n a n c e
R o n g w e n e he n
,
A s s is ta n t p r o fe s s o r
,
Y u e S h u ilin (T h e R e s e a r e h In s t it u te o f S u b tr o p ie al F o r e s t r y
,
CA F F u y a n g
,
Zhe jia n g 5 1 1 4 0 0 ) ; Zh a o Sh iy u a n
, 一, ia o M in g , I a i T ia n b i . D a i w e in a (T he F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e h In s t itu te o f s ie h u a n p r o
v
in e e
,
G u iz ho u P
r o vin e e
.
A n h u i P r o v in e e a n d G u a n g x i Z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o n )
.
中中令中令令中中幸专中中专令令令中甲令中甲中令碑令碑中甲中中中中专中专宁中中份中中专令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
《农业科技通讯》月刊征订启事
《农业科技通讯 》为中央级农牧业综合性科技期刊 , 面向全国 、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 , 报道农牧业新成果 、新
产品 , 传播最新致富技术和信息。
读者对象 : 农牧业科技人员 、推广人员 、各级领导 、 科技户 、专业户 、农村知青 、院校师生和与农业有关人
员 。
《农业科技通讯》每期订价 2 . 50 元 , 全年定价 30 元 。 全国各地邮局 (所 )自 10 月下旬办理订阅手续 。
邮发代号 : 2一 6 02
编辑部地址 : 10 0 0 81 北京白石桥路 30 号中国农科院院内
广告部电话 : 8 3 1 4 4 3 3一 2 8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