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Bionomics of Glyptapanteles liparidis

毒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第 6 卷 第 l 期
1 9 9 3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V o l.
F e b
. ,
,
N o
FO R E S T R E SE A R C H 1 9 9 3
毒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
刘后平 严静君
摘要 毒蛾绒茧蜂为聚寄生 , 自然寄生率高 , 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四代 , 前二 代寄生舞毒蛾 ,
后二代寄生松毛 虫 , 以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虫中越冬。 各虫态历期分别为 : 卵和幼虫期 2 5一 35 d .
茧蛹期 6 ~ s d , 成虫寿命 早 8 ~ 1 4 d , 言 5 ~ 1 0 d 。 成虫羽化率高 , 最喜欢产卵寄生 2 龄 舞毒
蛾幼虫 。 侮头雌蜂繁范后代数量平均为63 6 士 1 7 6头, 最多9 53 头。温度影响各虫态发育历 期 , 对成
虫羽化亦有 明显影响 。 在 4 一 5 O C下对茧进行冷藏 , 4 0 d 内对茧内蛹无不良影响 , 但 冷 藏 预 蛹
期的茧则会影响成虫羽化 。 经冷藏后 , 成虫寿命有缩短趋势 。 饲养密度及饲料是影响成虫寿命 的
爪要因子 。
关钻询 毒蛾绒茧蜂 、 生物学 、 温度 、 冷藏
毒 蛾 绒 茧 蜂 G I梦Pt a p a n te le s lip a ; id 葱s (B o u e li 6 ) (A Pa n te le s lip a r id is (B o u e h 己)) 属
V it r ip e n n is 种团 工’] , 是多种鳞翅 目害虫的电要天敌 , 主要 寄 生 舞 毒 蛾 L万m a n t : ia d isp a ;
(L
.
)及松毛虫 D o nd ro It’m us sP p . 幼虫 , 在我 国是松毛虫、 舞毒蛾 种 群 的重要控 制因子之
一 [’, 3 ] 。 据作者等在山东省烟台市昆箭山地 区调查 , 1 9 9 1 年该虫的第一 、 二代对舞毒蛾的平
均寄生率分别为 1 8 . 57 %及 1 1 . 51 % 。
1 生物学特性
1
·
1 生活史
据观察 , 毒蛾绒茧蜂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发生四代 , 以 2 一 3 龄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 虫
体内越冬。 在北京地区 , 当越冬松毛虫幼虫上树活动后 , 该蜂老熟幼虫于 3 月下旬至 4 月 i几
旬开始从松毛虫幼虫体内钻出 , 在虫体外结茧化蛹 , 茧白色 , 群集 。 此时正值舞毒蛾幼虫孵
化 , 该蜂羽化后即可寄生早期孵化的舞毒蛾幼虫 。 至 5 月中下旬 , 第一代绒茧蜂从舞毒蛾 3
一 4 龄幼虫体内钻 出结茧化蛹 。 由于舞毒蛾卵孵化参差不齐 , 第一氏绒茧蜂羽化后 , 可继续
产卵寄生晚期孵化的舞毒蛾幼虫 , 至 6 月下旬到 7 月初第二代绒茧蜂幼虫老熟 , 外出结茧化
蛹 。 成虫羽化后 , 以松毛虫为转主寄主 , 产卵寄生早期孵化的松毛虫幼虫 。 9 月中下旬 , 第
几毛代绒茧蜂从松毛 虫幼虫体内钻出 , 结茧化蛹 , 羽化后成虫继续产卵寄生越冬前的 2 一 3 龄
松毛 虫 , 以幼虫状态在松毛虫幼虫体内随寄主一起越冬。 其年生活史见图 1 。
1
.
2 虫态历期
用作者等 (1 9 9 0) 介绍 的方法〔‘] , 室 内接种繁殖毒蛾绒茧蜂 。 结果表明 , 当 日平均温度为
1 9 92 一0 1一 2 3收稿 。
刘 叭平助理研究员 , j以 静付(. !, l闷林业于1学研究院林 4k研究所 北 京 1 00 0 9 1 ) 。
冰本文为第一 作者硕士学 位论文的一部 分。
1 期 刘后平等 : 毒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5 9
越冬代 第一代
(油松毛虫越冬幼虫 ) (舞毒蛾初龄幼虫)
口 1 毒蚁绒茧 蜂年 生活史
育历欺 , 结果是 : 卵期 6 . 0 d , 1 龄幼虫4 。 s d ,
下 , 完成一个世代约需40 一50 d 。
19
.
0℃时 , 该蜂各虫态发育历期分别为 : 卵
一幼 虫 期 2 9 . 7 士 5 。 2 (n = 1 9 7) d , 茧 蛹 期
7
.
3 士 1 . 1 (。 二 1 3 4 ) d , 成虫 寿 命 早1 0 。 8 士
3
.
2 (称 = 1 8 ) d , 忿6 . 8 士 2 。 5 (: = 1 6 ) d 。 用
该蜂成虫15 0 (3 4 早, 1 16 忿)头接种 2 龄舞毒
蛾幼虫 Z h , 共接种 1 50 头 , 每 日定时解剖
寄主幼 虫 , 观察绒茧蜂内寄生期各龄所需发
2 龄幼虫1 。 Z d , 3 龄幼虫 7 . 7 d 。 在 1 9 。 O℃
1
.
3 羽化及性比
成虫的羽化比较整齐 , 从一个寄主发育而成的茧仅有一个羽化高峰 , 不同寄主上的茧有
各自的羽化高峰 , 但对整个饲养蜂群而言 , 羽化高峰 落在 18 一 20 时 之 间 , 占 曹、 羽 化 数 的
2 5
.
2 %
, 2 0一2 2时羽化最少 , 仅占2 . 4 % , 见表 1 。
表 1 毒 蛾 绒 茧 蜂 成 虫 羽 化 时 刻
羽 化 时 刻
(单位 : 头 )
组 号
24 ro 6 6 ~ 6 8 ~ 10 1 0 ~ 12 1 2 ew 14 14 ~ 1 6 1 6 ~ 1 8
(时)
1 8 ~ 2 0 2 0 ~ 22 2 2 ec 2 4
1 0
几”一a
1 9 1 1
0口乙伪Ul匕0
’l
08
10,l日任0心山八†片‘
5
合 计
百分比 ( % )
据试验 ,
有明显影响 ,
1 0 1 7 2 5 3 2 13
7
.
9 5
.
5 7
.
1 1 3
.
3 4
.
0 4
.
7 1 9
.
7 2 5 2 2
.
4 1 0
.
3
温度对毒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
并表现出密切的曲 线 相 关 关
表 2 通度对成虫羽化率的影晌
系 , 见表 2 。
用 万 = a砂e ” 曲线进行拟合 (其中 夕为羽
化率 , x 为温度 ) , 得如下相关曲线 :
g “ 0 。 2 0 1 8 x Z ‘ 。6 3 4 e 一 0 ’ 1 3 2 9 , 了 = 一 0 。 9 5
温 度 (℃ ) 1 6 2 0 2 1 . 4 2 4 2 8
观察茧数 (头 )
羽化蜂数 (头 )
羽 化 率 ( % )
2 17 1 2 5 2 9 12 4 4 1 4仑
17 7 1 1 4 2 6 8 5 42 1 2 1
8 1
.
5 7 9 1
.
2 0 92
.
2 0 95
.
4 5 8 6
.
4 3
1] = 1

9 3 3
, x o
. 。。
( 4 ) = 9

4 8 8
, 刀< x o . 。。 ( 4 ) 。
据推算 , 2 . 2 ℃为成虫的最适羽化温度 。
在同等条件下 , 不同雌蜂所产后代的成虫羽化率比较接近 , 但雌雄性比 , 却存在明显差
异 (详见表 3 ) 。 从总体看 , 在所得的2 9 12个茧中 , 共羽化出2 6 8 5头 成 虫 , 其 中雌 蜂 1 2 57
表 3 不 同 雌 蜂 的 后 代 性 比
雌 蜂 号
”匀,人J性片J工口2
后代数 (头 )
2 8 0
0
2 8 0
42 7
2 4 5
18 2
2 9 0
12 5
1 65
5 1 4
0
5 1 4
3 2 1
2 5 4
6 7
3 8 5
2 88
9 7
3 9 3
2 9 4
9 9
计早含
主仁 比 ( 早/ 含) 全 占 1 : 0 . 74 3 l : 1 . 3 2 0 全 古 1 : 0 4 7 1 1 : 0 . 2 64 1 : 0 . 3 37 1 : 0 . 3 3 7
r
~ 一一 一 , ~ ~一 ~ 门 . . , . . . 尸. . . . . . . . 曰 . . . . .
6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头 , 雄蜂1 42 8头 , 雌雄性比为 1 , 1 . 1 36 。 另据在山东省昆箭山林场考察 , 寄生舞毒蛾的毒 蛾
绒茧蜂 , 第一 、 二代雌雄性比分别为l : 。. 5 51 和1 : 1 . 1 8 ) 。
1
.
4 成虫行为
成虫羽化不久 , 即行交配 , 雌虫一生交配一次 , 雄虫则可交配多次 。 据观察 , 新羽化经
交配的雌虫对二龄舞毒蛾幼虫反应特别敏锐 , 可在飞行中俯冲产卵 , 绝不重复产卵 。 雌蜂产
卵速度随蜂龄增大而减缓 。 舞毒蛾 虫龄愈高 , 对雌蜂产卵反抗愈烈 , 产卵所需时间愈长 , 产
卵方式仅是爬行摸索着将卵产入寄主体内。
产卵期最长可达 19 d , 最短 g d , 平均13 。 3 士
3

s d

从表 4 看出 , 该蜂最喜寄生 2 龄舞毒蛾
幼虫 , 接种率高达 65 % , 随着虫龄 增 高 ,
接种率明显下降 , 1 龄幼虫的接 种 率 仅 为
5 %
, 平均出茧 5 头 。 对 3 一 5 龄幼虫的接
种率稍高 , 但每头寄主平均出茧量却有增高
趋势 , 这是因为 , 1 龄虫体 小 , 无 力 负 担
大量寄生蜂幼虫在其体内生长发育 , 4 ~ 5
龄时虫体大 , 营养供应充足 。
衰 4 . ‘续苗蜂对娜弃峨
幼虫产即透姆性
虫 龄 1 2 3 4 5
换 种虫致(头 )
被寄生狡(头)
后代茧敬(个)
平均每虫出茧
::
3 5
2 0 2 0 2 0
3 4 4
2 5 9 1 38 8 7
0 1 9
.
9 4 6
.
0 2 1
.
8
8 7
2 ] 8
2 影响虫态历期的因子
2

1 沮度
温度影响毒蛾绒茧蜂的整个发育过程 ,
在活动温度范围内 , 温度愈高 , 发育愈快 ,
不同温度下的虫态历期差异明显 。 见表 5 。
温度 ( x )与卵一幼虫历期 (夕 )之间的回
归关系式为
裹 5 沮度对弃峨续苗幼即一幼虫历翔的形晌
沮 度 (变 幅) 观 象个体效 卵一幼虫历期
(℃ ) (头 ) ( d )
1 7
.
2 (14
.
7一 2 1 . 7 ) 7 4 4 3 3 . 1 士 2 . 5
1 7
.
8 (14
.
9 ~ 2 2
.
3 ) 7 3 0 3 1
.
7 士 2 . 5
1 8
.
2 (14
.
9一 2 1 . 7 ) 6 3 4 2 9 . 3 士 1 . 7
1 8
.
4 (1 5
.
0 ~ 2 2
.
3 ) 6 9 4 2 8
.
0 士 2 . 5
1 8
.
5 (1 5
.
0~ 2 1
.
7 ) 2 8 8 2 5
.
3 士 1 . 2
l a
.
6 (1 5
.
0 ~ 2 1
.
7 ) 2 00 2 2
.
8土 1 . 0
1 8
.
8 (1 5
.
0一 2 1 . 7 ) 18 3 2 1 . 1 土 1 . 0
1 9
.
0(1 5
.
0 ~ 2 1
.
7 ) 2 3 2 0
.
2 士 0
g = 16 3

6 一 7 。 5 x r “ 一 0 。 9 3
据有效积溢公式 K = N x (T 一 C ) , 毒蛾绒茧蜂卵一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 ‘ = 1 5 . 5℃ , 有效积
温 K “ 71 . 7 d ·度 。
温度对茧蛹历期及成虫寿命的影响见表 6 。 说明随着温度升高 , 蛹发育加快 , 成虫寿命
缩短 。 平均数差异检验表明 , 不同温度下茧蛹历期差 异 明 显 (P < 0 . 0 5) , 蛹发育起点温度 c
“ 5 . 5 ℃ , 有效积温 K = 1 15 . 2 d ‘度。
衰 6 沮度对苗月历期及成虫玲命的形晌 (单位 : d )
虫 态 1 6 士 1 (℃ ) 2 0 士 1 (℃ ) 2 4 士 1 (℃ ) 2 8 士 1 (℃ )
9
.
7 士 0 . 3 (n = 7 )
1 1
.
2 士 4 . 5 (” = 2 3 )
1 2
.
1 士 3 . 9 (。 二 1 8 )
6
.
7 士 1 . 4(” “ 5 )
9
.
2 士 3 . 9 (。 二 1 7 )
8
.
8 土 3 . 7 (” 二 2 7 )
7 8 上 1 . 2(” = 1 1 )
4
.
1 士 2 . 0 (” 二 2 4 )
3
.
5 土2 . 2 (月二 2 4 )
5
.
2 士 0 . 1(n = 7 )
2
.
6 士 1 . 3 (” 二 1 3 )
2
.
6 上 1 . 4(” 二 2 9 )
蛹早名茧成虫
1 期 刘后平等 : 毒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2
.
2 食料
在10 · 2 c m X 1 5 ·Z c m 玻璃缸中, 用三种不同食料饲养 , 观察毒蛾绒茧蜂成虫寿命 , 结果
见表 7 。
裹 了 食料对成虫寿命的影晌
食 料 蜂蜜 + 水 蜂 蜜 对 照
(无水无 蜜)
6
.
9 士 2 . 1
(月 = 3 1 )
9
.
3 士 2 . 2
(” = 2 5 )
1
.
5 士 0
(n 二 4 )
1
.
9士 0 . 4
(. = 2 7 )
1
.
6 士 0 . 3
(月 二 1 9 )
1
.
5 士 0
(n 二 4 )
1
.
5 士 0
(” 二 2 0 )
对表 7 数据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 , 除喂
水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 , 其余二组与对照
之间均有明显差异 (P < O 。 0 5 ) 。 以蜂蜜和 水
饲养者成虫寿命最长 。
2
.
3 饲养密度
将刚羽化的绒茧蜂成虫分放于四种不同
早言
(d)
成虫寿命
体积的容器中 : 2 . 9 e m x 1 1 . 7 em 指 形 管 , 9 。 sem 义 1 0 . o c rn 玻 璃 瓶 , 1 0 。 Z em x 1 5 。 Z e m
玻璃缸 , 30 c m x 30 c m X 3 1 c m 养虫笼 , 以纯蜂蜜和水饲养, 观察成虫寿命 。 结果见表 8 。
表明用不同容器饲养绒茧蜂 , 成虫寿命有明显差异 。 其中以玻璃瓶伺养最好 , 单个虫体所占
饲养空间过大 (养虫笼 )或过小(指形管 )均会使成虫寿命缩短 。 因此 , 人工饲养繁殖该蜂时 ,
应选择适当的容器 , 安排合适的饲养密度。 -
表 8 不同饲养密度对成虫寿命的影晌
饲 养 容 器 指 形 管 玻 璃 瓶 玻 璃 缸 养 虫 笼
体 积(e rn 3 )
饲养蜂玫(头 )
饲养密度(头 /c m 3 )
由 击“ , 二 、 】早成虫寿命〔d ) } 十
} 含
7 7
.
3
2 3
.
0
7 0 8
.
8 1 2 4 2
.
0
3 4
4
.
9 士 2 . 5
4
,
1 士 0 . 9
12
.
0
5 9
.
1
5 6
.
0
2 2
.
2
1 3
.
5 士2 . 6
9
.
8 士3 . 5
6
.
9 士 2 . 1
9
.
3 士 2 . 2
2 7 9 0 0
.
0
1 3 9
.
0
2 0 0
.
7
4
.
8 士 2 . 0
3
.
7 士 2 . 0
3 雌蜂繁殖后代数
以室内饲养的 2 ~ 3 龄舞毒蛾幼虫为寄主 , 进行单雌和群雌接种 , 每 Z d 为一接种期 ,
每次接种 5 条幼虫。繁殖后代数是指接种后钻出寄主虫体的幼虫结茧数。结果见表 9 。 据此 ,
毒蛾绒茧蜂单雌繁殖后代数最多为95 3头 , 最少为 3 72 头 , 平均为 636 士17 6头 。 每头舞毒蛾幼
虫最多可出茧86 头 , 平均为2 2 。 9士 1 3 . 3头 。 群雌接种时每雌平均繁殖后代数为25 9 士60 头 , 每
表 9 雌蜂健殖后代数 (单位 : 头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 雌 群 雌接种次序 供试蜂数 后化 茧数 每早平均后代数 供试蜂数 后代茧数 每 早平均后代数
2介舀n舀00246“537户匀708口,J7,土弓口00曰jl,山J性六舀」九.七6R6429 77
1 0 77
12 2

1
1 34
.
6
1 0 5
.
4
92 8
12 1

5
5 7 6
5 5 3
3298
1占几山J”气叮翻8力自八石OU7t才n山内乙,1
9 1 2 3 2 3
.
0
一一苦 . . . . . , . . . . .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头舞毒蛾幼虫最多可寄生 42 头 , 最少为 3 头 , 平均21 。 5 士 1 5 . 6头 。 毒蛾绒茧蜂产卵期长达十
几天 , 但绝大部分卵都在前十天产完 , 占繁殖后代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 单雌接种时8 3 . 97 % ,
群雌接种时 9 3 . 9 5 % 。 单雌接种的雌蜂繁殖后代数与接种时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夕 = 1 4 4 。 l 一 1 1 。 o x 了 “ 一 0 。 8 1 (P< 0 。 0 1 )
愈后接种 , 其繁殖后代数愈小 。 单雌接种的雌蜂繁殖后代数明显大于群蜂接种的 , 这说明 ,
群雌接种时 , 雌蜂不能充分产卵 。
在野外 , 毒蛾绒茧蜂对一个寄主幼虫的寄生量多少取决于其所处世代及被寄生的寄主种
类和龄期。 据调查 , 该蜂寄生越冬油松毛虫幼虫时 , 一个寄主最多可出茧 23 头 , 最 少 为 1
头 , 平均 1 1 . 6 士 8 . 9头 , 寄生舞毒蛾时 , 第一代一个寄主上址多有蜂茧21 头 , 最少为 1 头 , 平
均 9 . 0 士 4 。 2头 , 第二代最多为13 4头 , 最少为 14 头 , 平均3 8 . 4 士24 . 2头 。
4 茧的冷藏
将结茧后不同天数的毒蛾绒茧蜂茧放入 4 ~ 5 ℃冰箱中冷藏 , 至第八天取出第一批茧 ,
置室温下待孵 , 观察记录成虫羽化及存活情况 。 以后每 s d 取茧一次 。 本试验茧龄 分 别 为
0 、 1

4

s d
, 共观察7 1 5头茧 。
4
.
1 冷旅对成虫羽化的影晌
试验结果见表l。。
表 10 冷 a 对 成 虫 舰 化 的 形 晌 (单位 ‘ % )
茧 朴 (d )
冷 藏 天 教 平 均 羽 化 率.一
1冷一一一一0
8 60
.
0 0 1 0 0

0 0 10 0
.
0 0
1 3 8 0
.
0 0 1 00
,
0 0 10 0
.
0 0
1 8 8 0
.
0 0 1 00
.
0 0 10 0
.
0 0
2 3 7 5
.
0 0 8 7
.
5 0 8 0
.
0 0
平均羽化 率 7 3 . 9 1 9 5 . 6 5 9 5 . 2 4
1 0 0
.
0 0
1 0 0
.
0 0
1 0 0
.
0 0
1 0 0
.
0 0
1 0 0
.
0 0
9 0
.
0 0
9 5
.
2 4
9 5
.
0 0
8 4
.
62
9 0
.
8 1
对表 10 数据作反正弦变换 即 x’‘, = ar c ‘in 侧不后 , 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冷藏茧龄的差异是造成羽化率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P < 0 . 0 5 ) , 不同冷藏天数对羽化 率 并无明
显影响 。 对茧龄造成的差异进一步作 。检验 。 ” = “二了,丫冬= ‘6 · 8 6 , 列“重 比较于表‘, 。
裹1 多 l 比 较
x ‘¹ 、。 ‘一、。 , 二。‘一二 。 : x 。‘一x . 2
二一 二 9 0 . 0 0 3 0 . 5 9 . 6 . 6 4 5 . 18
x o Z = 8 4
.
8 2 2 5
.
41 . 1
.
46
二 ,3 = 8 3 . 3 6 二3 . 95 .
戈a l = 5 9 . 4 1
¹ 翔是经反正弦变换后的成虫羽 化率 ,
平 左示 尸< 。 . 0 5 时差异显著 ;
结果表明 , 冷藏 1 、 4 、 s d 茧龄的茧不会
影响成虫羽化 , 羽化率差异不明显 , 但冷藏
刚结成的茧(茧龄为 o d ) 对其成虫羽化则有
严重影响。 另据解剖试验结果 , 毒蛾绒茧蜂
预蛹期为 1 . S d 。 茧龄为 o d 的茧正处于 预
蛹期 , 由此可 以推断 , 预蛹抵抗低温的能力
很弱 。 冷藏时间长短对成虫羽化无 不 良影
响 , 但冷藏时间长达40 d 时 , 则会致死茧内
1 期 刘后平等 : 毒峨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的蛹 , 使成虫无一羽化。
4

2 冷截对蛹发育的影响
如前所述 , 毒蛾绒茧蜂蛹发育起点温度为 5 . 5 ℃ , 而冷藏温度为 4 一 5 ℃ , 因此冷藏期
间蛹基本处于发育停滞状态 。 冷藏的茧龄愈大 , 取出后至成虫羽化所需时间愈短。 这两段时
间之和平均为5 . 9 士 。. 6 d , 与自然变温条件下的茧蛹历期7 . 3 士 1 . l d 接近 。
4
.
3 冷藏对成虫寿命的形晌
将从冷藏茧中羽化出来的毒蛾绒茧蜂成虫以纯蜂蜜和水分别饲养于2 . g c m x ll . 7 c m 指
形管及 9 . 5 c m x 10 . 0 c m 玻璃瓶中 , 并设对照 , 比较其寿命差异 , 结果见 表 12 。 经 平均数
差异检验 , 与各自的对照相比 , 冷藏茧降低了成虫存活能力 , 羽化成虫的寿命明显缩短 。
衰1 2 冷 旅 对 成 虫 寿 命 的 影 晌 (单位: d)
冷藏天 数 8 0 (C K I) o (C K Z )
饲养容器 指 形 管
成虫
寿命
早 1 . 9 士 1 . 4 (叮 = 8 )
指 形 管
3
.
6 士0 . 8 (, 万= 1 0 )
含 0 . 8 士 0 . 9 (n 二 1 1 ) 2 . 4 士 1 . 1 (月 = 9 )
玻 璃 瓶 指 形 管 指 形 管 玻 璃 瓶
4
.
9 土 3 . 0 (刀 = 9 ) 通. 峨士 2 . 0 (n 二 1 4 ) 4 . 9 士 2 . 5(n = 7 ) 1 3 . 5 士2 . 6 (n = 6 )
4
.
0 土 2 . 5 (, z = 1 0 ) 1 . 9 士 1 . 6 (” = 8 ) 4 . 1 士 0 . 9(” = 1 6 ) 9 . 8 士 3 . 5 (” = 6 )
5 问题与讨论
C a r n o d a & o a t幻n a n (1 9了1 )工‘]在研究寄生蕃茎麦蛾 K 。, 介ria l, c o p o r : ic e lla 的 助a n te lo s
dl’ g 仙: 后认为 , 几乎所有的绒茧蜂均在暴露于阳光下 l h 之内羽化 , 光对绒茧蜂成虫羽化有
刺激作用 , 是决定性因子 。 但据我们观察 , 53 . 97 %的毒蛾绒茧蜂成虫在白天 ( 6 ~ 18 时)羽
化 , 46 。03 % 的成虫在晚间(18 ~ 6 时 )羽化 , 两者 间并无明显差异 。 我们认 为 , 毒 蛾 绒茧蜂
成虫的羽化不是由光刺激决定的 , 茧蛹本身固有的发育历期对成虫羽化时刻起决定性作用 。
另据接种试验结果 , 毒蛾绒茧蜂在接种舞毒蛾、 松毛虫时表现为聚寄生 , 但在接种榆毒
蛾 加el a oc hr oP od a 时却表现为单寄生 , 用由此所得的单寄生型毒蛾绒茧蜂再接种油 松毛虫
幼虫时 , 其聚寄生习性又得以恢复 。 因此认为 , 在某些情况下 , 单寄生与聚寄生习性间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 , 此结果与 W e s elo h (1 9了6 )16 1及 Mu t te r一S w e n d se n (1 9 7 9 ) [ 7王的报道一致。
参 考 文 献
N ix o n G E J
.
A r e v is io n o f t h e N o r th
一 e a s te r n E u r o P e a n s Pe eie s o f t he 犷ftr‘P e n 刀 I’s , P a ll‘P es ,
O c *o ”a rfu s , T r ia ”夕“Ia to r , F r a te r n u s , F o r沉 o su s , P a r a s‘tela e , M e ta ca r 一a li‘a n d , C‘r c u 仍se r 犷尹tu s -
g r o u p s o f A p o n te le s F6 e r s te r
.
B u ll
.
E n t
.
R e s
. ,
1 0 7 3
,
6 3(2 ) : 1 6 9 ~ 2 30
.
刘振恒 , 秦维亮 , 孙士学 , 等 . 枯叶蛾绒茧蜂生活习性观察及萦育试验 . 河北林业科技 , 1 9 79 , (1 ) : 41 ~ 47 .
Se h a e fe r P W
, 严 静君 , 孙锡麟 , 等 . 中国舞毒峨 L g 爪a n tr ia d is Pa r (L . )天 敌考察 . 林业科学 , 1 , 5 4 , 2 0
( 4 )
:
4 3 4 ~ 4 4 0
.
刘后平 , 严静君 . 毒 蚁绒茧蜂饲养萦殖技术 . 昆虫知识 , 19 9 1 , 2 8( 3 ) : 1 62 ~ 1 63 .
Ca rd o n a C
,
O a t m a n E R
.
Bio lo g y o f A Pa n te le s d 玄g ”“‘, a P r e lim a r y Pa r a s ite o f th e T o m a to
Pin w o r m
.
A n n
.
E n t
.
So e
.
A m
. ,
2 9 7 1
,
6 4 (5 )
: 9 96 ~ 1 0 0了.
W
e s e lo h R M
.
D is e r im in a t io n b e tw e e n Pa ra s it i名e d a n d n o n Pa r a s it i吕e d h o st s b y g yPs y m o th
p a r a s it o 玉d A 夕。n 考e le : 价 ela 路o se e lu s . Ca n . E n t . , i , 7 6 , 1 0 5(一) : 3, s~ 魂0 0 .
M u n t er

Sw e n d se n M
.
T h e p a r a s ito id e o m p le工 o f E P‘”o tia fe de lla (c l) T Or tie id a e
.
E n to m o lig is k .
M e d d e ls e r
, 1 9 7 9
,
4 7 * 6 3~ 7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o n the B ‘o n o o ie s o f G I夕Pta Pa n re le s liPa r id is
L iu H o u Pin g Y a n Jin g ju n
A b st r a ct G I, p t a p a月tele s lip a r id is (B o u eh己) h a s 4 g e n e r a tio n s a ye a r in
n o r t h e r n C hin a a n d Pa r a s it iz e s L夕优a 九t , ia d isp a ; in it s fir s t tw o g e n e ra t io n s .
T h e h o s ts o f t he la te r tw o g e n e r a t io n s a r e Pin e C a te r Pilla rs

It o v e r w in te r 3
in t he o v e r w in te r in g la r v a e o f D 。”d r o lim o s sPP
。 。
T h e life sPa n o f e g g

la r v a l
s t a g e 15 a bo u t 2 5~ 3 5 d
,
P u Pa l s ta g e 6 ~ s d
, a d u lt s ta g e o f 早 8 ~ z 4 d , 舌5 ~
1 0 d
.
T h e a d u lt s e o m e o u t fr o 尔 e o e o o n s e o n s is te n tly a n d h a v e a hig h r a t e o f
e m e r g e n e e
.
T h e Zn d

in s ta r la r va e o f th e ho s ts 15 the be s t fit n e ss s ta g e fo r
P a r a s it iz a t io n

It h a s a 七ig h r ePr o du e tio n r a t e o f 6 3 6 士 1 7 6 P e r fe m a le a n d
th e m a x im u m 9 5 3
.
C o ld
一s to r e d P uP a l s ta g e e o e o o n s h a v e n o e ffe e ts o n t h e
e
me
rg e n e e , b u t w b e n e o ld

s to r a g e ta k e s Pla e e in t h e P r ePu Pa l s ta g e
, t h e
r a t e o f e m e r g e n ee e a n be r e d u e e d o b iv io u sly
.
A ll t h e a d u lt s w h ic h eme
r g e -
n e e d fro m t he e o ld
·
s to r e d c o c o o n s h a v e a te n d e n e y o f s h o r te n e d life sP a n

B o th t h e r ea r in g d e n sity a n d t h e d ie t fo r a d u lts a re in iP o r t a n t fa e to r s fo r
its lo n g e v ity
.
K e y w o r d s G lg Pra p a ”te le s lip a rid is , b io n o m ie s , te m Pe r a t u r e , e o ld

s to r a g e
L iu Il o u p in g
,
A s sis ta n t P r o fe s s o r
,
Y a n Jin g ju n (T h e R e s e a r e h In st itu t e o f Fo r e s tr y
,
C A F
B e ijin g 2 0 0 0 9 2 )
.
阅卜电娜魂卜争喊扣碱卜喊卜峭扣叫卜峨加峨卜攘韶套叫珍州乡叫 咬卜谊冲落. 套州枷喊加司卜哟卜叫乡绳加咙冲容. 珍州乡吠卜侣宫, 嘀卜参叫卜‘参 . 卜嘴. 闷卜. 公.
“ 日本落叶松硬枝扦插技术研究 ”
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 持的“日本落叶松硬枝扦插技术 研究 ” 经 3 年协作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 , 近 日在
北京通过鉴定 。
日本落叶松 属于扦插生根困难的树种 。 以往国 内外专家只在嫩枝扦插生根研 究方面取得较好 的结果 ,
而硬枝扦插生根 至今未能圆满解决 。 于 1 990 年世 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 口专 设 “ 日本落叶松硬 枝扦插技术
研究”为 “落叶松丰产林培育研究与推广 ”的子课题 。
该项研究摸索出一套适于 日本落叶松硬枝扦插生根技术及插条苗当年换床培育技术 。初步筛选 出 FL : 、
PL 。扦插生根剂 , 使三年生 日本落叶松扦擂生根率达 96 % 以 [. 、 换床移栽成活率达 97 % 以上 , 解决了一年
扦插繁殖两次的生产技术 。
专家们认为 , 研究设计合理 , 数据可靠 , 在日本落叶松扦插条取材性质 、 扦插苗换床 以 及扩大繁殖系
数上 , 均处世界同类研究领先地位 。
日前 , 该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关注 。 今年 4 、 6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世行宫员及英 国林木育
种专家分别到育苗现场考察 , 英国专家还提出了与我国合作推广该项技术的要求 。
(中 . 林业科学研究陈林业研究所 越宝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