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Micadina yingdeensis

英德跳(虫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全 文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 T R E SE A R CH
V o l
.
7
,
N o
.
2
A p r
. ,
1 9 9 4
期月第 7 卷 第 2
1 9 9 4 年 4
英德跳蜻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
陈世兰 徐世多 赖新红 胡斯林 林隆福
摘要 英德跳蜘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目的一新虫种 。 在广东省英德县首次发现危害黎茹拷
林成灾得名 . 若虫和成虫危害黎茹拷为主的壳斗科树叶 , 以成虫危害最烈 . 该虫在英德县 l a 发生
2 ~ 3 代 , 世代重登 。 以第 1 、 2 代成虫产的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 , 翌年 2 月下旬卵开始孵化 , 5 月
中 、下旬为越冬代成虫高峰期 。 在 5 月上 、 中旬使用 3写 6“ 烟剂 15 k g /h m , 防治 , 效果达 85 % 以
上 , 使用绿僵菌 1 . 5 x 1 01 ’个 /h m , 抱子防治 , 效果可达 70 % 以上 。
关键词 英德跳嫌 、生物学 、 防治 、黎茹拷
英德跳蜘 (M ic a d i, :a 少in g d e e , : 5 15 Ch e n e t H e )属竹节虫 目 , 枝蜘科 , 跳蜻属〔‘〕。 2 9 5 5 年广东
省英德县的黎茹拷林受该虫轻度危害 , 未引起林农的注意 。 1 9 8 9 年 5一 8 月间 , 在该县的连江
口 、下泰 、黎溪三个乡 、镇受害面积扩大到 2 0 0 h m , , 其 中枯死树面积约 40 0 h m , , 损失木材约
3 万 m 3 , 此时林农才上报林业主管部门 。 由于不认识该虫 , 也没有记载资料 , 未能及时找到有
效的防治措施 , 到 一9 9 0 年 , 受害面积约 3 5 0 0 hm , , 其 中枯死面积 8 0 0 h m , , 损失木材 5 万 m , ,
经济损失 50 0 多万元 。
黎茹拷 (e a st。 。OP s i: 刀5 5 。 R e h d . e t W ils . )是广东省造林绿化 、水土保持 、建筑 、造纸 、薪炭
用材 、速生丰产的主要树种之一 , 是开发 山区经济 , 林农治山致富的乡土树种 , 全省现有造林面
积约 20 万 hm , . 据调查 ,近年清远市 、韶关市 、肇庆市部分山区县的黎茹拷林都受到该虫不同
程度危害 . 严重的 , 树叶全部被吃光 , 植株枯萎似火烧 , 如不及时砍伐 , 茎部流黄水 , 根部腐烂而
失去萌芽力 ,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为保护绿化成果 、发展山区经济 , 为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
据 , 1 9 8 9 年秋末冬初在林间开始调查该虫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川 。 1 9 90 一 1 9 91 年在英德县连江
口镇林业站设室内养虫与林间调查相结合 , 对该虫进行系统观察及防治试验〔3〕。现将结果整理
如下 。
1 形态特征
1
.
1 成虫
雄虫 体长 3 ~ 38 m m , 体呈深绿色 , 头大 , 两侧近乎平行 , 明显宽于前胸 , 头顶至后头有
3 条纵沟 , 眼圆外突 , 触角第 1 节长略大于宽 , 稍长于第 2 节 , 短于第 3 节 , 前胸背板长方形 , 中
央有黑色宽纵纹 , 中纵沟伸达后缘 , 横沟位于前方 1 /3 处 , 中胸长约为头与前胸之和的 1 . 5 倍 ,
约与中足股节等长 , 表面有不规则 , 颗粒状 , 有背中脊与侧脊 , 中脊中央具细沟 , 前翅鳞片状 , 长
1 9 93一 0 6一 0 7 收稿 。
陈世兰工程师 , 徐世多(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广州 5 1 0 17 3) .赖新红 (广东省英德县绿化委 员会 ) ; 胡斯林 , 林隆
福 (广东省英德县林业局 ) .
, 英德跳虫蜻学名由北京林业大学陈树椿 、何允恒两教授鉴定并审阅本文 . 华南农业大学苏星 、 伍建芬两教授 在本 文撰
写过程中提 出宝贵意见 , 杨可 四高级实验师绘图 , 绿舰菌种为安徽省农学院李增智教授 、西北林学 院樊美珍教授 、浙江 省科
学院沮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陈祝安先生鉴定 , 在此一并致谢 。
18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 厂 大 于宽 , 中域前有钝形黑 色隆
缈3
图 1 英德跳虫情形态
雄成虫 , 2 . 雌成虫 . 3 . 卵 , 4 . 1 龄虫 ;
5
.
2 龄虫 ; 6 . 3 龄虫 ; 7 . 4 龄若虫
起 , 前缘为黄色 。 后翅长 , 伸达
第 6 腹节中部 。 腹部长于头与
胸部之和 , 第 8 背板向上隆起 ,
并长于第 7 或第 9 节 (一臀节 )
背板 ,臀节斜向下后方 , 中脊不
明显 , 下生殖板膨大 ,稍短于第
8 腹板 , 端 圆 , 尾 须明显 , 端 部
向内弯曲 (图 1 一1 ) 。 3 对足中等
长 , 前足股节约与头 、前 胸 、中
胸之和等长 , 并长于胫节 ; 中足
股节短于前胸 、中胸之和 ; 后足
股节长于胫节并与前足股节约
等长 。
雌虫 体长 42 一 47 m m ,
体呈绿色 , 一般 构造 和雄虫相
似 , 后翅伸达腹部第 5 节中部 。
腹端部 3 节约等长 。 臀节后缘
略 内凹 , 肛上板 小 , 略钝 , 背 中
央具脊 , 下生殖板端部角状 , 伸
达第 8 腹板前缘 , 产卵器露于
下生殖板后面 ;尾须直 , 伸向后
方 , 明显 超过 肛 上板 〔l 一 (图 1 -
2 )

1
.
2 旦日
圆桶形 , Z m m 又 l · s m m ,
呈褐 色 , 具卵盖 , 端缘平 滑 ; 卵
壳坚硬 , 有灰白色网纹 , 卵的一
侧有一凤眼状 凹入 , 为卵孔板
所在地 , 卵孔板呈灰 白色 , 上尖
下宽 , 下部中央有 一褐 色小点
(图 l一 3 ) 。
1
.
3 若虫
共分 4 龄 。 1 龄若虫体长 5
一 8 m m , 呈淡黄 色 , 头大 , 头顶
至后头有 3 条纵 沟 , 眼圆外突 ,
体 背中央具黄 色细 沟 ; 触角及
3 对足棱脊上有不规则淡棕 色
2 期 陈世兰等 :英德跳姗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
刚毛 , 较密且长 。 2 龄若虫 , 体长 n 一 13 m m , 呈淡黄绿 色 , 头较大 , 眼圆外突呈褐 色 , 触角和 3
对足棱脊上的刚毛呈黄褐色 , 较 1 龄短 。 3 龄若虫 , 体长 19 一 21 m m , 呈黄绿色 , 前翅呈三角形
翅芽 , 后翅伸至第 3 腹节 , 可辨雌雄性 , 触角及足棱脊上的刚毛缩短成颗粒状 , 口器 、触角及各
足胫节 、跄节 、尾须均呈淡红色 ,股节棕黄色 。 4 龄若虫体长 35 一 40 m m , 复眼呈黑褐 色 , 前翅为
鳞片状 , 后翅伸达腹部第 4 或第 5 腹节 , 各足爪黑褐色 。 雄虫第 8 背板 向上隆起 , 生殖板膨大 。
雌虫第 7 背板下生殖板端部角状 , 伸达第 8 腹板前缘 , 尾须明显 (图 1 一 4 ~ 7 ) 。
2 生活史及习性
2
.
1 生活史
该虫在英德县 l a 发生 2 ~ 3 代 , 世代重叠 (表 1 ) , 2 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 ,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 , 卵期是 70 一 80 d ; 4 月中 、下旬是若虫高峰期 , 生长期为 5 0 产一 6 O d ; 5 月
中 、下旬是成虫高峰期 。 6 月下旬第 1 代卵孵化 , 卵期为 40 一45 d ; 此时林间开始存在多种虫
态 。 成虫在 8 月上 、 中旬交尾产卵 , 使林间出现第二个成虫高峰期 , 也是林木受害表现最严重
期 。 9 月下旬为第 2 代卵的孵化始见期 , 卵期为 40 一 45 d ;若虫生长期 40 一 45 d ; n 月上 、中旬
第 2 代成虫交尾产卵 , 12 月中 、下旬遇到低温 、霜冻 , 成虫死亡 。 第 1 、 2 代雌成虫产的卵在林间
枯枝落叶层下越冬 (见表 2 ) 。
表 l 英德跳蜘生活史 (英德 , 1 9 9 0 一 1 9 9 1 年 )
代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2 0 月 1 1 月 1 2 月
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旬中上旬下旬旬中上旬下旬旬中上旬下旬旬中上旬下旬旬中上旬下旬中旬上旬
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 + + 十 十 十 十 十 + + 十 +
+ + 十 + 十 +
越冬代第一二
注 : 卵 · ;若虫一 ; 成虫 + .
表 2 英德跳蜘各虫态历期 (单位 : d , 英德 , 1 9 90 一 1 9 91 年 )
代 别 观察 日期(月一日 ) 歹日 期 龄若虫 2 龄若 虫 3 龄若虫 4 龄若虫 若虫生长期 成虫寿命
越冬代
第 l代
第 2 代
0 2一 0 5 ~ 0 8一 2 2
0 6一 2 4 ~ 1 2一 1 3
7 5
4 2
.
5
1 8
.
5 1 6
.
3 1 5
.
5 9
.
5 5 9
.
8
4 1
.
7
0 9一 25 ~ 12 一 2 7 4 1 . 2
1 5
.
0 9
.
9 6
.
8
1 4
.
0 10
.
0 1 0
.
0
1 0
.
0
10
.
6
7 1
.
4
2 1
.
5
据观察 , 越冬代成虫于 8 月中 、下旬全部死亡 , 第 1 代和第 2 代成虫至 12 月中 、下旬遇低
温霜冻影响而死亡 。 第 1 代成虫寿命最长 , 雌虫 比雄虫寿命长 。 雌雄性 比为 3 : 1 . 2 。 越冬代平
均每头雌虫产卵量 3 48 粒 , 最高 4 98 粒 , 日平均 7 . 4 粒 。 第 l 代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 6 06 粒 , 最
高 8 18 粒 , 日平均 9 . 4 粒 。 第 2 代平均每头产 卵 2 0 粒 , 最高 2 70 粒 , 日平均 8 . 4 粒 。 卵的孵化
率平均为 90 %以上 , 若虫成活率 8 5 % ~ 90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2 生活习性
卵在上午或傍晚 7一 8 时孵化最盛 , 初孵若虫先用头顶开卵盖 , 头先出 , 身体摇动 , 前足伸
出壳外抓着卵壳两侧 , 引体向上脱离卵壳 。 出壳即走动 , 爬行迅速 , 遇水即饮 , 然后爬至嫩叶背
面 , 体贴叶背主脉下端不动 , 经 2~ 3 h 后 , 才开始取食嫩叶 , 留叶脉 。 2 龄若虫爬行稍缓 , 静止
时体贴叶背主脉下端 , 前足伸向头部与触角往前伸展 , 取食嫩 叶 , 留下叶脉 。 3 龄若虫爬行较
慢 , 受惊时 , 能以 3 对足爪攀附枝叶不动 ,静止时体贴叶背 , 前足与触角前伸 , 触角末端略翘起 ,
取食嫩叶和新叶 , 留部分主脉 。 4 龄若虫静止时体贴叶背 , 受惊时即呈假死跌落或爬行 , 取食
新 、老叶 , 留老叶柄 。 成虫喜数个栖息于叶背 , 受惊时呈假死跌落 , 随后爬 回树上或短距离迁飞
另一树上 , 取食嫩叶 、老叶 , 不留叶脉 。 在食料充足时 , 活动 、取食稳定 , 不迁飞 。 当种群数量增
大 , 纯林黎茹拷叶片吃光时 , 则大量飞迁到附近的林间 ; 在混交林 , 先把黎茹拷 叶片吃光后 , 再
取食壳斗科其它树种叶片 。 越冬代平均每头虫一生食叶量 74 9 . 43 。m ’ , 相当于黎茹拷中等叶
14 片 。 第 1 代平均每头虫一生食叶量 9 41 . 2 c m , , 折算中等树叶 18 片 。 第 2 代成虫受低温 、霜
冻影响早死 , 平均每头虫一生食叶量 3 82 . 58 。m Z , 折算中等树叶 7 . 4 片 , 各代虫龄食量见表 3 。
表 3 各代不同龄虫食 t (英 德 , 一9 90 一 19 9 1 年 )
代 别 越 冬 代 第 1 代 第 2 代
虫 麟 1 2 3 4 成 1 2 3 4 成 1 2 3 4 成
日食t (e m . ) 0 . 9 2 1 . 8 5
麟期食量(e m 忿) 1 7 . 0 2 3 0 . 1 6
占总食t (纬) 2 . 3 4 . 0
6
.
1 2 1 1
1 2 3 4 1 2 3 4
0
.
9 4 2
.
0 5 3

R 6
.
7 1 1
_
9 4 n
_
q 连 夕 n 连 又 Q 只 只q 1 1 9
5 4
.
7 5 5 8
.
1 4 5 8 9
.
8 6 14
.
1 0 2 0
.
3 0 25
.
8 4 6 7
.
0 8 1 3
.
9 6 1 3
.
1 6 2 0
.
4
7
.
8 7 8
.
1 1
.
5 2
.
2 2
.
7 7
.
1 8 6
.
5 3
.
4 5
.
3
3 9
.
0 6 9
.
0 6 9
.
2 2
1 0
.
2 1 8
.
1 6 3
.
0
从表 3 可知 , 若虫随着虫龄增大 , 取食量也增加 , 成虫食量最大 , 以第 1 代成虫食量最高 ,
占总食量 86 . 5% 。
成虫交尾时 , 雄虫追随雌虫 , 每天可交尾 2 ~ 3 次 , 交尾后 2一 4 d , 雌虫不择场所开始产卵 。
产卵时 , 先排粪便 , 接着排卵 , 一次可产卵 1一 13 粒 , 每天可产卵 2 次 , 也有隔夭产卵一次 , 产卵
期有间歇补充营养现象 。 3一 4 月上旬的气温变动与若虫成活率成正比 , 可预测当年该虫的发
生量及其对林木的受害程度 。冬季室内温度高于 15 ℃时 , 成虫活动 、取食正常 , 雌虫仍可交尾 、
产卵 。 卵在 20 ℃以上时仍可孵化 , 若虫取食 、活动也正常 , 没有明显越冬现象 。
该虫喜欢栖息在纯黎茹拷林危害 , 猖撅时 , 食料不足 , 壳斗科及 山毛棒科树种的树叶也取
食 。 此时每一叶片有虫达 8~ 14 头 , 一株 2一 3 年生 , 树叶不足 10 片的植株 , 有虫达 45 0 多头 ;
一株 6一 7 年生 , 树冠直径不到 1 . s m 的植株 , 有虫达几千头 ;砍伐后萌芽的新枝叶 , 每平方米
林地有虫 5一23 头 。 原为生长茂密的林木不到 10 d 便被吃光 , 植株枯萎死亡 。
3 防治试验
采用边试验 , 边指导生产除虫 , 以化学农药速杀 , 降低虫 口 密度 , 生物农药为持续控制 , 使
林 间有虫不成灾 。 1 9 9 0 年 3 月 2 日一 5 月 28 日在室内和林 间小面积进行试验 , 室内试验用黎
茹拷枝条在养虫笼内保湿养虫 , 使用手提式喷雾器 ;林 间设样地 , 使用 日产丸山 MK 1 60 型多
用植保机 。 药效检查 (含对照 ) , 每处理均重复 3 次 , 结果 见表 4 。
2 期 陈世兰等 : 英德跳蜘 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
表 4 英德跳蜻药剂试验结果 (英 德 . 19 9 0 年 )
死 亡 率 (洲 )
药 剂 名 称
剂 用 药 量
浓度 用 量
型 (倍) (k g / hm , )
试验面积
(hm
Z
)
检查虫数
(头 ) 2 h 4 h 2 4 h 4 8 h
最 后校正
死 亡率
(% )
O一吕0ƒb00†0”11 .。⋯羚Ž一仁J0ƒX”,曰.⋯”h亡J410O曰月了Ž心了0lbOJ任R4月00户n工JU,†9一1上亡口nJ,目1几liC心自乙3 0 0 03 0 0 0 . 0 75 是夕水粉2 . 5%敌 杀死40 % 敌敌畏 水 8 0 0粉 3 7 絮
9 6 % 晶体敌百虫
1 % 甲基 1 6 0 5
3% 6 6 6 烟剂
0
.
7 5
l 5
l 5
4 5
4 5
4 5 ::
对 照 室 内
4
.
5 0 0 0 0
水白清空
从表 4 可见 , 90 % 晶体敌百虫没有效果 , 原因不明 , 尚需继续试验 。其余 4 种化学农药均对
该虫有较好的触杀和薰烟效果 , 杀虫速度快 . 喷药后不到 Z h 跌落在地面的虫体便逐渐死亡 。
3 % “6 烟剂效果最佳 , 烟到之处 , 虫体即跌落中毒死亡 , 而且使用方便 , 成本较低 。 为生产救
灾 ,英德县林业局即购进该药 4 又 10 5 k g , 防治面积 2 26 7 h m , , 效果达 85 % 以上 。
为探索对该虫长期有抑制作用 、不污染环境 , 有利于生态平衡 的生物防治方法 〔‘二 , 应用该
虫催病僵体分离出来的绿僵菌 , 经提纯在室内测定毒力后 , 进行林间小面积防治试验 , 室内用
5 x l护 个 / m L 抱子悬浮液喷雾 , 喷菌后 25 d 效果达 80 . 4 % 。 林间使用 1 . 5 火 1 01 3个 /h m ’抱子
喷粉剂 , 试验面积 1 . 3 h m , , 施菌后 30 d 效果达 7 2 . 2 % , 见表 5 。
表 5 绿僵菌对英德跳蜻致病力试验结果 (英德 , 1 9 9。年 )
试量试验 供数日期
‘年一月一 日 )
用菌量
( 万亿个泡子 )
死 亡 率 ( % )
5 h 7 h 2 5 h 3 0 h
校正死 亡率
( % )
1 9 9 0一 05一 0 4 室内 Q
.
5
清水
3 0 0 头
1 0 0 头
3
:
.
:
8 2
.
0
8
.
3
19 9 0一 06一 0 8 1
林间 空 白
1
.
3 hm Z
0
.
0 2 hm Z
8
.
5 4 3
.
0 0
该菌抱子在林间能自然扩散 , 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 , 可使英德跳蜻形成流行病 。 1 9 8 9 年 7
月上旬 , 在英德县连樟管理区丈面 山调查时 , 看见遍地是该菌饱子感染致病死亡 的英德跳蠕
僵体 , 使丈面山数十公顷黎茹拷林的灾情控制下来 ,这一发现为今后应用绿僵菌防治该虫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 。
4 结 语
( l) 英德跳蜘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 目的一个新虫种 , 通过对该虫观察调查 , 初步掌握其
年生活史和发生 、发展规律 , 为生产除虫提供科学依据 。 在越冬代老熟若虫的高峰期 , 使用 3 %
“6 烟剂 , 防治面积为 2 2 67 h m , , 效果达 85 % 以上 , 避免损失木材 15 万 m 3 , 挽 回经济损失
1 5 0 0 ~ 2 0 0 0 万元 。
1 9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2) 该虫繁殖力强 , 种群数量大 , 世代重叠 , 每年 5一 10 月林木受害最重 。遇 台风 、暴雨或低
温霜冻均能致死 ;高温 、高湿会形成流行性病 。
(3) 防治上要加强虫情测报 , 3 ~ 5 月查清虫情 , 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使用高效低毒化学
农药或 3 % 6 6 烟剂防治 。 受害轻度 、虫口较低时 , 使用绿僵菌粉剂或以菌粉剂为主 , 加入少量
化学农药混合喷粉防治 , 可起到长期有效的控制作用 。
(4) 注意保护天敌 。卵期有蚂蚁 , 若虫和成虫期有蚂蚁 、蜘蛛等天敌昆虫和鸟类捕食及绿僵
菌寄生 。
参 考 文 献
陈树椿 , 何允恒 . 英德跳虫情—广东省林业害虫一新种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2 , 5 (2) : 2 07 ~ 2 09 .陈树椿 , 何允恒 . 中国华枝蜘的种类 和地理分布 . 北京林学院学 报 , 19 85 , (3 ) : 3 ~ 38 .
王缉剑. 斑腿华枝蜘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 森林病虫通 讯 , 19 8 , (1) : 1 ~ 12 .
播务翅 , 陈世兰 . 枝抱霉防治松突园输试验初报 . 森林病虫通讯 , 19 89 , (3 ) : z2 ~ 23 .
A S tu d y o n th e B io lo g ie a l C h a r a e te r is tic s a n d C o n tr o l o f
M i
c a d in a yin g d e e n sis
Ch e n S h ila
, : X u
H u S ilin
S h id u o L Z i X i
, : h o n g
L in Lo
, : g 厂公
A b st r a c t M ic a d in a 少i, , g d e e , , 515 C h e n e t H e 15 a n e w sPe e ie s o f Pha s m id a w h ie h w a s
fir s t d is e o v e r ed in th e fo r e s t o f Y in g d e C o u n ty o f 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n e e w h e r e it e a u s e d s e r i
-
o u s d a m a g e t o Ca
s ra n oP
s is fi s sa R e h d
.
e t W il
s
.
fo r e s t
.
N y m p hs a n d a d u lt s fe d o n le a v e s o f
F a g a e e a e
, e s p e e ia lly o n the le a v e s o f Ca
st a n oP
s is fl’ss a . T he d a m a g e e a u s e d b y t h e a d u lt s w a s
th e m o s t
.
It h a s Z~ 3 g e n e r a t io n s a y e a r w ith g e n e r a t io n o v e r比p p in g . T he e g g s d e p o s ite d b y
th e a d u lt s o f the fir s t a n d s e e o n d g e n e r a t io n s o v e r w in te r e d u n d e r th e le a f lit te r
.
D u r in g t he
la s t t e n d a ys o f th e fo llo w in g F e b r u a r y
, the e g g s b e g a n ha te h in g
.
T h e p e a k p e r io d o f th e o v e r
-
w in t e r e d a d u lt s w a s fr o m m id

M a y t o la t e

M a y
.
D u
r in g th is p e r io d a n a p p lie a t io n s o f 3 %
BH C s m o k e w ith a d o s a g e o f 1 5 k g / h m
, e o u ld k ill this p e s t a n d r e s u lt ed in o v e r 8 5 % m o r t a li
-
ty
.
Sp r a yin g w ith M e ta
r hiz iu m a n isOP li
a e p o w d e r a t a d o s a g e o f 1
.
5 又 1 0 , 3 s p o r e s / hm Z a ls o
g a v e a n e ffe e t iv e e o n t r o l o f 7 0 % m o r t a lity
.
K e y w o r d s M i
c a d i, n a 夕i, : g d e e n s i: , b io lo g y , e o n tr o l, Ca
s ta , :
oP
s i: fi s sa
Ch e n
P
r o v in e e
Sh ila n
,
E n g in e e r
,
X u S h id u o (Fo
r e s t P e
s t s a n d D i
s e a s e s C o n t r o l S ta t io n o f Fo
re s t ry 压 p a r t m e n t o f G u a n g d o n g
G
u a n g z h o u
H u S ilin
, L in L o n g f
u
5 1 0 1 7 3 ) , L
a i X i
n
h o
n g (O ffie
e o f A ffo
r e s ta t io n C o m m itt
e e o f Y i
n g d
e
C o
u n t y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n e e ) 书
(F o
r e s t r y B
u r e a u o f Y i
n g d
e C o u n ty , G u
a n g d o
n g P ro v in e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