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il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an Apricot Forest on Loess Region in Northern Shaanxi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根据台地和26°坡地杏林地连续3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3 728 kg·hm-2,坡地为2 423 kg·hm-2,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4 714 kg·hm-2, 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3 064 kg·hm-2。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Based on local monitoring data of rain, interception, runoff, soil water dynamics and biomass in an apricot forest on tableland and sloping land in loess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rom 2005 to 2007, relationshis between natural precipitation and soil water supply, soil water supply and biomass,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nd biomass were analysed and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region the apricot biomass carrying was 3 728 kg·hm-2 on tableland, and 2 423 kg·hm-2 on sloping land. Appropriate fruit yield of apricot were 4 714 kg·hm-2 on tableland, and 3 064 kg·hm-2 on sloping land. We propose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n production of apricot such a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uning, preserving soil moisture, flower and fruit control, and growth hormone application, balance of soil water resources betwee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pricot production.


全 文 :第 !"卷 第 #$期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02#$
3456,
!!!!!!!!!!!!!!!!!!!!!!!!!!!!!!!!!!!!!!!!!!!!!!!!!!!!!!!!!!!!!
$ % %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王延平#,$,7 邵明安$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杨凌 8#$#%%;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8#$#%%;
72 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杨凌 8#$#%%)
摘 要: 根据台地和 $9:坡地杏林地连续 7年的降雨、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定位观测结果,
研究分析陕北黄土区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提出台
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生物量为 7 8$; <=·>?@ $,坡地为 $ !$7 <=·>?@ $,台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
! 8#! <=·>?@ $,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为7 %9! <=·>?@ $。建议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
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杏树;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28A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8!;;($%%&)#$ @ %%%# @ %8
收稿日期:$%%; @ %" @ #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B%#CD#!C%7)资助。
!"#$ %&’() *&))+#,- *&.&/#’+ "0 &, 1.)#/"’ 2")(3’ ", 4"(33 5(-#", #, 6")’7(), !7&&,8#
EFG= HFGIJG=#,$,7 ’>F0 KJG=’FG$
(# 6 !"##$%$ "& ’$(")*+$( ,-. /-01*"-2$-3,4"*356$(3 7+1C8$+5 9-10$*(13: "& ;%*1+)#3)*$ ,-. <"*$(3*: =,-%#1-% 8#$#%%;$6 73,3$ >$: ?,@"*,3"*: "&
7"1# /*"(1"- ,-. A*: ?,-. <,*21-% "- 35$ ?"$(( B#,3$,),C-(313)3$ "& 7"1# ,-. D,3$* !"-($*0,31"-,!51-$($ ;+,.$2: "& 7+1$-+$( =,-%#1-% 8#$#%%;
72 >$: ?,@"*,3"*: &"* ;%*1+)#3)*,# ’$(")*+$( ,-. /-01*"-2$-3,# ’$2$.1,31"- 1- ?"$(( B#,3$,) "& ;%*1+)#3)*$ E1-1(3*: "& !51-, =,-%#1-% 8$#%%%)
193’)&/’: LFM4N 0G 105F1 ?0GJO0PJG= NFOF 0Q PFJG,JGO4P54IOJ0G,PRG0QQ,M0J1 SFO4P NTGF?J5M FGN UJ0?FMM JG FG FIPJ50O Q0P4MO 0G
OFU141FGN FGN M10IJG= 1FGN JG 104MM P4=J0G 0Q +0PO>4PG ’>FFGVJ QP0? $%%" O0 $%%8,P41FOJ0GM>JM U4OS44G GFORPF1 IP45JIJOFOJ0G FGN
M0J1 SFO4P MRII1T,M0J1 SFO4P MRII1T FGN UJ0?FMM,M0J1 SFO4P 50GMR?IOJ0G FGN UJ0?FMM S4P4 FGF1TM4N FGN 4MOFU1JM>4N JG O>JM
IFI4P6 )G O>JM P4=J0G O>4 FIPJ50O UJ0?FMM 5FPPTJG= SFM 7 8$; <=·>?@ $ 0G OFU141FGN,FGN $ !$7 <=·>?@ $ 0G M10IJG= 1FGN6
-IIP0IPJFO4 QPRJO TJ41N 0Q FIPJ50O S4P4 ! 8#! <=·>?@ $ 0G OFU141FGN,FGN 7 %9! <=·>?@ $ 0G M10IJG= 1FGN6 E4 IP0I0M4 O0 OF<4
50?IP4>4GMJW4 ?4FMRP4M JG IP0NR5OJ0G 0Q FIPJ50O MR5> FM M0J1 FGN SFO4P 50GM4PWFOJ0G,IPRGJG=,IP4M4PWJG= M0J1 ?0JMORP4,Q10S4P
FGN QPRJO 50GOP01,FGN =P0SO> >0P?0G4 FII1J5FOJ0G,UF1FG54 0Q M0J1 SFO4P P4M0RP54M U4OS44G JG50?4 FGN 4VI4GNJORP4,FGN F5>J4W4
MRMOFJGFU14 N4W410I?4GO 0Q FIPJ50O IP0NR5OJ0G6
:(+ ;")<3: 104MM P4=J0G JG +0PO>4PG ’>FFGVJ;FIPJ50O;W4=4OFOJ0G 5FPPTJG= 5FIF5JOT 0Q M0J1 SFO4P
陕北黄土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土壤侵蚀模数
#29 万O·>?@ $ F@ #以上,入黄沙量占黄河总输沙量的
"9X),农村经济贫困(朱象三,#&&%)。发展林业生
产是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但
林业生产中一方面由于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水分补
给量有限,蒸发量和林木蒸腾耗水量较大,在林地土
壤深层常出现干化现象,使水分成为林业生产的首
要限制因子(胡良军等,$%%$;傅伯杰等,#&&&);另
一方面林地生物量、覆被率与水资源的承载力不相
适应,常常由于过载使植被的水量平衡失调,而造
成植被生长衰退(侯庆春等,#&&&;杨维西,#&&9),生
态经济效益降低。但是,要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
益,就必须具有持续稳定的生产力,也就必须遵循环
境的气候生产力限制(主要是水分的限制),追求过
高的生产力,短期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必
然导致土壤水分的超限度耗损。林地土壤水分的承
载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科研的热门课题(孙长忠等,
#&&;)。杏树(;*2$-1,+, 0)#%,*1()抗寒抗旱、耐瘠薄、
适应性强,生态、经济效益高,是该区近年来退耕还
林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推广的优良树种之
一,栽种面积已超过 #%万 及其转化的特点,土壤水分补给、消耗与杏树生长的
关系,找出所能维持的适宜的生物量范围,合理利用
宝贵的雨水资源,建立生物量、覆被率与土壤水分承
载力和谐关系,是实现该区杏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 " 农业生态学实验指导,!$ & !%"
这不仅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和植被恢复提供
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林草地大面积土壤旱化,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承载力作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已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
普遍认可与重视(*+,-,.,!’//;012,3,!’’’)。近年
来,由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生人工林草地土
壤旱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植被
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提出了土壤水分植被承
载力的概念(郭忠升等,#$$41;#$$45)。它是指某一
区域的某种植物在生命期的 !至多年内,在现有的
条件下,以维护水分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
前提,当地土壤水分中雨水的补给量可支撑的植物
群落健康生产或生长的最大数量,是用来限制植物
生长的重要指标。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内涵包括 6个方面:!)
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不同地理分布区域
如干旱区和湿润区雨水的分布不同,不同地形、坡
度、坡位、坡向雨水资源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量有明显
差异,故它只有针对某一特定的区域或生态系统才
有实际意义;它仅代表某个特定时间段土壤水分补
给量所能支撑的植被生产或生长的最大数量,在未
来,随环境的治理、自然生态的逐步恢复,气候发生
变化,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会有所改变。#)它的大
小与人类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密切相
关,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来提高植被承载力,可以
反映某种植被在单位面积上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
4)它是以维护水分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
前提,即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是可持续健康利用,
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内涵。为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
环,满足人类对植物生产的需求标准,植物群落对土
壤水分的影响不能超出其承受能力。6)它反映的
是土壤水分补给量所能支撑的植被生产或生长数量
的阈值,当植物生产或生长的最大数量超过承载力
后,土壤水分平衡被打破,植物群落的生态经济效益
下降。反之,不能发挥该植被应有的生态经济效益。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计算和评价方法较多,
可概括为数学模型模拟的粗略计算和根据土壤水分
平衡原理的精确计算 #类。前者如 789!’(!年提出
因水分限制所能实现的产量的估算办法!),徐学选
(#$$!)、孙中峰(#$$6)、田有亮等(#$$()用植被生产
力的水资源模型和 *:;<1;=>?;@:,@+方程模拟计算土
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可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但仅
可笼统反映一定区域内某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承
载力,不能分别反映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各类复
杂地形条件下某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承载力,且
精确度不高,因而指导性不强;后者如郭忠升等
(#$$41;#$$45;#$$6)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雨水
资源中补给土壤的部分水量所能维持植物健康生长
的植物个体最大数量,马焕成等(#$$!)以土壤有效
水分总量与树木单株水分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土壤水
分最大承载力,费时费力,花费大,但能够精确反映
各类特定地形条件下某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承载
力,因而指导性较强。现实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结
合,才能从宏观和微观 #个层面上指导有限雨水资
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植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特殊性,本文采用水
量平衡原理法估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大小多
用植株密度、生物量(产量)和叶面积指数表示。对
于易用密度控制的乔灌木林(用材林、生态林)常用
植株密度表示(012,3,!’’’;郭忠升等,#$$41;
#$$45;马焕成等,#$$!),更易于指导生产;对于复
合植被,则难以用密度表示,宜采用叶面积指数表示
(A,1 !" #$ ",#$$()(田有亮等,#$$(),而对苜蓿
(%!&’(#)*)等单一草地来说,因其生物产量是当地
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用生物量表示则更加切合
实际,也便于生产上直观应用。对经济林而言,枝稍
生长和果实产量易通过农艺措施控制,直观,且对产
业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故本文采用生物
量(产量)表示。
! 研究方法
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县远志山试验基
地进行。该基地位于米脂县东沟流域,4)B6$C—
4(B$/CD,!$$B!%C—!!$B!/CE,面积 6F! G<#,土壤为黄
绵土,肥力很低,有机质含量 #F#’ H·GH& !,.I (F’!;
年平均温度 (F’ J,年平均降雨量 6#$F# <<,!
!$ J积温4 6)$ J,日照时数# )!/ +,无霜期 !/$ K
!)$天;坡度 #% K 6$B,海拔 ’%! K ! $#’ <。杏树定植
于 !’’’年春季,株行距 4 < L 6 <,品种有梅杏、华县
大接杏、凯特杏和胭脂红杏等。
在试验基地的半山腰选定台地和缓陡坡地 #种
代表性立地杏树(表 !),即:! F 台地杏树," F 坡地
杏树。各修建长 !# <、宽 ( <的小区 ) 个,每小区 (
株,挑选 4株作为测定样株,树下各安置标准雨量器
# 林 业 科 学 6%卷
!个,测定树下降雨量,小区边缘空旷地安置雨量器
"个,测定林外降雨量,在坡地每小区修建 !个简易
径流场,用于收集地表径流。于干旱严重的 #月中
旬和 $月中旬进行不同数量的浇水处理,% 种坡度
各小区的浇水量均为 &,’&,$&,(&,!%&,!#&,!)& **,
研究土壤水分补给、消耗与杏树生物量的关系,计算
出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土壤水分采用 +,+#&’-
(./)型智能中子水分仪测定。在径流场中心和样
点安置 %个相距 !& *的 $0’ *和 "0’ *中子仪套
管,测定前对中子仪进行了标定,标定方程为 ! 1
#%0))2" 3 &0’&% 2(#% 1 &0(’" ",$ 1 ’&)。测定深度
为 & 4 $&& 5*,每月测定 ! 4 %次,每 %& 5*记录 !次。
多年气象资料来源于米脂县气象局。冠幅取东西 3
南北量,求算平均树冠面积;郁闭度 1平均树冠面
积 6株数7土地面积;冠层截留量 1(林外降雨量 3
树下降雨量)6郁闭度;林冠截留率 1林冠截留量7
林外降水量 6 !&&8;自然降水的土壤水分补给量
1!林外降水量 3!林冠截留量 3!地表径流量 3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消耗量(蒸发散)1!前期土
壤储水量 3!末期土壤储水量 9!期间降雨的土壤
水分补给量。生长季总生物量 1叶生物量 9新生枝
生物量 9茎杆生物量 9果实产量。叶生物量 1样株
叶片总数 6单叶均重;新生枝生物量 1新生枝总数
6单枝均重;茎杆生物量采用(王维枫等,%&&))提
出的相对生长法求得。
表 !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 ! "&’ ()*+,-,)* ). ’/0’1,2’*- 3#*+4
立地
:;<=
坡度
:>?@=7
(A)
树龄
BC=7D
树高
E=;CF<7*
密度
.=GH;郁闭度
+DG?@I
K=GH;台地 LDM>=>DGK — ) %0) )’’ &0)$
坡地 :>?@;GC >DGK %$ !$ ’0% #&& &02#
% 结果与分析
56! 天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
%0!0! 天然降水的分布特点 对米脂县 !(2$—
%&&2年降雨量和产流次数的统计结果表明,降水的
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雨出现在 !(2) 年,降水量为
$(%0$ **,最小年为 !((’ 年的 %’(0" **,平均为
"%&0% **,降水年际变率为 !20’8(图 !),丰水年占
’&0&8,平水年占 "&0&8,欠水年占 ’&0&8(郝明德
等,%&&’)。%&&#年降水量为 ’!%0( **,低于多年平
均值,为欠水年,%&&$年降水量为 #&&0( **,高于多
年平均值,为丰水年,%&&2年降水量为 "&!0% **,为
平水年。次降雨最大值为 %&&! 年 ) 月 !) 日的
!&’ **。多年平均产流 ’0# 次,最多为 !(2) 年的 !&
次,最少为 !(((年的 !次。%&&#年为 %次,低于多
年平均值,%&&$ 年为 # 次,多于平均值,%&&2 年 ’
次,与平均值接近。
图 ! 米脂县降水量的年际分量
N;CO! LF= DGGPD> QDJ;D<;?G ?R @J=5;@;降水的季节分配如图 %。降水季节性分布不均
匀,相对利用率低。一是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强
度大,几场大雨占全年降雨量的绝大部分,如 %&&$
年 ) 月 ’& 日 ! 次降雨 2202 **,占全年降水量的
!#0#8,但大部分形成超渗产流。在这样少的降水
条件下每年有相当一部分降水形成径流流失。二是
无效降水次数多(连续 %" F 降水低于 !& **),
!(2$—%&&2年平均无效降水次数 $%次,平均每年有
!"’ **是无效降水量。多年平均 !—’月降水量稀
少,占年降水的 "0)8," 月和 # 月降水量分别占
#0&8和 20)8,干旱严重。降水主要集中于 $—(
月,占降水量的 2"0’8。!&—!% 月占年降水量的
)0!8。不同降水年份 !—" 月的降水量相近,杏树
萌发至初始生长的水分条件相似;#—2月 ’个月,
杏树枝稍生长和果实膨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
)—!&月和 !!—!%月,杏树生长后期的水分条件差
异较小。
图 % 米脂县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N;CO% LF= H=DH?GD> K;H%0!0% 降水量与土壤水分补给 自然降水是陕北
黄土区林地土壤水分的唯一补给项。降水到达林地
时,部分被冠层截留,部分被直接蒸发,部分渗入土
’第 !%期 王延平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壤,部分沿坡面流失。降雨时空气湿度大、温度低,
直接蒸发量很小,忽略不计;而黄土区土层深厚,地
下水埋深超过 !" #(李玉山,$""$;刘贤赵等,
$""$),难以上移补给,在有植被参与的情况下,多雨
年份降水入渗不超过 $ #,深层渗漏可以忽略不计。
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受降雨量和生育期的影
响,次变化在 "%& ’ ((%! ##,林冠截留率变化在
$%)* ’ !+%"*,平均 $,%$*。观测期内实验地共产
流 +次(台地忽略不计)。$"")年欠水年,杏林地产
流 & 次,地表径流量 $+%( ##,占降雨量的 -%$.*;
$""!年丰水年,产流 )次,地表径流量 !(%) ##,占降
雨量的 (&%)-*;$"",年平水年,产流 .次,地表径流
量 .)%$ ##,占降雨量的 ((%.(*。$"",年 .月 (日—
((月 ()日台地杏林和坡地杏林的土壤水分补给量分
别为 $,-%$ 和 $)(%. ##,比 $""! 年分别低 !(%" 和
,$%! ##,比 $"")年分别高 !&%$和 )$%$ ##。
从表 (可以看出:影响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因
素是天然降水,其次是林冠截留损耗,坡地杏林的地
表径流量也有较大影响。将试验地(浇水量为 ")
$"")—$"",年的阶段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水量进行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台地杏林地
降雨量(!)与根层土壤水分补给量(/0/)的关系
为:/0/ 1 (%$.( &! 2 (+%&$),相关系数为"%-,, .;
坡地杏林地降雨量( !)与根层土壤水分补给量
(/0/)的关系为:/0/ 1 (%.(( .! 2 -%++$ $,相关系
数为"%,!+ $。
表 ! 杏林地天然降雨与土壤水分补给量
"#$% ! &’()*+*,#,*-. #./ 0-*1 2#,(’ 03++14 *. #+’*)-, 1#./ ##
立地
/3456
项目
745#6
时间 83#5
$"") 9 ". 9 "(
—", 9 &"
$"") 9 "+ 9 "(
—(( 9 ()
$""! 9 ". 9 "(
—", 9 &"
$""! 9 "+ 9 "(
—(( 9 ()
$"", 9 ". 9 "(
—", 9 &"
$"", 9 "+ 9 "(
—(( 9 ()
台地 8:;<5<:=> 降雨量 ?@5A3B34:43C= ($-%+ (,"%, $),%- $""%( ()" $&+%.
林 冠 截 留 量 D:=CBE
3=45@A5B43C= &"%) ).%" )-%! )+%$ .)%$ !.%"
土壤 水 分 补 给 量 /C3<
F:45@ 6GBB坡地 / 降雨量 ?@5A3B34:43C= (&+%) (!)%! $))%" (-,%) (.)%+ $)"%$
林 冠 截 留 量 D:=CBE
3=45@A5B43C= &&%$ .&%! .&%! $&%. &+%. !(%"
地表径流量 /G@I:A5 @G=CII " $+%( &)%! $)%- " .)%$
土壤 水 分 补 给 量 /C3<
F:45@ 6GBB!5! 土壤水分补给与生物量的关系
杏树生物量的大小,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杏树当
年的果实产量高低,而且能够反映次年生产潜力。在
陕北黄土区,水分是限制杏树生长发育和结实的主要
因子,水分供应(补给)充足,杏树枝稍生长量大,果实
个大,产量高,花芽量大,芽饱满,次年生产潜力大;
反之,枝稍生长量小,树势弱,产量低,生长衰退。晚
霜冻害是影响杏树生物量(产量)(个非常重要的因
子。因此,研究土壤水分补给与杏树生物量的关系,
必须要有多年的试验资料,才能减小不同降水年份和
晚霜造成的误差。杏树在 (个生长季的地上部总生
物量包括叶生物量、新生枝生物量、茎杆生物量、果实
产量等。在立地条件和降雨量相同条件下,调整土壤
水分补给量则必然引起生物量的改变,而生物量的变
化则会引起林地的冠层截留量、地表径流量的变化,
造成自然降水补给量的改变(刘增文等,(--);孙长忠
等,(--+;王彦辉等,(--+;王克勤等,$""$:;$""$;)。
试验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区自然生态条件和适度
灌水条件下,杏树生物量的提高与灌水量的增大线性
正相关,台地杏树灌水量与生物量的关系式为:" 1
+%))+ , # 2 . &-!%$,$$ 1 "%-+- (;坡地为:" 1
!%",+ $# 2 & (&$%$,$$ 1 "%--& )。本试验是在杏树生
长发育缺水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杏树地土壤水分供应
量能够满足杏树生长需求的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未
必会引起生物量的线性增大。在干旱缺水条件下,灌
水量的增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改善植株的土壤水
分环境,从而对冠层截留量、地表径流量、降水入渗速
率等产生影响,因此灌水量并不就是土壤水分补给量
的增加量。将试验地 $"")—$"",年不同处理的土壤
水分补给量与对应的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
明:台地杏林地土壤水分补给量(% 补)与生物量(")
的关系为 " 1 -%+-( - %补 2 ( )."%&,$$ 1 "%-&, !
(表 &),坡地杏林地土壤水分补给量(%补)与生物量
(")的关系为 " 1 ,%!.( -%补 2 ( "$.%(,$$ 1 "%-&! -
(表 &)。杏树生物量的大小除了与生长季土壤水分补
给总量密切相关外,还与杏树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补
给分配量有关。初夏果实膨大期、新稍旺长期土壤水
分供应增大,生物量增加幅度大,而萌芽期、开花期、
花芽分化期和采收期土壤水分补给量增大,生物量增
加幅度较小,新稍 $次生长停止后土壤水分补给量的
. 林 业 科 学 .)卷
表 ! 杏林地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补给量
"#$% ! &’() *#+,- .’/0123+(’/ ’4 #3-(.’+ )#/5
立地
!"#$
年份
%$&’
项目
(#$)
处理 *’$&#)$+#
! " # $ % & ’
台地 *&,-$-&+. /001 降雨量 2’$3"4"#&#"5+6)) 70081 70081 70081 70081 70081 70081 70081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81 ;78; ;181 ;<8/ ;=8> ;18= ;=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 /<=8G /G1 70=87 77<8< 7=<8? 7?78=
生物量 H"5)&AA6(CD·E)F /) 7 G1>80 7 ;==80 < 0<180 < /G>80 < =7<80 < ;0;80 1 >?/80
/00= 降雨量 2’$3"4"#&#"5+6))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G8; >>;8= >>=8/ >/>87 >>?8; >/78> >//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7<08/ 7=?8< <0>8; 18<
生物量 H"5)&AA6(CD·E)F /) < ??<80 1 >G;80 1 <;080 1 =;/80 = >?=80 = 7/;80 = 11<80
/00G 降雨量 2’$3"4"#&#"5+6)) 7;;8< 7;;8< 7;;8< 7;;8< 7;;8< 7;;8< 7;;8<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0?8/ >>081 >>>8= >>78/ >>/87 >>781 >>7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G?8/ 70G8? 77=8; 7=18/ 7?=8> 生物量 H"5)&AA6(CD·E)F /) < 1//80 < G<;80 1 /坡地 !-54"+D -&+. /001 降雨量 2’$3"4"#&#"5+6)) 70<8> 70<8> 70<8> 70<8> 70<8> 70<8> 70<8>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G=8; G18? GG81 GG8? G;8= ;>8/ G?8<
地表径流量 !B’I&3$ ’B+5II6)) /;8> /;81 /=87 /<8? /18/ /=8> /7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8/ //?8G /=087 /?>87 7/087 7<=8; 7;08?
生物量 H"5)&AA6(CD·E)F /) / =<080 / ;0180 / ?0<80 7 01080 7 >;?80 7 <1780 7 =/780
/00= 降雨量 2’$3"4"#&#"5+6)) <1/81 <1/81 <1/81 <1/81 <1/81 <1/81 <1/81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G80 G>87 =?8< G08? G78= G/80 G<8;
地表径流量 !B’I&3$ ’B+5II6)) =>81 1?8? 118; 1;8/ 1=8; 1;87 11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7/<80 71>87 7;G87 <>78< < 生物量 H"5)&AA6(CD·E)F /) 7 G>180 7 ;==80 < >/180 < /G>80 < /00G 降雨量 2’$3"4"#&#"5+6)) 7?=80 7?=80 7?=80 7?=80 7?=80 7?=80 7?=80
林冠截留量 9&+54: "+#$’3$4#"5+6)) ??8< >0/87 >018< >0>8; >0=8= >0<8/ >>081
地表径流量 !B’I&3$ ’B+5II6)) <18/ <78= 补给量 !5"- @&#$’ AB44-:6(CD·E)F /) /1>8< /;08> 70G8; 7<087 7=;8; 7??87 生物量 H"5)&AA6(CD·E)F /) 7 00080 7 7??80 7 80 7 ?=180 < >?=80
大小对当年生物量大小影响不大,但对来年的杏树
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67! 土壤水分消耗与生物量的关系
杏林地的土壤水分一方面不断得到自然降雨入
渗的水分补给,另一方面又被植物蒸腾利用和蒸发
消耗。若生物产量过高,土壤水分则过度消耗,土壤
的水分平衡破坏,造成土壤干燥化,但如果生物量过
低,水分的利用率降低,生态经济效益差。因此,只
有正常生长发育的耗水量和水分供应量的相互协
调,土壤水分收支平衡,杏树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生
物产量大则耗水量大。不同灌水处理后杏树地的蒸
腾蒸发量也必然发生改变,灌水量增大,杏树生物量
增大,蒸腾蒸发耗水量也会相应地增大。将试验地
/001—/00G年 0 J 100 3)土层土壤水分消耗量与对
应的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台地杏林地土壤
水分消耗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为:!耗 K 08000 0>"/
F 080=" L 7>180<,#/ K 08?71 ?,坡地杏林地土壤水
分消耗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为:!耗 K 08000 0>"/ F
080/1 >" L >?18=>,#/ K 08?/; /(表 <)。
678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根据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定义,如果获得一定
条件下某种植被土壤水分补给量与植物生长之间的
定量关系和土壤水分消耗量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定量
关系,满足土壤水分消耗量等于补给量时,植物的群
落密度即为该条件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将土壤
水分补给量和生物量的关系式与生物量和土壤水分
消耗量的关系式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得本研究中台地
杏林地和坡地杏林地的土壤水分可承载的生物量。
台地:
$ K ?8;?> ?% L > 1<087
% K 08000 0>$/ F 080=$ L 7>180<{ , (>)
坡地:
$ K G8=<> ?% L > 0/<8>
% K 08000 0>$/ F 080/1 >$ L{ >?18=> (/)
解方程组(>)可求得,"> K 7 G/;,"/ K >> G1>
(远超出试验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上限值舍去),即台
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地上部生物量为
7 G/; CD·E)F /;解方程组(/)可求得,"> K / K >/ 7<=(远超出试验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上限值舍
去),即坡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地上部生物量为
/ 1第 >/期 王延平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表 ! 杏林地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消耗量
"#$% ! &’() *#+,- .’/0123+(’/ ’4 #3-(.’+ )#/5
立地
!"#$
年份
%$&’
项目
(#$)
处理 *’$&#)$+#
! " # $ % & ’
台地 *&,-$ -&+. /001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 :3;)) 2/3<= >?1<1 >==<3 >=3 >11=1<2
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1 >B11/<> >1?<1 23B<> >??<1 23C<2
补给量 !5"- D&#$’ 6799-E;(FG·H)I /) /3=<0 /2=0=<> >>2<2 >=2C><=
生物量 J"5)&66;(FG·H)I /) > B13<0 > ?==<0 2 021<0 2 /B3<0 2 =>2<0 2 ?0?<0 1 3C/<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11<3 /1=<2 /??0C<= >/><2 >>3<= >>C<=
/00=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3;)) 2?=<> 2=C 22C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101<= 131<> 2CB补给量 !5"- D&#$’ 6799-E;(FG·H)I /) >20=C<2 203生物量 J"5)&66;(FG·H)I /) 2 CC2<0 1 3B?<0 1 2?0<0 1 =?/<0 = 3C=<0 = >/?<0 = 112<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0/>1/<3 >B0<= 20? 2=><1
/00B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3;)) 2BB<1 10=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2B?B<2 2B?<> 2?2<>
补给量 !5"- D&#$’ 6799-E;(FG·H)I /) /BC0B>==1C=<3 2/2生物量 J"5)&66;(FG·H)I /) 2 1//<0 2 B2?<0 1 /2B<0 1 >CB<0 1 BB1<0 1 ?B2<0 1 C12<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BB/?<= >=0<1 >B0<= 20/<3 2/2<1
坡地 !-59$ -&+. /001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3;)) >C==2<3 >2312?/<1 >>321<=
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3<= >=/ >2/ >C2<> 220 >CC补给量 !5"- D&#$’ 6799-E;(FG·H)I /) 3CC /C3<> >/0<> >2=?0生物量 J"5)&66;(FG·H)I /) / =20<0 / ?01<0 / C02<0 > 010<0 > 3?C<0 > 21><0 > =/><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2<1 />3/00=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3;)) >B? >1?>122/C/1<> >20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C=<= >C>CB<= 233<> 202?2<2
补给量 !5"- D&#$’ 6799-E >/2<0 >13<> >?B<> 23><2 22/<3 2B/生物量 J"5)&66;(FG·H)I /) > B31<0 > ?==<0 2 3/1<0 2 /B3<0 2 2B2<0 2 B/?<0 2 C1/<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01<2 >3=<2 >/1<1 >2B >=B<3 >CB<2 21C
/00B 2月 3日贮水量 45"6#7’$ &# 89’<3;)) >B1=C<1 >2?<= >10<= >31>=<2 >1?33月 31日贮水量 45"6#7’$ &# @5A<31;)) >=><3 >B=1/1B2?<1 >C><1 201
补给量 !5"- D&#$’ 6799-E;(FG·H)I /) /13<2 /?0<3 >0B20<> >=?CC<> 2/B<>
生物量 J"5)&66;(FG·H)I /) > 000<0 > >CC<0 > 2C?<0 > =>0<0 > B?3<0 > C=1<0 2 3C=<0
消耗量 !5"- D&#$’ K5+67)9#"5+;(FG·H)I /) /=><1 /B/0><1 >>>>=<3 >2/?0<1
对 /种立地条件下杏树地上部生物量的各项内
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叶、新生枝和茎杆共计
占年总生物量的 ?0<2L,果实产量占年总生物量的
3C<=L,果实含水率为 ?2<1L。台地杏林地适宜的
果实产量为2 B32 FG·H)I /,坡地杏林地适宜的产量
为> 0=2 FG·H)I /。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由土壤水分补给量和土壤
水分消耗量共同决定的。凡是影响土壤水分补给和
消耗的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数值大
小。其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个方面:客观因
素主要是气候条件(降水分布、降雨量及其强度)、土
壤条件、地形条件(坡形、坡度、坡位、坡向等)和植被
类型等,主观因素主要是抚育管理水平。在本研究
中,试验小区在同一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影
响可以不考虑,植被均为杏树,且各个试验小区的管
理水平相同,所以植被的影响也可不考虑,试验小区
选择的地形为台地和 /=M坡地,可以代表陕北黄土区
杏树栽培的一般情形。土壤水分条件是植物生长发
育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水分补给量增加,利
于承载较大的植物群落生产和生长数量;整修水保
工程等措施可以抑制径流、促进下渗,增加雨水对土
壤水分的补给量,有助于土壤水分承载力的提高。
而植物群落生产和生长数量的提高由必然要消耗更
多的土壤水分,所以针对植物生长发育特点,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是提高土壤水分承载力的重要环节,杏
树生产中可以通过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
等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 结论
在降雨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黄土丘陵沟
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
系,台地杏林地关系式为:!N! O 3! P
3?<>/1,坡地杏林地关系为为:!N! O 3<233 2! P
C表径流量平均占降雨量的 33<2L。
= 林 业 科 学 21卷
在立地条件和降雨量相同条件下,增加土壤水
分补给量,能够引起杏树生物量的提高。试验地结
果表明:台地杏林地土壤水分补给量(!补)与生物
量(")的关系为 " ! "#$"% " !补 & % ’()#*,坡地杏
林地土壤水分补给量(!补)与生物量(")的关系为
" ! +#,(% "!补 & % )-(#%。
不同灌水处理后杏树地生物量增大,蒸腾蒸发
耗水量也会相应地增大。试验结果表明:台地杏林
地土壤水分消耗量(!耗)与生物量(")的关系为:
!耗 ! )#))) )%"- . )#)," & *%’#)(;坡地杏林地土
壤水 分 消 耗 量 与 生 物 量 的 关 系 为: !耗 !
)#))) )%"- . )#)-’ %" & %"’#,%。
土壤水分补给量(!补)、消耗量(!耗)与杏树生
物量(")大小密切相关,台地杏林地土壤水分补给
量与杏树生物量(")的关系为:!补 ! )#)", ," .
%*)#$’;坡地杏林地关系为: !补 ! )#%-* , " .
%),#’*。台地杏林地土壤水分消耗量与生物量的关
系为:!耗 ! )#))) )%"- . )#)," & *%’#)(,坡地杏
林地的关系为:!耗 ! )#))) )% "- . )#)-’ % " &
%"’#,%。
土壤水分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的某种植物在生
命期的 %至多年内,在现有的条件下,以维护水分生
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当地土壤水分中
雨水的补给量可支撑的植物群落健康生产或生长的
最大数量。陕北黄土区台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杏树
生物量为* +-$ /0·12. -,坡地为- (-* /0·12. -;台
地杏林地适宜的果实产量为( +%( /0·12. -,坡地杏
林地适宜的产量为* ),( /0·12. -。建议杏树生产中
综合应用水保工程、修剪、保墒、花果控制、生长激素
等措施,平衡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杏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参 考 文 献
郝明德,魏孝荣,党廷辉 3 -))* 3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
及土壤效应 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3
傅伯杰,王 军,王克明 3%""" 3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影
响 3中国科学基金,(():--’ . --+ 3
郭忠升,邵明安 3-))*43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
被承载力 3生态学报,-*($):%,() . %,(+3
郭忠升,邵明安 3-))*53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
力 3自然资源学报,%$(’):’-- . ’-$3
郭忠升 3 -))( 3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3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
侯庆春,韩蕊莲,韩仕峰 3 %""" 3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
初探 3中国水土保持,’:%% . %(3
胡良军,邵明安 3-))- 3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3应用
生态学报,%*($):%)(’ . %)($ 3
李玉山 3 -))- 3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3土壤学报,*"
(*):()( . (%)3
刘贤赵,黄明斌 3 -))- 3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3果树学
报,%"(-):+’ . +$3
刘增文,余清珠,王进鑫 3 %""’ 3刺槐林更新改造对林地水分环境的影
响 3西北林学院学报,%)(增):’* . ’+3
马焕成,吴延熊,陈德强 3 -))% 3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水分平衡分析及
稳定性预测 3浙江林学院学报,%$(%):(% . (’3
孙长忠,黄宝龙,陈海滨 3 %""$ 3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
作用关系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3
孙中峰 3 -))( 3晋西黄土区坡面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研究 3北京林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田有亮,何炎红,郭连生 3 -))$ 3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土壤水分植被承
载力 3林业科学,((("):() . (,3
王克勤,王百田,高海平 3 -))-43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3林
业科学,*$(-):’( . ,)3
王克勤,王斌瑞 3-))-53黄土高原刺槐林间伐改造研究 3应用生态学
报,%*(%):% . %’3
王彦辉,于澎涛,徐德应 3 %""$ 3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律的
初步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3
王维枫,雷渊才,王雪峰等 3 %""$ 3 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
律的初步研究 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3
徐学选 3 -))% 3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 3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
杨维西 3%"", 3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3林业科
学,*-(%):+$ . $’3
朱象三 3 %"") 3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研究 3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3
64789 :3 %""" 3 ;4<<=8>0 ;4?4@8A= BC@D>E89C 4>9
H>782C>A,-%(%):’ . -,3
:18G8? I B3 %",, 3 :G4>A J4AC< E:KD2C ?1=E8@4G 4E?C@AE3 L>> BC7
:G4>A :1=E8DGD0=3 %+:-(’ . ,$3
M84 N O3 -))$ 3 KD8G J4AC< @4<<=8>0 @4?4@8A= PD< 7C0CA4A8D>:L 1=99
58D0CD@1C28@4G ?3 H@DGD08@4G QD9CG8>03 -%(:%%-
. %-(3
(责任编辑 于静娴 王艳娜)
+第 %-期 王延平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