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cological Studies on Vegetation Quantity in the Semi-Arid Valley Region of Lasa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 1) 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 350 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 2) 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 3) 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 4) DCA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With the ecologically important value of plants in plots as an index,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mi-arid valley region of Lasa were analyzed with TWINSPAN and DCA multivariate analysiss methods, and quantity classification and sorting of the plots and species were carried on separately. The sampling surveys basically included all cover types in the region, and we obtained 35 sample plots. TWINSPAN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1 350 m altitude scope was divided into 4 groups of vegetation types, 7 vegetation types; 14 formations, and 16 associations in the semi-arid valley region. In this regi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verse vegetation, distinct vertical band spectrum, and narrow intermediate belt and so on, displayed; 2) The result of DCA ordin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and each community type had its own scope and boundary; 3) The vegetation existed obvious minute belt along with change of the elevation in the semi-arid valley region. The first sorting axis of DCA reflected the altitude gradient of the plant community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econd reflected the water status. From bottom to top,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soil increased gradually; 4) The various communities order of rank synthesis of the DCA diagonal line reflected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s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which provided a theory basis for the local vegetations zonalit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45!% $ # $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杨小林6赵垦田6马和平6禄树晖6罗6健
"西藏农牧学院6林芝 @"$$$$#
摘6要!6应用 +i(*&:,*和 D’,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
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 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
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 8A 块样地$ 结果表明% ## 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 # 8A$ ;的范围内!共划分
成 ! 个植被型组(? 个植被型(#! 个群系(#" 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 %# D’,
排序结果与 +i(*&:,*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 8# 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
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 D’,第 # 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第 % 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
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 !# D’,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
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关键词%6植被& 重要值& +i(*&:,*分类& D’,排序& 拉萨半干旱河谷
中图分类号! &?#@18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 =$$#A =$@
收稿日期% %$$7 =$7 =##& 修回日期% %$#$ =$" =#!$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F,’$"F$%# $
!赵垦田为通讯作者$
Q<#*#9-<&*)’+3-($#/V(9(’&’-#/W+&/’-’0 -/’"()(6-L;5-3V&*(0 1(9-#/#48&$&
O9N"U+8"*25%+&,6*,%"$)? 2)+9$6V,#8$)?%01-6"5"6E+)7’+@"$$$$#
;,$’5&<’%6iH4L 4LMM3/0/R09N4PHN R0/4P9P9N HNUMQ! [M[90MVSM-9P9ZMSM9N90VKMU ZH4L +i(*&:,*9NU D’,;J04H[9SH94M9N90VPHP"P;M4L/UP! 9NU ]J9N4H4V309PPH>H394H/N
9NU P/S4HN4LMR0/4P9NU PRM3HMPZMSM39SSHMU /N PMR9S94M0V5+LMP9;R0HN4LMSMZ9PUH[HUMU HN4/! [M/S;94H/NP! 9NU #" 9PP/3H94H/NPHN 4LMPM;HY9SHU
[90MVSMN9SS/ZHN4MS;MUH94MTM049NU P//N! UHPR09VMU& % # +LMSMPJ04/>D’, /SUHN94H/N Z9P3/NPHP4MN4ZH4L +i(*&:,*
309PPH>H394H/N! 9NU M93L 3/;;JNH4V4VRML9U H4P/ZN P3/RM9NU T/JNU9SV& 8# +LM[M90/N4LMM0M[94H/N HN 4LMPM;HY9SHU [90MVSMHSP4P/S4HN<9QHP/>D’,SM>0M34MU 4LM904H4JUM
4LMR09N43/;;JNH4VHN 4LMMN[HS/N;MN49NU 4LMPM3/NU SM>0M34MU 4LMZ94MSP494JP5aS/;T/4/;4/4/R! 4LM
;/HP4JSM3/N4MN4/>4LMP/H0HN3SM9PMU S9N^ PVN4LMPHP/>4LMD’,UH90HNMSM>0M34MU 4LM[M/S4LM0/390
[M=(0 >#53$%6[MH394H/N& D’,/SUHN94H/N& PM;HY9SHU [90MVSM-9P9
66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
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导致了一系列
的环境失调问题!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河谷地带
的干旱化过程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陈灵芝!#778&
杨继平!%$$$& -/;/0HN/!%$$# #!河谷地带人口(资
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现
代生态学研究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马世骏!
#77$& 章家恩等!#77?#$ 作为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与重建问题的恢复生态学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
视!并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章家恩等!
#77?& #777& 周国逸!#77@#$
植物群落的分类是植物群落学中最复杂的问题
林 业 科 学 !" 卷6
之一$ 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多从生态学的群
落概念出发!以群落为研究单位进行类型的划分!即
乔(灌(草各层物种均统计在内!它的优点在于可以
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及环境解释分析"江洪!#77!& 张
金屯!#77A& 张峰等!%$$$#$ 目前!在我国曾对许多
地区的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祝廷成等!#7@@& 席跃
翔等!%$$!& 胡理乐等!%$$A& 郭东罡等!%$$A& 代力
民等!%$$@#!因此!学者们将数量分析方法引入传
统的植物群落分类 "lUS9[^/! %$$A& 熊咏梅等!
%$$@#$
拉萨河谷是西藏)一江两河*的重点区域之一!
其生态环境的退化影响着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
障的构建$ 本文应用 +i(*&:,*和 D’,多元分析
的方法!以乔(灌(草各层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
对半干旱河谷区域内样方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研
究!旨在深入理解高原半干旱河谷区域的植被空间
分布及植被的生态适应特性!为高原河谷地带植被
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6研究区自然概况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流
域!喜马拉雅山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
朗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
候$ 区内气候温暖(干燥!年均气温 ?1! d!年平均
相对湿度8$_ ‘A$_!降水量 %$$ ‘A$$ ;;!干燥度
#5A ‘#$!干湿指数 8 ‘?!##$ d积温% #?? d!无
霜期 #88 天!全年日照时数 8 $$$ L 以上"青藏高原
综合科学考察队!#7@A#$ 本研究区位于拉萨河中
下游河谷地带!%7n#Ao+8$n$$o*!7$n!Ao+7#nA$o
)!面积 88$1! ^;%!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的典型地带!
海拔 8 "A$ ‘A $$$ ;!河谷较宽!发育有河漫滩(堆
积阶地(洪积扇(河谷盆地和山地等地貌类型$ 属于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亚高山灌丛(草原亚区植被区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7@@#$
拉萨半干旱河谷植被类型主要为亚高山灌丛和
草甸植被以及河谷人工林群落$ 在河谷河漫滩天然
分布有沙棘 "V+::-:’$"%’$9)-+?"##(小花水柏枝
"H0%+&$%+$ C$%?+#(大 红 柳 " F$6+=&’"+6-:’+6$ [9S5
9+&%-#*$&’0-+?"##群落!以及以杨树"J-:,6,#PRR5#(柳
树"F$6+=PRR5#为主的人工林群落$ 在海拔! $$$ ;
以下!主要分布以砂生槐"F-:’-%$ 9--%&%-.*+$)$#(架
棚"1"%$*-#*+59$ 9+),##等组成的落叶灌丛& 海拔 !
$$$ ‘! 8$$"! A$$#;!植被有绢毛蔷薇"!-#$ #"%+&"$#(
高山绣线菊"F:+%$"$ $6:+)$#(小檗"3"%8"%+#PR5#等亚
高山灌丛和藏沙蒿 "2%*"9+#+$ C"680+#(丝颖针茅
"F*+:$ &$:+6$&"$#(固沙草";%+),#*’-%-6?+#等组成的
小半灌木草原群落$ 海拔 ! 8$$"! A$$# ‘! @$$ ;!香
柏"F$8+)$ :+)5+[9S5C+6#-)9+#灌丛"阳坡#和杜鹃
"!’-?-?")?%-) PRR5#(三叶金露梅"J-*")*+6$ .%,*+&-#$
[9SM*$)5,*+&$#(鬼箭锦鸡儿"1$%$5$)$ 4,8$*$#等组成
的常绿针叶和常绿革叶灌丛等& 局部石砾质的地段
还分布有小片垫状植被$ 海拔! @$$ ;以上主要以高
山嵩草 "D-8%"#+$ :059$"$#为主组成的高山草甸植
被!阴坡和阳坡植被类型基本相近!并有片段的垫状
植物群落$ A $$$ ;以上为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高
山冰缘植被#$
%6研究方法
D@?A研究区的确定
本研究以拉萨河流域半干旱河谷地区的自然植
被分布为依据!选择河谷最低海拔8 "A$ ‘A $$$ ;!
海拔垂直带谱# 8A$ ;的范围!包括拉萨市北山"阳
坡#(南山"阴坡#和河谷地带进行调查研究$
D@DA外业调查
分别在阳坡"北山#和阴坡"南山#按垂直高差
#$$ ;设置典型样地!同时在河谷地带按照植被类
型设置典型样地!阳坡与阴坡设置样地 %@ 块!河谷
地带设置 ? 块!共获得典型样地 8A 块$ 根据植被类
型设置样地大小!拉萨河谷地带植被主要以灌丛和
灌丛草原为主!样地大小设置为 #$ ;p#$ ;!在每个
样地内沿对角线设置 A 个草本样方!共获得草本样方
#?A 块$ 在每个样地和样方内!分别记录植物的种
类(株数(高度(盖度等!同时记录样地的海拔(坡向(
坡度和土壤等环境指标$ 各样地概况见表 # 所示$
D@EA数据处理
本研究应用调查样方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种
统计数据!按照重要值的计算方法% 乔木层% (.f
"相对高度 C相对显著度 C相对频度#h8& 灌木层%
(.f"相对高度 C相对盖度 C相对频度#h8& 草本
层& (.f"相对高度 C相对盖度 C相对频度#h8$
重要值取值范围为 $ ‘#$ 在研究区域不同海
拔梯度上!共取得 8A 块样地!记录了 #7" 种子植物!
形成 8A p#7" 维的数据矩阵!按样方和物种分别进
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样方分类采用物种重要值
数据!物种生态种组划分采用二元属性数据!即"$!
##数据$ 分类采用 .)&:,*软件包中的二元指示
种 分 析 +i(*&:,* " 4Z/YZ9V HNUH394/SP PRM3HMP
9N90VPHP#"\H0!#77?#!排序采用 ’,*2’2软件包标
准 程 序 的 除 趋 势 对 应 分 析 D’, " UM4SMNUMU
3/SSMPR/NUMN3M9N90VPHP#"4MSFS99^!#7@@#$
"#

林 业 科 学 !" 卷6
D@FA植被分类单位和命名
植被分类单位和命名依据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
察队"#7@@#的分类系统$ 其中采用植被型(群系(
群丛为主要的植被分类单位$
对群系和群丛的命名采用优势种命名法!用群
落各层优势种的拉丁学名来命名!依优势度的大小
依次列出主要的优势种!并在学名之后加上分类单
位名称的全称或缩写$
86结果与分析
E@?A植被数量分类结果
图 # 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所有植物重要
值的 8A 个样地 +i(*&:,*分析结果!将拉萨半干
旱河谷地带的主要植被划分成 ! 个植被型组!即阔
叶林(灌丛(草甸和沼泽& ? 个植被型& #! 个群系&
根据分类结果结合调查将 #! 个群系划分成 #" 个群
丛$ 具体结果见表 %$
图 #6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 8A 个样地
+i(*&:,*分析结果
aH<5#6+i(*&:,*309PPH>H394H/N SMPJ04P/>4LM8A R0/4P
/>PM;HY9SHU [90MVSM-9P9
E@DA主要植被类型的群丛特征
## 杨树 C劲直黄芪群丛!样地号 #$ 拉萨河谷
地带人工林群落!纯林!结构简单!栽植密度大!郁闭
度一般在 $5? 以上$ 栽培杨树主要有银白杨
"J-:,6,#$68$#(北京杨"JM:"B+)")#+##(藏川杨"JM
#7&&,$)+&$ [9S5*+8"*+&$#等& 林下植物种类单一!主要
为劲 直 黄 芪 " 2#*%$5$6,##*%+&*,##( 钉 柱 委 陵 菜
"J-*")*+6$ #$,)?"%#+$)$#(猪毛蒿 "2%*"9+#+$ #&-:$%+$
#等!盖度 #$_ ‘#A_$
%# 柳树 C玫红野青茅 C长尖莎草群丛!样地号
%$ 拉萨河谷地带人工林群落!海拔 8 ?$$ ;左右!
纯林!郁闭度 $1A 左右& 草本层较杨树林丰富!主要
为玫红野青茅 "@"0",=+$ %-#"$#(长尖莎草 "10:"%,#
&,#:+?$*,##(柔毛委陵菜"J-*")*+6$ #$,)?"%#+$)$#(垂
穗披碱草 "<609,#),*$)##( 小球花蒿 "2%*"9+#+$
9--%&%-.*+$)$ # 等!在水位较高的地带!草本盖度
7$_以上!可以提供饲草$ 栽培种有垂柳 " FM
8$806-)+&$#(长蕊柳"FM6-)5+#*$9+)"$#等$
8# 沙棘 C白草群丛!样地号 !!A$ 拉萨河谷天
然林群落!海拔 8 ?$$ ‘8 @$$ ;拉萨河流域的河漫
滩!以沙棘为单优势种!平均高度 ! ‘A ;!平均胸径
#$ ‘#A 3;!盖度 !$_ ‘?$_& 草本层主要以白草
"J"))+#"*,9 .6$&&+?,9#( 蕨 麻 委 陵 菜 " J-*")*+6$
$)#"%+)$#(香藜 "1’")-:-?+,98-*%0##(苔草 "1$%"=
PRR5#(大籽蒿"2%*"9+#+$ #+"G"%#+$)$ #等!草本层盖度
@$_!以及铁线莲"16"9$*+#PR5#$
!# 大红柳 C小花水柏枝群丛!样地号 8$ 天然
块状分布拉萨河谷中游的河漫滩!呈灌木状!群落平
均高度 #5A ;!盖度8$_ ‘!$_!草本层主要以早熟
禾"J-$ $)),##(香藜(白草(拉萨黄芪 "2#*%$5$6,#
6$#$")#+##等!草本层盖度 %$_$
A# 砂生槐 C架棚 C藏沙蒿群丛!样地号 @!7!
#$!##$ 分布海拔 8 ?$$ ‘! $$$ ;山麓及阳坡"北
山#!坡度 A ‘%An!灌丛盖度8$_ ‘"$_!以砂生槐
为主!平均高度 "$ 3;!重要值 $1A"!还有架棚(藏沙
蒿(醉鱼草"3,??6"4$ PR5#等& 草本层主要有白草(
固沙草(丝颖针茅(早熟禾(须芒草 "2)?%-:-5-)
0,))$)")#+##( 喜 马 拉 雅 草 沙 蚕 " U%+:-5-)
’--B"%+$),##(香藜(圆齿红景天"!’-?+-6$ &%"),6$*$#
等!草本盖度 !$_$
"# 绢毛蔷薇 C小叶子 C醉鱼草群丛!样地号
#%!#8!#!$ 分布海拔 ! $$$ ‘! 8$$ ;阳坡!坡度
%$ ‘!$n!灌丛盖度!$_ ‘A$_!以绢毛蔷薇为主!平
均盖度 #"$ 3;!重要值 $1A#!其次为山岭麻黄
"<:’"?%$ 5"%$%?+$)$#(小檗混生有藏沙蒿(醉鱼草等
灌 木& 草 本 层 主 要 为 高 山 蒿 草( 翼 首 花
"J*"%-&":’$6,#’--B"%+#(冰岛蓼"D-")+5+$ +#6$)?+&$#(
扁芒 草 "@$)*’-)*$ #&’)"+?"%+#( 固 沙 草( 须 芒 草
"2)*%-:-5-) 5$0$),##(拉萨黄芪(白草(直立点地梅
"2)?%-#$&""%"&*$ #( 青 藏 狗 哇 花 " V"+"%-:$::,#
8-C"%+#(毛果草"E$#+&$%0,9#等!草本盖度 A$_$
?# 高山绣线菊 C山岭麻黄 C小檗群丛!样地号
#A!#"$ 分布海拔 ! 8$$ ‘! A$$ ;阳坡!坡度 #$ ‘
8$n!灌丛盖度 8$_ ‘A$_!以高山绣线菊为主!伴
生有山岭麻黄(小檗等灌丛& 草本主要由拉萨黄芪(
青藏狗哇花 "V"*"%-:$::,#PR5#( 尼泊尔大丁草
" E"+8)+*7+$ )":$6")#+##( 大 花 嵩 草 " D-8%$#+$
9$&%$)*’$#(高山嵩草(猪毛蒿"2%*"9+#+$ #&-:$%+$#(
冰原白蒿"2%*"9+#+$ #*%$&’"0+#(鸢尾"(%+#?"&-%$#(冰
岛蓼"D-")+5+$ PR5#(龙胆 ">")*+$)$ PRR5#(蓝钟花
@#
6第 #$ 期 杨小林等%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10$)$)*’,#’--B"%+#(垂穗披碱草 "<609,#),*$)##
等组成!盖度A$_‘"$_$
@# 大果香柏 =小檗 C大花嵩草群丛!样地号
#?!#@!#7$ 分布海拔 ! A$$ ‘! @$$ ;阳坡!坡度 #$
‘%An!盖度 %$_ ‘8$_!以大果圆柏和小檗为主!
高度 #$$ ‘%$$ 3;!混生有香柏 " F$8+)$ :+)5+[9S5
C+6#-)9+#(金露梅"J-*")*+6$ .%,*+&-#$ [9S5$%8,#&,6$#
等& 草本层以大花嵩草为主!伴生有早熟禾(羊茅
"/"#*,&$ -G+)$#(木根香青 "2)$:’$6+#=06-%’+7$#(拉
萨黄芪(螃蟹甲 "J’6-9+#0-,)5’,#8$)?+#(唐松草
"U’$6+&*%,9%,+$".-6+,9#等!草本盖度 8$_ ‘!$_$
表 DA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主要植被类型
B&,CDAB0%($#4K(9(’&’-#/#4$(6-L&5-3K&*(0 5(9-#/#48&$&
主要植被类型
阔叶林 FS/9U0M9>>/SMP4
6"落叶阔叶林 DM>/0H94MTS/9U0M9>>/SMP4
66# 人工杨林 a/S;5J-:,6,#PRR5
666##杨树 C劲直黄芪",PP5J-:,6,#PRR5C2#*%$5$6,##*%+&*,##
66% 人工柳树林 a/S;5F$6+=PRR5
666%#柳树 C玫红野青茅 C长尖莎草",PP5F$6+=PRR5C@"0",=+$ %-#"$ C10:"%,#&,#:+?$*,##
灌丛 &LSJT
6#落叶阔叶灌丛 DM>/0H94MTS/9U0M9>PLSJT
668 沙棘灌丛 a/S;5V+::-:’$"%’$9)-+?"#
6668#沙棘 C白草",PP5V5%’$9)-+?"#CJ"))+#"*,9.6$&&+?,9#
66! 大红柳灌丛 a/S;5F$6+=:0&)-#*$&’0$
666!#大红柳 C小花水柏枝",PP5F$6+=&’"+6-:’+6$ [9S59+&%-#*$&’0-+?"#CH0%+&$%+$ C$%?+#
66A 砂生槐灌丛 a/S;5F-:’-%$ 9--%&%-.*+$)$
666A#砂生槐 C架棚 C藏沙蒿",PP5F-:’-%$ 9--%&%-.*+$)$ C1"%$*-#*+59$ 9+),#C2%*"9+#+$ C"680+#
66" 蔷薇灌丛 a/S;5!-#$ #"%+&"$
666""#绢毛蔷薇 C小叶子 C醉鱼草 ",PP5!-#$ #"%+&"$ C1-*-)"$#*"%9+&%-:’06,#C3,??6"4$ PR5#
66? 绣线菊灌丛 a/S;5F:+%$"$ $6:+)"
666?#高山绣线菊 C山岭麻黄 C小檗",PPMF:+%$"$ $6:+)"C<:’"?%$ 5"%$%?+$)$ C3"%8"%+#PR5#
6$常绿针叶灌丛 )[MSMS>/SMP4
66@ 圆柏灌丛 a/S;5F$8+)$ :+)5+H[9S5C+6#-)9+
666"@#大果圆柏 =小檗 C大花嵩草"2##MF$8+)$ *+8"*+&$W3"%8"%+#PRMCD-8%"#+$ 9$&%$)*’$#
6%小半灌木草原 \90>PLSJT 667 架棚灌丛 a/S;51"%$*-#*+59$ 9+),#
6667#架棚 C小叶丁香",PP51"%$*-#*+59$ 9+),#CF0%+)5$ 9+&%-:’06$ #
66#$ 沙蒿灌丛 a/S;52%*"9+#+$ C"680+
666#$#藏沙蒿 C川藏香茶菜 C小叶香茶菜",PP52%*"9+#+$ C"680+C!$8?-#+$ :#",?-W+%%-%$*$ C!M:$%G+.-6+$#
6&常绿革叶灌丛 )[MS66## 杜鹃灌丛 a/S;5!’-?-?")?%-) PR5
666###杜鹃 C金露梅 C鬼箭锦鸡儿",PP5!’-?-?")?%-) PR5CJ-*")*+6$ .%,*+&-#$ [9S5*$)5,*+&$ C1$%$5$)$ 4,8$*$#
草甸 XM9U/Z
6’高山草甸 ,0RHNM;M9U/Z
66#% 嵩草草甸 a/S;5D-8%"#+$ :059$"$
666#%#高山嵩草 C大花嵩草 C点地梅",PP5DM:059$"$ CDM9$&%$)*’$ C2)?%-#$&"PRR5#
66#8 苔草(杂草草甸 a/S;51$%"=PRR5jZMMU ;M9U/Z
666#8#苔草 C红景天 C垂头菊",PP51$%"=PRR5C!’-?+-6$ PRR5C1%"9$)*’-?+,9PR5#
666#!#圆穗蓼 C凤毛菊",PP5J-605-),99$&%-:’6,9CF$,##,%"$ #,5--#
沼泽 &Z9;R
6(根茎禾草沼泽 ILHK/;966#! 芦苇 a/S;5J’%$59+*"#&-99,)+#
666#A#芦苇 C香蒲 C草",PP5J’%$59+*"#&-99,)+#C2&-%,#&$6$9,#CF&+%:,#PR5#
666#"#华扁穗草 C西藏早熟禾 C海韭菜",PP5360#9,##+)-&-9:%"##,#CJ-$ *+8"*+&$ CU%+56-&’+) 9$%+*+9,9#
667#架棚 C小叶丁香群丛!样地号 %%!%8$ 分布
海拔 8 ?$$ ‘8 7$$ ;阴坡"南山#!坡度 A ‘#$n!盖
度 !$_!以架棚为主!高度 8$ ‘A$ 3;!伴生有小叶
丁香"F0%+)5$ 9+&%-:’06$#& 草本层由丝颖针茅(扁
芒草 "@$)*’-)+$ #&’)"+?"%+#(黄芪(丛茎滇紫草 "
;)-#9$ C$??"6+#(卷柏 " F"6$5+)"6$ :,6G+)$*$#(藏
沙蒿(直立点地梅 "2)?%-#$&""%"&*$#(固沙草(马先
蒿"J"?+&,6$%+#PRR5#等组成!盖度 !$_ ‘"$_$
7#
林 业 科 学 !" 卷6
#$#藏沙蒿 C川藏香茶菜 C小叶香茶群丛!样
地号 %!!%A!%"!%?$ 分布海拔 8 7$$ ‘! 8$$ ;阴
坡!坡度 #$ ‘%An!盖度 A$_!以藏沙蒿为主!高度
!$ ‘@$ 3;!伴生有川藏香茶菜 "!$8?-#+$ :#",?-W
+%%-%$*$#(小叶香茶菜"!$8?-#+$ :$%G+.-6+$#(固沙草(
肋柱花 " E-9$*-5-)+,9 *’-9#-)+#(翼首花(卷柏
"F"6$5+)"6$ PR5#(冰岛蓼(丝颖针茅(冻源白蒿等$
###杜鹃 C金露梅 C鬼箭锦鸡儿群丛!样地号
%@!%7!8$!8#!8%!88$ 分布海拔 ! 8$$ ‘! @$$ ;阴
坡! 以 微 毛 樱 草 杜 鹃 " !MJ%+9,6$".6-%,9 [9S5
&":’$6$)*’-+?"$#占优势!伴生有三叶金露梅(鬼箭锦
鸡儿 "1$%$5$)$ 4,8$*$ # 以及少量的蒙古绣线菊
"F:+%$"$ 9-)5-6+&$#!灌木丛高 "$ ‘?$ 3;!盖度
#$_ ‘!$_& 草本层主要有嵩草"D-8%"#+$ PRR5#(苔
草"1$%"=PRR5#(羊茅 "/"#*,&$ PR5#(高山唐松草
"U’$6+&*%,9$6:+),9#(虎耳草" F$=+.%$5$ PR5#(垫状
点地梅"2)?%-#$&"PRR5#等!草本层盖度 A$_$
#%#高山嵩草 C大花嵩草 C点地梅群丛!样地
号 %$!8!$ 海拔! @$$ ‘A $$$ ;阴(阳坡!在海拔
! @$$ ;以上阴坡和阳坡植被群落相近!以高山嵩草
为主要成分!伴生有大花嵩草"D-8%"#+$ 9$&%$)*’$#(
点地梅!常见的种类有火绒草 " E"-)6-:-?+,9PR5#(
木根香青 " 2)$:’$6+#=06-%’+7$ #(委陵菜 "J-*")*+6$
PRR5#(山莓草" F+88$6?+$ PR5#(蓼":-605-),9PR5#(
冰川棘豆 ";=0*%-:+#56$&+$6+##( 藏玄参 ";%"-#6")
C$*+#( 紫 花 点 地 梅 " 2)?%-#$&"#"6$5-#( 蚤 缀
",SMN9SH9PRR5#等!盖度 "$_$
#8#苔草 C红景天 C垂头菊群丛!样地号 %#$
海拔 A $$$ ; 以 上! 阴( 阳 坡! 属 高 山 冰 缘
"1%"9$)*’-?+,9PR5#植被!在流石扇缘地常见由苔
草(红景天"!’-?+-6$ PRR5#(垂头菊"1%"9$)*’-?+,9
PR5#组成的聚群!伴生有马先蒿 "J"?+&,6$%+#PR5#(
报春 "J%+9,6$ PRR5#(龙胆 ">")*+$)$ PR5#(高山嵩
草(虎耳草等!盖度 !$_$
#!#圆穗蓼 C凤毛菊群丛!样地号 8A$ 海拔
A $$$ ;以上!阴(阳坡!属高山冰缘植被!在流石滩
背风(潮湿的小环境!通常由圆穗蓼 "J-605-),9
9$&%-:’6,9#(凤毛菊" F$,##,%"$ #,5--#为主要成分
的聚群!常见的种类有珠芽蓼 "JMG+G+:$%,9#(雪莲
"F$,##,%"$ PRR5#(红景天(虎耳草(报春等矮小草本
植物!盖度 %$_ ‘8$_$
#A#芦苇 C香蒲 C草群丛!样地号 "$ 为拉萨
河谷主要的湿地植被群落!分布海拔 8 ?$$ ;左右!
植物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甸植物组成!
总盖度在 7$_ 左右!群落结构分为 % 层!芦苇
"J’%$59+*"#&-99,)+##植株高 #1$ ‘%1$ ;!伴生种
主要有香蒲 "2&-%,#&$6$9,## 和草 "U%+56-&’+)
9$%+*+9,9#$
#"#华扁穗草 C西藏早熟禾 C海韭菜群丛!样
地号 ?$ 为拉萨河谷典型的湿地草甸植被群落!华
扁穗草 "360#9,##+)-&-9:%"##,##为其建群种!盖度
?$_ ‘@$_!草高 #$ 3;左右!无层次分化!常伴生
有西藏早熟禾 "J-$ *+8"*+&$ #(海韭菜 "U%+56-&’+)
9$%+*+9,9#(苔草等$
E@EA植被类型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图 % 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所有植物重要
值的 8A 个样地 D’,二维排序结果!沿对角线首先
将不同生境的阴坡(阳坡分开!不同生境的群落类型
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 各样地在坐标轴上的平面
位置反映了样地所在群落的生态学特性 "张金屯!
%$$!#$ D’,所得的植物群落二维排序表明它们对
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分析较好$
图 %6拉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所有植物
重要值的 8A 个样地 D’,二维排序
aH<5%6D’,/SUHN94H/N >/S90R09N4H;R/S49N3M[90JM
/>8A R0/4P/>PM;HY9SHU [90MVSM-9P9
"% 阔叶林 FS/9U0M9>>/SMP4!#% 灌丛 &LSJT!
$% 草甸 XM9U/Z!%% 沼泽 &Z9;R5
D’,第 # 轴基本上反映各植物群落所在环境
的海拔梯度变化趋势!即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
坡位向上!由于气候差异(太阳辐射强弱不同(土壤
类型不同以及降水(光照(湿度的相应变化!在河谷
研究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 海拔
从底到高!在河谷地带大致依次沼泽(落叶阔叶林(
灌丛和草甸$
D’,第 % 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
水分状况!表现出植物群落所在环境水分变化趋势!
即从下至上!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
$%
6第 #$ 期 杨小林等%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量逐渐增加!即使在同一植被型中!不同群丛所处生
境的水分状况也不一样!例如大果圆柏生长在水分
条件较差的阳坡!小半灌木草原(常绿革叶灌丛生境
比落叶阔叶灌丛生境的水分优越& 到达一定的海拔
高度"! @$$ ;以上#!阴坡和阳坡的生境接近!植被
类型相近$
根据拉萨半干旱河谷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排
序!不难看出!水分和海拔是所有因子中对本山区植
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 其次是坡向
和坡位& 坡向对群落的分布也有较大关系$ 同时!
D’,排序图较好地反映出山体各植物群落所在生
境的环境状况$ 排序图与 +i(*&:,*分类结果基
本吻合!也验证了 +i(*&:,*分类结果的可靠性$
E@FA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
拉萨半干旱河谷主要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见
图 8$
图 86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群落的垂直分布
aH<586.MS4H390UHP4SHTJ4H/N />PM;HY9SHU [90MV
SM-9P9
拉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结果表明!河谷地带由海拔(河流(坡向在温度(水分
条件及两者的配合状况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决定了
半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植物群落的分布类型与物种组
成也不尽相同$ 采用生态重要值作为划分群落类型
的依据 "表 %! 8 #$ 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的
# 8A$ ;范围内垂直带谱上!包括 ? 个植被类型!垂
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 海拔 8 ?$$ ;左右是落
叶阔叶林和沼泽植被群落!海拔 8 @$$ ‘! @$$ ;阴(
阳坡出现了不同的植物成分和群落类型$ 随着海拔
的升高!阴(阳坡的差异缩小!植被群落类型和植物
组成也相似$
拉萨半干旱河谷研究区域不同的生境和整个研
究区域群落排序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这一点充分
表明这一区域不同海拔各层次的物种组成都有其独
特性!各海拔的灌丛和草本层群落其特点明显!
每一类型的群落!都具有其独特的)植物家族*!群
落植物种构成!在较大程度上反映群落的物种构成
特征$ 拉萨半干旱河谷植被分布!由于受青藏高原
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植被分布规律与纬度
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梯度相关!环境胁迫
强烈$
!6结论
## 应用 +i(*&:,*和 D’,的分析方法!对拉
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群落进行研究!得到与客观
实际比较一致的分类结果$ 调查样方包括拉萨半干
旱河谷群落植被类型!共获 8A 个样地$ +i(*&:,*
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 8A 个样地分为 ! 个植被
型组(? 个植被型(#! 个群系(#" 个群丛!研究区域
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分明$
%# 样地 D’,第 # 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
环境的海拔梯度!在拉萨河谷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
在明显的分带!过渡带狭窄$ D’,第 % 排序轴反映
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
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 对角线上各样地的排列顺序
综合反映坡向(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
各群落类型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说明 D’,排
序较好的反映群落之间以及群落和环境之间的生态
关系$
8# D’,排序结果与 +i(*&:,*分类结果具有
一致性!验证了 +i(*&:,*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反
映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主要植被分布是由海拔梯
度(水分梯度和热量梯度等主要因子综合决定$
!# 以样地中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同时运
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对植被进行定
量分类!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
的植被类型!更好地了解该河谷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特点!为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陈灵芝5#778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现状及其保护对策5北京% 科学
出版社5
代力民!唐立娜!曹玉明!等5%$$@5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
群落数量分析5林业科学!!!"8# % " =#%5
#%
林 业 科 学 !" 卷6
郭东罡!上官铁梁5%$$A5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5
武汉植物学研究!%8"A# % !!! =!!@5
胡理乐!毛志宏!朱教君!等5%$$A5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5
生态学报!%A"### % %@!@ =%@A!5
江6洪5#77!5川西北甘南云杉林的 D’,排序(环境解释和地理分布
的模型研究5植物生态学报!#@"8# % %$7 =%#@5
马世骏5#77$5现代生态学透视5北京% 科学出版社!8$$ =8#"5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5#7@A5西藏森林5北京% 科学出版
社!" =#$5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5#7@@5西藏植被5北京% 科学出版
社!7$ =8$75
席跃翔!张金屯!李军玲5%$$!5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数量分
类和排序研究5草业科学!#8"## % #A =%$5
熊咏梅!朱6纯!何仲坚5%$$@5我国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的研究进展5
广东园林!"!# % !7 =A#5
杨继平5%$$$5世纪之交关注森林+++林业的地位和作用5北京% 中
国林业出版社!@@ =7?5
章家恩!徐6琪5#77?5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透视5地理科
学进展!#""8# % %7 =8?5
章家恩!徐6琪5#7775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5应用生
态学报!#$"## % #$7 =##85
周国 逸5#77@5关 于 恢 复 生 态 学5世 界 科 技 研 究 与 发 展!
%$"## % A% =A!5
张金屯5#77A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5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
张金屯5%$$!5数量生态学5北京% 科学出版社5
张6峰!张金屯5%$$$5我国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进展5山西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8"8# % %?@ =%@%5
祝廷 成! 钟 章 成5#7@@5植 物 生 态 学5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77 =#%$5
\H0X 25#7?75+i(*&:,*% , a2I+I,* RS//S9SS9N;J04H[9SH9T0MU949HN 9N /SUMSMU 4Z/Z9V49T0M309PPH>H394H/N />4LM
HNUH[HUJ90P9NU 94SHTJ4MPH4L9395*O% ’/SNM0bNH[MSPH4V5
-/;/0HN/X .5%$$#5)0M[94H/N PRM3HMPYUMNPH4VLHP4/SH390
9NU RS/PRM34H[M [HMZP5 W0/T90 )3/0/#$"## % 8 =#85
4MSFS99^ ’Ga5#7@@5’,*2’2% ,a2I+I,*RS//S39N/NH390
3/;;JNH4V/SUHN94H/N TV , R9S4H90- , 39N/NH390- 3/SSMPR/NUMN3M
9N90VPHP!RSHN3HR909N90VPHP9NU SMUJNU9N3V9N90VPHP".MSPH/N%1# #5
i9
,lUS9[^/F5%$$A5.MH394H/N
/>4LMPM9P/N90P9[9NN9PHN .MNMKJM095a0/S9!%$$"## % !7 ="!5
!责任编辑6郭广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