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n Riverbank Slop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低,这与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最低形成鲜明对照。与之相反,退耕地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活性最高,而草地中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居于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则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pH值也呈显著的相关性。脲酶与有机质含量之间、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pH值之间均分别呈显著相关性。林地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居于最低,岸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N,P含量。消落带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高,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N,P元素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增加林地,限制在消落带进行耕作等农事活动。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five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e. woodland, grassland, abandoned land, farmland, and hydro-fluctuation belt) on riverbank slop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woodland was the lowest among all the land use types. In contrast, farmland had the lowest activity of the soil invertase and protease. However, abandoned land had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the soil urease and protease, while grassland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the soil inver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Moreover, the soil catal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organic matter, and pH value,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The invertase and urease activity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soil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H value,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tim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not only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ut also between protease and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and pH values, respectively. The woodland had the lowest content of the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nitrogen, and the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mpared to that in other land use types. The woodland might be able to effectively reduce conte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il and hence the amont into the water bod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owever,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was the highest compared to that in other land use types The continuous agricultural farming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could be one of the crucial sources for inputt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to the water body of the reservoir to cause eutrophication. Thus, woodland should be further increased while imposing farming should be restricted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knowledge for protecting results can be of help to protect riverbank slop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 % # $
收稿日期" $%#$ 4%5 4$6# 修回日期" $%#$ 4%6 4$9$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6( #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0$%#% 4#;\#1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金’U8jg$%#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75%%9(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 ’’Yhb&KYb
cY;b’ch)b-8b##b%!( $
﹡李昌晓为通讯作者$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
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雷:明:李昌晓:陈:伟:魏:虹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5#;(
摘:要!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 ; 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
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
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低!这与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最低形成鲜明对照$ 与之相反!退耕地
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活性最高!而草地中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居于最高$ 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
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 EJ值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
速效磷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 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则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EJ值也呈显著的相关性$ 脲
酶与有机质含量之间)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EJ值之间均分别呈显著相关性$ 林地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
效磷含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居于最低!岸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 *!Y含量$ 消落带土壤中
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高!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 *!Y元素富营养
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议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增加林地!限制在消落带进行耕作等农事活动$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 用地类型# 土壤酶# 土壤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5#"1;:::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45!"""$%#$### 4%%#; 4%"
P**,.1("*/’**,&,)1N%)5Q(,?%11,&)(")-"’3P)R2#,(6.1’0’1’,(%)5!B,#’.%3
?&"$,&1’,(")S’0,&7%)T-3"$,("*1B,+B&,,U"&C,(S,(,&0"’&
-BA[A>H:-A’<=>HVA=/:’ @BA:@BAJ/>H
’#$%&’()*’+)*%,)*+>$I=)VI160*)1;$1+),+>$->*$$W)*2$9<$9$*6)0*<$20)1 ),Q0109+*%),I/4=’+0)1
3)5$2$),&0,$7=0$1=$9! 7)4+>C$9+J106$*90+%:3>)12S012 !%%5#;(
67(1&%.1" :+XLDB=RSA2ASABF=>Q R OA2BQAOBCB>S0=>Q IFBSLEBF’A3B3
T//Q0=>Q! HC=FF0=>Q! =N=>Q/>BQ 0=>Q! O=CD0=>Q! =>Q NB0S( /> CA2BCN=>P F0/EBF/OShBFBC2/AC3+Q =0P=0A>BE T//Q0=>Q T=FS=D/>H=0SQ IFBSLEBF3(> R/>SC=FS! O=CD0=>Q <=Q S2BCS=FB=>Q EC/SB=FB3J/TB2BC!
=N=>Q/>BQ 0=>Q <=Q SQ EC/SB=FB! TQ BVF/A0A>2BCS=FB=>Q =0P=0A>BEQ =0P=0A>BESBQ
FAH>AOAR=>S0LE/FASA2BCB0=SA/>FSB>S/OF/A0S/S=0>ASC/HB>! =2=A0=N0B>ASC/HB>! S/S=0EARD=SBC!
=>Q EJ2=0IB! CBFEBRSA2B0L3+AOAR=>S>BH=SA2BR/CCB0=SA/> NBSTBB> =0P=0A>BEQ F/A0
=2=A0=N0BESB>S3+2BCS=FB=>Q ICB=FB=RSA2ASL=0F/FAOAR=>SR/CCB0=SA/>FTAS< F/A0S/S=0
>ASC/HB>! =2=A0=N0B>ASC/HB>! =2=A0=N0BEQ EJ2=0IB! CBFEBRSA2B0L3(> SSADB! =FAH>AOAR=>SR/CCB0=SA/>
T=FQBSBRSBQ >/S/>0LNBSTBB> ICB=FB=RSA2ASL=>Q /CH=>ARD=SBCR/>SB>S! NIS=0F/NBSTBB> EC/SB=FB=>Q S/S=0>ASC/HB>!
=2=A0=N0B>ASC/HB>! =>Q EJ 2=0IBF! CBFEBRSA2B0L3+Q <=Q SSB>S/OSQ =2=A0=N0B
>ASC/HB>! =>Q SQ =2=A0=N0BE /SQ IFBSLEBF3+Q DAH=N0BS/BOBRSA2B0LCBQIRBR/>SB>S/O>ASC/HB> =>Q E SQ RBSSA>S/S+SB>S/OF/A0=2=A0=N0B>ASC/HB>! =2=A0=N0BEQ S/S=0E S NB0ST=FS /SQ IFBSLEBF+
SA>I/IF=HCARI0SIC=0O=CDA>HA> S林 业 科 学 !" 卷:
NB0SR/I0Q NB/>B/OSEISA>H>ASC/HB> =>Q ES/SCBFBC2/ACS/R=IFBBISC/E3+Q FRCB=FBQ THO=CDA>HFA> S NB0S/OS/T0BQHBO/CEC/SBRSA>HCBFI0SF
R=> NB/OP F0/EBF/OS8,2 9"&5(" :+P F0/EBF# 0=>Q IFBE=SBC>F# F/A0B>XLDB# F/A0R::三峡水库属反季节性调节水库!以年度为周期
的人工水位调节!使本已脆弱的库岸生态系统的脆
弱性进一步加剧$ 库区人口密集!人地矛盾十分突
出!分布于水库岸坡的大量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岸坡
系统的生态健康!特别是在岸坡上的不合理农业耕
作以及盲目性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库岸生态系
统的服务功能明显下降’崔丽娟等! $%### 吴义锋
等! $%##($ 在三峡水库水位消涨范围的 9% D落差
带内!当消落区出露后仍然存在的大量农耕活动产
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三峡水库的库岸屏障带主要由
大量岸坡系统构成$ 这些岸坡系统是陆生环境与水
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是陆生系统物质能量进入水
库水体的最后一道屏障!具有过滤和缓冲的重要作
用!在维护三峡水库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方面具有
极其特殊的地位’张建春等! $%%9($ 因此!合理的
岸坡土地利用方式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具有重要生
态功能的三峡库区岸坡系统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却并
未引起人们应有的足够重视$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反映人类利用土地各种
活动目的的同时!也影响着土壤性质的变化 ’朱祖
祥! #6"9($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导致土壤生物
化学循环的方向)变化速率以及物质再分配过程的
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许多生态过程
的发生’牛文元! #6"6# 傅伯杰等! $%%## #666# 孔
祥斌等! $%%9# 高富等! $%%%(!并最终体现在土壤
化学性质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土壤酶活性的改变$ 已
有大量学者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
’常超等! $%%6# 林杉等! $%%"# 唐将等! $%%;# 廖
晓勇等! $%%; ( 或者对土壤酶活性 ’g0/FB$+’5B!
$%%\# [=CARB0$+’53! $%%;# &SBHB$+’53! $%%6(单方面
的影响!而很少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
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变化关系 ’徐雁等!
$%#%(!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互
作机制!尤其还未见基于三峡库区岸坡系统的不同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
关报道$ 本研究从三峡库区岸坡系统角度研究具有
典型代表性的几种用地类型中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
化学性质之间的关联机制!为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
护好三峡库区岸坡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由此假
设" #(在三峡库区岸坡坡面尺度条件下!不同土地
利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
$(在消落区进行农事耕作!将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
化学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研究地区概况
本研究区域位于三峡库区中段忠县境内的汝溪
河流域! ’#%5 ;^9_;\n*#%" #^!_9#n)!9% $^$_95n*
9% !^!_;9n*(!境内为低山丘陵地貌!拥有典型的岸
坡系统!海拔都在 ##5 D以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
山地气候$ 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
足$ # #% o年积温 ; 5"5 o!年均温 #"1$ o!无霜
期 9!# 天!日照时数 # 9$51; 量 # $%% DD!相对湿度 "%e# 三峡工程竣工后!三
峡水库施行%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
式!每年 #% 月汛末开始蓄水!#% 月底或 ## 月初水
库水位上升至最高水位 #5; D# ; 月水位又开始下
降!\*6 月水库水位维持在汛期最低水位#!; D!从
而形成垂直落差达 9% D的三峡库区消落带# 地带
性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破坏殆
尽!现有植被以次生林和灌丛草被为主# 土壤主要
为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的紫色
土!土层浅薄!土层厚度通常不到 ;% RD!水土流失
较为严重$
:;=<样地设置及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于 $%#% 年 #$ 月在三峡
库区忠县石宝镇境内的汝溪河流域坡度大致相同的
岸坡上!选定库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地作为研究
区域$ 岸坡接受光照辐射强度大致相同!土壤预热
条件基本一致$ 为使研究样地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尽可能考虑到岸坡上的各种不同用地方式!共设置
了 #5 个样地!包括 9 个林地类型)\ 个退耕地类型)
$ 个耕地类型)! 个草地类型)$ 个消落带类型$ 利
用 & 型的布点方法’每个样地随机设 9 条 & 型样带!
每条样带设 ; 个取样点(保证样点的设置完全满足
统计学随机性原则$ 由于人类的长期活动和库区蓄
水的影响!致使现存的植被大都为次生植被和人工
林!而天然林很少$ 原有的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
\#
:第 ## 期 雷:明等"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林大多都开垦为耕地和农田!后来部分陡坡耕地退
耕还林!在一些土壤瘠薄)坡度较大的地方形成大面
积的次生灌草丛!而在海拔 #5; D以下!受到蓄水的
胁迫形成消落带$ 对样地经纬度)海拔)干扰情况进
行记录!并对地被物进行描述’表 #($ 每个样地取
% ‘#; RD的表层土壤!; 个样点采集 # 个土壤混合
样品’,R/FS=?[=CSp>BX$+’5B! $%%5($ 将土样带回试
验室!风干)磨碎)过筛’孔径为 %1$; DD和 # DD(!
然后保存在 ! o冰箱中待测$ 在 $ 周内完成土壤酶
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表 :<岸坡样地概况
+%7>:土地利用类型
-=>Q IFBSLEB
海拔
)0B2=SA/>bD
平均坡度
,2BC=HBF0/EB’ (^
样地基本特征
8BFRCAESA/>F/OF=DE0A>HE0/SF
林地
@//Q0=>Q
#"5 ‘$%9 $主要植被为马尾松’D0149;’99)10’1’( !平均树高为 #$1#9 D!平均胸径为 #"1\ RD!平均冠幅
达 91$! Da!19\ D!其间夹杂少量白栎’A4$*=49,’(*$0( !平均树龄为 #; 年!总盖度在 \\e左
右# 土壤瘠薄# 当地村民常进入林中收集枯枝落叶等采集薪柴活动!受一定的人为干扰$
+=>S2BHBS=SA/> T=FD0149;’99)10’1’! TAS< => =2BC=HBNCB=FSQ R=>/ELTAQS< /O91$! Da!19\ D! =0/>HTAS< =FD=0
=D/I>S/OA4$*=49,’(*$0SCBBFS<=S<=2BS=N/IS\\e3+! =>Q S QAFSICN=>RBQIBS/
OACBT//Q R/0BRSA/> NL0/R=02A0=HBCF3
草地
KC=FF0=>Q
#"! ‘$$\ 9;
植被以地果 ’80=49+0G)4’( )黄荆 ’X0+$F1$241/)( )野菊花 ’3>*%9’1+>$;4; 01/0=4;( )丝茅
’?;E$*’+’ G)$1020(为主!总盖度约为 6%e!受放牧干扰较严重$ 其中!黄荆平均高 $1%; D!盖
度 !$1;e$
+ T=FQ/DA>=>SBQ NL80=49+0G)4’! X0+$F1$241/)! 3>*%9’1+>$;4; 01/0=4;! ’1/
?;E$*’+’ G)$1020! TAS< =S/S=0R/2BC=HB/O6%e3+H3(>
E=CSARI0=C! SQ ASFR/2BC=HBT=F!$1;e3
退耕地
,N=>Q/>BQ
O=CD0=>Q
#6# ‘$#$ 9$
以柏木’34E*$9949,41$(*09(为主!平均树高 !1"9 D!平均胸径为 #!1;5 RD!平均冠幅为#19#Da
#19" D!地表生有大量平均高度为 %1\ D的丝茅’?;E$*’+’ G)$1020( !盖度约为 $%e$
+ 2BHBS=SA/> T=F34E*$9949,41$(*09! TAS< => =2BC=HB=>Q RC/T> TAQS< /O#19#Da#19" D3+IDNBC/O?;E$*’+’
G)$1020S<=S<=2B=> =2BC=HBQ R/2BC=HB/O$%e3
耕地
Z=CD0=>Q
#5" ‘$;$ $;
采样时!耕地内种有小麦’-*0+0=4;’$9+064;( )油菜’.*’990=’ 1’E49(幼苗!行距平均在 #; RD左
右# 受人为松土)施肥)清除杂草等管理活动影响严重$
8ICA>HF=DE0A>HFB=F/>F!-*0+0=4;’$9+064;=>Q .*’990=’ 1’E49TBCBE0=>SBQ A> SFE=RBT=F=N/IS#; RD3+! OBCSA0AX=SA/>! TBBQA>H=>Q
/S=HBDB>S=RSA2ASABF3
消落带
JLQC/?O0IRSI=SA/>
NB0S
#!; ‘#5; 9"
该样地以前是耕地!受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调度的影响!在消落带土壤出露期间!当地村民
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 ’包括施用化肥及农药 ( !继续种植玉米 ’R$’ ;’%9( )花生
’:*’=>09>%E)2’$’(等农作物$
+Q3-/R=02A0=HBCFFSA0 =Q/ESSC=QASA/>=0O=CDA>H EC=RSARBF
’A>R0IQA>HIFA>HRQ EBFSARAQBF( ! =>Q HC/TR$’ ;’%9! :*’=>09>%E)2’$’ =>Q
/SHSHEBCA/Q A> S NB0S3
:;@<土壤分析方法
土壤酶的测定参照林先贵’$%#%(的测定方法"
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结果以单位
土质量消耗 %1# D/0+-4# g[>c!的体积’D-(表示#
用 9!; 4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以
$! < 后 #H土壤葡萄糖的 (H数表示# 脲酶采用苯酚
钠比色法测定!其活性以 9 < 后每单位土质量产生
的 *Jq! ?*的 (H数表示# 用茚三铜比色法测定蛋白
酶活性!以 $! < 后 # H土壤中氨基氮的微克数表示#
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磷酸酶活性!以单位土
质量单位时间形成酚的质量 ’(H(表示$ EJ值以
#r$1;土水比混合后用 EJ计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
酸钾外加热法!全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碱解 4
扩散法测定速效 *!全 Y)速效 Y利用等离子发射光
谱法测定$
:;E<统计分析
运用 统 计 软 件 &Y&& ’ #\1% ( 采 用 c>B?T=L
,*c.,来分析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
化学性质的影响$ 差异显著性采用 +IPBL/F检验法
来分析$ 采用 YB=CF/> 相关系数法评价土壤酶活性
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与分析
=;:<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
性’8d515!%!Ds%1%%# 图 $=($ 各组的过氧化氢酶
活性 91%%" ‘!159\ D-+H4#!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
大$ 林地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草地’Ds
%1%#()退耕地 ’Ds%1%#()消落带’Ds%1%#(中的
过氧化氢酶活性!依次降低 9;1\!e! 9;19;e!
5#
林 业 科 学 !" 卷:
9\1!6e$ 而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的过氧化氢
酶活性相互之间差异并不显著’D ]%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中的脲酶活性
’8d#91$#;!Ds%1%%#!图 $N($ 不同地类的脲酶
活性在 %1%#5 ‘%1%"5 (H+H4# < 4#之间$ 其中!退耕
地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分别显著高于林地)草地与耕
地’各组的 D s%1%;(!草地和消落带土壤中的脲
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林地和耕地 ’各组的 D s
%1%;($ 消落带与退耕地和草地中的土壤脲酶活性
分别均无显著差异’各组的 D ]%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显著影响土壤中的蔗糖酶
活性’8d##1;9!!Ds%1%%#!图 $R($ 所测土壤中蔗
糖酶活性在 $6$1!!\ ‘;""1;\% (H+H4#< 4#之间$ 其
中草地)退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分别均显著高
于林地)耕地与消落带 ’各组的 D s%1%;($ 但草
地)退耕地土壤之间的蔗糖酶活性差异却不显著#
林地)耕地)消落带土壤之间的蔗糖酶活性差异也未
达显著水平’D ]%1%;($
蛋白酶活性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之间有一
定的差异’8d919"#!Dd%1%9% s%1%;!图 $Q($ 不
同地类的蛋白酶活性在 91!9# ‘!1;6\ (H+H4#< 4#之
间变化$ 退耕地土壤中的蛋白酶活性不但显著高于
林地’Ds%1%;(!而且显著高于耕地’Ds%1%;(!其
他用地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D]%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还显著影响土壤中的碱性磷
酸酶活性’8d9\1#9%!Ds%1%%#!图 $B($ 不同地类
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 %1%!# ‘%1%"\ (H+H4# < 4#
之间$ 其中!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土壤中的碱
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各组的 D s%1%;(!
依次高出 ;$199e! ;#15\e! !\15;e和 !$1$;e$
除此之外!消落带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
于草地’D s%1%;()退耕地’D s%1%;(!但与其他
用地类型之间并未达到显著差异$
总体来说!在各种用地类型中!蔗糖酶的活性占
优势地位!而脲酶的活性偏低$
=;=<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
响’表 $(!但却对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以及
EJ值均产生显著影响’Ds%1%;($ 林地土壤除了
有机质与其余 ! 个不同用地类型未达显著差异外!
其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以及 EJ值均低
于其他 ! 种用地类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消落带
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
类型中却居于最高$ 消落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分别
高出林地和耕地 99e与 #5e!速效氮含量分别高出
林地和耕地 \"e与 !#e# 同时!全磷含量分别高出
林地和耕地 #"\e与 "%e!速效磷含量分别高出林
地和耕地 #\9e与 69e$ 退耕地中全氮含量居于最
高!且显著高于林地和耕地土壤# 草地中的有机质
含量虽趋于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未达显著差异$
表 =<土壤化学状况!
+%7>=<-"’3.B,#’.%3$&"$,&1’,(
土地利用类型
-=>Q IFBSLEB
全氮
+/S=0*b
’H+PH4#(
全磷
+/S=0Yb
’H+PH4#(
速效氮
,2=A0=N0B*b
’H+PH4#(
速效磷
,2=A0=N0BYb
’H+PH4#(
有机质
cCH=>ARD=SBCb
’H+PH4#(
EJ
林地@//Q0=>Q %1;#$ ; t%1%;% 9N %1$#% ; t%1%;9 %N %1%95 ! t%1%%! "R 916!; 9 t%1"$" !R \1"%\ " t%196$ 9= ;1$# t%1$#N
草地KC=FF0=>Q %15%; % t%1%;% 9=N %1;9; " t%1%;9 %= %1%;5 9 t%1%%! !=N \15%$ \ t%1666 #=N \16"$ # t%196$ 9= 51#6 t%1#6=
退耕地,N=>Q/>BQ O=CD0=>Q %15;\ 5 t%1%!# %= %1!9" 9 t%1%!9 9=N %1%!\ \ t%1%%9 \=N 51"9% 9 t#1#%! ;=N \1"!! ! t%19$% 9= 519$ t%1#\=
耕地Z=CD0=>Q %1;"$ ; t%1%5# #N %199! 6 t%1%5! 6=N %1%!! ; t%1%%\ 9NR;19"$ # t#19;$ "NR;1\5" 9 t%1;;! "= 5195 t%1$5=
消落带JLQC/?O0IRSI=SA/> X/>B %1\"% % t%1%5# #=N %1\%9 # t%1%5! 6= %1%\$ " t%1%%\ 9=#%19\" # t#1!"# 6= ;1\65 9 t%1;;! "= \16\ t%1$5=
::)表格中数值为平均值 t标准误# 多重均值比较采用 +IPBL/F检验法#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D s%1%;( $ + S=N0BTBCB
BVECBFFBQ =FDB=>Ft&)# +IPBL/FDBS DI0SAE0BR/DE=CAF/>F# .=0IBFFIOAVBQ TAS< QAOBCB>S0BSBCFTAS />BR/0ID> DB=> FAH>AOAR=>S
QAOBCB>RB=SD s%1%;3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表明" 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
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 EJ值均
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表 9($ 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
效磷含量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而碱性磷酸酶活
性与速效磷则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 蔗糖酶)脲
酶活性分别与全氮)速效氮含量以及 EJ值表现出
显著正相关性!而与速效磷含量却表现出极显著负
相关!与全磷含量未达显著相关性$ 研究还发现脲
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蛋白
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含量以及 EJ值也呈显著正
相关$
"#
:第 ## 期 雷:明等"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表 @<酶与土壤状况相关性分析
+%7>@土壤酶
&/A0B>XLDBF
全氮
+/S=0*
速效氮
,2=A0=N0B*
全磷
+/S=0Y
速效磷
,2=A0=N0BY
有机质
cCH=>ARD=SBC
EJ
过氧化氢酶 JLQC/HB> EBC/VAQ=FB %1!\;!! %1!55!! %1!5%!! 4%19#6 %1;!;!! %1\;!!!
蔗糖酶 (>2BCS=FB %19\;! %1!6!!! %1$\9 4%1!9"!! %1$%5 %19!%!
脲酶 iCB=FB %19"%! %19;5! %1$!" 4%1!!!!! %1!;;!! %1959!
蛋白酶 YC/SB=FB %19;!! %1999! %1#;% 4%1$"# %1$%! %1955!
碱性磷酸酶 ,0P=0A>BE::)!!表示在 %1%# 水平下相关性极显著!!表示在 %1%; 水平下相关性显著$ !!’/CCB0=SA/> AFFAH>AOAR=>S=SS AF
FAH>AOAR=>S=SS9:讨论与结论
土壤酶对维持土壤化学性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 特定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不仅受到土壤化学性
质的影响!还受到土壤所处环境条件的影响’张海峰
等! $%#%($ 由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均系
土壤的内在因素’,/> $+’53! $%%#(!因此人们通常认
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 ’张宪武!
#669# 杨万勤等! $%%$($ 在复杂的土壤环境里!重
要的土壤酶如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与
碱性磷酸酶等!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可能还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过氧化氢酶是土壤合成腐殖质和防止过氧化氢
对生物毒害的重要氧化还原酶系 ’张海峰等!
$%#%(!其活性与土壤 EJ值存在直接关系 ’g=>>=>
$+’53! $%%"(!其最适 EJ值 51% 左右!过高或过低的
EJ值都会导致该酶不可逆而失活$ 林地的酸性土
壤对过氧化氢酶产生直接抑制作用!使其过氧化氢
酶在几种地类中的活性最低$ 土壤氮素)全磷含量
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表 9(!林地土层浅
薄!土壤贫瘠!氮素)全磷含量很低’表 $(!导致过氧
化氢酶活性不高!这与张仕艳等’$%#%(的研究结果
一致$ 有研究表明" 土壤过氧化氢酶还与土壤有机
质关系密切’曹帮华等! $%%"# 陆梅等! $%##(!其活
性能较好表征土壤腐殖化强度大小和有机质积累程
度$ 本研究中!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的过氧化
氢酶活性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与这几种用地类型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密切相关
’表 $($
脲酶直接参与土壤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其活性与土壤氮素)EJ值直接相关 ’+C=F=C?’BEBQ=
$+’53! $%%"# 刘广深等! $%%9(!人们常用土壤的脲酶
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中的脲酶含量过
高!容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 ’孙艳艳等! $%#%($ 研
究结果表明" 耕地中的脲酶含量偏低!与之相关的
氮素)速效磷)有机质含量也不高!很可能是因为库
区农民大都习惯于施用化肥而缺乏农家肥所致$ 库
区频繁农事活动和特有的水文特征!将加剧土壤中
有机质)氮素和速效磷的流失!这些营养元素的流失
反过来又减少了酶促反应的底物’和文祥等! #665#
樊军等! $%%$($ 脲酶活性在林地中最低!与脲酶相
关的氮素在林地中的含量也最低’表 $(!极有可能
是由于林地土壤的 EJ值偏离脲酶的最适范围 ’表
$(!抑制了脲酶的活性$ 而退耕地中的脲酶含量却
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耕地土壤较为肥沃!
退耕后种植柏木 ’34E*$9949,41$(*09(!地面有丝茅
’?;E$*’+’ G)$1020(等大量地被物!阻止雨水对土壤
的冲刷!同时地表枯落物还能增加土壤营养元素的
来源’许其功等! $%%5(!使得作为脲酶重要底物之
一的全氮含量在五大用地类型中居于最高 ’表 $($
还有可能退耕地人为干扰减少!地被物覆盖增加!土
壤微环境改善!导致土壤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耕地
和具酸性土壤的林地 ’Ds%1%;(!进而促进土壤脲
酶活性增强$ 本研究发现消落带中的脲酶活性也分
别显著高于林地和耕地 ’Ds%1%;(!这可能是因为
消落带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分别高于林地和耕地!为
脲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底物$ 本研究所在的消落带
区域为耕地!施用大量氮肥)磷肥和杀虫剂!*元素
的本底营养含量高!对脲酶活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笔者先前的第二项假设即在消落区进行
农事耕作!将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产生负
面影响不成立$ 导致 *元素的本底营养含量高的另
一个因素可能是库区地表径流的侵蚀!使吸附大量
速效氮)速效磷的物质进入水体沉积所致$
蔗糖酶是土壤中又一广泛存在的酶!其活性对
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起决定作用!是土壤中碳循环的
关键酶!该酶受其底物的诱导作用 ’.BCu>AR=$+’5B!
$%%5# 刘兰兰等! $%%6($ 大量的植被需要从土壤吸
收更 多 的 碳 素! 从 而 刺 激 蔗 糖 酶 活 性 的 增 强
’*BTD=> $+’5B! #669($ 植物枯落物的蔗糖酶活性
指数高于其他畜禽粪等!能提供更多蔗糖酶的酶促
机制!可使蔗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 &=2=>S$+’5B!
6#
林 业 科 学 !" 卷:
#6";($ 由于草地大多为一年生草本!代谢较快!土
壤中积累了大量枯落物# 退耕地也产生大量枯落
物!促使土壤微生物变得更为活跃!土壤呼吸强度加
大!土壤酶活性增强’李东坡等! $%%;($ 调查发现!
林地由于村民常进入其中收集枯枝落叶等采集薪柴
活动!使林地进入土壤的枯落物含量相对低于退耕
地!因此!从草地)退耕地)林地)消落带到耕地!地表
植被及土壤中枯落物含量呈递减趋势’表 #(!蔗糖
酶活性变化也具有相同趋势’图 $($ 消落带中的土
壤部分时间处于水淹胁迫!其土壤因缺氧而产生较
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将会直接抑制蔗糖酶的活性’刘
恩科等! $%%"# M=> $+’5B! $%%9($ 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
’Ds%1%;(’表 9($ 林地土壤酸度抑制了蔗糖酶活
性!以及采集薪柴等人为干扰!使氮素含量偏低!而
速效 磷 含 量 与 蔗 糖 酶 活 性 呈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Ds%1%;($试验时耕地中庄稼正处于生长期!被大
量利用的速效磷造成蔗糖酶底物缺乏!一定程度上
抑制了蔗糖酶活性$ 此外!耕地中严重的水土流失
不但可能加剧速效磷含量的降低!也有可能造成消
落带中土壤速效磷高于其他用地类型$
蛋白酶参与土壤中存在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
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后者的水解产物是高
等植物的氮源之一$ 土壤蛋白酶活性随剖面深度而
减弱!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及其他土壤性质有
关$ 本试验研究主要在表土 ’% ‘#; RD(范围内进
行!因此其蛋白酶活性在整个剖面最高 ’ &B02=C=W!
$%%\# 任万军! $%##($ 土壤施肥较多)植物残体及
微生物分布较多的土壤!其养分含量高!有机质丰
富!故蛋白酶活性高’张威等! $%%"($ 本试验研究
区的退耕地在退耕之前曾因农业耕种施用过大量肥
料!地面上的植被枯落物也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
来源’K=0/$+’53! $%%;# 7=CS< $+’5B! #65"# 夏汉平
等! #665(!使其土壤全氮含量在几个用地类型中最
高’表 $(!因此蛋白酶活性较高# 而较低的速效氮含
量可能是因为植被的大量利用所致$ 林地虽然土壤
保水保肥性能较差!但其有机质含量却与另外 ! 类
用地类型没有显著差异’表 $(!表明林地的有机质
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蛋白酶的活性!以满足林
地系统物质循环的需要$ 消落带虽然处于水淹不利
环境!具丰富蛋白类有机质含量!使其蛋白酶处于较
高活性!说明蛋白酶活性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有机质
的高低!还依赖于有机质的组成’刘存歧等! $%%5($
磷酸酶都被认为是催化磷酸脂和磷酸酐水解的
一组酶’)A2=XA$+’5B! #655($ 有机肥的加入能增强
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在所
有磷酸酶中!碱性磷酸酶是大部分土壤和枯落物中
主要的磷酸酶’’CAkIBS$+’5B! $%%!(!但这些酶活性
会受到土壤性质’主要是 EJ值()地被物和土地管
理状况的影响’jID=$+’5B! #655(!也会影响与之相
关的土壤化学性质$ 在本研究中草地)退耕地)耕
地)消落带地被物量基本呈递减趋势!碱性磷酸酶活
性也相应降低!而林地受土壤 EJ值)质地及人为的
干扰!引起样地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从而进一步导
致磷素偏低$ 在消落带研究区!三峡蓄水以前是耕
地!现出露后某些部分仍然被当地村民作为耕地继
续种植!加之从岸坡上流失的土壤和养分进入水体!
沉积于消落带土壤!致使消落带磷素含量远高于其
他用地类型!使得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
从而进一步证实笔者前面的第二项假设%在消落区
进行农事耕作!将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产
生负面影响&不成立$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碱性磷酸
酶活性与氮素)全磷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这
与刘存歧等’$%%5(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出现这种
现象主要是由于有机质会吸附大量的有机磷!进而
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当速效磷降低到一定含量
时!会刺激根系和微生物分泌产生磷酸酶 ’舒世燕
等! $%#%($ 与之相反!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
量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与董莉丽等’$%%"(在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研究结果有所差
异!出现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区水土流失以
及较低土壤 EJ值所致!具体的原因还有待更深入的
分析研究$
三峡水库岸坡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受制
于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
糖酶)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氮素)EJ值均分
别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
下土壤酶的变化机理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密
切!为进一步探讨三峡库区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修
复和重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由此证实笔者先
前第一项假设%在三峡库区岸坡坡面尺度条件下!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
性质&成立$ 本研究发现!林地土壤的氮素)磷素含
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最低!充分说明林地土壤养分
含量相对较少$ 与其他几种岸坡用地类型相比!岸
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三峡库区的面源污染源!显著
降低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 *!Y含量$ 加大库区
岸坡系统植树造林活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意义
重大$ 而消落带土壤中的速效氮)磷素含量在所有
用地类型中却居于最高’表 $(!这可能因为该区域
%$
:第 ## 期 雷:明等" 三峡水库岸坡系统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一直是耕地!即使在三峡蓄水成库后仍被当地村民
作为主要的农地进行耕作!并施用大量氮肥和磷肥!
这也表明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
*!Y元素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此建设在三
峡库区!需要进一步增加林地!同时限制消落带进行
耕作等农事活动$
参 考 文 献
曹帮华!吴丽云3$%%"3滨海盐碱地刺槐白蜡混交林土壤酶与养分相
关性研究3水土保持学报!$$’#( " #$" 4#993
常:超!谢宗强!熊高明!等3$%%63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
特征3生态学报!$6’##( " ;65" 4;6";3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3$%##3湿地岸坡恢复技术研究3世界林业
研究!$!’9( " #\ 4$#3
董莉丽!郑粉莉3$%%"3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
和养分特征3生态环境!#5’;( " $%;% 4$%;"3
樊:军!郝明德3$%%$3旱地农田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 9; 4953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3#666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3地理学报!;!’9( " $!# 4$!\3
傅伯杰!郭旭东!陈利顶!等3$%%#3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养分的变化3
生态学报!$#’\( " 6$5 469#3
高:富!沙丽清!许建初3$%%%3西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
影响的研究3土壤与环境!6’9( " $$9 4$$\3
和文祥!朱铭莪3#6653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3土壤
学报!9!’9( " 969 496"3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等3$%%93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
养分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3地理学报!;"’9( " 999 4
9!$3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等3$%%;3长期定位培肥黑土土壤蔗糖酶活
性动态 变 化 及 其 影 响 因 素3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9 ’ $ ( "
#%$ 4#%;3
廖晓勇!陈治谏!刘邵权!等3$%%;3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
土壤肥力的影响3生态环境!#!’#( " 66 4#%#3
林:杉!冯明磊!阮雷雷!等3$%%"3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
壤氧化 亚 氮 排 放 及 其 影 响 因 素3应 用 生 态 学 报! #6 ’ \ ( "
#$\6 4#$5\3
林先贵3$%#%3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4$\;3
刘存歧!陆健健!李贺鹏3$%%53长江口潮滩湿地土壤酶活性的陆向变
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3生态学报!$5’6( " 9\\9 49\\63
刘恩科!赵秉强!李秀英3$%%"3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
性的影响3植物生态学报!9$’#( " #5\ 4#"$3
刘广深!徐冬梅!许中坚!等3$%%93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土壤水解酶活
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3土壤学报!!%’;( " 5;\ 45\$3
刘兰兰!史春余!梁太波!等3$%%63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微生物量
和酶活性的影响3生态学报!$6’##( " \#9\ 4\#!#3
陆:梅!韩智亮3$%##3滇池西岸森林公园 ! 种针叶林土壤酶活性与
养分关系研究3安徽农业科学!96’#9( " 5\;\ 45\\%3
牛文元3#6"63生态环境脆弱带 )R/S/>B的基础判定3生态学报!6’$( "
65 4#%;3
任万军!黄:云!吴锦秀!等3$%##3免耕与秸秆高留茬还田对抛秧稻
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应用生态学报!$$’##( " $6#9 4$6#"3
舒世燕!王克林!张:伟!等3$%#%3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不同演替阶
段土壤磷酸酶活性3生态学杂志!$6’6( " #5$$ 4#5$"3
孙艳艳!蒋桂英!刘建国!等3$%#%3加工番茄连作对农田土壤酶活性
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生态学报!9%’#9( " 9;66 49\%53
唐:将!李:勇!邓富银!等3$%%;3三峡库区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研究3土壤学报!!$’9( " !59 4!5"3
吴义锋!吕锡武3$%##3岸坡特定生态系统对河渠微型生物群落的影
响3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4#;!3
夏汉平!余清发!张德强3#6653鼎湖山 9 种不同林型下的土壤酸度和
养分含量变化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特性3生态学报! #5 ’ \ ( "
\!; 4\;93
徐:雁!向成华!李贤伟3$%#%3土壤酶的研究概况! 四川林业科技!
9#’$( " #! 4$%3
许其功!席北斗!沈珍瑶!等3$%%53耕作措施对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和
养分流失的影响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9 ’9( " !# 4!;3
杨万勤!王开运3$%%$3土壤酶研究动态与展望3应用与环境生物学
报!"’;( " ;\! 4;5%3
张海峰!贡:璐!吕光辉3$%#%3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绿洲不同土地利用
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新疆农业科学!!5’!( " 55% 45593
张建春!彭补拙3$%%93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3
生态学报!$9’#( " ;\ 4\93
张仕艳!原海红!陆:梅!等3$%#%3滇西北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
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3亚热带水土保持!$$ ’ $ ( "
#9 4#\3
张:威!张:明!张旭东!等3$%%"3土壤蛋白酶和芳香氨基酶的研究
进展3土壤通报!96’\( " #!\" 4#!5!3
张宪武3#6693土壤微生物研究3沈阳" 沈阳出版社3
朱祖祥3#6"93土壤学3北京" 农业出版社!$5\ 4$563
,R/FS=?[=CSA>BX.!’CIX-! &/S/D=L/C?h=DACBX8!$+’53$%%53)>XLDB
=RSA2ASABF=F=OBRSBQ NLF/A0EC/EBCSABF=>Q 0=>Q IFBA> =SC/EAR=0
T=SBCF,R/FS=?[=CSp>BX.![AP<=[ [!.AHA0[ Z3$%%53[ARC/NA=0R/DDI>ASABF
=>Q B>XLDB =RSA2ASABFA> F/A0F I>QBC=0SBC>=SA2B RC/E C/S=SA/>F
R/DE=CBQ S/TSC=0KCB=SY0=A>F3,EE0ABQ &/A0
)R/0/HL!95’#( " !# 4;$3
,/> [,!’/0=>BCA,’3$%%#3+BDE/C=0=>Q FE=SA=0B2/0ISA/> /OB>XLD=SAR
=RSA2ASABF=>QE => =HCARI0SIC=0F/A03
,EE0ABQ &/A0)R/0/HL!#" ’9( " $;; 4$5%3
7=CS< h’!g0BDDBQF/> jc3#65"3&QIRBQ FE=SA=0E=SBC>F/OQCL
D=SBC!>ASC/HB>! =>Q /CH=>ARR=CN/>3&/A0&RAB>RB&/RABSL/O,DBCAR=
j/IC>=0!!$’;( " "%! 4"%63
’CAkIBS&! ZBCCB)! Z=C>BS, [! $+’5B$%%!3,>>I=0QL>=DARF/O
E => B2BCHCBB> /=P 0ASBC" A>O0IB>RB/ONA/SAR
=>Q =NA/SAR O=RS/CF3 &/A07A/0/HL =>Q 7A/R#### 4###"3
)A2=XAZ!+=N=S=N=A[ ,3#6553Y F/A0F3&/A07A/0/HL=>Q
7A/RK=0/[)!-=INBC’-!’=N>AFF& )3$%%;3&/A0/CH=>ARD=SBC=>Q 0ASBC
RFBS/BVEBCADB>S=0*QBE/FASA/> A> >/CS SBDEBC=SB
QBRAQI/IFO/CBFSBR/FLFSBDF3K0/N=0’<=>HB7A/0/HL!##’6( " #;#! 4
#;$#3
jID=*K!+=N=S=N=A[,3#6553)OBRSF/OSC=RBB0BDB>SF/> E#$
林 业 科 学 !" 卷:
=RSA2ASLA> F/A0F3&/A0&RAB>RB&/RABSL/O,DBCAR=j/IC>=0!!# ’ $ ( "
9!9 49!\3
g=>>=> (! @BA&3$%%"3&/A0B>XLDB=RSA2ASABFA> ST/O/C=HBFLFSBDF
O/0/TA>H=EE0AR=SA/> /OQAOBCB>SC=SBF/OFTA>B0=H//> BO0IB>S/C
=DD/>AID>ASC=SB3,EE0ABQ &/A0)R/0/HL!9"’$( " #$" 4#9\3
g0/FB&! ,R/FS=?[=CSp>BX.! ,WT=J ,3$%%\3[ARC/NA=0R/DDI>ASL
R/DE/FASA/> =>Q B>XLDB =RSA2ASABFA> = F=>QL 0/=D F/A0=OSBC
OIDAH=SA/> TAS< DBS=SA2BNA/RAQBF3&/A07A/0/HL
=>Q 7A/R[=CARB0,! h/NBCS/ K! @/0OH=>H J! $+ ’5B$%%;3,>=S/DAR=0–
E=SA/> /OFICO=RBN/I>Q E
BRS/DLR/CC),’249)(50S4$B&/A07A/0/HL=>Q 7A/R95’#( " #$; 4#9$
*BTD=> &! hBQQLg h3#6693,0P=0A>B E SFBQADB>S?T=SBCR/0ID> /O= =0/O
)>2AC/>DB>S=0lI=0ASL! $$’!( " "9$ 4"9"3
&SBHBY@![BFFA>=K,!&/DNC=--!$+’5B$%%63[ARB0=CB0BRSC/PA>BSAR
RXLDB=FF=LO/CS=SA/>
/OE FBDA=CAQ F/A037A/RHA>BBCA>H
j/IC>=0!!\’$( " #$# 4#$;3
&=2=>S*g!j=DBF,Z![RR0B0=> KJ3#6";3)OBRSF/OF/A0FINDBCHB>RB
/> ICB=RB!#!%’$( " "# 4""3
+C=F=C?’BEBQ=’! -BACuF[ ’! KA0?&/SCBFZ3$%%"3JLQC/0LSARB>XLDB
=RSA2ASABFA> =HCARI0SIC=0=>Q O/CBFSF/A0F3&/DBADE0AR=SA/>FO/CSIFB=FA>QAR=S/CF/OF/A0kI=0ASL3&/A07A/0/HL=>Q 7A/R’6( " $#!\ 4$#;;3
.B>P=SBF=> &!&B>SQA=> .g3$%%\3’/DE=CAF/> /OB>XLDB=RSA2ASL
TAS< QBES< I>QBCSB=E0=>S=SA/>F=>Q O/CBFSBQ FASBFA> F/IS< (>QA=33
KB/QBCD=!#95’# 4$( " $#$ 4$#\3
M=> +[!M=>H-G!’=DENB0’83$%%93[ARC/NA=0NA/D=FF=>Q DBS=N/0AR
kI/SAB>S/OF/A0FI>QBCQAOBCB>S0=>Q IFBA> ShBFBC2/AC=CB=3KB/QBCD=!##;’# 4$( " #$6 4#9"3
!责任编辑:王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