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logical Defense Indexes of Host Plant at Early Stag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Development between Amorpha fruticosa and AM Fungi

AM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 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ctive enzyme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between AM fungi and Amorpha fruticosa with a potting experiment in a greenhous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t the early stage of A. fruticosa infected with AM fungi, protective enzymes (PPO and POD) of the root system were transiently activated, along with an accumulation of flavonoid (a kind of phytoalexin). The activities of protective enzymes and the flavonoid contents had greater increases in roots inoculated with GI (Glomus intraradices) than GM (Glomus mosseae). Additionally, the contents of MDA decreased respectively 26.6% and 25.8% in GM- and GI- colonized plants in 25 d after the seed germination. With inactivation of the protective enzymes,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 and GlcN(Glucosamine) increased and some new proteins occurr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chitin and emergence of new proteins were potential mechanisms regulating the defense responses of host plants to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1#$
2345!% $ # #
,f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
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宋6鸽6宋福强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哈尔滨 #9$$:$$
摘6要!6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 ,f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 ,f
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h($同接种摩西
球囊霉"hf$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 接种 ,f真菌处理 fH,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
出苗后 %9 天!接种 h(和 hf处理 fH,含量分别降低 %818>和 %91:>& 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
产物 h03*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 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
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6,f真菌# fH,# 类黄酮# h03*
中图分类号! &"#:1!7% ];!:1#%%1%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A"!::"%$####$ A$$!! A$"
收稿日期’ %$#$ A#$ A%9# 修回日期’ %$## A$7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8!7$9"#!;7$ # 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TU4U%$#$‘#%$ &
! 宋福强为通讯作者&
Q*/",’/*3;#-#:$*-%/$%:/,0.;9/%,&,4%:#&H*0*’/*S’(*O*/,08,/$.&#’$#$M#-&9 !$#4*
,0=-2&/FEhN6&/FEQPlDIFE
"8%(91:#$1’#$(#;I-.$#:-#*#+(! 9-;%,.-%2.%,./##*#;M%-*#2+Q-12+ 42-5%$&-’(# <2+-2%%$-2+ >%&%1$./ )%2’%$#;
3+$-.0*’0$1*I-.$#:-#*#+(J%./2#*#+(! I-2-&’$(#;=2/$-#:$’6+?DVIC4D30NV4PUDNU 4?NCNVK/FVN3?ICI34NCDV4D3V/XKC/4N34D[NNF W^@NVIFU @I0/FUDI0UN?WUN"fH,$ I44?N
NIC0WV4IEN/X4?NUN[N0/K@NF4/XICYPV3P0IC@W3/CC?D^I0YN4MNNF ,fXPFEDIFU 3G#$=/1 ;$0’-.#&1 MD4? IK/4DFEN_KNCD@NF4
DF IECNNF?/PVN5+?NCNVP04V?/MNU 4?I4I44?NNIC0WV4IEN/X3!;$0’-.#&1 DFXN34NU MD4? ,f XPFED! KC/4N34D[NNF W^@NV
"SS2IFU S2H$ /X4?NC//4VWV4N@ MNCN4CIFVDNF40WI34D[I4NU! I0/FEMD4? IF I33P@P0I4D/F /XX0I[/F/DU "IZDFU /X
K?W4/I0N_DF$5+?NI34D[D4DNV/XKC/4N34D[NNF W^@NVIFU 4?NX0I[/F/DU 3/F4NF4V?IU ECNI4NCDF3CNIVNVDF C//4VDF/3P0I4NU MD4?
h("R*#G0&-2’$1$1A-.%&$ 4?IF hf "R*#G0&G#&&%1%$5,UUD4D/FI0W! 4?N3/F4NF4V/XfH,UN3CNIVNU CNVKN34D[N0W%818>
IFU %91:> DF hf‘IFU h(‘3/0/FD^NU K0IF4VDF %9 U IX4NC4?NVNNU ENC@DFI4D/F5RD4? DFI34D[I4D/F /X4?NKC/4N34D[N
NF W^@NV! 3/F4NF4V/XV/0PY0NKC/4NDF IFU h03*"h0P3/VI@DFN$ DF3CNIVNU IFU V/@NFNMKC/4NDFV/33PCCNU! M?D3? DFUD3I4NU
4?I44?NUNECIUI4D/F /X3?D4DF IFU N@NCENF3N/XFNMKC/4NDFVMNCNK/4NF4DI0@N3?IFDV@VCNEP0I4DFE4?NUNXNFVNCNVK/FVNV/X
?/V4K0IF4V4/UN[N0/K @P4PI0WYNFNXD3DI0VW@YD/VDV5
>*9 ?,-(/’6ICYPV3P0IC@W3/CC?D^I0XPFED# @I0/FUDIUN?WUN# X0I[/F/DU# E0P3/VI@DF
66丛枝菌根 "ICYPV3P0IC@W3/CC?D^I! ,f$真菌是
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内生菌根菌!它能够与
地球上大约 ;$>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共生体
"TN3Z@IF %’1*5! %$$# $& 在 ,f共生体形成过程
中!,f真菌和宿主植物之间进行复杂信号分子的
交换& 目前控制 ,f共生体发育的机制绝大部分还
是未知的& 在 ,f真菌侵入宿主植物根皮层细胞
时!植物的细胞质膜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质膜
离子透性的改变%质膜结合酶活性的变化%激酶%磷
酸酶和磷脂酶的激活!以及一些防御信号分子的产
生!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防御基因转录活性增
加的结果"GN4DFI%’1*5! %$$9$& 在 ,f共生体形成
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与菌根共生相关的几丁质酶!
推测这些几丁质酶不同于经典的植物防御反应中的
几丁质酶!它们能够破坏从真菌细胞壁释放出的几
丁质诱导子!将其分解形成小分子片段!使其钝化!
6第 #$ 期 宋6鸽等’ ,f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从而促进菌根共生体的形成"S/^/%’1*5! #;;8$!这
种防御反应的产生可能对于菌根共生体的形成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 ,f真菌诱导和调节植物防御反应的
研究较少& 本文以木本豆科植物紫穗槐 "3G#$=/1
;$0’-.#&1$为宿主植物!外源接种 ,f真菌根内球囊
霉"R*#G0&-2’$1$1A-.%&$和摩西球囊霉"R!G#&&%1%$!
在 ,f真菌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期阶段!测定紫穗
槐根系保护酶苯丙氨酸解氨酶"S,-$%&A#! 7 A葡
聚糖酶%多酚氧化酶"SS2$和过氧化物酶"S2H$活
性!以及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fH,$%类黄酮和可
溶性蛋白含量的响应情况!揭示 ,f真菌诱导宿主
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特点!同时测定几丁质诱导子
降解产物葡萄糖胺"h03*$含量变化情况!以期为菌
根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6材料和方法
@F@A试验材料
供试 ,f真菌为根内球囊霉"h($和摩西球囊
霉"hf$!孢子含量约为每 %$ @-# 87$个!由黑龙江
大学生态实验室保藏# 供试植株紫穗槐种子由吉林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FCA试验方法
#1%1#6试验设计6试验在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将
紫穗槐分别设不接种"’B$%播种时接种 h(和 hf7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 #$ 盆!共计 7$ 盆!温室随机
排列&
#1%1%6苗木培养6将紫穗槐种子消毒"%$ c7$ d
温水搓洗后用 $17>BfF2! 浸泡 7 c! ?$!然后催芽
"%$ c7$ d温水浸泡 %! ?!隔天换水 # 次$# 将草碳
土%细沙%蛭石按 9g%g7比例混合!#%# d%$1# fSI
高压蒸汽灭菌 % ?!用牛皮纸包起!自然晾干& 将催
芽后的紫穗槐种子种植在处理后的土壤中!分别进
行以下 7 种处理’
#$ 单接种h(’ 接种 8$ Eh(接种物!同时加入灭
菌的 hf接种物 8$ E&
%$ 单接种 hf’ 接种 8$ Ehf接种物!同时加入
灭菌的 h(接种物 8$ E&
7$ 不接种"’B$’ 分别加入 8$ E灭菌 h(和 hf
接种物!以保证微生物区系的一致&
试验在紫穗槐出苗后 ## c%" 天进行!其中在紫
穗槐出苗后 ## c#7 天!%9 c%; 天!接种 ,f真菌同
’B处理相比防御酶活性变化均不显著!因此选取
紫穗槐出苗后 #9!#"!#;!%#!%7 和 %9 天作为本试验
研究的时间点!在各时间点每处理随机抽取 # 盆!剪
取幼根!将幼根用液氮速冻后!置于 A"$ d超低温
冰箱保存!用于下列各项指标的测定&
#1%176测定方法6菌根侵染率采用酸性品红的染
色方法测定!其中附着孢和菌丝均能被染色观察
"S?D0DKV%’1*1! #;"$$& 苯丙氨酸解氨酶"S,-$和
&A#! 7 A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参照李海燕等
"%$$7$的方法!过氧化物酶 "S2H$和多酚氧化酶
"SS2$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各时间点每个处
理 7 次重复& 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fH,$含量测
定参照李敏等 "%$$7$的方法& 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参照许峰等"%$$:$的方法& 葡萄糖胺"h03*$含量
的测定参照王英瑛等"%$$;$的方法!可溶性蛋白含
量采用考马斯亮蓝"h‘%9$$测定& 紫穗槐根段蛋白
质提取采用改良的 +CDV‘T’0法"曾广娟等! %$$:$&
&H&‘S,h)’ 分离胶浓度为 #%>!浓缩胶浓度为
9>!采用稳压电泳!设定值为’ 进入分离胶前为稳
压 :$ .!进入分离胶后为稳压 #%$ .& 当溴酚蓝指
示剂迁移至距下沿约#19 3@处即停止电泳& 电泳结
束后取出凝胶!在79 d左右的恒温振荡水浴锅中染
色约7 ?后脱色!并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进行观察
拍照&
@FEA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 )_3N0和 &S&G$ 统计软件进行处
理& &H&‘S,h)图谱采用 ]PIF4D4W‘/FN软件分析蛋
白质分子量&
%6结果与分析
图 #6紫穗槐苗木菌根侵染率
QDE5#6(FXN34D/F CI4N/X3G#$=/1 ;$0’-.#&1
DF/3P0I4NU MD4? ,fXPFED
CF@A苗木菌根侵染率
根据 +C/P[N0/4法计算苗木菌根侵染率变化情
况如图 # 所示& 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根侵染率逐渐增
加!在紫穗槐出苗后 #" 天!接种 h(和 hf处理均观
9!
林 业 科 学 !" 卷6
察到附着孢的出现& 附着孢的形成标志着 ,f真菌
和宿主植物之间相互识别的成功!而且在植物根皮
层细胞表面分布着大量的菌丝"图 %$!此时接种 h(
和 hf菌根侵染率分别为 8>和 !>!而在紫穗槐出
苗后 #; 天!在紫穗槐根内出现丛枝!丛枝是 ,f真
菌和植物之间营养交换的场所!此时接种 h(和 hf
处理菌根侵染率分别为 #$>和 #%>!接种 hf菌根
侵染率高于接种 h(处理!由此说明前者同宿主植物
之间的相容性更好&
图 %6菌丝和附着孢
QDE5%6TWK?INIFU IKKCNVV/CDP@
CFCA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1%1#6苯丙氨酸解氨酶!S,-"和 &A## 7 A葡聚糖
酶活性的变化6在紫穗槐出苗后 #9 c%9 天!接种
,f真菌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 &A#! 7 A葡聚糖
酶活性瞬时增加& 其中接种 h(处理!S,-活性在紫
穗槐出苗后 #" 天达到最大值 #8#1: q)@EA#? A#!而
接种 hf处理!S,-活性在紫穗槐出苗后 %7 天达到
最大值 #$"18 q)@EA#? A#!% 种处理达到最大值时同
’B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m$1$#$!随后接
种 h(和 hf处理 S,-活性下降"图 7,$& 接种 h(
和 hf处理!&A#! 7 A葡聚糖酶分别在紫穗槐出苗
后 #" 和 #; 天 达 到 最 大 值 $1%9: 和
$1#"" q)@EA#@DF A#!达到最大值时同 ’B之间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m$1$#$!随后 &A#! 7 A葡聚
糖酶活性也下降到 ’B以下"图 7G$&
%1%1%6多酚氧化酶!SS2"和过氧化物酶!S2H"活
性的变化6多酚氧化酶"SS2$和过氧化物酶"S2H$
活性呈现瞬时增加趋势!接种 h(和 hf处理!SS2
活性分别在紫穗槐出苗后 #; 和 %# 天达到最大值
666
图 76接种 ,f真菌后紫穗槐根部 S,-",$和 &A#! 7 A葡聚糖酶"G$活性的变化
QDE576,34D[D4DNV/XS,-IFU &A#! 7 AE0P3IFIVNI43!;$0’-.#&1 C//4VDF/3P0I4NU MD4? ,fXPFED
图 !6接种 ,f真菌后紫穗槐根部 S2H",$和 SS2"G$活性的变化
QDE5!6,34D[D4DNV/XS2HIFU SS2I43!;$0’-.#&1 C//4VDF/3P0I4NU MD4? ,fXPFED
8!
6第 #$ 期 宋6鸽等’ ,f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1" 和 #$19 q)@EA#@DF A# !而且同 ’B之间的差
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m$1$# $ !随后 SS2活性
逐渐下降到 ’B以下 "图 !,$ & 接种 h(和 hf处
理!分别在紫穗槐出苗后 #" 和 #; 天! S2H活性达
最大值 %:1: 和 %81: q)@EA#@DF A# !% 种处理同 ’B
之间 的 差 异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 @m$1$# $ !
此后 S2H活性也逐渐下降到 ’B以下"图 !G$ &
CFEA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DH=#含量的变化
如表 # 所示’ 接种 ,f真菌能够降低膜脂过氧
化物 fH,含量!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 %9 天!接种
h(和 hf处理 fH,含量分别降低 %818>和 %91:>!
此时接种,f真菌处理同’B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
水平"@m$1$9$!而接种 ,f真菌处理之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这说明在 ,f真菌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期阶
段!菌丝侵入宿主植物根皮层细胞并没有损伤根皮层
细胞的细胞膜!相反!,f真菌能够降低 fH,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
而增强菌根化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表 @A接种 =D 真菌对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DH=#含量的影响!
)#2B@ADH=:,’$*’$#$4-5*"(/#+)$ -,,$/%’,:<&#$*(?%$;=D 0<’4% @@/0’EA#QR
处理方式
+CNI4@NF4
时间 +D@NaU
#9 #" #; %# %7 %9
’B $17:8 r$5$;I $1!;# r$5$7I $19#; r$5$7I $1!"! r$5$8I $1!$7 r$5$7I $1!#! r$5$#I
h( $177# r$5$!I $19#8 r$5$%I $177; r$5$!Y $1%;8 r$57;Y $17:% r$5$#IY $17$! r$5$7Y
hf $17%; r$5$!I $17%" r$5$%Y $1!!: r$5$!IY $1!#" r$5$#I $17#: r$5$%Y $17$" r$5$%Y
66!表中的数值为平均值 r标准误 " 2 i7 $ #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m$1$9 $ & +?NUI4IDF 4?N4IY0NDFUD3I4NV@NIF r&)
" 2 i7$ # +?NUDXNCNF40N4NCVDFUD3I4NVDEFDXD3IF4UDXNCNF3NV"@m$1$9$5下同& +?NVI@NYN0/M5
CFGA类黄酮"芦丁#含量的变化
如表 % 所示!在紫穗槐出苗后 #9 c%9 天!类黄
酮含量瞬时增加!其中在紫穗槐出苗后 %# 天!接种
h(处 理 植 株 根 系 中 类 黄 酮 含 量 达 到 最 大 值
#$"1: @@/0)ZEA#!与 ’B相 比类黄 酮 含 量 提 高
":17>!而在紫穗槐出苗后 %7 天!接种 hf处理植
株 根 系 中 的 类 黄 酮 含 量 达 到 最 大 值 ;%1%
@@/0)ZEA#!与 ’B相比类黄酮含量提高 %71#>!随
后接种 h(和 hf处理类黄酮含量下降到 ’B以下
水平&
表 CA接种 =D 真菌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BCA5,’,%(:,’$*’$#$4-5*"(/#+)$ -,,$/%’,:<&#$*(?%$;=D 0<’4% @@/0’ZEA#QR
处理方式
+CNI4@NF4
时间 +D@NaU
#9 #" #; %# %7 %9
’B #$17% r$57I #918 r$58I #:1!7 r$59Y %71! r%5%3 %"1:# r#5;3 %$17 r$57I
h( #$1:# r$5:I #"1:# r$5;I %91; r75#Y #$"1: r:5%I "$1; r75$Y #918 r$57Y
hf #71"9 r#5;I #91! r$59I 9!1" r757I 8"1# r$5;Y ;%1% r75#I ;17: r$5!3
CFNA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葡萄糖胺"L&:K#
含量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 h(和 hf处理 h03*含
量逐渐增加& 其中在紫穗槐出苗后#9 c%#天!接种
h(和 hf处理同 ’B的 h03*含量之间差异均不显
著"@<$1$9$!而在紫穗槐出苗后 %7 c%9 天!接种
h(和 hf处理同 ’B的 h03*含量之间的差异均达
到极显著水平"@m$1$#$!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 %9
天!接种 h(和 hf处理 h03*含量分别是 ’B处理
%1# 和 %1! 倍!而在此时防御酶活性均已达到最大
值后下降到空白对照以下!也即在防御酶逐渐失活
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逐渐分解为 h03*"图 9$&
CFV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及 !H!P.=LM分析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在紫穗槐出苗后
#9 c%9天!接种 h(和 hf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
增加& 其中从紫穗槐出苗后 #; 天起!接种 ,f真菌
图 96接种 ,f真菌后穗槐根部葡萄糖胺
"h03*$含量的变化情况
QDE596’?IFENV/Xh03*3/F4NF4I43G#$=/1 ;$0’-.#&1
C//4VDF/3P0I4NU MD4? ,fXPFED
"!
林 业 科 学 !" 卷6
同’B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1$9$!接种
h(和 hf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同 ’B相比分别提高
7#1#>和 781;>"表 7$& 紫穗槐出苗后 #; 天可溶
性蛋白 &H&‘S,h)图谱!其中接种 h(处理检测到 7
条新增蛋白质条带 "图 8,$!其分子量从上到下分
别为 ##71:";!:;18;: 和 ":1$%: ZP!而接种 hf处
理检测到 % 条新增蛋白质条带!其分子量从上到下
分别为 :;1:98!":17;" ZP!而在紫穗槐出苗后 %9
天!接种 h(和 hf处理可溶性蛋白同 ’B相比分别
提高 9"1%>和 9718>!图 8G所示为紫穗槐出苗后
%9 天可溶性蛋白 &H&‘S,h)图谱!接种 h(处理检
测到 ! 条新增蛋白质条带!分子量从上到下分别为
##71:";!:;18;:!!$1$%:!7819%" ZP!接种 hf处理
同样检测到 ! 条新增蛋白质条带!分子量从上到下
为 ##71:99!:;19"!!!$1$7#!781!%: ZP!同时还检测
到接种 ,f真菌处理明显消失的 # 条蛋白质条带!
其分子量约为 !%1#"8 ZP!消失的蛋白质条带可能转
变成小分子肽参与共生体双方的信号识别!也可能
是共生基因抑制了某些基因的表达所致& 在 ,f真
菌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期阶段!随着可溶性蛋白含
量的增加!产生一些新的蛋白!而且在紫穗槐出苗后
#; c%9 天!新增蛋白的数目逐渐增加!而此时植物的
防御反应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推测这些新的蛋
白一方面可能是构建 ,f共生体形成所必需的!另一
方面可能是一些特异性调解植物防御反应的代谢酶
类!在丛枝菌根共生体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表 EA接种 =D 真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BEA!,&<2&*"-,$*%’:,’$*’$#$4-5*"(/#+)$ -,,$/%’,:<&#$*(?%$;=D 0<’4% @E’EA#QR
处理方式
+CNI4@NF4
时间 +D@NaU
#9 #" #; %# %7 %9
’B #$1$: r$5#I ;1"9 r$58I :1$8 r$5#Y 81;$ r#5;Y ##1%9 r#5#Y #71!% r$5!Y
h( ;1"7 r$58I :1"! r$5%I ##1" r#58I #"19$ r#5#I %917! r%5$I 7#177 r#57I
hf ;1$: r$58I ;1%; r$5#I #%1": r$5"I #:17# r#57I %!17: r$59I %:1;7 r$58I
图 86在紫穗槐出苗后 #; 天",$和 %9 天"G$接种 ,f真菌可溶性蛋白 &H&‘S,h)分析
QDE586&H&‘S,h)IFI0WVDV/XV/0PY0NKC/4NDF IX4NC#; U IFU %9 U /X3!;$0’-.#&1 C//4VDF/3P0I4NU MD4? ,fXPFED
76结论与讨论
,f真菌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期阶段会发生复
杂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
,f真菌同宿主植物互作早期能够诱导宿主植物产
生瞬时的防御反应!而且防御反应具备 ,f真菌种
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 ,f真菌 R1-2’$1$1A-.%&同
R1G#&&%1%相比!后者同宿主植物之间的相容性更
好!共生关系更密切& k/UCoEPN^等"%$$#$研究同样
证实不同的 ,f真菌诱导宿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
强度是 不同 的! ,f 真菌 R1;1&.-.0*1’0G 同 R1
.*1$0G相比!前者同宿主植物之间的相容性更好!共
生关系更密切& &,途径的关键酶 S,-和 &A#!7 A
葡聚糖酶能够催化次生代谢产物和 Sk蛋白的合
成! J,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酶 S2H和 SS2可能是
作为抗氧化剂分解 ,f真菌菌丝侵入植物根皮层细
胞时产生的活性氧分子!在减少对细胞毒害作用的
同时!避免植物防御基因的激活 "TICCDV/F %’1*5!
#;;7$& 本试验中保护酶瞬时激活!一方面达到早
期防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细胞壁上产生的植保素
和木质素是少量的!没有构成 ,f真菌进一步侵染
的障碍!因此瞬时防御反应的产生并没有阻止丛枝
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fH,是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
产物!能影响细胞膜结构!干扰正常生理代谢!其含
量的高低是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试验结
果表明’ ,f真菌能够降低膜脂过氧化物 fH,含
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膜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这与贺忠群等"%$$:$获得结果是相一致的!原因可
:!
6第 #$ 期 宋6鸽等’ ,f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能是在植物与 ,f真菌附着孢接触位点上出现皮层
细胞壁加厚现象"李敏等! %$$7$!保护了细胞膜的
稳定性和完整性& 在 ,f真菌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
期阶段!菌丝的侵染在一定程度启动植物自身的防
御体系!导致具有抗菌活性的类黄酮瞬时积累!作为
防御代谢产物的类黄酮对 ,f真菌具备毒害作用!
在 ,f共生体形成过程中可能逐渐转化为无毒的碳
水化合物!作为碳消耗供体在 ,f共生体形成过程
中发挥作用"&/ICNV%’1*5! %$$9$& 可溶性蛋白含量
在植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内蛋白
合成%变性和降解等方面的信息& 本试验中!在 ,f
真菌同宿主植物互作的早期阶段!接种 ,f真菌增
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且随着菌根共生体的建立!
既产生一些新的蛋白!又存在消失的蛋白!原因可能
是在 ,f真菌和宿主植物互作过程中!宿主植物细
胞组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某些基因 "如共生相关
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会被诱导表达而产生相
应的蛋白质!如几丁质酶基因在 ,f真菌和宿主植
物互作过程中的诱导表达已经得到证实!同时某些
相关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或推迟!甚至使得原有的
蛋白质被降解!从而达到共生的目的 "J/VN%’1*5!
%$$%$&
,f真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一些相同的表面分
子!包括几丁质和葡聚糖!这些普遍的诱导子概念上
等同于病理相关分子 " KI4?/ENF‘IVV/3DI4NU @/0N3P0IC
KI4NCFV! S,fS$!在 ,f真菌和宿主植物初始识别
过程中!可以作为诱导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
"fICDI%’1*5! %$$9$& 本研究认为外源几丁质诱导
子的降解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
的机制之一& 在 ,f共生体发育的早期阶段植物防
御反应的激活或者水平下调都是作为共生体发育的
阶段而存在 "*IEI?IV?D%’1*5! #;;8 $& (ZCI@ 等
"%$$$$研究发现’ ,f真菌 R!G#&&%1%侵染烟草
"F-.#’-121 ’1:1.0G 3+NFFNVVNN/$早期阶段!过氧化
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瞬时激活!同时防御信号分子水
杨酸" &,$发生瞬时积累& 杨瑞红等 " %$$9 $认为
,f真菌诱导宿主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是宿主植物
调节应急抑制而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结果& 目前
有研究指出’ 在 ,f共生体形成过程中防御反应的
产生和调节是与丛枝的发育时期密切相关的! 防御
反应下调是与丛枝初期发育相关联的"TDCV3? %’1*5!
#;;:$& 本研究中在紫穗槐出苗后 #; c%9 天发现根
皮层细胞内丛枝菌根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 &H&‘
S,h)检测发现新增蛋白数目逐渐增多!而在此时
期内防御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推测丛枝不仅是作
为共生体双方的营养器官!还可能类似于植物病原
真菌的*吸根+!能够分泌一些无毒性的蛋白抑制防
御反应的产生!促进丛枝菌根共生体的形成& 然而
丛枝的形成贯穿共生体形成的始终!推断防御反应
的调节可能是由丛枝连续介导的 ",YCI@/[D43?
%’1*5! %$$!$!因此丛枝分泌的蛋白可能是调节防御
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在共
生体形成过程中防御反应的产生在一些共生细菌!
如苜蓿中华根瘤菌",-2#$/-?#:-0GG%*-*#’-$侵染苜蓿
"I%A-.1+#$的早期阶段是作为调节侵染和结瘤的一
种机制而存在!由于目前关于丛枝菌根的研究还存
在着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如 ,f真菌不能纯培养等!
对于明确阐明 ,f共生体中防御反应激活的作用和
意义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深入的研究 ,f真菌诱导宿主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
及调节机制将有助于研究者深入的理解菌根共生体
的形成!使其在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参 考 文 献
贺忠群! 贺超兴! 任志雨! 等5%$$:5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酶活
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5北方园艺! "8$ ’ %# A%!5
李海燕! 刘润进! 李艳杰! 等 5%$$75,f真菌和胞囊线虫对大豆根
内酶活性的影响5菌物系统! %%"!$ ’ 8#7 A8#;5
李6敏! 王维华! 刘润进5%$$75,f真菌和镰刀菌对西瓜根系膜脂
过氧化作用和膜透性的影响5植物病理学报! 77 " 7 $ ’ %%;
A%7%5
王英瑛! 李6俊! 曾6苏5%$$;5氨基葡萄糖 7 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
较5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8"!$ ’ 7$" A7$;5
许6峰! 朱6俊! 张凤霞! 等5%$$:5国槐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
隆%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5林业科学研究! %#"9$ ’ 8##
A8#:5
杨瑞红! 原永兵! 刘润进5%$$95水杨酸在 ,f真菌侵染和诱导植
物抗病性中的作用5菌物学报! %!"!$ ’ 8$8 A8##5
曾广娟! 李春敏! 张新忠!等5%$$;5适于 &H&‘S,h)分析的苹果叶
片蛋白质提取方法5华北农学报! %!"%$ ’ "9 A":5
,YCI@/[D43? k G! fIC4DF h G5%$$!5&4CI4NEDNVPVNU YWYI34NCDI0
KI4?/ENFV4/VPKKCNVVK0IF4UNXNFVNV5’PCC2KDF S0IF4GD/0! ""!$ ’
798 A78!5
GN4DFIT! +?/@IVQ5%$$95f/0N3P0ICIFU 3N0YD/0/EW/XICYPV3P0IC
@W3/CC?D^I0VW@YD/VDV5S0IF4I! %%#"%$ ’ #:! A#;85
TICCDV/F f J! HD_/F k ,5 #;;75 (V/X0I[/F/DU I33P@P0I4D/F IFU
N_KCNVVD/F /XUNXNFVNENFN4CIFV3CDK4VUPCDFE4?NNV4IY0DV?@NF4/X
[NVD3P0IC‘ICYPV3P0IC@W3/CC?D^I0IVV/3DI4D/FVDF C//4V/XI%A-.1+#
’$02.0*1’15f/0N3P0ICS0IF4‘fD3C/YN(F4NCI34D/FV! 8 " 9 $ ’ 8!7
A89!5
TN3Z@IF H &! hNDVNCH f! )DUN0G k! %’1*5%$$#5f/0N3P0IC
N[DUNF3NX/C4?NNIC0W3/0/FD^I4D/F /X0IFU YWXPFEDIFU K0IF4V5
&3DNF3N! %;7"997%$ ’ ##%; A##775
TDCV3? , f! BIKP0FDZ O5#;;:5 &DEFI04CIFVUP34D/F KI4?MIWVDF
;!
林 业 科 学 !" 卷6
@W3/CC?D^I0IVV/3DI4D/FV’ 3/@KICDV/FVMD4? 4?Nk?D^/YDP@‘0NEP@N
VW@YD/VDV5QPFEI0hNFN4D3VIFU GD/0/EW! %7"7$ ’ %$9 A%#%5
(ZCI@G! SIY0/G! JPIF ,! %’1*5%$$$5(FUP34D/F /X3I4I0IVNIFU
IV3/CYI4N KNC/_DUIVN I34D[D4NVDF 4/YI33/ C//4V DF/3P0I4NU MD4?
ICYPV3P0IC @W3/CC?D^I0 R*#G0& G#&&%1%5 fW3/CC?D^I! #$!
"8$ ’ "%% A"%95
J/VNf! hIC3DI‘h! 23I@K/5%$$%5kNEP0I4D/F /X4?NK0IF4UNXNFVN
CNVK/FVN DF ICYPV3P0IC @W3/CC?D^I0 VW@YD/VDV5 J/PCFI0 /X
)_KNCD@NF4I0G/4IFW!97"7"7$ ’ #7"" A#7:85
fICDIJ5%$$95&DEFI0DFEDF 4?NICYPV3P0IC@W3/CC?D^I0VW@YD/VDV5,FFP
kN[fD3C/YD/0! 9;’ #; A!%5
*IEI?IV?Dh! H/PUVHH! ,YFNWhH5#;;85S?/VK?/CPVI@NFU@NF4
DF?DYD4V?WK?I0YCIF3?DFE/X4?N.,f XPFEPVR-+1&=#$1 G1$+1$-’1
UD4N340WIFU DFUDCN340W4?C/PE? IFU DFUDCN340W4?C/PE? D4VNXN34/F
C//4N_PUI4D/F5fW3/CC?D^I! 8"9$ ’ !$7 A!$:5
S?D0DKVJf! TIW@NF H &5#;;"5(@KCD[NU KCD3NUPCNVX/C30NICDFEIFU
V4IDFDFEKICIVD4D3IFU [NVD3P0IC‘ICYPV3P0IC@W3/CC?D^I0XPFEDX/C
CIKDU! IVVNVV@NF4 /X DF XN34D/F5 +CIFV GC fW3/0 &/3!
99’ #9: A#8#5
S/^/fJ! HP@IV‘hIPU/4)! &0N^I3Z &! %’1*5#;;85(FUP34D/F /XFNM
3?D4DFIVNDV/X/C@VDF 4/@I4/C//4VUPCDFEDF4NCI34D/FVMD4? R*#G0&
G#&&%1% IFUa/C @/(’#=’/#$1 2-.#’-121%51 [IC5 @1$1&-’-.15
,EC/F/@DN! #8’ 8:; A8;"5
k/UCoEPN^ O! SyCN^ )! &/0’C^IF/)! %’1*5%$$#5SNC/_DUIVNIFU
K/0WK?NF/0/_DUIVNI34D[D4DNVDF 4/@I4/C//4VDF/3P0I4NU MD4? R*#G0&
.*1$0G /CR*#G0&;1&.-.0*1’0G5’P04D[/V+C/KD3I0NV! %% " # $ ’ ##
A#85
&/ICN,’Q! fIC3/,f! -zUIf! %’1*5%$$95,CYPV3P0IC@W3/CC?D^I0
XPFEDIFU 4?N/33PCCNF3N/XX0I[/FDUVDF C//4V/XKIVVD/F XCPD4
VNNU0DFEV5&3D,ECD3! 8%"!$ ’ 77# A7785
!责任编辑6王艳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