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duction of Autotetraploid of Paulownia fortunei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白花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液体和固体)MS+NAA0.1mg·L-1+BA18mg·L-1培养基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相对DNA含量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对叶片存活率和芽诱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四倍体诱导的影响不显著;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时间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9个试验组合中,用5mg·L-1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12d白花泡桐叶片72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0.0%。诱导出的四倍体植株叶片较二倍体增大、增厚,叶片单个气孔器变大,叶片气孔密度变小。

Induction of autotetraploidy Paulownia forunei from the pre-cultured leaves of the diploi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olchicines on the double (liquid and solid) media MS+NAA 0.1 mg·L-1+BA 18 mg·L-1 through chromosome numbering of the plant tip cells was conducted, and DNA content in leaf cel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xplant survival and shoot induction rates an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traploid induction rate occurred among various treatments with colchicin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etraploid induction rate occurred within the treatment time of explants with colchicines, and a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hoot and tetraploid induction rates occurred for the time of explants precultured. The tetraploid induction rate might reach 20.0% from the explants pre-cultured for 12 d and treated with 5 mg·L-1colchicine for 72 h on the double media among the nine experiments. Moreover, leaves of the tetraploid seedlings were larger and thicker than those of the diploid ones, and the stomatal size and density on the leaf larger and thicker than those of the diploid respectively.


全 文 :第 wv卷 第 w期
u s s z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w
„³µqou s s z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范国强 曹艳春 赵振利 杨志清
k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 郑州 wxsssul
摘 要 }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白花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k液体和固体l≥ n
‘„„ s1t °ª#pt n …„ t{ °ª#pt培养基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 o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相对 ⁄‘„含量
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 ∀结果表明 }秋水仙素浓度对叶片存活率和芽诱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o对四倍
体诱导的影响不显著 ~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时间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 o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四倍
体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 |个试验组合中 o用 x °ª#pt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 tu §白花泡桐叶片 zu «
时 o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 us1s h ∀诱导出的四倍体植株叶片较二倍体增大 !增厚 o叶片单个气孔器变大 o叶片气
孔密度变小 ∀
关键词 } 白花泡桐 ~叶片 ~秋水仙素 ~四倍体
中图分类号 }≥zt{1wy ~ ±|wv1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w p ssvt p sx
收稿日期 }ussy p sy p u| ∀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资助项目kussustul ∀
Ινδυχτιον οφ Αυτοτετραπλοιδ οφ Παυλοωνια φορτυνει
ƒ¤± Š∏²´¬¤±ª ≤¤² ≠¤±¦«∏± «¤² «¨ ±¯¬ ≠¤±ª«¬´¬±ª
k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ΠαυλοωνιαoΗεν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Ζηενγζηου wxsssul
Αβστραχτ} Œ±§∏¦·¬²± ²© ¤∏·²·¨·µ¤³¯²¬§¼ Παυλοωνια φορυνει ©µ²° ·«¨ ³µ¨2¦∏¯·∏µ¨§ ¯¨ ¤√¨ ¶ ²© ·«¨ §¬³¯²¬§ º¬·« §¬©©¨µ¨±·
¦²±¦¨±·µ¤·¬²±¶²©¦²¯¦«¬¦¬±¨ ¶²± ·«¨ §²∏¥¯¨ k ¬¯´∏¬§¤±§¶²¯¬§l °¨ §¬¤ ≥ n ‘„„ s1t °ª#pt n …„ t{ °ª#pt ·«µ²∏ª«
¦«µ²°²¶²°¨ ±∏°¥¨µ¬±ª ²©·«¨ ³¯¤±··¬³ ¦¨¯¯¶ º¤¶¦²±§∏¦·¨§o ¤±§ ⁄‘„ ¦²±·¨±·¬± ¯¨ ¤© ¦¨¯¯ º¨ µ¨ ¬±√¨ ¶·¬ª¤·¨§q ׫¨ µ¨¶∏¯·¶
¬±§¬¦¤·¨§·«¤·¤°²µ¨ ¶¬ª±¬©¬¦¤±·§¬©©¨µ¨±¦¨ ²© ¬¨³¯¤±·¶∏µ√¬√¤¯ ¤±§¶«²²·¬±§∏¦·¬²±µ¤·¨¶¤±§±²±2¶¬ª±¬©¬¦¤±·§¬©©¨µ¨±¦¨ ²©·¨·µ¤³¯²¬§
¬±§∏¦·¬²±µ¤·¨ ²¦¦∏µµ¨§¤°²±ª√¤µ¬²∏¶·µ¨¤·°¨ ±·¶º¬·«¦²¯¦«¬¦¬±¨ ¶o¤¶¬ª±¬©¬¦¤±·§¬©©¨µ¨±¦¨ ²©·¨·µ¤³¯²¬§¬±§∏¦·¬²±µ¤·¨ ²¦¦∏µµ¨§
º¬·«¬±·«¨ ·µ¨¤·°¨ ±··¬°¨ ²© ¬¨³¯¤±·¶º¬·«¦²¯¦«¬¦¬±¨ ¶o¤±§¤ °²µ¨ ¶¬ª±¬©¬¦¤±·§¬©©¨µ¨±¦¨ ²©¶«²²·¤±§·¨·µ¤³¯²¬§¬±§∏¦·¬²±µ¤·¨¶
²¦¦∏µµ¨§©²µ·«¨ ·¬°¨ ²© ¬¨³¯¤±·¶³µ¨¦∏¯·∏µ¨§q׫¨ ·¨·µ¤³¯²¬§¬±§∏¦·¬²±µ¤·¨ °¬ª«·µ¨¤¦«us1s h ©µ²°·«¨ ¬¨³¯¤±·¶³µ¨2¦∏¯·∏µ¨§©²µ
tu §¤±§·µ¨¤·¨§º¬·«x °ª#pt¦²¯¦«¬¦¬±¨ ©²µzu «²±·«¨ §²∏¥¯¨ °¨ §¬¤¤°²±ª·«¨ ±¬±¨ ¬¨³¨µ¬°¨ ±·¶q ²µ¨²√¨ µo¯¨ ¤√¨ ¶²©·«¨
·¨·µ¤³¯²¬§¶¨ §¨¯¬±ª¶º¨ µ¨ ¤¯µª¨µ¤±§·«¬¦®¨µ·«¤±·«²¶¨ ²©·«¨ §¬³¯²¬§²±¨ ¶o¤±§·«¨ ¶·²°¤·¤¯ ¶¬½¨ ¤±§§¨±¶¬·¼²±·«¨ ¯¨ ¤© ¤¯µª¨µ¤±§
·«¬¦®¨µ·«¤±·«²¶¨ ²©·«¨ §¬³¯²¬§µ¨¶³¨¦·¬√¨ ¼¯ q
Κεψ ωορδσ} Παυλοωνιαφορτυνει ~¯¨ ¤©~¦²¯¦«¬¦¬±¨ ~·¨·µ¤³¯²¬§
同源多倍体是遗传学和育种学研究中的重要中间材料 o既可被用作亲本提高远缘物种间杂交成功的机
率 o又可通过与原二倍体杂交 !回交 o在其后代中筛选出各种非整倍体 o从而为该物种的基因定位 !连锁群分
析和分子标记等研究奠定基础k常金华等 oussu ~程祝宽等 ot||y ~Ž«∏¶« ετ αλqot|{wl ∀目前 o国内外已有多
种四倍体植物培育成功 o并在生产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k常金华等 oussu ~韩礼星等 ot||{ ~孔凡
功等 oussw ~蒋洪恩等 oussw ~刘庆忠等 ousst ~罗耀武等 ot||z ~王树芝等 oussu ~杨今后 oussw ~张文杰等 o
ussw ~≤«¤®µ¤¥²µ·¬ετ αλqot||{ ~ ≤²«¨ ± ετ αλqot||y ~Ž¤§²·¤ ετ αλqoussu ~ Ž«¨¬µ¬¤ ετ αλqoussy ~ °¬±«¨¬µ² ετ αλqo
usss ~•²¼ ετ αλqousstl o而有关多倍体林木品种培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k康向阳等 ousss ~ussw ~李云等 o
usss ~usst ~杨今后 oussw ~平吉 功 ot|xsl ∀泡桐k Παυλοωνιαl为玄参科k≥¦µ²³«∏¯¤µ¬¤¦¨¤¨ l落叶乔木 o是我国重
要的速生优质用材和绿化树种 ∀近年来 o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k范国强等 oussu ~ussx ~ussy ~翟晓巧
等 oussw ~…¨ µª°¤±± ετ αλqot||z ~ ƒ¤± ετ αλqoussu ~ Ž¤¯¤¼¦¬²ª¯∏ ετ αλqoussx ~Œ³¨ ®¦¬ ετ αλqoussv ~ •¤² ετ αλqo
t||yl o但目前国内外只有毛泡桐k Πqτοµεντοσαl种和兰考泡桐k Πqελονγαταl多倍体研究的报道k平吉 功 o
t|xsl ∀为了扩大泡桐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 o深入开展泡桐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 o从而培育出满足人们
要求的泡桐新品种 o本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白花泡桐kΠqφορτυνειl叶片 o研究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技术 ∀
t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将 ussw年 |月 us日采集的白花泡桐种子用 zs h的酒精消毒 vs ¶后 o再用 s1t h的 ‹ª≤¯ u 消毒 x °¬±o然
后用无菌水冲洗 x次 o用灭菌吸水纸吸干种子表面液体后放置到不含植物激素的 °≤ 培养基上 o在培养箱内
≈温度kux ? ul ε o光照强度 tvs Λ°²¯#°pu ¶p t o光照时间 ty «#§pt 培养 ∀将生长 {s §的同一株白花泡桐组培
苗顶部 u片完全展开叶片放在其器官直接发生的培养基k翟晓巧等 ousswl上增殖后 o取其叶片待用 ∀
112 试验方法
t1u1t 试验设计 秋水仙素处理白花泡桐无菌苗叶片试验采用 |kvvl正交设计k袁志发等 ousssl ∀秋水仙
素浓度 !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分别为 x !ts !us °ª#pt os !y !tu §和 uw !w{和 zu «k表 tl ∀
表 1 秋水仙素对白花泡桐四倍体诱导的影响 ≠
Ταβ .1 Τηε εφφεχτ οφ χολχηιχινε τρεατµεντ δυρατιον ον τετραπλοιδ ινδυχτιον οφ Π . φορτυνει πλαντσ
组合
≤²°¥¬±¤·¬²±¶
秋水仙素浓度
≤²¯¦«¬¦¬±¨
¦²±¦¨±·µ¤·¬²±Π
k°ª#ptl
处理时间
×µ¨¤·° ±¨·
·¬° Π¨«
预处理时间
°µ¨·µ¨¤·°¨ ±·
·¬° Π¨§
外植体数
‘∏°¥¨µ²©
¬¨³¯¤±·¶
存活外植体数
‘∏°¥¨µ²©
≥∏µ√¬√¤¯
¬¨³¯¤±·¶
存活率
≥∏µ√¬√¤¯
µ¤·¨Πh
出芽外植体数
‘∏°¥¨µ²©
¶«²²·2¬±§∏¦¨§
¬¨³¯¤±·¶
芽诱导率
≥«²²·
¬±§∏¦·¬²±
µ¤·¨Πh
诱导出四倍体
的外植体数
‘∏°¥¨µ²©
·¨·µ¤³¯²¬§2
¬±§∏¦¨§ ¬¨³¯¤±·¶
四倍体诱导率
Œ±§∏¦·¬²±
µ¤·¨ ²©
·¨·µ¤³¯²¬§Πh
t x uw s ys uv v{1v tx ux1s u v1v
u x w{ y ys ty uy1z z tt1z u v1v
v x zu tu ys ux wt1z tx ux1s tu us1s
w ts uw tu ys tx ux1s tv ut1z ts ty1z
x ts w{ s ys t| vt1z w y1z v x1s
y ts zu y ys tw uv1w t t1z t t1z
z us uw y ys tt t{1w y ts1s u v1v
{ us w{ tu ys | tx1s | tx1s { tv1v
| us zu s ys tw uv1w tu us1s | tx1s
≠表中数据均为 u次试验的平均值 ∀׫¨ ±∏°¥¨µ¶¬±·«¨ ·¤¥¯¨¤µ¨ ¤√¨ µ¤ª¨ √¤¯∏¨¶²©·º² ¬¨³¨µ¬° ±¨·¶q
t1u1u 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将培养 ws §白花泡桐无菌苗顶端伸展的 u对叶片剪成 s1x ¦° ≅ t1s ¦°的小
块k外植体l o分别接种于盛有 ws °≥ n ‘„„ s1t °ª#pt n …„ t{ °ª#ptk翟晓巧等 ousswl的 tss °的三
角瓶中 o预培养 s !y和 tu §后 o放在秋水仙素浓度分别为 x !ts和 us °ª#pt的双层培养基k上层为 ts °不
加琼脂粉的 ≥ n ‘„„ s1t °ª#pt n …„ t{ °ª#pt液体培养基 o下层为上面铺 u层滤纸的 vs °≥ n ‘„„
s1t °ª#pt n …„ t{ °ª#pt固体培养基 o上 !下层培养基中秋水仙素浓度相同l上 o然后 o在温度为 us ε 的黑
暗条件下处理 uw !w{和 zu «∀处理结束后 o先用无菌水清洗外植体 v次 o再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液体
后转到不含秋水仙素的上述固体培养基上 o于温度为kux ? ul ε !光照强度 tvs Λ°²¯#°pu ¶p t !光照时间 ty «#
§pt的培养室内培养 ∀每处理 ys个外植体 ∀ws §时统计外植体存活率k存活外植体数Π放置外植体总数l及
芽诱导率k诱导出芽的外植体个数Π放置外植体总数l o选取长约 u ¦°的幼芽转入 tΠu≥ n ‘„„ s1t °ª#pt中
诱导其生根 ous §后剪其顶芽 u ¦°长放到生根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每 us §继代 t次 o共继代 x次 ∀第 x次
继代苗培养 us §时 o先剪其根尖制临时压片用于染色体倍性观察 o再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染色体数变化的白
花泡桐幼苗的倍性 o并计算四倍体诱导率k用细胞 ⁄‘„含量确认诱导出四倍体的外植体数Π放置外植体总
数l ∀每组试验重复 u次 o数据采用 ≥°≥≥软件处理 o并进行 Φ检验 ∀
t1u1v 植株倍性鉴定 tl 染色体计数 二倍体和诱导变异白花泡桐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参见舒寿兰
kt|{xl法 ∀将制成的白花泡桐根尖临时压片放于尼康 ×≥2tss荧光倒置显微镜k ≅ u sssl下 o观察其染色体条
数并拍照 ∀ul叶片单细胞相对 ⁄‘„含量测定 分别将约 us °ª的二倍体和染色体变化的白花泡桐叶片在 t
°缓冲液 ´ks1t °²¯#pt柠檬酸和 s1x h ׺¨ ±¨l中用锋利的刀片或剪刀快速将其切碎 o用 vs Λ°尼龙网过
滤至 t1x °离心管中 otxs ª室温离心 v °¬±o弃去上清液 o加入 tss ˏ新鲜的缓冲液 ´ o轻微振荡摇匀后 o再
加入 xss ˏ缓冲液 µks1w °²¯#pt ‘¤u ‹°’w#tu‹u ’ n w Λª#°pt w oy p二氨基 p u p苯基吲哚 n xs Λª#°pt
• ‘¤¶¨l o轻微振荡 o混匀 ts °¬±后 o加入仪器所带荧光染色液 ∀染色后上样于 ≤¤¯¬¥∏µ流式细胞仪测定单细胞
⁄‘„相对含量 o并用连接的电脑软件自动分析测定结果 o打印出 ⁄‘„相对含量分布图 ∀
uv 林 业 科 学 wv卷
t1u1w 植株形态变化 观察比较上面生长 ws §第 x次继代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白花泡桐幼苗叶片大小 !叶
色 !整株生长等差异 o并记录叶片的长和宽 ∀每一指标测定 ts个样品 o求其平均值 ∀
t1u1x 叶片气孔器大小和密度测定 取苗龄 ys §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白花泡桐组培苗成熟叶片 o在 x h
Ž’‹溶液中煮沸 v ∗ x °¬±o然后置于冷水中 o先在载玻片上加 t滴清水 o用镊子小心挑取其表皮置于载玻片
的水滴上 o小心用镊子和毛笔将其展开 o吸去多余的水 o加 t滴 Œu2ŽŒ溶液 o染色 t °¬±o加盖玻片后用装有测
微尺镜头的显微镜观察 ∀每个压片至少观察 ts个视野 o观察记录每个视野内单个气孔器的长度 !宽度和气
孔器个数 ∀重复 v次 o取平均值 ∀
u 结果与分析
211 秋水仙素处理对白花泡桐叶片四倍体诱导的影响
秋水仙素作为生物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丝形成的抑制剂 o其浓度和处理时间与白花泡桐叶片存活率 !芽诱
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密切相关k表 tl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 x °ª#pt时 o随着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和秋水仙素
处理时间的变化 o外植体存活率 !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中 o第 v试验组合的外植
体存活率 !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分别高达 wt1z h !ux1s h和 us1s h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 ts °ª#pt时 o第
w试验组合的外植体存活率 !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达到最大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 us °ª#pt时 o第 |试
验组合的外植体存活率和四倍体诱导率达到最大 ∀这些结果表明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大 o不同预培养时
间的白花泡桐叶片的最大存活率 !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逐渐下降 o并且秋水仙素浓度对外植体存活率和
芽诱导率影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 o而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则差异不显著 ~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的时间和外
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k表 ul ∀也就是说 o白花
泡桐最高四倍体诱导率的产生是秋水仙素浓度 !处理时间和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o选择
组合 v作为诱导白花泡桐四倍体的最佳方案 ∀
表 2 秋水仙素诱导白花泡桐四倍体的方差分析 ≠
Ταβ .2 ς αριανχε αναλψσισ οφ τετραπλοιδ ινδυχτιον φροµ Π . φορτυνει λεαϖεσ ωιτη χολχηιχινε
方差来源
≥²∏µ¦¨
Φ值 Φ √¤¯∏¨¶
存活率 ≥∏µ√¬√¤¯ µ¤·¨ 芽诱导率 ≥«²²·¬±§∏¦·¬²±µ¤·¨ 四倍体诱导率 × ·¨µ¤³¯²¬§¬±§∏¦·¬²±µ¤·¨
秋水仙素浓度 ≤²¯¦«¬¦¬±¨ ¦²±¦¨±·µ¤·¬²± tx1tv33 ts1vs33 t1tv
处理时间 ×µ¨¤·° ±¨··¬°¨ t1v| w1ty 3 w1wy 3 Φs1sx € v1|{
预培养时间 °µ¨·µ¨¤·° ±¨··¬°¨ v1z{ t{1||33 u|1vv33 Φs1st € z1ut
≠ 3 os1st [ Π s1sx ~33 os1sst [ Π s1st ∀下同 ∀׫¨ ¶¤°¨¥¨ ²¯º q
212 植株形态变化
观察生长 ws §第 x次继代的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后发现 o四倍体白花泡桐幼苗比对照k二倍体l幼苗生
长健壮k图版 ´ p t oul o幼苗叶片增大 !增厚k图版 ´ p v owl ∀二倍体叶片长宽比大于四倍体叶片k图版 ´ p
v ow ~表 vl ∀四倍体植株叶片气孔器长 !宽均大于二倍体叶片 o但四倍体气孔密度较小k图版 ´ p x oy ~表 vl ∀
表 3 四倍体和二倍体白花泡桐叶片及气孔大小比较 ≠
Ταβ .3 ∆ιφφερενχεσ οφλεαϖεσ ανδ στοµ ατα βετωεεν διπλοιδ ανδ τετραπλοιδ οφ Π . φορτυνει πλαντσ
倍性
°¯ ²¬§¼
叶片长
¨¤©
¯¨ ±ª·«Π¦°
叶片宽
¨¤©
º¬§·«Π¦°
叶片长Π宽
¨¤©¯¨ ±ª·«Π
º¬§·«
气孔器长
≥·²°¤·¤¯
¯¨ ±ª·«ΠΛ°
气孔器宽
≥·²°¤·¤¯
º¬§·«ΠΛ°
气孔器长Π宽
≥·²°¤·¤¯
¯¨ ±ª·«Πº¬§·«
气孔密度
≥·²°¤·¤¯
§¨±¶¬·¼Π°°pu
气孔密度比
•¤·¬²²©
¶·²°¤·¤¯ §¨ ±¶¬·¼
二倍体 ⁄¬³¯²¬§ v1yx v1uw t1tv ut1xw tz1v{ t1uw v|t1{w t1ys
四倍体 × ·¨µ¤³¯²¬§ v1|| v1zu t1sz vt1xs ux1|y t1ut uww1|s
≠表中数据均为 v次试验的平均值 ∀׫¨ ±∏°¥¨µ¶¬±·«¨ ·¤¥¯¨¤µ¨ ¤√¨ µ¤ª¨ √¤¯∏¨¶²©·«µ¨¨ ¬¨³¨µ¬°¨ ±·¶q
213 变异植株的倍性鉴定
u1v1t 变异植株染色体观察 将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的变异植株白花泡桐组培苗根尖制成临时压片 o在尼
康 ×≥2tss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o诱变的白花泡桐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为 u ν € wξ € {s o正常二倍
体白花泡桐组培苗根尖细胞染色体为 u ν € uξ € wsk图版 ´ p z o{l ∀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 o在发生诱变的白
花泡桐植株细胞中 o染色体数均为正常二倍体的 u倍 ∀
u1v1u 变异植株叶片单细胞 ⁄‘„含量测定 由秋水仙素处理后继代 x次的染色体变异植株和二倍体植株
vv 第 w期 范国强等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叶片单细胞 ⁄‘„含量分布图k图 tl可以看出 o二倍体对照植株仅在相对荧光强度值为 xs的位置上出现 t个
单峰 o变异植株在接近 tss的位置上出现 t个单峰 o在 xs和 tss位置以外未出现明显的其他峰 o即变异植株
叶片单细胞 ⁄‘„含量为二倍体叶片的 u倍 ∀因此 o可以得出 o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变异植株均为四倍体
植株 o没有嵌合体和八倍体植株的产生 ∀
图 t 二倍体和四倍体白花泡桐植株 ⁄‘„含量分布
ƒ¬ªqt ⁄‘„ §¬¶·µ¬¥∏·¬²± «¬¶·²ªµ¤° ²©·«¨ §¬³¯²¬§¤±§·¨·µ¤³¯²¬§³¯¤±·¶
v 讨论
目前 o利用秋水仙素成功诱导出多倍体植物的种类很多 o但是诱导不同植物的最适材料存在一定的差
异 ∀罗耀武等kt||x ~t||zl和陈俊等kt||xl分别用玫瑰香和瑰宝葡萄k ςιτισl种子为材料均获得了四倍体植
株 o但是后期出现了四倍体不稳定的现象 ∀张淑爱等kt|{|l和卢炳芝等kt||zl分别用秋水仙素处理葡萄试
管苗茎段和体细胞胚状体也获得了四倍体 o但是所获得的结果以嵌合体占大多数 ∀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
与所用试验材料的种类有关 ∀当试验材料为植物种子时 o只有当秋水仙素与植物种子胚芽原基中特定 t ∗ v
层处于分裂中期细胞完全作用 o全部加倍的染色体才能形成同源四倍体植株 o如果秋水仙素作用的这些细胞
染色体不能全部加倍 o结果就会导致嵌合体或非整倍体的出现 ∀当试验材料为植物茎段或体细胞胚状体时 o
由于外植体细胞所处分裂状态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o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后形成植株的细胞就会出现杂
合状态 o造成大量嵌合体植株的出现k李云等 ousst ~孙日彦等 ot||zl ∀在本试验中 o以预培养白花泡桐叶片
为材料进行秋水仙素处理 o获得的诱变植株大部分为四倍体 o并且这些四倍体能够稳定地遗传 o其原因可能
是用 x °ª#pt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 tu §的白花泡桐叶片 zu «时 o由于叶片较薄 o细胞分裂旺盛 !分裂的同步
性好 o此时秋水仙素易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o从而导致大量的细胞染色体加倍 o这样 o获得变异植株中出现嵌合
体的机率就小 ∀即使试验中有嵌合体或非整倍体植株存在 o经过 x次继代植株倍性也恢复到原二倍体状态
k李云等 ousstl ∀因此 o在诱导的变异植株中检测不到嵌合体和非整倍体植株的存在 ∀此外 o未发生嵌合体
可能还与材料的基因型 !生理状态 !材料的形态学位置及预培养对秋水仙素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有关 ∀
参 考 文 献
常金华 o罗耀武 qussu1 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孙草杂交及其后代表现 q草业学报 ottktl }xy p x{
陈 俊 o李登科 o李太保 o等 qt||x1 诱导葡萄多倍体研究 q果树科学 otukvl }txt p txx
程祝宽 o李 欣 o于恒秀 o等 qt||y1 一套新的籼稻初级三体的选育和细胞学鉴定 q遗传学报 ouvkxl }vyv p vzt
范国强 o翟晓巧 o蒋建平 o等 qussu1 不同种泡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q林业科学 ov{ktl }u| p vx
范国强 o翟晓巧 o马新业 o等 qussx1 两种泡桐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q核农学报 ot|kwl }uzw p uz{
范国强 o冯志敏 o翟晓巧 o等 qussy1 外源植物激素对泡桐丛枝病发生形态核蛋白质变化影响 q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owskul }tvz p twt
韩礼星 o赵改荣 o李玉红 o等 qt||{1 猕猴桃多倍体诱导研究 q果树科学 otxkul }uzv p uzy
wv 林 业 科 学 wv卷
蒋洪恩 o刘孟军 qussw1 秋水仙碱诱导枣多倍体的研究 q园艺学报 ovtkxl }ywz p yxs
康向阳 o朱之悌 o张志毅 qusss1 银腺杨与毛新杨正反交三倍体培育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ukyl }{ p tt
康向阳 o张平冬 o高 鹏 o等 qussw1 秋水仙碱诱导白杨三倍体新途径的发现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yktl }t p w
孔凡功 o陈嘉川 o詹怀宇 o等 qussw1 三倍体毛白杨常规 „°°与 °2• ≤ „°°的制浆研究 q中国造纸学报 ot|kul }ut p uw
李 云 o朱之悌 o田砚亭 o等 qusst1 秋水仙碱处理白杨雌花芽培育三倍体植株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zkxl }y{ p zw
李 云 o朱之悌 o田砚亭 o等 qusss1 极度低温处理白杨雌花芽培育三倍体植株的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ukxl }z p tt
刘庆忠 o赵红军 o刘 鹏 qusst1 秋水仙素处理离体叶片获得皇家嘎拉苹果四倍体植株 q果树学报 ot{ktl }z p ts
卢炳芝 o李佩芬 o于向荣 o等 qt||z1 诱变葡萄体细胞获得同质四倍体植株研究 q果树科学 otwkvl }twx p tw{
罗耀武 o乔子靖 o朱子英 o等 qt||x1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玫瑰香品种为四倍体的研究 q中国果树 okul }x p z
罗耀武 o乔子靖 o朱子英 o等 qt||z1 人工诱变获得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研究 q园艺学报 ouwkul }tux p tu{
舒寿兰 qt|{x q四种泡桐染色体数目的初步研究 q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ot|ktl }w{ p xs
孙日彦 o梁明芝 o宋慧贞 o等 qt||z1 秋水仙碱处理成龄桑诱导四倍体研究 q蚕业科学 ouvktl }xx p xy
王树芝 o田砚亭 o李 云 o等 qussu1 四倍体刺槐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q核农学报 otyktl }ws p ww
杨今后 qussw q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 q桑业科学 ovsktl }y p ts
袁志发 o周静芋 qusss1 试验设计及统计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淑爱 o齐与枢 o魏宝发 o等 qt|{|1 用秋水仙素诱导葡萄试管苗获得多倍体 q中国果树 okvl }u{ p wx
张文杰 o程 磊 o张志毅 qussw1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木材两个切面密度的可视化 q林业科学 owskwl }utt p uty
翟晓巧 o王政权 o范国强 qussw1 泡桐体外器官直接发生的植株再生 q核农学报 ot{kxl }vxz p vys
平吉 功 qt|xs1 森林植物 Κ ∗ 1 κ人为倍数 Ν研究 ŒŒq p €倍数体 Κ ∗ 1 κ Ν观察 q≥ ¬¨®¨ ±½¬«²ow }tz p ut
…¨ µª°¤±± … „ o ²²± ‹ Žqt||z1 Ιν ϖιτρο ¤§√¨ ±·¬·¬²∏¶¶«²²·³µ²§∏¦·¬²±¬± Παυλοωνια q°¯ ¤±·≤¨¯¯ • ³¨²µ·¶oty }vtx p vt|
≤«¤®µ¤¥²µ·¬≥ ° o ∂¬­¤¼¤± Žqt||{1 Ιν ϖιτρבּ§∏¦·¬²± ²©·¨·µ¤³¯²¬§¼¬± °∏¯¥¨µµ¼k Μορυσ αλβα ql q°¯ ¤±·≤¨¯¯ • ³¨²µ·¶otz }z|| p {sv
≤²«¨ ± ⁄o ≠¤²qt||y1 Ιν ϖιτρο ¦«µ²°²¶²°¨ §²∏¥¯¬±ª²©±¬±¨ Ζαντεδεσχηια ¦∏¯·¬√¤µ¶q°¯¤±·≤¨¯¯ ׬¶¶∏¨ ’µª ≤∏¯·owz }wv p w|
ƒ¤± Š∏²´ ¬¤±ªo«¤¬÷¬¤²´ ¬¤²o«¤¬≤∏¬­∏¤±qussu1 ≤¤¯ ∏¯¶¬±§∏¦·¬²±©µ²° §¬©©¨µ¨±·Παυλοωνια ³¯¤±·¯ ¤¨√¨ ¶¤±§·«¨¬µ³¯¤±·¯¨·µ¨ª¨ ±¨ µ¤·¬²±¶q²∏µ±¤¯ ²©ƒ²µ¨¶·µ¼
• ¶¨¨¤µ¦«otukwl }us| p utw
Œ³¨ ®¦¬ oŠ²½∏®¬µ°¬½¬‘qussv1 ⁄¬µ¨¦·¶²°¤·¬¦ °¨¥µ¼²ª¨ ±¨ ¶¬¶¤±§¶¼±·«¨·¬¦¶¨ §¨³µ²§∏¦·¬²±©µ²° Παυλοωνια ελονγατα q°¯ ¤±·≤¨¯¯ • ³¨²µ·¶ouu }ty p uw
Ž«¨¬µ¬¤ ‹ o • ¤¯®¨µ⁄o…²∏½¬§≥ o ετ αλqussy1 ⁄¨ ·¨µ°¬±¤·¬²± ²©³¯²¬§¼ ¯¨ √¨ ¯¤±§±∏¦¯ ¤¨µ⁄‘„ ¦²±·¨±·¬± ×∏±¬¶¬¤± ³²³∏¯¤·¬²±¶²© Ατριπλεξ ηαλιµυσq Š¨ ±¨ ·¬¦
• ¶¨²∏µ¦¨¶¤±§≤µ²³ ∞√²¯∏·¬²±oxv }t p x
Ž«∏¶« Š ≥ o≥¬±ª • o≥∏µ≥ ≤ o ετ αλqt|{w1 °µ¬°¤µ¼·µ¬¶²°¬¦²©µ¬¦¨ }²µ¬ª¬±o°²µ³«²¯²ª¼ o¦¼·²¯²ª¼ ¤±§∏¶¨ ¬± ¬¯±®¤ª¨ °¤³³¬±ªq Š¨ ±¨ ·¬¦¶otsz }twt p tyv
Ž¤§²·¤  o‘¬¬°¬≠ qussu1 Ιν ϖιτρבּ§∏¦·¬²±²©·¨·µ¤³¯²¬§³¯¤±·¶©µ²° ¤§¬³¯²¬§¤³¤±¨ ¶¨ °¨ ¤µ¦∏¯·¬√¤µk Πψρυσπψριφολια ‘q¦√ q‹²¶∏¬l q°¯ ¤±·≤¨¯¯ • ³¨²µ·¶out }u{u
p u{y
Ž¤¯¤¼¦¬²ª¯∏ ‹ o ⁄¨ ±¬½Œ o‹¬½¬µ²ª¯∏≥ qussx1 ≥²°¨ ²©·«¨ ³µ²³¨µ·¬¨¶²©³¤µ·¬¦¯ ¥¨²¤µ§°¤§¨ ©µ²° ³¤∏¯²º±¬¤q²∏µ±¤¯ ²© • ²²§≥¦¬¨±¦¨ oxt }wts p wtw
°¬±«¨¬µ² „ „ o°²½½²¥²±  × o ∂¤¯¯¨ ≤ …oετ αλqusss1 ⁄∏³¯¬¦¤·¬²± ²©·«¨ ¦«µ²°²¶²°¨±∏°¥¨µ²©§¬³¯²¬§ Βραχηιαρια βριζαντηα ³¯¤±·¶∏¶¬±ª¦²¯¦«¬¦¬±¨ q°¯¤±·≤¨¯¯
• ³¨²µ·¶ot| }uzw p uz{
•²¼ „ × o¨ªª¨· Š oŽ²∏·²∏¯¬¶„ qusst1 Ιν ϖιτρο ·¨·µ¤³¯²¬§¬±§∏¦·¬²± ¤±§ª¨ ±¨ µ¤·¬²± ²©·¨·µ¤³¯²¬§¶©µ²° °¬¬²³¯²¬§¶¬± «²³k Ηυµυλυσ λυπυλυσ ql q °¯ ¤±·≤¨¯¯
• ³¨²µ·¶ous }w{| p w|x
•¤² ≤ ⁄oŠ²« ≤ o Ž∏°¤µ° ° qt||y1 ‹¬ª«©µ¨ ∏´¨ ±¦¼ ¤§√¨ ±·¬·¬²∏¶¶«²²·µ¨ª¨ ±¨ µ¤·¬²± ©µ²° ¬¨¦¬¶¨§¯¨ ¤√¨ ¶²© Παυλοωνια ¶³³q¦∏¯·∏µ¨§ ιν ϖιτρο q °¯¤±·≤¨¯¯
• ³¨²µ·¶oty }usw p us|
k责任编辑 徐 红l
xv 第 w期 范国强等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