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alt and Nutrient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Systems in Yellow River Delta Area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全 文 :第 wv卷 增刊 t
u s s z年 ts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³qt
’¦·qou s s z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郗金标t ou 邢尚军u 宋玉民u 张建锋u 张建国v 董振成w
kt1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 ustvt| ~ u1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济南 uxsstw ~
v1 济宁市林业局 济宁 uzuss| ~ w1 枣庄市山亭区林业局 枣庄 uzztssl
摘 要 } 研究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 x年生白刺林和新淤地上 t{年生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规律 ∀
结果表明 }白刺造林后显著地促进了土壤脱盐 o明显地提高了土壤肥力 ~新淤地上植树造林能有效抑制土壤返盐 o
培肥地力 ~不同类型林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没有差异 o杨树 !刺槐行间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
关键词 } 黄河三角洲 ~造林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 }≥txy1wn 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增 t p ssvv p sy
收稿日期 }ussy p sw p ux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恢复与造林技术研究0资助 ∀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σ οφ Σοιλ Σαλτ ανδ Νυτριεντ οφ ∆ιφφερεντ Αφφορεστατιον Σψστεµσιν Ψελλοω Ριϖερ ∆ελτα Αρεα
÷¬¬±¥¬¤²tou ÷¬±ª≥«¤±ª­∏±u ≥²±ª ≠∏°¬±u «¤±ª¬¤±©¨ ±ªu «¤±ª¬¤±ª∏²v ⁄²±ª«¨ ±¦«¨ ±ªw
kt1 Σηανγηαι ϑιανΘιαο Χολλεγε Σηανγηαι ustvt| ~ u1 Σηανδονγ Φορεστρψ Σχιενχε Αχαδεµψ ϑιναν uxsstw ~
v1 Φορεστρψ Βυρεαυ οφ ϑινινγ Χιτψ ϑινινγ uzuss| ~ w1 Φορεστρψ Βυρεαυ οφ Σηαντινγ ∆ιστριχτo Ζαοζηυανγ Χιτψ Ζαοζηυανγ uzztssl
Αβστραχτ} ׫¨ ¶²¬¯¶¤¯·¤±§±∏·µ¬¨±·²©x2¼¨ ¤µ2²¯§ Νιτραρια σιβιριχα¶·¤±§ªµ²º¬±ª¬± «¨¤√¼ ¶¤¯¬±¬½¨ §¶²¬¯ º¨ µ¨ °¨ ¤¶∏µ¨§q׫¨
µ¨¶∏¯·¶«²º¨ §·«¤·¶²¬¯¶¤¯·¦²±·¨±·ks ∗ us ¦°¶²¬¯ §¨³·«l ²©x2¼¨ ¤µ2²¯§ Νιτραριασιβιριχα¶·¤±§§¨¦µ¨¤¶¨§¶¬ª±¬©¬¦¤±·¯¼¤±§·«¨ ¶²¬¯
±∏·µ¬¨±·¦²±·¨±·¬±¦µ¨¤¶¨§²¥√¬²∏¶¯¼¦²°³¤µ¨§º¬·«·«¨ ∏±¤©©²µ¨¶·¨§ ¤¯±§qŒ±·«¨ ±¨ ²2¤¯ ∏¯√¬¤¯ ¤¯±§¤µ¨¤o·«¨ ¶²¬¯¶¤¯·¤±§±∏·µ¬¨±·
²©§¬©©¨µ¨±··¼³¨¶²© ©²µ¨¶·¶·¤±§¶¤©©²µ¨¶·¨§ t{ ¼¨ ¤µ¶¤ª² º¨ µ¨ °¨ ¤¶∏µ¨§q ׫¨ µ¨¶∏¯·¶«²º¨ §·«¤··«¨ ¶²¬¯ ¶¤¯·§¨¦µ¨¤¶¨§
¶¬ª±¬©¬¦¤±·¯¼ ¤±§¶²¬¯ ±∏·µ¬¨±·¬±¦µ¨¤¶¨§²¥√¬²∏¶¯¼¬± §¬©©¨µ¨±·¶·¤±§¶q „¯·«²∏ª«·«¨ ©¨©¨¦·¶²± ¦²±·µ²¯ ¬¯±ª¶²¬¯ ¶¨¦²±§¯¼ ¶¤¯¬±¬½¨ §
º¨ µ¨ ±²§¬©©¨µ¨±¦¨ ¤°²±ª·«¨ §¬©©¨µ¨±·¶·¤±§¶o·«¨ ¦²±·¨±·²©¶²¬¯²µª¤±¬¦°¤·¨µ¤±§¤√¤¬¯¤¥¯¨±¬·µ²ª¨±²©³²³¯¤µ¤±§¤¦¤¦¬¤°¬¬¨ §
¶·¤±§µ²º ¥¼µ²º º¤¶·«¨ «¬ª«¨¶·¤°²±ª¤¯¯®¬±§¶²©¶·¤±§¶q
Κεψ ωορδσ} ≠¨¯¯ ²º •¬√¨ µ⁄¨ ·¯¤~¤©©²µ¨¶·~¶²¬¯¶¤¯·~¶²¬¯ ±∏·µ¬¨±·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 o区内有重盐碱地约 uv万 «°u o此外 o每年还有大约 us ∗ uv ®°u 的新淤
地形成 o这些新淤地土壤含盐量较轻 o适合农业利用 o但土地非常脆弱 o极易次生盐渍化 o一般农业利用 tx年
左右就因返盐而撂荒 ∀目前 o每年约有 x h的农业用地因返盐沦为重盐碱地或盐碱荒地k郗金标等 oussu¥l o
土壤盐害与次生盐渍化问题成为限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 ∀鉴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
统的脆弱性和土地盐渍化的严重性 o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地区的盐渍土治理k郗金标等 oussv ~张建锋
等 oussul !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k郭洪海等 ot||w ~杨芳林 ot||ul !黄河三角洲植被状况k赵延茂
等 ot||w ~t||x ~邢尚军等 oussvl以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k郗金标等 oussu¤~于锡军等 ot||{ ~许学工 ot||y ~杨
勤业等 ot||ul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然而 o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重盐碱地的改良和形成机理 !区域生态环境变
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机理 !退化速度等方面 ∀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 o新淤地用于粮食生产条件下极易
返盐退化 o一般情况下只能利用 tx年 o之后会因土壤返盐而撂荒 ∀为遏制新淤地的土壤退化 o人们也曾尝试
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o譬如种植牧草 !植树造林等来延长土地使用寿命 o但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停留在生产
上 o而对这些措施实施效果的研究报道很少 o尤其是通过近 us年来的定位观察来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抑制
新淤地返盐退化的效果 ∀该项研究为如何有效地抑制新淤地土壤返盐 !培肥地力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提供了依据 ∀
t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 o地处渤海湾畔 o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o年均气
温 tu1v ε o极端最高气温 wt1| ε o极端最低气温 p uv1v ε o平均无霜期 uts §o降水量 xwu1v ∗ {wu °° o约
yv1| h的降水集中于夏季 o年蒸发量 t |yu1t °° o是降水量的 v1y倍 o春季蒸发量占全年的 xt1z h ∀试验分
重盐碱地段白刺k Νιτραρια σιβιριχαl造林和新淤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 u个部分 ∀
重盐碱地 }土壤为滨海盐土 o含盐量 ts1s ∗ uy1s ª#®ªpt o局部地段为 x1s ∗ ts1s ª#®ªpt o最高 vx1yw
ª#®ªpt o地下水位 t1u ∗ u1x ° o土壤 ³‹ 值 z1z| ∗ {1{z o平均 z1|w o群落种类组成主要有盐地碱蓬k Συαεδα
σαλσαl !碱蓬 k Συαεδα γλαυχαl !柽柳 k Ταµαριξ χηενενσισl !獐毛 k Αελυροπυσ σινενσισl !蒙古鸦葱 k Σχορζονερα
µονγολιχαl !海州蒿kΑρτεµισια φαυριειl !罗布麻kΑποχψνυµ ϖενετυµl !中华补血草kΛιµονιυµ σινενσισl !二色补血草
kΛιµονιυµ βιχολορl等 o植被覆盖率 ts h左右 o高者可达 v| h ∀
新淤地 }土壤为盐化滨海潮土或潮土 o土壤粉沙质 o地下水埋深 u ∗ v ° o盐分含量多在 v1s ª#®ªpt以下 o
自然植被为白茅kΙµπερατα χψλινδριχαl !蟋蟀草k Ελευσινε ινδιχαl !狗尾草k Σεταρια ϖιριδισl等 o开垦后可种植玉米 !
棉花 !大豆 ∀
u 研究方法
211 土壤采集方法
t||z年春在重盐碱地采取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白刺林 o造林密度 u ° ≅ v ° o造林面积约 us ° ≅ xs °∀
ussu年 ts月在白刺林地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盐分 !养分分析 o当时白刺覆盖率达到 {x h o按随机抽样法布
设土壤采样点 o共设置采样点 tv个 o在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白刺林冠下土和冠外土 o冠下土采自根际至树冠
边缘的中间部位 o冠外土采自树冠边缘外 t1x ∗ u1s °处 o采集深度分别为 s ∗ us !us ∗ ws !ws ∗ ys和 ys ∗ tss
¦° o同时用环刀法测定 s ∗ us和 us ∗ ws ¦°土层的土壤密度 ∀白刺林造林前土壤盐分含量根据造林时的土
壤测定记录确定 ∀
t|{w年 o在新淤地试验地按照棋盘格方式营造了臭椿kΑιλαντηυσαλτισσιµαl n刺槐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ια带状
混交 !白榆k Υλµυσπυµιλαl n刺槐株间混交 !刺槐纯林 !杨树k Ποπυλυ󶳳ql纯林 !臭椿纯林 !臭椿 n刺槐行间混
交 !绒毛白蜡k Φραξινυσϖελυτιναl纯林 !白榆 n刺槐带状混交 !国槐k Σοπηορα ϕαπονιχαl n白榆株间混交 !白榆纯
林 !刺槐 n白榆隔行株间混交 !刺槐 n绒毛白蜡 vΒt行间混交 !杨树 n刺槐带状混交 !刺槐 n白榆隔 u行隔株
混交 !杨树 n刺槐行间混交和 t行杨树 n w行紫穗槐kΑµορπηα φρυτιχοσαl行带状混交 ty种林分类型 o林地面积
总计 tss «°u ot||w年部分林地采伐后一直撂荒 o附近未造林地已沦为柽柳 !芦苇k Πηψαγ µιτεσ αυστραλισl !獐毛
群落 ∀ussu年 ts月分别对其中的 tx种林分 !采伐撂荒地和附近未造林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盐分 !养分
变化 ∀各林分品字型选取 v个有代表性的样点 o对同一层内的土样进行混合并取混合土样 o在采伐撂荒地和
附近未造林地各选择 v个采样点 o即 v次重复 ov种立地的土壤采集深度均为 s ∗ us !us ∗ ws !ws ∗ ys和 ys ∗
tss ¦°∀ussu年土壤调查时各林分郁闭度均在 s1{左右 o采伐撂荒地次生植被为白蒿k Αρτεµισια χαπιλλαριεσl !
柽柳 !狗尾草等 o覆盖度约为 ws h o未造林地植被覆盖度约在 ys h左右 ∀
212 土壤测定方法
水浸提后 o用 ³‹2v数显酸度计测定 ³‹值 ~有机质用 Žu≤µu ’z2‹u≥’w 消煮 !ƒ ≥¨’w 容量法测定 ~全氮用凯
氏法测定 ~全磷用 ‹u≥’w2‹≤¯ ’w 消煮 !钼蓝比色法测定 ~有效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 ~有效磷用 ’¯ ¶¨±法测定 ~
有效钾用中性 ‘‹w „≤浸提 !火焰光度法测定 ∀
v 结果与分析
311 重盐碱地土壤盐分变化
对白刺林冠下土和冠外裸地土壤盐分的测定结果k表 tl表明 o白刺冠下 s ∗ us ¦°土层土壤含盐量显著
低于树冠外裸露土壤 o土壤盐分平均降低了 ww1tw h o但 us ∗ ws ¦°土层土壤盐分仅略有降低 ows ¦°以下土
层土壤含盐量的变化与表层土壤相反 o冠下土盐分有所增加 o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明白刺的存在能够通
过地面覆盖有效地抑制土壤返盐 o尤其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 o促进土壤盐分的淋溶 o达到土壤脱盐
的效果 ∀
根据造林前的调查记录 o白刺林地造林前为重盐碱光板地 o自然植被为稀疏柽柳 o覆盖率不足 x h os ∗
us ¦°土层土壤含盐量为 ts1s ∗ uy1s ª#®ªpt o平均为 tv1z ª#®ªpt ∀白刺造林 x年后的调查结果表明 o植被覆
盖率增加到 {x h左右 otv个采样点的土壤分析结果表明 o白刺冠下 s ∗ us ¦°土层土壤含盐量平均下降到
wv 林 业 科 学 wv卷
z1wv ª#®ªpt o冠外裸地 s ∗ us ¦°土层土壤含盐量平均为 tv1v ª#®ªpt o比造林前降低了 ww1tw h o表明白刺造
林后土壤迅速脱盐 ∀
图 t 白刺生长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ƒ¬ªqt ∞©©¨¦·¶²©³¯¤±·¬±ª Νq σιβιριχα ²± ¶²¬¯ ±∏·µ¬¨±·
表 1 白刺造林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Ταβ . 1 Εφφεχτσ οφ πλαντινγ Ν . σιβιριχα ον σοιλσαλτ
土层深度
≥²¬¯ §¨³·«Π¦°
样本数
≥¤°³¯¨±∏°¥¨µ
盐分含量 ≥¤¯·¦²±·¨±·Πkª#®ªptl
冠下土 ≤¤±²³¼2∏±§¨µ¶²¬¯ 冠幅外 txs ∗ uss ¦° ≤¤±²³¼2²∏·¨µ¶²¬¯
s ∗ us tv s1zwv¥ t1vvs¤
us ∗ ws tv s1xwy¥ s1ytv¥
ws ∗ ys y s1vzv¥ s1vux¥
ys ∗ tss y s1wxw¥ s1wvt¥
≠ 同行中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性显著k≥⁄检验 oΠ € s1sxl ∀ s1sx ¯¨ √¨¯ ¶¬ª±¬©¬¦¤±··«²¶¨ º¬·«·«¨
§¬©©¨µ¨±·¯ ·¨¨µ¶¬±·«¨ ¶¤°¨ ¬¯±¨ q
312 重盐碱地土壤肥力的
变化
白刺生长提高土壤养分
含量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
面 ∀由图 t 可以明显地看
出 ox 年生白刺林地 s ∗ ys
¦°土层土壤有机质 !有效氮
和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裸
地 o仅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
略有降低 ∀各种养分在土壤垂直梯度上的变化更
为明显 o共同趋势为林地肥力在表层土壤提高的更
快 ∀这一结果表明 o白刺具有良好的土壤培肥作
用 o其原因可能与白刺的枯枝落叶成为土壤有机
质 !有效氮和有效磷的重要来源有关 o林地表层土
壤速效钾含量略有降低可能是白刺生长过程中对
钾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o这一现象与李加宏等kt||{l
在非盐生植物小麦上的观测研究结果一致 ∀
土壤密度是描述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
标 o较低的土壤密度表明土壤比较疏松 o土壤通透
性良好 o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积累活
化 o反之土壤则比较紧实 ∀图 u是白刺冠下土和冠
外 txs ∗ uss ¦°处裸地土壤密度的测定结果 ∀可以
看出 o白刺冠下土土壤密度无论是 s ∗ us ¦°表层土
还是 us ∗ ws ¦°深层土均低于对应的冠外裸地 o进
一步进行 ≥⁄方差分析表明 o白刺冠下土和冠外裸
地 s ∗ us ¦°土层土壤密度差异性显著 o但冠下土
和冠外裸地 us ∗ ws ¦°土层土壤密度无显著性差
异 ou种生境土壤表层土和下层土土壤密度之间也
有显著性差异 ∀这一结果表明 o白刺生长不仅可以
促进土壤脱盐 o提高土壤肥力 o而且可以有效地改
良土壤的物理结构 o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
313 新淤地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变化
对 ty种造林模式 t °深土壤盐分含量的测定
结果表明 oty种造林模式 t °深土壤盐分含量差异
很小 o变化于 s1ut ∗ s1vs ª#®ªpt之间 o表层 s ∗ us
¦°土层土壤含盐量变化于 s1ty ∗ s1y{ ª#®ªpt之
间 ∀然而 o有林地 !采伐迹地和无林地之间土壤盐
分含量却差异明显 oty种林分 t °深土体平均土壤
含盐量下降到 s1ux ª#®ªpt os ∗ us ¦°土层土壤含盐
量下降到 s1uv ª#®ªpt ∀而无林地土壤盐分则显著
升高 o未造林地 t °深土体土壤含盐量平均增加到
v1{x ª#®ªpt os ∗ us ¦°表土盐分平均提高到 w1zx ª#
®ªpt o原本肥沃的土地已被芦苇 !柽柳 !獐毛等盐生
xv 增刊 t 郗金标等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图 u 白刺冠下土与冠外土土壤密度的变化
ƒ¬ªqu ≤«¤±ª¨¶²©¶²¬¯ ³¤µ·¬¦¯¨§¨ ±¶¬·¼ ²©
¦¤±²³¼2∏±§¨µ¶²¬¯ ¤±§¦¤±²³¼2²∏·¨µ¶²¬¯
或耐盐植物群落所取代 ~采伐迹地撂荒 {年后 o土
壤返盐趋势非常明显 ot °深土体平均含盐量提高
到 u1wz ª#®ªpt os ∗ us ¦°表层土壤含盐量提高到
v1s ª#®ªpt o均显著高于林地k图 vl o采伐迹地演替
为柽柳 !白蒿等次生耐盐植被 ∀显然 o森林抑制土
壤返盐的效果十分明显 o表明植树造林是抑制新淤
地土壤返盐退化的有效途径 ∀
314 新淤地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 o是表征土
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对未造林地和 tx种林分表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k表 ul表明 o所有林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未造林地 o有林地土壤
有机质含量平均比未造林地提高了 tzt h o臭椿 !刺
槐带状混交林分土壤有机质增长最慢 o比未造林地
图 v 黄河三角洲新淤地森林抑制土壤返盐的效果
ƒ¬ªqv ∞©©¨¦·¶²± ¦²±·µ²¯ ¬¯±ª¶²¬¯ ¶¨¦²±§¤µ¼ ¶¤¯¬±¬½¤·¬²±
²©©²µ¨¶·¬± ±¨ ²2¤¯ ∏¯√¬¤¯ ¶²¬¯
提高了 {w h ~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
也存在明显差异 otx种林分类型中以臭椿 !刺槐带
状混交林分土壤有机质增长最慢 o平均含量为
{1v ª#®ªpt o其次是白榆 !刺槐株间混交林分 o土壤
有机质含量为 |1u ª#®ªpt o杨树 !刺槐行间混交林分
土壤有机质增长最快 o有机质含量为 t{1x ª#®ªpt o
其余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 o变化于 ts1t ∗
tw1v ª#®ªpt之间 ∀
土壤有效氮含量反映了近期内土壤氮素的供
应状况 ∀调查结果k表 ul表明 o土壤有效氮的变化
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o未造林地有效氮含
量最低 o不同林分尽管有效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o
但均比未造林地明显提高 o有林地平均比未造林地
增长了 y1v倍 o绒毛白蜡纯林等 v种林分类型有效
氮增加最少 o比未造林地提高了 w1z倍 o杨树 !刺槐
行间混交林有效氮增长最快 o比未造林地提高了
{1|倍 ∀
土壤有效磷的变化与有机质和有效氮的变化趋势不同 otx种林分类型中除白榆纯林 !国槐 !白榆株间混
交林和刺槐 !白榆隔行株间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未造林地外 o其余 tu种林分类型有效磷含量均低于
未造林地 o有林地土壤有效磷平均比未造林地低 uy1| h ∀这一结果和于雷等kussvl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o他
们的研究表明 o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固氮树种沙枣k Ελαεαγνυσ ανγυστιφολιαl o可使土壤有机质 !全氮和有效氮
含量迅速提高 o但却使土壤全磷 !速效钾含量降低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目前还未见分析 o可能与有效氮的
增加有关 o因为有效氮的增加刺激了林木对土壤磷的消耗 o另外有效磷的减少显然和树种有密切关系 o由表
u可以看出 o豆科固氮树种林地有效磷含量减少 o白榆林地有效磷含量增加 o但真正的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
v 结论与讨论
tl白刺造林 x年后 os ∗ us ¦°土层土壤盐分显著降低 ous ∗ ws ¦°土层土壤盐分略有降低 ows ∗ tss ¦°土
层土壤盐分略有增加 o表层土壤密度显著下降 o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o表明白刺造林是促进重盐碱地土壤脱盐 o
改善土壤结构 o培肥地力的有效技术 o但白刺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仅限于 s ∗ ws ¦°的浅层土壤 ∀通过植树
种草改良盐渍土是目前国内外盐渍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手段 o在澳大利亚k…¤µµ¨·2¨±±¤µ§oussul !墨西哥 !巴基
yv 林 业 科 学 wv卷
斯坦等国家 o种植盐生植物是进行盐渍土改良的有效且广泛应用的技术措施 ∀ ƒ¤·°¤kussul在埃及北部的田
间试验中 o连续 u年比较了 y种不同的盐渍土改良措施 o结果表明 o种植芦苇和 Πανιχυµ ρεπενσ后土壤脱盐效
果最好 o试验进行 t年后 os ∗ xs ¦°土层土壤 o种植芦苇的含盐量降低了 xz1{ h ∗ zy1w h o种植 Πανιχυµ ρεπενσ
的降低了 yw1t h ∗ z{1{ h ∀董晓霞等kusstl在山东滨海盐渍土区进行了苜蓿k Μεδιχαγο σατιϖαl种植的田间试
验 o结果表明 oz年生苜蓿地 s ∗ us和 us ∗ ws ¦°土层脱盐率分别达 yv1| h和 yz1t h os ∗ us ¦°土壤有机质 !
全氮含量分别增加 u1vy和 s1uvt ª#®ªpt o比未种植苜蓿的地块分别提高了 u{1wv h和 wu1xw h ∀潘文利等
kt||{l在辽宁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表明 o栽植柽柳 |年后 os ∗ ts ¦°土层土壤含盐量降低了 {s1t h os ∗ tss ¦°
土层含盐量降低了 xs h o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有效氮 !有效磷均明显高于造林前 o其中有效氮比造林前
提高了 t{倍 o土壤密度降低 o物理性状改善 ∀尽管大多数研究报道认为 o植树种草具有促进土壤脱盐 !改善
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o但郗金标等kusswl在新疆的调查发现 o柽柳 !白刺等盐生植物在生长衰老期
间具有积聚盐分的作用 ∀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看似很矛盾 o但实质上都和水盐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新
疆干旱 !半干旱地区 o柽柳 !白刺等盐生植物多以孤立木状态存在 o群落覆盖率很低 o林木的生长使得周围土
壤盐分随蒸腾液流源源不断地向树木的根冠区汇集 o植物吸收的盐分又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土壤 o因此 o
随着植物生长衰退 o大量的盐分在根冠区积聚 ~相反 o人工种植植物后 o植被覆盖率增加 o因而明显地抑制了
土壤蒸发 o减少了盐分从土壤深层向地表的积聚 o从而起到促进土壤脱盐的作用 ∀
表 2 不同模式林分土壤表层(0 ∗ 20 χµ )养分变化情况
Ταβ .2 Νυτριεντ ϖαριατιον οφ 0 ∗ 20 χµ σοιλ δεπτη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αφφορεστατιον σψστεµσ
造林模式
„©©²µ¨¶·¤·¬²± ¶¼¶·¨°
有机质
’µª¤±¬¦°¤·¨µΠ
kª#®ªptl
有效 ‘
„√¤¬¯¤¥¯¨‘Π
k°ª#®ªptl
有效 °
„√¤¬¯¤¥¯¨°Π
k°ª#®ªptl
未造林地 ˜±2¤©©²µ¨¶·¨§ ¤¯±§ s1wx z1v u1y
臭椿 !刺槐带状混交 ≥·µ¬³ °¬¬¨ §¶·¤±§²© Αιλαντηυσ αλτισσιµα ¤±§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ια s1{v wt1{{ s
白榆 !刺槐株间混交 Œ±§¬√¬§∏¤¯ °¬¬¨ §¶·¤±§²© Υλµυσ πυµιλα ¤±§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s1|u wt1{{ s
刺槐纯林 °∏µ¨ ¶·¤±§²©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1st wz1{y s
杨树纯林 °∏µ¨ ¶·¤±§²© Ποπυλυ󶳳q t1sz wz1{y s
臭椿纯林 °∏µ¨ ¶·¤±§²© Αιλαντηυσ αλτισσιµα t1s| wz1{y s
臭椿 !刺槐行间混交 ¬±¨ °¬¬¨ §¶·¤±§²© Αq αλτισσιµα ¤±§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1tu wz1{y s
绒毛白蜡纯林 °∏µ¨ ¶·¤±§²© Φραξινυσϖελυτινα t1tv wt1{{ s1||
白榆 !刺槐带状混交 ≥·µ¬³ °¬¬¨ §¶·¤±§²© Υq πυµιλα ¤±§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1tx x|1{v s
国槐 !白榆株间混交 Œ±§¬√¬§∏¤¯ °¬¬¨ §¶·¤±§²© Σοπηοραϕαπονιχα ¤±§ Υq πυµιλα t1ty xv1{x w1|y
白榆纯林 °∏µ¨ ¶·¤±§²© Υq πυµιλα t1v wz1{y tu1s{
刺槐 !白榆隔行株间混交 Œ±§¬√¬§∏¤¯ °¬¬¨ §¶·¤±§ √¨ µ¨¼·º² ¬¯±¨ ¶²©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 Υq πυµιλα t1wt yx1{t x1ux
刺槐 !绒毛白蜡 vΒt行间混交 ¬±¨ °¬¬¨ §¶·¤±§²©v ¬¯±¨ ¶²©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 ¬¯±¨ ²© Φq ϖελυτινα t1wu x|1{v t1uw
杨树 !刺槐带状混交 ≥·µ¬³ °¬¬¨ §¶·¤±§²© Ποπυλυ󶳳q¤±§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1wv x|1{v s
刺槐 !白榆隔 u行隔株混交 Œ±§¬√¬§∏¤¯ °¬¬¨ §¶·¤±§ √¨¨ µ¼·«µ¨¨ ¬¯±¨ ¶²©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 Υ q πυµιλα t1wv yx1{t t1w|
杨树 !刺槐行间混交 ¬±¨ °¬¬¨ §¶·¤±§²© Ποπυλυ󶳳q¤±§ Ρ q πσευδοαχαια t1{x zt1|| u1w{
ul黄河三角洲新淤地上植树造林是防止土壤返盐退化 !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不同类型林分防止土壤
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o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 o增强土壤肥力方面以杨树 !刺槐行间混交林效果最
好 ∀黄河三角洲新淤地土壤容易返盐退化是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严重环境问题 o更是在区域科学
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然而 o迄今为止 o有关新淤地防止土壤返盐退化技术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o全区
近 t万 «°u 的刺槐林已面临更新改造 o因此 o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新淤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借鉴 ∀
参 考 文 献
董晓霞 o郭洪海 o孔令安 qusst1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q山东农业科学 oktl }uw p ux
郭洪海 o赵树慧 o史立本 o等 ot||w q黄河三角洲渤海莱州湾滨海区土壤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q自然资源 okvl }tu p t{
李加宏 o俞仁培 qt||{ q土壤 p作物根际系统中离子的迁移 q土壤学报 ovxkul }t{z p t|w
郗金标 o宋玉民 o邢尚军 o等 qussu¤1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特征与演替规律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vskyl }ttt p ttw
郗金标 o宋玉民 o邢尚军 o等 qussu¥1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vskyl }tus p tuv
郗金标 o邢尚军 o张建锋 o等 qussv1 几种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利用模式的比较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kyl }|| p tst
郗金标 o张福锁 o陈 阳 o等 qussw1 盐生植物根冠区土壤盐分变化的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txktl }xv p x{
zv 增刊 t 郗金标等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邢尚军 o郗金标 o张建锋 o等 qussv1 黄河三角洲植被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kyl }{x p {y
许学工 qt||y1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q生态学报 otykxl }wyt p wy{
杨林芳 qt||u q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q自然资源 oktl }x p tu
杨勤业 o张镱锂 qt||u1 中国的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机区域 q地理研究 ottkwl }t p |
于 雷 o潘文利 qussv1 北方沿海泥质海岸盐渍土改良措施及效应 q防护林科技 okwl }t p w
于锡军 o莫大伦 qt||{1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带与农业发展研究 q农业环境保护 otzkul }|t p |v
张建锋 o宋玉民 o邢尚军 o等 qussu1 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vskyl }tuw p tu|
赵延茂 o吕卷章 o马克斌 qt||w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报告 q山东林业科技 okxl }ts p tv
赵延茂 o宋朝枢 qt||x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µµ¨·2¨±±¤µ§∞ Š qussu1 • ¶¨·²µ¤·¬²± ²©¶¤¯¬±¨ ¤¯±§·«µ²∏ª«µ¨√¨ ª¨·¤·¬²±q„ªµ¬¦∏¯·∏µ¤¯ • ¤·¨µ¤±¤ª¨ ° ±¨·oxv }utv p uuy
ƒ¤·°¤  Š qussu1 • ²¯¨²©±¤·∏µ¤¯ √¨ ª¨·¤·¬²±¬±¬°³µ²√¬±ª¶¤¯·¤©©¨¦·¨§¶²¬¯¬± ±²µ·«¨µ± ∞ª¼³·q≥²¬¯ i ׬¯¯¤ª¨ • ¶¨¨¤µ¦«oyw }tzv p tz{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欢迎订阅 uss{年5林业科学6
5林业科学6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综合性学术期刊 o创刊于 t|xx年 ∀在三届/国家期刊奖0评选中 o
两次荣获中国期刊最高奖 ) ) ) /国家期刊奖0 o一次名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第一名 ∀代表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和林业科技期刊的最高水平 ∀主要刊登林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o及时反映国家林业建设重点和
热点 o评述学术动向 o开展学术讨论 o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内容包括森林培育 !森林生态 !林木遗传育种 !森
林保护 !森林经理 !森林与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经济
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林业经济及林
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 ∀以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 !综述为主 o还设有学术问题讨论 !研究简报 !科技动态 !新书
评介等栏目 ∀主要刊登中文论文 o同时接受英文稿件k附中文摘要l o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林业各个领域研
究的科技人员 !林业管理干部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 ∀
本刊为月刊 o每月 ux日出版 o大 ty开 o每期 tu{页 o单价 }ux元 o全年 }vss元 ∀国内外公开发行 o国内统
一刊号 }≤‘tt p t|s{Π≥ ∀邮发代号 {u p y ∀也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
联系地址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5林业科学6编辑部
邮 编 }tsss|t 电 话 }kstslyu{{|{us yu{{{xz|
∞2°¤¬¯ }¯¬±¼®¬ƒ©²µ¨¶·µ¼q¤¦q¦±
期刊主页 }«·³}ΠΠ¯¼®¨ q¦«¬±¤­²∏µ±¤¯ q±¨ ·q¦±
{v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