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control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by Beauveria bassiana and Scleroderma guani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By the infection experiment of Beauveria bassiana to the overwintering larvae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dosages,the results showed:20~25 ℃ was the fittest temperature range for B.bassiana to M.alternatus.Under 20 ℃,parasitic rates of B.bassiana to M.alternatus by three kinds of concentration of B.bassiana spore suspension were 58%、95% and 100% respectively.By comparing mortality of M.alternatus at 4 th instars after inoculation of B.bassiana,Scleroderma guani and S.guani with B.bassiana,on the 7 th day,the highest mortality of M.alternatus only inoculating B.bassiana was 26.3%;the highest mortality of M.alternatus only inoculating S.guani was 55.0%;and the highest montality of M.alternatus inoculating and S.guani with B.bassiana was 94.4%.The fiel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of the M.alternatus larvae treated by S.guani with B.bassiana was 61.1%,by S.guani was 40.8%,and by B.bassiana was 0.0%.So S.guani with B.bassiana might have better effect to the larvae of M.alternatus.


全 文 :第 wv卷 第 x期
u s s z年 x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x
¤¼ou s s z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刘洪剑t ou 朴春根t 汪来发t 申相澈v 郑荣镇v 束庆龙u
kt q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tsss|t ~
u q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合肥 uvssvy ~ v1 韩国山林科学院 首尔 tvs p ztul
摘 要 } 在不同温度 !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 w龄幼虫 o结果表明 }us ∗ ux ε 是白僵菌作用松墨
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 ∀us ε 时 v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 o分别
为 x{ h !|x h !tss h ∀通过白僵菌 !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 w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
现 }第 z天时 o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 ux ε 条件下是 uy1v h ~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 xx1s h ~携
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 |w1w h ∀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 yt1t h o而
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 ws1{ h o白僵菌的为 s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
防治效果 ∀
关键词 } 白僵菌 ~肿腿蜂 ~松墨天牛 ~致病力
中图分类号 }≥zyv1vsy1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x p ssyw p sx
收稿日期 }ussy p ts p ty ∀
基金项目 }科学技术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kussx⁄Œ…vtv|l !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中韩林业科研合作课题联合资助 ∀
3 汪来发为通讯作者 ∀该项试验研究工作得到江苏省林科院徐福元副院长以及张培 !刘云鹏等同志的大力支持 ~本文承蒙徐梅卿研究员
评改 o在此谨致谢意 ∀
本文为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 ∀
Βιοχοντρολ οφ Μονοχηαµυσ αλτερνατυσ βψ Βεαυϖερια βασσιανα ανδ Σχλεροδερµα γυανι
¬∏‹²±ª­¬¤±tou °¬¤² ≤«∏±ª¨ ±t • ¤±ª¤¬©¤t ≥«¬± ≥¤±ª¦«∏¯v ≤«∏±ª ≠ ²¨±ª­¬±v ≥«∏±¬±ª¯²±ªu
kt q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Φορεστ Προτεχτιον o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 ~
u q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ανδ Γαρδεν o Ανηυι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εφει uvssvy ~ v qΚορεα Φορεστ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Σεουλtvs p ztul
Αβστραχτ} …¼ ·«¨ ¬±©¨¦·¬²± ¬¨³¨µ¬°¨ ±·²© Βεαυϖερια βασσιανα ·²·«¨ ²√¨ µº¬±·¨µ¬±ª ¤¯µ√¤¨ ²© Μονοχηαµυσ αλτερνατυσ ∏±§¨µ
§¬©©¨µ¨±··¨°³¨µ¤·∏µ¨¶¤±§§²¶¤ª¨¶o·«¨ µ¨¶∏¯·¶¶«²º¨ §}us ∗ ux ε º¤¶·«¨ ©¬·¨¶··¨°³¨µ¤·∏µ¨ µ¤±ª¨ ©²µ Βq βασσιανα·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q˜±§¨µus ε o³¤µ¤¶¬·¬¦µ¤·¨¶²© Βq βασσιανα·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¼·«µ¨¨®¬±§¶²©¦²±¦¨±·µ¤·¬²±²© Βq βασσιανᶳ²µ¨
¶∏¶³¨ ±¶¬²± º¨ µ¨ x{ h !|x h ¤±§tss h µ¨¶³¨¦·¬√¨ ¼¯ q…¼ ¦²°³¤µ¬±ª°²µ·¤¯¬·¼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w·«¬±¶·¤µ¶¤©·¨µ¬±²¦∏¯¤·¬²± ²©
Βq βασσιαναo Σχλεροδερµα γυανι ¤±§ Σ q γυανι º¬·« Βq βασσιαναo²±·«¨ z·« §¤¼o·«¨ «¬ª«¨¶·°²µ·¤¯¬·¼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²±¯¼
¬±²¦∏¯¤·¬±ª Βq βασσιανα º¤¶uy1v h ~·«¨ «¬ª«¨¶·°²µ·¤¯¬·¼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 ²±¯¼¬±²¦∏¯¤·¬±ª Σ q γυανι º¤¶xx1s h ~¤±§·«¨
«¬ª«¨¶·°²±·¤¯¬·¼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ª¤±§ Σ q γυανι º¬·« Βq βασσιανα º¤¶|w1w h q׫¨ ©¬¨ §¯ ¬¨³¨µ¬°¨ ±·¶«²º¨ §·«¤·
·«¨ °²µ·¤¯¬·¼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 ¤¯µ√¤¨ ·µ¨¤·¨§¥¼ Σ q γυανι º¬·« Βq βασσιανα º¤¶yt1t h o¥¼ Σ q γυανι º¤¶ws1{ h o¤±§¥¼
Βq βασσιανα º¤¶s1s h q≥² Σ q γυανι º¬·« Βq βασσιανα °¬ª«·«¤√¨ ¥¨·¨µ ©¨©¨¦··²·«¨ ¤¯µ√¤¨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q
Κεψ ωορδσ} Βεαυϖερια βασσιανα~ Σχλεροδερµα γυανι ~ Μονοχηαµυσ αλτερνατυσ~³¤·«²ª¨±¬¦¬·¼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k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l侵染引起的一种松树毁灭性病害 ∀其致病之快 !传
播之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o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 ∀在日本和中国 o该病主要借助羽化后的松墨
天牛k Μονοχηαµυσ αλτερνατυσl成虫进行自然传播 o松墨天牛在补充营养或产卵时 o将体内的线虫通过取食或产
卵造成的伤口传入健康松树而使其致病k徐福元等 ot||v ~ •¬±ª©¬¨ §¯ot|{v ~Ž²¥¤¼¤¶«¬ ετ αλqot|{w ~∏½½¬ ετ
αλqot|{wl ∀感病松树一旦表现出症状 o线虫数量便会急剧上升 o而且遍布树体木质部 o隐蔽性极强 o给该病
的防治带来很大不便 ∀因此 o切断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 o有效地降低其传播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种群密
度 o成为关注的目标 ∀
目前采取的化学防治措施包括 }飞机空中施药k成片林分面积在 v万 «°u 以上适用l和地面机械喷药方
式杀灭媒介昆虫 ) ) ) 松墨天牛 ~用人工单株注干施药方式杀灭罹病松树体内的松材线虫 ∀这不但使防治成
本大幅度提高 o还会环境污染 o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在杀灭松墨天牛的同时 o也杀死大量害虫天敌 ~长期施
用化学农药 o还会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 o甚至会引发害虫再猖獗 ∀而且人工单株注干施药的方式很难大面积
普及使用 ∀生物防治恰能弥补上述不足 o它对寄主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专化性 o对高等动植物无毒害作用 o不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o而且具有持续功效 ∀目前 o对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研究较多的有肿腿蜂和白僵菌k王功
桂等 oussw ~王四宝等 oussv ~徐克勤等 oussul o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o但在实际应用中 o白僵菌的防治效
果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o防治效果不稳定 o而且很难接触到虫体 ∀为了提高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 o本
研究中用肿腿蜂携带白僵菌来双重寄生松墨天牛 o以期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新途径 ∀
t 材料
111 试验菌株
球孢白僵菌k Βεαυϖερια βασσιαναl菌株 uuy系从南京市东善桥林场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树中感染白僵
菌的松墨天牛幼虫体表分离纯化获得 ∀
112 供试昆虫
松墨天牛采自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o以越冬 w龄幼虫为供试虫 o室内试养 u §o剔除有机械损伤和行为
不正常个体 o选择健康 !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虫用于生物测定试验 ∀
管氏肿腿蜂kΣχλεροδερµα γυανιl采购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林场 ∀
u 试验方法
211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取培养 us §充分产孢的球孢白僵菌菌株 uuy系培养物 o加入 ts °s1t h的吐温 p {s无菌水溶液冲洗 ot
xss µ#°¬±pt离心浓缩后 o弃去部分上清液 o再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 o在 wss倍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
计量孢子数 o根据需要将高浓度孢子悬浮液稀释成所需要的浓度 ∀放在 w ε 冰箱内备用 ∀
212 在不同温度下 !不同剂量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测定
将浓缩白僵菌孢悬液分别稀释成低浓度kt1s ≅ tsy ¶³²µ¨¶#°ptl !中浓度kt1s ≅ tsz ¶³²µ¨¶#°ptl !高浓度
kt1s ≅ ts{ ¶³²µ¨¶#°ptl悬浮液 o以无菌水作对照 ∀松墨天牛幼虫经上述溶液处理后 o盛放在 tu °° ≅ zx °°
的指形管中 o用浸无菌水的脱脂棉封口 o分别置于 ts !tx !us !ux !vs ε 环境条件下饲养 o每处理 us头幼虫 ∀
每天观察记录其死亡情况 o将死亡幼虫取出 o保湿培养 o统计白僵菌的侵染率 ∀
213 管氏肿腿蜂寄生松墨天牛幼虫的生物测定
将松墨天牛 w龄幼虫与管氏肿腿蜂分别按 tΒt !tΒu !tΒv !tΒw !tΒx的比例接入 tu °° ≅ zx °°的指形管
中 o以不接肿腿蜂处理作对照 o用浸无菌水脱脂棉封口 ∀每个处理重复 us次 o置于 ux ε 的培养箱内饲养 ∀
每 u天观察 t次 o用大头针刺探 o把僵硬不动的死虫移出 o保湿培养 o观察肿腿蜂的寄生产卵情况 ∀
214 管氏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作用的生物测定
在配好的低浓度 !中浓度 !高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中 o分别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k¶²§¬∏° ¦¤µ¥²¬¼°¨ ·«¼2
¦¯¨¯¯∏²¶¨l o黏度 s1v ∗ s1{ °¤#¶o其浓度为 ts ª#pt ∀让肿腿蜂分别在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无菌水 o低浓度 !
中浓度 !高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的平皿中爬行 u °¬±后 o将其与松墨天牛幼虫以 wΒt的比例接到寄主上 o每
个处理重复 us次 o置于 ux ε 的恒温培养箱中饲养 o每 u天观察 t次天牛幼虫的死亡情况及肿腿蜂的寄生情
况 ∀
215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的林间感染试验
试验地设在江苏省溧水县美人山 o该地历史上没有作过有关真菌的防治 ∀z月上旬 o选取 w块立地条
件 !树龄 !密度以及松墨天牛危害程度基本相同的马尾松样地 o每块样地 ts «°u ∀样地 t }用纱袋装入 u ®ª的
t1s ≅ ts| ¶³²µ¨¶#ªpt的白僵菌孢子粉 o用竹杆悬挂菌粉袋撞击在松树枝桠 o使孢子粉释放 ~样地 u }采用点株式
放蜂法k徐克勤等 oussul }放蜂时先在松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针 o把蜂管的棉塞打开 o再把管口倒套在大头针
上或把管口倒套在诱木的枝丫上 o管底要略高于管口 o以防雨水浸死部分尚未羽化的蜂蛹 o每株松树上放蜂
t管 o每公顷放蜂 {s ∗ tss株 ~样地 v }先向蜂管中加入 t1s ≅ ts| ¶³²µ¨¶#°pt的白僵菌孢悬液 tss ˏot °¬±后
将蜂管倒挂松树上 o接下来的方法同样地 u ~余下 t块样地不作任何处理作对照 ∀tt月底统计每样地枯死
及衰弱木中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及被肿腿蜂寄生情况 ∀
xy 第 x期 刘洪剑等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图 t 染菌松墨天牛在不同温度下的校正宿存率
ƒ¬ªqt ׫¨ ¦²µµ¨¦·¨§³¤µ¤¶¬·¬¦µ¤·¨ 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
¬±©¨¦·¨§ Β q βασσιανα ∏±§¨µ§¬©©¨µ¨±··¨°³¨µ¤·∏µ¨¶
v 结果与分析
311 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
各温度条件下白僵菌都能成功侵染松墨天牛越冬 w
龄幼虫 o但是侵染速度与温度存在很大相关性 ∀接种后
的第 t天 o各环境条件的天牛幼虫都很好地保持原来乳
黄的健康体色 o活动自如 o但到了第 u天 o在 us ε 和 ux
ε 温度条件的天牛幼虫 o体色由原来的乳黄色变为乳白
色 o行动也变得很迟缓 ~而 vs ε 条件下的天牛幼虫体色
变化不大 o仅比 ts ε 条件下的天牛幼虫稍显白色 ∀从图
t可以看出 }在 ts ∗ vs ε 的温度范围内 o低 !中 !高 v种浓
度白僵菌在松墨天牛幼虫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 o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ous ε 时达到最高
值 o依次为 x{ h !|x h和 tss h ∀这与孙鲁娟等kusstl用白僵菌作用棉铃虫幼虫的结果相符 ∀说明温度较低
时 o白僵菌孢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o温度较高则会抑制其活性 ∀经方差分析知 o不同浓度间k Π€
s1swt  s1sxl !不同温度间k Π€ s1svy  s1sxl差异均显著 o在 ux ε 差异最显著 o说明 us ∗ ux ε 是球孢白僵
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 w龄幼虫的最佳温度范围 ∀
在 v种浓度水平下 o松墨天牛的校正死亡率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o而且差异显著 ∀从表 t看出 }接
种第 tt 天 ous ε 条件下 o经低 !中 !高 v 种浓度白僵菌孢悬液处理松墨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xu1| h !{u1w h !tss1s h ~ux ε 环境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t1v h !tss1s h !tss1s h ~vs ε 环境的校正死亡率
分别为 xs1s h !|v1{ h !tss1s h ∀说明当温度大于 us ε 时 o中浓度和高浓度处理的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差异
不显著 ∀
表 1 不同浓度白僵菌菌液感染的松墨天牛幼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累计校正死亡率
Ταβ .1 Τηε χορρεχτεδ µ ορταλιτψ ρατεσ οφ τηε Μ . αλτερνατυσλαρϖαεινφεχτεδ βψ Β . βασσιανα οφ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 υνδερ διφφερεντ τεµ περατυρεσ h
温度
× °¨³¨µ¤·∏µ¨Πε
孢子浓度
≤²±¦¨±·µ¤·¬²± ²©
¶³²µ¨¶Πk¶³²µ¨¶#°ptl
时间 ׬° Π¨§
t u v w x y z { | ts tt tu tv tw tx
t1s ≅ tsy s s s s s s s s x1v x1v x1y uu1u uz1{ ww1w xx1y
ts t1s ≅ tsz s s s s s s s s s tx1{ uu1u xs yt1t zz1{ {v1v
t1s ≅ ts{ s s s s s x1v ts1x tx1{ ut1t wz1w yt1t zu1u zz1{ {v1v {{1|
t1s ≅ tsy s s s x1v ts1x x1y tt1t ty1z ty1z ty1z uu1u uz1{ v{1| xs xs1s
tx t1s ≅ tsz s x1s x1v x1v x1v s s x1y x1y ty1z uz1{ vv1v xs yy1z zu1u
t1s ≅ ts{ s s s x1v x1v x1y tt1t ty1z ty1z v{1| ww1w xs xx1y yy1z zu1u
t1s ≅ tsy s x1s x1s x1v ts1x tx1{ ut1t uy1v vv1v xs xu1| yw1z zs1y {u1w {u1w
us t1s ≅ tsz s s x1s x1v x1v ts1x uy1v vy1{ yt1t {v1v {u1w |w1t |w1t tss tss1s
t1s ≅ ts{ s x1s x1s ts1x uy1v wz1w yv1u z{1| {{1| tss tss tss tss tss tss1s
t1s ≅ tsy s ts x1v tx1{ ty1z uv1x uv1x vx1v wz1t xy1v {t1v |v1{ |v1{ tss tss1s
ux t1s ≅ tsz s x1s s tx1{ uu1u u|1w wz1t x{1{ zs1y {t1v tss tss tss tss tss1s
t1s ≅ ts{ s x1s x1v uy1v v{1| yw1z zy1x {{1u |w1t tss tss tss tss tss tss1s
t1s ≅ tsy s x1s x1v ts1x tt1t tt1t tt1{ tz1y t{1{ vt1v xs y{1{ zx1s {z1x |v1{
vs t1s ≅ tsz s x1s tx1{ ut1t uu1u uz1{ u|1w xu1| yu1x {z1x |v1{ tss tss tss tss1s
t1s ≅ ts{ s s x1v ut1t vv1v yt1t {u1w {{1u |v1{ |v1{ tss tss tss tss tss1s
v个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幼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 o随着温度的升高 o天牛幼虫的死
亡速度提高 o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o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菌液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试虫死亡 o例如 oux
ε 环境下 v种浓度处理的天牛 w龄幼虫 tt天时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 {t1v h !tss1s h !tss1s h o中 !高浓度处
理差异不显著 ∀但当温度较低时 o不同浓度处理的天牛幼虫的死亡速度差异显著 o如 ts ε 条件下 ov种浓度
处理的松墨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前 x天均为零 o第 tt天的校正死亡率依次为 x1y h !uu1u h !yt1t h k图
ul ∀
yy 林 业 科 学 wv卷
图 w 带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ƒ¬ªqw ׫¨ ©¨©¨¦·¬²± ²© Σ q γυανι ¦¤µµ¼¬±ª
Β q βασσιανα·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 ¤¯µ√¤¨
图 v 不同比例的肿腿蜂对松墨天牛 w龄幼虫的校正致死率
ƒ¬ªqv ׫¨ ¦²µµ¨¦·¨§ °²µ·¤¯¬·¼ ²© Σ q γυανι ¯¨ ¤§¬±ª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w·«¬±¶·¤µ¶ ¤¯µ√¤¨ ·² §¨¤·«
º¬·«§¬©©¨µ¨±·³µ²³²µ·¬²±
图 u 染菌松墨天牛在 ts ε 条件下的累计校正死亡率
ƒ¬ªqu ׫¨ ¦²µµ¨¦·¨§ °²µ·¤¯¬·¼µ¤·¨¶²©·«¨ Μq αλτερνατυσ
¤¯µ√¤¨ ¬±©¨¦·¨§ Β q βασσιανᬱ ts ε
312 肿腿蜂寄生松墨天牛幼虫的生物测定
肿腿蜂对松墨天牛的致死作用与白僵菌不同 o肿腿
蜂先采用/迂回战术0令天牛幼虫麻醉 !致死 o死亡试虫在
随后几天的体色变化分 u种 }一种是体色很快变黑 !霉
变 o肿腿蜂没有在试虫体表成功产卵 o寄生失败 ~另一种
是保持原来的乳黄色 o肿腿蜂能成功产卵并孵化 ∀从图
v可以看出 o不同比例的肿腿蜂对松墨天牛越冬 w龄幼
虫的最终校正致死率分别是 |v1{ h !{z1x h !tss1s h !
|v1{ h和 tss1s h o差异不显著 ∀只是肿腿蜂比例较低
时 o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制服0天牛幼虫 o使其麻醉 !致死 ∀
最终统计结果显示 }肿腿蜂成功寄生产卵并孵化的松墨
天牛试虫占总试虫的比率分别是 us h !ws h !ws h !xx h
和 xs h o根据方差分析k表 ul可知 o不同接蜂比例之间 o
肿腿蜂的寄生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
表 2 方差分析表
Ταβ .2 Αναλψσισ οφ ϖαριανχε
变异来源
≥²∏µ¦¨ ²©√¤µ¬¤·¬²±
平方和
≥≥
自由度
ک
均方
≥ Φ Π
区组间 …¨ ·º¨¨ ± yz1y t yz1y yt1wxx s1sst w
处理内 •¬·«¬± vw1w w {1y z1{t{ s1svx z
误 差 ∞µµ²µ w1w w t1t
总变异 ≥∏°°¤µ¼ tsy1w |
313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生物测定
图 w为携带不同浓度白僵菌的肿腿蜂对松墨天牛的
作用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携带不同浓度白僵菌的肿
腿蜂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松墨天牛 w龄幼虫达到较高
的死亡率 o第 z 天时试虫的死亡率分别为 zu1u h !
|w1w h !|w1w h o第 |天均达到 tss1s h ∀携带中浓度和
高浓度白僵菌的肿腿蜂对天牛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差异不
显著 ∀最终结果显示 }对照及不同浓度白僵菌处理的肿
腿蜂在与试虫作用时 o白僵菌成功侵染 o能继代宿存下来
的松墨天牛幼虫分别为 t !v !v和 y头 o而肿腿蜂成功继
代宿存的试虫分别为 { !z !u和 v头 o说明在带菌肿腿蜂
与松墨天牛幼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o两者对寄主有一定
的竞争作用 ∀其中用 t1s ≅ ts{ ¶³²µ¨¶#°pt菌液处理肿
腿蜂的成功寄生的 v头试虫也同时被白僵菌侵染 ∀
314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的林间感染试验
tt月底的调查结果表明 }样地 t和样地 u中马尾松
树林 o无论是有新鲜虫粪排出的马尾松株数还是单株松
树上新鲜虫粪的排放量都明显少于不作任何处理的样地 w中的松林 o样地 v中几乎看不到有新鲜虫粪排出 ∀
统计结果显示 }肿腿蜂携带白僵菌防治效果最好 o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 yt1t h o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
虫的林间致死率是 ws1{ h o另外 u块样地均为 s o可见 ow种处理的林间防治效果差异极其显著 ∀调查中没有
发现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现象 ∀单独施用白僵菌的样地中无死亡天牛幼虫 o原因可能是天牛幼虫都深居木
质部内部 o白僵菌孢子很难接触到虫体 o更谈不上侵染天牛幼虫 o从而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
zy 第 x期 刘洪剑等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w 结论与讨论
接种白僵菌之后 o无论是从试虫起初的体色变化 o还是从白僵菌在松墨天牛幼虫体内的有效继代宿存率
来看 o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o白僵菌孢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强 ~超过一定温度 o孢子活性就会受到抑制 ∀在 us ∗ ux ε 温度范围内 ot1s ≅ tsz 和 t1s ≅ ts{ ¶³²µ¨¶#
°pt处理的松墨天牛 w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考虑经济效益方面的因素 o防治时可选配 t1s ≅
tsz ¶³²µ¨¶#°pt的白僵菌孢悬液 o在春季和秋季施菌 o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
肖银波等kussvl用川硬皮肿腿蜂kΣχλεροδερµασιχηυανενσισl防治云斑天牛k Βατοχεραληορσφιελδιl的试验表明 }
川硬皮肿腿蜂只能寄生云斑天牛低龄幼虫 ~对于 w龄幼虫 o表现为全部不能寄生 ∀本试验在 ux ε 的环境条
件下 o用管氏肿腿蜂寄生松墨天牛越冬 w龄幼虫 o发现管氏肿腿蜂可以麻醉松墨天牛 w龄幼虫 o并在其体表
产卵 o最高寄生率可达 xx h ∀本试验之所以与肖银波等的试验结果不同 o原因可能有 u点 }一是防治试验用
的天敌不同 ~二是防治对象也不同 ∀由于 u种肿腿蜂和 u种天牛在生物学特性 !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o从
而出现了 u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
本试验中 o管氏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对松墨天牛 w龄幼虫的作用效果 o明显高于单独施用白僵菌或肿腿
蜂 ∀第 z天时 o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松墨天牛幼虫的最高死亡率是 ux ε 条件下的 uy1v h ~单独接肿腿蜂的试
虫的最高死亡率是 xx1s h ~携菌肿腿蜂在第 z天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最高死亡率为 |w1w h ∀林间的防治试验
也出现类似的结果 o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 yt1t h o实际的死亡率可能还要高一些 o
因为感染白僵菌的幼虫死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o有些感病的幼虫在调查时可能还未死亡 o早期也有一些死亡
的小幼虫未进行统计调查 ∀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 ws1{ h o另外 u块样地均为 s ∀单独施
用白僵菌的样地中之所没有发现无死亡天牛幼虫 o因为天牛幼虫都深居木质部内部 o白僵菌孢子很难接触到
虫体 o也就不能侵染天牛幼虫 ∀试验中发现 }在带菌肿腿蜂与松墨天牛幼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o白僵菌和肿
腿蜂两者对寄主有一定的竞争作用 o同时还发现白僵菌对肿腿蜂的生活史 o如 }肿腿蜂的寿命 !产卵数量以及
卵的孵化情况的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o但从总体防治效果来看 o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之后 o都明显好于单独施
用白僵菌或肿腿蜂 ∀因此 o让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将是一条防治松墨天牛的更好 !更有效的新途径 ∀
参 考 文 献
孙鲁娟 o吴孔明 o郭予元 qusst1 不同温 !湿度下白僵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力 q昆虫学报 owwkwl }xst p xsy
王功桂 o周灵会 o王长旭 o等 qussw1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技术 q中国森林病虫 ouvkvl }vu p vw
王四宝 o樊美珍 o李增智 o等 qussv1 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q昆虫知识 owskwl }vsv p vsz
肖银波 o周建华 o肖育贵 o等 qussv1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试验初报 q四川林业科技 ouwkwl }v{ p wt
徐福元 o杨宝君 o葛明宏 qt||v1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调查 q森林病虫通讯 otukul }us p ut
徐克勤 o徐福元 o王敏敏 o等 qussu1 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ykvl }w{ p xu
Ž²¥¤¼¤¶«¬ƒ o ≠¤°¤±¨ „ oŒ®¨ §¤ × qt|{w1 ׫¨ ¤³¤±¨ ¶¨ ³¬±¨ ¶¤º¼¨ µ¥¨ ·¯¨¨ ¤¶·«¨ √¨ ¦·²µ²©³¬±¨ º¬¯·§¬¶¨¤¶¨ q„±± • √¨ ∞±·²°²¯ ou| }ttx p tvx
∏½½¬ „ o • ¬¯®¬±¶²± • ≤ o פµ­¤± „ ≤ qt|{w1 ×µ¤±¶°¬¶¶¬²± ²©·«¨ ³¬±¨ º²²§ ±¨ °¤·²§¨ o Βυρσαπηελενχηυσ ξψλοπηιλυσ·² ¶¯¤¶« ³¬±¨ ·µ¨ ¶¨¤±§ ²¯ª ¥²¯·¶¥¼ ¤
¦¨µ¤°¥¼¦¬§¥¨ ·¯¨¨ Μονοχηαµυστιτιλλατορo¬± ƒ¯ ²µ¬§¤q ‘¨ °¤·²¯ oty }vz p ws
•¬±ª©¬¨ §¯  qt|{v1×µ¤±¶°¬¶¶¬²± ²©³¬±¨ º²²§±¨ °¤·²§¨ ·²¦∏··¬°¥¨µ¤±§ª¬µ§¯ §¨·µ¨ ¶¨q°¯ ¤±·⁄¬¶¨¤¶¨ oyzktl }vx p vz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y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