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il,Water and Nutrient Loss in Young Plantation of the Inter-Cropped Tea Oil (Camellia oleifera) with Different Crops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全 文 :第 ww卷 第 w期
u s s {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w
„³µqou s s {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3
李纪元t 肖 青u 李辛雷t 李锦明u 鲁仪增t
kt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富阳 vttwss ~ u1 江西省新余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 新余 vv{sssl
关键词 } 油茶 ~幼林 ~套种模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损耗
中图分类号 }≥ztx1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w p styz p sy
收稿日期 }ussy p sz p uy ∀
基金项目 }江西新余市高效生态型油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科技支撑项目k国家林业局林计批字≈ussv tv号l ∀
Σοιλo Ωατερ ανδ Νυτριεντ Λοσσιν Ψουνγ Πλαντατιον οφ τηε Ιντερ2Χροππεδ
Τεα Οιλ k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φεραl ωιτη ∆ιφφερεντ Χροπσ
¬¬¼∏¤±t ÷¬¤² ±¬±ªu ¬÷¬±¯ ¬¨t ¬¬±°¬±ªu ∏≠¬½¨ ±ªt
kt1 Ρεσερα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Συβτροπιχαλ Φορεστρψo ΧΑΦ Φυψανγ vttwss ~
u1 Ξινψυ Εξτενσιον Στατιον οφ Φορεστρψ Σχιενχε ανδ Τεχηνολογψo Ξινψυ Χιτψ Βυρεαυ οφ Φορεστρψ Ξινψυ vv{sssl
Αβστραχτ } Œ± ²µ§¨µ·² ∏±§¨µ¶·¤±§·«¨ ©¨©¨¦·²©§¬©©¨µ¨±·¬±·¨µ³¯¤±·¤·¬²± °²§¨ ¶¯²±·«¨ ¶²¬¯ ¤±§ º¤·¨µ ²¯¶¶¨¶²©¼²∏±ª·¨¤²¬¯
³¯¤±·¤·¬²±¶k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φεραl o·«¨ ¶²¬¯ ¤±§ º¤·¨µ ²¯¶¶¨¶²© ³∏µ¨ ·¨¤ ²¬¯ ³¯¤±·¤·¬²±~·¨¤ ²¬¯ n ¥¬ªªµ¨ ±¨ ¥¨¤± k Πηασεολυσ
αυρευαl ~·¨¤ ²¬¯ n ³¨¤±∏·k Αραχηισ ηψπογαεαl º¨ µ¨ ¬±√¨ ¶·¬ª¤·¨§©²µ¤ º«²¯¨ ¼¨ ¤µ¬± ÷¬±¼∏o ²¯¦¤·¨§¬± ·«¨ ¦¨±·µ¤¯ ¬¤±ª¬¬
³µ²√¬±¦¨ q׫¨ µ¨¶∏¯·¶¶«²º¨ §·«¤··«¨ ¶∏µ©¤¦¨§µ∏±²©©µ¤±ª¨§©µ²° tsu1sv ∗ txz1u|·#«°pu¤p t º¬·«·«¨ ¤√¨ µ¤ª¨ ²©tvy1ty·#
«°pu ¤pt 1 ׫¨ ¯¨ ¶¶√¤¯∏¨ º¤¶²¥¶¨µ√¨ §¬± ·«¨ ¬±·¨µ2¦µ²³³¨§ ³¯¤±·¤·¬²± º¬·« ³¨¤±∏·o¤±§·«¨ µ∏±²©© √¤¯∏¨¶©µ²° ·«¨ ³∏µ¨
³¯¤±·¤·¬²± º¤¶√¨ µ¼¶¬°¬¯¤µ·²·«¤·©µ²°·«¨ ¬±·¨µ2¦µ²³³¨§³¯¤±·¤·¬²± º¬·«¥¬ªªµ¨ ±¨ ¥¨¤±o¤±§¥²·«º¨ µ¨ ªµ¨¤·¨µ¥¼ wy1ut h ¤±§
xw1tz h oµ¨¶³¨¦·¬√¨ ¼¯ o¦²°³¤µ¨§º¬·«·«¨ ¬±·¨µ2¦µ²³³¨§¶·¤±§º¬·«³¨¤±∏·q׫¨ ¶²¬¯ µ¨²¶¬²± º¤¶tv|1| ∗ vwt1v·#®°pu¤p t º¬·«
·«¨ ¤√¨ µ¤ª¨ ²©uv|1|·#®°pu¤p t o¤±§·«¨ √¤¯∏¨¶©µ²°·«¨ ¬±·¨µ2¦µ²³³¨§³¯¤±·¤·¬²±¶º¬·«¥¬ªªµ¨ ±¨ ¥¨¤±¤±§³¨¤±∏·¬±¦µ¨¤¶¨§¥¼
twv1|y h ¤±§zs1ws h oµ¨¶³¨¦·¬√¨ ¼¯ o¦²°³¤µ¨§º¬·«·«¨ ³∏µ¨ ²¬¯¶·¤±§q׫¨ ¶²¬¯ µ¨²¶¬²±¬±·«¨ v·¼³¨ ¶·¤±§¶º¤¶¤¯¯ °¬¯§q׫¨
±∏·µ¬¨±·¯²¶¶µ¤±®¨ §©µ²° ªµ¨¤··²¶°¤¯¯√¤¯∏¨ ¤¶·«¨ ©²¯ ²¯º¬±ª}≤¤w1ywx v ®ª#«°pu¤pt oŽt1wsu y ®ª#«°pu¤p t o ªs1uyx
t ®ª#«°pu¤p t o° s1swu y ®ª#«°pu¤pt o‘s1sv| t ®ª#«°pu¤p t1 ׫¨ ²¯¶¶¬±·«¨ ©¬µ¶·«¤¯©¼¨ ¤µº¤¶¶¬ª±¬©¬¦¤±·¯¼ªµ¨¤·¨µ·«¤±
·«¤·¬±·«¨ ¶¨¦²±§«¤¯©¼¨ ¤µoµ¨ª¤µ§¯ ¶¨¶¬±·¨µ2¦µ²³³¨§²µ±²·q׫¨ ³¨¤®√¤¯∏¨ ¤³³¨¤µ¨§¥¨·º¨ ±¨ ¤µ¦«¤±§∏±¨ q׫¨ ²¯¶¶¨¶²©
‘o°o¤±§Ž¬±·«¨ ¬±·¨µ2¦µ²³³¨§³¯¤±·¤·¬²± º¬·«·«¨ ¥¬ªªµ¨ ±¨ ¥¨¤± º¨ µ¨ ¯¨ ¶¶·«¤±·«²¶¨ ¬±·«¨ ¬±·¨µ2¦µ²³³¨§¶·¤±§º¬·«³¨¤±∏·q
׫¨ ²¯¶¶²©Ž¬±·«¨ ¬±·¨µ2¦µ²³³¨§¶·¤±§º¬·«³¨¤±∏·º¤¶¤¯°²¶··«¨ ¶¤°¨ ¤¶·«¨ ³∏µ¨ ³¯¤±·¤·¬²±o«²º¨ √¨ µo·«¨ ²¯¶¶¨¶²©‘¤±§°
¬±·«¨ ¬±·¨µ2¦µ²³³¨§¶·¤±§º¬·«³¨¤±∏·º¨ µ¨ ¯¨¶¶¥¼ xs ³¨µ¦¨±··«¤±·«¤·¬±·«¨ ³∏µ¨ ³¯¤±·¤·¬²±q
Κεψ ωορδσ}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φερα~¼²∏±ª³¯¤±·¤·¬²±~¶∏µ©¤¦¨§µ∏±²©©~¶²¬¯ µ¨²¶¬²±~±∏·µ¬¨±·¯²¶¶
油茶k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φερα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o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
种之一k何方等 ousswl ∀油茶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广泛栽培 ∀湖南 !江西等地是其中心产区 o面积达 uwx ≅
tsw«°uk何方等 oussu ~李文华等 oussxl ∀长期以来 o广大林农为增加油茶幼林的早期收益 o普遍在油茶幼林
中实行 u ∗ v年套种 o套种作物如花生k Αραχηισ ηψπογαεαl !大豆k Γλψχινε µαξl等 t年生经济作物 o以及各种林
下中药材k庄瑞林 ot|{{l ∀油茶幼林套种在油茶产区被认为是一项传统经营方式 o广泛采用 ∀在国家退耕还
林生态工程中 o油茶是最重要的退耕还林造林树种之一 o林业管理部门推荐了若干以油茶为主的退耕还林模
式k李育材等 ousst ~李世东 ousswl ∀在实施过程中 o在油茶林地内能不能实行套种或间作农作物存在很大争
论 ∀其争论的焦点是油茶幼林早期林地间隙大 o套种农作物后的频繁或不合理的耕作措施有可能加重水土
流失 o从而会降低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亚热带地区杉木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lk潘维俦 ot|{t ~盛炜
彤 ot||| ~usss ~田大伦等 oussul !松k Πινυσ ¶³qlk马雪华等 ot||v ~虞木奎等 ot|||l !麻竹k ∆ενδροχαλαµυσ
λατιφλορυσlk谢锦忠等 ousss ~陈郁鄯等 oussvl !马占相思k Αχαχια µανγιυµlk周国逸等 ousssl等主要造林树种的
水土流失研究有大量报道 o但油茶幼林套种后的水土流失情形如何目前仍鲜有报道 ∀本文结合国家退耕还
林工程项目 o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 o对油茶主产区江西中部红壤地区的油茶幼林套种模式进行了定位观测 o
以期为油茶幼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
1 径流观测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t1t 自然概况 油茶幼林的径流场设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章塘村和水北镇琴山村的丘岗地 o坡度
平缓 o小于 xβ ∀地理位置为 ttxβsvχ ) ttx βswχ ∞ouzβvvχ ) uzβvxχ ‘o海拔 x| ∗ yu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 ∀年平均气温为 tz1z ε o极端最高温度 v| ε o极度端最低温度 p {1v ε o年平均地温 us1t ε o无霜期 u{t
§∀年平均降雨量为 t x||1w °° o年蒸发量 t w|z1{ °° o年均相对湿度 {s h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x ε 的活
动积温为 x xys ∗ y s|s ε ots ∗ us ε 的活动积温为 wss ∗ w zss ε ~年平均日照 t yxy1| «∀土壤属长江中下
游低山丘陵第四纪红壤类型 ∀土壤养分水分均在中等以上 o为油茶适生栽培区 ∀油茶林为 usst年 u月营
造 o造林密度 u yyz ∗ v vvv株#«°pu ~平均树高 tw{1w ∗ tyv1{ ¦°∀
t1u 研究方法 在油茶幼林中设置了如下 v组 y个径流场 }油茶幼林对照组径流场 „k编号 ´ !µl ~油茶幼
林 n大绿豆k Πηασεολυσ αυρευαlk一种固氮类豆科植物 ot年生草本 o可做猪饲料l套种径流场 …k编号 ¶ !·l和
油茶幼林 n花生套种径流场 ≤k编号 ∏ !·l ∀
径流场设置 }面积 uss °ukts ° ≅ us °l o其中长边与等高线垂直 o短边沿等高线水平k马雪华 ot||wl ∀在
每个径流场的上坡边与两长边用砖砌成挡水墙k高出地表 tx ∗ us ¦°l o下坡边筑集水沟 ∀集水沟的内径尺
寸 }深 us ¦° o顶宽 vs ¦°o底宽 us ¦°∀沟上覆盖水泥板 ∀集水池容积为 t1s ∗ t1x °v ~沉沙池设置在集水池
底的中部kws ¦° ≅ us ¦° ≅ ts ¦°l ∀设置水量筒观测降水量 o按常规方法测定径流量与侵蚀量 ∀分别在每年
u !x !{和 tt月 w次取样 o进行水质及泥沙养分分析 o包括速效 ‘!° !Ž!及总 ≤¤和 ª∀ ‘测定采用纳氏比色
法 o°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oŽ!ª!≤¤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k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ot|z{l ∀养分流
失量 €养分含量 ≅径流量 ∀
3 结果与分析
v1t 降水特征 降水是引起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土流失特征 o有必要先了解其降水特
征 ∀径流观测期间各月平均降水分布见图 t ∀观测期的总降水量kt xzv1y °°l与多年同期平均总降水量
kt x||1w °°l十分接近 o这表明观测期仍属降水的正常年份 ∀但年内各月降水分布不均 o可大致划分为 v个
阶段 o即春夏阶段kv月中旬 ) y月中旬l为主要降水期 o降水量占观测期的 ws h ~其次为冬春阶段kt月中旬
) v月中旬l与夏季阶段ky月中旬 ) {月中旬l o分别占观测期降水量的 uu h与 ty h ∀观测期间各主要降水
月份年际降水量变幅较小k小于 x h l o但 w月份变幅较大 o达到 xs h左右 ∀各降水量较少的月份年际降水量
变幅均较大 o最小为 t月份 o达到 vy h ots月份最大 o达到 |x h以上 ∀同时历史资料分析表明中 !大 !暴雨
{s h以上集中在春夏之交期的 w ) y月 ∀
图 t 各月平均降水量
ƒ¬ªqt „√ µ¨¤ª¨ ²© °²±·«¯¼ ³µ¨¦¬³¬·¤·¬²± §∏µ¬±ª¤¼¨ ¤µ
v1u 水土流失特征 观测期间年均降水量为 t xzv1y °° o
接近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t x||1w °°∀观测期土壤流失数
据总结于表 t ∀在油茶幼林 n花生k套种 ≤l与油茶幼林 n
大绿豆套种k…lu 个模式中 o年径流量分别为 tsu1sv ·#
«°pu和 tw|1tz ·#«°pu ∀油茶套种花生的年径流量与油茶
套种大绿豆低 vt1ys h o这说明 u种套种经济作物间也存在
较大差别 o因此对套种的经济作物要有所选择 ∀u个套种组
的年径流量与油茶幼林对照组k„l的径流量相比 o分别低
vx1tw h和 x1ty h ∀这表明在本地区主要降水期来临之前 o
茂盛的地被物花生就已经致密地覆盖了油茶幼林的行间空地 o从而阻挡了降水 o特别是暴雨对油茶幼林松软
湿润地表的冲涮 o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表的径流 ∀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模式的径流量仍然较高 o对地表径
流有一定的减缓 o但其减轻径流的效果明显不如花生套种模式 ∀这可能与大绿豆生长特性有关 o大绿豆能长
达 xs ¦°高 o有明显的茎杆 o不像花生的茂盛枝叶匍匐于地表 o而且其叶片较稀疏 o因此其套种的效果与对照
组内自然杂草的效果相差不多 ∀就径流系数而言 o亦表现同样的变化趋势 ∀
在观测林地中 o油茶幼林的土壤侵蚀量为 s1tv| | ∗ s1vwt v ·#«°pu ¤p t o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 vwt1v
{yt 林 业 科 学 ww卷
·#®°pu¤p t ∀种植于缓坡丘岗地上的 w年生油茶幼林的土壤侵蚀量低于我国现行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容许
侵蚀量标准kxss·#®°pu¤p tl o属于无明显侵蚀类型k郭延辅等 ot||zl ∀但与邻近地区k江西分宜l的杉木幼
林 !杉木近熟人工林相比 o油茶幼林的土壤侵蚀量还是相当大的 o其平均值要比同龄期的杉木幼林最大侵蚀
量ks1stx t ·#«°pu¤p t l高 tw1{| 倍 k盛炜彤 ot|||l o也比杉木近熟人工林的平均土壤侵蚀量 ks1tss x
·#«°pu¤p tl高 t1v{倍k盛炜彤 ousssl ∀这表明 o油茶幼林的抚育措施对提高土壤侵蚀量具有重要影响 ∀与同
纬度的湖南油茶主产区的油茶成熟林相比 o江西中部油茶幼林无论套种与否 o其土壤侵蚀程度也远远低于起
源于不同母质土壤的成熟林的土壤侵蚀程度k覃正亚等 ussu ~ussvl ∀这 u个地区的油茶经营水平大体相
当 o经营措施基本相同 o因此 o这种侵蚀量差异可能受 u地区的成土母质 !林地坡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更大 ∀
在套种模式中 o油茶幼林 n花生套种k≤l与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k…l中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s1uv{ w
·#«°pu¤p t和 s1vwt v·#«°pu¤p t o两者相差达 wv1ty h o花生套种模式明显低于大绿豆套种模式 ∀但与油茶幼
林对照相比 o套种模式分别为对照的 t1zs倍和 u1wv倍 o油茶幼林套种模式的土壤侵蚀量明显大于油茶幼林
未套种的对照组 ∀这表明油茶幼林的套种 o虽然可增加林农的短期收入 o但过多的抚育措施明显加重了土壤
的流失程度 ∀适度地减少耕作次数 o并保持适度的自然植被将有利于减轻土壤侵蚀 ∀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
种 !油茶幼林 n 花生套种模式的流失水土比值差异不大 o但均远小于油茶幼林对照模式 o分别是其的
v{1{z h和 v{1sy h ∀这表明在油茶幼林水土流失中 o套种组流失的泥土比例更高 o而对照组流失的径流比例
更大 ∀
表 1 径流区降雨及土壤侵蚀
Ταβ .1 Ραινφαλλ ανδ σοιλ ανδ ωατερ λοσσιν τηε αρεα οφ ρυνοφφ πλοτσ
项目
Œ·¨°
年降雨量
°µ¨¦¬³¬·¤·¬²±Π°°
径流量
„°²∏±·²©µ∏±²©©Πk·#«°pu¤p tl
径流系数
• ≤Πh
土壤侵蚀量
≥²¬¯ ²¯¶¶Πk·#«°pu¤p tl
土壤侵蚀模数
≥²¬¯ µ¨²¶¬²± °²§∏¯∏¶k·#®°pu¤p tl
水土比值
• ¤·¨µΒ¶²¬¯
„ t xzv1y txz1u| ts1ss s1tv| | tv|1| t tuw
… t xzv1y tw|1tz |1w{ s1vwt v vwt1v wvz
≤ t xzv1y tsu1sv y1w{ s1uv{ w uv{1w wu{
平均  ¤¨± t xzv1y tvy1ty {1yx s1uv| | uv|1| yyv
v1v 养分流失特征 根据径流量及水 !泥沙中养分分析数据计算 o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和油茶幼林 n花
生套种模式的养分总流失量为 y1xu{ y ®ª#«°pu¤p t和 w1|us s ®ª#«°pu¤p t o分别是油茶幼林对照组的养分总
流失量kz1zvx u ®ª#«°pu¤p tl的 {w1ws h和 yv1yt h ∀这表明 u种套种模式均有效地减轻了养分流失 o详细结
果见表 u ∀在监测的养分元素中 o油茶幼林中养分平均流失最大的为 ≤¤o其含量占养分总流失量的 zu1yw h o
其次为 Žo其平均流失量占养分总流失量的 ut1|v h ~ ª的平均流失量占养分总流失量的 w1tx h o°和 ‘的
平均流失量最低 o各占养分总流失量的 s1yz h和 s1yt h ∀这表明本试验区为氮及磷元素的极度贫乏区 ∀
≤¤!Ž之所以流失量极大 o这与施钙镁磷复合肥做基肥和追肥有关 ∀
除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模式径流场中 ‘素外 ou种油茶幼林 n套种模式的径流场中其余养分流失量
均低于油茶幼林对照 ∀这可能由于大绿豆 !花生为速生豆科固氮植物 o具有较强的固氮效应 o从而快速地补
充了表土层中氮素的含量 ∀在两组套种模式中 o油茶幼林 n花生套种径流场中除 Ž素外 o其余养分的流失
量均低于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 ∀
表 2 径流区养分流失量
Ταβ .2 Νυτριεντ λοσσεσιν τηε αρεα οφ ρυνοφφ πλοτσ ®ª#«°pu¤pt
项目 Œ·¨° ‘ ° Ž ≤¤ ª 合计 ײ·¤¯
„ s1svz w s1syw u t1yww x x1zsz y s1u{t x z1zvx u
… s1swv { s1svu s s1|ys x x1uuu y s1uy| z y1xu{ y
≤ s1svy t s1svt x t1ysu z v1ssx z s1uww s w1|us s
平均  ¤¨± s1sv| t s1swu y t1wsu y w1ywx v s1uyx t y1v|w y
v1w 水土流失的季节性变化 对油茶幼林径流场降雨及水土流失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o降雨量与地表径
流量及土壤侵蚀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k表 vl ∀u种套种模式的径流场中 o径流量最大值均出现在 v月中
旬 ) y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量的 xz1{u h ∗ zt1zs h ~其次为 t 月中旬 ) v 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量的
t|1|t h ∗ uy1tw h ~再次为 y月中旬 ) {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量的 z1tz h ∗ tw1|{ h ~最后是 {月中旬 p tt
|yt 第 w期 李纪元等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量的 t1sy h ∗ t1uv h ∀油茶幼林对照组的径流量年变化则略有不同 o最大值出现在
t ) v月 o但 v ) y月的径流量比例与其基本相当 o而 y ) {月及 { ) tt月则径流量极少 ∀
就土壤侵蚀量的季节变化而言 o油茶幼林套种组的最大值均出现在 v月中旬 ) y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
量的 zx1yx h ∗ {s1zu h ~其次为 t月中旬 ) v月中旬 o占全年总径流量的 tu1ut h ∗ us1{{ h ~y月中旬 ) {月
中旬及 {月中旬 ) tt月中旬 u个阶段 o土壤侵蚀量极少 ∀但油茶幼林对照组中 ot月中旬 ) v月中旬的土壤
侵蚀最为严重 o占全年总流失量的 yz1|v h o其次是 v月中旬 ) y月中旬 o占全年总流失量的 uy1xz h o下半年
的土壤流失量极少 o趋于停止 ∀
在 u种套种模式中 o除 v月中旬 ) y月中旬外 o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及油茶幼林 n套种花生中径流量
在其余 v个时期均低于油茶幼林对照的径流量 ∀在 u种套种中 o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的径流量高于油茶
幼林 n花生套种的径流量 ∀这可能由于 v月中旬 ) y月中旬这一时期正处于大绿豆 !花生的耕作时期 o过多
的人为抚育及施肥措施导致径流量增加 ∀对土壤侵蚀量而言 ov月中旬后 o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及油茶幼
林 n花生套种中土壤侵蚀量均高于油茶幼林对照 o且油茶幼林 n大绿豆套种径流量高于油茶幼林 n花生套
种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在不同季节水土流失的特征与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年均总水土流失的特征基
本一致 ∀
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的这种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o与本地区降雨的季节性变异完全吻合 ∀在早春季节时 o
径流场内的自然植被尚未生长起来覆盖地表 o裸露的地表必然会产生较高的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 ∀由此可
见 o水土流失与降水量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o呈正相关 o而且与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本
地区 o植被生长与春 !夏季降水基本是同步的 ∀
表 3 水土流失的季节性变化 ≠
Ταβ .3 Σεασοναλ χηανγεσ οφ σοιλ ανδ ωατερ λοσσ
项目
Œ·¨°
径流量
„°²∏±·²©µ∏±²©©Πk·#«°pul
土壤侵蚀量
≥²¬¯ ²¯¶¶Πk·#«°pul
t ) v v ) y y ) { { ) tt t ) v v ) y y ) { { ) tt
„ y{1{ux ys1yss uv1vux w1xwv s1s|x t s1svz u s1ssx s s1ssu z
… v|1sss {y1uxs uu1vw{ t1xzw s1szt v s1ux{ v s1ssw t s1ssz z
≤ us1vtv zv1txs z1vtx t1uxs s1su| t s1t|z u s1ssz u s1ssw |
平均  ¤¨± wu1ztv zv1vvv tz1yyv u1wxy s1syx u s1tyw u s1ssx w s1ssxt
≠ t !v !y !{ !tt }t !v !y !{ !tt月中旬 ¬§§¯¨§¨¦¤§¨ ²©¤±qo ¤µqo∏±¨ o „∏ªqo‘²√ qq下同 ׫¨ ¶¤°¨ ¥¨ ²¯º q
v1x 径流养分含量及养分流失量的季节性变化 在 ‘!° !Žv种速效养分中 o径流中 Ž浓度最高 o它与 °均
随季节变化表现相同的变化特征k表 wl ∀在 u个油茶幼林 n套种径流场中 o{月中旬 ) tt月中旬 o径流中 Ž
和 °浓度最高 ~其次为 y月中旬 ) {月中旬 ~v月中旬 ) y月中旬最低 ∀‘浓度的变异则略有不同 o其最低时
出现在 t月中旬 ) v月中旬 o其余与 Ž!°变化相同 ∀在油茶幼林对照径流场中 o‘!° !Ž浓度最高值出现于 y
月中旬 ) {月中旬或 {月中旬 ) tt月中旬 o而最低值则出现于 t月中旬 ) v月中旬或 v月中旬 ) y月中旬 ∀
在 v种径流场中 o≤¤元素浓度最大值均出现于 y月中旬 ) {月中旬 ~其次 {月中旬 ) tt月中旬 ~最小值出现
于 t月中旬 ) v月中旬 ∀ ≤¤元素浓度在下半年明显高于上半年 ∀ ª元素浓度亦是下半年略高于上半年的
浓度 ∀这可能是由于上半年正处于植物生长旺盛期 o吸收了较多营养元素 o而下半年植物生长减弱 o同时随
各种枯落物的积累与分解 o又释放出部分营养元素回归地表 ∀尽管各种油茶幼林下半年养分含量较高 o但由
于地表径流主要集中于上半年 o因此各种径流场中养分流失量仍然是上半年明显高于下半年的流失量 ∀
就养分流失量而言 o在 v种速效元素中 oŽ素的流失量最大 o达到 s1zxu { ∗ t1u|s t ®ª#«°pu¤p t o其次是 °
和 ‘o流失量基本相当 o分别为 s1su| ∗ s1sxs t ®ª#«°pu¤pt和 s1swt s ∗ s1s{w ®ª#«°pu¤pt ∀ ≤¤和 ª的流失
量相当大 o分别为 u1vvt t ∗ w1wwz v ®ª#«°pu¤p t和 s1t{y { ∗ s1ut{ t ®ª#«°pu¤p t ∀在套种模式中 o大绿豆套种
模式的 ‘!° !Ž流失量均低于花生套种模式的相应流失量 o而花生套种模式的 Ž流失量则与油茶幼林对照的
流失量相当 o但 ‘!°的流失量要低一半以上 ∀
w 讨论与结论
经定点连续观测 o本区不同套种模式可有效减轻油茶幼林地表径流量 o但土壤侵蚀量会因人为耕作活动
szt 林 业 科 学 ww卷
表 4 养分含量及流失量的季节性变化
Ταβ .4 Σεασοναλ χηανγεσ οφ νυτριεντ χοντεντ ανδ λοσσ
养分 项目Œ·¨°
养分含量 ‘∏·µ¬¨±·¦²±·¨±·ΠkΛª#°ptl 养分流失 ‘∏·µ¬¨±·¯²¶¶¨¶Πk®ª#«°pu¤p tl
„ … ≤ „ … ≤
t ) v s1uy| y s1vsw s s1uyw z s1st{ y s1sst v s1ssx w
v ) y s1tzy x s1wzv s s1vuy s s1ss| x s1svt y s1sut z
‘ y ) { s1vuw x s1xyw t s1yuv t s1ssz y s1stu z s1ssw y
{ ) tt t1tzu { s1zsu v t1{v{ u s1ssx v s1sst t s1sxu v
累计 ≥∏¥·²·¤¯ ) ) ) s1swt s s1swy z s1s{w
t ) v s1vys x s1vtv w s1uuy v s1suw { s1sst v s1ssw y
v ) y s1tvu x s1t{s s s1txt s s1ssz t s1stu s s1sts t
° y ) { s1y|x s s1wzy u t1uu| t s1sty u s1sts y s1ss| s
{ ) tt s1wwv { t1uw{ x v1ysy | s1ssu s s1ssu s s1ssw x
累计 ≥∏¥·²·¤¯ ) ) ) s1sxs t s1sux | s1su{ u
t ) v y1xwt x ts1wyu s |1{xx s1wxs u s1sww x s1ysy w
v ) y z1{z| s y1vyy t y1z{t { s1wuv t s1wuw | s1wxt v
Ž y ) { tx1wvz x tt1uvs s t|1zus s s1vys t s1uxt s s1tww v
{ ) tt tu1w{t v us1x{u x u{1tss s s1sxy z s1svu w s1svx t
累计 ≥∏¥·²·¤¯ ) ) ) t1u|s t s1zxu { t1uvz t
t ) v t1ys| x {1{{s x z1{uu x s1tts { s1svz z s1tx{ |
v ) y tv1usz s tu1t|s s tv1z|s s s1zs| u s1{tv z s1|tz z
≤¤ y ) { tw{1vzs s tvz1tzy v tys1||u x v1wys z v1syx x t1tzz z
{ ) tt vy1yzs s ww1vtu x yt1wsx s s1tyy y s1sy| z s1szy {
累计 ≥∏¥·²·¤¯ ) ) ) w1wwz v v1|{y y u1vvt t
t ) v s1u|t u s1vx| x s1uyu s s1sus s s1sst x s1ssx v
v ) y u1xvs x u1wyx s u1wxt x s1tvx | s1tyw x s1tyv t
ª y ) { u1vyx s t1yut v t1|{u x s1sxx u s1svy u s1stw x
{ ) tt t1xws s u1txs s v1tsx s s1ssz s s1ssv w s1ssv |
累计 ≥∏¥·²·¤¯ ) ) ) s1ut{ t s1usx y s1t{y {
增加而略有上升k虞木奎等 ot||| ~周国逸等 ousssl ∀套种作物宜选择匍匐于地表或矮杆的豆科植物 o且早春
生长较快 o能快速地覆盖地表 o才会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w年生油茶幼林套种豆科植物和花生后的最
大土壤侵蚀模数为 vwt1v·#®°pu¤p t o远低于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轻度侵蚀的侵蚀模数 xss ·#«°pu¤p t o
属于无明显侵蚀类型 ∀但与相邻地区的杉木幼林相比k盛炜彤 ot||| ~usssl o油茶幼林无论套种与否 o其径流
量与土壤侵蚀量均明显偏高 ∀如与湖南油茶主产区成熟林林内的土壤侵蚀相比 o则又明显降低 ∀虽然各地
的栽培措施略有差别 o但笔者认为它受成土母质及林地坡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些 ∀
油茶幼林不论套种与否 o水土流失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o且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在早春至梅雨期结
束期 o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 {x h以上 ∀这跟本区的降雨格局完全吻合 }v ) z月为主要降水期 o
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xw1{s h o且中 !大 !暴雨多集中在此期间 ∀这也是一年中水土流失的高峰期 ∀因此
油茶幼林抚育管理尽可能避开此时期或减轻抚育强度 o这与董健等kt||z ~t|||l关于日本落叶松k Λαριξ
καεµπφεριl的研究一致 ∀套种作物虽然减轻了地表径流 o但要尽量降低土壤的耕作强度与频次 o才能保持减轻
水土流失的效果 ∀否则将有可能加剧水土流失 o得不偿失 ∀
养分流失量基本格局是上半年高于下半年 o且与地表径流量密切相关 ∀油茶幼林中套种经济作物可补
充一定的养分流失量 o其中油茶幼林套种大绿豆模式由于大绿豆的高效固氮作用 o明显增加了径流中的氮浓
度 ~经济作物凋落物的积累与部分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 o使下半年的径流中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 ∀
参 考 文 献
陈郁鄯 o陈卓梅 o邱尔发 o等 qussv1 不同经营措施笋用麻竹人工林的地表径流研究 q生态学报 ouvkttl }uv{z p uv|x q
董 健 o王笑山 o沙德纯 o等 qt|||1 日本落叶松幼林水土流失作用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xk≥³tl }wt p wz q
董 健 o关晓铎 qt||z1 整地抚育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产的影响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uxkvl }uu p ux q
郭延辅 o段巧甫 o华绍祖 o等 qt||z1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k≥t|s p |yl q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q
何 方 o何 柏 qussu1 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kxl }yw p zu q
tzt 第 w期 李纪元等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何 方 o胡芳名 qussw1 经济林栽培学 qu版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z{ p u{{ q
李世东 qussw1 中国退耕还林研究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李文华 o黄国勤 qussx1 论江西油茶产业的发展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owkwl }t p x q
李育材 o张鸿文 qusst1 退耕还林技术模式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x{ p tyz q
马雪华 o杨茂瑞 qt||v1 亚热带杉木 !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u|kvl }t|| p usy q
马雪华 qt||w1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twv p tzu q
潘维俦 qt|{t1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q中南林学院学报 otktl }t p ut q
盛炜彤 qt|||1 杉木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xk≥³qtl }{w p |s q
盛炜彤 qusss1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wkyl }x{| p x|z q
覃正亚 o王永安 o苏立刚 o等 qussv1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k续l q经济林研究 outktl }u| p vu q
覃正亚 o王永安 o苏立刚 o等 qussu1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q经济林研究 ouskwl }w p | o{s q
田大伦 o项文化 o杨晚华 qussu1 第 u代杉木幼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q生态学报 ouukyl }{x| p {yx q
谢锦忠 o傅懋毅 o马占兴 o等 qussx1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q林业科学研究 ot{kyl }y{u p y{z q
虞木奎 o徐六一 o邱 辉 o等 qt|||1 湿地松新造幼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q林业科学 ovxktl }us p u{ q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qt|z{1 土壤理化分析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q
周国逸 o闫俊华 o申卫军 o等 qusss1 马占相思人工林和果园地表径流规律的对比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uwkwl }wxt p wx{ q
庄瑞林 qt|{{1 中国油茶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vtv p vut q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
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kuss{年 |月 uw ) uz日在北京召开l
土壤资源是人类的生存平台和粮食生产基地 o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人均耕地 !林地 !牧草地数量均
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数量 o并且整体质量偏低 o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 o加之近年城市化的扩张 o非农占用耕地
大量增加 o土壤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加强我国土壤资源领域的交流 o推动对土壤科学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 o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 o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 o于 uss{年 |
月 uw ) uz日在北京召开0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
讨会0 ∀
大会主题 }土壤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议题 }
k一l围绕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科学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壤科学与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
等内容 o开展分专题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tl 土壤资源现状 !问题与展望 ~ul 土壤性质与演变过程 ~vl 生态
环境协调与粮食安全保障 ~wl 工业化和城市化及肥料高投入对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xl 土壤在社
会 !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yl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土壤质量的政策与建议 ~zl 土地资源利
用 p生态环境友好 p粮食安全保障和谐的政策 !措施与建议 ∀
k二l总结中国土壤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 ~修改和制定有关条例 ~选举第十一届中国土壤学会理事 !常
务理事 !理事长 o确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 ~讨论和确定第十一届理事会的主要任务 ∀
k三l颁奖表彰 ∀
组委会联系方式 }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u号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邮编 }tsst|v
联系人 }王雪娟 张福锁
联系电话 }sts p yuzvuuvu 传真 }yuzvtsty 手机 }tv{tt{|vtuv
∞2°¤¬¯}©¨µ·µ§¦ƒ¦¤∏q¨§∏q¦±
uzt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