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ollen Morphology and Its Taxonomy of Twenty Six Species in Rhododendron

26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26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21种为首次报道。26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杜鹃组(10种),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14种),糙叶杜鹃亚属(Subgen.Pseudorhodorastrum)(2种)。本属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具三孔沟,极少数为四孔沟,表面粘丝多少不等。花粉粒外壁呈现大小颗粒、裂纹等不同纹饰,沟界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外壁纹饰和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四合体直径可作为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在同一亚属内,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划分组或亚组的辅助手段。花粉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于种的鉴定,但结合组或亚组的划分,孢粉学特征对种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Pollen grains of 26 wild Rhododendron species in southwest mountain region of Sichuan were observ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mong which 21 species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belonged to 3 subgenera (Subgen. Rhododendron, Subgen. Hymenanthes, Subgen.Pseudorhodorastrum), 4 sections and 12 subsections. All of them were tetrahedron with tetrad construction. Pollen grains of Rhododendron were spherical or subspherical with tricolporate and few of them with four colporates. There were varied visein threads on the surface. The size of tetrad and the pollen exine sculpture of them were different under SEM, whereas there was no conspicuous difference in the colpus and proximal exine. The difference of pollen exine sculptur and length and width of germinal apertures was not able to be used for classifying the subgenera, while the diameter of tetrahedron could be a trait used for further taxonomy. In the same subgenera, the morphology data of pollen could be used as sup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o identify the section and subsection.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species indentification in Rhododendron only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however, it might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some species within certain section and subsection.


全 文 :第 ww卷 第 u期
u s s {年 u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u
ƒ ¥¨qou s s {
uy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3
周兰英 王永清 张 丽
k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雅安 yuxstwl
摘 要 }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 uy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o其中 ut种为首次报
道 ∀uy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k≥∏¥ª¨ ±qΡηοδοδενδρονl杜鹃组kts种l o常绿杜鹃亚属k≥∏¥ª¨ ±qΗψµεναντηεσl常绿杜鹃组
ktw种l o糙叶杜鹃亚属k≥∏¥ª¨ ±qΠσευδορηοδοραστρυµlku种l ∀本属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 o呈正四面体排列 o单粒花粉
球形或近球形 o具三孔沟 o极少数为四孔沟 o表面粘丝多少不等 ∀花粉粒外壁呈现大小颗粒 !裂纹等不同纹饰 o沟界
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 ∀外壁纹饰和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 o四合体直径可作为
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 ∀在同一亚属内 o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划分组或亚组的辅助手段 ∀花粉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
于种的鉴定 o但结合组或亚组的划分 o孢粉学特征对种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杜鹃属 ~电镜扫描 ~花粉形态 ~分类
中图分类号 }≥zt{1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u p ssxx p s|
收稿日期 }ussz p sw p us ∀
3 王永清为通讯作者 ∀
Πολλεν Μορπηολογψ ανδ Ιτσ Ταξονοµψ οφ Τωεντψ2Σιξ Σπεχιεσιν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²∏¤±¼¬±ª • ¤±ª ≠²±ª´¬±ª «¤±ª¬
k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ανδ Ηορτιχυλτυρε o Σιχηυ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Ψαπαν yuxstwl
Αβστραχτ} °²¯¯¨ ± ªµ¤¬±¶²©uy º¬¯§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³¨¦¬¨¶¬± ¶²∏·«º¨ ¶·°²∏±·¤¬± µ¨ª¬²± ²© ≥¬¦«∏¤± º¨ µ¨ ²¥¶¨µ√¨ §¥¼ ∏¶¬±ª
¶¦¤±±¬±ª¨¯ ¦¨·µ²± °¬¦µ²¶¦²³¨ k≥∞l o¤°²±ª º«¬¦«ut ¶³¨¦¬¨¶º¨ µ¨ µ¨³²µ·¨§©²µ·«¨ ©¬µ¶··¬°¨ q׫¨ ¼ ¥¨ ²¯±ª¨§·²v ¶∏¥ª¨ ±¨ µ¤
k≥∏¥ª¨±q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o ≥∏¥ª¨±qΗψµεναντηεσo ≥∏¥ª¨±qΠσευδορηοδοραστρυµl ow ¶¨¦·¬²±¶¤±§tu ¶∏¥¶¨¦·¬²±¶q „¯¯ ²©·«¨ °
º¨ µ¨ ·¨·µ¤«¨§µ²± º¬·«·¨·µ¤§¦²±¶·µ∏¦·¬²±q°²¯¯¨ ±ªµ¤¬±¶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º¨ µ¨ ¶³«¨µ¬¦¤¯ ²µ¶∏¥¶³«¨µ¬¦¤¯ º¬·«·µ¬¦²¯³²µ¤·¨¤±§©¨ º
²©·«¨ ° º¬·«©²∏µ¦²¯³²µ¤·¨¶q׫¨µ¨ º¨ µ¨ √¤µ¬¨§√¬¶¨¬±·«µ¨¤§¶²±·«¨ ¶∏µ©¤¦¨ q׫¨ ¶¬½¨ ²©·¨·µ¤§¤±§·«¨ ³²¯¯¨ ± ¬¨¬±¨ ¶¦∏¯³·∏µ¨ ²©
·«¨ ° º¨ µ¨ §¬©©¨µ¨±·∏±§¨µ≥∞ oº«¨µ¨¤¶·«¨µ¨ º¤¶±²¦²±¶³¬¦∏²∏¶§¬©©¨µ¨±¦¨ ¬±·«¨ ¦²¯³∏¶¤±§³µ²¬¬°¤¯ ¬¨¬±¨ q׫¨ §¬©©¨µ¨±¦¨ ²©
³²¯¯¨ ± ¬¨¬±¨ ¶¦∏¯³·∏µ¤±§¯¨ ±ª·«¤±§º¬§·«²©ª¨µ°¬±¤¯ ¤³¨µ·∏µ¨¶º¤¶±²·¤¥¯¨·² ¥¨ ∏¶¨§©²µ¦¯¤¶¶¬©¼¬±ª·«¨ ¶∏¥ª¨ ±¨ µ¤oº«¬¯¨ ·«¨
§¬¤°¨ ·¨µ²©·¨·µ¤«¨§µ²±¦²∏¯§¥¨ ¤·µ¤¬·∏¶¨§©²µ©∏µ·«¨µ·¤¬²±²°¼qŒ±·«¨ ¶¤°¨ ¶∏¥ª¨ ±¨ µ¤o·«¨ °²µ³«²¯²ª¼§¤·¤²©³²¯¯¨ ±¦²∏¯§¥¨
∏¶¨§¤¶¶∏³³¯ °¨¨ ±·¤µ¼ ¦«¤µ¤¦·¨µ¬¶·¬¦¶·²¬§¨±·¬©¼ ·«¨ ¶¨¦·¬²± ¤±§¶∏¥¶¨¦·¬²±qŒ·º¤¶±²·¶∏¬·¤¥¯¨©²µ¶³¨¦¬¨¶¬±§¨±·¬©¬¦¤·¬²± ¬±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²±¯¼ ¥¼ °²µ³«²¯²ª¬¦¤¯ ¦«¤µ¤¦·¨µ¬¶·¬¦¶²©³²¯¯¨ ±o«²º¨ √¨ µo¬·°¬ª«·¥¨ ∏¶¨§©²µ¬§¨±·¬©¬¦¤·¬²±²©¶²°¨ ¶³¨¦¬¨¶º¬·«¬±
¦¨µ·¤¬± ¶¨¦·¬²± ¤±§¶∏¥¶¨¦·¬²±q
Κεψ ωορδσ}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ª¨¯ ¦¨·µ²± °¬¦µ²¶¦²³¨ k≥∞l ~³²¯¯¨ ± °²µ³«²¯²ª¼~·¤¬²±²°¬¦¶¬ª±¬©¬¦¤±¦¨
杜鹃属k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l是杜鹃花科k∞µ¬¦¤¦¨¤¨ l下最大的属 o有近千种k杨汉碧等 ot|||l o在我国西南山地
常形成大面积天然群落 o对保持水土 !调节山区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属内很多种是世界著名观赏花
卉 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杜鹃属下种类繁多 o变异大 o分类问题十分复杂 ∀自 ≥¯ ∏¨°¨ µkt|w|l提出将杜
鹃属分为 {亚属 o亚属下分组 !亚组的全面分类系统后 o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修订 o主要有 ≤∏¯¯ ±¨kt|{sl的 x
亚属 !≤«¤°¥¨µ¯¤¬±kt||s ~t||yl的 {亚属 !°«¬¯¬³¶²±等kt|{ul的 {亚属 !杨汉碧等kt|||l的 |亚属等分类系统 o
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分类系统 ∀各亚属下组 !亚组和种的分类难度也相当大 ∀花粉形态具有很强的
遗传保守性 o其固有的轮廓 o纹饰 o萌发孔数目 !位置等特征常用于植物分类鉴定 ∀杜鹃花粉形态研究 o将为
本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
对杜鹃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o国外仅见个别种的报道k额尔特曼 ot|yul o≥¤¯¬«等kusstl对产于土耳其的 Ρ q
ποντιχυµ 花粉形态进行了描述 ∀国内对杜鹃花属花粉形态的报道也较少 ∀高连明等kussu¤~ussu¥l !王玉国
等kussyl分别对主产于华南和云南的 us余种杜鹃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观察 o并作了比较研究 ∀其他仅有少数零星报道k毛子军等 ousss ~毛加宁 ousss ~杨瑞林等 oussv ~蓝盛银等 o
t||yl ∀我国西南山地是世界最大的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 o四川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o野生杜鹃
属植物种类及数量众多 o其孢粉学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四川 uy种野生杜鹃属植物
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 o其中 ut种为首次报道 ∀通过对亚属 !组 !亚组和种间花粉形态的差异进行分析 o旨在
为杜鹃属植物花粉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o并为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一些孢粉学证据 ∀
t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来源
uy种杜鹃k表 tl测试花粉于 ussx年 w ) y月在四川省西南山地野外采集 o海拔 u sus ∗ v vxs °∀每种分
别从 w个单株上采集盛开花朵内的新鲜花药混合 ou ∗ x ε 冷藏 o随后送四川农业大学电镜室扫描拍照 ∀形
态标本和花粉标本现存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植物标本室 ∀
本研究采用 ≥¯ ∏¨°¨ µkt|w| ~t|{sl的分类系统 ouy种杜鹃分属 v个亚属 ow个组和 tu个亚组 ∀
表 1 供试材料表
Ταβ .1 Τηεινφορµατιον οφ µατεριαλσ
种名 ≥³¨¦¬¨¶ 采集地 ²¦∏¶ 种名 ≥³¨¦¬¨¶ 采集地 ²¦∏¶
美容杜鹃 Ρ qχαλοπηψτυµ 荥经 ≠¬±ª­¬±ª 大王杜鹃 Ρ qρεξ 会理 ‹∏¬¯¬
川西杜鹃 Ρ qσικανγενσε 荥经 ≠¬±ª­¬±ª 红棕杜鹃 Ρ qρυβιγινοσυµ 会理 ‹∏¬¯¬
大白杜鹃 Ρ qδεχορυµ 冕宁 ¬¤±±¬±ª 多鳞杜鹃 Ρ qπολψλεπισ 荥经 ≠¬±ª­¬±ª
基毛杜鹃 Ρ qριγιδυµ 冕宁 ¬¤±±¬±ª 银叶杜鹃 Ρ qαργψροπηψλλυµ 荥经 ≠¬±ª­¬±ª
隐蕊杜鹃 Ρ qιντριχατυµ 昭觉 «¤²­∏¨ 凹叶杜鹃 Ρ qδαϖιδσονιανυµ 冕宁 ¬¤±±¬±ª
腋花杜鹃 Ρ qραχεµοσυµ 昭觉 «¤²­∏¨ 亮叶杜鹃 Ρ qϖερνιχοσυµ 马尔康 ¤¨µ®¤±ª
长毛杜鹃 Ρ qτριχηαντηυµ 西昌 ÷¬¦«¤±ª 贡嘎山杜鹃 Ρ qγονγγασηανενσε 马尔康 ¤¨µ®¤±ª
云南杜鹃 Ρ qψυννανενσε 西昌 ÷¬¦«¤±ª 云锦杜鹃 Ρ qφορτυνει 马尔康 ¤¨µ®¤±ª
粉被碎米花 Ρ qηεµιτριχηοτυµ 西昌 ÷¬¦«¤±ª 千里香杜鹃 Ρ qτηψµιφολιυµ 马尔康 ¤¨µ®¤±ª
锈红杜鹃 Ρ qβυρεαϖιι 会理 ‹∏¬¯¬ 乳黄叶杜鹃 Ρ qγαλαχτινυµ 宝兴 …¤²¬¬±ª
毛肋杜鹃 Ρ qαυγυστινιι 会理 ‹∏¬¯¬ 芒刺杜鹃 Ρ qστριγιλλοσυµ 宝兴 …¤²¬¬±ª
秀雅杜鹃 Ρ qχονχιννυµ 会理 ‹∏¬¯¬ 钟花杜鹃 Ρ qχαµπανυλατυµ 康定 Ž¤±ª§¬±ª
卷毛杜鹃 Ρ qχιρχιννατυµ 会理 ‹∏¬¯¬ 白碗杜鹃 Ρ qσουλιει 康定 Ž¤±ª§¬±ª
112 方法
花粉样品用 u1x h戊二醛固定 o磷酸缓冲液k³‹值 z1ul漂洗 v次 o酒精逐级脱水 o醋酸戊酯置换 o≤’u 临
界点干燥 o双面胶带粘样及金属镀膜 o最后电镜kŽ≠Ž≠ p tsss…l扫描观察和拍照 ∀
对参试各花粉的四合体直径和萌发孔长宽进行测定 o每一种样本数为 us粒 o用 ∞¬¦¨¯ ussv对测定数据
作统计分析 o检验种间差异程度 o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k≥≥• l测验 ~用亚属内种平均值为基础作方差分析 o
检验亚属间差异显著性 ∀因各亚属观测种数不同 o采用组k亚属l内观察数目不等的单向分组方差分析法k王
宝山 oussul ∀一般而言 o花粉粒径越大 o萌发孔也越长 o为避免四合体直径对孔长的影响 o同时作萌发孔相对
长度的分析检验 o相对长度为萌发孔长度与其四合体直径的比值 ∀
u 结果
211 花粉形态
u1t1t 杜鹃属 本属植物的花粉k图 t ∗ vl为复合型四合体花粉 o呈正四面体排列 ∀观测的 uy种杜鹃花粉
四合体直径 uw1{ ∗ ys1t Λ° o平均直径 wt1s Λ° ~萌发孔长 x1z ∗ uw1| Λ° o宽 s1t ∗ v1x Λ° o平均长宽分别为
tw1s Λ°和 t1w Λ°k表 ul ∀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 o除粉背碎米花的部分花粉具四孔沟外 o一般具三孔沟 ∀
在四合花粉上 o相邻花粉粒的孔沟相连 ov条孔沟作 tus²等份分布 o部分孔沟内有清晰的内含物 ∀花粉粒表
面或多或少具粘丝 ∀在扫描电镜下 o花粉粒呈现出大颗粒 !细而致密颗粒 !裂纹等不同纹饰 ∀此次观测的 uy
种花粉中 o从放大 v xss ∗ w sss倍的图片上可见 o沟界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 o这与高连
明等kussu¥l !王玉国等kussyl认为绝大部分杜鹃花粉沟区域和极面区域光滑或纹饰不明显的结论不符 ∀
u1t1u 杜鹃亚属k≥∏¥ª¨±q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l 观测的 ts种杜鹃花粉四合体直径 uz1| ∗ w|1{ Λ° oo平均 v{1s Λ° ~
萌发孔长 {1z ∗ t|1y Λ° o相对长 s1u| ∗ s1v| Λ° o平均长和相对长分别为 tu1z Λ°和 s1vv ~萌发孔宽 s1x ∗ u1z
Λ° o平均 t1x Λ°∀外壁颗粒中到大k表 ul ∀在裂纹 !四合体间缝 !粘丝 !萌发孔内含物等方面表现各异 ∀这
yx 林 业 科 学 ww卷
ts种杜鹃分属杜鹃组k≥¨ ¦·q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l下 v个不同亚组 }
三花杜鹃亚组k≥∏¥¶¨¦·q Τριφλοραl ous余种 o主产四川 !云南 ∀观测的 z种花粉四合体直径 vw1| ∗ w|1{
Λ° o平均 wt1w Λ° o萌发孔长 tt1t ∗ t|1y Λ° o相对长 s1u| ∗ s1v| o平均长 tv1| Λ° o相对长 s1vv ~萌发孔宽 s1x
∗ t1{ Λ° o平均 t1w Λ°∀
高山杜鹃亚组k≥∏¥¶¨¦·q Λαππονιχαl o约 ws种 o集中分布于四川 !云南等地 ∀观测的 u种花粉四合体平均
直径 u{1{ Λ° o是本研究中粒径最小的亚组 ~萌发孔平均长 |1v Λ° o相对长 s1vu ~萌发孔是本研究中最宽的
亚组 o平均 u1t Λ°∀
亮鳞杜鹃亚组k≥∏¥¶¨¦·q Ηελιολεπιδσl ox种 o主产中国西南部 o观测 t种 ∀
u1t1v 常绿杜鹃亚属k≥∏¥ª¨±qΗψµεναντηεσl 常绿杜鹃亚属下只有 t个常绿杜鹃组k≥¨ ¦·qΠοντιχυµl ∀观测
的 tw种杜鹃分属 |个亚组 ∀其四合体直径 vw1z ∗ xx1| Λ° o平均 ww1w Λ° o为粒径最大的亚组 ~萌发孔长 tu1{
∗ us1u Λ° o相对长度 s1u{ ∗ s1wv o平均 tx1x Λ°和 s1vx ~孔宽 s1v ∗ u1z Λ° o平均 t1w Λ°∀外壁颗粒较小者居
多 o少数种颗粒中到大 ∀在单粒花粉形状 !裂纹 !粘丝等方面表现各不相同k图 u o表 ul ∀
大理杜鹃亚组k≥∏¥¶¨¦·q Ταλιενσιαl ots余种 o集中分布四川 !云南等地 o观测 t种 ∀
表 2 26 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
Ταβ .2 Τηε πολλεν µ ορπηολογψ οφ 26 ταξα οφ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Λ°
种名
≥³¨¦¬¨¶
单粒花粉
形状
°²¯¯¨ ± ≥«¤³¨
四合体直径
⁄¬¤° ·¨¨µ
²©·¨·µ¤«¨ §µ²±
萌发孔 „³¨µ·∏µ¨ 外壁纹饰 ∞¬¬±¨ ¶¦∏¯³·∏µ¨

¨±ª·«

•¬§·«
颗粒
Šµ¤¬±¶
裂纹
≤µ¤¦®¯ ¶¨
四合体
间缝
Š¤³
粘丝
∂¬¶¨¬±
萌发孔
内含物
Œ±¦¯∏¶¬²±¶
杜鹃亚属 ≥∏¥ª¨ ±q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杜鹃组 ≥¨ ¦·q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三花杜鹃亚组 ≥∏¥¶¨¦·qΤριφλορα
t基毛杜鹃
Ρ qριγιδυµ
近球形
≥∏¥¶³«¨µ¬¦¤¯ kvy1{ ∗ wy1wlwt1{ kts1s ∗ t{1sltw1t kt1u ∗ u1zlt1y

²§¨µ¤·¨

‘²±¨ ¬¬¶·

ƒ¯ ¨¨·

¨¶¶

∞¬¬¶·
u长毛杜鹃
Ρ qτριχηαντηυµ
近球形
≥∏¥¶³«¨µ¬¦¤¯ kvx1x ∗ ww1wlws1x k{1w ∗ tz1vltu1x ks1| ∗ t1zlt1u

²§¨µ¤·¨

¨¶¶

ƒ¯ ¨¨·

²§¨µ¤·¨

∞¬¬¶·
v云南杜鹃
Ρ qψυννανενσε
球形
≥³«¨µ¬¦¤¯ kvw1t ∗ wx1{lv|1w ktt1u ∗ ut1xltw1y kt1s ∗ u1zlt1x

²§¨µ¤·¨

¨¶¶

⁄¨ ³¨

²µ¨
明显
’¥√¬²∏¶
w毛肋杜鹃
Ρ qαυγυστινιι
球形
≥³«¨µ¬¦¤¯ kww1w ∗ xw1wlw|1{ kty1v ∗ uv1ylt|1y kt1u ∗ u1vlt1{

²§¨µ¤·¨

¨¶¶

⁄¨ ³¨

²§¨µ¤·¨
不明显
˜±²¥√¬²∏¶
x秀雅杜鹃
Ρ qχονχιννυµ
近球形
≥∏¥¶³«¨µ¬¦¤¯ kv{1| ∗ xu1vlww1y kts1v ∗ ut1wltw1v kt1s ∗ t1|lt1x
不明显 o片状
≥¯¬¦¨

²µ¨

⁄¨ ³¨

²§¨µ¤·¨

∞¬¬¶·
y多鳞杜鹃
Ρ qπολψλεπισ
球形
≥³«¨µ¬¦¤¯ kvu1u ∗ v|1ulvw1| k{1t ∗ tx1xltt1t ks1{ ∗ t1zlt1u
中 o扁平
ƒ¯ ¤·

²µ¨

⁄¨ ³¨

²§¨µ¤·¨

∞¬¬¶·
z凹叶杜鹃
Ρ qδαϖιδσονιανυµ
近球形
≥∏¥¶³«¨µ¬¦¤¯ kvv1v ∗ ww1{lv{1z kz1t ∗ tw1xltt1u ks1v ∗ s1{ls1x

…¬ª

‘²±¨ ¬¬¶·

ƒ¯ ¨¨·

¨¶¶

‘²±¨ ¬¬¶·
高山杜鹃亚组 ≥∏¥¶¨¦·qΛαππονιχα
{隐蕊杜鹃
Ρ qιντριχατυµ
近球形
≥∏¥¶³«¨µ¬¦¤¯ kuw1{ ∗ u|1wluz1| kz1y ∗ tu1tl|1{ kt1z ∗ v1xlu1z

²§¨µ¤·¨

‘²±¨ ¬¬¶·

⁄¨ ³¨

¨¶¶
明显
’¥√¬²∏¶
|千里香杜鹃
Ρ qτηψµιφολιυµ
近球形
≥∏¥¶³«¨µ¬¦¤¯ kuy1z ∗ vv1|lu|1z kx1| ∗ tt1xl{1z ks1| ∗ u1vlt1w

²§¨µ¤·¨

²µ¨

ƒ¯ ¨¨·

¨¶¶
明显
’¥√¬²∏¶
亮鳞杜鹃亚组 ≥∏¥¶¨¦·qΗελιολεπιδσ
ts红棕杜鹃
Ρ qρυβιγινοσυµ
球形
≥³«¨µ¬¦¤¯ kvw1t ∗ ws1{lv{1t k|1y ∗ tx1xltu1x ks1v ∗ t1sls1z

²§¨µ¤·¨

‘²±¨ ¬¬¶·

⁄¨ ³¨

²§¨µ¤·¨

‘²±¨ ¬¬¶·
常绿杜鹃亚属 ≥∏¥ª¨ ±qΗψµεναντηεσ 常绿杜鹃组 ≥ ¦¨·qΠοντιχυµ
云锦杜鹃亚组 ≥∏¥¶¨¦·qΦορτυνεα
tt美容杜鹃
Ρ qχαλοπηψτυµ
近球形
≥∏¥¶³«¨µ¬¦¤¯ kv{1z ∗ xt1{lwv1z ktv1t ∗ ut1vltz1x kt1t ∗ u1tlt1v

²§¨µ¤·¨

²µ¨

ƒ¯ ¨¨·

‘²±¨ ¬¬¶·

‘²±¨ ¬¬¶·
tu大白杜鹃
Ρ qδεχορυµ
圆球形
Š¯ ²¥∏¯¤µ kwt1z ∗ xt1slwx1x kts1t ∗ tz1zltw1x kt1s ∗ v1tlt1|

≥°¤¯¯

²µ¨

⁄¨ ³¨

²µ¨
明显
’¥√¬²∏¶
tv亮叶杜鹃
Ρ qϖερνιχοσυµ
球形
≥³«¨µ¬¦¤¯ kwv1u ∗ xt1wlwy1{ ktv1v ∗ uw1|lus1u ks1w ∗ t1xlt1t

…¬ª

‘²±¨ ¬¬¶·

ƒ¯ ¨¨·

¨¶¶

‘²±¨ ¬¬¶·
tw贡嘎山杜鹃
Ρ qγονγγασηανενσε
圆球形
Š¯ ²¥∏¯¤µ kvy1y ∗ xs1slwt1z ktv1v ∗ us1tltx1| ks1v ∗ t1ylt1t

≥°¤¯¯

²µ¨

⁄¨ ³¨

²µ¨
不明显
˜±²¥√¬²∏¶
tx云锦杜鹃
Ρ qφορτυνει
近球形
≥∏¥¶³«¨µ¬¦¤¯ kvz1x ∗ ww1xlwt1s ktt1t ∗ uu1wlty1s ks1w ∗ t1{lt1u

׬±¼

²µ¨

ƒ¯ ¨¨·

²§¨µ¤·¨

∞¬¬¶·
zx 第 u期 周兰英等 }uy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续表 u
种名
≥³¨¦¬¨¶
单粒花粉
形状
°²¯¯¨ ± ¶«¤³¨
四合体直径
⁄¬¤° ·¨¨µ
²©·¨·µ¤«¨ §µ²±
萌发孔 „³¨µ·∏µ¨ 外壁纹饰 ∞¬¬±¨ ¶¦∏¯³·∏µ¨

¨±ª·«

•¬§·«
颗粒
Šµ¤¬±¶
裂纹
≤µ¤¦®¯ ¶¨
四合体
间缝
Š¤³
粘丝
∂¬¶¨¬±
萌发孔
内含物
Œ±¦¯∏¶¬²±¶
露珠杜鹃亚组 ≥∏¥¶¨¦·qΙρρορατα
ty川西杜鹃
Ρ qσικανγενσ
球形
≥³«¨µ¬¦¤¯ kws1w ∗ xv1tlw{1t k|1y ∗ us1xltw1w ks1z ∗ u1vlt1x

≥°¤¯¯

‘²±¨ ¬¬¶·

⁄¨ ³¨

¨¶¶

∞¬¬¶·
大理杜鹃亚组 ≥∏¥¶¨¦·qΤαλιενσια
tz锈红杜鹃
Ρ qβυρεαϖιι
球形
≥³«¨µ¬¦¤¯ kwu1x ∗ xw1slwz1w ktu1{ ∗ ut1ylty1t ks1x ∗ t1xlt1u

≥°¤¯¯

²µ¨

⁄¨ ³¨

²µ¨
不明显
˜±²¥√¬²∏¶
黄钟杜鹃亚组 ≥∏¥¶¨¦·qΛανατα
t{卷毛杜鹃
Ρ qχιρχιννατυµ
球形
≥³«¨µ¬¦¤¯ kws1s ∗ xs1wlwy1v ktt1z ∗ ut1xlty1v ks1v ∗ t1wlt1s

²§¨µ¤·¨

‘²±¨ ¬¬¶·

ƒ¯ ¨¨·

²µ¨

‘²±¨ ¬¬¶·
杯毛杜鹃亚组 ≥∏¥¶¨¦·qΦαλχονερα
t|大王杜鹃
Ρ qρεξ
扁球形
’¥¯¤·¨ ku|1t ∗ ws1slvw1z kts1u ∗ t{1wltw1v ks1t ∗ s1yls1v

…¬ª
细小
׬±¼
极浅
ƒ¯ ¨¨·¨µ

¨¶¶

‘²±¨ ¬¬¶·
us乳黄叶杜鹃
Ρ qγαλαχτινυµ
球形
≥³«¨µ¬¦¤¯ kwv1x ∗ xv1slwy1| ktt1t ∗ ut1ultx1z ks1z ∗ t1wlt qs

²§¨µ¤·¨
细小
׬±¼

ƒ¯ ¨¨·

¨¶¶

‘²±¨ ¬¬¶·
银叶杜鹃亚组 ≥∏¥¶¨¦·qΑργψροπηψλλα
ut银叶杜鹃
Ρ qαργψροπηψλλυµ
球形
≥³«¨µ¬¦¤¯ kvw1t ∗ wt1vlv{1t k{1z ∗ tx1ultu1{ ks1| ∗ t1|lt1w

²§¨µ¤·¨

²µ¨

ƒ¯ ¨¨·

¨¶¶
不明显
˜±²¥√¬²∏¶
麻花杜鹃亚组 ≥∏¥¶¨¦·qΜαχυλιφερα
uu芒刺杜鹃
Ρ qστριγιλλοσυµ
圆球形
Š¯ ²¥∏¯¤µ kxs1y ∗ ys1tlxx1| ktt1| ∗ uu1{ltx1w ks1| ∗ v1xlu1v
蜂窝状
„¯ √¨ ²¯¤·¨
孔状
„³¨µ·∏µ¨
极深
∂ µ¨¼ §¨ ³¨

²µ¨

∞¬¬¶·
钟花杜鹃亚组 ≥∏¥¶¨¦·q Χαµπανυλατα
uv钟花杜鹃
Ρ qχαµπανυλατυµ
近球形
≥∏¥¶³«¨µ¬¦¤¯ kvz1s ∗ wx1wlwt1w kz1{ ∗ tz1tltv1u kt1t ∗ v1tlu1t

²§¨µ¤·¨

‘²±¨ ¬¬¶·

ƒ¯ ¨¨·

²§¨µ¤·¨
明显
’¥√¬²∏¶
弯果杜鹃亚组 ≥∏¥¶¨¦·qΧαµπψλοχαρπα
uw白碗杜鹃
Ρ qσουλιει
圆球形
Š¯ ²¥∏¯¤µ kv{1y ∗ xs1slww1w kts1w ∗ uu1wltx1s kt1w ∗ v1wlu1z

≥°¤¯¯

²µ¨

ƒ¯ ¨¨·

²§¨µ¤·¨
明显
’¥√¬²∏¶
糙叶杜鹃亚属 ≥∏¥ª¨ ±qΠσευδορηοδοραστρυµ
腋花杜鹃组 ≥¨ ¦·qΡηοδοβοτρψσ
ux腋花杜鹃
Ρ qραχεµοσυµ
球形
≥³«¨µ¬¦¤¯ kux1y ∗ v{1zlvt1v kx1z ∗ ts1ylz1x ks1z ∗ u1{lt1y
中 o扁平
ƒ¯ ¤·

²µ¨

⁄¨ ³¨

²µ¨

∞¬¬¶·
糙叶杜鹃组 ≥¨ ¦·qΤραχηψρηοδιον
uy粉背碎米花
Ρ qηεµιτριχηοτυµτ
球形
≥³«¨µ¬¦¤¯ kvu1v ∗ v|1ulvy1t kz1x ∗ tw1wltt1{ kt1u ∗ u1ult1x

²§¨µ¤·¨

¨¶¶

⁄¨ ³¨

²§¨µ¤·¨

∞¬¬¶·
黄钟杜鹃亚组k≥∏¥¶¨¦·qΛαναταl ow种 o主产西藏东南和南部 o观测 t种 ∀
银叶杜鹃亚组k≥∏¥¶¨¦·qΑργψροπηψλλαl o约 us种 o主产川 !滇 !黔 o观测 t种 ∀
麻花杜鹃亚组k≥∏¥¶¨¦·qΜαχυλιφεραl ots多种 o中国特产 o主要分布西南各省 o观测 t种 ∀
云锦杜鹃亚组k≥∏¥¶¨¦·qΦορτυνεαl ous多种 o主产四川及近邻省区 ∀观测的 x种花粉四合体直径 wt ∗ wy1{
Λ° o平均 wv1z Λ° ~萌发孔长 tw1x ∗ us1u Λ° o相对长 s1vu ∗ s1ws o平均分别为 ty1{ Λ°和 s1v| ~孔宽 t1t ∗ t1|
Λ° o平均 t1v Λ°∀在单粒花粉形状 !外壁颗粒 !裂纹 !粘丝 !萌发孔等方面存在差异 ∀
杯毛杜鹃亚组k≥∏¥¶¨¦·qΦαλχονεραl o约 ts余种 o分布中国西南 ∀观测的 u种花粉四合体平均直径 ws1{
Λ° o萌发孔平均长和相对长分别为 tx1s Λ°和 s1v{ ~平均孔宽 s1z Λ°∀
露珠杜鹃亚组k≥∏¥¶¨¦·qΙρροραταl ous多种 o主产中国西南 o观测 t种 ∀
钟花杜鹃亚组k≥∏¥¶¨¦·qΧαµπανυλαταl ou种 o主产西藏南部 o观测 t种 ∀
弯果杜鹃亚组k≥∏¥¶¨¦·qΧαµπψλοχαρπαl oy种 o产于中国西部 o观测 t种 ∀
u1t1w 糙叶杜鹃亚属k≥∏¥ª¨±q Πσευδορηοδοραστρυµl 观测的 u种杜鹃分属于腋花杜鹃组k≥¨ ¦·q Ρηοδοβοτρψσl
和糙叶杜鹃组k≥¨ ¦·q Τραχηψρηοδιονl o组下不再分亚组 ∀u种花粉四合体平均直径 vv1z Λ° o萌发孔平均长 |1z
Λ° o平均相对长在 v亚属中最小 o仅 s1u{ ~平均宽 t1x Λ°k图 v o表 ul ∀
腋花杜鹃组 o现已知 u种 o特产中国 o分布于川 !黔 !滇 o观测 t种 ∀
{x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t 杜鹃亚属
ƒ¬ªqt ≥∏¥ª¨ ±q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t基毛杜鹃 ~u长毛杜鹃 ~v云南杜鹃 ~w毛肋杜鹃 ~x秀雅杜鹃 ~y多鳞杜鹃 ~z凹叶杜鹃 ~{隐蕊杜鹃 ~|千里香杜鹃 ~ts红棕杜
鹃 ∀¤示花粉整体k极面观l ~¥示萌发孔及纹饰k赤道面观l ∀标尺均为 ts Λ° ∀t Ρ qριγιδυµ ~u Ρ qτριχηαντηυµ ~v Ρ qψυννανενσε ~w
Ρ qαυγυστινιι ~x Ρ qχονχιννυµ ~y Ρ qπολψλεπισ~z Ρ qδαϖιδσονιανυµ ~{ Ρ qιντριχατυµ ~| Ρ qτηψµιφολιυµ ~ts Ρ qρυβιγινοσυµ q¤¬¶·«¨ º«²¯¨√¬¨º
k³²¯¤µ√¬¨ºl ~¥¬¶·«¨ ¤³¨µ·∏µ¨ ¤±§¶¦∏¯³·∏µ¨ k¨´ ∏¤·²µ¤¯ √¬¨ºl q׫¨ ¥¤µ¶¤µ¨ ¤¯¯ts Λ° q
糙叶杜鹃组 o现有 z种 o特产我国 o主产四川西南 !贵州西部和云南 ∀观测种为粉背碎米花 o其特殊之处
在于部分四合体上呈现四孔沟 ∀
212 四合体直径 !萌发孔长宽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四合体直径 !萌发孔长度和相对长度 !萌发孔宽 w个指标进行种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o以每个指标的 xus
个观测值进行方差分析k表 vl o结果表明 w个指标在种间均达极显著差异kπ  s1stl ∀
以 Φ值最大的四合体直径作多重比较k表 wl ∀从比较结果可见 o部分杜鹃种间存在显著kπ  s1sxl或极
显著差异kπ  s1stl o但也有部分杜鹃种间差异不显著kπ  s1sxl ∀可以推测 o其他 v指标也有部分种间差异
不显著 ∀
以杜鹃种平均值为基础对上述 w个指标进行亚属间差异显著性检验k表 xl o分析结果表明四合体直径
在亚属间差异达极显著kπ  s1stl ~萌发孔长度在亚属间差异也达极显著k π  s1stl o但萌发孔相对长度在
亚属间却不显著kπ  s1sxl o说明萌发孔长度受四合体直径影响 o在本研究中 o二者相关系数达 s1z{z xkπ 
s1stl o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o这也表明萌发孔长度在亚属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花粉粒径的差异 o排除粒径
影响后 o萌发孔长度在亚属间差异不显著 ~萌发孔宽在 v亚属间差异不显著kπ  s1sxl ∀
|x 第 u期 周兰英等 }uy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图 u 常绿杜鹃亚属
ƒ¬ªqu ≥∏¥ª¨ ±qΗψµεναντηεσ
tt美容杜鹃 ~tu大白杜鹃 ~tv亮叶杜鹃 ~tw贡嘎山杜鹃 ~tx云锦杜鹃 ~ty川西杜鹃 ~tz锈红杜鹃 ~t{卷毛杜鹃 ~t|大王杜鹃 ~us
乳黄叶杜鹃 ~ut银叶杜鹃 ~uu芒刺杜鹃 ~uv钟花杜鹃 ~uw白碗杜鹃 ∀¤示花粉整体k极面观l ~¥示萌发孔及纹饰k赤道面观l ∀标
尺均为 ts Λ° ∀tt Ρ qχαλοπηψτυµ ~tu Ρ qδεχορυµ ~tv Ρ qϖερνιχοσυµ ~tw Ρ qγονγγασηανενσε ~tx Ρ qφορτυνει ~ty Ρ qσικανγενσ~tz Ρ qβυρεαϖιι ~
t{ Ρ qχιρχιννατυµ ~t| Ρ qρεξ ~us Ρ qσουλιει ~ut Ρ qαργψροπηψλλυµ ~uu Ρ qστριγιλλοσυµ ~uv Ρ qχαµπανυλατυµ ~uw Ρ qγαλαχτινυµ q¤¬¶·«¨ º«²¯¨
√¬¨º k³²¯¤µ√¬¨ºl ~¥¬¶·«¨ ¤³¨µ·∏µ¨ ¤±§¶¦∏¯³·∏µ¨ k¨´ ∏¤·²µ¤¯ √¬¨ºl q׫¨ ¥¤µ¶¤µ¨ ¤¯¯ts Λ° q
sy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v 糙叶杜鹃亚属
ƒ¬ªqv ≥∏¥ª¨ ±q Πσευδορηοδοραστρυµ
ux腋花杜鹃 ~uy粉背碎米花 ∀¤示花粉整体k极面观l ~¥示萌发孔及纹饰k赤道面观l ~¦!§示 w孔沟 ∀标尺均为 ts Λ° ∀
ux Ρ qηεµιτριχηοτυµτ ~uy Ρ qραχεµοσυµα q¤¬¶·«¨ º«²¯¨√¬¨º k³²¯¤µ√¬¨ºl ~¥¬¶·«¨ ¤³¨µ·∏µ¨ ¤±§¶¦∏¯³·∏µ¨ k¨´ ∏¤·²µ¤¯ √¬¨ºl ~ƒ¬ªq¦i§§¬¶³¯¤¼
©²∏µ¦²¯³²µ¤·¨¶q׫¨ ¥¤µ¶¤µ¨ ¤¯¯ts Λ° q
表 3 种间四合体直径 !萌发孔长宽方差分析表
Ταβ .3 Αναλψσισ οφ ϖαριανχε αβουτ διαµετερ οφ τετραηεδρον , λενγτη οφ απερτυρε ανδ ωιδτη οφ απερτυρε
变异来源
∂¤µ¬¤·¬²±
¶²∏µ¦¨
自由度
⁄ƒ
四合体直径
⁄¬¤°¨ ·¨µ
萌发孔长度
„³¨µ·∏µ¨ ¯¨ ±ª·«
萌发孔相对长度
„³¨µ·∏µ¨ µ¨ ¤¯·¬√¨¯¨ ±ª·«
萌发孔宽度
„³¨µ·∏µ¨ º¬§·«
均方 ≥≥ Φ 均方 ≥≥ Φ 均方 ≥≥ Φ 均方 ≥≥ Φ
Φs1sx Φs1st
种间 ≥³¨¦¬¨¶ ux {wx1zw tuu1|33 tzz1w{ u{1s33 s1sw ts1w33 y1{v v{1{33 t1zu u1uv
误差 ∞µµ²µ w|w y1{{ s1ssw s1t{
表 4 26 种花粉四合体直径多重比较
Ταβ .4 Τηε µ υλτιπλε χοµ παρισονσ οφ 26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种名 ≥³¨¦¬¨¶ 平均值„√¨ µ¤ª¨ Φs1sx Φs1st 种名 ≥³¨¦¬¨¶
平均值
„√¨ µ¤ª¨ Φs1sx Φs1st
uu芒刺杜鹃 Ρ qστριγιλλοσυµ xx1|u ¤ „ uv钟花杜鹃 Ρ qχαµπανυλατυµ wt1ws © ∞
w毛肋杜鹃 Ρ qαυγυστινιι w|1{t ¥ … tx云锦杜鹃 Ρ qφορτυνει wt1sx © ∞
ty川西杜鹃 Ρ qσικανγενσ w{1s{ ¦ …≤ v云南杜鹃 Ρ qψυννανενσε ws1{u © ∞
tz锈红杜鹃 Ρ qβυρεαϖιι wz1vz ¦§ ≤ u长毛杜鹃 Ρ qτριχηαντηυµ ws1wz © ∞
us乳黄叶杜鹃 Ρ qγαλαχτινυµ wy1|v § ≤ z凹叶杜鹃 Ρ qδαϖιδσονιανυµ v{1zv ª ƒ
tv亮叶杜鹃 Ρ qϖερνιχοσυµ wy1zy § ≤⁄ ut银叶杜鹃 Ρ qαργψροπηψλλυµ v{1tt ª ƒŠ
t{卷毛杜鹃 Ρ qχιρχιννατυµ wy1vv § ≤⁄ ts红棕杜鹃 Ρ qρυβιγινοσυµ v{1sy ª ƒŠ
tu大白杜鹃 Ρ qδεχορυµ wx1wx §¨ ≤⁄ uy粉背碎米花 Ρ qηεµιτριχηοτυµτ vy1sy « Š
x秀雅杜鹃 Ρ qχονχιννυµ ww1yu ¨ ⁄ y多鳞杜鹃 Ρ qπολψλεπισ vw1{x ¬ Š
uw白碗杜鹃 Ρ qσουλιει ww1ws ¨ ⁄ t|大王杜鹃 Ρ qρεξ vw1y{ ¬ Š
tt美容杜鹃 Ρ qχαλοπηψτυµ wv1yx ¨ ⁄∞ ux腋花杜鹃 Ρ qραχεµοσυµ vt1vs ­ ‹
t基毛杜鹃 Ρ qριγιδυµ wt1zz © ∞ |千里香杜鹃 Ρ qτηψµιφολιυµ u|1y| ® ‹Œ
tw贡嘎山杜鹃 Ρ qγονγγασηανενσε wt1zs © ∞ {隐蕊杜鹃 Ρ qιντριχατυµ uz1{{ ¯ Œ
v 讨论
311 孢粉学特性与 3亚属的划分
在本研究中 o从外壁纹饰看 ov亚属间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o单粒花粉形状 !外壁颗粒大小及形态 !裂
纹有无 !四合体间缝深浅 !粘丝多少 !萌发孔有无内含物及内含物形态等在各亚属间部分重迭交叉 o与亚属没
有直接联系 ∀因此 o外壁纹饰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 o这与高连明kussu¥l !王玉国等kussyl的研究结论是
ty 第 u期 周兰英等 }uy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表 5 亚属间四合体直径 !萌发孔长宽方差分析表
Ταβ .5 Αναλψσισ οφ ϖαριανχε οφ συβγενερα
变异来源
≥²∏µ¦¨
自由度
⁄ƒ
四合体直径
⁄¬¤° ·¨¨µ
萌发孔长度
„³¨µ·∏µ¨ ¯¨ ±ª·«
萌发孔相对长度
„³¨µ·∏µ¨ µ¨ ¤¯·¬√¨ ¯¨ ±ª·«
萌发孔宽度
„³¨µ·∏µ¨ º¬§·«
均方 ≥≥ Φ 均方 ≥≥ Φ 均方 ≥≥ Φ 均方 ≥≥ Φ
Φs1sx Φs1st
亚属间 ≥∏¥ª¨ ±¨ µ¤ u utz1vw {1sx33 wt1yu y1|t33 s1ssw u1v{ s1su  t v1wu x1yy
误差 ∞µµ²µ uv uz1ss y1sv s1ssu s1vz
一致的 ∀四合体直径以常绿杜鹃亚属最大 o杜鹃亚属次之 o糙叶杜鹃亚属最小 o经统计分析 o在 v亚属间差异
达极显著kπ  s1stl o并且在各亚属内变化相对较小 o表现出一定的亚属特性 o可作为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 ∀
萌发孔的平均长也以常绿杜鹃亚属最大 o杜鹃亚属居中 o糙叶杜鹃亚属最小 o但亚属间差异不显著k π 
s1sxl ~v亚属萌发孔平均宽均为 t1x Λ°左右 o基本没有差异kπ  s1sxl o因此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
的依据 ∀
高连明等kussu¥l认为糙叶杜鹃亚属与有鳞杜鹃亚属植物的花粉形态比较相似 o不具有分亚属的特征 o
就花粉形态而言 o支持 ≤∏¯¯ ±¨kt|{sl将有鳞杜鹃花归并为一个亚属的观点 ∀从本研究结果看 o糙叶杜鹃亚属
的单粒花粉形态 !粒径 !四合体缝深浅 !萌发孔内含物几方面基本相同 o虽与杜鹃亚属存在相似之处 o但与常
绿杜鹃亚属也存在相似之处 o故仅以此支持将糙叶类杜鹃归并到杜鹃亚属依据并不充分 ∀
312 花粉形态与杜鹃亚属内亚组间的划分
三花亚组中 z种杜鹃花粉外壁纹饰 !萌发孔长宽 !内含物大小形状等都表现出一定差异 o没有明显的亚
组特征 o但 z种花粉四合体直径在 v亚组中最大 o平均 wt1w Λ° ~高山亚组颗粒清晰 o外壁粗糙 o几乎无粘丝 o
观测的 u种杜鹃花粉体积很小 o平均直径仅 u{1{ Λ° o萌发孔相对很宽 o平均达 u1t Λ° o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o
具有比较明显的亚组特征 ~亮鳞亚组的红棕杜鹃无论外壁纹饰 !四合体大小还是萌发孔长宽都与三花亚组
的凹叶杜鹃十分接近 ∀因此 o以孢粉学特性区分三花亚组与亮鳞亚组是困难的 o但在高山亚组的划分上却可
能是较为有用的依据 ∀从花粉形态上看 o红棕杜鹃与三花杜鹃组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o而与高山杜鹃亚组的
亲缘关系较远 ∀
313 常绿杜鹃组内亚组间花粉形态差异
云锦杜鹃亚组的 x种植物花粉 o从外壁特征上看差异很大 o亚组内并未呈现相对一致的表现 o但亚组内
四合体直径差异小kwt ∗ wy1{ Λ°l !萌发孔长ktw1x ∗ us1u Λ°l o且相对长度也是各亚组中最大的 o平均达
s1v| o又具有一定的亚组特征 ∀杯毛杜鹃亚组的大王杜鹃和乳黄叶杜鹃花粉裂纹细小 !四合体缝浅 !萌发孔
窄 o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o但四合体直径差异较大 o分别为 vw1z Λ°和 wy1v Λ°∀其余各亚组在四合体直径 !
外壁纹饰 !萌发孔长宽 !内含物形状 !粘丝状况多少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o但这些差异是否体现亚组
特征还有待更大范围的观测和研究 ∀因此 o孢粉学特征在常绿组中划分亚组虽不能作为重要依据 o但可作为
辅助手段 ∀
在观测的 |亚组不同的种中 o以麻花亚组的芒刺杜鹃最为特殊 o在四合体直径 !单粒花粉形状 !外壁纹
饰 !裂纹形态等方面均与众不同k图 ul ∀如果这些特征在亚组内比较普遍的话 o则表明该亚组与其他 {亚组
亲缘关系可能较远 ∀
314 糙叶杜鹃亚属内花粉形态差异
观测的 u种花粉体积较小 o有一定相似性 o但同时表现出一些差异性 ∀腋花组的腋花杜鹃花粉外壁颗粒
较扁平 o裂纹清晰 o萌发孔极短 ~糙叶组的粉被碎米花颗粒明显 o裂纹少 o萌发孔较长 o二者比较易于区别 ∀
但这些特征是否体现组间差异有待更多的观测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 o粉被碎米花的部分四合体上呈现四
孔沟k图 vl o这在观测的 uy个种中是独一无二的 o也未见前人类似报道 ∀
315 种间差异
毛子军等kusssl认为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具有种间差别 o可作为分类的一个辅助手段用于该属的分类
研究 ∀在已观测的杜鹃花粉中 o多数种间的差异小于其相似程度 ∀少数种在外壁纹饰或粒径或萌发孔长宽
形状等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o但由于在庞大的杜鹃家族中已观测花粉形态的种极少 o这些特殊性是否为特定种
所拥有尚不能下结论 ∀就目前而言 o仅依靠孢粉学证据对杜鹃种进行分类是不可靠的 ∀而在已确定组或亚
uy 林 业 科 学 ww卷
组的前提下 o孢粉学差异对种的确定无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参 考 文 献
额尔特曼 qt|yu1 花粉形态与植物分类 q王伏雄 o译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u| p tvt q
高连明 o张长芹 o李德铢 o等 qussu¤q杜鹃属马银花亚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q武汉植物学研究 ouskvl }tzz p t{t q
高连明 o张长芹 o李德铢 o等 qussu¥q杜鹃花族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q云南植物研究 ouwkwl }wzt p w{u q
蓝盛银 o徐珍秀 qt||y1 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vu q
毛加宁 qusss1 杜鹃花属 w种植物花粉形态特点研究 q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ouukyl }xux p xu| q
毛子军 o杨永富 o侯丽君 qusss1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q植物研究 ousktl }x{ p yu q
王玉国 o李光照 o漆小雪 o等 qussy1 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q广西植物 ouykul }ttv p tt| q
王宝山 qussu1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 p {{ q
杨汉碧 o方瑞征 o金存礼 qt|||1 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七卷 }第 t分册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杨瑞林 o魏学智 o毕润成 qussv1 杜鹃花属照山白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的研究 q西北植物学报 ouvkxl }{sy p {ts q
≤«¤°¥¨µ¯¤¬± ⁄ ƒ o ‹¼¤° • o „µª¨ ±·Š o ετ αλqt||y1 ׫¨ ª¨ ±∏¶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o¬·¶¦¯¤¶¶¬©¬¦¤·¬²± ¤±§¶¼±²±¼°¼q∞§¬±¥∏µª«}•²¼¤¯ …²·¤±¬¦Š¤µ§¨± ∞§¬±¥∏µª«q
≤«¤°¥¨µ¯¤¬± ⁄ ƒ o • ¤¨ ≥ qt||s1 „ µ¨√¬¶¬²± 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 }≥∏¥ª¨ ±∏¶ Τσυτσυσι q∞§¬±¥∏µª«…²·owz }{| p uss q
≤∏¯¯¨ ± qt|{s1 „ µ¨√¬¶¬²± 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q≥∏¥ª¨ ±∏¶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 ¦·¬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 Πογοναντηυµ q‘²·¨¶•²¼¤¯ …²·¤±¬¦Š¤µ§¨± ∞§¬±¥∏µª«ov|
ktl }t p us{ q
°«¬¯¬³¶²±  ‘o°«¬¯¬³¶²± • • qt|{u1 „ ³µ¨ ¬¯°¬±¤µ¼ ¶¼±²³¶¬¶²©·«¨ ª¨ ±∏¶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 q‘²·¨¶•²¼¤¯ …²·¤±¬¦Š¤µ§¨± ∞§¬±¥∏µª«owsktl }uux p uuz q
≥¤¯¬« × o ‘¨¶¬°¨  o •¤«¬° „ qusst1 „ ¶·∏§¼ ²± ×∏µ®¬¶«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k∞µ¬¦¤¦¨¤¨ l q×∏µ®„ªµ¬¦oux }vtt p vtz q
≥¯ ∏¨° µ¨‹ qt|{s1 °¤¶·¤±§³µ¨¶¨±··¤¬²±²°¬¦¶¼¶·¨°¶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²± °¤¦µ²°²µ³«²¯²ª¬¦¤¯ ¦«¤µ¤¦·¨µ¶Μ∏·¨¼± ¤±§ ’. …µ¬¨±  ∞q ≤²±·µ¬¥∏·¬²±¶
·²º¤µ§¤¦¯¤¶¶¬©¬¦¤·¬²± ²©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q ‘¨ º ≠²µ®} ‘¨º ≠²µ® …²·¤±¬¦¤¯ Š¤µ§¨±ot| p uy q
≥¯ ∏¨° µ¨‹ qt|w| q∞¬± ¶¼¶·¨° §¨µª¤·∏±ª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q…²·¤«µ¥≥¼¶·ozw }xtt p xxv q
k责任编辑 郭广荣l
vy 第 u期 周兰英等 }uy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