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dicators for Accessing the Invasion Risk of Alien Woody Plant to Natural Ecosystem

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是通过评价外来树种的入侵性(繁殖扩散建群能力)或外来树种的实扩散程度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综合评价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首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或实际扩散程度评价,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然后通过综合判断表,得出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最后结合外来树种的控制难度等级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入侵性通过植物的繁殖方式、扩散途径和适应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评价。实际扩散程度主要考虑外来树种天然更新的方式、扩散进入的植物群落类型和扩散的速度等因素。生态影响评价包括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环境因子、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当地群体遗传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营养链等4方面的影响。控制难度考虑影响控制的因素、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的负面影响等因素。

The invasiveness or actual dispersal extent and ecological impacts were emphasized in the system to assess the invasion risk of alien woody plant. The assessing process was designed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invasiveness or actual spreading amplitude of alien woody plant and ecological impa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answering a questionnaire. Then the invasion risk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a synthetic judgment table. Finally management strategy could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invasion risk classes and its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the invasion. Invasiveness assessment was implemented by evaluating its re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adaptation ability. Natural reproduction, the invaded plant community types and dissemination speed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actual dispersal extent. The influence of alien woody specie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lant community and on local genetic integrality and nutrition chain in the ecosystem were included in ecological impact indicators. The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the invasion was related with influencing control factors, control method and the adverse impact on environment.


全 文 :第 ww卷 第 ts期
u s s {年 ts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ts
’¦·qou s s {
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
张川红 郑勇奇
k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tsss|tl
摘 要 } 本指标体系是通过评价外来树种的入侵性k繁殖扩散建群能力l或外来树种的实际扩散程度及其对生态
系统的影响来综合评价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 ∀首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
价或实际扩散程度评价 o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o然后通过综合判断表 o得出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 o最后
结合外来树种的控制难度等级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入侵性通过植物的繁殖方式 !扩散途径和适应能力等 v个方
面进行评价 ∀实际扩散程度主要考虑外来树种天然更新的方式 !扩散进入的植物群落类型和扩散的速度等因素 ∀
生态影响评价包括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环境因子 !植物群落结构组成 !当地群体遗传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营养链等 w
方面的影响 ∀控制难度考虑影响控制的因素 !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的负面影响等因素 ∀
关键词 } 外来树种 ~入侵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zt{1x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ts p ss{{ p sy
收稿日期 }ussy p tu p st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kussu⁄Œ…xstuul和国家林业局标准项目k≈ussu svvl资助 ∀
3 郑勇奇为通讯作者 ∀在本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o通过书信方式征求过许多专家的建议 o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
Ινδιχατορσφορ Αχχεσσινγ τηεΙνϖασιον Ρισκ οφ Αλιεν Ωοοδψ Πλαντ το Νατυραλ Εχοσψστεµ
«¤±ª≤«∏¤±«²±ª «¨ ±ª ≠²±ª´¬
k ΚεψΛαβορατονψοφ Φορεστ Τρεε Βρεεδινγ ανδ Χυλτιϖατιον οφ 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 ±¨ ¶¶²µ¤¦·∏¤¯ §¬¶³¨µ¶¤¯ ¬¨·¨±·¤±§ ¦¨²¯²ª¬¦¤¯ ¬°³¤¦·¶ º¨ µ¨ °¨³«¤¶¬½¨ §¬± ·«¨ ¶¼¶·¨° ·² ¤¶¶¨¶¶·«¨
¬±√¤¶¬²± µ¬¶® ²© ¤¯¬¨± º²²§¼ ³¯¤±·q ׫¨ ¤¶¶¨¶¶¬±ª ³µ²¦¨¶¶º¤¶§¨¶¬ª±¨ §¤¶©²¯ ²¯º¶} ƒ¬µ¶·²© ¤¯¯o·«¨ ¬±√¤¶¬√¨ ±¨ ¶¶²µ¤¦·∏¤¯
¶³µ¨¤§¬±ª¤°³¯¬·∏§¨ ²© ¤¯¬¨± º²²§¼ ³¯¤±·¤±§ ¦¨²¯²ª¬¦¤¯ ¬°³¤¦·¶ º¨ µ¨ ¬±√¨ ¶·¬ª¤·¨§ ¥¼ ¤±¶º¨ µ¬±ª ¤ ∏´¨¶·¬²±±¤¬µ¨ q ׫¨ ± ·«¨
¬±√¤¶¬²±µ¬¶®º¤¶ √¨¤¯∏¤·¨§¤¦¦²µ§¬±ª·²¤¶¼±·«¨·¬¦­∏§ª°¨ ±··¤¥¯¨qƒ¬±¤¯ ¼¯ °¤±¤ª¨ °¨ ±·¶·µ¤·¨ª¼¦²∏¯§¥¨ §¨ √¨ ²¯³¨ §¤¦¦²µ§¬±ª·²
·«¨ ¬±√¤¶¬²±µ¬¶®¦¯¤¶¶¨¶¤±§¬·¶§¬©©¬¦∏¯·¼¬±¦²±·µ²¯ ¬¯±ª·«¨ ¬±√¤¶¬²±qŒ±√¤¶¬√¨ ±¨ ¶¶¤¶¶¨¶¶°¨ ±·º¤¶¬°³¯ °¨¨ ±·¨§¥¼ √¨¤¯∏¤·¬±ª¬·¶
µ¨³µ²§∏¦·¬²±o§¬¶¶¨°¬±¤·¬²± ¤±§¤§¤³·¤·¬²± ¤¥¬¯¬·¼q‘¤·∏µ¤¯ µ¨³µ²§∏¦·¬²±o·«¨ ¬±√¤§¨§³¯¤±·¦²°°∏±¬·¼·¼³¨¶¤±§§¬¶¶¨°¬±¤·¬²±
¶³¨ §¨ º¨ µ¨ ·¤®¨ ± ¬±·² ¦²±¶¬§¨µ¤·¬²± ¬± ·«¨ √¨¤¯∏¤·¬²± ²© ¤¦·∏¤¯ §¬¶³¨µ¶¤¯ ¬¨·¨±·q ׫¨ ¬±©¯∏¨±¦¨ ²© ¤¯¬¨± º²²§¼ ¶³¨¦¬¨¶²±
±¨√¬µ²±°¨ ±·¤¯ ©¤¦·²µ¶o¶·µ∏¦·∏µ¨ ¤±§©∏±¦·¬²± ²© ³¯¤±·¦²°°∏±¬·¼ ¤±§²± ²¯¦¤¯ ª¨ ±¨ ·¬¦¬±·¨ªµ¤¯¬·¼ ¤±§ ±∏·µ¬·¬²± ¦«¤¬± ¬± ·«¨
¦¨²¶¼¶·¨° º¨ µ¨ ¬±¦¯∏§¨§¬± ¦¨²¯²ª¬¦¤¯ ¬°³¤¦·¬±§¬¦¤·²µ¶q׫¨ §¬©©¬¦∏¯·¼¬± ¦²±·µ²¯ ¬¯±ª·«¨ ¬±√¤¶¬²± º¤¶µ¨ ¤¯·¨§ º¬·«¬±©¯∏¨±¦¬±ª
¦²±·µ²¯ ©¤¦·²µ¶o¦²±·µ²¯ °¨ ·«²§¤±§·«¨ ¤§√¨ µ¶¨ ¬°³¤¦·²± ±¨√¬µ²±°¨ ±·q
Κεψ ωορδσ} ¤¯¬¨± º²²§¼ ³¯¤±·~¬±√¤¶¬²±µ¬¶®¤¶¶¨¶¶°¨ ±·~¬±§¬¦¤·²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o由外来物种所导致的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k°¨ µµ¬±ª¶
ετ αλqousssl ∀外来植物入侵对环境和经济后果是多方面的 o其中最严重的危害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功能的影响k’ׄ ot||v ~≤µ²±® ετ αλqot||xl ∀生物入侵具有潜伏期kŽ²º¤µ¬®ot||xl o增加了入侵风险
预测与评价的难度 ∀us世纪 {s年代末 o人们往往凭借直觉和田间调查对植物潜在入侵性进行预测 o准确率
较低 o对草本植物的成功率为 wx1x h o木本植物仅为 ty1z h ~而现在通过评价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o
以及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方法 o能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率k°¼%¶¨®ousstl ∀ •¬¦«¤µ§¶²±等kt||sl和
×∏µ®¨µ等kt||xl根据被入侵生境系统的特点和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预测哪些植物能发生生物入侵 ∀
• ­¨°e±¨ ®等kt||yl 发现平均种子质量 !最早结实年龄和结实大年平均间隔时间与松属植物的入侵性关系密
切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综合使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 o设计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对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进
行评价 o例如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 ∀其中杂草风险评价体系k • • „系统lk°«¨ ²¯∏±ª ετ αλqot|||l已经被
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 o例如澳大利亚 !新西兰 !夏威夷和加拉帕哥斯群岛k张川红等 oussxl ∀人们一直不断地
研究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 o例如外来植物专家评价体系k×∏¦®¨µετ αλqot||xl o美国的分层决策系统
k‹×⁄lk• ¬¨¦«¤µ§ ετ αλqot||zl o外来植物排序评价系统k„°• ≥lk‘²µ·«¨µ± °µ¤¬µ¬¨ • ¬¯§¯¬©¨ • ¶¨¨¤µ¦« ≤ ±¨·¨µoussx ~
‹¬¨¥¨µ·ot||yl和外来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k≤≤Œ°lk • ¤µ±¨ µετ αλqoussvl等 ∀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滞后和薄弱 ∀李振宇等kussul提出了/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价体系0 o
适用范围是所有生物 o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 ∀但树木与草本植物有许多不同 o其中许多指标不适用 ∀目
前我国没有重视或采取行动来控制外来种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问题 o这些生物入侵虽然没有造
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o但其逐渐地会导致生境退化 o不容忽视 ∀我国外来树种对自然 !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
风险评价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 o目前引进约 t {ss种k郑勇奇等 oussxl ∀我国的疆域广阔 o引进
外来树种众多 o需要建立一个针对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外来树种入侵风险评价体系 ∀本文详细阐述我
国外来树种对自然 !半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内容和评价过程 o为我国进一步的林木引种和外来树
种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o也为将来外来树种入侵风险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
t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流程
对于某一外来树种入侵风险的预测或评价 o仅评价它的入侵性是片面的 o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植物入
侵性k³¯¤±·¬±√¤¶¬√¨ ±¨ ¶¶l是植物能繁殖扩散进入某生态系统的生物学特性k¤µ¦² ετ αλqoussul ∀植物入侵性
与入侵植物不是一一对等的 ∀外来植物成为入侵植物的 u个条件 }tl植物自然繁殖扩散建群能力是前提基
础条件 o即植物具有入侵性 ~ul 对侵入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是必备条件 ∀
根据生物入侵发生的条件 o确定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 }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或实际扩散程度评价 !外
来树种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和外来树种的控制难度等评价 o具体评价流程见图 t ∀首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
进行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或实际扩散程度评价 o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o然后通过综合判断表得出外
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 o最后结合外来树种的控制难度等级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o用于指导我国将来的林木
引种和对已经引进树种的管理 ∀
图 t 外来树种入侵风险评价流程图
ƒ¬ªqt ⁄¬¤ªµ¤° ©¯²º ²©¬±√¤¶¬²±µ¬¶®¤¶¶¨¶¶° ±¨·²©¤¯¬¨±·µ¨ ¶¨
u 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211 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
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涉及内容
包括外来树种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繁
殖体的扩散途径和适应能力 o权重各
占 vs h !vs h和 ws h ∀繁殖能力分有
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权重占
tx h o要考虑以下 x 个二级指标 }tl
繁殖周期k成熟年龄l ~ul 成熟植株有
性繁殖的频率 ~vl 每单株的有活力种
子产量 ~wl 土壤种子库内种子寿命 ~
xl种子萌发难易程度 ∀每个二级指标
又分为 v个等级 o根据程度不同赋予
不同的分值 o分别是 s分 !u分和 w分 ∀
例如繁殖周期k即成熟年龄l o如果繁
殖世代 ∴ty年是 s分 o繁殖世代 y ∗ tx
年是 u分 o繁殖世代 [ x年是 w分 ∀无性繁殖权重占 tx h o指没有种子也可以扩散 o包括根桩繁殖 o根状茎 !
匍匐枝 !根段 !吸根 !分株 o分 v个等级 }tl不能无性繁殖ks分l ~ul可根桩繁殖kts分l ~vl可根蘖等方式繁
殖kts分l ∀
扩散能力主要指扩散方式或途径 o根据传播的距离赋予不同的分值 o包括繁殖体或植株容易被鸟类等传
播和容易被人有意传播 o分别得 y分 ~繁殖体或植株被哺乳类动物搬运或取食而传播 o被人或家畜动物无意
传播 o容易被水等传播 o容易被风等传播 o分别得 w1x分 ∀
适应能力指树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o包括对温度 !土壤酸碱度 !土壤瘠薄和土壤干旱或湿润程度等
|{ 第 ts期 张川红等 }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的适应性 o各 w分 ~树种的耐阴能力 !耐病虫害能力和忍耐如采伐 !火灾等不利条件的能力 o各 {分 ∀
入侵性评价问卷共有 t{个问题 o总分 tss分 o根据评价计分结果将入侵性分为 v个等级 }tl 无入侵性
或入侵性低 o得分  s且 [ vs o则该树种的入侵性等级为 ´ ~ul 入侵性中等 o得分  vs且 [ ys o则该树种的入
侵性等级为 µ ~vl 入侵性高 o得分  ys且 [ tss o则该树种的入侵性等级为 ¶ ∀
212 外来树种的实际扩散程度
外来树种实际扩散程度的评价分别从外来树种在引进地的天然更新方式 o自然扩散进入的生境类型和
实际自然扩散速度 v个方面进行 o问卷设 v个大问题 o总分 tss分 ∀其权重分别是 us h !ws h和 ws h ∀
外来树种在引进地的天然更新分为 w种情况 }tl不能天然更新ks分l ~ul只能无性繁殖更新kx分l ~vl
只能有性繁殖更新kts分l ~wl 能同时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更新kus分l ∀
自然扩散进入的生境类型 o考虑植物的耐阴能力不同 o而表现为侵入不同郁闭度的林分 ∀对于自然扩散
进入的不同生境类型和进入程度不同 o给予不同的分数 ∀主要考虑 v种植被类型 }tl扩散荒地或湿地 o人为
干扰严重和栽培的立地kts分l ~ul扩散进入乔木疏林系统ktx分l ~vl扩散进入郁闭度较高的乔木系统ktx
分l ∀对于不同植被类型还考虑是否高密度成林等扩散程度 o再划分 w ∗ x个等级 ∀例如 o扩散进入乔木疏林
系统k郁闭度 s1z以下l划分以下 w个 v级指标 }tl 没有扩散进入疏林乔木系统ks分l ~ul 扩散进入乔木疏
林系统 o但没有高密度成林或与当地树种形成混交林分kx分l ~vl 扩散进入小乔木疏林生态系统 o替代当地
林分kts分l ~wl 扩散进入高大乔木疏林生态系统 o替代当地林分ktx分l ∀
实际自然扩散速度划分为以下 v种情况 }tl 栽培群体或自然扩散群体面积稳定或下降ks分l ~ul 栽培
群体或自然扩散群体面积增加 o但不迅速kus分l ~vl 栽培群体或自然扩散群体面积增加迅速 ots年内增加
t倍kws分l ∀
根据评价得分将外来树种实际扩散入侵程度分为 v个等级 }tl无扩散入侵或扩散入侵程度低 o得分  s
且 [ us o则该树种的实际扩散入侵等级为 ´ ~ul 扩散入侵程度中等 o得分  us且 [ xz1x o则该树种的实际扩
散入侵等级为 µ ~vl 扩散入侵程度高 o得分  xz1x且 [ tss o则该树种实际扩散入侵等级为 ¶ ∀
213 外来树种生态风险(或影响)评价
外来树种生态风险k影响l评价问题涉及的内容包括 w个一级指标 }tl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的
影响 ~ul 对植物群落组成 !结构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 ~vl 对引进地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wl 对生态系统营养
链的影响 ∀各项指标的权重各为 ux h ∀未引进树种的生态影响 o根据原产地和其他地方的文献资料进行评
价 o评价结果视为外来树种生态风险的评价 ~已经引进树种的生态影响 o根据引进地文献或实地调查的数据
进行评价 ∀
对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的影响包括以下 w个二级指标 }tl对天然系统火灾风险的影响 ~ul对土壤养分和
矿物质的影响 ~vl 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wl对光照的影响 ∀
对植物种群规模 !结构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包括以下 v个二级指标 }tl产生新的林分垂直结构层 o与乡
土植物竞争生存空间或影响乡土植物的生长 ~ul 降低当地植物繁殖体的扩散 o幼苗的建成或存活 o降低群
落的密度 ~vl 改变乡土植物水平分布结构或使乡土植物的群落片断化 ∀
对生态系统营养链的影响包含以下 w个二级指标 }tl对取食动物的口或消化道的影响或动物取食后的
反应或毒副作用 ~ul 对当地动物或鸟类的栖息地或食物的影响 ~vl 携带引进新病菌或害虫 ~wl 竞争当地
植物的传粉昆虫或鸟类 ∀
每个二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分为 v个等级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或几乎没有可以忽略ks分l ~对生态
系统的影响中等ktx分l ~严重改变生态系统的进程或破坏生态系统的进程 o影响严重 o可能是不可逆的kux
分l ∀例如 o对遗传完整性的影响分 v个等级 }tl不能与乡土植物产生杂交ks分l ~ul能与乡土植物产生杂
交 o产生中等数量杂交种 o无杂种优势或对当地种的种子产量产生少量影响 o没有影响当地种质资源的保存
ktx分l ~vl 能与乡土植物产生杂交 o产生大量杂交种 o并且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 o或对当地种的种子产量产
生重要影响 o或影响当地种质资源的保存kux分l ∀
根据评价计分结果 o将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影响分为 v个等级 }tl 对生态系统无影响或影响低 ∀w项
指标中没有指标满足 ux分 o有 u项以下指标满足 tx分 o该树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级为 ´ ∀ul对生态系统
影响中等 ∀w项指标中至少有 t项指标满足 ux分 o或没有指标满足 ux分 o但同时至少有 u项指标满足 tx
s| 林 业 科 学 ww卷
分 o那么该树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级为 µ ∀vl 对生态系统影响高 ∀w项指标中至少有 u项指标满足 ux
分 o那么该树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级为 ¶ ∀
214 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
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主要是根据外来树种的生态影响和他们的入侵性来决定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
等级 o根据前面的评价结果 o根据表 t o得出不同的等级 ∀
表 1 外来树种入侵风险等级综合判断表 ≠
Ταβ .1 Ινϖασιον ρισκ χλασσιφιχατιον οφ αλιεν τρεεσ
编号
‘²q
生态影响
∞¦²¯²ª¬¦¤¯ ¬°³¤¦·
入侵性
Œ±√¤¶¬√¨ ±¨ ¶¶
实际扩散程度
„¦·∏¤¯ ¶³µ¨¤§§¨ªµ¨¨
入侵风险
Œ±√¤¶¬²±µ¬¶®
预警信息
• ¤µ±¬±ª¬±©²µ°¤·¬²±
t ¶ ¶或 µ ¶ ²µµ ¶或 µ ¶ ²µ µ 高 ‹¬ª«
u ¶ ¶或 µ ¶ ²µµ ´或 ˜ ´²µ˜ 潜在高风险 °²·¨±·¬¤¯ ¼¯ «¬ª«µ¬¶®
v ¶ ´ ¶或 µ ¶ ²µ µ 高 ‹¬ª«
w ¶ ´ ´或 ˜ Œ²µ˜ 中 ¬§§¯¨
x µ ¶或 µ ¶ ²µµ ¶或 µ ¶ ²µ µ 中 ¬§§¯¨
y µ ¶或 µ ¶ ²µµ ´或 ˜ Œ²µ˜ 潜在中风险 °²·¨±·¬¤¯ ¼¯ °¬§§¯¨µ¬¶®
z µ ´ ¶或 µ ¶ ²µ µ 中 ¬§§¯¨
{ µ ´ ´或 ˜ ´²µ˜ 低 ²º
| ´ ¶ ¶ 中 ¬§§¯¨
ts ´ ¶ µ或 ´或 ˜ µ²µ´ ²µ˜ 潜在中风险 °²·¨±·¬¤¯ ¼¯ °¬§§¯¨µ¬¶®
tt ´ µ或 ´ µ²µ´ ¶ 中 ¬§§¯¨
tu ´ µ µ或 ´或 ˜ µ²µ´ ²µ˜ 低 ²º
tv ´ ´ ´或 µ或 ˜ ´²µµ²µ˜ 低 ²º
≠ ˜为不知道 o即信息量可靠性指数低于 {s h o对扩散程度没有可靠的结论 ∀ ˜ ¬¶∏±®±²º±o¬±§¬¦¤·¬²±ª¬±©²µ°¤·¬²± µ¨ ¬¯¤¥¬¯¬·¼ ¬±§¨¬ ²¯º µ¨·«¤±
{s h q
215 外来树种的防治难度
外来树种的防治难度从成功控制的可能性 !影响防治的因素 !采取措施防治的可能性和防治措施的负面
效应 w方面来评价防治难度 o总分 tss分 ∀如果采取过控制措施 o回答问题 t o即成功控制的可能性分以下 w
种情况 }tl 在自然区域该种已经被清除ks分l ~ul 在自然区域该种的种群已经下降 o即得到控制kux分l ~
vl 在自然区域该种的种群不再扩展 o但保持为控制前的水平 o即得到有限的控制kxs分l ~wl 在自然区域该
种的种群从没得到有效的控制ktss分l ∀
如果对该外来种没有采取过任何控制措施 o则回答第 u ov ow个问题 o即回答影响防治的因素 o采取措施
防治的可能性和防治措施的负面效应 o其权重分别为 ws h !vs h和 vs h ∀影响控制的因素包含以下 w个 u
级指标 }tl 火灾等因素能促进种子大量萌发kts分l ~ul 植株有尖刺 !枝刺 !芒刺kts分l ~vl 动物不喜欢吃
kts分l ~wl 从根系和伐桩处萌生kts分l ∀
根据得分将人们对外来树种的控制难度划分为 v个等级 }tl 评价得分  s且 [ ws o防治难度等级 Œo人
们对该树种的控制难度小 o即通过安全控制措施 o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危险 ~ul 评价得分  ws且 [ xx o防治
难度等级 µ o人们对该树种的控制难度中等 o即通过安全控制措施 o基本可以避免其发生危险 ~vl 评价得分
 xx且 [ tss o防治难度等级 ¶ o人们对该树种的控制难度大 o即在封闭设施之外 o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
避免其发生危险 ∀
216 不同入侵风险等级外来树种的管理对策
按照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和控制难度 o采取分级管理策略 o将外来树种的管理原则上分为以下几个
类别 }
tl 入侵风险低的外来树种 o对引进或重复引进次数 !栽培区域和面积无限制 ∀
ul 入侵风险中等的外来树种和中潜在风险的外来树种 ∀
≠ 防治难度 Œ级和 µ级的外来树种 o对引进或重复引进次数和栽培区域和面积无限制 ~
 防治难度 ¶级的外来树种应适当限制重复引进次数 o栽植的区域和面积 o并且进行监控管理 ∀
vl 入侵风险高的外来树种和高潜在风险的外来树种 ∀
≠ 防治难度 Œ级和 µ级的外来树种 o适当限制引进或重复引进次数和栽植的区域 !面积 ∀并且加强监
控管理 o必须要严格的围隔实验 o有足够的措施限制其逃逸和扩散 ~
t| 第 ts期 张川红等 }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防治难度 ¶级的外来树种建议只作为科学研究引进此类树种 o禁止任何商业用途引进 ∀必须严格限
制栽植的区域 !面积 o严格的围隔实验 o有足够的措施限制其逃逸和扩散 o并加强监视 o防止其入侵 ∀
217 信息量可靠性指数
为了解评价的信息来源量 o此评价体系参照 •²¥¨µ·¶²±等kussvl增加了信息量指数 ∀信息量指数是根据
每一个回答问题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来得分的 ∀对于每个问题 o如果不知道或没有文献数据支持 o则为 s ~
如果没有文献数据或实际调查数据支持 o答案不确定 o则为 s1x ~如果数据确定 o即有文献数据或实际调查数
据或专家凭专业知识判断 o则为 t ∀信息量可靠性指数k h l €信息量指数总和Π回答问题的数量 ≅ tss h ∀本
体系规定对于外来树种的入侵性评价 o实际入侵扩散程度评价 o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和防治难度评价 o信
息量可靠性指数至少要满足 {s h o评价结果才被采纳 ∀
v 指标体系的应用
为了检验本指标体系实际应用 o选择我国已经引进的 v个典型外来树种马缨丹kΛαντανα χαµαραl !刺槐
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和火炬树k Ρηυστψπηιναl开展评价 o结果见表 u ∀
马缨丹被列为世界 tss种恶性杂草之一kŒ≥≥Š ousstl o评价的结果表明 o此植物是潜在高入侵风险的物
种 o鉴于其控制难度为高 o建议只作为科学研究引进此类树种 o禁止其他商业用途引进此类树种 ∀如果确需
引进 o必须严格限制栽植的区域 !面积 o必须要严格的围隔试验 o有足够的措施限制其逃逸和扩散 ∀并加强监
视 o防止其入侵 ∀
全球入侵植物数据库k«·³}ΠΠººº q¬¶¶ªq²µªΠ§¤·¤¥¤¶¨Πl将刺槐列为入侵种 o本体系评价其入侵风险等级为
中等 o鉴于其控制难度低 o可以不用限制引进或重复引进次数和栽培区域和面积 ∀针对刺槐 o应该发挥其优
势 o控制其不利特性 o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服务 o而又不对生态构成威胁 ∀
表 2 3 个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等级评价表(分数Π信息量可靠性指数)
Ταβ .2 Ρισκ ασσεσσµεντ οφ τηρεε τρεε σπεχιεσ(σχορεσΠινφορµ ατιον ρελιαβιλιτψινδεξ)
树种 ≥³¨¦¬¨¶ 马缨丹 Λαντανα χαµαρα 刺槐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火炬树 Ρηυστψπηινα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级 ∞¦²¯²ª¬¦¤¯ ¬°³¤¦·¦¯¤¶¶ ¶kyx1ssΠyv1ss h l µkxxΠzs1ss hΠl µkws1ssΠ{u1xs h l
入侵扩散程度等级 ⁄¬¶³¨µ¶¤¯ ¬¨·¨±·¦¯¤¶¶ ) µ kxxΠ|s1ss h l µkys1ssΠ|s1ss h l
入侵性等级 Œ±√¤¶¬√¨ ±¨ ¶¶¦¯¤¶¶ ¶k{u1xsΠ|u1ss h l µkyy1sΠ|z1uu h l ¶kzz1ssΠtss1ss h l
外来树种入侵风险等级 Œ±√¤¶¬²±µ¬¶® ¦¯¤¶¶ 潜在高风险 °²·¨±·¬¤¯ ¼¯ «¬ª«kzy1yz h l 中 ¬§§¯ k¨{y h l 中 ¬§§¯ k¨|s1{v h l
外来树种的防治难度等级 ≤²±·µ²¯ §¬©©¬¦∏¯·¼ ¦¯¤¶¶ 高 ‹¬ª«kysΠtss1ss h l 低 ²ºkwsΠz{1xz h l 低 ²ºkwsΠ|u1{y h l
火炬树曾经在北京学术界引起争论 o在全球入侵植物数据库内没有被列为入侵种 o本体系的评价其入侵
风险等级为中 o鉴于其控制难度低 o可以不用限制引进或重复引进次数和栽培区域和面积 ∀这与 ussx年北
京生态学学会kussyl年会的讨论主流意见一致 o即认为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火炬树目前或将来会对
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
w 讨论
本文建立的体系吸取了许多评价体系的优点 o既包含生物学特性的评价 o也包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
价 o应用对象范围广 o既可用于我国从境外已经引进的树种和将来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评价 o也可用于我国
境内地区之间树种引进的生物入侵评价 ∀本体系通过评价外来树种的入侵性 !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来综合评价外来树种对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 o而不是单凭它的生物学特性来判断它是否发生生
物入侵 ∀这种构思与 • ¤µ±¨ µ等kussvl研制的体系不谋而合 o也与 ≤µ²±®等kt||xl对入侵植物的定义是一致
的 ∀总之 o本体系对于未引进树种的评价内容侧重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风险 o而对已经引进树种的评
价侧重于在引进地的实际扩散情况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本体系实际扩散程度与外来植物对自然生境系统入侵风险的分类指标体系k≤≤Œ°l k • ¤µ±¨ µ ετ αλqo
ussvl不同 ∀ ≤≤Œ°体系是根据按照入侵的生态类型数量来划分 }广泛分布 o较广泛分布 o有限分布和狭窄分
布 ∀ ≤≤Œ°体系的局限之处 }针对不同评价区域要划分生态类型 o并且要考虑所有的生境类型 ∀本系统对生
态系统的实际扩散程度主要考虑扩散方式 o扩散速度和进入生境类型 v方面 ∀进入生境类型有荒地 !湿地或
人为干扰立地 !不同覆盖度草本灌木类型和不同郁闭度的乔木类型以及是否高密度成林 ∀这是针对林木的
u| 林 业 科 学 ww卷
特点而设的指标 ∀
本体系还有许多不足尚待改进 ∀例如无性繁殖指标 o没有细致划分 o只是划分可以或不可以无性繁殖 o
而没有考虑无性繁殖是否速度快或慢 ∀再如对于入侵性等级的划分 o目前只是根据总分进行机械划分 o是否
合适 o还需进一步检验 ∀
外来植物生物入侵评价的关键是基础数据的获得 ∀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实际扩散程度的评价 o需要
通过外业调查的数据进行评价 o并且对引进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实际扩散程度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o所以对于
某一树种的评价不能只从一个时间点来判断 o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国内缺乏外来树种对生态系统影响和
实际扩散程度方面的长期观测数据 ∀因此 o我国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
参 考 文 献
北京生态学学会 qussy1 火炬树未对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 ) ) /新世纪北京生态论坛0第 u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q植物生态学报 ovs
ktl }t|s q
李振宇 o解 焱 qussu1 中国外来入侵种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张川红 o郑勇奇 qussx1 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qΠΠ王豁然 q格局在变化 }树木引种与植物地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yv p uyz q
郑勇奇 o张川红 qussx1 外来树种的入侵性及其评价ΠΠ王豁然 q格局在变化 }树木引种与植物地理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xw p uyu q
≤µ²±® ± ≤ …oƒ∏¯¯¨µqt||x1 °¯ ¤±·Œ±√¤§¨µ¶}׫¨ ׫µ¨¤··² ‘¤·∏µ¤¯ ∞¦²¶¼¶·¨°¶q≤«¤³°¤± i ‹¤¯¯ ²±§²±q
‹¬¨¥¨µ·• ⁄qt||y1 „ ¶¼¶·¨° ©²µµ¤±®¬±ª±²±¬±§¬ª¨ ±²∏¶³¯¤±·¶o³µ¬²µ¬·¬½¬±ª¬±√¤¶¬√¨³¯¤±·¶¤±§³¯¤±±¬±ª©²µ°¤±¤ª¨ °¨ ±·ΠЏ∏®¨ ±  ’ o׫¬¨µ¨· • q „¶¶¨¶¶° ±¨·
¤±§ ¤±¤ª¨ °±¨ ·²© °¯ ¤±·Œ±√¤¶¬²±¶q ‘¨º ≠²µ®}≥³µ¬±ª¨µq
Œ≥≥ŠkŒ±√¤¶¬√¨ ≥³¨¦¬¨¶≥³¨¦¬¤¯¬¶·Šµ²∏³l qusst1 tss ²© • ²µ¯§π¶ • ²µ¶·Œ±√¤¶¬√¨ „¯ ¬¨± ≥³¨¦¬¨¶q«·³}ΠΠººº q¬¶¶ªq²µªΠ§¤·¤¥¤¶¨ q
Ž²º¤µ¬®Œqt||x1 ׬°¨ ¤¯ª¶¬± ¥¬²¯²ª¬¦¤¯ ¬±√¤¶¬²±¶º¬·«µ¨ª¤µ§·²·«¨ ¶∏¦¦¨¶¶¤±§©¤¬¯∏µ¨ ²© ¤¯¬¨± ¶³¨¦¬¨¶Μ°¼%¶¨® ° o °µ¤¦« Žo • ­¨°e±¨ ®  o ετ αλq °¯ ¤±·
Œ±√¤¶¬²±¶q׫¨ ‹¤ª∏¨ }≥°… „¦¤§¨ °¬¦°∏¥¯¬¶«¬±ªotx p v{ q
¤µ¦² ⁄ ∞o°e¨ ½ ≥ „ o ≤¤±±¤¶≥ „ qussu1 ≥³¨¦¬¨¶¬±√¤¶¬√¨ ±¨ ¶¶¬± ¥¬²¯²ª¬¦¤¯ ¬±√¤¶¬²±¶} „ °²§¨ ¬¯±ª¤³³µ²¤¦«Μ…¬²¯²ª¬¦¤¯ Œ±√¤¶¬²±¶q • ¤¶«¬±ª·²± ⁄ ≤ }≤• ≤
°µ¨¶¶q
‘²µ·«¨µ± °µ¤¬µ¬¨ • ¬¯§¯¬©¨ • ¶¨¨¤µ¦« ≤ ±¨·¨µqussx1 „¯ ¬¨± °¯ ¤±·•¤±®¬±ª≥¼¶·¨° k∂ µ¨¶¬²± x1tl q«·³}ΠΠººº q±³ºµ¦q∏¶ª¶qª²√Πµ¨¶²∏µ¦¨ΠusssΠ¤³µ¶Π°²µ¨¬±©²q«·° q
’ׄk˜≥ ≤²°ªµ¨¶¶ ’©©¬¦¨ ²© × ¦¨«±²¯²ª¼ „¶¶¨¶¶°¨ ±·l qt||v1 ‹¤µ°©∏¯ ‘²±2¬±§¬ª±²∏¶≥³¨¦¬¨¶¬± ·«¨ ˜±¬·¨§ ≥·¤·¨¶o ’ׄ p ƒ p xyx o • ¤¶«¬±ª·²±o ⁄≤ } ˜≥
Š²√¨ µ±°¨ ±·°µ¬±·¬±ª ’©©¬¦¨ q
°¨ µµ¬±ª¶≤ o • ¬¯¯¬¤°¶²±  o≤«¨ ·¯¨±«¤° ≥ ⁄qusss q׫¨ ¦¨²±²¬¦¶²©¥¬²¯²ª¬¦¤¯ ¬±√¤¶¬²±¶q˜Ž}∞§º¤µ§ ∞¯ª¤µq
°«¨ ²¯∏±ª° ≤ o • ¬¯¯¬²°¶° „ o‹¤¯ ²¯¼ ≥ • qt|||1 „ º¨¨§µ¬¶®¤¶¶¨¶¶° ±¨·°²§¨¯©²µ∏¶¨ ¤¶¤¥¬²¶¨¦∏µ¬·¼·²²¯ √¨¤¯∏¤·¬±ª³¯¤±·¬±·µ²§∏¦·¬²±¶q∞±√¬µ²± ¤±¤ªoxz o
uv| p uxt q
°¼%¶¨® ° qusst1 °¤¶·¤±§©∏·∏µ¨ ²©³µ¨§¬¦·¬²±¶¬± ³¯¤±·¬±√¤¶¬²±¶}¤©¬¨ §¯·¨¶·¥¼·¬°¨q⁄¬√¨ µ¶¬·¼ ¤±§⁄¬¶·µ¬¥∏·¬²±oz otwx p txt q
• ¬¨¦«¤µ§≥ ‹ o ‹¤°¬¯·²± ≤ • qt||z1 °µ¨§¬¦·¬±ª¬±√¤¶¬²±¶²© º²²§¼ ³¯¤±·¶¬±·µ²§∏¦¨§¬±·² ‘²µ·« „°¨ µ¬¦¤q≤²±√¨ µ¶¤·¬²± …¬²¯²ª¼ ot ot|v p usv q
• ­¨¤°£±¨ ®  o •¬¦«¤µ§¶²± ⁄  qt||y q • «¤·¤·µ¬¥∏·¨¶°¤®¨ ¶²°¨ ³¯¤±·¶³¨¦¬¨¶°²µ¨ ¬±√¤¶¬√¨ ‚∞¦²¯²ª¼ ozz }tyxx p tyyt q
•¬¦«¤µ§¶²± ⁄  o≤²º¬±ª •  o ¤¬·µ¨ ⁄ ≤ ¨ qt||s1 „¶¶¨¶¶¬±ª·«¨ µ¬¶®²©¬±√¤¶¬√¨¶∏¦¦¨¶¶¬± Πινυ󤱧 Βανκσιᬱ ≥²∏·«„©µ¬¦¤± °²∏±·¤¬±©¼±²¥¶q∂ ª¨≥¦¬o
t }yu| p ywu q
•²¥¨µ·¶²±  ° o∂¬¯¯ ·¨ ‹ oƒ¤¬µ¥¤±®¶⁄ ‹ Žo ετ αλqussv1 „ ³µ²³²¶¨§³µ¬²µ¬·¬½¤·¬²±¶¼¶·¨°©²µ·«¨ °¤±¤ª¨ ° ±¨·²©¬±√¤¶¬√¨¤¯¬¨± ³¤¯±·¶¬± ≥²∏·« „©µ¬¦¤q≥²∏·«
„©µ¬¦¤± ²∏µ±¤¯ ²©≥¦¬¨±¦¨ o|| }t p z q
×∏µ®¨µŽ≤ o •¬¦«¤µ§¶²± ⁄  q t||x1 „± ¬¨³¨µ·¶¼¶·¨° ©²µ¶¦µ¨ ±¨¬±ª ³²·¨±·¬¤¯ ¼¯ ¬±√¤¶¬√¨ ¤¯¬¨± ³¯¤±·¶¬± ≥²∏·« „©µ¬¦¤± ©¼±¥²¶q²∏µ±¤¯ ²© ∞±√¬µ²±° ±¨·¤¯
¤±¤ª¨ °¨ ±·oww }vs| p vv{ q
• ¤µ±¨ µ° o≤¤µ¯¤ ≤ …o ¤·«¨ º …o ετ αλqussv1 ≤µ¬·¨µ¬¤©²µ¦¤·¨ª²µ¬½¬±ª¬±√¤¶¬√¨ ±²±2±¤·¬√¨ ³¯¤±·¶·«¤··«µ¨¤·¨± º¬¯§¯¤±§¶q«·³}ΠΠ ººº q¦¤¯ ³¨³¦q²µª¤±§
ººº q¶º√°¤q²µªq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v| 第 ts期 张川红等 }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