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FIELD TRAP TEST OF ANCYLIS SATIVA LIU MALE MOTHS TO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合成性信息素对枣镰翅小卷蛾雄蛾田间诱捕试验



全 文 : 收稿日期 }t||z p s| p uw ∀
基金项目 }山西省青年基金 ∀
合成性信息素对枣镰翅小卷蛾雄蛾
田间诱捕试验
马瑞燕 韩桂彪
k山西农业大学 太谷 svs{stl
李连昌
k山西农业科学研究院 太原 svsssyl
关键词 } 枣镰翅小卷蛾 o性信息素 o田间诱蛾试验
ΤΗΕ ΦΙΕΛ∆ ΤΡ ΑΠ ΤΕΣΤ ΟΦ ΑΝΧΨΛΙΣ ΣΑΤΙς Α ΛΙΥ ΜΑΛΕ ΜΟΤΗΣ ΤΟ
ΣΨΝΤΗΕΤΙΧ ΣΕΞ ΠΗΕΡ ΟΜΟΝΕ
¤ • ∏¬¼¤± ‹¤± Š∏¬¥¬¤²
( Σηανξι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Ταιγυsvs{st)
¬¬¤±¦«¤±ª
( Αχαδε µ ψ οφ Σηανξι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Σχιενχεσ Ταιψυανsvsssy)
Αβστραχτ : ׫¨ ©¬¨ §¯·µ¤³·¨¶·²±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²º §¨·«¤·∞|2tu } „¦¤¯²±¨ «¤§¤ ¬¯··¯¨ ¤··µ¤¦·±¨ ¶¶
·² °¤¯¨ °²·«¶o¥∏·|2tu } „¦¤¯²±¨ ¦²∏¯§±²·¤··¤¦··«¨ ° q ¬¬·∏µ¨¶²© ∞|2tu }„¦¤±§|2tu }„¦¬± ©¬√¨
√¤µ¬²∏¶µ¤·¬²¶º µ¨¨ ·¨¶·¨§o¤±§·«¨ ° ¤¨±¦¤·¦«¨¶µ¨¤¦«¨ §·«¨¬µ°¤¬¬°∏°¬±·«¨ ±¤·∏µ¤¯ ∞r ky1xΒv1xl µ¤2
·¬²q ׫¨ ³µ¨³¤µ¤·¬²±¬±·«¬¶µ¤·¬² º¤¶∏¶¨§·²¶·∏§¼·«¨ µ¨ ¤¯·¬²±¶«¬³¥¨·º¨¨ ± §²¶¨¶∏¶¨§¤±§ ° ¤¨± ¦¤·¦«¨¶q
• ¬·«¬±·«¨ µ¤±ª¨ xs ∗ ussΛª·«¨ ·µ¤³¶º µ¨¨ ©¨©¨ ¦·¬√¨¯¼ ¤··µ¤¦·¬√¨·²·«¨ °¤¯ ¶¨¬± ·«¨ ©¬¨ §¯q¬··¯¨ ¤··µ¤¦·2
±¨ ¶¶·² °¤¯ ¶¨º¤¶©²∏±§¬±·«¨ §²¶¤ª¨ ²©tΛª¤±§xssΛªq
Κεψ ωορδσ: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o≥ ¬¨ ³«¨µ²°²±¨ oƒ¬¨ §¯·µ¤³·¨¶·
t|{t ∗ t|{w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合作 o对枣镰翅小卷蛾
k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l性信息素的成分 !结构进行了测定 o证明其成分为 ∞|2tuΒ„¦和 |2tuΒ„¦o二者以
∞2r为 {Βu比例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佳k林国强等 ot|{w ~李连昌等 ot|{wl≈t ou  ∀而作者利用单腺体毛
细管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腺体中 ∞2r为 y1xΒv1x o为了证实色谱分析的结果和对以前工作的验证 o特进
行了田间诱捕试验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种醋酸酯组分在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讯联系中所起
的作用 o以及组分间比例和剂量对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 ∀所有的田间诱捕试验均在山西省太谷县西山
底村枣园中进行 ∀
1 材料与方法
t1t 诱捕器及田间设置 取直径为 t{¦°的塑料盆 o制成水盆式诱捕器 o水中加少量洗衣粉 ∀以凹形
硅橡胶作为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载体 o将待检查的性信息素组分配成石油醚溶液 o将溶液滴注于载体
上制成诱芯 o用铁丝将诱芯固定在距水面 u¦°的水盆中心处 ∀诱捕器的田间设置采用随机设置 o一般
经事先调查 o放置在虫口密度较大的区段 ∀诱捕器用铁丝悬挂在距地面 t1x °的树枝上 o设置距离为
us ° o每种处理重复 v次 o以清水作为对照 o每个诱捕期连续观察 {§o每个诱捕器交替放置在不同地点 o
每天上午 ts时检查记录后将所诱雄蛾捞除并交换一次 o尽量减少环境因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t1u 性信息素标准样品 试验用的 ∞|2tuΒ„¦和 |2tuΒ„¦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上海
昆虫研究所提供 o纯度均在 |{ h以上 ∀待试样品中 u种乙酸酯的比例和剂量最终由气相色谱的峰面积
第 vx卷 第 t期t | | |年 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x o ‘²1t
¤± qot | | |
法测定 ∀
t1v 诱捕效果的评定及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般主要比较平均诱捕量 o即置有同样诱芯的各盆所诱到
的雄蛾总头数与所用总盆次之比 o有时并参考最高诱捕量 ∀最高诱捕量即在所有盆次中诱雄蛾最多的
那一盆所诱到的雄蛾头数 ∀关于数据的统计处理 o用 ⁄∏±¦¤±χ¶·¨¶·检验法检验各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
著 ∀
2 结果与分析
u1t 单组分醋酸酯的引诱活性 对枣镰翅小卷蛾抽提物中发现的 u种醋酸酯的单独诱蛾效果在越冬
代进行了测定 o结果如表 t ∀
表 1 单个性信息素组分合成样品的田间诱蛾量 (t||y .w .tv ∗ us)
Ταβ .t Τηε φιελδ τραππινγ ρεσυλτσ οφ µ αλε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βψ Ε|2tuΒΑχ ορ Ζ|2tuΒΑχ
样 品
≥¤°³¯¨
剂 量
⁄²¶¤ª¨
k˪l
平均诱捕量 ≠
 ¤¨± °¤¯¨¦¤·¦«¨ ¶
k头r盆l
最高诱捕蛾量
¤¬¬°∏° °¤¯¨¦¤·¦«¨¶
k头r盆l
∞|2tuΒ„¦ xs v quw¤ y
|2tuΒ„¦ xs s qwx¥ u
≤Ž s qwu¥ u
≠有不同字母的表示经 ⁄∏±¦¤±的新复极差法检验相互间差异显著k Π s1sxl ∀下同 ∀¤!¥¶«²º ·«¤··«¨ µ¨ ¬¶¶¬ª±¬©¬¦¤±·§¬©©¨ µ¨±¦¨
¥¨·º¨¨ ± ¤¨¦«·µ¨¤·° ±¨·q ׫¨ ¶¤°¨¥¨ ²¯º q
表 t结果表明 o单组分的 ∞|2tuΒ„¦的平均诱捕量显著高于 |2tuΒ„¦和空白对照 o而单组分的 |2
tuΒ„¦与空白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 ∀可见单组分的 ∞|2tuΒ„¦的诱蛾效果是肯定的 o但单组分的 |2tu
Β„¦无诱蛾效果 ∀
u1u 顺 !反异构体比例对 v个世代诱捕效果的影响 两种不同顺 !反异构体 w种比例的 |2tuΒ„¦混合
物对不同世代枣镰翅小卷蛾雄蛾的请捕效果如表 u ∀
表 2 不同世代不同配比的合成样品的田间诱蛾量 ≠
Ταβ .2 Τηε φιελδ τραππινγ ρεσυλτσ οφ µ αλε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ρατιοσ
οφ Ε9212ΒΑχ ανδ Ζ9212ΒΑχ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γενερατιονσ
世 代
Š ±¨¨ µ¤·¬²±
处 理
×µ¨¤·° ±¨·
重 复
• ³¨¯¬¦¤·¨
平均诱捕量
 ¤¨± °¤¯¨¦¤·¦«¨ ¶
k头r盆l
最高诱捕量
¤¬¬°∏° °¤¯¨¦¤·¦«¨ ¶
k头r盆l
越冬代 ∞ € {Βu v { qzx¥ tv
’√ µ¨º¬±·¨µ¬±ª ∞ € zΒv v v{ qyy¤ wy
ª¨ ±¨ µ¤·¬²± ∞ € y qxΒv qx v ws qtu¤ wy
kt||y qw qtv ∗ usl ∞ € wΒy v u qtw¦ w
≤Ž v s qwu¦ u
∞ € {Βu v x qxy¥¦ {
第一代 ∞ € zΒv v uv qz|¤ vs
t¶·ª¨ ±¨ µ¤·¬²± ∞ € y qxΒv v uw q{w¤ vt
kt||y qy qtv ∗ vsl ∞ € wΒy v u qzy¦ v
≤Ž v s qvy¦ u
∞ € {Βu v z qwz¥ tv
第二代 ∞ € zΒv v vy qv{¤ ww
u±§ª¨ ±¨ µ¤·¬²± ∞ € y qxΒv qx v vz qtz¤ wy
kt||y qz qtv ∗ usl ∞ € wΒy v u qtt¦ w
≤Ž v s qxv¦ v
≠各处理所用的总剂量均为 xsΛª∀ ׫¨ ·²·¤¯ §²¶¨ ²© ¤¨¦«·µ¨¤·° ±¨·¬¶xsΛªq
由表 u可见 o不论哪个世代 o在 ∞| p r|2tuΒ„¦为 y1xΒv1x和 zΒv时其平均诱捕量和最高诱捕量
都最高 o与其它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 ∞|2tuΒ„¦含量低于 tru时其诱蛾效果与空白对照之间无
显著差异 o进一步说明 ∞|2tuΒ„¦是性信息素中的主级组分 ∀此结果说明 o枣镰翅小卷蛾雄蛾对雌蛾释
zut t期 马瑞燕等 }合成性信息素对枣镰翅小卷蛾雄蛾田间诱捕试验
放的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的比例有一定范围的适应能力 o但偏离天然比例较大时大大地降低了反应
能力 o说明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的比例在种间生殖隔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u1v 诱芯剂量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在 ∞|2r|2tuΒ„¦为 y1xΒv1x时 o测定了在 t !xs !tss !uss !xssΛªx
个剂量上对越冬代枣镰翅小卷蛾的诱蛾效果 o试验结果如表 v ∀
表 3 不同剂量的合成样品的田间诱蛾量 (t||y .w .tv ∗ us)
Ταβ .3 Τηεφιελδ τραππινγ ρεσυλτσ οφ µ αλε Ανχψλισσατιϖα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δοσαγεσ οφ Ε9212ΒΑχ ανδ Ζ9212ΒΑχ
剂 量
⁄²¶¤ª¨
k˪l
重 复
• ³¨¯¬¦¤·¨
平均诱蛾量 ≠
 ¤¨± °¤¯¨¦¤·¦«¨¶
k头r盆l
最高诱蛾量
¤¬¬°∏° °¤¯¨¦¤·¦«¨¶
k头r盆l
t qs v w qvz¥ z
xs qs v wv qty¤ xy
tss qs v wz qux¤ x{
uss qs v ww qy|¤ xx
xss qs v u qt|¥ w
≤Ž v s qwu¥ u
表 v结果表明 o在 xs ∗ ussΛª剂量范围内 o平均诱捕量和最高诱捕量达最大值 o在此范围内 v种剂
量的诱蛾效果无显著差异 ∀而在剂量很小ktΛªl和很大kxssΛªl时 o诱蛾效果很差 o并且与空白对照之
间无显著差异 ∀
3 讨论
昆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比较复杂 ∀有的性信息素组分单独使用时并无引诱效果 o只有按一定比
例配合的性信息素系统才有引诱作用 ∀但是对有些昆虫 o有些组分单独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性引诱活
性 o如按一定组成配合后 o引诱效果更佳 ∀此外 o在这类系统中也可能存在增效剂或抑制剂 ∀枣镰翅小
卷蛾性信息素的 u个组分中 o∞|2tuΒ„¦的诱蛾效果是肯定的 o而 |2tuΒ„¦诱蛾效果差 o说明 ∞|2tuΒ„¦
在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讯中起关键作用 ∀
对于许多应用长链烯醇或其醋酸酯为性信息素组分的鳞翅目昆虫来说 o顺 !反异构体的比例对诱
蛾效果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o无论是平均诱捕量还是最高诱捕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符
合天然比例的混合物附近 ∀在其它种类的诱蛾试验中也有相同的结果 o如亚洲玉米螟 Οστρινια φυρ2
ναχαλισk程志青等 ot|{ul≈v  !黄地老虎 Αγροτισσεγετυ µ k²©¶·¨§·≤ ετ αλ. , t|{yl≈w 等 ∀
近年来不少田间诱捕试验表明 o诱芯的剂量对诱蛾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 o对于有些昆虫来说 o只有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才会获得最佳的诱蛾效果k²©¶·¨§·≤ ετ αλ. , t|{yl≈w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o对于
枣镰翅小卷蛾雄蛾 o在 xs ∗ ussΛª范围内的诱蛾效果最佳 ∀
鉴于以上试验结果 o建议在今后枣镰翅小卷蛾的性诱应用中 o采用 ∞|2r|2tuΒ„¦为 y1xΒv1x的比
例 o剂量为 tssΛª为佳 ∀
参 考 文 献
t 林国强 o郭广忠 o吴元伟等 q昆虫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合成k÷ ∂ l ) ) ) 枣粘虫的复合性信息素 q科学通报 ot|{w ou| }vsy ∗ vs{
u 李连昌 o董海富 o林国强等 q枣粘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 !合成与应用研究 q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ot|{w ow }tw| ∗ tys
v 程志青 o肖锦澄 o黄励岗等 q合成性信息素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田间诱捕试验 q昆虫学报 ot|{u oux }tyw ∗ tzt
w ²©¶·¨§·≤ o²´ ©´ √¬¶·o¤±±¨ … ≥ o ετ αλ. °«¨ µ²°²±¨ §¬¤¯ ¦¨·¶¬± ∞∏µ²³¨ ¤±·∏µ±¬³ °²·«¶ Αγροτισσεγετυ µ . ’®¬®²¶ot|{y owy }uxs ∗ uxz
{ut 林 业 科 学 vx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