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on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Ceratoides arborescens

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3) 02-0139-07
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王学敏, 易 津, 张 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研究施肥、浇水等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宜的田间管理可以
提高华北驼绒藜的株高、枝条数、种子产量和质量。其中 3次施肥+ 喷钾增产增质效果优于其它处理。3 次施肥为最
佳施肥方式。浇水及喷施钾肥对促进华北驼绒藜营养生长和提高种子产量、质量没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田间管理; 华北驼绒藜; 生长; 种子产量和质量
中图分类号: Q944. 59   文献标识码 : A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on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Ceratoides arborescens
WANG Xue-min, YI Jin, ZHANG Peng
( In ner Mongol ia Agricu ltural Univer sity, Huhhot , Inn 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18, Ch ina)
Abstract: Result of a study on how dif ferent management modes af fect the grow th of Cer atoides arbor escens
in it s plant height number of show ts, and seed yield and quality show s that 3 rounds of fert ilizing, o r 3
rounds of fert ilizing plus spr ay ing of potash fer tilizer is the best management modes o f all. By only
w atering and spraying of potash fert ilizer do not distinct ly promote nutrition assimilat ion o f the plant or
raise the seed yield and quality of Cer atoides arborescens.
Key words : F ield management ; C. ar borescens; Grow th; Seed yield; Seed quality
  华北驼绒藜( Ceratoides arborescens)属藜科驼
绒藜属的一个种,半灌木, 是我国特有植物, 主要分
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该种抗旱性很强, 属旱生植
物,在草原化荒漠亚带可形成大面积的驼绒藜群落。
华北驼绒藜营养价值丰富, 蛋白质含量高, 且富含矿
物质,在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地区为优良的饲用半灌
木,是马、骆驼、羊等家畜四季喜食的优良牧草。华北
绒藜生长迅速, 产草量高, 当年即可饲用, 利用年限
可达 10年以上, 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 2]。有关华北驼绒藜的开发利用
和理论研究较少。在利用上, 2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
引种驯化,故而野生习性较强,自然条件下其种子寿
命仅为 8~10个月,属“短命种子”,常规贮存一年的
种子, 70%以上丧失发芽力。种子生产成为制约该植
物资源大力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
对华北驼绒藜的研究报道较少, 80~90年代国外主
要是前苏联学者对驼绒藜的开花、结实习性, 干草
原、荒漠、半荒漠中的生态特点,及其在饲料平衡中
的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 另外在改良放牧场、人工种
植技术等方面也有一定报道[ 3, 4]。我国学者主要进行
了驼绒藜属植物形态解剖、染色体组型和核型分析、
经济性性、饲用价值、载培技术、种子寿命、根系发育
等项研究 [ 5~8]。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干旱严重,
各国科学家均开始关注驼绒藜属等旱生和超旱生植
物的开发和利用, 将驼绒藜用于植被恢复, 草场改
良,起到很好效果[ 9~11]。但是有关种子生产方面的
  收稿日期: 2002-8-29; 修回日期: 2002-1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驼绒藜牧草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C39960010)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课题“优良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的
建设”(项目编号: KSCX1-0307)资助
  作者简介:王学敏( 1976-) ,女,汉族,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牧草生理学研究饲草
第 11卷 第 2期
 Vo l. 11  No. 2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3 年 6月
 June  2003
研究尚极少报道。本次试验旨在探明不同管理方式
对华北驼绒藜生长速度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寻
找提高产量, 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的最佳途径, 以便
为大力开发这一优良牧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站进行,地处
东经 110°49′, 北纬 40°49′,海拔 1050 m ,属典型大
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 400 mm ,集中于七、八、九 3
个月,冬季积雪不多。无霜期 130~140 d,初霜九月
下旬,晚霜五月末。土壤为中沙土壤, 肥力中等, pH
值 7. 0~7. 5,具备灌溉条件。
1.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01年 4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
验站进行。1999年移栽华北驼绒藜实生苗。2001年
进行浇水、施肥 (尿素及农家肥 ) 和叶面喷施
KH 2PO 4实验。
将试验区划分为面积相等的 9 个小区,小区面
积约 20 m 2, 每小区选 10株自然高度及生长状况较
一致的植株,挂牌标记,试验处理见表 1。
表 1 田间实验设计
T able 1 T reatment o f the field test
返青期 Regreen stag e 营养期 Vegetat ive stage 开花期 Bloom stage
处理
T reatmen t
日/月
day/ month
( g/株)
( g/ plant )
二胺
( NH4) 2PO 4
农家肥
Manure
浇水
(次)
Irrigat ion
( t imes )
日/月
day/ month
尿素
( g /株)
U rea
( g/ plant )
浇水
(次)
Irrig at ion
( t imes)
日/月
day/ month
尿素
( g/株)
Urea
( g/ plan t)
浇水
(次)
Irrigation
( tim es )
喷施钾肥
Spraying
KH2PO 4
( mL / plant )
1 25/ 4 50 - 1 29/ 6 - - 25/ 8 - - -
2 25/ 4 50 - 1 29/ 6 50 1 25/ 8 - - -
3 25/ 4 50 - 1 29/ 6 50 1 25/ 8 50 1 -
4 25/ 4 50 - 1 29/ 6 50 1 25/ 8 50 1 200
5 25/ 4 - 50 1 29/ 6 - - 25/ 8 - - -
6 25/ 4 - - - 29/ 6 50 1 25/ 8 - - -
7 25/ 4 - - - 29/ 6 - - 25/ 8 - - 200
8 25/ 4 50 - 1 29/ 6 - 1 25/ 8 - 1 -
9 25/ 4 - - - 29/ 6 - - 25/ 8 - - -
1. 3 测试项目
1. 3. 1 营养生长测定 试验开始后,每两周测一次
株高和枝条数,以植株绝对高度和枝条数表示相对
生长量,生长速度= 生长量/生长时间。
1. 3. 2 种子生产性能测定 于 2001年 10月 10日
单株采收种子,风干后,去杂。
1. 3. 2. 1 单株种子产量( g /株)。
1. 3. 2. 2 千粒重( g/千粒) ,随机选取 1000粒种子,
准确称重,重复八次。
1. 3. 2. 3 发芽率( %) 25℃下发芽盒纸上发芽法,
重复四次,发芽 3 d,统计发芽率。
1. 3. 2. 4 简化活力指数( GS) 每重复随机选 15
株幼苗称重, 计算幼苗平均株重。G. S = 发芽率 G
( % )×幼苗平均株重 S( g /株)
1. 3. 2. 5 种子细胞透性测定 用电导法测定种子
细胞透性,评价种子活力。各处理设四次重复,每重
复 100粒种子, 浸泡吸胀后将种子洗净,用蒸馏水漂
洗, 加入 10 mL 蒸馏水, 测定初始电导率, 3 h 后测
浸出液的电导率, 将种子及浸出液在温水中煮
15 m in, 冷却后测定浸出液电导率,计算相对电导率
( %) = (浸出液电导率- 初始值) / (绝对电导率- 初
始值)×100。
1. 3. 2. 6 种子活力测定 处理设 4次重复,每重复
15粒种子, 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泡 4 h, 使其充分吸
胀, 除去表皮毛和种皮, 剥出净种子放入试管, 加
5 mL 0. 1%的T TC 溶液,加盖在38℃左右的恒温水
浴中避光保温 4 h,倾出 TT C 溶液中止反应,样品用
5 mL 丙酮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用722型分
光度计在 490 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
上查出相应的还原态 TT C量( ug / g ) [ 12, 13]。
140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1. 4 返青能力测定
2002年 4月 13日测定植株返青高度及叶长。
观察处理对第 2年植株返青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华北驼绒藜营养生长测定结果
各处理对植株高度的增长较对照均有提高,其
中处理 3、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 4 达极显
著水平,图 2的分析表明,各处理生长速度均高于对
照, 施肥(处理 1~5)的曲线明显处于其它处理之
上。处理 3( 3次施肥)的增产最为经济有效。处理 5
(农家肥)较处理 1(二胺底肥)提高株高 10 cm ,说明
施用农家肥较二胺效果更好(表 2、图 1)。
  表 2中还可以看出, 除处理 8外,各处理对增加
枝条数均较有效果,其中处理 2、3、4与其他处理间
差异极显著, 处理 4 增加枝条数最多,其次为处理
3。各处理在生长过程中,枝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 曲线均位于对照上方,处理 2、3、4(即施肥处理)
则处于其它处理之上,增产效果明显。结果表明, 施
肥处理可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产草量。
表 2 试验处理对华北驼绒藜营养生长及翌春再生的影响
T able 2 The effect of tr eatments on veget ativ e gr ow th and regr owth in nex t spring of C . arbor escens
株高
Heigh t
枝条
No. of branch
翌春返青再生情况
Regrowth in next spring
处理
T reatmen t
增长高度
Increased
height ( cm )
CK( % )
增加枝条数
Increas ed
b ranch
CK( % )
株高
Heigh t
( cm)
CK( % )
叶长( cm)
Length of
leave
CK( % )
1 73. 5 ABbc 120. 3 21. 5 BCbcd 156. 7 66. 8 ABb 108. 8 1. 4 BCb 107. 7
2 79. 1 ABabc 129. 5 30. 6 ABabc 228. 4 64. 9 ABb 105. 7 1. 3 Cb 100. 0
3 83. 5 ABab 136. 7 33. 6 ABab 250. 7 68. 7 ABab 111. 9 1. 7 ABa 130. 8
4 99. 2 Aa 162. 4 36. 0Aa 268. 7 84. 3 Aa 137. 3 1. 8 Aa 138. 5
5 82. 8 ABab 134. 5 18. 9 BCcd 141. 0 74. 2 ABab 120. 8 1. 4 BCb 107. 0
6 78. 9 ABabc 129. 1 16. 9 BCd 126. 1 68. 7 ABab 111. 9 1. 3 Cb 100. 0
7 75. 7 ABbc 123. 9 15. 1 Cd 112. 7 70. 2 ABab 114. 3 1. 3 Cb 100. 0
8 73. 1 ABbc 119. 6 13. 3 Cd 99. 2 63. 7 ABb 103. 7 1. 4 Cb 107. 7
9 61. 1 Bc 100. 0 13. 4 Cd 100. 0 61. 4 Bb 100. 0 1. 3 Cb 100. 0
图 1 华北驼绒藜生长高度曲线
Fig . 1 T he gr ow ing curve o f C . arborescens
141第 2期 王学敏等: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2. 2 华北驼绒藜种子生产测定结果及分析(表 3)
2. 2. 1 处理 1、2、3、4、5、6、8 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
提高,其中处理 2、3、4与对照间差异显著, 而三者间
差异不显著,处理 1达显著水平, 而处理 7(喷 K )无
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处理3( 3次施肥)对种子生
产最为经济有效。浇水必须与施肥同时进行(表 3)。
2. 2. 2 各处理对增加种子千粒重均有效果, 其中处
理 1~6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处理 7达显著水平。
处理 4种子千粒重最高, 其次为处理3。处理3、4间
差异极显著。说明同等施肥条件下,喷施KH2PO 4有
协同效果,利于种子千粒重的增加。
图 2 华北驼绒藜日增高曲线
F ig . 2 The curv e of g rowing r ate( cm/ d) of C . arbor escens
图 3 华北驼绒藜枝条数变化
F ig . 3 The curve o f gr ow ing number of shoo ts
2. 2. 3 处理 1、2、3、4单株种子数较对照提高显著,
其中处理 4提高最多, 提高 29. 2%。处理 2、3、4差
异不明显。表明施肥可以提高种子单株种子数, 进而
提高种子产量。喷钾(处理 7)与浇水(处理 8)无效。
处理 1( 1次底肥)较处理 6( 1 次追肥)效果显
著,说明单独施肥比单独追肥效果显著。
处理 2(底肥+ 追肥)、较处理 1(底肥)效果不
显著。
处理 8(浇水)与对照(处理 9)在单株种子产量
和千粒重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呼市地区水分不
是华北驼绒藜种子生产的限制因子。
2. 3 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2. 3. 1 对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简化活力指数( G. S)
的影响 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华
北驼绒藜种子具有很高的发芽率, 无休眠现象。
处理1、2、3、4种子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其
中处理 1、3差异极显著。处理 3( 3次施肥)种子活力
最高;而处理7(单独喷施 K)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2. 3. 2 对种子细胞透性的影响 除处理 8(浇水)
142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外,其余处理均较对照能降低细胞电导率, 降低细胞
透性、增加细胞的活力和抗逆性, 其中处理 1、2、3、
4、5、6、7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处理 1、2、3、4、7与对
照间差异极显著, 以处理 4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
3,二者间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
喷施 KH2O 4对提高种子活力有效。
表 3 试验处理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T able 3 The effect of t reatm ent s on seed yield and quantity
处理
T reatmen t
单株产量
Yield of
single plant
g/ plant CK%
千粒重( g)
Weigh t per
1000 seeds
g/ 1000 seeds CK %
单株种子数
Num ber of s eeds
of single plant
S eeds CK%
发芽率( % )
Germinat ing
percentage( % )
活力指数
Index of
vigor (Ⅵ)
相对电导率
Relat ive
elect ric
conduct ivity
T T C活性
T TC
act ivity
( g /g )
1 68. 82 ABCab 155. 6 3. 129 Cc 130. 9 21992. 1 118. 5 98. 5 Aa 1. 38 Aab 0. 4411 Cd 1407. 22 Bbc
2 73. 45 ABab 158. 4 3. 081 Cc 128. 9 23836. 6 128. 5 98. 5 Aa 1. 33 Abab 0. 3166 De 1422. 32 Bb
3 78. 91 Aa 174. 7 3. 303 Bb 138. 1 23890. 4 128. 7 96. 0 Aa 1. 44 Aa 0. 3159 De 1736. 50 Aa
4 85. 35 Aa 176. 8 3. 560 Aa 148. 9 23974. 7 129. 2 94. 5 Aa 1. 35 Abab 0. 2657 Ef
5 57. 42 ABCbc 137. 2 3. 057 Cc 127. 9 18783. 1 101. 2 94. 0 Aa 1. 29 Ababc 0. 5032 ABbc 1395. 83 Bb
6 46. 92 BCc 120. 3 2. 818 Dd 117. 9 16650. 1 89. 7 96. 0 Aa 1. 2 Ababc 0. 5043 ABbc 1342. 09 Bbc
7 43. 97 Cc 96. 3 2. 569 Ee 107. 5 17115. 6 92. 2 95. 0 Aa 1. 25 Ababc 0. 4778 Cb c 1286. 35 BCc
8 45. 47 BCc 106. 1 2. 429 Eef 101. 6 18719. 6 100. 9 97. 0 Aa 1. 26 Ababc 0. 5387 Aa 1316. 70 BC bc
9 44. 37 Cc 100 2. 391 Ef 100 18557. 1 100. 0 97. 1 Aa 1. 10 Bc 0. 5428 Aa 1158. 38 C d
图 4 产量因子与 CK%柱状图
Fig . 4 T he co lumn of pr oduction facto rs and CK%
  处理 2、3大于处理 1,说明同等施底肥条件下
加施尿素提高种子活力。单独施肥(底肥或追肥)、喷
施钾肥对降低细胞透性均有效, 而单独浇水(处理
8)对提高种子抗性无显著效果。
2. 3. 3 对种子 TT C 值的影响 各处理的 T TC 活
性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其中处理 1~6与对照间差
异极显著,以处理 4最高, 处理 3次后,二者差异不
显著,说明同等施肥条件下喷施 KH2PO 4无效。
2. 4 种子特性相关分析
与对照比较各施肥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种子
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种子数, 萌发活力指数和
T T C含量,降低种子电导率, 其中处理 3( 3次施肥)
和处理 4( 3次施肥+ 喷钾)除发芽率外,其他指标与
对照间差异极显著, 且优于其它处理,上述性状与种
子产量和种子质量间呈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887* * , 0. 699* , 0. 744* 和- 0. 831* * 。由此可见,
管理措施可以影响这些性状, 进而提高种子产量和
质量。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还可以看出,电导率与所有
因子均呈显著相关关系, 证明电导法仍是测定生理
活性最灵敏和最有效的方法。
143第 2期 王学敏等: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表 4 种子产量和质量因子相关分析
Table 4 T he relativ e analy sis o f factor s betw een seed yield and seed qualit y
分析项目
Items
单株产量
Yield of
single plant
 
千粒重
Weigh t per
1000 seeds
 
单株种子数
Number of
seed s of
sin gle plant
发芽率
Germinat ion
percentage
%
活力指数
Vigour index
 
 
电导率
Elect ronic
conductivity
 
T T C活性
T T C
act ivity
 
单株产量
Product ivity
of sin gle plant
1
千粒重
Weight per 1000 seeds
0. 887* * 1
单株种子数
Number of seeds
of sin gle plant
0. 950* * 0. 787* 1
发芽率
Germin at ion
percen tage %
- 0. 074 - 0. 467 0. 255 1
活力指数
Vigor index
0. 699* 0. 709* 0. 754* - 0. 001 1
电导率
Elect ronic con duct ivity
- 0. 831* * - 0. 830** - 0. 895** - 0. 371 - 0. 782* 1
TT C活性
TT C act ivity
0. 744* 0. 902** 0. 762* - 0. 201 0. 657 - 0. 842** 1
3 讨论
3. 1 各处理对华北驼绒藜植株生长的影响
由表 2可看出,各处理株高、枝条数均较对照有
提高。其中 3次施肥及 3次施肥+ 喷钾较其它处理
效果显著;本实验单独喷施 KHPO 4和浇水对提高株
高的效果不明显。其原因与实验区降水量高等自然
条件较优越有关。
3. 2 各处理对华北驼绒藜返青生长的影响
在华北驼绒藜的返青观察中,只有处理 4( 3次
施肥+ 喷施 K)对植株返青高度有极显著影响,其它
处理均不显著,说明施肥次数和施肥数量少的情况
下对翌年华北驼绒藜的返青无显著效果。处理 1、3、
4、5、8较对照均有提高, 其中处理 3( 3次施肥)和 4
( 3次施肥+ 喷钾)达极显著水平,二者间无显著差
异;单独喷施 KH2PO 4对提高叶长无效。
3. 3 施肥和浇水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处理 1~6对种子活力指数和种子细胞膜透性,
TT C 活性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随着施肥次数和数
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合理施肥是提高驼绒藜属植
物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
处理 7喷施钾肥对株高影响较小, 但可有效提
高细胞膜稳定性,提高种子活力。开花期喷施钾肥处
于雨季会降低药效。
处理 8( 3次浇水)在本次实验中对种子活力和
产量的提高均不明显。本结果与 1999年在内蒙古巴
盟包拉持中旗的实验结果不完全一致, 后者浇水有
显著效果[ 14]。浇水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小的原因与内
蒙古农业大学草原实验地雨水条件充足有关。
3. 4 种子单株产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表 4结果表明:种子单株产量与种子简化活力
指数和发芽率显著相关; 与 T TC 和千粒重呈极显
著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即单株产量越大则
种子活力越强, 抗逆性越强(电导率越小)、千粒重越
重。相关分析表明种子产量和种子活力的高低有明
显的一致性, 种子产量的提高, 不影响种子质量的
提高。
3. 5 种子千粒重与活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种子千粒重与简化活力指数、TT C呈显著正相
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即种子千粒重越大。则
种子活力越高, 抗逆性越强。说明种子千粒重可以作
为种子活力评价的直接指标。电导率与除发芽率外
144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的所有因子均呈显著相关关系, 证明电导法仍是测
定生理活性最灵敏、有效的方法。
3. 6 种子产量最佳施肥方式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处理 3、4 较对照可显著提
高华北驼绒藜种子产量,并极显著提高种子千粒重,
但从经济角度出发, 处理 3既可以促进华北驼绒藜
的生长,又可以提高种子产量与质量,是一项经济有
效的管理方式。
4 结论
4. 1 施肥(底肥+ 追肥)和浇水可显著提高株高,增
加枝条数,促进营养生长,从而增加饲草产量。底肥
用农家肥较二胺对提高株高有效。喷施 KH2PO 4对
提高株高无显著效果。
4. 2 施肥次数和数量少的情况下仅对当年营养生
长有效,对翌年华北驼绒藜的返青无效。
4. 3 施肥对提高种子产量起主导作用,适宜的施肥
可以提高种子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种子数, 进而
提高种子产量。采用处理 3( 3次施肥)对提高种子产
量最为经济有效. 浇水必须与施肥同时进行. 喷施
HK 2PO 4对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单株种子产量没有
明显效果。
4. 4 施肥对提高种子质量起主导作用,处理 4( 3次
施肥+ 喷钾) 对提高种子活力最为有效. 喷施
KH2PO 4对提高种子活力有明显效果。
4. 5 在同等施肥条件下, 喷施 K 肥有助于增加种
子千粒重,且施肥比追肥对揭高种子千粒重的效果
更显著。
4. 6 单株种子产量与种子活力间相关显著. 与植
株抗逆性和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植物志编写组.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 [ J ]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 180
[2] 中国饲用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 [ M ] .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8. 428~431
[ 3] 郎炳耀译. 利用优若藜建立干草原放牧场 [ J] . 内蒙古草业,
1993( 3) : 63~65
[ 4 ]  Zevin, G N, Labaznikov, S B. Geraoides papp osa on the
rangelands of the Kulunda steppe. Prob lem s of Desert
Development , 1988, ( 1) : 76~79
[5] 富象乾,曹自成. 三各驼绒藜属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 J] .
中国草地, 1995, ( 2) : 32~37
[ 6] 库尔班·尼扎米丁. 驼绒藜属三个种的核型分析[ J] . 植物分
类学报, 1985, 24( 4) : 446~468
[ 7] 库尔班·尼扎米丁. 驼绒藜属植物旱作建植技术的研究[ J] .
新疆八一农学院学报, 1992, 15( 3) : 82~84
[ 8] 孙浩峰. 优良木本饲料华北驼绒藜引种实验研究[ J] . 草业科
学, 1998, 7( 1) : 1~23
[ 9] Sanderson S C , et al. Woody chen opods usefu l for rangeland
eclamat ion in w es tern Norh America. Proceedings-ecology and
m anagem ent of annual rangelands. General Techn ical Report
Intermuntain Research S tat ion, -U SDA Fores t Service, 1994.
No. INT-31: 374~378
[ 10 ] Hartmann H. Studies o th e f lora and veg etat io in eastern.
Tranhim alaya of Ladakh ( India ) . Candollea, 1999. 54 ( 1) :
171~230
[ 11] Rak gimova T et a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 t ics of pr ospect ive
forage plants in tr od ucted in the adyr z one of Uzbekistan.
Pr ob lem s of Desert Development , 1990, ( 4) : 43~45
[12] 郑光华等著. 实用种子生理学[ M ] .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
91~135
[13] 黄学林, 陈润正等. 种子生理实验手册 [ M ] . 北京: 农业出版
社, 1990. 154~158
[ 14] 徐军等. 浇水施肥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生产影响初探
[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15( 5) : 88~92
145第 2期 王学敏等: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