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of New Salt-Tolerant Alfalfa Germplasam

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6) 01-0004-05
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杨青川1 , 康俊梅1 , 郭文山1 , 孙 彦2*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100094; 2.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 以第 1 代轮回选择的后代为材料,种植后通过表型从中选出 107 个耐盐单株, 其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结果表
明: 其中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 75 株,低的 32 株;再将配合力较高的单株相互杂交, 完成第 2 代轮回选择;在两次选择
的基础上, 又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得到了 70 个杂交后的耐盐苜蓿新材料。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配合力; 耐盐性; 轮回选择
中图分类号: S 812; S332. 6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of New Salt-Tolerant Alfalfa Germplasam
YANG Qing-chuan
1, KANG Jun-mei
1 , GU O Wen-shan
1, SUN Yan
2*
( 1. In st 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AAS , Beij ing 100094 Chin a;
2. In st itute of Gras sland Science, Chin a Agricu lture Un ivers 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picked out 107 good salt-tolerant plants fr om of fspr ing produced by the first recurrent
select ion, and measured their g 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o f salt-to lerance. As a result , 75 salt-tolerant individu-
al plants w ith high general combining abil ity and 32 ones w ith low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w ere selected. T he
75 salt-tolerant individuals with hig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w ere intercro ssed to complete the second recur-
rent selection. Based on the tw o-generation recurrent select ions, a massed select ion w as concluded, and 70 new
salt-tolerant alfalfa materials have been obtained.
Key words : Alfalfa;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Sal t-tolerance; Recurrent select ion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 已经构成威胁农业的全球
性问题。因此,对大面积的盐碱地,进行生物治理和综
合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
将对未来农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
践证明培育农作物的抗盐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耐盐
能力,是改良利用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抗盐作
物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今遗传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研
究课题。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优质蛋白质饲料作物,
虽然耐盐性较强, 适宜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但其耐盐
能力有限,在盐碱地上种植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 提
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 培育更耐盐的苜蓿品种, 不但能
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 改良盐碱地,而且可增加优质饲
料,为盐碱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 1, 2]。
在提高植物耐盐性育种手段方面, 常规育种技术
仍是提高植物耐盐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轮回选择是
作物群体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异花授粉作物的改
良上已有成功的经验。轮回选择是在一个特定的人造
多亲本群体内, 通过群体内随机交配-选择-交配-选
择,循环往复进行杂交选择的过程,它可以打破不良基
因连锁,增进有益基因累加和重组机率,最终得到一个
遗传基础极其广泛的改良群体,从中选择超亲性状或
综合性状突出的优良个体培育苜蓿新品种。苜蓿的耐
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是开展苜蓿耐盐轮回选择的重要
环节。耐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植株的相互杂交, 会使耐
盐基因更好地累加、重组[ 3~5, 9~11]。
为了培育更耐盐的苜蓿新品种, 笔者以中苜 1 号
苜蓿(M edicago sativ a L cv. Zhongmu No . 1)为材料
开始了苜蓿耐盐性轮回选择。本试验是在 1997年完成
第 1代苜蓿耐盐轮回选择的基础上, 通过耐盐性一般
配合力的测定又完成第2代轮回选择和一次混合选
收稿日期: 2005-04-07; 修回日期: 2005-07-05
研究项目: “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计划) ( 2002AA241101)
作者简介: 杨青川( 1966-) ,男,内蒙古丰镇人,研究员,博士,从事牧草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E-mail: qch yang 66 @ yahoo. com. cn ; * 通讯作者 Au-
thor for corr esp on dence, E-m ail : ct s-Ch ina@ Sohu. com
第 14卷 第 1期
 Vo l. 14  No . 1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6年  3 月
 March  2006
择,以期获得更耐盐苜蓿新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自山东德州市试验地(经过第 1代轮
回选择的后代) , 在盐碱地通过表型选择,得到 107株
耐盐优株,并于 1997年 6月收获单株的种子。
1. 2 试验设计[ 6, 7]
1. 2. 1 取大田表土, 过筛, 在无孔塑料花盆(高 12. 5
cm、底径 12 cm、口径 15. 5 cm ) ,每盆装干土 1. 5 kg。
装土前,取样测定含水量以确定其干土量。
1. 2. 2 1998 年 9 月 10 日播种 47 份第 1 批材料,
1999年 2月 10日播种 60份第 2 批材料,每份种植 8
盆,出苗后间苗,三叶期前定苗, 每盆保留 10株生长健
壮,株型一致,分布均匀的幼苗。
1. 2. 3 1个月后,进行盐胁迫试验,设置两个处理, 4
次重复。按每盆干土重的 0. 3%、0. 4%计算加入化学
纯 NaCl的量, 先溶解在一定量的自来水中( 150 ml) ,
以加入等量自来水作对照。盐处理后及时补充所蒸发
的水分,使土壤含水量保持不变。
1. 3 一般配合力测定 [ 8]
盐处理 30 d 后, 观测各处理的存活率, 测定每盆
存活植株的株高, 收获存活植株风干后测干重, 将 4次
重复的各指标值求均值,根据一般配合力计算公式得
各处理的一般配合力值(见表 1、2)。
一般配合力计算公式: g i= x i- 
式中: gi :亲本系统 i的一般配合力
x i:以 i为共同亲本的一套组合的平均值:
所有组合的总平均值
1. 4 数据统计分析
农艺性状包括 0. 3%和 0. 4%NaCl浓度梯度下各
优良单株后代的株高、存活率、干重共 6个指标, 用于
聚类分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Stat ist ics-Analy sis计算
欧氏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耐盐苜蓿第 2代轮回选择
2. 1. 1 单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
通过两批盆栽育苗试验, 对收获的 107株耐盐单
株的半同胞种子进行苗期耐盐鉴定, 测定在不同盐浓
度下的耐盐性指标值,并根据一般配合力计算公式得
到其耐盐性一般配合力值, 计算结果见表 1、2。
从两批试验共计 107个单株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
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同一亲
本的不同性状间或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 一般配合力
效应差异较大。在第 1批试验中,在 0. 3% NaCl浓度
胁迫下,以 5、28、33、37、38和 39号单株半同胞后代的
干物质重量最高, 而 6、11、21、26、40和 45号最低; 株
高以 5、13、15、38和 39号最高, 21、22和 40号最低;
存活率以 5、18、29、38、39和 43号最高, 20、28、35、40、
44和 47号最低。
2. 1. 2 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聚类分析
试验采用盐浓度分别为 0. 3%和 0. 4%NaCl对耐
盐单株进行胁迫处理,同时测定 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
力指标,综合评价每个单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 并利用
生物统计分析软件( Stat ist ics-Analysis)对 6个性状的
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进行聚类分析,两批试验材料的综
合聚类结果见图 1、2。通过分析软件可得到一般配合
力 6个指标的聚类均值(表 3、4) ,分析结果可见,两个
盐处理的耐盐单株, 在其存活率、株高、干重的一般配
合力均值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中第 2类各项指标的
一般配合力均高于第1类。结果表明:第 2类中的耐盐
单株为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较高的,第 1类为较低的植
株。聚类结果分析显示,两批材料均被聚成两大类, 耐
盐性一般配合力高的单株 75株,低的 32株。
根据上述苜蓿耐盐性一般配合力的分析聚类结
果, 1999年夏季将试验地一般配合力低的 32 株在花
期全部淘汰, 并对 75株一般配合力高的耐盐优株进行
相互杂交,使苜蓿耐盐基因得到进一步的累加与重组,
得到了耐盐优株相互杂交的种子,完成第 2代轮回选
择。
2. 2 耐盐苜蓿新材料的获得
将经过第 2代轮回选择得到的优株相互杂交的种
子于 1999年 9月播种在山东省陵县, 当年出苗良好。
2000年 4月,试验田返盐严重(地表出现不均匀的白
色盐碱斑) ,许多苜蓿幼苗因盐分过高而死亡,从重盐
区又选择 89株耐盐优株,全部移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
牧研究所试验地, 植入花盆中,每盆 1株,结果 19株死
亡,其余 70株全部成活。2000年秋季收获耐盐优株相
互杂交的种子,完成耐盐苜蓿新种质的第 3代混合选
择,得到耐盐苜蓿新材料。
5第 1期 杨青川等: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表 1 第 1 批 47 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值
Table 1 Measurements o f gener al combining ability ( GCA ) of 47 salt-t olerant indiv idual plants
编号
No.
0. 3%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3% NaCl s t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0. 4%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4% NaC l s t res 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编号
No.
0. 3% NaCl 胁迫下的GCA
GCA of 0. 3% NaCl st 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0. 4%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4% NaCl s t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1 2. 2 0. 021 0. 09 -3. 4 -0. 375 -0. 02 25 -1. 2 -0. 061 -0. 10 1. 7 0. 198 0. 07
2 1. 7 0. 010 0. 05 3. 6 0. 168 0. 20 26 -2. 1 -0. 032 -0. 16 -0. 9 -0. 016 -0. 06
3 -1. 0 0. 075 -0. 11 1. 5 0. 190 0. 04 27 1. 7 0. 081 0. 17 3. 0 0. 236 0. 22
4 0. 6 -0. 017 -0. 07 -1. 2 -0. 029 -0. 03 28 -1. 1 -0. 233 0. 24 -1. 4 -0. 203 -0. 18
5 2. 7 0. 172 0. 21 0. 4 0. 207 0. 01 29 1. 4 0. 166 0. 08 -1. 9 -0. 201 -0. 09
6 -1. 9 -0. 042 -0. 17 -2. 3 -0. 049 -0. 17 30 2. 0 0. 055 0. 17 -1. 3 -0. 111 -0. 04
7 -0. 6 0. 049 -0. 01 1. 6 0. 100 0. 02 31 0. 6 0. 110 0. 04 0. 6 0. 101 0. 04
8 -0. 8 -0. 039 -0. 05 2. 5 0. 231 0. 17 32 2. 0 0. 081 0. 11 -1. 2 0. 023 -0. 10
9 -0. 1 0. 000 0. 05 1. 6 0. 201 0. 15 33 -1. 2 0. 099 0. 27 -1. 8 -0. 143 -0. 09
10 -2. 7 0. 019 -0. 12 1. 2 0. 199 0. 09 34 1. 1 -0. 001 0. 05 0. 7 -0. 004 0. 06
11 -3. 8 -0. 230 -0. 25 -0. 9 0. 042 -0. 09 35 0. 6 -0. 230 0. 01 2. 1 0. 134 0. 12
12 -0. 4 0. 080 0. 01 0. 6 -0. 010 0. 04 36 1. 1 -0. 024 0. 03 1. 4 0. 078 0. 03
13 2. 5 0. 110 0. 07 3. 1 -0. 029 0. 17 37 1. 7 0. 198 0. 22 3. 1 0. 218 0. 35
14 0. 5 0. 132 0. 09 -2. 7 -0. 206 -0. 16 38 3. 0 0. 201 0. 21 3. 5 0. 292 0. 27
15 2. 3 0. 126 0. 05 1. 6 0. 101 0. 04 39 2. 9 0. 199 0. 19 2. 1 0. 149 0. 19
16 0. 2 0. 103 0. 03 -2. 7 -0. 062 0. 12 40 -3. 0 -0. 325 -0. 23 -4. 1 -0. 399 -0. 24
17 2. 0 0. 082 0. 05 -0. 2 -0. 029 -0. 14 41 -0. 7 -0. 137 -0. 06 -3. 2 -0. 261 -0. 17
18 1. 1 0. 162 0. 02 2. 1 -0. 106 -0. 12 42 -0. 8 0. 041 -0. 05 -4. 1 -0. 423 -0. 28
19 1. 5 0. 075 0. 04 2. 1 0. 098 0. 11 43 -2. 3 0. 161 -0. 11 0. 3 0. 050 0. 02
20 -2. 6 -0. 198 -0. 15 -0. 6 -0. 112 -0. 06 44 -1. 6 -0. 309 -0. 16 -4. 1 0. 277 -0. 20
21 -3. 1 -0. 172 -0. 21 -1. 8 -0. 172 -0. 14 45 0 -0. 151 -0. 17 1. 1 -0. 008 -0. 02
22 -3. 5 -0. 223 -0. 22 -0. 9 -0. 006 -0. 03 46 -0. 2 -0. 089 -0. 14 1. 4 0. 101 0. 05
23 -1. 0 -0. 042 -0. 08 -0. 6 0. 049 -0. 05 47 -0. 9 -0. 231 -0. 04 -3. 7 -0. 498 -0. 16
24 1. 2 0. 092 0. 05 2. 1 0. 192 0. 05
  注:株高: Heigh t( H) ;存活率: S urvival probabil ity ( Sp) ;干重: Dry w eight ( Dw )
表 2 第 2 批 60 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值
T able 2 M easurements of g ener al combining ability ( GCA ) o f 60 salt -to ler ant individual plants
编号
No.
0. 3%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3% NaCl s t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0. 4%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4% NaC l s t res 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编号
No.
0. 3% NaCl 胁迫下的GCA
GCA of 0. 3% NaCl st 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0. 4% NaCl胁迫下的 GCA
GCA of 0. 4% NaCl s tress
株高 H 存活率 Sp 干重 Dw
48 -2. 4 -0. 156 -0. 21 -2. 4 -0. 217 -0. 19 78 0. 3 0. 038 -0. 15 -0. 2 0. 099 -0. 02
49 -0. 3 -0. 037 0. 03 0. 4 0. 019 0. 06 79 -0. 4 0. 036 0. 19 0. 2 0. 082 0. 10
50 1. 2 0. 017 0. 08 0. 3 0. 010 -0. 04 80 -0. 6 -0. 111 0. 20 -1. 2 -0. 166 -0. 14
51 -0. 7 0. 031 -0. 05 1. 2 0. 077 0. 08 81 -0. 8 0. 037 0. 22 -0. 5 -0. 093 0. 11
52 0. 1 0. 049 -0. 10 -0. 7 -0. 192 -0. 17 82 0. 1 0. 031 0. 19 -0. 3 -0. 072 -0. 15
53 -0. 1 0. 047 -0. 16 -0. 9 -0. 187 -0. 19 83 -0. 6 0. 036 0. 12 0. 2 0. 057 0. 11
54 0. 8 -0. 011 -0. 03 -0. 1 -0. 069 0. 09 84 -1. 3 0. 013 0. 05 -1. 7 -0. 221 -0. 14
55 2. 3 0. 042 0. 09 1. 3 0. 088 0. 12 85 -2. 6 -0. 121 0. 03 -0. 3 -0. 016 -0. 36
56 0. 3 0. 014 0. 17 -0. 3 -0. 054 -0. 02 86 0. 4 0. 012 0. 18 0. 7 0. 289 0. 20
57 1. 7 0. 013 -0. 14 0. 6 0. 075 -0. 04 87 0. 5 0. 013 0. 05 0. 2 -0. 034 0. 23
58 0. 5 0. 016 0. 13 -0. 1 0. 021 -0. 02 88 -0. 9 0. 037 0. 41 0. 8 0. 321 0. 42
59 2. 4 0. 015 0. 07 1. 1 0. 067 0. 10 89 -0. 7 -0. 015 0. 24 1. 0 0. 315 0. 31
60 0. 3 0. 014 0. 18 -0. 3 -0. 035 -0. 02 90 0. 3 0. 016 0. 17 0. 7 0. 077 0. 34
61 1. 8 0. 017 -0. 16 0. 5 0. 088 -0. 04 91 0. 8 0. 015 0. 06 0. 2 -0. 093 -0. 11
62 1. 6 -0. 077 -0. 12 0. 3 -0. 071 -0. 13 92 -2. 5 -0. 054 -0. 13 -1. 7 -0. 313 -0. 32
63 0. 9 0. 012 0. 21 -1. 2 -0. 297 -0. 25 93 -0. 7 -0. 016 -0. 21 -1. 2 -0. 211 -0. 20
64 0. 1 0. 014 0. 02 0. 9 0. 178 0. 05 94 1. 2 0. 036 -0. 02 1. 8 0. 282 0. 18
65 1. 2 0. 017 -0. 19 0. 4 -0. 010 -0. 01 95 1. 4 0. 037 0. 01 2. 0 0. 201 0. 17
66 0. 4 -0. 015 -0. 05 0. 3 0. 019 -0. 09 96 0. 6 0. 033 -0. 01 -1. 8 -0. 221 -0. 18
67 0. 2 0. 038 -0. 01 1. 4 0. 052 0. 11 97 -0. 9 0. 012 0. 06 1. 0 0. 212 0. 17
68 -0. 2 0. 036 0. 02 -0. 1 0. 154 0. 15 98 -1. 2 0. 033 0. 02 0. 4 0. 217 0. 10
69 -1. 0 0. 040 0. 05 0. 8 0. 271 0. 14 99 -0. 6 -0. 081 -0. 36 -1. 2 -0. 267 -0. 17
70 0. 2 0. 036 0. 21 1. 3 0. 289 0. 15 100 0. 4 0. 012 0. 04 -2. 2 -0. 317 -0. 20
71 -1. 2 0. 008 0. 06 1. 1 0. 212 0. 18 101 -2. 7 -0. 062 -0. 70 -2. 7 -0. 462 -0. 06
72 0. 7 0. 032 0. 08 2. 3 0. 281 0. 24 102 -0. 6 0. 031 0. 10 -0. 2 0. 052 -0. 03
73 0. 6 0. 029 0. 01 2. 0 0. 289 0. 25 103 0. 5 -0. 015 0. 08 0. 6 -0. 035 -0. 05
74 1. 4 0. 036 -0. 03 2. 1 0. 281 0. 18 104 0. 4 -0. 012 0. 07 0. 5 -0. 044 -0. 03
75 1. 2 0. 021 0. 01 1. 7 0. 172 0. 18 105 -1. 0 -0. 098 -0. 25 -1. 9 -0. 312 -0. 43
76 -0. 8 -0. 014 -0. 21 -1. 4 -0. 237 -0. 23 106 -0. 8 -0. 017 -0. 23 -1. 6 -0. 262 -0. 19
77 1. 5 -0. 055 -0. 13 -0. 4 -0. 010 -0. 15 107 -2. 7 -0. 015 -0. 17 -2. 3 -0. 297 -0. 25
  注:株高: Heigh t( H) ;存活率: S urvival probabil ity ( Sp) ;干重: Dry w eight ( Dw )
6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
图 1 第 1 批 47 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聚类图
Fig. 1 T he clust ering figur e of g 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of 47 salt-to ler ant individual plants
图 2 第 2 批 60 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聚类图
Fig . 1 T he clust ering figure o f genera l com bining ability on 60 salt -to ler ant individual plants
表 3 第 1 批 47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 6 项指标聚类均值
Table 3 The cluster ing aver age value o f gener al combining
ability o f 47 salt-toler ant individual plant s
各指标一般配合力均值
Average value of gener al
combin ing abil ity
第 1类
Clus ter No. 1
第 2类
Cluster No. 2
0. 3%盐处理
0. 3% NaCl
株高( H) -1. 305 1. 054
存活率( SP) -0. 069 0. 052
干重( DW ) -0. 061 0. 047
0. 4%盐处理
0. 4% NaCl
株高 -1. 943 1. 569
存活率( SP) -1. 201 0. 105
干重( DW ) -0. 095 0. 073
表 4 第 2批 60 株耐盐性一般配合力6 项指标聚类均值
Table 4 The cluster ing aver age value o f gener al combining
ability o f 60 salt-toler ant individual plant s
各指标一般配合力均值
Average value of gener al
combin ing abil ity
第 1类
Clus ter No. 1
第 2类
Cluster No. 2
0. 3%盐处理
0. 3% NaCl
株高(H ) -0. 977 0. 419
存活率( S P) -0. 030 0. 015
干重(DW ) -1. 111 0. 050
0. 4%盐处理
0. 4% NaCl
株高(H ) -1. 494 0. 674
存活率( S P) -0. 238 0. 102
干重(DW ) -0. 198 0. 082
3 讨 论
3. 1 耐盐性一般配合力测定方法
配合力是杂交组合中亲本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
标。在杂交育种中无论是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纯系品
种,还是有很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以及综合品种,配合
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众所周知,盐碱地盐碱分布不
均,给育种者在盐碱地选育耐盐植株带来了较大的困
难。育种家在盐碱地进行选种,只能根据经验对其表现
型进行选择,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评价参与杂交
的入选单株在苜蓿耐盐育种中的潜力, 并尽早鉴别其
优劣, 进行一般配合力的测定无疑对耐盐育种工作是
非常有意义的。
对耐盐苜蓿优株进行配合力测定时, 首先要在选
择群体中对优良耐盐植株进行单独收种。这样得到的
每份单株种子的母本各不相同,而父本由于是随机群
体中的任意花粉, 因此,可近似看作父本相同。由此所
测定的耐盐植株的耐盐性一般配合力, 实际上是各母
7第 1期 杨青川等:紫花苜蓿耐盐新种质一般配合力分析与轮回选择
本单株的耐盐性一般配合力。
3. 2 苜蓿耐盐育种周期与一般配合力测定
在苜蓿耐盐轮回选择中, 完成一次苗期耐盐性一
般配合力的测定需要一年的时间,若完成一次整个生
育期耐盐性配合力测定至少需要两年。因此完成一次
耐盐轮回选择就需要 2~3年的时间,可见苜蓿耐盐轮
回选择的周期较长。为加速苜蓿耐盐育种进程, 进行温
室加代培养无疑是缩短育种周期的途径之一,但这种
方法对温度、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 而且空间相对有
限,故花费较昂贵;若能找到与苜蓿耐盐基因相连锁的
分子遗传标记,无疑将省去配合力测定的过程, 将加速
提高苜蓿的耐盐育种进程, 缩短育种周期。
4 结 论
以第 1代轮回选择得到的后代群体为材料, 种植
后又选出 107株耐盐优株, 同时进行耐盐性一般配合
力测定,其中耐盐一般配合力高的 75株, 低的 32株,
淘汰后者,再将一般配合力高的优株相互杂交, 完成第
2代轮回选择。在完成两次轮回选择的基础上, 再进行
混合选择,获得 70株杂交后的耐盐苜蓿新材料。
参考文献
[ 1] 耿华珠.苜蓿耐盐鉴定初报[ J ] .中国草地, 1990, ( 2) : 67-69
[ 2 ] 翟风林. 植物的耐盐性及其改良[ M ]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149-162
[ 3] 程堂云,刘文秀,产焰坤, 等.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 1) : 148-152, 175
[ 4]  陈彦惠,吴连成, 张向前,等.轮回选择对豫综 5 号玉米群体的选
择效果[ J]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 1) : 8-11
[ 5 ] 刘忠祥,窦有恒,周宽基,等.轮回选择培育抗(耐 )旱小麦品种的
实践与体会[ J] .甘肃农业科技, 2003, (5) : 21-23
[ 6] 刘春华. 69个苜蓿品种耐盐性及其两个耐盐生理指标的研究[ J] .
牧草与饲料, 1992, 4: 1-6
[ 7 ] 翁森红. 牧草耐盐鉴定指标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J ] .中国草地,
1992, 1: 30-34
[ 8] 郭平仲.数量遗传分析[ M ]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7. 56-80
[ 9] 杨青川,孙 杰,韩国栋.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 RAPD 多态性研究
[ J] .草地学报, 2001, 9( 2) : 83-86
[ 10 ] 李 亚,耿 蕾, 刘建秀.中国结缕草属 ( Zoysia spp )植物抗盐性
评价[ J] .草地学报, 2004, 12( 1) : 8-11
[ 11] 李海燕,丁雪梅,周 婵.盐胁迫对三种盐生禾草种子萌发及其胚
生长的影响[ J] .草地学报, 2004, 12( 1) : 45-50
(责任任编 孟昭仪)
(上接第 3页)
的原则,实际操作中,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目
前最紧迫的是把补偿机制建立起来, 标准要量力而行,
范围可由小到大。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建立草原生态
补偿机制,对于保护我国已有的草原和治理退化的草
原,保护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 稳定边疆,以及繁
荣牧区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涉及领域较宽, 需要多
学科协作进行研究。本文作为初步研究,希望引起大家
的兴趣和讨论。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发表
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公报中明确提出“按照谁开发谁
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
这对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无疑是极好的机遇。我们要抓
住这一机遇, 认真研究,为尽快在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防治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切实保护
好草原自然生态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李文华. 林业建设与生态补偿[ EB/ OL] ,人民网, 2004-11-1
[ 2]  费世民,彭镇华,周金星等.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 J] . 林业科学, 2004, 40( 4) : 171-179
[ 3] 闵庆文,刘寿东,杨 霞.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研究[ J] .草地学报, 2004, 12( 3) : 165-17
[ 4 ] 张建华, 侯少华. 牧区经济发展[ M ] .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 32
[ 5] 陈佐忠. 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初步分析与其
生态对策的探讨[ J ] . 农村生态环境[ J] . 1987, 11: 16-21
[ 6] 刘 璨.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研究[ J] .绿色中国, 2004, 1:
38-43
[ 7] 陈根长.中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J ] . 林业科技管
理, 2002, 3: 1-4
[ 8]  郑易生, 孙 桢. 建立“生态特区”实现生态补偿[ N ] .中国环境
报, 2004-12-5
[ 9] 政协致公组.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EB/ OL] .中国网, 2003-3-5
[ 10] 曹明德,万丽丽.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A] .中国法学会
环境资源法与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C] . 中国环境法网, 2004-11-17
(责任编辑 才 杰)
8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