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3) 01-0015-08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李建东, 杨允菲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4)
摘要: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 4 个植物
区系相汇集的区域, 在全区所设的 27 个调查样地中,共有 153 种植物,隶属于 34 个科, 6 个株生长型, 5个根
生长型, 6 个生活型, 4 个水分生态类型, 15 个分布区型和 6 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 菊科种类最多占 20. 9% ,
豆科和禾本科分别占 11. 8% ;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 32% ,丛生型和直立型分别为 24%和 18% ;
根生长型结构以刷状根的种类最多占 55% , 直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 18%和 16% ; 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
最多占 40% , 地下芽植物次之占 29% , 地面-地下芽植物占 15% ; 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
51% , 中旱生型次之占 34% ; 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 29% ,蒙古-兴安分
布区型次之占 13% ; 经济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所占比重高达 52% , 而优、良牧草种类只
占 22%。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具有温带草本群落植株和根系的特点,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
征,中生生境条件, 复杂的分布区型结构和多样的饲用价值类型。
关键词: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生长型; 生活型;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饲用价值类型;结构型
中图分类号: 948. 1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Structure Types of Botanical Composition of Stipa baicalensis
Meadow Steppe in the Songnen Plains of China
LI Jian-dong, YANG Yun-fei
( I nstitute of G rassland Science, Nor theast Normal Univer sity , and Key labo rato r y for
Vegetation Eco lo gy , M inistr y of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T he S tipa baicalensis meadow steppe of the Songnen Plains o f China thriv es w ith some of the
plants o f M ongo lian f lora, Northeastern China f lora, Dahuricia f lora, and China North flora. In the 27
sample sites set up in the ar ea, there ex ist 153 species of plants belonging to 34 families, 6 plant growth
fo rms, 5 r oot g row th forms, 6 life form s, 4 w ater-requiring eco types, 15 areal types, and 6 fo rage value
types. Among them , the species o f Compositae makes up 20. 9% of the to tal , w hile L eguminosae and
Gramineae each constitutes 11. 8%. T he species of limb type occupies 32% o f the to tal plant g row th form ,
and the tuf f type and the endlong type each forms 24% and 18% r espect ively . About the root growth
fo rm, the dom inant species is the brush r oot type w hich consists o f 55%, the taproot type 18% , and the
rhizome type 16% of the total. T he life forms of most of the plants belong to the hemicryptophyte w hich
fo rms 40% , the geophy te 29%, and the hem icryptophy te- geophyte 15% . The species of mesophy te dom-
inates the ecolog ical type of water, making up 51%, and the mesoxerophyte 34% of the total . The species
of M ongolian-Northeastern China-Dahur icia-China North areal type forms 29%, and the
收稿日期: 2003-01-11;修回日期: 2002-02-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434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270260, 30070137)
作者简介:李建东( 1935-) ,男,安徽省萧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植被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已发表论文 180余篇
第 11卷 第 1期
Vo l. 11 No. 1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3 年 3月
M arch 2003
Mongolian-Dahuricia areal type 13% of the total. A mong the forag e value type, the species of middling
and low quality take as much as 52% of the total , w hile the high and f ine quality species make up only
22%. In conclusion, the stip a baicalensis meadow steppe of the Songnen Plains represents a temperate
herbage community, w ith a typical temper ate hemicr yptophyte climate, a mesophit ic habitat condit ion,
and complex diversit ies of fo rage plants w ith dif ferent grades of feeding value.
Key words : Stip a baicalensis; M eadow steppe; Grow th fo rm; Life form; Ecolog ical type; Areal type; For-
age value type; St ructur e type
群落的植物组分, 总是可以按生物学特性和生
态学特性划分进化类群和某些趋同适应的生态类
群[ 1]。无论是进化类群,还是生态类群,都是植物与
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类群的结构型谱既
与现时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为深入
认识植物的起源、动态、分布提供重要的参考[ 2]。长
期以来不同学者根据植物在外貌结构和生理机能上
的相似性,把生态特征划分出诸如生长型、生活型,
以及以光、水、温、土壤等为主导因子的各生态类型,
建立了诸多生态学分类系统[ 2, 16~18]。植物的生态型
结构和分布区型结构是植物组合、地理规律、区域分
异、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2, 5]。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松嫩平原贝加
尔针茅( St ip a baicalensis)草甸草原的植物组成,进
行植株生长型、根系生长型、Raunkiaer 生活型、水
分生态类型、分布区型和饲用价值类型等结构分析,
为区域环境变化的扩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地自然概况
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 地处北纬
40°30′~48°05′, 东经 122°12′~126°20′, 三面环山,
是自中生代以来长期下陷的低地 [ 5]。气候特点是,年
降水量在 350~500 mm 之间, 自东向西递减,主要
集中在 6~9月份,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0%以上。年
蒸发量一般大于年降水量的 2~3倍。日均气温≥
10℃的持续期为 120~140 d,积温为3000~3500℃。
土壤为淡黑钙土[ 3~5]。该区穿越吉林省西部和黑龙
江省西南部约 700万 hm 2的范围,贝加尔针茅草甸
草原是该区的带性植被,也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
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 4个植物区
系相汇集的区域 [ 5] , 植物区系成分的生态类型结构
和分区型结构较为复杂。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在 1984- 1988 年的 5 年间, 每年于 7~8
月,在草原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在吉林
省的长岭、前郭、大安、乾安、通榆、洮南、镇赉, 黑龙
江省的肇东、安达、泰康、明水、富裕、林甸等县,共调
查了 27个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样地。每个样地均选
择典型贝加尔针茅群落设置调查样方, 样方面积 1
m
2
, 视物种组成的一致性程度不同, 设 3~5次重
复。2002年 8月又做了一次重复路线调查,共调查
102个样方。
1. 2. 2 各样地按全体样方中植物种出现的百分率,
统计每一种植物的恒有度,再按 5个等级制划分, 即
每 20%划分为一个等级。分别对每一种植物作株生
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 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
地理分布区型和饲用价值类型分类[ 2, 4~17] , 统计各
分类系统的数量及比率作为其结构分析的数量指
标。
2 结果与分析
2. 1 植物组成的分类学结构及种的恒有度
2. 1. 1 在调查的 27个样地, 102个样方中,贝加尔
针茅草甸草原共出现 153种植物,隶属于 34个科,
95个属。其中, 最多的为菊科( Comp ositae ) 32种占
20. 9%; 其次 为豆 科 ( Leguminosae ) 和 禾本 科
( Gramineae) , 均为 18种,各占 11. 8% ;百合科( L il-
iaceae ) 12 种, 占 7. 8%; 蔷薇科 ( Rosaceae ) 11种占
7. 2%;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和大戟科( Eup hor-
biaceae )均为 5种,各占 3. 3% ;鸢尾科( I ridaceae )、
16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桔梗科( Campa+ nulaceae )、唇形科( L abiatae )均为
4 种, 各占 2. 6% ; 伞形科 ( Umbellif erae )、藜科
( Chenopodiaceae)、萝 科( Asclep iadaceae)、报春花
科 ( P rimulaceae ) 均为 3 种, 各占 2. 0%; 莎草科
( Cyperaceae)、堇菜科( Violaceae)、玄参科( Scrop hu-
lar icaceae )、石 竹 科 ( Caryophy llaceae )、瑞香 科
( Thymelaeaceae)、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败酱科
( V aler ianaceae )均为2种,各占 1. 3%; 龙胆科( Gen-
tianaceae)、蓼科( Polygonaceae )、车前科( P lantagi-
naceae )、远志科( Polygalaceae )、 牛苗科( Gerani-
aceae)、亚麻科( L inaceae)紫葳科( B ignoniaceae )、茜
草科 ( Rubiaceae)、景天科( Crassuaceae )、川续断科
( Dip sacaceae )、紫草科 ( Bor aginaceae )、十字花科
( Crucif er ae)、檀香科( S ant talaceae)等 13个科分别
为 1种,各占 0. 6% (表 1)。
2. 1. 2 从植物在样地出现的恒有度分析, 少于
20%等级Ⅰ的植物占绝大数, 为 109 种占 71. 2%,
21%~40%等级Ⅱ的为 31种占20. 3%, 41%~60%
等级Ⅲ的为 10种占 6. 5%, 61%~80%等级Ⅵ的为
1种占 0. 7% ,大于 81%等级Ⅴ的为 2种占 1. 3%。
由此反映出, 在松嫩平原的不同地点虽然都是贝加
尔针茅群落, 植物组分既具有较大差异,又均较为多
样。
2. 2 植物组成的生态学结构
2. 2. 1 生长型及生活型 按植物地上部分株生长
型分类,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以分枝型的种类最多,
为 51种占 32% ,丛生型次之, 有 36种占 24%, 依次
直立型 27种占 18% ,半莲座丛型 23种占 15% ,匍
匐型仅 10种占 7% ,莲座丛型 6种占 4% (图 1-Ⅰ,
图 2-Ⅰ)。按地下部分根生长型分类,贝加尔针茅草
甸草原以刷状根型的种类最多,有 86种占 55% ,植
根型次之, 有 27种占 18%, 依次为根茎型 24种占
16%, 鳞茎型 15种占 10%, 绳状根型仅 1种, 不足
1% (图 1-Ⅱ,图 2-Ⅱ)。按 Raunkiaer 对休眠芽位置
的生活型分类,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以地面芽植物
的种类最多,有 60种占 40% ,地下芽次之, 有 45种
占 29%, 同时兼备地面芽和地下芽的植物也占有较
大的比重, 有 23 种占 15%, 一年生植物 13 种占
8% , 地上芽植物 11种占 7%, 高位芽植物只有 1
种,不足 1% (图 1-Ⅲ,图 2-Ⅲ)。据此反映出松嫩平
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具有温带草本群落植株和根
系的特点,属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
2. 2. 2 水分生态类型 植株对土壤水分因子的生
态适应而形成的水分生态类型,在松嫩平原贝加尔
针茅草甸草原的植物组成有 4个水分生态类型, 其
中, 中生型的种类最多,有 78 种占 51%, 中旱生型
次之,有 52种占 34% ,旱生型 22种占 14%, 水生型
仅有 1种不足1% (图 1-Ⅵ,图 2-Ⅵ)。据此反映出松
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土壤水分条件良好,
但干旱化趋势也较为明显。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
甸草原主要分布在平原高地, 排水良好,土壤肥厚,
宜于开垦,近百年来已开垦 90%以上。
2. 3 植物组成的分布区型
除特有种外, 大多数植物均隶属于若干个地理
成分,尤其在植被交错带,更容易出现一种植物同时
成为多个区系成分。按所属区系成分分类,松嫩平原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植物有 15个分布区型,其中
以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 MNDC)的种类
最多,有 43种占 29%, 蒙古-兴安分布区型( MD)次
之,有 20种占 13%,依次为蒙古分布区型( M ) 17种
占 11%, 东北-华北分布区型( NC) 15种占 10%, 蒙
古-东北-华北分布区型( MNC) 13种占 8%, 蒙古-华
北分布区型( MC) 11种占 7%, 蒙古-兴安-华北分布
区型( MDC) 7种占 5% ,蒙古-东北分布区型( MN ) 6
种占 4%, 蒙古-东北-兴安分布区型( MND)和东北-
兴安-华北分布区型( NDC )各为 5种占 3%, 其它 5
个分布型的种类更少, 均在 3%以下(图 1-Ⅴ,图 2-
Ⅴ)。据此反映出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地处
4个植物区系的交错带,分布区型较为复杂。
2. 4 植物组成的饲用价值类型
按植物的饲用经济价值分类,松嫩平原贝加尔
针茅草甸草原是以中、低等质量的植物种类最多, 所
占比重高达 52% ,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 22% ,劣质
和有毒或不可食的植物种类为 26%(图 1-Ⅵ,图 1-
Ⅵ)。据此反映出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饲用
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17第 1期 李建东等: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表 1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的种类及其类型组成
Table 1 Plant species and their components of dif ferent types in Stipa baicalensis meadow steppe
植物名称
Species
科
Family
株生长型
Gr ow th form
of plant
根生长型
Grow th form
of root
生活型
Life
form
水分生态类型
Ecological
type of w ater
分布区型
ar eal
T ype
饲用价值类型
T ype of
forage valu e
恒有度(级)
Cons tancy
( class )
贝加尔针茅 S tip a baicalensi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中旱生M x M D 良 B Ⅴ
大针茅 S . gr andi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旱 生X M 良 B Ⅰ
羊 草 L eymus chinensis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旱生M x M NDC 优 A Ⅴ
中华隐子草 Cle istog enes chinensi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中旱生M x M NDC 优 A Ⅵ
糙隐子草 C. squ ar rosa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旱 生X M C 良 B Ⅲ
燕麦芨芨草 A chnather um av inoid e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优 A Ⅰ
拂子茅 Calamag rost is ep ig ej os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优 A Ⅰ
假苇拂子茅 C. p seudop hragmites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良 B Ⅰ
异燕麦 H el ictotr ichon schel lianum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N 优 A Ⅰ
虱子草 T ragus ber teronianu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T h 中 生M M NC 中 C Ⅰ
羊 茅 Festuca ov ina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旱 生X M DC 优 A Ⅱ
野古草 A rund inel la hirta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C 良 B Ⅱ
大油芒 Sp od iop og on sibi ricus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良 B Ⅱ
艹洽 草 K oele ria cri stata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旱 生X NC 优 A Ⅱ
光稃茅香 H ie rochlor g labra Gra. 丛生 T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C 优 A Ⅰ
芦苇 P hragmites communi s Gra. 直立 E 根 茎 R HG 湿 生H M NDC 良 B Ⅲ
虎尾草 Chlori s v irg ata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T h 中 生M M NDC 优 A Ⅰ
狗尾草 S etar ia vi rid is Gra. 丛生 T 刷状根 BR T h 中 生M M NDC 优 A Ⅱ
糙黄芪 A st rag alus hsinbat icus L eg. 匍匐 S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低 D Ⅰ
乳白花黄芪 A . galacti tes L eg. 丛生 T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中 C Ⅰ
细茎黄芪 A . miniatu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良 B Ⅰ
糙叶黄芪 A . sc aberr imus L eg. 匍匐 S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 低 D Ⅰ
直立黄芪 A . adsurg en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NDC 优 A Ⅱ
细叶黄芪 A . tenui 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D 良 B Ⅰ
草木犀黄芪 A . meli lotoide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C 优 A Ⅰ
光棘豆 Oxy trop is lep top hy lla L eg. 丛生 T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中 C Ⅰ
多叶棘豆 O. miriop hy lla L eg. 丛生 T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 中 C Ⅱ
毛棘豆 O. hi rta L eg. 半莲 HB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C 中 C Ⅰ
五脉山黧豆 Lathyru s quinquenerv ius L eg. 分枝 L 根 茎 R G 中 生M M NC 优 A Ⅰ
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L eg. 分枝 L 根 茎 R G 中 生M M NC 优 A Ⅰ
扁蓄豆 P ococ kia r uthenica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优 A Ⅱ
兴安胡枝子 L esp ed ez a d avuri ca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NDC 优 A Ⅲ
细叶胡枝子 L . hedysaroid e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NDC 优 A Ⅲ
米口袋 Gueld enstaedt ia v erna L eg. 莲座 B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C 中 C Ⅰ
甘 草 Gly cy rrhi z a ur alensi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良 B Ⅰ
苦 参 S oph ora f lav escens L eg.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 生M N 不食 F Ⅰ
线叶菊 Fi lif olium sibiri cum C om . 丛生 T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D 劣 E Ⅲ
光沙蒿 A rtemisia oxycep hala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 低 D Ⅰ
裂叶蒿 A . laciniata C om . 半莲 HB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D 中 C Ⅰ
线叶蒿 A . su bulata C om .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NC 中 C Ⅰ
沙 蒿 A . deser tor um C om . 直立 E 根 茎 R H 旱 生X M N 低 D Ⅰ
冷 蒿 A . f rig id a C om . 匍匐 S 直 根 TR C h 旱 生X M D 优 A Ⅰ
蒙古蒿 A . mong ol ica C om .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D 中 C Ⅱ
黄 蒿 A . sc op ar ia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C 低 D Ⅱ
银 蒿 A . v est ita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NC 中 C Ⅱ
变 蒿 A . commutata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中 C Ⅰ
东北牡蒿 A . j ap onica var . manshur ica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NC 中 C Ⅱ
万年蒿 A . sac ror um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DC 低 D Ⅰ
祁州漏芦 Rhap ont icum unif lorum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C 低 D Ⅱ
华北鸦葱 S cor zonera albicaul is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狭叶鸦葱 S . rad iata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D 劣 E Ⅰ
鸦 葱 S . gr abra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NC 劣 E Ⅰ
波叶廉子 S erratura komarov ii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18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植物名称
Species
科
Family
株生长型
Gr ow th form
of plant
根生长型
Grow th form
of root
生活型
Life
form
水分生态类型
Ecological
type of w ater
分布区型
ar eal
T ype
饲用价值类型
T ype of
forage valu e
恒有度(级)
Cons tancy
( class )
草地麻花头 S . yamatsutata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ND 中 C Ⅱ
大花千里光 S enecio ambraceus C om . 半莲 HB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C 低 D Ⅰ
狗舌草 S . int egrif olium C om . 半莲 HB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D 低 D Ⅰ
苦 菜 lx eri s chinensi s C om . 半莲 HB 刷状根 BR HG 中 生M D 中 C Ⅱ
抱茎苦菜 I . sonchif ol ia C om . 分枝 L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大刺菜 Cir sium setosum C om .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劣 E Ⅰ
小刺菜 C. sege tum C om . 直立 E 直 根 TR HG 中 生M M NDC 劣 E Ⅰ
阿尔泰狗娃花 H eterop app us al tai cus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C 中 C Ⅲ
全叶马兰 K al imer is integ rif ol ia C om . 分枝 L 直 根 TR H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黄金菊 Hyp ochaeri s g rand if lor a C om .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 生M NC 低 D Ⅰ
火绒草 L eontop od ium leontop od ioides C om . 丛生 T 刷状根 BR H 旱 生X M NDC 低 D Ⅰ
兴安毛莲菜 Picri s dah urica C om . 直立 E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NDC 低 D Ⅰ
大丁草 L eibnit zia anad ria C om . 莲座 BL 刷状根 BR H 中旱生M x NDC 低 D Ⅰ
兰刺头 Echinop s lat if ol ius C om . 直立 E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低 D Ⅰ
苣荬菜 S onchus brachyotus C om . 直立 E 直 根 TR H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寸草苔 Carex dur iuscula C yp . 丛生 T 根 茎 R HG 中旱生M x DC 良 B Ⅲ
异穗苔 C. heterostachya C yp . 丛生 T 根 茎 R HG 中旱生M x NC 中 C Ⅲ
沙地萎菱菜 Potent il la f il ip endula Ros. 分枝 L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低 D Ⅱ
三出叶萎陵菜 P . betonicaef ol ia Ros. 丛生 T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C 低 D Ⅰ
萎陵菜 P . chinensis Ros.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C 中 C Ⅱ
三叶萎陵菜 P . f rey niana Ros. 半莲 HB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DC 低 D Ⅰ
蔓萎陵菜 P . f lag ellaris Ros. 匍匐 S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NDC 低 D Ⅰ
翻白萎陵菜 P .d isecolor Ros.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NC 中 C Ⅰ
叉叶萎陵菜 P . bif urca Ros.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 生M C 低 D Ⅰ
轮叶萎陵菜 P . v er ti cilal is Ros.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D 中 C Ⅱ
山 杏 A rmeniaca sibiri ca Ros. 分枝 L 直 根 TR Ph 中旱生M x M D 低 D Ⅰ
地 俞 Sangui sorba of f i cinal is Ros.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欧 李 P runus humili s Ros. 丛生 T 直 根 TR C h 中 生M M NC 劣 E Ⅰ
南玉帚 A sp arag us olig oclonos L il. 分枝 L 直 根 TR G 旱 生X NC 不食 F Ⅰ
丝叶韭 A ll ium tenui ssimum L il. 丛生 T 鲜 茎 B G 旱 生X M D 良 B Ⅰ
野 葱 A . sac culif er um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 优 A Ⅰ
野 韭 A . od orum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良 B Ⅰ
山 葱 A . se nescens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长梗葱 A . nerinif l or um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良 B Ⅰ
砂 韭 A . bid entatum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良 B Ⅰ
矮 葱 A . anisopodium L il. 丛生 T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毒 F Ⅰ
小黄花菜 H emer ocal lis minor L il. 丛生 T 刷状根 BR G 中 生M N 劣 E Ⅰ
细叶百合 L il ium tenu if olium L il. 直立 E 鳞 茎 B G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绵枣儿 S cil la thunberg ii L il. 半莲 HB 鳞 茎 B G 中旱生M x NC 毒 F Ⅰ
知 母 A nemarrh ena asphode loides L il. 莲座 BL 根 茎 R G 中旱生M x M C 中 C Ⅱ
大花飞燕草 Delp hinim g rand if lorum Ran .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D 毒 F Ⅰ
箭头唐松草 Thalic trum simp le x Ran . 分枝 L 刷状根 BR G 中 生M M NDC 劣 E Ⅰ
展枝唐松草 Th . squarrosum Ran . 分枝 L 刷状根 BR G 中旱生M x M D 低 D Ⅰ
蒙古唐松草 Th . sup radec omp ositum Ran . 分枝 L 刷状根 BR G 中旱生M x M D 低 D Ⅰ
棉团铁线莲 Clematis hexap etala Ran .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 劣 E Ⅱ
长叶点地梅 A ndr osace long if ol ia Pri. 丛生 T 直 根 TR C h 中 生M M 不食 F Ⅱ
狼尾巴花 Ly simachia barystachys Pri.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C 低 D Ⅰ
黄莲花 L . davu rica Pri. 直立 E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DC 劣 F Ⅰ
荆 芥 S chiz onep eta mul tif id a L ab.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NDC 不食 F Ⅰ
香 薷 Elshol tz ia cil iata L ab.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CN 低 D Ⅰ
黄 岑 S cute llaria baicalensis L ab.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ND 劣 E Ⅱ
并头黄岑 S . sc ord if ol ia L ab. 分枝 L 根 茎 R G 中 生M NC 毒 F Ⅰ
百里香 T hymus dahur icus L ab. 匍匐 S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D 良 B Ⅰ
石防风 P euced anum terebinthaceum U mb. 半莲 HB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 低 D Ⅰ
柴 胡 Bup leur um scorz oner aef olium U mb.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C 中 C Ⅱ
防 风 Sap oshnikov ia divar icata U mb.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NDC 中 C Ⅰ
19第 1期 李建东等: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植物名称
Species
科
Family
株生长型
Gr ow th form
of plant
根生长型
Grow th form
of root
生活型
Life
form
水分生态类型
Ecological
type of w ater
分布区型
ar eal
T ype
饲用价值类型
T ype of
forage valu e
恒有度(级)
Cons tancy
( class )
鳞片龙胆 Gent iana. squarr osa Gen.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NC 不食 F Ⅰ
太阳花 Er od ium stephanium Ger.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DC 劣 E Ⅰ
柳叶婆婆纳 Ve ronica tubif l ora S cr. 直立 E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NC 劣 E Ⅰ
细叶婆婆纳 V . l inari if ol ia S cr. 直立 E 刷状根 BR H 中 生M M NC 劣 E Ⅲ
蒙古沙参 A denop hora mongoli ca C am.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低 D Ⅰ
细叶沙参 A . st enop hyl la C am.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中 C Ⅱ
狭叶沙参 A . gmel ini i C am.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D 低 D Ⅰ
桔 梗 P latyc od on grand if lorum C am. 直立 E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NDC 低 D Ⅰ
矮鸢尾 I ris kobay ashii Iri. 丛生 T 绳状根 KR G 中旱生M x NC 低 D Ⅰ
细叶鸢尾 I . tenuif olia Iri. 丛生 T 刷状根 BR G 中旱生M x M 低 D Ⅰ
囊花鸢尾 I . ventri cosa Iri. 丛生 T 刷状根 BR G 中旱生M x M DC 劣 E Ⅰ
射干鸢尾 I . dichotoma Iri. 半莲 HB 刷状根 BR G 中旱生M x M NDC 低 D Ⅰ
东北石竹 Dianthus amurensi s C ar. 直立 E 直 根 TR H 旱 生X ND 中 C Ⅰ
草原石头花 Gyp sop hi lla d avuric a C ar.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低 D Ⅱ
叉分蓼 P olyg onum d ivari catum Pol . 分枝 L 直 根 TR G 中 生M NC 中 C Ⅰ
远 志 P olyg ala tenuif ol ia Poly .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旱生M x M DC 中 C Ⅱ
刺 藜 Chenop od ium aristata C he.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ND 不食 F Ⅰ
虫 实 Cor isp er mum elong atum C he.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D 不食 F Ⅰ
猪毛菜 Salsola col lina C he. 分枝 L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NDC 中 C Ⅰ
地构叶 Sp eranskia tuberculata E up. 分枝 L 直 根 TR C h 中旱生M x M NC 不食 F Ⅰ
松叶大戟 Eup horbia kalenic zenki i E up. 直立 E 根 茎 R G 中 生M M N 毒 F Ⅰ
乳浆大戟 E . e sula E up. 直立 E 根 茎 R G 中 生M M N 毒 F Ⅱ
狼 毒 E . f ischeriana E up. 丛生 T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NDC 毒 F Ⅰ
地 锦 E .humif usa E up. 匍匐 S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NC 毒 F Ⅰ
早开堇菜 Viola p rionantha Vio. 莲座 BL 根 茎 R H 中 生M M NDC 低 D Ⅰ
裂叶堇菜 V .d issecta Vio. 莲座 BL 根 茎 R H 中 生M M NDC 低 D Ⅱ
鹅绒藤 Cy nanchum chinense Asc. 匍匐 S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N 不食 F Ⅰ
徐长卿 C. p aniculata Asc. 直立 E 刷状根 BR G 中 生M M NC 毒 F Ⅰ
细叶白前 C. sibi ric um Asc. 匍匐 S 根 茎 R HG 中 生M M NC 不食 F Ⅰ
平车前 P lantag o d ep re ssa Pla. 莲座 BL 直 根 TR H 中 生M NC 中 C Ⅰ
败 酱 P atrinia scabiosaef ol ia Val.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C 中 C Ⅰ
岩败酱 P . rup estr is Val.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NDC 低 D Ⅰ
野亚麻 L inum stel le roides L in.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NDC 低 D Ⅱ
逢子菜 Gal ium verum Rub. 分枝 L 根 茎 R G 中旱生M x M NDC 低 D Ⅱ
粟 麻 Diarthron l inif olium T hy. 直立 E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C 不食 F Ⅰ
小狼毒 S tel ler a ch amaej asme T hy. 丛生 T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ND 毒 F Ⅰ
土三七 S edum aiz oon C ra. 直立 E 根 茎 R G 中旱生M x C 不食 F Ⅰ
蒙古山萝卜 S cabiosa comosa Dip. 半莲 HB 直 根 TR G 中旱生M x M NDC 低 D Ⅱ
银灰旋花 Convolvulus ammannii C on . 匍匐 S 根 茎 R HG 旱 生X M C 低 D Ⅲ
打豌花 Calyst egia p el li ta C on . 匍匐 S 直 根 TR G 中 生M M NC 中 C Ⅰ
角 蒿 I ncarv il lea sinensis Big. 直立 E 直 根 TR T h 中 生M M D 不食 F Ⅰ
紫筒草 S tenosolenium sax atil e Bor. 分枝 L 直 根 TR H 中 生M M C 不食 F Ⅰ
燥原荠 P tilot richum cr etaceum C ru. 分枝 L 直 根 TR H 旱 生X M 低 D Ⅰ
百蕊草 T heesium chinensis S an . 丛生 T 直 根 TR H 中 生M NM C 不食 F Ⅰ
E:直立 Endlon g; T :丛生T uf t; L:分枝 limb; BL:莲座 Bot tom of lotus seed; HB:半莲座 Hal f bot tom of lotus s eed; S :匍匐 Stolon; R:根
茎 Rh izome; T R:直根 T apr oot ; BR:刷状根 Br ush root; B:鳞茎Bulb ; KR:绳状根 Knot root ; Ph:高位芽植物Ph anerophyte; Ch:地上芽植物
Chamaeph yte; H: 地面芽植物 hemicryptop hyte; HG: 地面-地下芽植物 Hemicrypto-geop hyte; G: 地下芽植物 Geophyte; T h: 一年生植物
T heroph yte; M :中生 Mesophyte; X:旱生Xer op hyte; Mx:中旱生 Mesoxer op hyte; H:水分生态型 Hydrophyte; M :蒙古分布区型 Mongolian
ar eal typ e; N:东北分布区型 Northeas tern Chin a ar eal type; D:兴安分布区型 Dahuricia areal type; C:华北分布区型 North Chin a ar eal typ e;
MN:蒙古-东北分布区型 Mongol ian-North eastern areal type; MND: 蒙古-东北-兴安分布区型 Mongolian-Northeas tern-Dahuricia areal typ e;
MNDC: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 Mongolian-Northeas tern Chin a-Dahuricia-North China ar eal type; A:优质 High qu al ity; B:良质 Fine
quality; C:中质 M iddling quality; D :低质 Low ness quality; E: 劣质 Coarsenes s qualit y; F:不食或有毒 Ven om ousness or n o eat . 下同 The
same below
20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
图 1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数量结构
F ig . 1 Different quant itative str uct ur es for plant species in S tipa baicalensis meadow st eppe
图 2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数量结构型谱
Fig . 2 Different spectrums of quantitat ive str uct ur e type fo r plant species of S tipa baicalensis meadow st eppe
21第 1期 李建东等: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 1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有 153种植物,
隶属于 34个科和 95个属。从调查的 102个样方合
体植物的恒有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贝
加尔针茅群落的植物组分既具有较大差异, 又均较
为多样。
3. 2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有 6个株生长
型, 5个根生长型, 6个 Raunkiaer 生活型。株生长型
的种类数量依次为分枝型> 丛生型> 直立型> 半莲
座丛型> 匍匐茎型> 莲座丛型; 根生长的种类数量
依次为刷状根型> 直根型> 根茎型> 鳞茎型> 绳状
根型; 生活型依次为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地
面-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地上芽植物> 高位
芽植物。全体植物组分的生长型和生活型结构的统
计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既具有温带
草本群落植株和根系的特点, 也具有典型的温带地
面芽植物气候特征。
3. 3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有 4个水分生
态类型,其中,中生型种类最多占 51%,中旱生型次
之占 34% ,旱生型占 14%,湿生型不足 1%。全体植
物组分的水分生态类型结构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现时的土壤水分条件呈中生
性,但干旱化趋势较为明显。对于松嫩平原贝加尔针
茅草甸草原在类型的划分上,历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
认为属于典型草原 [ 19] , 另一种认为属于草甸草
原[ 20 ]。本文通过对其植物组成的水分生态类型分
析,进一步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佐证,即松嫩平原的
贝加尔针茅草原隶属于草甸草原。
3. 4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植物区系成
分中没有特有种, 蒙古植物区系成分 122种,华北植
物区系成分 99种,东北植物区系成分 91种,兴安植
物区系成分 85种,构成 15个分布区型,并以以蒙古
-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 29%, 蒙古
-兴安分布区型次之 占 13%, 其它分布区型的种类
数量大多没有明显差异。全体植物组分的分布区型
结构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
一种植物同时属于不同的区系成分,并具有 4个植
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植被特点, 以及分布区型结构
较为复杂。
3. 5 在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优、良牧草的
种类仅占 22% ,中、低等质量牧草种类高达 52% ,劣
质和有毒植物占 26%, 这仅反映种类饲用价值组成
的一个侧面,并不意味着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饲
用经济价值较低。事实上,典型的群落地段主要以贝
加尔针茅和羊草的数量和生产量占绝对优势地位,
其它优、良牧草的恒有度一般也都相对较高, 是优良
的放牧场。但如果发生退化,当羊草和贝加尔针茅等
优良牧草的数量和生物量大幅度减少时,其它等级
的植物将取而代之, 草场的质量也将随之下降。
参考文献
[1] 李建东,杨允菲.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
构分析[ J ] . 草业学报, 2002, 11( 4) : 10~20
[ 2] 李建东. 东北草原草本植物基本生活型的探讨[ J ] . 吉林师范
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 2) : 143~155
[3] 李建东,郑慧莹.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及其生物生态机理
[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7~15
[4] 郑慧莹, 李建东. 松嫩平原盐生植物与盐碱化草地的恢复
[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32~178
[ 5] 郑慧莹,李建东. 松嫩平原的草地植被及其利用保护[ M ]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1993. 10~92
[6] 陈世 ,张昊,王立群,等. 中国北方草地植物根系[ M ] .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407~409
[7]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13~7
[8] 王荷生,张镱锂.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属的分布型[ J] . 地理学
报, 1994, 49( 5) : 403~417
[9] 傅沛云,曹伟,李冀云. 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
析[ J ]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6( 3) : 243~250
[10]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 [ J ] .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Ⅵ: 1~6
[11] 北川政夫. 满洲植物考[ M ] . 伪满大陆科学院出版, 1939.
[ 12] 马毓泉, 富象乾, 陈山, 等.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版, 第 3 卷)
[ M ]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9. 17~664
[ 13] 马毓泉, 富象乾, 陈山, 等.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版, 第 2 卷)
[ M ]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0. 145~671
[ 14] 马毓泉, 富象乾, 陈山, 等.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版, 第 4 卷)
[ M ]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 45~840
[ 15] 马毓泉, 富象乾, 陈山, 等. 内蒙古植物志 (第 2版, 第 5 卷)
[ M ]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54~531
[16] Mueller-Dombois D, Ellengerg H . (鲍显诚等译)。植被生态学
的目的和方法[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293~321
[ 17] !B A. 植物与环境、生态型和生活型,苏联的草甸植被
(张绅译) [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8. 178~188
[18] !∀#∃ % . ! ! ∀# ∃% &∋!( )∗%%+( , −)+ .&/. !∋%0
! ∀#∃%&∃∋()∗%+∃,&∋(+∃#%−+∃#.,&/%∃ 0# 1 )+#)#∋ !
!∀#∃[ M ] . . . !. !. . Ⅲ, !∀#∃%∀
1961, . 54~132
[ 19] 李博,雍世鹏, 刘钟龄,等. 松嫩平原的针茅草原及其生态地理
规律[ J ] . 植物学报, 1980, 22( 3) : 270~279
[20] 李建东,郑慧莹. 松嫩平原针茅草原的特征及其生态地理规律
的探讨[ J ] . 植物生态与植物学报, 1987, 11( 3) : 183~192
22 草 地 学 报 第 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