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Row Spacing and Seeding Rate on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Bromus inermis Leyss.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全 文 :第 19 卷 第 4 期
Vol. 19 No. 4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1 年 7 月
Jul. 2011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朱振磊1 , 张永亮2 , 潘多锋3, 韩建国1 , 申忠宝3 , 韩云华4 , 鲍青龙5, 王显国1*
( 1.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4; 2.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2;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5.内蒙古赤峰市草原工作站,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酒泉、通辽、绥化 3 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
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种第 2 年 30 cm 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 50 cm, 70 cm
和 90 cm 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3 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通辽地区产量最
高为 1368. 4 kg # hm- 2 ,酒泉次之是 1005. 2 kg # hm- 2, 绥化最低为 284. 8 kg # hm- 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
m2 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 < 0. 05) ,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无芒雀麦; 行距;播种量; 种子产量;产量组分
中图分类号: S352. 2; S35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1) 04-0631-06
Effect of Row Spacing and Seeding Rate on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Bromus inermis Leyss.
ZHU Zhen-lei1 , ZHANG Yong- liang2 , PAN Duo-feng3 , HAN Jian-guo1 ,
SHEN Zhong-bao
3
, HA N Yun-hua
4
, BAO Qing- long
5
, WANG Xian-guo
1*
(1. Inst itude of Grassland Science, Chin a Agricul tu ral Un iversi ty, Beijing 100094, C hina;
2. College of Agricul tu re, Inner Mongolia Un iversity for Nat ion alit ies, T ongliao 028042, China; 3. Pratacu ltural S cien ces Ins titute of
H 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 arbin 150086, Chin a; 4. C ol lege of Animal S cien ce and Technology,
Northw es t A & F Un iversi 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5. Chi feng Gras sland Stat ion, Chi feng 024000, Chin a)
Abstract: The ef fects of r ow spacing and seeding rate on seed y ield and y ield components of Br omus inermis
Leyss. w ere studied in Jiuquan、Tong liao and Suihua. Results show that row spacing is the primary facto r
af fect ing seed yield. The seed yield of 30 cm r ow spacing is signif icant ly higher than that of 50, 70, and 90
cm row spacing. Seeding r ates have no significant ly differ ent affects on seed y ield. Dif ferent planting sites
have signif icant difference on seed y 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 P < 0. 05 ) . T he highest seed y ield
( 1 368. 43 kg # hm- 2 ) is obtained in Tong liao . T he seed yield in Jiuquan is 1 005. 19 kg # hm- 2 and the
low est y ield is in Suihua ( 284. 78 kg # hm - 2 ) . Row spacing has signif icant af fect on shoo t number s per
square meter and per thousand-seed w eight ( P< 0. 05) . Seeding rates do not have signif icant effect on y ield
components.
Key words: Br omus inermis Leyss. ; Row spacing ; Seeding rate; Seed yield ; Yield components
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是我国最重要
的栽培禾草之一[ 1] ,在人工草地建设、水土保持、牧草
产业化等诸多领域广为利用。因此,保障无芒雀麦实
际应用中种子的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无
芒雀麦种子产量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芒雀
麦种子产量的高低与种子生产技术息息相关,国内外
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通过对播种期、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混播等
的研究、组合,选择投入低、产出高的田间管理技术,
可以使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1~ 11]。田间管理技
术中,行距和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
分的影响已有研究,乌兰等 [ 12]研究不同行距对乌苏
1号无芒雀麦产籽量的影响, 得出 60 cm 条播为
最佳播种行距。田秀民等 [ 13] 的无芒雀麦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 2011-01-18;修回日期: 2011- 05-03
基金项目: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nycytx-37)资助;北京市草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朱振磊( 1987- ) ,男,宁夏永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研究, E-mail: nxzzl . luck@ 163. com ; * 通讯作者
Auth or for correspon dence, E-m ail :Grass china@ 126. com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研究指出,无芒雀麦条播适宜的行距为 20~ 25 cm,
播种密度为 412~ 549 粒 # m- 2。禾本科牧草种子
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种子产量组分, 即单位面积
的生殖枝数、每生殖枝的小穗数、每小穗的小花数、
每小穗的种子数以及千粒重[ 1] , Acikoz等 [ 14]在无芒
雀麦栽培品种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关系一文中得
出种子数/花序和种子重量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
量的直接效应。
国内外就行距和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
产量组分的影响虽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多地同步开
展试验较少。本试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在甘肃酒
泉、内蒙古通辽、黑龙江绥化进行大田试验, 探讨地
域间差异并寻求最佳的播种量和行距, 为生产高产
优质的无芒雀麦种子提供地域性选择、栽培管理技
术等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同时在酒泉(甘肃省酒泉市上坝乡中国农
业大学草业科学试验站)、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试
验农场)、绥化(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远大乡胜利
村国家牧草行业体系黑龙江绥化试验站) 3地开展。
酒泉试验地位于 N39b37c, E98b30c, 海拔1480 m。
\10 e 积温 2954. 4 e , 平均无霜期118~ 159 d。年
日照时数可达 3033~ 3316 h, 年太阳辐射总量多达
6. 1 @ 109 J # m- 2。气候干燥少雨, 蒸发量高,昼夜
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试验地为沙壤质灰
钙土。通辽试验地位于 N 43b36c, E122b22c, 海拔
178 m。\ 10 e 活动积温 3184 e , 无霜期 150 d。
试验地为灰色草甸土。绥化试验地位于松嫩平原西
端, N46b12c, E126b08c, 平均海拔 160 m。年平均气
温 2. 9 e , 年均日照时数 2900 h, 无霜期 39 d。春季
降水偏少、干旱,雨量主要集中在 6- 8月,属温带大
陆性气候。试验地为重度盐碱化草原。
试验地 4- 10 月月均温和降水量见图 1, 试验
地土壤理化状况见表 1。
1.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 2个因素, 播种量和行距。播种量设定
为 3个水平,纯活种子播量为 0. 3, 0. 5, 0. 7 g # m- 1 ,
无芒雀麦发芽率为 65% , 故实际种子播量为 0. 46
g #m- 1 , 0. 77 g # m- 1和 1. 08 g # m- 1。行距设定
为 30 cm, 50 cm, 70 cm, 90 cm 共4个水平。试验在
酒泉、通辽以及绥化 3地均按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地
区都为 12个处理,每个处理 4 个重复,总共 144个
小区。小区面积为 3 m @ 6 m= 18 m2。
图 1 2010 年 4- 10 月月均温和降水量
F ig. 1 Average mon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April- October , 2010
表 1 试验地耕层( 0~ 30 cm)土壤理化状况
Table 1 Physicochemical pr operties of 0~ 30 cm depth so il at experimental sites
地区
Locat ion
pH 值
pH
有机质
Organic mat ter, %
速效磷
Available P, mg # kg- 1
速效钾
Availab le K, mg # kg- 1
速效氮
Avai lab le N, mg # kg- 1
酒泉 J iuquan 8. 24 0. 90 5. 67 83. 40 26. 90
通辽 T ongliao 8. 20 1. 93 45. 60 104. 59 51. 10
绥化 Suihua 8. 72 4. 7 34. 75 200. 69 115. 32
试验用材料为无芒雀麦, 酒泉于 2009年 8月 17
日建植,通辽和绥化于 2009年 8月 19日建植,在播
种前施基肥( NH4 ) 2 PO4 225 kg # hm- 2 , 建植当年秋
季施肥 45 kg # hm- 2 ,第 2年春季施肥 90 kg # hm- 2。
632
第 4期 朱振磊等: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酒泉和通辽地区有灌溉设施,收获前除草3次,灌溉5
次。绥化地区无灌溉设施。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1 花序长度 在成熟期, 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
30个生殖枝,自花序基部至花序顶端测量花序长度。
1. 3.2 小穗数/花序、种子数/花序 利用 1. 3. 1中所
选的 30个生殖枝,测定小穗数/花序、种子数/花序。
1. 3.3 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 利用 1. 3. 1中所
选的 30个生殖枝,从每个生殖枝中随机抽取一个小穗
(得 30个小穗) ,测定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
1. 3. 4 生殖枝数/ m2 种子成熟期在各小区无重
复随机取 3个 50 cm 样段, 在所选样段上数生殖枝
数,计算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根据不同行距计算)。
1. 3. 5 种子产量( kg # hm- 2 ) 种子成熟期在各小
区随机选择3个 1 m 样段,刈割生殖枝,自然干燥后
脱粒、清选、称重,计算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1. 3. 6 千粒重 从各处理风干样品中选净种子
1000粒,重复 4次,取其平均值为种子千粒重。
测定以上指标时边际行不取,每行前后两端各
50 cm 不取。
1. 4 数据处理
采用 Excel做图, SPSS 15. 0 统计分析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种子产量
行距与地区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表 2)。其
中, 30 cm 行距和 50 cm, 70 cm, 90 cm 行距之间的
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P< 0. 05) , 50 cm 行距和70 cm,
90 cm 行距之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P< 0. 05) ,
70 cm和 90 cm 行距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 4)。
30 cm 行距处理的种子产量为 1456. 25 kg # hm- 2 ,
50 cm, 70 cm, 90 cm行距处理较 30 cm 分别下降了
33. 68%, 57. 79%和 65. 13%。通辽地区种子产量高
达1368. 43 kg # hm- 2 ,酒泉地区和绥化地区种子产量
显著低于通辽地区,降幅分别为 26. 54%和 79. 19%。
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行距、播种量和地
区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表 2 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的方差分析表( F值)
T able 2 Analy sis of var iances fo r Bromus inermis Ley ss. seed y ield and y ield components ( F value)
来源
Source
生殖枝数/ m2
Shoots/
m2
小花数/小穗
Florets/
Spikelet
种子数/小穗
Seeds/
Spikelet
小穗数/花序
Spike let s/
Inflorescence
种子数/花序
Seeds/
Inflorescence
花序长度( cm)
Lengt h of
Inf lo rescence
千粒重( g)
T housand
Seed weight
种子产量
( kg# hm- 2)
Seed y ield
行距 Spacing 155. 753* 0. 352 2. 207 0. 116 2. 002 0. 667 3. 952* 61. 831*
播量 Seeding Ra te 0. 477 0. 277 0. 045 1. 454 1. 773 0. 441 1. 654 0. 374
地区 L ocation 752. 851* 13. 051* 20. 649* 68. 138* 93. 974* 106. 191* 210. 592* 137. 262*
行距@ 播量 Spacing@ Seeding Rate 0. 220 0. 562 1. 068 1. 253 0. 500 1. 092 0. 667 0. 473
行距@ 地区 Spacing@ L ocat ion 45. 862* 0. 747 0. 574 2. 232 2. 644 0. 840 1. 734 7. 473
播量@ 地区 Seeding Ra te@ Location 0. 485 2. 168 0. 322 1. 931 0. 944 1. 088 0. 143 0. 426
行距@ 播量 @ 地区 Spacing @ Seeding
Rate@ L ocat ion
0. 218 0. 290 0. 490 0. 593 0. 544 1. 101 1. 818 0. 955
注( No te) : * ( P< 0. 05)
2. 2 生殖枝数
行距与地区对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有显著影响
(表 2)。其中, 30 cm 行距和50 cm, 70 cm, 90 cm 行
距的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差异显著( P< 0. 05) , 50 cm
和70 cm , 90 cm 行距处理的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差异
显著( P< 0. 05) , 70 cm和 90 cm 行距处理的单位面
积的生殖枝数差异不显著(表 4)。30 cm 行距单位
面积生殖枝数为 392. 99 个, 50 cm, 70 cm, 90 cm
较 30 cm 行距处理的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下降了
33. 37%, 56. 07% 和 62. 89%。通辽和绥化地区单
位面积生殖枝数显著低于酒泉地区( P< 0. 05) , 较
之酒泉地区降幅为 55. 55%和89. 30%。播种量处理
之间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没有显著差异。
行距和地区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差异( P< 0. 05)。
行距与酒泉 ( R= - 0. 924, P < 0. 01)、通辽 ( R=
- 0. 715, P< 0. 01)以及绥化( R= - 0.761, P< 0. 01)
地区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相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酒
泉地区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在 30~ 90 cm 行距中均高
于通辽和绥化地区, 且这 3个地区随着行距的增加
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减少, 处理组合酒泉地区 30 cm
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最高为 784. 32 生殖枝数/ m2
(表 3)。
633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表 3 行距和地区组合处理的生殖枝数/ m2
T able 3 Cor responding shoots/ m2 o f spacing
and locations tr eatments
行距 Spacing 地区 Locat ions 生殖枝数/ m 2 Sh oots/ m 2
30 cm 酒泉 Jiuquan 784. 3a
通辽 Tongliao 303. 1b
绥化 Suih ua 91. 7c
50 cm 酒泉 Jiuquan 485. 9a
通辽 Tongliao 248. 0b
绥化 Suih ua 51. 6c
70 cm 酒泉 Jiuquan 343. 6a
通辽 Tongliao 143. 2b
绥化 Suih ua 31. 2c
90 cm 酒泉 Jiuquan 268. 2a
通辽 Tongliao 142. 4b
绥化 Suih ua 27. 0c
注:同列中字母不同表示在 0. 05水平下差异显著,下同
Note: Differ ent let ters in th e sam e column mean signi ficant
di ff erence at th e 0. 05 level , th e same as b elow
通过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
以得知,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量和种子产量呈极显
著正相关( R= 0. 680, P< 0. 01) (表 5)。本试验中,
由于试验地建植一年, 所以窄行距处理的单位面积
生殖枝数必然会多于宽行距处理。
2. 3 小花数/小穗与种子数/小穗
地区间的差异对每小穗小花数和每小穗种子数
有显著影响(表 2)。其中,通辽地区每小穗小花数
为 6. 29个,显著高于酒泉和绥化地区( P< 0. 05)。
酒泉和通辽地区每小穗种子数分别为 3. 50和 3. 52
个,显著高于绥化地区的 2. 82个( P< 0. 05) (表 4)。
行距和播种量对每小穗小花数、每小穗种子数没有
显著影响,行距、播量和地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花
数/小穗与种子数/小穗也没有显著影响。
行距只与酒泉地区每小穗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
关( R= 0. 548, P< 0. 01) ,说明在酒泉地区行距是影
响每小穗种子数多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每小穗小
花数、每小穗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
得知, 每小穗小花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 R= 0. 196, P> 0. 05) ,每小穗种子数与种子产量呈
极显著正相关( R= 0. 562, P< 0. 01) (表 5) , 表明每
小穗种子数量的多少影响种子产量的高低。
表 4 行距、播量和地区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spacing , seeding r ates and locations on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 ponents
因素
Facto rs
水平
Levels
生殖枝数/ m2
Shoot s/
m2
小花数/小穗
Flo rets/
Spikelet
种子数/小穗
Seeds/
Spikelet
小穗数/花序
Spikele ts/
Inflorescence
种子数/花序
Seeds/
Inflorescence
花序长度( cm)
Leng th o f
Inflorescence
千粒重( g)
T housand
Seed weight
种子产量
( kg # hm- 2 )
Seed yield
行距
Spacing
30 cm 393. 0a 5. 51a 3. 14a 38. 20a 120. 4ab 17. 92a 3. 506b 1456. 3a
50 cm 261. 9b 5. 68a 3. 16a 37. 99a 117. 4b 17. 62a 3. 503b 965. 7b
70 cm 172. 6c 5. 76a 3. 43a 38. 51a 117. 9b 17. 52a 3. 562ab 614. 7c
90 cm 145. 8c 5. 63a 3. 40a 39. 34a 136. 2a 17. 41a 3. 660a 507. 9c
播量
Seeding
rat e
0. 46 g# m - 1 237. 4a 5. 56a 3. 26a 40. 24a 127. 3a 17. 79a 3. 570a 908. 8a
0. 77 g# m - 1 244. 8a 5. 66a 3. 30a 36. 60a 114. 6a 17. 58a 3. 591a 895. 9a
1. 08 g# m - 1 247. 7a 5. 72a 3. 29a 38. 69a 127. 0a 17. 49a 3. 512a 853. 7a
地区
Locat ion
酒泉 470. 4a 5. 34b 3. 50a 34. 35b 91. 6b 18. 34b 4. 059a 1005. 2b
通辽 209. 1b 6. 29a 3. 52a 52. 54a 183. 9a 19. 59a 3. 145c 1368. 4a
绥化 50. 3c 5. 32b 2. 82b 28. 64c 93. 5b 14. 93c 3. 468b 284. 8c
2. 4 小穗数/花序与种子数/花序
地区间的差异对每花序小穗数和每花序种子数
有显著影响(表 2)。其中, 通辽地区每花序小穗数
为 52. 54个, 显著高于酒泉地区的 34. 35个和绥化
地区的 28. 64个( P< 0. 05)。通辽地区每花序种子
数为 183. 9个, 显著高于酒泉地区的 91. 6个和绥化
地区的93. 5个( P< 0. 05) (表 6)。行距和播量对花
序小穗数、每花序种子数没有显著影响, 行距、播量
和地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没有显著影响。
行距只与绥化地区每花序种子数呈极显著负相
关( R= - 0. 488, P< 0. 01) ,说明在绥化地区行距是
影响每花序种子数多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每花序
小穗数、每花序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
以得知, 每花序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 R= 0. 282, P> 0. 05) ,每花序小穗数与种子产量呈
极显著正相关( R= 0. 437, P< 0. 01) (表 5) , 表明每
花序小穗数的多少可以影响种子产量的高低。
2. 5 花序长度
地区间的差异对花序长度有显著影响(表 2)。
其中,通辽地区花序长度为 19. 59 cm, 显著高于酒泉
地区的 18. 34 cm和绥化地区的 14. 93 cm( P< 0. 05)。
行距和播种量对花序长度没有显著影响, 行距、播种
量和地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没有显著影响。
634
第 4期 朱振磊等: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表 5 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组分相关性(N= 36)
T able 5 Cor relation between seed y ield and seed y ield components( N= 36)
生殖枝数/ m2
Shoo ts/
m 2
小花数/小穗
F lorets/
Spikelet
种子数/小穗
Seeds/
Spikelet
小穗数/花序
Spikelets/
Inflo rescence
种子数/花序
Seeds/
Inflo rescence
花序长度( cm)
Length of
Inflo rescence
千粒重( g)
T housand
Seed weight
种子产量
( kg#hm- 2)
Seed yield
生殖枝数/ m 2
Shoot s/ m2
1. 000
小花数/小穗
Florets/ Spikelet
- 0. 204 1. 000
种子数/小穗
Seeds/ Spikelet
0. 239 0. 410** 1. 000
小穗数/花序
Spikelets/ Inflorescence
0. 009 0. 693** 0. 421* 1. 000
种子数/花序
Seeds/ Inflorescence
- 0. 225 0. 746** 0. 397* 0. 927** 1. 000
花序长度( cm )
Lengt h of Inflo rescence
0. 454** 0. 550** 0. 687** 0. 802** 0. 646** 1. 000
千粒重( g )
T housand Seed weight
0. 490** - 0. 513** 0. 169 - 0. 491** - 0. 652** - 0. 093 1. 000
种子产量( kg#hm- 2 )
Seed y ield
0. 680** 0. 196 0. 562** 0. 437** 0. 282 0. 737** 0. 116 1. 000
注:*表示在0. 05水平上的相关性显著,** 表示在0. 01水平上相关性极显著
Not e: *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 05 lev el,**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 01 level
行距、播种量与各地区花序长度相关性均不显
著。通过对花序长度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
得知, 花序长度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R= 0. 737, P< 0. 01) (表 5) , 表明花序长度的大小
可以影响种子产量的高低。
2. 6 千粒重
行距间、地区间千粒重差异显著(表 2)。其中,
90 cm 行距的千粒重最大为 3. 660 g, 与 30 cm 和
50 cm行距的千粒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5) , 与
70 cm行距的千粒重相比差异不显著, 50 cm, 70 cm
和 90 cm 行距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表 4)。酒泉、
通辽和绥化地区千粒重差异显著, 酒泉地区为
4. 059 g ,与酒泉地区相比, 通辽和绥化地区千粒重
分别下降了14. 12%和 22. 52%。播种量之间的千
粒重没有显著差异, 行距、播种量和地区之间的交互
作用差异也不显著。行距与酒泉地区千粒重呈极显
著正相关( R= 0. 445, P< 0. 01) , 与通辽、绥化地区
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对千粒重与种子产量的
相关性分析可以得知, 千粒重与种子产量相关性不
显著( R= 0. 116, P> 0. 05) (表 5)。
3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行距不同会对禾草种子产量造
成显著差异,王建光等[ 15]在研究播量和行距对紫羊
茅( F estuca r ubr a L. )种子产量的影响一文中得出,
建植第 2 年( 1992 年播种, 1993 年测产)的紫羊茅
30 cm 行距处理比 45 cm 行距处理的种子产量高。
这与本试验中建植第 2年无芒雀麦 30 cm 最窄行距
处理获得最高产量一致。本试验中酒泉、通辽、绥化
试验地均为 2009年 8月建植, 2010年 7 月测产,只
有一个完整的生长季。然而,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禾
草,其分蘖力在前几年是不断增加的,建植第 2年无
芒雀麦分蘖并不充分, 这样以窄行距计算所得的单
位面积分蘖数就会多于宽行距。本试验研究得出,
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
相关,这表明随着单位面积生殖枝数量的增加, 无芒
雀麦种子产量也随之增加, 以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最
高产量必然会出现在窄行距, 因此 3 地均在 30 cm
处理出现最高产量。不同行距的无芒雀麦对光照、
水分以及肥料的利用是不同的,本试验中建植第 2
年的无芒雀麦种子生产地中,这种由于行距不同造
成对光照、水分以及肥料利用不同从而影响种子产
量的差异性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对接下来的几个生
长季进行继续研究, 估计能对这种差异有更为合理
的解释。播种量的作用在本试验中对无芒雀麦种子
产量及产量组分引起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可能是不
同播量的效应还没有体现出来, 需要年际间的比较。
牧草种子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 16] ,世界上的牧
草种子高产区域主要呈现出 3 种气候类型:地中海
型气候、海洋型气候及大陆型气候。本试验中, 酒
泉、通辽和绥化均为大陆型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是
635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年、日温度振幅大, 降雨季节分配较集中, 多偏于夏
季,云雾较少, 湿润度较低。由图 1 可以看出, 3 地
降雨主要集中在 6- 8月,这与地中海型气候正好相
反,似乎不利于牧草的开花授粉,但是酒泉和通辽地
区这 3 个月的总降雨量分别为 23. 1 mm 和
66. 24 mm,这和地中海型气候区在该时期的降雨量
相当, 所以对牧草的开花授粉影响并不大。绥化地
区这 3个月的总降雨量为 334. 71 mm, 明显高于酒
泉和通辽地区, 在无芒雀麦开花结实的 6- 7月之间
降雨量为一年中最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芒
雀麦的开花授粉,由表 4可以看出绥化地区种子数/
小穗明显低于酒泉和通辽地区。此外, 绥化地区无
灌溉设施,且春、秋 2季降雨少, 这无法满足春、秋 2
季牧草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春、秋 2季正是无芒雀麦
分蘖的时节,缺水就无法保证无芒雀麦正常分蘖, 这
也就解释了绥化地区生殖枝数/ m2 显著低于酒泉和
通辽地区的原因。由表 5可以看出, 种子数/小穗、
生殖枝数/ m2 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绥化
地区种子数/小穗、生殖枝数/ m2 又显著低于酒泉和
通辽地区,这就导致了绥化地区种子产量明显低于
酒泉和通辽地区。
无芒雀麦作为喜肥植物, 其生长需要充足的营
养元素,虽然每年春秋 2季各地区都对种子田施用
了氮肥, 但这只满足了无芒雀麦对 N 素的需要, 无
法满足无芒雀麦对其他元素的需要,酒泉地区土壤
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都远低于通辽地区, 且 P
元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酒
泉地区无芒雀麦的生长和发育, 进而影响其产量组
分及种子产量。所以, 在接下来几年中要考虑对酒
泉地区试验地补施磷肥。此外, 通过对无芒雀麦种
子产量与产量组分相关性分析得出,单位面积生殖
枝数、每小穗种子数、每花序小穗数以及花序长度都
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 5) , 酒泉地区单位
面积生殖枝数显著高于通辽地区,但通辽地区的种
子产量却明显高于酒泉地区(表 4) , 这是因为在与
种子产量相关性极显著的几个组分中, 通辽地区每
花序小穗数以及花序长度要显著高于酒泉地区, 即
虽然单位面积生殖枝数通辽地区低于酒泉地区, 但
由于花序长度, 每花序小穗数通辽地区远高于酒泉
地区,弥补了生殖枝数量的不足,所以种子产量反而
高于酒泉地区。
4 结论
4. 1 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 种
植第 2年 30 cm 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 50 cm,
70 cm和 90 cm 行距处理。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
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4. 2 3地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P< 0. 05) ,通辽
地区产量最高为 1368. 4 kg # hm- 2 , 酒泉次之是
1005. 2 kg # hm- 2 ,绥化最低为 284. 8 kg # hm - 2。
4. 3 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 m2 和千粒重影响
显著, 30 cm 行距的生殖枝数/ m2 显著高于 50 cm,
70 cm 和 90 cm 行距处理。90 cm 行距的千粒重显
著高于 30 cm 和 50 cm 行距处理。播种量对无芒雀
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4. 4 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小穗种子数、每花序小
穗数以及花序长度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1] 孙铁军,韩建国,赵守强,等.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
组分的影响[ J] .草业学报, 2005, 14( 2) : 84-92
[ 2] H ampton J G, T em perate h erbage seed p rodu ct ion: An over-
view [ J ] . S upplemen t to Journal of Applied Seed Production ,
1991, 9: 2-13
[ 3] 毛培胜,韩建国,王培,等.施肥对无芒雀麦和老芒麦种子产量
的影响[ J] .草地学报, 2000, 8( 4) : 273-278
[ 4] 韩建国,韩永伟,孙铁军,等.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
质和氮的影响[ J] .草业学报, 2004, 13( 4) : 2-28
[ 5] 张永亮, 范富,高凯,等. 苜蓿、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对土壤有
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J] .草地学报, 2009, 17( 1) : 22-26
[ 6] 曾彦军,王彦荣,李春杰.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
在问题浅析[ J] .草业科学, 1996, 13( 5) : 40-44
[ 7] A Jafari, A Bafandeh Rouzbahani, E Rahmani. Seed and herbage
yield in Br omus tomentel lus Boiss. grow n under opt imal and
drought st ress condit ions[ J] . Bioforsk Fokus, 2007, 2(12) : 33- 38
[ 8] Trygve S Aamlid, Lar s T H avstad. S eed yield cont ribut ion in
sm ooth bromegrass( B romus iner mis Leys s. ) and meadow fes-
cue( F estu ca p ratensi s Huds. ) establis hed on dif ferent dates
an d w ith di fferent plant densit ies[ J] . Bioforsk Fokus, 2001, 2
( 12) : 125-130
[ 9] 王佺珍,韩建国,周禾,等.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相
关和通径分析[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5( 4) : 324-327
[ 10] 马春晖,韩建国,孙铁军.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J] . 黑
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 2010, ( 6) : 89- 92
[ 11] 当周吉.高寒牧区无芒雀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J ] .青海草业,
2010, 19( 2) : 45-47
[ 12] 乌兰,巴登其其格,张希山.不同行距对乌苏 1号无芒雀麦产籽
量的影响[ J] .动物科学, 2010, ( 9) : 336-337
[ 13] 田秀民,易瑞平,张欣,等. 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研究 [ J ] .种子,
2008, 27( 10) : 68-74
[ 14 ] Acik goz E, T ek eli A S. S eed yield and it s components in
smooth bromegr ass ( B romus iner mis Leys s. ) cul ti vars [ J ] .
Euphyt ica, 1980, 29( 1) : 199- 203
[ 15] 王建光,孟和.播量和行距对紫羊茅种子产量的影响[ J] .内蒙
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6, 17( 2) : 55-58
[ 16] 韩建国,毛培胜.略谈牧草种子生产的地域性[ J] . 农村养殖技
术, 2001, ( 1) : 22
(责任编辑 邵新庆)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