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Echinochloa in Paddy Fields of Main Agricultural Regions in China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4ꎬ 32(5): 435~445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4􀆰 50435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陆永良1ꎬ 刘德好1ꎬ2ꎬ 余柳青1ꎬ 刘都才3ꎬ 郭水良1ꎬ2∗
(1􀆰 中国水稻研究所ꎬ 杭州 311400ꎻ 2􀆰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ꎬ 上海 200234ꎻ
3􀆰 湖南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ꎬ 长沙 410425)
摘  要: 将采自中国 15个省和 1 个直辖市的 206 份稗属(Echinochloa)植物种子分别播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ꎬ
获得了 206份子代样本及其 21项形态性状数据ꎬ 基于这些形态性状对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
分析ꎮ 结果表明: (1)从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中鉴别出了形态性状相对一致的 8 个分类群(G1~G8)ꎬ 依次对应
于湖南稗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eꎬ 2份样本)、 水田稗(E. oryzoidesꎬ 5份)、 细叶旱稗(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ꎬ 6份)、 硬稃稗(E. glabrescensꎬ 14份)、 光头稗(E. colonaꎬ 2 份)、 长芒稗(E. caudataꎬ 16 份)、
孔雀稗(E. cruspavonisꎬ 8份)、 稗复合群(稗原变种 E. crus ̄galli var. crus ̄galli、 稗的变种无芒稗 var. mitis、 短
芒稗 var. breviseta和西来稗 var. zelayensisꎬ 共 150份)ꎬ 还有 3份样本没有聚合成组ꎮ 它们依次占总样本量的
0􀆰 97%、 0􀆰 97%、 2􀆰 42%、 2􀆰 91%、 3􀆰 88%、 7􀆰 77%、 6􀆰 80%、 72􀆰 81%和 1􀆰 46%ꎬ 反映出中国主要农区稻田
稗属植物主要以稗及其变种为主ꎻ (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ꎬ 9 个数量性状ꎬ 包括叶长、 叶宽、 圆锥花序长度、
总状花序长度、 小穗芒长、 小穗长度、 第 1颖长度 /小穗长度、 主茎直径和株高ꎬ 在稗属植物的 8 个分类群(G1
~G8)之间有显著差异ꎻ (3)根据 8个分类群之间的形态性状特点及差异ꎬ 给出了鉴别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
物的分种检索表ꎻ (4)由于细叶旱稗具有总状花序简单、 小穗无芒、 叶较宽、 植株高大、 小穗紫黑色等独特形态
性状ꎬ 在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的聚类图上单独聚成一组ꎬ 故建议将细叶旱稗作为独立种处理ꎮ
关键词: 中国主要农区ꎻ 稻田ꎻ 稗属ꎻ 分类ꎻ 多样性ꎻ 性状
中图分类号: Q949􀆰 71+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4)05 ̄0435 ̄11
      收稿日期: 2014 ̄02 ̄26ꎬ 退修日期: 2014 ̄04 ̄14ꎮ
  基金项目: 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项目(nycytx ̄01)ꎮ
  作者简介: 陆永良(1964-)ꎬ 男ꎬ 副研究员ꎬ 研究方向为杂草科学(E ̄mail: 704169817@qq􀆰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郭水良ꎬ 教授ꎬ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与生态学研究(E ̄mail: gsg@shnu􀆰 edu􀆰 cn)ꎮ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Echinochloa in Paddy Fields
of Main Agricultural Regions in China
LU Yong ̄Liang1ꎬ LIU De ̄Hao1ꎬ2ꎬ YU Liu ̄Qing1ꎬ LIU Du ̄Cai3ꎬ GUO Shui ̄Liang1ꎬ2∗
(1􀆰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ꎬ Hangzhou 311400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ꎬ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ꎬ Shanghai 200234ꎬ Chinaꎻ
3􀆰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ꎬ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ꎬ Changcha 410425ꎬ China)
Abstract: The seeds of 206 Echinochloa samples from paddy regions of 15 provinces and one
municipality of China were sown in the sam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offspring were
obtained. We measured 21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the 206 Echinochloa offspring samples.
Based on these 21 traitsꎬ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PCA)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Eights group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se 206 samplesꎬ
corresponding to E. frumentaceae (2 samples)ꎬ E. oryzoides (5 samples)ꎬ 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 (6 samples)ꎬ E. glabrescens (14 samples)ꎬ E. colona (2 samples)ꎬ E. caudate
(16 samples)ꎬ E. cruspavonis (8 samples)ꎬ E. crus ̄galli complex (150 samples including E.
crus ̄galli var. crus ̄galliꎬ var. mitisꎬ var. breviseta and var. zelayensis ) and three other
samplesꎬ accounting for 0􀆰 97%ꎬ 0􀆰 97%ꎬ 2􀆰 42%ꎬ 2􀆰 91%ꎬ 3􀆰 88%ꎬ 7􀆰 77%ꎬ 6􀆰 80%ꎬ 72􀆰 81%
and 1􀆰 46%ꎬ respectively. Echinochloa crus ̄galli and its varieties were the main taxa of the
genus in the main paddy regions of Chinaꎻ (2)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in
quantitative traits for identifying the eight groups of Echinochloa included leaf lengthꎬ leaf
widthꎬ panicle lengthꎬ raceme lengthꎬ awn length of spikeletꎬ spikelet lengthꎬ length of first
glume / spikelet lengthꎬ diameter of main stemꎬ and individual heightꎻ (3) A key to the eight
groups was given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ꎻ (4) Taxonomicallyꎬ 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 was suggested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from the E. crus ̄galli complex due to
its simple racemesꎬ awnless spikeletsꎬ wider leavesꎬ higher individualsꎬ and purple spikelets.
Key words: Classificationꎻ Diversityꎻ Echinochloaꎻ Main agricultural region of Chinaꎻ Morpho ̄
logical traitꎻ Paddy field
    稗属(Echinochloa Beauv.)为一年生或多年生
禾本科植物ꎬ 分布于北纬 45°至南纬 40°之间的世
界热带至温带区域[1]ꎮ 稗属植物大多为田间杂草ꎬ
分布广泛ꎬ 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ꎬ 对水稻危害特
别严重ꎮ 稗(Echinochloa crus ̄galli (L.) Beauv.)
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位居农田 15 种严重危害杂草
之首[2]ꎮ
稗属植物在不同生境中表现出强烈的形态变
异ꎮ Gupta等[3]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 194 份湖
南稗子(E. frumentacea (Roxb.) Link)ꎬ 并根据
它们的形态差异将其分成了 5 组ꎮ Emine 和 Hus ̄
rev[4]也发现ꎬ 不同地理来源的稗(E. crus ̄galli (L.)
Beauv.)在种子萌发率、 开花时间、 叶面积、 植株
高度、 小穗长度、 地上部分生物量、 根干重、 种子
数量上均存在强烈变异ꎬ 这些变异可能与耕作方
式、 农作物、 地理位置及除草剂使用情况等有关ꎮ
目前ꎬ 稗属植物的鉴定和分类检索主要以形
态性状为依据ꎬ 但稗属植物形态性状的高度变异
使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种和种下单位的划分界限
观点不同ꎬ 因而稗属植物的分类问题还存在较多
争议[5] ꎮ 如 Yamaguchi 等[6]研究发现ꎬ 水田稗
(E. oryzoides (Ard.) Fritsch)和稗之间的形态鉴
定很难ꎻ 芒的长度一直是稗属植物形态性状的重要
鉴定特征ꎬ 但是 Ruiz ̄Santaella等[7]指出稗属植物
芒的长度与生长环境有关ꎮ
戴水连[8]曾将中国分布的稗属植物分成 5 个
类群: 类群 1 为光头稗(E. colonum (L.) Link)ꎻ
类群 2由水田稗和台湾稗(E. formosensis (Ohwi)
Dai)组成ꎻ 类群 3包括稗、 长芒野稗(E. crus ̄galli
var. caudate ( Roshevitz) Kitagawa.)、 无芒稗
(E. crus ̄galli var. mistis (Pursh) Peterm.)、 西来
稗(E. crus ̄galli var. zelayensis (H􀆰 B􀆰 K.) Hitchc.)ꎻ
类群 4 包括孔雀稗 ( E. cruspavonis (H􀆰 B􀆰 K.)
Schult.)、 短芒稗 ( E. crus ̄galli var. breviseta
(Neilr.) Dai)、 无芒旱稗(E. crus ̄galli var. prati ̄
cola (Ohwi) Dai)、 狭叶旱稗(E. crus ̄galli var.
austro ̄japonensis (Ohwi) Dai)ꎻ 类群 5由湖南稗
子和紫穗稗(E. utilis Ohwi et Yabuno)组成ꎮ 同
时ꎬ 他把短芒稗、 无芒旱稗、 狭叶旱稗从稗的变种
改组为孔雀稗的变种ꎬ 但是最新出版的 Flora of
China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分类处理ꎮ
Nakayama 等[9]和 Yasuda 等[10]认为染色体
数目及核型分析可以用来鉴定稗属植物ꎮ 冯久焕和
张廷璧[11]发现中国稗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2n=36或 2n =54ꎬ 其中稗、 西来稗、 长芒稗、 硬
稃稗、 水田稗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54ꎬ 无芒稗、
孔雀稗、 旱稗为 2n =36ꎻ 西来稗、 孔雀稗及水田
稗的染色体核型为 2B 型ꎬ 无芒稗、 旱稗、 稗、 硬
稃稗及长芒稗的核型类别均为 2A型ꎮ
Yabuno[12-14]认为水田稗不仅是东亚稻田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杂草ꎬ 而且其作为四倍体(2n =4x =
36)是稗(2n=6x=54)的祖先ꎬ 也是六倍体栽培种
紫穗稗的野生种形式ꎮ 基于核糖体 DNA ITS 区和
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ꎬ Aoki 和 Yamaguchi[15]发现
稗的西半球分布种群与欧亚种群存在着显著遗传分
化ꎮ Yamaguchi等[6]利用非编码基因序列 trnT ̄L ̄F
对东亚分布的稗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ꎬ 并
将稗属植物 9 个种分为 5 组ꎮ Yasuda 等[10]利用
PCR ̄RFLP 对稻稗(E. oryzicola)、 稗复合群及其
2 个变种 (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 和 var. for ̄
63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mosensis) 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ꎬ 结果表明
E. oryzicola所有个体的扩增片段高度一致ꎬ 稗复
合群的所有个体之间的扩增片段也完全相同ꎬ 即采
用这种方法可将这 2个物种区别开来ꎮ Yabuno[16]
曾对野生稗(E. stagnina)的生长性状、 染色体数
目等进行观察ꎬ 发现野生稗的不同个体间形态变异
强烈ꎬ 不同地区来源的野生稗在基因型和形态上也
存在差异ꎮ Hilu[17]利用 RAPD 标记、 Roy 等[18]通
过 cpDNA和 rDNA序列分析也发现稗属植物种内
存在高度变异ꎮ
我国稻作历史悠久ꎬ 稻田稗属植物种类多、 分
布广ꎬ 但是我国稻区稗属究竟有多少种类ꎬ 不同种
类出现的频率如何尚不清楚ꎮ 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
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样本进行较系统地收集ꎬ 并
播种于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以消除不同生境对表型性
状的影响ꎬ 再通过形态数据采集及借助于聚类分析
和主成分分析方法ꎬ 研究并明确我国主要农区稻田
稗属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现状ꎬ 为稻田稗属杂草的
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ꎮ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2011年 4-10月ꎬ 从我国 15个省和 1个直辖市
的稻田收集到 206份稗属植物成熟种子ꎮ 为更直观
地展示采集地点的分布情况ꎬ 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网站 (http: / / nfgis􀆰 nsdi􀆰 gov􀆰 cn / )下载中国
地图后ꎬ 应用软件 ArcGis 9􀆰 3(美国 ESRI 公司开发
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 WGS ̄84 坐标系ꎬ 绘制了
采集地点在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的分布图(图 1)ꎮ
对每一个采集地点内的稗属植物进行初步分类
后分别采集ꎮ 每一种稗属植物采集单棵植株上所有
基本成熟的果穗ꎬ 单独存放并编号ꎬ 带回实验室ꎬ
经晒干、 脱粒、 去杂后ꎬ 置于室内干燥处常温保存
备用ꎮ
2012年 6月 4 日ꎬ 从每份种子样本中选取约
100枚种子ꎬ 用自来水常温浸种 48 h 后ꎬ 放入培
养箱(35℃)催芽 48 hꎬ 对部分不发芽的种子样本
延长催芽时间(24 h)ꎮ 种子催芽后ꎬ 按地区编号
顺序撒播ꎮ 每份样本的种植小区面积为 1􀆰 2 m2(长
1􀆰 2 mꎬ 宽 1 m)ꎻ 当稗属植物幼苗长至一心一叶
图 1  中国稻区稗属植物采样点示意图
Fig􀆰 1  Collection locations of Echinochloa in China
时ꎬ 间苗、 定苗ꎬ 并确保每小区 20 株ꎬ 株行距为
24 cm × 28 cmꎻ 每小区间隔 30 cmꎬ 若干小区纵
向排列成条块ꎬ 条块之间留 60 cm 操作沟ꎮ 最后
每份样本选取 5棵成熟植株测量相关形态性状ꎮ
    206 份稗属植物样本栽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富阳市实验基地(29°44′45″ ~30°11′ 45″Nꎬ
119°25′22″ ~120°9′18″E)ꎬ 该地区属中亚热带
北缘季风区ꎬ 四季分明ꎬ 年平均气温 16􀆰 4℃ꎬ 无
霜期 231 dꎬ ≥10℃活动积温为 4700℃ꎬ 持续时
间约为 225 dꎮ
1􀆰 2  形态特征的观测和赋值方法
根据 Flora of China[19]及戴水连[8]等关于稗属
植物分类所选择的形态性状ꎬ 测定了 206 份稗属
植物样本的 21个性状特征ꎮ
叶长(M1)和叶宽(M2): 取植株花序轴顶部
以下第 3 片成熟叶ꎬ 用直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叶
片横向最宽处)ꎻ
圆锥花序长度(M3): 用直尺测量成熟圆锥花
序的长度ꎻ
总状花序长度(M4): 用直尺测量倒数第 2 个
总状花序的长度ꎻ
小穗芒长(M5):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穗芒长ꎻ
小穗长度(M6): 随机抽取植株顶部成熟小
穗ꎬ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穗底部至顶部长度ꎻ
734  第 5期                        陆永良等: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第 1 颖长度 /小穗长度(M7): 用游标卡尺测
量第 1颖长ꎬ 再计算颖长与穗长的比例ꎻ
主茎直径(M8): 用游标卡尺随机测量结穗茎
倒数第 2节的直径ꎻ
株高(M9): 用直尺测量植株底部至自然顶部
的垂直高度ꎻ
小穗颜色(M10): 浅绿色(1)、 绿色(2)、 暗
绿色(3)、 紫色(4)、 深紫色(5)和紫黑色(6)ꎻ
谷粒脱粒性(M11): 成熟时小穗不脱落(1)和
容易脱落(2)ꎻ
第一外稃质地(M12): 草质(1)、 革质(2)ꎻ
谷粒是否被稃片包裹(M13): 不包裹(1)、 全
包裹(2)ꎻ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M14): 无分枝(1)、 稍有
分枝(2)、 明显分枝(3)、 强烈分枝(4)ꎻ
圆锥花序弯曲程度(M15): 直立(1)、 稍弯曲
(2)、 明显弯曲(3)ꎻ
总状花序疏密程度(M16): 疏松(1)、 中等
(2)、 紧密(3)ꎻ
总状花序贴 /不贴向主轴(M17): 贴向花序轴
(1)、 斜举(2)ꎻ
总状花序弯曲程度(M18): 直立(1)、 弯曲
(2)ꎻ
小穗在总状花序排列(M19): 明显 4 列(1)、
非 4列排列(2)ꎻ
植株基部株形(M20): 狭(1)、 微展开(2)、
展开(3)ꎻ
植株基部颜色(M21): 黄色(1)、 绿色(2)、
紫红色(3)ꎮ
以上描述的前 9项为定量性状ꎬ 单位均为 cmꎬ
重复 5次求平均值ꎻ 后 12项为二态或多态性状ꎮ
1􀆰 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前进行最大值标准化处理ꎬ 使每个性
状的数据处于 0~1 之间ꎬ 再用 PCORD 4􀆰 0 软件
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ꎮ PCORD 4􀆰 0 在运算
前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定义ꎬ 运算时作不同
的处理ꎮ 聚类分析采用 Centroid 聚类策略ꎬ 主成
分分析时数据采用非中心化处理(non ̄centered)ꎮ
根据 206 份样本在聚类拓朴树和散点图上的位置
关系ꎬ 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组ꎮ 在此基础
上ꎬ 应用 SPSS 16􀆰 0统计 21个形态性状在各组之
间的差异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形态性状的变异特点分析
对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 21 个形态性状指标进
行描述性分析(表 1)ꎬ 发现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小穗
芒长ꎬ 可达 174􀆰 99%ꎻ 其次是株高、 主茎直径、
叶宽和叶长ꎬ 变异幅度均超过 30%ꎻ 变异幅度最
小的是小穗长度ꎬ 仅有 13􀆰 87%ꎮ
2􀆰 2  聚类分析结果
基于 21 项形态性状数据对 206 份稗属植物样
本进行聚类分析(图 2)ꎬ 根据样本在聚类图上的位
置关系ꎬ 并结合 Flora of China[19]对稗属植物种的
分类标准ꎬ 206 份样本可鉴别为 8 组(G1 ~G8)ꎬ
其中:
G1: 包括 S16和 S17 两份样本ꎬ 为湖南稗子
(E. frumentacea)ꎬ 其主要的分类特征为小穗不易
脱落ꎬ 圆锥花序弯曲明显ꎬ 呈下垂状ꎻ
G2: 包括 S141~S146ꎬ 共 6 份样本ꎬ 为细叶
旱稗(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ꎬ 其主要的分类
特征为植株高大粗壮ꎬ 叶及圆锥花序较长ꎻ
G3: 包括 S148 ~S161ꎬ 共 14 份样本ꎬ 为硬
稃稗 (E􀆰 glabrescens)ꎬ 该种第一外稃坚硬、 光
亮ꎬ 叶片宽ꎬ 总状花序排列紧密且二级分枝强烈ꎻ
G4: 包括 S59~S61、 S99、 S147ꎬ 共 5 份样
本ꎬ 为水田稗 ( E􀆰 oryzoides)ꎬ 均采自于黑龙江
省ꎬ 小穗长达到 4 mm以上ꎬ 谷粒外露ꎻ
G5: 包括 S14 和 S15 两份样本ꎬ 为光头稗
(E. colona)ꎬ 其小穗在总状花序轴上排成 4 列ꎬ
第一颖约为小穗的一半ꎬ 植株偏矮ꎻ
G6: 包括 S164、 S168、 S171 ~S172、 S177、
S180、 S197~S206ꎬ 共 16 份样本ꎬ 为长芒稗(E.
caudate)ꎬ 其小穗芒长约 20 mmꎬ 小穗紫色或绿
色ꎬ 总状花序简单、 排列紧密ꎻ
G7: 包括 S18~S25ꎬ 共 8 份样本ꎬ 为孔雀稗
(E. cruspavonis)ꎬ 其小穗芒长超过 15 mmꎬ 紫色ꎬ
总状花序由许多小短枝组成ꎬ 排列较长芒稗稀疏ꎻ
    G8: 包括 S1 ~S13、 S26 ~S58、 S62 ~S76、
S78~S80、 S82~S98、 S100~S140、 S162~S163、
83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表 1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的性状描述性统计
Table 1  Descriptive morphological trait statistics of 206 Echinochloa specimens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s
编号
Codes
最大值
Maximal values
最小值
Minimal values
均值
Average values
标准误差
Standard errors
变异系数(%)
Variation coefficients
叶长(cm) M1 45.40 6.20 25.08 0.58 32.98
叶宽(cm) M2 1.48 0.26 0.67 0.02 33.80
圆锥花序长度(cm) M3 34.73 3.98 15.30 0.27 25.23
总状花序长度(cm) M4 6.80 1.74 3.84 0.07 24.53
小穗芒长(cm) M5 3.36 0.00 0.43 0.05 174.99
小穗长度(cm) M6 0.45 0.18 0.32 0.00 13.87
第 1颖长度 /小穗长度 M7 0.66 0.30 0.45 0.01 20.84
主茎直径(cm) M8 0.72 0.08 0.31 0.01 37.31
株高(cm) M9 190.00 23.00 97.70 2.59 37.99
小穗颜色 M10 6 1 2.07 - -
谷粒脱落性 M11 1 0 0.99 - -
第一外稃质地 M12 1 0 0.93 - -
谷粒是否被稃片包裹 M13 1 0 0.94 - -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M14 3 1 1.73 - -
圆锥花序弯曲程度 M15 3 1 1.22 - -
总状花序疏密程度 M16 3 1 2.17 - -
总状花序贴 /不贴向主轴 M17 1 0 0.89 - -
总状花序弯曲程度 M18 1 0 0.99 - -
小穗在总状花序轴排列 M19 3 1 2.38 - -
植株基部株形 M20 3 1 1.32 - -
植株基部颜色 M21 1 0 0.99 - -
  Notes: M1ꎬ Leaf lengthꎻ M2ꎬ Leaf widthꎻ M3ꎬ Panicle lengthꎻ M4ꎬ Raceme lengthꎻ M5ꎬ Awn length of spikeletꎻ M6ꎬ Spikelet lengthꎻ
M7ꎬ Length of the first glume length / spikelet lengthꎻ M8ꎬ Diameter of main stemꎻ M9ꎬ Individual heightꎻ M10ꎬ Spikelet colorꎻ
M11ꎬ Caryopsis abscission characteristicꎻ M12ꎬ Lemma characterꎻ M13ꎬ Caryopsis wrapped by lemma or notꎻ M14ꎬ Raceme
branching degreeꎻ M15ꎬ Panicle bending degreeꎻ M16ꎬ Compact degree of racemeꎻ M17ꎬ Raceme keeping close to rachis or
notꎻ M18ꎬ Raceme bending degreeꎻ M19ꎬ Spikelet arrangement in raceme rachisꎻ M20ꎬ Morphological type of plant basal por ̄
tionsꎻ M21ꎬ Color of plant basal portions. The same below.
S165~S167、 S169 ~S170、 S173 ~S176、 S178、
S181~ S196ꎬ 共计 150 份样本ꎬ 为稗 ( E. crus ̄
galli)复合群ꎬ 包括稗原变种 ( E. crus ̄galli var.
crus ̄galli)和稗的变种无芒稗(var. mitis)、 短芒稗
(var. breviseta)和西来稗(var. zelayensis)ꎮ 该类
群小穗浅绿或绿色、 总状花序简单或有不明显分
枝ꎬ 芒长 0~30 mmꎮ 其中ꎬ 无芒稗小穗绿色相对
较深ꎬ 第一颖较短ꎻ 西来稗叶片较窄ꎬ 小于 5 mmꎻ
短芒稗小穗短于 3 mmꎬ 株型比较紧凑ꎮ
S77、 S81、 S179三份样本没有聚合到相应的
G1~G8分类群中ꎮ S77 植株偏矮ꎬ 仅 42 cmꎬ 而
圆锥花序特别长ꎬ 达 34􀆰7 cmꎮ S81采自新疆ꎬ 其
叶片较宽、 总状花序特别长(达 6􀆰 8 cm)ꎬ 明显区
别于其它样本ꎮ
此外ꎬ 对 21个形态性状在湖南稗子、 细叶旱
稗、 硬稃稗、 水田稗、 光头稗、 长芒稗、 孔雀稗、
稗及其变种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 S ̄N ̄K 显著
性检验ꎬ 结果显示(表 2)ꎬ 叶长、 叶宽、 圆锥花序
长度、 总状花序长度、 小穗芒长、 小穗长度、 第 1
颖长度 /小穗长度、 主茎直径、 株高、 小穗颜色、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圆锥花序弯曲程度、 总状花序
疏密程度、 总状花序贴 /不贴向主轴、 植株基部株
型、 植株基部颜色这 16 个表型性状指标在 G1 ~
G8分类群之间有显著差异ꎮ
对图 2中的第 8组(G8)稗复合群 150 份样本
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ꎬ 可以将其分为 3 个亚组(图
3)ꎮ 根据中国稗属植物的分类检索表ꎬ 亚组 1、 2、
3分别对应于短芒稗、 无芒稗、 西来稗 3 个变种ꎮ
对 21个形态性状在 3个亚组间进行方差分析及 S ̄
N ̄K检验ꎬ 发现叶宽、 小穗长度、 第 1 颖长度 /小
穗长度、 小穗颜色和植株基部株形这 5个形态指标
在 3个变种之间差异显著(表 3)ꎮ
934  第 5期                        陆永良等: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G1: 湖南稗子 E. frumentaceaꎻ G2: 细叶旱稗 E. crusgalli var. praticolaꎻ G3: 硬稃稗 E. glabrescensꎻ G4: 水田稗 E. oryzoidesꎻ
G5: 光头稗 E. colonaꎻ G6: 长芒稗 E. caudateꎻ G7: 孔雀稗 E. cruspavonisꎻ G8: 稗复合群 Complex of E. crus ̄galli
图 2  基于 21个形态性状的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聚类图
Fig􀆰 2  Cluster analysis of 206 specimens of Echinochloa based on their 21 morphological traits
2􀆰 3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对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 21 个形态性状进行主
成分分析ꎬ 结果显示(表 4)ꎬ 第 1主成分方差贡献
率高达 92􀆰 516%ꎬ 谷粒脱落性、 谷粒是否被稃片
包裹、 第一外稃质地、 植株基部株形、 总状花序疏
密程度、 小穗长度、 第 1 颖长度 /小穗长度、 总状
花序分枝程度的信息负荷量绝对值较高ꎬ 分别为
0􀆰 3644、 0􀆰 3475、 0􀆰 3428、 0􀆰 2919、 0􀆰 2677、
0􀆰 2565、 0􀆰 2501、 0􀆰 2146ꎬ 这 6 个性状是 206 份
稗属植物样本分种的重要鉴别性状ꎮ 第二主成分的
方差贡献率仅为 2􀆰 061%ꎬ 但株高、 第一外稃质
地、 小穗颜色、 植株基部株形、 叶长、 小穗芒长、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主茎直径和叶宽的信息负荷
量绝对值较高ꎬ 分别为 0􀆰 3467、 0􀆰 3314、 0􀆰 3251、
04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表 2  16个形态性状在 8组稗属植物分类群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Table 2  Differences in sixteen morphological traits among eight Echinochloa groups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s
湖南稗子
E.frumen ̄
tacea
细叶旱稗
E.crus ̄galli
var.praticola
硬稃稗
E.glabre ̄
scens
水田稗
E.oryzoides
光头稗
E.colona
长芒稗
E.caudate
孔雀稗
E.cruspa ̄
vonis
稗复合群
Complex of
E.crus ̄galli
方差

显著度
Sig.
叶长(M1) 29.30 ± 2.10 b 33.67 ± 2.85 b 33.49 ± 2.29 b 14.43 ± 2.13 a 21.10 ± 11.30 ab 29.98 ± 2.04 b 21.98 ± 2.34 ab 23.98 ± 0.61 ab 6.81 0.00
叶宽(M2) 0.64 ± 0.08 ab 0.88 ± 0.04 b 0.92 ± 0.05 b 0.45 ± 0.04 a 0.57 ± 0.15 ab 0.83 ± 0.07 ab 0.75 ± 0.08 ab 0.63 ± 0.02 ab 7.10 0.00
圆锥花序长度 (M3) 14.50 ± 1.50 ab 18.10 ± 1.77 b 18.07 ± 1.22 b 9.56 ± 1.59 a 10.00 ± 5.80 a 16.25 ± 1.06 ab 15.79 ±1.37 ab 15.10 ± 0.28 ab 4.27 0.00
总状花序长度 (M4) 2.75 ± 0.850 a 3.10 ± 0.330 a 4.03 ± 0.278 a 2.86 ± 0.333 a 2.70 ± 0.900 a 3.57 ± 0.265 a 4.18 ± 0.437 a 3.93 ± 0.072 a 2.83 0.01
小穗芒长(M5) 0.29 ± 0.29 a 0.00 a 0.30 ± 0.16 a 0.23 ± 0.23 a 0.00 a 1.98 ± 0.19 b 1.65 ± 0.13 b 0.23 ± 0.04 a 30.30 0.00
小穗长度(M6) 0.37 ± 0.05 bc 0.28 ± 0.00 a 0.30 ± 0.00 ab 0.40 ± 0.03 c 0.30 ± 0.02 ab 0.30 ± 0.01 ab 0.30 ± 0.01 ab 0.32 ± 0.01 ab 5.96 0.00
第 1颖长 /小穗长
度(M7) 0.50 ± 0.00 b 0.30 ± 0.00 a 0.43 ± 0.03 ab 0.38 ± 0.05 ab 0.50 ± 0.00 b 0.40 ± 0.03 ab 0.48 ± 0.03 b 0.46 ± 0.01 b 4.38 0.00
主茎直径(M8) 0.30 ± 0.06 bc 0.46 ± 0.03 c 0.42 ± 0.03 bc 0.13 ± 0.02 a 0.24 ± 0.15 ab 0.40 ± 0.02 bc 0.39 ± 0.05 bc 0.29 ± 0.01 bc 10.74 0.00
株高(M9) 112.5 ± 2.05 ab 152.5 ± 11.46 b 127.64 ± 6.54 ab 73.56 ± 14.17 a 84.00 ± 61.00 a 123.50 ± 9.71 ab 118.38 ± 18.79 ab 89.76 ± 2.60 a 7.44 0.00
小穗颜色(M10) 3.00 ± 0.00 ab 5.00 ± 0.00 c 2.14 ± 0.14 a 2.80 ± 0.74 ab 2.00 ± 0.00 a 4.19 ± 0.46 bc 4.00 ± 0.00 bc 1.59 ± 0.06 a 37.29 0.00
总状花序分枝程
度(M14) 1.00 ± 0.00 ab 1.00 ± 0.00 ab 2.86 ± 0.09 b 1.60 ± 0.25 ab 1.00 ± 0.00 ab 1.81 ± 0.14 ab 3.00 ± 0.00 b 1.61 ± 0.05 ab 16.41 0.00
圆锥花序弯曲程
度(M15) 3.00 ± 0.00 c 1.00 ± 0.00 a 1.00 ± 0.00 a 1.20 ± 0.20 a 1.00 ± 0.00 a 1.69 ± 0.12 b 2.00 ± 0.00 b 1.13 ± 0.03 a 21.82 0.00
总状花序疏密程
度(M16) 1.00 ± 0.00 a 2.00 ± 0.00 b 2.93 ± 0.07 c 2.00 ± 0.00 b 2.50 ± 0.50 bc 2.88 ± 0.085 c 2.13 ± 0.13 b 2.05 ± 0.03 b 23.20 0.00
总状花序贴 /不贴
向主轴(M17) 1.00 ± 0.00 b 0.17 ± 0.17 a 1.00 ± 0.00 b 1.00 ± 0.00b 1.00 ± 0.00 b 0.00 a 1.00 ± 0.00 b 0.99 ± 0.01 b 271.29 0.00
植株基部株形
(M20) 2.50 ± 0.50 a 1.83 ± 0.17 a 2.00 ± 0.11 a 2.40 ± 0.25 a 2.00 ± 0.00 a 2.19 ± 0.10 a 2.00 ± 0.00 a 2.49 ± 0.05 a 4.19 0.00
植株基部颜色
(M21) 2.00 ± 0.00 a 3.00 ± 0.00 b 1.14 ± 0.14 a 1.40 ± 0.40 a 1.00 ± 0.00 a 1.25 ± 0.14 a 2.00 ± 0.38 a 1.23 ± 0.04 a 11.93 0.00
图 3  稗复合群 3个亚组的表征关系
Fig􀆰 3  Ph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subgroups
of E. crus ̄galli complex
0􀆰 3179、 0􀆰 2824、 0􀆰 2804、 0􀆰 2783、 0􀆰 2780、
0􀆰 2656ꎮ 综合考虑前二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
各性状的信息负荷量ꎬ 我们认为谷粒脱落性、 谷粒
是否被稃片包裹、 第一外稃质地、 植株基部株形、
总状花序疏密程度、 小穗长度、 第 1 颖长度 /小穗
长度、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株高、 小穗颜色、 植株
基部株形、 叶长、 小穗芒长、 主茎直径和叶宽是鉴
别稗属植物不同种类的重要参考性状ꎮ
    此外ꎬ 基于 21个形态性状对 206 份稗属植物
样本进行主成分排序的二维散点图(图 4)ꎬ 可从
206份样本中识别出细叶旱稗、 湖南稗子、 水田稗、
硬稃稗、 长芒稗-孔雀稗、 稗及其变种 6个类群ꎮ
3  讨论
3􀆰 1  关于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的分类
戴水连[8]曾将中国稗属植物分成 5 个类群ꎬ
其中类群 1(光头稗)、 类群 2(水田稗)、 类群 5
(湖南稗子)在本实验中得到了确认ꎻ 而类群 3(包
括长芒稗、 稗及其变种无芒稗和西来稗)、 类群 4
(包括孔雀稗、 短芒稗、 无芒旱稗、 细叶旱稗)与
本研究结果不同ꎻ 同时ꎬ 他将短芒稗(E. crus ̄galli
var. breviseta)、 细叶旱稗(E. crus ̄galli var. prati ̄
cola)、 小旱稗(E. crus ̄galli var. austro ̄japonen ̄
sis)从稗的变种改为孔雀稗的变种ꎮ 这些基于细胞
144  第 5期                        陆永良等: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表 3  5个形态性状在稗 3个变种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five traits among three Echinochloa crus ̄galli varieties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s
短芒稗
E.crus ̄galli var.breviseta
无芒稗
E.crus ̄galli var.mitis
西来稗
E.crus ̄galli var.zelayensis
组内均方
MS
方差

显著度
Sig.
叶宽 (M1) 0.61 ± 0.022 b 0.576 ± 0.029 b 0.44 ± 0.014 a 0.166 20.674 0
小穗长度 (M6) 0.28 ± 0.004 a 0.34 ± 0.010 b 0.35 ± 0.005 b 0.025 23.657 0
第 1颖长 /小穗长度 (M7) 0.500 ± 0.000 b 0.40 ± 0.028 a 0.50 ± 0.005 b 0.051 17.598 0
小穗颜色 (M10) 1.09 ± 0.091 a 2.00 ± 0.000 b 1.13 ± 0.053 a 4.281 50.231 0
株基部株形 (M20) 2.45 ± 0.157 a 3.00 ± 0.000 b 2.90 ± 0.048 b 1.067 10.457 0
    注: 表中同一行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变种之间在 P = 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ꎮ
Note: Different letters on the same line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P = 0.05 level.
表 4  21个形态性状在第 1和第 2主成分上的信息负荷量
Table 4  Information load capacity of 21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s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s
第 1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 1
第 2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 2
形态性状
Morphological traits
第 1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 1
第 2主成分
Principal
component 2
叶长 (M1) -0.2071 -0.2824 第一外稃质地(M12) -0.3428 0.3314
叶宽 (M2) -0.1685 -0.2656 谷粒是否被稃片包裹(M13) -0.3475 0.1699
圆锥花序长度 (M3) -0.1631 -0.0833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M14) -0.2146 -0.2783
总状花序长度 (M4) -0.2094 0.0429 圆锥花序弯曲程度 (M15) -0.1503 -0.1012
小穗芒长 (M5) -0.0494 -0.2804 总状花序疏密程度 (M16) -0.2677 -0.1383
小穗长度 (M6) -0.2565 0.1415 总状花序贴 /不贴向主轴 (M17) -0.1643 0.2153
第 1颖长 /小穗长度 (M7) -0.2501 0.1669 总状花序弯曲程度 (M18) -0.0027 -0.0065
主茎直径 (M8) -0.1593 -0.2780 小穗在总状花序轴排列 (M19) -0.2919 0.3179
株高(M9) -0.1891 -0.3467 植株基部株形 (M20) -0.1642 -0.1159
小穗颜色 (M10) -0.1258 -0.3251 植株基部颜色 (M21) -0.0034 0.0148
谷粒脱落性 (M11) -0.3644 0.0672 累计贡献率(%) 92.516 93.557
学观察结果的分类工作ꎬ 主要探讨了中国稗属植物
可能的起源和演化关系ꎬ 并没有给出稗属植物分种
的具体鉴别性状ꎬ 而且关于短芒稗、 细叶旱稗和小
旱稗的分类处理观点也没有得到 Flora of China 的
认同ꎮ
人们普遍将细叶旱稗作为稗的变种ꎬ 但对 206
份稗属植物样本的聚类分析(图 2)表明ꎬ 细叶旱稗
与稗的其它变种(孔雀稗、 长芒稗等)在种的分类
水平上有明显的形态差异ꎮ 该类群(图 2ꎬ G2)由
于总状花序简单、 小穗无芒、 叶较宽、 植株高大、
小穗紫黑色等特点而单独聚成一组ꎬ 从该组在聚类
图上的位置来推测ꎬ 细叶旱稗作为独立的种更为合
适ꎬ 但这一分类处理意见还需进一步的分子数据来
验证ꎮ
聚类分析是数量分类学的一种重要方法ꎬ 到目
前为止ꎬ 尚无严格的标准确定聚类分组的阈值ꎮ 聚
类分析树状图作为一种辅助分析依据ꎬ 取多大的阈
值ꎬ 具体分成几组ꎬ 如何对结果进行解释ꎬ 要结合
具体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20]ꎮ 对本实验的 206
份稗属植物样本ꎬ 若采用统一的阈值进行分组ꎬ 可
以选择在距离为 2􀆰 45E+00的位置(图 2)将所有样
本分成 6组ꎮ 其中ꎬ G1~G5 五个组分别对应于湖
南稗子、 细叶旱稗、 硬稃稗、 水田稗、 光头稗ꎻ 而
G6、 G7和 G8 聚成一大组ꎬ 且 G6 和 G7 较好地
对应于长芒稗和孔雀稗ꎮ 考虑到孔雀稗和长芒稗在
总状花序的分枝式样上有明显的区别ꎬ 以长芒稗染
色体 2n =54ꎬ 核型为 2A 型ꎬ 孔雀稗的 2n =36ꎬ
核型为 2B 型[11]ꎬ 本研究按 8 个分类群进行分组
讨论ꎬ 没有采用统一的某一阈值来划分ꎬ 而是结合
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特征对稗属植物进行分种鉴定ꎮ
作为一种表征分类学ꎬ 聚类分析的结果只能辅
助于人们对分类系统的认识ꎬ 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
泛接受的标准来确定分组阈值ꎮ 本研究虽没有提出
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ꎬ 但其结果对于更好地了解中
24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图 4  基于 21个形态性状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在第 1和第 2主成分上的二维散点图
Fig􀆰 4  PCA two ̄dimensional scatter plot of 206 Echinochloa specimens in
the first two principal component based on 21 morphological traits
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种间及种下分类单位的形
态分化情况、 分类识别等提供了参考依据ꎮ
在稗属植物中ꎬ 植株基部的颜色变异很大ꎬ 从
黄色至紫红色ꎬ 其中黄色、 绿色和紫红色比较有代
表性ꎮ 同样小穗的颜色也存在着连续的变异(从浅
绿至紫黑色)ꎬ 但从小穗的表型特征统计上只能区
分出浅绿色、 绿色、 暗绿色、 紫色、 深紫色和紫黑
色ꎮ 对稗属植物的这些形态特征或性状只有赋予一
定数值后才能参与数据运算[20ꎬ21]ꎬ 这类数据是典
型的顺序多态数据或有序多态数据ꎬ 恰似生态学研
究中的盖度、 多度ꎬ 需先分成若干等级ꎬ 再数值化
参与运算ꎮ
3􀆰 2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基于 21 个形态性状在 206 份稗属植物样本中
分组识别的信息负荷量ꎬ 我们认为谷粒脱落性、 谷
粒是否被外稃包裹、 第一外稃质地、 植株基部株
形、 总状花序疏密程度、 小穗长度、 第 1 颖长并 /
小穗长度、 总状花序分枝程度、 株高、 小穗颜色、
植株基部株形、 叶长、 小穗芒长、 主茎直径和叶宽
是鉴别稗属植物种类的重要性状ꎮ 再结合前人关于
稗属植物种和变种的分类处理和建议ꎬ 编制了中国
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分种检索表ꎮ
3􀆰 3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多样性
本研究中的稗属植物材料是基于“国家水稻产
业体系项目(nycytx ̄01)-稻田杂草防控技术研究与
示范”平台收集的ꎬ 由各地基层植保站提供稻田稗
属植物样本ꎬ 在材料来源上具有随机性ꎬ 因此稗属
植物杂草种类出现的频率可反映其在我国主要农区
稻田中的发生情况ꎮ 206份稗属植物样本中ꎬ 湖南
稗子、 光头稗、 水田稗、 细叶旱稗、 孔雀稗、 长芒
稗、 硬稃稗、 稗复合群的样本数分别为 2、 2、 5、
6、 8、 16、 14、 150 份ꎬ 占总样本量的 0􀆰 97%、
0􀆰 97%、 2􀆰 42%、 2􀆰 91%、 3􀆰 88%、 7􀆰 77%、 6􀆰 80%、
72􀆰 81%ꎮ 另外ꎬ 有 3 份样本没有聚合成组ꎬ 仅占
344  第 5期                        陆永良等: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1. 谷粒成熟时不脱落ꎬ 圆锥花序弯曲ꎬ 常下垂直状ꎬ 总状花序稀疏 湖南稗子(E. frumentacea)􀆺􀆺􀆺􀆺􀆺􀆺􀆺􀆺􀆺􀆺􀆺
1. 谷粒成熟时易脱落ꎬ 圆锥花序直立或倾立ꎬ 不或略弯曲ꎬ 总状花序紧密
  2. 下部稃片隆起ꎬ 坚硬ꎬ 光亮 硬稃稗(E. glabrescens)􀆺􀆺􀆺􀆺􀆺􀆺􀆺􀆺􀆺􀆺􀆺􀆺􀆺􀆺􀆺􀆺􀆺􀆺􀆺􀆺􀆺􀆺􀆺􀆺􀆺􀆺􀆺
  2. 下部稃片背部扁平ꎬ 草质
3. 小穗长于 4 mmꎬ 叶短ꎬ 6~18 cm 水田稗(E. oryzoides)􀆺􀆺􀆺􀆺􀆺􀆺􀆺􀆺􀆺􀆺􀆺􀆺􀆺􀆺􀆺􀆺􀆺􀆺􀆺􀆺􀆺􀆺􀆺􀆺􀆺
3. 小穗 2~4 mmꎬ 叶长ꎬ 18~45 cm
  4. 小穗无芒
    5. 总状花序整齐排成 4列ꎬ 小穗绿色ꎬ 第一颖长为小穗长度的一半 光头稗(E. colona)􀆺􀆺􀆺􀆺􀆺􀆺􀆺􀆺􀆺􀆺􀆺
    5. 总状花序排列不整齐ꎬ 小穗紫色ꎬ 第一颖长为小穗长度的 1 / 3 细叶旱稗(E. crus ̄galli var. praticola)􀆺􀆺􀆺􀆺
  4. 小穗有芒或至少部分有芒
      6. 小穗均具长芒ꎬ 15~24 mm
        7. 总状花序由许多小短枝组成ꎬ 总状花序稀疏ꎬ 长芒常紫色 孔雀稗(E. cruspavonis)􀆺􀆺􀆺􀆺􀆺􀆺􀆺􀆺􀆺􀆺
        7. 总状花序单一ꎬ 没有明显的次级分枝ꎬ 总状花序紧密ꎬ 长芒常绿色 长芒稗(E. caudate)􀆺􀆺􀆺􀆺􀆺􀆺􀆺
      6. 小穗芒长短不一ꎬ 0~10 mm
          8. 总状花序柔软ꎬ 下稃的芒长 5~10 mm 稗(E. crus ̄galli var. crus ̄galli)􀆺􀆺􀆺􀆺􀆺􀆺􀆺􀆺􀆺􀆺􀆺􀆺􀆺􀆺
          8. 总状花序坚硬ꎬ 下稃无芒或短于 5 mm
            9. 叶较窄ꎬ 2􀆰 6~5􀆰 5 mm 西来稗(E. crus ̄galli var. zelayensis)􀆺􀆺􀆺􀆺􀆺􀆺􀆺􀆺􀆺􀆺􀆺􀆺􀆺􀆺􀆺􀆺􀆺
            9. 叶较宽ꎬ 5􀆰 0~7􀆰 4 mm
              10. 小穗长 3􀆰 0~4􀆰 2 mmꎬ 小穗绿色 无芒稗(E. crus ̄galli var. mitis)􀆺􀆺􀆺􀆺􀆺􀆺􀆺􀆺􀆺􀆺􀆺􀆺􀆺􀆺
              10. 小穗长 2􀆰 6~3􀆰 0 mmꎬ 小穗浅绿色 短芒稗(E. crus ̄galli var. breviseta)􀆺􀆺􀆺􀆺􀆺􀆺􀆺􀆺􀆺􀆺􀆺
总样本量的 1􀆰45%ꎮ
稗的原变种及其它变种较集中地聚合成一复合
群ꎬ 共 150 份样本ꎬ 这表明在种的水平上稗及其
变种作为一个种来处理是合适的ꎮ 稗复合群的 150
份样本中ꎬ 短芒稗、 无芒稗和西来稗样本各自聚集
成相应的亚组ꎬ 其样本量分别为 11、 14、 40 份ꎬ
占稗复合群样本量的 5􀆰 34%、 6􀆰 80%、 19􀆰 42%ꎻ
其余的 85份样本中以稗原变种为主(41􀆰24%)ꎮ
参考文献:
[ 1 ]   唐恩全ꎬ 汪矛. 稗草的特性及防除[J] . 植物杂志ꎬ
1994(2): 18-19.
[ 2 ]   全国农田考察组. 中国农田杂草区划[J] . 杂草学报ꎬ
1989ꎬ 3(2): 1-5.
[ 3 ]   Gupta Aꎬ Mahajan Vꎬ Kumar Mꎬ Gupta HS. Biodi ̄
versity in the barnyard millet (Echinochloa frumen ̄
tacea Linkꎬ Poaceae) germplasm in India [ J] .
Genet Resour Crop Evolꎬ 2009ꎬ 56(6): 883-889.
[ 4 ]   Emine KAꎬ Husrev M. Genetic and morphologic di ̄
versity of Echinochloa crus ̄galli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 J ] . Phytoparasiticaꎬ 2011ꎬ 39
(1): 93-102.
[ 5 ]   叶承道. 稗属种类、 分布及其防除[J] . 上海农业科
技ꎬ 1984 (5): 16-19.
[ 6 ]   Yamaguchi Hꎬ Yasuda UKꎬ Yano Aꎬ Soejima A.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wild and cultivated Echino ̄
chloa in East Asia inferred from non ̄coding region
sequences of trnT ̄L ̄F [ J] . Weed Biol Managꎬ
2005ꎬ 5(4): 210-218.
[ 7 ]   Ruiz ̄Santaella JPꎬ Bastida Fꎬ Franco ARꎬ De Pra ̄
do R.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 ̄
tion of different Echinochloa spp. and Oryza sativa
populations[ J] . J Agric Food Chemꎬ 2006ꎬ 54
(4): 1166-1172.
[ 8 ]   戴水连. 中国稗属 Echinochloa分类系统的初步研究
[J] . 中山大学学报ꎬ 1986(3): 76-80.
[ 9 ]   Nakayama Yꎬ Umemoto Sꎬ Yamaguchi H. Identifi ̄
cation of polyploid groups in the genus Echinoch ̄
loa by isozyme analysis [ J] . J Weed Sci Techꎬ
1999ꎬ 44(3): 205-217.
[10]   Yasuda Kꎬ Yano Aꎬ Nakayama Yꎬ Yamaguchi H.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 and E. crus ̄galli (L.) Beauv using a poly ̄
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44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polymorphism technique [ J] . Weed Biol Managꎬ
2002ꎬ 2(1): 11-17.
[11]   冯久焕ꎬ 张廷璧. 国产稗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J] .
武汉植物学研究ꎬ 1993ꎬ 11(4): 293-302.
[12]   Yabuno T.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studies
in the genus Echinochloa[ J] . Seiken Zihoꎬ 1953
(6): 66-71.
[13]   Yabuno T. Cytotaxonomic studies on the two culti ̄
vated species and the wild relatives in the genus
Echinochloa[ J] . Cytologiaꎬ 1962ꎬ 27 (3): 296-
305.
[14]   Yabuno T. Biosystematic study of the genus Echi ̄
nochloa[J] . Jap J Botꎬ 1966ꎬ 19 (2): 277-323.
[15]   Aoki Dꎬ Yamaguchi H. Genetic relationship be ̄
tween Echinochloa crus ̄galli and Echinochloa
oryzicola accessions inferred from internal tran ̄
scribed spacer and chloroplast DNA sequences
[J] . Weed Biol Managꎬ 2008ꎬ 8(4): 233-242.
[16]   Yabuno T. Biosystematics of Echinochloa stagnina
(Retz.) P. Beauv.ꎬ cyt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12 ̄and 14 ̄ploid strains[ J] . Geneticaꎬ 1970ꎬ
122(4): 311-315.
[17]   Hilu KW. Evidence from RAPD markers in the evo ̄
lution of Echinochloa millets (Poaceae)[J] . Pl Sys
Evolꎬ 1994ꎬ 189(3): 247-257.
[18]   Roy Sꎬ Simon JPꎬ Lapointe FJ. Determin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cold ̄adapted populations of barn ̄
yard grass ( Echinochloa crus ̄galli )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a total ̄evidence approach using
RAPD DNA and DNA sequences[J] . Can J Botꎬ
2000ꎬ 78(12): 1505-1513.
[19]   Wu ZYꎬ Raven Pꎬ Hong DYꎬ eds. Flora of China:
Vol. 22 [M] . Beijing: Science Pressꎬ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ꎬ 2006.
[20]   钟扬ꎬ 陈家宽ꎬ 黄德世. 数量分类的方法与程序
[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ꎬ 1990.
[21]   张金屯.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 . 北京: 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ꎬ 1995.
(责任编辑: 刘艳玲)
544  第 5期                        陆永良等: 中国主要农区稻田稗草分类与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