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in Shiment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outh China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4ꎬ 32(4): 355~361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3724 / SP􀆰 J􀆰 1142􀆰 2014􀆰 40355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
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解丹丹1ꎬ2ꎬ 苏志尧2∗
(1. 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ꎬ 河南许昌 461000ꎻ 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ꎬ 广州 510642)
摘  要: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ꎬ 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
区内分别建立了 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 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ꎬ 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
1 cm 的乔木、 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ꎬ 分析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 密度、 径级和株高结构ꎮ 结果显示:
(1) 两种森林的 Sø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 0􀆰 41ꎬ 优势种不同ꎬ 但优势科却较相似ꎻ 其中ꎬ 茶科和杜鹃花科
在两种森林中所占比例较高ꎻ (2)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1 cm ≤ DBH < 2􀆰 5 cm)和幼树(2􀆰 5 cm ≤
DBH < 12􀆰 5 cm)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但两种森林的小树(12􀆰 5 cm ≤ DBH < 25 cm)和大树
(DBH ≥ 25 cm)密度均无显著差异ꎻ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
林ꎬ 而幼树的平均胸径则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ꎻ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
树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而幼苗的平均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幼树的平均高
度无显著差异ꎮ 综合分析表明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 密度、 胸径和高度结构
差异较大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ꎮ
关键词: 群落结构ꎻ 物种组成ꎻ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ꎻ 亚热带山顶矮林ꎻ 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ꎻ 广东
中图分类号: Q948􀆰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4)04 ̄0355 ̄07
      收稿日期: 2013 ̄10 ̄08ꎬ 退修日期: 2014 ̄03 ̄17ꎮ
  基金项目: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010KJCX012 ̄02)ꎮ
  作者简介: 解丹丹(1983-)ꎬ 女ꎬ 博士ꎬ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 ̄mail: dandan854080@163􀆰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zysu@scau􀆰 edu􀆰 cn)ꎮ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in Shiment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outh China
XIE Dan ̄Dan1ꎬ2ꎬ SU Zhi ̄Yao2∗
(1. College of Urban ̄rural Planning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ꎬ Xuchang Universityꎬ Xuchangꎬ Henan 461000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Forestryꎬ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ꎬ Guangzhou 510642ꎬ China)
Abstract: To study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ꎬ we
established 1 hm2 EBLF plots and 1 hm2 MELF plots in Shiment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uangdongꎬ South China. Using all woody plants with DBH ≥ 1 cmꎬ including treesꎬ shrubs
and lianas in each plotꎬ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plot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pecies communityꎬ densityꎬ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class
structure and plant height structure of the area. Results showed that dominant species differed
between EBLF and MELFꎬ with a Sørensen similarity index value of 0􀆰 41ꎬ but dominant
families (Theaceae and Ericaceae) were similar. The mean densities of seedlings (1 cm ≤
DBH < 2􀆰 5 cm) and saplings (2􀆰 5 cm ≤ DBH < 12􀆰 5 cm) were lower in EBLF than those in
MELFꎬ whil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density of small trees (12􀆰 5 cm ≤ DBH < 25 cm)
and adult trees (DBH ≥ 25 cm) between the two forest types. EBLF had higher mean DBH of
seedlings and adult treesꎬ but lower mean DBH of saplings than those of MELFꎬ whil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ean DBH of small trees between the two forest types. Mean height of
small trees and adult trees were higher and mean height of seedlings were lower in EBLF than
those in MELFꎬ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ean height of saplings between the two
forest type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between EBLF and MELFꎬ which likely resulted from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maintenance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forest typesꎬ with EBLF being more stable than MELF.
Key words: Community structureꎻ Species compositionꎻ Subtropical typical evergreen broad ̄
leaved forestꎻ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ꎻ Shiment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ꎻ Guangdong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是中
国亚热带地区两种重要的植被类型[1]ꎮ 亚热带山
顶矮林的群落外貌、 高度、 结构等都与亚热带典型
常绿阔叶林有明显区别ꎬ 如植株较矮ꎬ 小径级乔木
居多ꎬ 植株密度较大等等[2]ꎮ 亚热带山顶矮林常
分布在高海拔的山顶或山脊且地形复杂ꎬ 野外调查
难度极大ꎮ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ꎬ 高海拔森林生态系
统对此变化可能更加敏感ꎬ 某些植物表现出向高海
拔生境迁移的趋势[3ꎬ4]可以看作是植物对气候变化
的一种适应能力ꎮ 在此背景下ꎬ 亚热带山顶矮林群
落可能逐渐被海拔更低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取代ꎮ
因此ꎬ 迫切需要对这两种森林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研究ꎮ 马旭东等[5]、 尹爱国等[6]和王旭等[7]分别
对广东车八岭、 石门台和南岭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
究ꎬ 但尚未见对两种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
行比较的研究报道ꎮ 了解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是认
识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基础ꎬ 且能为揭示物
种共存机制提供重要信息[8ꎬ9]ꎮ 而群落结构通常通
过物种数量、 组成和多度 3 个基本指标进行考
察[10]ꎮ 因此ꎬ 本研究以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
区两种森林类型样地内植株胸径(DBH)≥ 1 cm的
所有乔木、 灌木和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ꎬ 系统比较
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 密度、 径级和高度结构ꎬ
以期为亚热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性资料ꎮ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广东省英德市北部的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ꎬ
地理位置处于 24°23′49″ ~24°28′04″Nꎬ 113°16′
07″ ~ 113°20′18″Eꎬ 总面积达 82 260 hm2ꎬ 以中
低山地和丘陵为主ꎬ 海拔高度为 100 ~ 1587 mꎮ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ꎬ 干湿季明显ꎬ 4-10 月
为雨季ꎬ 年降雨量 2000 mm 以上ꎬ 相对湿度
79%ꎬ 11月至次年 3 月为旱季ꎮ 该区年平均气温
20􀆰 8℃ꎬ 1 月平均气温 10􀆰 9℃ꎬ 极端最低气温
-3􀆰 6℃ꎬ 7月平均气温 28􀆰 9℃ꎬ 极端最高气温达
38􀆰 6℃ꎮ 沿海拔梯度依次分布有沟谷季风常绿阔
叶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
林、 山顶矮林、 崖壁矮林、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亚
热带灌草丛和亚热带草丛ꎮ 其中ꎬ 常绿阔叶林是较
为典型的植被类型ꎬ 群落外貌浅绿色ꎬ 郁闭度
0􀆰70~0􀆰95ꎬ 层间植物较少ꎬ 林下多见蕨类植物ꎮ
山顶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700 m 以上的山脊和山
顶ꎬ 物种成分较少ꎬ 群落总体矮化ꎬ 树形多分枝和
弯曲ꎬ 群落外貌灰暗ꎬ 郁闭度一般为 0􀆰60 ~
0􀆰80[1]ꎮ 该区土壤类型以红壤、 山地黄壤、 赤红壤
为主ꎮ 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动
植物ꎮ
2  研究方法
2􀆰 1  野外调查
2011年 7月ꎬ 在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典
型常绿阔叶林 [ ty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EBLF)ꎬ 24°24′48″Nꎬ 113°18′20″Eꎬ 海拔
235 m]和山顶矮林[montane elfin forest(MELF)ꎬ
24°25′15″Nꎬ 113°19′24″Eꎬ 海拔 710 m]分别设置
一个 1 hm2样地ꎬ 每个样地再划分为 25个 20 m ×
20 m的样方ꎮ 两个样地总面积为 2 hm2ꎬ 主体坡
653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向均为西南坡ꎮ 在每个 20 m × 20 m 的样方内进
行每木调查(胸径 ≥ 1 cm)ꎬ 包括乔木、 灌木和大
型的木质藤本植物ꎬ 记录种名、 胸径和株高(藤本
植物只记录胸径)ꎮ
2􀆰 2  统计分析
分别统计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
矮林所有样方内的物种数及其科、 属组成ꎮ 乔木层
重要值的计算公式为: IV = (RF + RD + RB) / 3ꎬ
其中ꎬ RF为相对频度ꎬ RD 为相对密度ꎬ RB 为相
对优势度[11]ꎮ 用 Sørensen相似性指数比较两种森
林的物种相似性ꎬ 计算公式为: Cs = 2c / (a +
b)ꎬ a、 b分别为两种森林各自的物种数ꎻ c 为二
者共有的物种数ꎮ
按照径级大小将植株分为幼苗(1 cm ≤ DBH
< 2􀆰 5 cm)、 幼树(2􀆰 5 cm ≤ DBH < 12􀆰 5 cm)、
小树(12􀆰 5 cm ≤ DBH < 25 cm)和大树(DBH ≥
25 cm) [12ꎬ 13] 4 个等级ꎮ 用 Kruskal ̄Wallis(非参数
的 ANOVA)检验比较两种森林类型间幼苗、 幼树、
小树和大树的密度、 胸径和高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ꎮ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在 Excel 2007 和 Statistica
8􀆰 0软件中完成(α = 0􀆰 05)ꎮ
3  结果与分析
3􀆰 1  群落物种组成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 DBH ≥ 1 cm 的
物种有 56种ꎬ 分属于 28 科 45 属ꎮ 其中ꎬ 主要优
势科有茶科 The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和山
矾科 Symplocaceae(表 1)ꎻ 主要优势物种(按重
要值从大到小排列) 为: 木荷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 腺叶山矾 Symplocos adeno ̄
phylla Wall􀆰 、 紫花杜鹃 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 桃叶石楠 Photinia prunifolia Lindl、 鼠刺
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和虎皮楠 Daphniphyl ̄
lum oldhamii (Hemsl.) Rosenth.ꎮ 样地内 DBH ≥
1 cm 的物种个体共计 1816 株ꎮ 其中ꎬ DBH <
2􀆰 5 cm的个体有 358 株 ( 19􀆰 71%)、 DBH ≥
12􀆰 5 cm的个体有 263株、 DBH ≥ 25 cm的个体
有 65 株(3􀆰 58%)ꎻ 平均 DBH 为 6􀆰 6 cmꎬ 最大
DBH为 45􀆰 6 cm(木荷)ꎮ
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 DBH ≥ 1 cm 的物种有
75种ꎬ 分属于 38 科 58 属ꎮ 其中ꎬ 主要优势科有
樟科 Lauraceae、 杜鹃花科和茶科(表 1)ꎻ 主要优
表 1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主要优势物种
Table 1  Top 10 dominant families and species in subtropical ty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
群落
Community
科名     
Family     
重要值
IV
种名   
Species   
重要值
IV
EBLF 茶科 Theaceae 24􀆰 40 木荷 Schima superba 24􀆰 40
EBLF 杜鹃花科 Ericaceae 11􀆰 38 腺叶山矾 Symplocos adenophylla 10􀆰 04
EBLF 山矾科 Symplocaceae 10􀆰 04 紫花杜鹃 Rhododendron mariae 9􀆰 19
EBLF 蔷薇科 Rosaceae 6􀆰 91 桃叶石楠 Photinia prunifolia 6􀆰 28
EBLF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5􀆰 49 鼠刺 Itea chinensis 5􀆰 42
EBLF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5􀆰 42 虎皮楠 Daphniphyllum oldhamii 4􀆰 68
EBLF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5􀆰 34 密花树 Rapanea neriifolia 3􀆰 61
EBLF 樟科 Lauraceae 4􀆰 88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3􀆰 47
EBLF 交让木科 Daphniphyllaceae 4􀆰 68 鸭脚木 Schefflera octophylla 3􀆰 05
EBLF 柿科 Ebenaceae 3􀆰 59 白背算盘子 Glochidion wrightii 2􀆰 96
MELF 樟科 Lauraceae 25􀆰 79 中华楠 Machilus chinensis 17􀆰 62
MELF 杜鹃花科 Ericaceae 15􀆰 26 紫花杜鹃 Rhododendron mariae 15􀆰 17
MELF 茶科 Theaceae 10􀆰 69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7􀆰 19
MELF 柿科 Ebenaceae 7􀆰 19 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5􀆰 64
MELF 壳斗科 Fagaceae 6􀆰 04 木荷 Schima superba 4􀆰 95
MELF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4􀆰 84 密花树 Rapanea neriifolia 4􀆰 75
MELF 山龙眼科 Proteaceae 4􀆰 25 网脉山龙眼 Helicia reticulata 4􀆰 25
MELF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3􀆰 03 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3􀆰 06
MELF 木兰科 Magnoliaceae 2􀆰 84 鼠刺 Itea chinensis 3􀆰 03
MELF 桃金娘科 Myrtaceae 2􀆰 06 石笔木 Tutcheria championii 2􀆰 09
753  第 4期                解丹丹等: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势物种 (按重要值从大到小排列) 为: 中华楠
Machilus chinensis (Champ􀆰 ex Benth.) Hemsl􀆰 、
紫花杜鹃、 罗浮柿 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Roxb.) Kost􀆰 [C􀆰
parthenoxylum Nees]、 木荷和密花树 Rapanea
neriifolia (S􀆰 et Z􀆰 ) Mezꎮ 样地内 DBH ≥ 1 cm的
物种个体共计 3208株ꎮ 其中ꎬ DBH < 2􀆰 5 cm的个
体有 650株(20􀆰 26%)、 DBH ≥ 12􀆰 5 cm的个体有
288株、 DBH ≥ 25 cm 的个体有 48 株(1􀆰 50%)ꎻ
平均 DBH为 5􀆰 8 cmꎬ 最大 DBH 为 43􀆰 8 cm(杨
梅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ꎮ
两种森林样地共调查到 104 个物种ꎬ 分属于
45科 78属ꎬ 两种森林物种的 Sørensen 相似性指
数为 0􀆰 41ꎬ 科的 Sørensen 相似性指数为 0􀆰 64ꎬ
属的 Sørensen相似性指数为 0􀆰 49ꎮ 可见ꎬ 亚热带
典型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山顶矮林中的优势种不
同ꎬ 但优势科却相似ꎬ 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
中所占比例均较高ꎮ 两种森林类型中均以小径级植
株占优势ꎬ 大径级植株数量很少ꎬ 说明两种森林群
落均处于大批幼年个体向成年个体转化的过程中ꎬ
群落稳定性不强[4]ꎮ
3􀆰 2  群落结构特征
3􀆰 2􀆰 1  个体密度
研究结果显示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
苗和幼树的平均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
(图 1: Aꎬ B)ꎬ 而两种森林的小树和大树的平均
密度均无显著差异(图 1: Cꎬ D)ꎮ 两种森林的平
均密度均是幼树 >幼苗 >小树 >大树ꎬ 且不同径
级植株间都有显著差异(P < 0􀆰 001)ꎬ 表明两种森
林群落均处于进展演替的过程中ꎬ 且处于中期阶
段ꎬ 群落稳定性较弱[4]ꎮ
3􀆰 2􀆰 2  径级结构与更新
研究结果显示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
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图
2: Aꎬ D)ꎬ 而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树的平均
胸径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图 2: B)ꎮ 而两种
森林类型间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图 2: C)ꎮ
对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中 6种
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进行分析ꎬ 结果显示ꎬ 亚热带
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中 6种优势树种中的 4种ꎬ 即
EBLF MELF
0.030
0.035
0.040
0.045
0.050
0.055
0.060
0.065
0.070
0.075
EBLF MELF
0.080
0.100
0.120
0.140
0.160
0.180
0.200
0.220
0.240
0.260
EBLF MELF
!"#$ Forest type
%
&

(
(
)
St
em
d
en
si
ty
in
d
/ 4
00
m
2
0.017
0.018
0.019
0.020
0.021
0.022
0.023
0.024
0.025
0.026
0.027
EBLF MELF
0.0035
0.0040
0.0045
0.0050
0.0055
0.0060
0.0065
0.0070
0.0075
)* SeedlingsA
a
b
)+ Saplings
B a
b
,+ Small treesC
a
a -+ Adult treesD
a
a
幼苗: 1 cm ≤ DBH < 2􀆰 5 cmꎻ 幼树: 2􀆰 5 cm ≤ DBH < 12􀆰 5 cmꎻ 小树: 12􀆰 5 cm ≤ DBH < 25 cmꎻ 大树:
DBH ≥ 25 cmꎮ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ꎮ 下同ꎮ
Seedlings: 1 cm ≤ DBH < 2􀆰 5 cmꎻ Saplings: 2􀆰 5 cm ≤ DBH < 12􀆰 5 cmꎻ Small trees: 12􀆰 5 cm ≤ DBH <
25 cmꎻ Adult trees: DBH ≥ 25 cm􀆰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P < 0􀆰 05􀆰 The same below.
图 1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物种平均密度比较
Fig􀆰 1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density for woody plants between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
853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图 2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植株的平均胸径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f DBH for woody plants between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
木荷、 腺叶山矾、 桃叶石楠和虎皮楠的径级结构均
呈现小径级的个体占多数ꎬ 随着径级的增大株数越
来越少的分布规律ꎬ 其余两种(紫花杜鹃和鼠刺)
均为幼年个体居多(图 3: A~F)ꎻ 而亚热带山顶矮
林样地中 6种优势树种中ꎬ 仅密花树 1种以幼年个
体居多ꎬ 其余 5 种径级结构呈不规律的偏正态分
布ꎬ 表明该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径级分布不均匀
(图 3: G~L)ꎮ 根据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理论[4]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优势树种的径级分布结构
是合理的ꎬ 再结合前面(3􀆰 2􀆰 1)密度结构分析结
果ꎬ 进一步表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稳定
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10]ꎮ
3􀆰 2􀆰 3  植株高度
研究结果显示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小树
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图
4: Cꎬ D)ꎬ 而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平均
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图 4: A)ꎮ 两种森
林类型间幼树的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图 4: B)ꎮ
4  讨论
通过对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典型
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
的研究ꎬ 结果表明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群落
中所占比例均较高ꎬ 但茶科在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
中所占比例比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显著减少ꎬ 而
杜鹃花科所占比例则有显著增加趋势ꎬ 反映了亚热
带山顶矮林群落所处的特有生境[6]ꎮ 两种森林类
型群落优势种的相似性不高ꎬ 但优势科却相似ꎬ 说
明亚热带山顶矮林可能是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向
高海拔山脊或山顶地带的延伸分布ꎬ 但由于地形和
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ꎬ 两者的群落结构和外貌产生
了较大差别[4]ꎮ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
山顶矮林内个体平均密度都是幼树 > 幼苗 > 小树
>大树ꎬ 说明随着径级的增大株数越来越少的分布
趋势并不明显ꎬ 两类森林群落都处于不稳定状态ꎬ
但从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来看ꎬ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
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10ꎬ14]ꎮ 全球
气候变化会造成沿山体分布的植物产生适应性迁
移[15]ꎬ 在此背景下ꎬ 高海拔稳定性弱的山顶矮林
很可能被低海拔稳定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林所替代ꎻ
即使该地段确实发生了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种迁移
和群落替代ꎬ 但因为两个研究样地距离过远ꎬ 也可
能检测不到这种变化[16]ꎮ 植物竞争作用对不同径
级植株的数量差异影响可能很大[17]ꎮ 亚热带典型
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幼树的平均密度都小于亚热带山
顶矮林ꎬ 这可能是由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冠层
953  第 4期                解丹丹等: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A~F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 6种优势树种ꎻ G~L为亚热带山顶矮林的 6种优势树种ꎮ
A - F were the six most dominant tree species of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ꎻ G - L were the six most domi ̄
nant tree species of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图 3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 6种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
Fig􀆰 3  Size class of six most dominant woody plants in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
!"#$ Forest type
%
&

(
(
)
Pl
an
t h
ei
gh
t
m
EBLF MELF
2.80
2.85
2.90
2.95
3.00
3.05
3.10
3.15
3.20
3.25
EBLF MELF
5.30
5.34
5.38
5.42
5.46
5.50
5.54
5.58
5.62
EBLF MELF
9.8
10.2
10.6
11.0
11.4
11.8
EBLF MELF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 Seedlings a
b
A )+ Saplingsa
a
B
,+ Small treesa
b
C -+ Adult treesa
b
D
图 4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植物的平均高度比较
Fig􀆰 4  Comparison of mean plant height for woody plants between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EBLF) and subtropical montane elfin forest (MELF)
063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郁闭度和植株平均高度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从而
导致其林下光照较弱ꎬ 对植物更新生长不利[18]ꎻ
此外ꎬ 亚热带山顶矮林土层薄[7]ꎬ 树木根系分布
浅ꎬ 大树因受风容易倾倒形成林隙ꎬ 为小的个体提
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ꎬ 使幼苗和幼树得以保留ꎮ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树和大树的平均株高均
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ꎬ 反映了其林内植物对光的竞
争作用更强[19]ꎮ 两种森林类型间植株高度和胸径
差异还可能与土壤营养状况有关ꎬ 植物在低营养环
境中可能采取较为保守的营养投资策略[20]ꎬ 将营
养主要用于繁殖ꎬ 所以植株生长较慢ꎮ 这些均有待
于进一步从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维持机制角度进行
研究ꎮ
参考文献:
[ 1 ]   苏志尧ꎬ 陈北光ꎬ 吴大荣.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
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J]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02ꎬ 23(1): 58-62.
[ 2 ]   Zhu Hꎬ Xu ZFꎬ Wang Hꎬ Li BG. Tropical rain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its ecological and species diver ̄
sity changes in southern Yunnan [ J] . Biod Con ̄
serꎬ 2004ꎬ 13(7): 1355-1372.
[ 3 ]   Lenoir Jꎬ Gégout JCꎬ Marquet PAꎬ de Ruffray Pꎬ
Brisse H. A significant upward shift in plant spe ̄
cies optimum elev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J] . Scienceꎬ 2008ꎬ 320(5884): 1768-1771.
[ 4 ]   龙文兴ꎬ 臧润国ꎬ 丁易.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常绿
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 J] . 生物多样性ꎬ
2011ꎬ 19(5): 558-566.
[ 5 ]   马旭东ꎬ 张苏峻ꎬ 苏志尧ꎬ 区余端ꎬ 刘刚. 车八岭山
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微地形条件的关系
[J] . 生态学报ꎬ 2010ꎬ 30(19): 5151-5160.
[ 6 ]   尹爱国ꎬ 贾小容ꎬ 苏志尧ꎬ 李彩红. 广东石门台自然
保护区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的研究[J] . 华南农业大学
学报ꎬ 2005ꎬ 26(2): 86-90.
[ 7 ]   王旭ꎬ 胡文强ꎬ 李家湘ꎬ 黄世能.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
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J] . 浙江林业科技ꎬ 2011ꎬ 31
(6): 12-17.
[ 8 ]   Tilman Dꎬ Reich PBꎬ Knops JMH.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in a decade long grassland ex ̄
periment[J] . Natureꎬ 2006ꎬ 441: 629-632.
[ 9 ]   吴娱ꎬ 张相锋ꎬ 董世魁ꎬ 刘世梁ꎬ 张翔ꎬ 苏旭坤ꎬ 王
学霞ꎬ 李媛媛.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典型植物群
落的物种组成、 多样性及生物量[J] . 生态学杂志ꎬ
2013ꎬ 9(32): 2250-2256.
[10]   卢志军ꎬ 鲍大川ꎬ 郭屹立ꎬ 路俊盟ꎬ 王庆刚ꎬ 何东ꎬ
张奎汉ꎬ徐耀粘ꎬ刘海波ꎬ孟红杰ꎬ黄汉东ꎬ魏新增ꎬ
廖建雄ꎬ 乔秀娟ꎬ 江明喜ꎬ 谷志容ꎬ 廖春林. 八大公
山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
构[J] . 植物科学学报ꎬ 2013ꎬ 31(4): 336-344.
[11]   区余端ꎬ 苏志尧ꎬ 解丹丹ꎬ 柯娴氡ꎬ 李镇魁. 雪灾后
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幼苗更新动态[J] . 生
态学报ꎬ 2011ꎬ 31(10): 2708-2715.
[12]   闫淑君ꎬ 洪伟ꎬ 吴承祯. 闽江口琅岐岛朴树种群结构
与空间分布格局[J] . 生态学杂志ꎬ 2011ꎬ 30(2):
221-226.
[13]   林玥ꎬ 任坚毅ꎬ 岳明. 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与空间分
析[J] . 植物生态学报ꎬ 2008ꎬ 32(6): 1335-1345.
[14]   方精云ꎬ 李意德ꎬ 朱彪ꎬ 刘国华ꎬ 周光益. 海南岛尖
峰岭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世界
雨林中的地位[J] . 生物多样性ꎬ 2004ꎬ 12(1): 29-
43.
[15]   王纪军ꎬ 裴铁璠. 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J] .
应用生态学报ꎬ 2004ꎬ 15(10): 1722-1730.
[16]   岳天祥ꎬ 范泽孟.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
应的定量研究[J] . 2014ꎬ 59(3): 217-231.
[17]   Hao ZQꎬ Zhang Jꎬ Song Bꎬ Ye Jꎬ Li BH. Vertic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associations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an old ̄growth temperate forest [ J] .
Forest Ecol Managꎬ 2007ꎬ 252(1-3): 1-11.
[18]   Trouwborst Gꎬ Oosterkamp Jꎬ Hogewoning SWꎬ
Harbinson Jꎬ Van Leperen W. The responses of
light interceptionꎬ photosynthesis and fruit yield of
cucumber to LED ̄lighting within the canopy [ J] .
Physiol Plantaꎬ 2010ꎬ 138(3): 289-300.
[19]   Díaz Sꎬ Lavorel Sꎬ de Bello Fꎬ Quétier Fꎬ Grigulis
Kꎬ Robson TM. Incorporating plant functional di ̄
versity effects in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s
[J] . Proc National Acad Sci USAꎬ 2007ꎬ 104
(52): 20684-20689.
[20]   Hooper DUꎬ Chapin FSꎬ Ewel JJꎬ Hector Aꎬ In ̄
chausti Pꎬ Lavorel Sꎬ Lawton JHꎬ Lodge DMꎬ Loreau
Mꎬ Naeem Sꎬ Schmid Bꎬ Setälä Hꎬ Symstad AJꎬ
Vandermeer Jꎬ Wardle DA. Effects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 consensus of current
knowledge[J]. Ecol Monogꎬ 2005ꎬ 75(1): 3-35.
(责任编辑: 张 平)
163  第 4期                解丹丹等: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