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tribution and Gap Analysis of Hubei’s Priority Conservation Forest Ecosystems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4ꎬ 32(2): 105 ~ 112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3724 / SP􀆰 J􀆰 1142􀆰 2014􀆰 20105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唐 佳1ꎬ 葛继稳1∗ꎬ 吴兆俊1ꎬ2ꎬ 谷金普1ꎬ 李建峰1ꎬ3
(1􀆰 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ꎬ 生态环境研究所ꎬ 武汉 430074ꎻ
2􀆰 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ꎬ 武汉 430072ꎻ 3􀆰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ꎬ 拉萨 850000)
摘  要: 基于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调查ꎬ 以湖北省优势生态系统、 特殊生态系统、 特有生态系统、 物种丰富度
高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等 5项指标作为评价准则ꎬ 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ꎬ 借助 GIS 分析工具ꎬ 综合分析了湖
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特点ꎮ 结果表明ꎬ 湖北省共有 261 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以群系为单位)ꎬ 其中有
75类需要优先保护ꎬ 并据此提出了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地区ꎻ 另外ꎬ 通过综合分析湖北省
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ꎬ 得出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目前所存在的保护空缺ꎮ 优先保护地区可作为湖北
省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的重点地区ꎬ 而空缺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布局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提
高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ꎻ 森林生态系统ꎻ 优先保护区ꎻ 保护空缺分析
中图分类号: Q948􀆰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4)02 ̄0105 ̄08
      收稿日期: 2013 ̄05 ̄29ꎬ 修回日期: 2013 ̄08 ̄16ꎮ
  基金项目: 环保部生物多样性评价(2010046025)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1323521225ꎬ
G1323521325)ꎮ
  作者简介: 唐佳(1988-)ꎬ 女ꎬ 硕士研究生ꎬ 主要从事保护生态学研究(E ̄mail: 415986447@ qq􀆰 com)ꎮ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gejiwen2002@ yahoo􀆰 com􀆰 cn)ꎮ
Distribution and Gap Analysis of Hubei􀆳s Priority
Conservation Forest Ecosystems
TANG Jia1ꎬ GE Ji ̄Wen1∗ꎬ WU Zhao ̄Jun1ꎬ2ꎬ GU Jin ̄Pu1ꎬ LI Jian ̄Feng1ꎬ3
(1􀆰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volution & Ecological Restorationꎬ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ꎬ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ꎬ Wuhan 430074ꎬ Chinaꎻ
2􀆰 Wu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ꎬ Wuhan 430072ꎬ Chinaꎻ
3􀆰 Tibet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ꎬ Lhasa 850000ꎬ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biodiversity survey data of Hubei provinceꎬ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bei priority conservation forest ecosystem using GIS
analysis tools and five assessment criteria􀆰 The criteria included ‘Dominant ecosystems of the
eco ̄region in Hubei’ꎬ ‘Ecosystems with special climaticꎬ geographic and soil features’ꎬ
‘Ecosystems endemic to Hubei’ꎬ ‘Ecosystems with extremely rich species’ꎬ and ‘Ecosystems
with special habita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bei􀆳s forest ecosystems were divided into 261
typesꎬ 75 of which were high priority􀆰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iority ecosystemsꎬ
certain areas were selected as central for the entire priority ecosystems􀆰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ubei􀆳s nature reserves and priority conservationꎬ ga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showed that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should be considered primarily in the
conserv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Gap analysis result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figuration of
Hubei􀆳s nature reserv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Key words: Biodiversityꎻ Forest ecosystemꎻ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ꎻ Gap analysis
1) «兴山县林业志»编纂领导小组 􀆰 兴山县林业志 􀆰 兴山县林业局ꎬ 2008: 39-57􀆰
2) «黄石市林业志»编委会 􀆰 黄石市林业志 􀆰 黄石市林业局ꎬ 2007: 1-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战略之一ꎮ 生物多样性在为人类提供生产、 生
活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ꎬ 有着不可替代的巨
大生态功能[1]ꎮ Myers 等进行了关于热点地区
(hotspot)的探索[2]ꎬ 他发现有些热点生态系统虽
然地域面积不大ꎬ 但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物种ꎬ 世
界自然基金会(WWF)也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全
球 200” [3] ꎬ 最终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了 238 个生物
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地区ꎬ 此研究受到全球的高度
重视ꎮ
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层次ꎬ 是
稀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保存环境ꎬ 更是人类和多种
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ꎮ 它具有丰富的生
物多样性、 复杂的结构和生态过程ꎬ 是自然界最丰
富和稳定的有机碳贮库、 基因库、 资源库、 蓄水库
和能源库ꎬ 对改善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
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
作用[5]ꎮ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 功能
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ꎮ 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处
于“局部好转、 总体恶化”的状况ꎬ 森林生态系统
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ꎬ 生态赤字不断扩大[6]ꎮ
某一类生态系统的丧失往往导致依赖其生存的物种
灭绝[7]ꎬ 由此说明ꎬ 相对于保护某一种物种ꎬ 维
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提出森林生态系统
优先保护地区具有更突出的影响ꎮ 湖北省多样的自
然环境孕育着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ꎬ 森林生态系统
对于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
义ꎮ 很多学者已经对湖北森林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
估ꎮ 如陈红林等[8]对湖北森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
进行了推算ꎬ 并对整个湖北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
行了估算ꎻ 王鹏程等[9]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
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ꎮ 但是对于湖北省优先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以及保护空缺目前并没有
专门的研究ꎮ 基于此ꎬ 我们拟通过对湖北省森林生
态系统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ꎬ 并参照国家优先保护
生态系统评价准则ꎬ 进而征求专家意见并建立符合
湖北省自身特点的得分标准来确定湖北省优先保护
的生态系统ꎬ 并对其进行保护空缺分析ꎬ 以期提高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效率ꎬ 为科学建设湖北
省自然保护区体系提供依据ꎮ
1  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ꎬ 地处长江中游ꎬ 其
地理位置界于北纬 29°01′53″ ~33°16′47″、 东经
108°21′42″~116°07′50″之间ꎬ 北靠河南ꎬ 东连安
徽ꎬ 南邻湖南、 江西ꎬ 西部与重庆直辖市接壤ꎬ 西北
与陕西毗邻ꎬ 东西长约 740 kmꎬ 南北宽约 470 kmꎬ
土地总面积 1􀆰 859 ×105 km2ꎬ 占全国总面积的
1􀆰 94%ꎮ 湖北省共有 13 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
中: 12个地级市、 1 个自治州)ꎬ 103 个县级行政
区划单位(其中: 38 个市辖区、 24 个县级市、 38
个县、 2个自治县、 1个林区)ꎬ 省会为武汉市ꎮ
2  研究方法
2􀆰 1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数据收集、 生态系统类
型及分布的确定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数据的收集: 采取资料收
集和野外核实调查相结合的方式ꎮ 其中ꎬ 资料收集
以«湖北植物志» [10]、 地方性植物志1)ꎬ2)、 植被志
书[11]、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 已发表的论文
以及标本等为主ꎬ 数据以近 20 年来的数据为主ꎻ
野外核实调查以湖北省各县级单位为调查单元ꎬ 进
行逐县森林生态系统数据的调查ꎮ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确定: 以«中国植
被» [12]、 «中国生态系统» [13]中的最小生态系统单
元———群系(Formation)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分类
单元ꎮ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确定: 以湖北省各
县级单位为基础分布单元ꎬ 确定每一单元内森林生
态系统的类型及数量ꎮ 根据«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
研究» [14]将湖北省生态功能划分为鄂西山地生态
区、 鄂中北丘陵岗地生态区、 长江中游平原生态
601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区、 鄂东北低山丘陵生态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生态
区等 5个生态系统ꎮ
为使结论更加准确ꎬ 本研究采用«濒危物种红
色名录» [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
批)» [16]、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17]、 公开发表的
文献[18ꎬ19]、 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20ꎬ21]以及权威
网站公布的信息ꎬ 及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地区
做相应调整与完善ꎮ
2􀆰 2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评价准则及评
价方法
为了评价各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的意义ꎬ 首先确定评价准则ꎬ 评价准则参照 2003 ̄05
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附件 D 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D1 ̄1 优先
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准则”ꎬ 并结合湖北省自身生态
系统特点ꎬ 将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分为: 湖北省优势
生态系统类型、 反映湖北省特殊气候地理与土壤特
征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 仅在湖北省分布的特有生
态系统类型、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特殊
生境 5个类型ꎮ
(1)湖北省优势生态系统类型: 湖北省优势
生态系统是湖北省气候、 地理、 地形地貌与土壤
特征的综合反映ꎬ 能体现湖北省东西经度与南北
纬度、 平原与山地上植被与植物物种的地带性分
布特点ꎬ 并能有效保护湖北省内优势生态系统的
物种构成ꎬ 维持其内部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
换过程ꎮ
(2)反映特殊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特殊生态
系统类型: 湖北省内特定的生态系统类型与湖北省
的气候、 地理等多种自然条件密切相关ꎬ 能反映湖
北省地区的非地带性气候地理特征ꎮ 体现了湖北省
在地跨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特殊
过渡地带上生态系统的分布情况ꎬ 以及特殊山地
性植被上动植物的分布情况ꎬ 并为动植物的生长
发育繁殖提供栖息地ꎮ
(3)仅在湖北省分布的特有生态系统类型: 指
由于湖北省小区域内特殊的生态演替过程、 地质变
化过程、 以及气候地理环境ꎬ 湖北省保存和发育了
一些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ꎬ 而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ꎮ
(4)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 指物种
群落结构组成复杂ꎬ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ꎬ
这类生态系统在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特殊的
价值ꎮ
(5)特殊生境: 为国家保护物种ꎬ 尤其是为珍
稀濒危物种提供特定栖息地的生态系统ꎬ 或以国家
保护植物或珍稀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ꎮ 从
物种多样性的角度出发ꎬ 这类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
保护意义ꎮ
另外ꎬ 还采取专家问卷调查及卫星云图遥感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ꎬ 对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进行评价ꎮ 具体步骤是: ①按照评价标准设计优先
保护生态系统评价表ꎬ 此表包括湖北省 261 类森
林生态系统名录以及 5条评价准则ꎻ ②根据专家意
见ꎬ 选取符合评价准则的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ꎬ
并建立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22]ꎻ ③以优先保护
生态系统名录为基础ꎬ 结合卫星云图解译出的湖北
植被分布情况ꎬ 综合评价湖北省各县市生态系统优
先保护状况ꎬ 并以此得出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优先
保护地区等级分布图ꎮ
2􀆰 3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区域等级划分
以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名录为基础ꎬ 对每一
种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专家评价得分
(表 1)ꎬ 然后计算湖北省各县级单位所有优先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的总得分ꎬ 最后乘以卫星云图解译出
的各县级单位的森林覆盖率得出各县级单位森林生
态系统总体得分ꎬ 其中ꎬ 得分大于等于 500 分的
划为一级优先保护区域ꎬ 大于等于 400分小于 500
分的划为二级优先保护区域ꎬ 大于等于 300 分小
于 400分的划为三级优先保护区域ꎮ
2􀆰 4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
方法
以湖北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和湖北省自然保
护区数据为基础ꎬ 选取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
然保护区作为分析依据ꎬ 根据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
生态系统的分布地点ꎬ 确定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是否在保护区内受到保护ꎬ 从而得出目前存在的湖
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空缺ꎮ
701  第 2期                    唐 佳等: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表 1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专家评价得分
Table 1  Expert evaluation opinions on Hubei forest ecosystem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序号
No􀆰
评价准则
Criteria
评价得分及说明
Evaluation and notes
1 湖北省优势生态系统类型Dominant ecosystems of the eco ̄region in Hubei
5分
Scored 5

反映特殊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
Ecosystems with special climaticꎬ geographic and
soil features
5分
Scored 5
3 仅在中国湖北省分布的特有生态系统类型Ecosystems endemic to Hubei
10分
Scored 10
4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Ecosystems with extremely rich species
5分
Scored 5

特殊生境∗
Ecosystems with
special habitats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态系统
Ecosystems of state key pro ̄
tected plants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生态系统类型 20分ꎬ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生态系统类
型 10分ꎮ Ecosystems of state first grade protected plants scored 20ꎬ
while state second grade protected plants scored 10.
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生态系统
Ecosystems of stat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濒危植物生态系统 20 分ꎬ 稀有植物生态系统 10 分ꎬ 渐危植物生态系
统 5 分ꎮ Ecosystems of state endangered plants scored 20ꎬ state
rare plants scored 10ꎬ while vulnerable plant scored 5􀆰
    ∗: 如一个生态系统既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态系统ꎬ 又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生态系统ꎬ 则选择最高得分作为特殊生境的得分ꎮ
    ∗: If a certain ecosystem belongs to both state key protected plants and stat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ꎬ the higher score was
taken as special habitats score.
3  结果与分析
3􀆰 1  湖北省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湖北省生态系统类型共有 466 类ꎬ 其中自然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群系)共有 261 类ꎬ 分别属于
暖性针叶林(14类)、 温性针阔混交林(10类)、 暖
性针阔混交林(12 类)、 寒温性针叶林(5 类)、 温
性针叶林(9 类)、 常绿阔叶林(50 类)、 常绿落叶
阔叶混交林(65 类)、 落叶阔叶林(81 类)、 竹林
(15类)等 9种植被型ꎮ
复杂的地貌特性造就了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
相对集中性ꎬ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较好的地
区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山区和鄂西南山区ꎬ 森林生态
系统多样性中等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鄂东北低山丘陵
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ꎬ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较差
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区ꎮ 总体来说ꎬ 湖北森
林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在鄂西南及鄂西北山地ꎬ 即长
江中上游主要地带ꎬ 总的情况是西部多于东部ꎬ 山
区多于丘陵和平原岗地ꎮ
3􀆰 2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依据专家意见ꎬ 在 261 类自然森林生态系统
类型中ꎬ 共有优先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 75 类ꎬ 这
75类包含以下 9种类型ꎮ
(1)暖性针叶林: 共 10 种类型ꎬ 即: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 杉木(Cunninghamia lan ̄
ceolata)林、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林、 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林、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林、 铁坚油杉 (Keteleeria
davidiana)林、 杉木 + 柏木(C􀆰 lanceolata + C􀆰
funebris)林、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 林、 红 豆 杉 (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林、 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林ꎮ
(2)温性针阔混交林: 共 5种类型ꎬ 即: 铁杉 +
细叶青冈 ( Tsuga chinensis + 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林、 铁杉 + 湖北鹅耳枥(T􀆰 chinensis +
Carpinus hupeana)林、 黄山松 +栓皮栎(Pinus tai ̄
wanensis + Quercus variabilis)林、 黄山松 +紫茎
(P􀆰 taiwanensis + Stewartia sinensis)林、 黄山松 +
黄山栎(P􀆰 taiwanensis + Quercus stewardii)林ꎮ
(3)暖性针阔混交林: 共 5 种类型ꎬ 即: 马尾
松 + 短柄枹栎(P􀆰 massoniana + Quercus 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 林、 马尾松 + 枫香(P􀆰 mas ̄
soniana + Liquidambar formosana)林、 马尾松 +
栓皮栎(P􀆰 massoniana + Q􀆰 variabilis)林、 杉木 +
南酸枣 ( C􀆰 lanceolata + Choerospondias axil ̄
laris)林、 红豆杉 +短柄枹栎(T􀆰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 Q􀆰 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林ꎮ
(4)寒温性针叶林: 共 4 种类型ꎬ 即: 秦岭冷
801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杉 ( Abies chensiensis ) 林、 大果青杄 ( Picea
neoveitchii)林、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 圆
柏(Juniperus chinensis)林ꎮ
(5)温性针叶林: 共 7 种类型ꎬ 即: 巴山松
(Pinus tabuliformis var􀆰 henryi)林、 黄山松 (P􀆰
taiwanensis)林、 铁杉(T􀆰 chinensis)林、 华山松
(Pinus armandii)林、 榧树(Torreya grandis)林、
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林、 油松(Pinus tabul ̄
iformis)林ꎮ
(6)常绿阔叶林: 共 7 种类型ꎬ 即: 青冈栎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 林、 楠 木 ( Phoebe
zhennan)林、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林、 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 楠木 +栲 (P􀆰 zhen ̄
nan +Castanopsis fargesii)林、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 苦槠 +青冈栎(C􀆰 sclerophylla + C􀆰
glauca)林ꎮ
(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共 8 种类型ꎬ 即:
青檀 +香果树 +楠木(Pteroceltis tatarinowii + Em ̄
menopterys henryi + P􀆰 zhennan)林、 光叶珙桐 +
白辛树 +紫楠(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 ̄
ana + Pterostyrax psilophyllus + Phoebe sheareri)
林、 珙桐 +曼青冈(Davidia involucrate +Cyclobal ̄
anopsis oxyodon)林、 珙桐+多脉青冈(D􀆰 involu ̄
crate + 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林、 珙桐 +
细叶青冈(D􀆰 involucrate + C􀆰 gracilis)林、 光叶
珙桐 +曼青冈(D􀆰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 +
C􀆰 oxyodon)林、 湖北枫杨 + 白辛树 + 细叶青冈
(Pterocarya hupehensis + P􀆰 psilophyllus + C􀆰
gracilis)林、 曼青冈 +白辛树 +红柴枝(C􀆰 oxyo ̄
don + P􀆰 psilophyllus + Meliosma oldhamii)林ꎮ
(8)落叶阔叶林: 共 23 种类型ꎬ 即: 檫木
(Sassafras tzumu)林、 香果树(E􀆰 henryi)林、 珙
桐(D􀆰 involucrate)林、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林、 金 钱 槭 ( Dipteronia sinensis ) 林、 钟 萼 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林、 栓皮栎(Q􀆰 variabi ̄
lis)林、 珙桐 +水青树(D􀆰 involucrate + Tetracen ̄
tron sinense)林、 短柄枹栎(Q􀆰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林、 瘿椒树 (银鹊树 ) ( Tapiscia
sinensis)林、 连香树 +珙桐 (Cercidiphyllum ja ̄
ponicum +D􀆰 involucrate)林、 水青树(T􀆰 sinense)
林、 槲栎(Quercus aliena)林、 鹅掌楸(Lirioden ̄
dron chinense)林、 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林、 枫香 ( L􀆰 formosana) 林、 枫杨 ( Pterocarya
stenoptera)林、 银杏 (Ginkgo biloba)林、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林、 白辛树(P􀆰 psilo ̄
phyllus)林、 紫茎(S􀆰 sinensis)林、 锐齿槲栎(Quer ̄
cus aliena var􀆰 acutiserrata)林、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林ꎮ
(9)竹林: 共 6种类型ꎬ 即: 毛竹(Phyllostach ̄
ys edulis)林、 桂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林、
水竹 (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林、 阔叶箬竹
( Indocalamus latifolius) 林、 箬竹 ( Indocalamus
tessellatus)林、 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林ꎮ
3􀆰 3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地区
根据湖北省各县级单位森林生态系统得分情
况ꎬ 对湖北省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域进行
划分得出ꎬ 一级优先保护区域有: 神农架林区、 兴
山县、 广水市、 竹溪县ꎻ 二级优先保护区域有: 麻
城市、 五峰县、 枣阳市、 随县、 曾都区、 大悟县、
丹江口市、 鹤峰县、 蕲春县、 宣恩县、 浠水县、 秭
归县、 罗田县、 英山县ꎻ 三级优先保护区域有: 竹
山县、 巴东县、 黄梅县、 红安县、 建始县、 京山
县、 十堰市城区、 来凤县、 利川市、 南漳县(图 1)ꎮ
3􀆰 4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
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ꎬ 保护区不仅能够保证资
源的永续利用ꎬ 还在生态、 经济、 美学甚至娱乐等
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3]ꎮ 李迪强等对 1998年全
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资料进行整理ꎬ 并进行了空
缺分析[24]ꎮ 解焱等利用 GIS 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
自然保护区系统的物种有效性和生态系统覆盖效
率[25]ꎮ 通过对现有自然保护区边界的新建和整合ꎬ
截至 2012 年ꎬ 中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2669 个ꎬ
占国土面积的 14􀆰 9%ꎬ 超过了 12%的世界平均水
平ꎮ 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
络基本形成[26]ꎮ
截止 2011年底[27]ꎬ 湖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64个ꎬ 总面积 959447 hm2ꎬ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类
型自然保护区 20个ꎬ 面积 324318 hm2ꎬ 分别占全
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 31􀆰 25%和 33􀆰 80%ꎬ
901  第 2期                    唐 佳等: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WN
S
E
!"#$%&
("#$%&
)"#$%&
*#$%&
+,
图 1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等级划分
Fig􀆰 1  Grading of Hubei􀆳s forest ecosystem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主体ꎬ 但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及对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仍存在不
足ꎮ 对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
析如下:
(1)暖性针叶林ꎮ 水杉林在湖北省唯一的野生
分布点是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ꎬ 并受到严格保
护ꎻ 台湾杉林在利川的分布点也在星斗山自然保护
区的保护范围内ꎻ 马尾松林在远安县大堰自然保护
区和保康县鹫峰自然保护区专门进行保护ꎬ 且在其
他保护区内均受到保护ꎻ 铁坚油杉林在南河、 漳河
源、 五道峡等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ꎬ 没有明显空
缺ꎻ 杉木林、 柏木林 2 种类型受保护的范围广泛ꎬ
没有明显空缺ꎻ 南方红豆杉在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及
湖北其他分布地均受到保护ꎬ 亦没有明显空缺ꎮ 红
豆杉林除在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有
保护外ꎬ 在鹤峰县罗鼓圈、 保康龙坪、 通山县三
界、 恩施双河桥成片分布的区域均存在保护空缺ꎻ
三尖杉林目前在湖北省内自然保护区中尚未纳入保
护范围ꎬ 应对其成林分布的竹山县六池子、 谷城县
和崇阳县青山建立自然保护区ꎮ
(2)温性针阔混交林ꎮ 在湖北主要分布于鄂中
北丘陵岗地和大别山地区ꎬ 目前在大贵寺、 大洪
山、 漳河源、 大别山、 宜城长北山等自然保护区就
地保护状况良好ꎮ
(3)暖性针阔混交林ꎮ 在湖北省内分布于长江
中游平原、 鄂中南丘陵、 鄂中北丘陵岗地ꎬ 目前在
湖北省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内就地保
护状况良好ꎬ 无明显空缺ꎮ
(4)寒温性针叶林ꎮ 在湖北省内分布于秦巴山
地及神农架林区ꎬ 目前在神农架、 神农溪、 十八里
长峡、 武当山、 赛武当等自然保护区保护ꎬ 保护状
况良好ꎬ 没有明显空缺ꎮ
(5)温性针叶林ꎮ 在湖北省内分布于鄂西山
地和鄂中北丘陵区ꎬ 其中榧树林存在保护空缺ꎬ
应对其成片分布的竹山县六池子进行保护ꎻ 其他 6
种在神农架、 神农溪、 十八里长峡、 漳河源、 鹫
峰、 武当山、 大别山等自然保护区保护ꎬ 就地保护
情况良好ꎮ
011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 
(6)常绿阔叶林ꎮ 在湖北省内分布于鄂中北丘
陵岗地、 长江中游平原、 鄂西南山地等区域ꎮ 目前
在野人谷、 武当山、 五峰后河、 漳河源、 九宫山、
大别山等自然保护区保护良好ꎮ
(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ꎮ 在湖北省内主要分
布于长江中游平原、 鄂西南山地及大别山地区ꎬ 目
前在湖北省大别山、 木林子、 五峰后河等自然保护
区内就地保护状况良好ꎬ 无明显空缺ꎮ
(8)落叶阔叶林ꎮ 其中 18 类在湖北省内已建
自然保护区且就地保护情况良好ꎻ 存在保护空缺的
5类有: 银杏(在麻城市狮子峰、 秭归县马营、 巴
东县)ꎻ 珙桐林(在秭归县马营、 长阳县乐园、 建
始县东坪)ꎻ 鹅掌楸林(在英山县龙潭河)ꎻ 香果树
(在英山县龙潭河、 罗田县林香沟)ꎻ 黄连木林(通
山县太阳山)ꎮ 以上地点都是所在物种在该地区成片
分布面积较大但还未建立起保护系统的空缺地点ꎮ
(9)竹林与竹丛ꎮ 广泛分布于湖北省内ꎬ 目前
在湖北省内自然保护区内就地保护状况良好ꎬ 无明
显空缺ꎮ
4  小结
(1)由以上分析可知ꎬ 湖北省暖性针叶林主要
分布在鄂西、 鄂西北山地ꎻ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主要
分布于鄂东低山丘陵、 鄂西北山地ꎻ 寒温性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地ꎻ 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鄂西
山地、 鄂东低山丘陵以及鄂中北丘陵岗地ꎻ 常绿落
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鄂西及鄂西北山地ꎻ 落叶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鄂北及鄂西北山地、 鄂西山地和
鄂东北低山丘陵ꎻ 竹林主要分布于鄂西及鄂西北山
地、 鄂中北丘陵岗地和鄂东低山丘陵ꎮ
(2)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特点为
集中化、 边界化ꎮ 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
在鄂西山区、 鄂中北丘陵岗地、 鄂东北低山丘陵及
鄂西南山区ꎬ 大部分分布在省交界处ꎬ 处于湖北省
的边缘地带ꎬ 鄂中地区仅有南漳县和京山县两个优
先保护区ꎮ
(3)森林生态系统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主
体ꎬ 但保护情况仍存在不足ꎬ 红豆杉、 三尖杉等仍
存在保护空缺ꎮ 在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中ꎬ 为了使受
保护对象的基因流动和种群完整ꎬ 应当有适宜的面
积作为保证[28]ꎮ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ꎬ 湖北
省需要尽快出台并实施相应政策和措施ꎬ 对空缺物
种以及空缺生态系统进行保护ꎬ 通过新建自然保护
区、 整合调整现有保护区的方法对上述空缺地区进
行覆盖[29]ꎮ
参考文献:
[ 1 ]   杭程ꎬ 李莎. 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 .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ꎬ 2007 (9): 20-22.
[ 2 ]   Myers Nꎬ Mittermeier RAꎬ Mittermeier CGꎬ da Fon ̄
seca GAꎬ Kent J. 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 ̄
vation priorities [ J] . Natureꎬ 2000ꎬ 403: 853 -
858.
[ 3 ]   Olson DMꎬ Dinerstein E. The global 200: A repre ̄
sentation approach to conserving the earth􀆳s most
biologically valuable ecoregions[J] . Conservation
Biologyꎬ 1998ꎬ 12: 502-515.
[ 4 ]   余新晓ꎬ 秦永胜ꎬ 陈丽华.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J] . 生态学报ꎬ 2002
(5): 783-786.
[ 5 ]   郭朝霞ꎬ 邓玉林ꎬ 王玉宽ꎬ 李春阳.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ꎬ
2007ꎬ 22(1): 173-177.
[ 6 ]   虞海娜.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析
[J] . 现代农业科技ꎬ 2010ꎬ 15: 251-252.
[ 7 ]   朱万泽ꎬ 王玉宽ꎬ 范建容ꎬ 申旭红ꎬ 田兵伟ꎬ 魏宗
华. 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J] . 山
地学报ꎬ 2011ꎬ 29 (5): 520-528.
[ 8 ]   陈红林ꎬ 何芳. 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C]∥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
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第
1卷.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ꎬ 2010:
102-106.
[ 9 ]   王鹏程ꎬ 邢乐杰ꎬ 肖文发ꎬ 黄志霖ꎬ 潘磊ꎬ 曾立雄.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J] . 生
态学报ꎬ 2009ꎬ 29(1): 97-107.
[10]   傅书遐. 湖北植物志[M] . 湖北: 湖北科技出版社ꎬ
2002.
[11]   甘啟良. 竹溪植物志[M] . 湖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ꎬ 2005: 71-949.
[12]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被[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ꎬ 1980.
[13]   孙鸿烈. 中国生态系统[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2004.
111  第 2期                    唐 佳等: 湖北省优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保护空缺分析
[14]   邹长新ꎬ 燕守广ꎬ 方芳.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J] . 环境科学与管理ꎬ 2010ꎬ 35(6): 139-143.
[15]   Baillie JEMꎬ Hilton TCꎬ Stuart SN. 2004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ꎬ A Global Species As ̄
sessment [ M ] . Cambridge: 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ꎬ 2004.
[16]   国家林业局.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 1 批
[M] . 北京: 中国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ꎬ
2010.
[17]   汪松ꎬ 解焱.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 .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ꎬ 2004.
[18]   吴玉虎. 长江源区植物区系研究[J] . 西北植物学
报ꎬ 2000ꎬ 20(6): 1086 -1101.
[19]   马克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评估与优先保护
重点的确定应该重视[ J] . 植物生态学报ꎬ 2001ꎬ
25(1): 124-125.
[2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编写组. 中国生物多
样性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ꎬ 1994: 1-121.
[21]   谢宗强.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
林生态系统卷: 湖北神农架站(2000-2008)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ꎬ 2010: 18-52.
[22]   徐卫华ꎬ欧阳志云ꎬ 黄瑝ꎬ 王效科ꎬ 苗虹ꎬ 郑华. 中
国陆地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分析 [ J] . 生态学报ꎬ
2006ꎬ 26(1): 271-280.
[23]   周生贤. 当前林业的形势与任务[J] . 林业资源管
理ꎬ 2005ꎬ 27(1): 1-8.
[24]   李迪强ꎬ 宋延龄ꎬ 欧阳志云. 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
护区体系规划研究[M] . 北京: 大地出版社ꎬ 2003.
[25]   解焱.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空缺分析[J] . 绿色中
国ꎬ 2004ꎬ 1(19): 60-63.
[26]   董冠洋.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国土面积 14􀆰 9%超
世界平均水平[DB/ OL]. http:∥www􀆰 chinanews􀆰
com / gn / 2013 / 05 ̄22 / 4846544. shtmlꎬ 2013 ̄5 ̄22.
[27]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全国自然保护湖区名
录[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ꎬ 82-85.
[28]   葛继稳ꎬ 吴金清ꎬ 朱兆泉ꎬ 杨敬元ꎬ 雷耘. 湖北省
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就地保护[J] . 生物多样性ꎬ
1998ꎬ 6(3): 220-228.
[29]   王茜茜ꎬ葛继稳ꎬ 李炜ꎬ 张志祥ꎬ 沈帆ꎬ 徐鑫磊. 湖
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J] . 环境科学
与技术ꎬ 2010ꎬ 33(4)ꎬ 190-195.
(责任编辑: 张 平)
211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