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YTOLOGICAL STUDIES ON SOME PLANTS OF WOODY FLORA IN HUANGSHAN,ANHUI PROVINCE

安徽黄山木本植物区系中一些种的细胞学研究(Ⅰ)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一 % &
∋口“阴( ) % ∗ +,( − . / 0( 花止‘口  1 2 32( 45 ,
安徽黄山木本植物区系中
一些种的细胞学研究 ! 6 #
吴 泽 民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 合肥 ∀ 7% % 7 &#
提 要 报道了黄山地区 8 种木本植物的染色体数 , 分属于  个科中的 8 个属 , 其中 9
种和 ∀ 个属 为首 次报道 : 同时对 ;< ,(− 朋 0,2 , = / 材洲2( 、 , >/ 4/< 20( 扭? , ≅/ )Α /2 ))Β( , 尸)( 0ΧΔ
5( 厂Χ ( 属的染色体数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作了简单讨论 。
关键词 染色体数 , 木本植物区系 , 黄山
植物的染色体资料对于系统分类及进化的研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近 ∀% 年来在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甚快 , 每年有大量的植物种的染色体数和核型得到报道 , 这些资料大多
集中在一些广为栽培 的植物或分类地位较重要的科属 , 而较少对地 区植物作系统的细胞
学研究 。 我国的植物区系十分古老 , 区系成分非常复杂 , 对于某些古老植物区系的成分作
细胞学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有关类群的起源 、甚或可能为整个区系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提
供证据 。
黄山地处中亚热带 , 山体地形复杂 , 生态环境迥异 , 植物类群十分丰富 , 为华东植物最
为荟萃的地区之一 。 黄山约有维管植物  7 % 余种 , 其中有许多孑遗和特有植物 , 但至今
在种子植物的细胞学研究方面仍是空白。作者计划长期开展这一工作 , 本文首次报道部分
研究结果 。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的全部材料采 自黄山地 区 !表  # 。 采得的种子经沙藏 、恒温箱中发芽后取其胚
根压片 , 部分种子在 实验室 中的恒温条件难以萌动 , 则播种于本校实验苗圃 , 在圃地采幼
苗根尖供压片观察 。 所有凭证标本均存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标本室 。
根尖用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室温下预处理 ∀一 9 小时 , 卡诺氏液固定 , 铁矾 一苏木精染
色 , 压片后镜检 ∀% 一7% 个细胞并计数 , 显微摄影 , 冰冻揭片 , 中性树脂封存 。
收稿日 ∃ 一  7一  % 一 %  ,修回 日 ∃    9一 % 一  ∀
第 ∀ 期 吴泽民 ∃ 安徽黄 山木本植物区系中一些种的细胞学研究! 6 #  % 7
表  黄山  8种植物染色体数观索结果
Ε ( Α)2  1 2 3 + )03 / Φ 0, 2 2 , 4 / ? / 3 / ? 2 2 / + − 03 / Φ  8 0 ( Γ ( Β− ≅ + ( − Η 3 ,( − / Φ ; − ,+ Β < 4 / Ι Β− 2 2
植物名称
ϑ<2 2 Β2 3
染色体数目Κ, 4 / ? /3 / ? 2
− + ? Α 2 4 !Λ − #
图版 染色体长度范围<)( 0 2 >2 − Η0 , 4 ( − Η 2!产。− #
凭证标本
Μ / + 2 , 2 4 3 文献记载< 42 Ι Β/ + 3 425 / 4 Ν 3
木兰科 Ο ( Η − / )Β( 5 2 ( 2 Π 黄 山木兰 材口Η− 讨Β( 卿)Β−山Θ ∗ Β)3 Π Ρ & Π  Π 8一 9 。 8 ≅ + ( − Η 3 , ( − , ( )0 Π & % %  % % 7
五味子科 反,Β3 ( − Ν 4 (52 ( 2∀ Π 二色五味子 ϑ 5 人Β3( 几Ν阳 阮耐盯 Κ , 2 − Η
7 Π 盘住五味子 Σ ( Ν3 + 4( 俪Η Β<2Ν +− ‘山0(=Β− 2 0 2 0 Τ (即2 Υ ·
樟科 > ( + 4( 2 2 ( 29 Π 山祖 众 − Ν24( 4 叹刀。Γ( ≅ 2 ? 3)Π
∀ 8 Π 7 Π %一& Π 9
∀ 8 Π 7 。 Ρ一 & Π 
≅ + ( − Η 3, ( − , () 0 Π 9 % %
    % 7
≅ + ( − Η 3, ( − , ()4 Π 9 % %
    % 9
∀ 9 Π  Π 一 9 Π % ≅ + ( − Η 3 , ( −
, ()0 Π & % %
 ∀  % % ∀
木通科 > ( 4Ν Βς( Α ( )( 2 2 ( 2 Π 野木瓜 ≅ / )Α 2 ))Β( 5Θ “( Ω Β2 )3  Π %一7 Π  ≅ + ( − Η 3 , ( − , ( )0 Π 9 %%   % %
月了一吕9Ξ‘,
豆科 < ( ΥΒ)Β/ − ( 2 2 ( 2& Π 红豆树 Ξ 4 衍。 , Β( , / 3 Β2 Β ≅ 2 ? 3 )Π
金续梅科 ≅ ( ? ( ? 2 )ΒΝ ( 22( 2Ρ Π 牛鼻栓 尸侧雌+− 2( 万( , Β− 朗泊1 2 ,Ν Π 2 0 Ψ Β))3 Π
8 Π 桂木 肠4/< 20 (了+ 二 5人Β− 。∃ 21 。 . 4 Π
瑞香科 Ε ,Χ? 2一2 ( 2 2 ( 2 Π 三娅 Ζ 己Η 巴团仓以五Β( ‘犷Χ3( −0 ,(> Β− Ν )Π
胡桃科 ∋+ Η )( − Ν ( 2 2 ( 2 % Π 华东野核桃 ∋ + Η )( − ‘ 5 ( 0人口夕己 − ∃ Β ∃
Ω /Ν 2 Ι ( 4 Π 五万功刀3( − ( !≅ ( Χ ( 0 ( #; Π Ο Π > + 2 0 1 Π ≅ Π Κ, ( − Η
− Π 化香 Υ )( 0Χ 5 ( 4 Χ ( 304 砧Β)( 5 2(ϑ Β2Α Π 2 0 Λ + 2 2 Π
榆科 [ )? ( 2 2 ( 2 ∀ Π 糙叶枪 助, ( − ( − 0人2 ( 3<24(!Ε , + − Α # Π < )( −5 , Π
桦木科 .2 0 + )( 2 2 ( 27 Π 鹅耳杨 5( 4< Β− 。 。Β? 动2(∗ ( ))Π
柿树科 Ζ Α 2 − ( 2 2 ( 29 Π 浙江柿 Ω Β/ 护少、 ∃ Η )( +5 ΒΦ/ )Β(
四照花科 Κ/ 4 − ( 2 2 ( 2 Π 四照花 刀己− Ν 4 汉沁 − 0, ( / Β( ∴‘3(
≅ ( − 2 2 Π Ι ( 4 Π 5, Β碑胡3Φ3!Ξ 3 Α / 4− # =( − Η
五加科 ; 4 ( )Β( 2 2 ( 2& Π 槐木 ; 4( )Β( 5 , Β− 2 − 3Β3 > Π
 & 备 7 Π %一 。  ϑ,Β
5 / + − 0 Χ
2 + )0 ΒΙ ( 0 2 Ν ,    % Ρ
 Π 一 7 Π 9
 Π Ρ一 7 。 %
≅ + ( − Η 3 , ( − , ( )0 Π &% %
 % % 9
≅ + ( − Η 3 , ( − , ( )0 Π &% %
  % % &
Λ − ] ∀ 9/ Η Β− + ? ( ,    
∀ 九] ∀ 9
/ Η Β− + ? ( ,    
7 & Π ∀ Π &一 Π & ≅
+ ( − Η 3 , ( −
2 + )0 ΒΙ ( 0 2 Ν ,   % % 
7 ∀ Π  Π 7一 。  ≅ + ( − Η 3 ,( −
, ( )0 Π 8 % %
  % % ∀
∀ ∀ Π 7 。 ∀一 。 7 ≅ + ( − Η
3 , ( − , ( )0 Π 9 % %
 ∀  % % 
 Π %一∀ Π % ≅ + − Η
3 , ( − , ( )0 Π & % %
   %  ∀
Λ − ] ∀ &
/ Η Β− + ? ( ,    
7 % Π  Π ∀一7 。 7 ≅ + ( − Η 3 , ( −
, ()0 Π  % %
   %  Ρ
7 % Π  Π 8一 7 Π % ≅
+ ( − Η 3 ,( − , ( )0 Π & % %
   % 9
∀ ∀ Π ∀ Π 一 9 。 & ≅
+ ( − Η 3 , ( − , ( )0 Π 9 %%
   % ∀ 
∀9 Π  Π ∀一 ∀ Π 7 ≅ + ( − Η 3 , ( −
, ( )0 Π & % %
  % %
小聚科 .2 4 Α 2 4Β ( 22( 2 Ρ Π 安徽小票 . 24 兔护Β∃ ( − , Β/ − 3 Β∃; ,4 2 − Ν 0 ∀ 8 Π  Π 一 ∀ Π Ρ
罗汉松科 <2Ν /5 ( 4Υ (5 2( 28 Π 竹柏 Υ / Ν“( 4< +3 − ( Η Β !Ε , + − Α Π #∀ %  Π 2 0 Ο / 4 Π 2 Γ ∀ %  Π 7
Π 一Ρ Π 9 ≅ + ( − Η 3, ( −2 + )0 ΒΙ ( 02 Ν ,  % ( % %8 Λ
− ] &
Ω ( 4 )Β− 0 / − ,  
首次报道的种 : , , 首次报道的属
0 ,2 3 Υ 2 2Β2 3 Φ/ 4 ΦΒ4 3 0 4 2 Υ / 4 02 Ν : 斧 资 0 , 2 Η 2 − + 3 Φ/ 4 ΦΒ4 3 0 4 2 Υ / 4 0 2 Ν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7 卷
∀ 结果和讨论
本实验共观察 8 种植物 , 分属于  科 8 属 , 其中 9 种和 ∀ 属为首次报道 , 结果见
表  。 所观察的 Ρ 种被子植物 中 , 染色体绝对长度的变化范围在  Π %一 & Π 产? 之间 。 属于
金缕梅亚纲的植物种 多数具有较小的染 色体 , 而木兰亚纲的种普遍有较大的染色体 !表
 # 。
∀ Π  糙叶榆 ;< , ( , , ( , , 0, 2 ( 3<2 4 ( !Ε , + , )Α Π #< )( − 2 , Π
本 实验观 察得 ∀ , , 一 ∀ 8 , Γ ] 一9 , 不同于 %  ∃ ) + ? ( 等 ⊥ ‘〕报 道的该属染色体数 ∀ , ∃ ] ∀ & ,
Γ 一  7 。 Ξ Η Β− + −) ( 等将榆科 ![ )? ( 2 2 ( 2 #分为两个科 , 即榆科 ![ )? ( 5 2 ( 2 #和朴树科 !Κ 2 )0ΒΔ
Ν ( Κ 2 ( 2 # 。 糙叶树属归于朴树科 , 但指出因其 二 Θ 7 , 且具有不对称的胚珠和黄酮醇而区别
于朴树科中的其它类群 , 因此在该科中是一个特殊的类型 。 作者观察到糙叶榆为 ∀− Θ ∀8 ,
因此更同意 Τ 4+Ν ς Β− 3 ∴ ( _( 「∀〕的处理 , 即将这两大类群作为榆科的两大亚科 ∃ 榆亚科 ![ 卜
4− / ΒΝ 2 ( 2 #和朴亚科 !Κ 2 )0 ΒΝ / ΒΝ 2 ( 2 # , 而糙 叶树属为两大类群的连锁类群 。 Κ 4 / − ⎯ + Β3 0 ⊥ ∀ α将糙
叶 榆仍归于朴亚科是合适的 。
∀ Π ∀ 化香 < ς( 0少5 ( 卿( 30 4 / Α Β)( 2 2 ( ϑΒ2 Α Π / 0 Λ 0 )2 2 Π
作者观察了大量的根尖压片 ,发现绝大多数为 ∀ , , Θ ∀ , 显然是一个二倍体 , Γ 一   。 然
而至今所有关于胡桃科 !∋+ Η )( ∃ Ν ( 5 2 ( 2 #植物 的染 色体研究均报道 Γ Θ  & , 为古多倍体 , 只
是在 山核桃属 !5 。4Χ (# 中才见到次生多倍体〔’」。 作者认为化香属的染色体可能是一种特殊
的类型 , 除了上述染色体数外 , 它的大小也有别于胡桃科的其它属 , 如华东野核桃的染色
体长度范围为  Π 7一  Π  β ? ,而化香的为 7 Π %一 Π 7产? 之间 !表  # , 这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
Ο ( − Β− Η ⊥ ‘〕将胡桃科分为两个亚科 Π 即化香亚科 !< )( 0 Χ 2 ( 4 Χ / ΒΝ 2 ( 2 #只有化香属 , 和胡桃
亚科 !∋+ Η )( − Ν / ΒΝ 2 ( 2 #包括其余 & 个属 。 他将青钱柳属 !ΚΧ 5 ς/ 2 ( 4Χ ( #处理为枫杨属 !Υ 02 ,
5( 4Χ (# 的亚属 。 他指出化香属在形态学 、化学方面有其特殊性 : 虽说在苞片大小 、 花序类型
及位置 、 果实和苞 片分离这些特征方面是原始的 , 在木材解剖和 花的形态特征上 , 如雄花
无尊片 、雌花的小苞片和粤 片结合等方面表明具有进化的性状 , 而且 自古新世开始就具有
其独 自的演化路线 , 现在仅在旧世界分布 , 因此化香属在胡桃科内和其它类群形成明显的
隔离 。 本实验结果更说 明化香属的特殊性 Π 因此将其处理为亚科是正确的 。
∀ Π 7 牛弄 检 = / 4 0+ − 2 ( 4 Β( 3Β, ∃ 2 , ∃ ∃ 1 2 ,Ν Π 2 0 Ψ Β))3 Π 和 桩木 > / 4口<2 0( )+ ? 5 , Β− 2 − 3 2 !1 Π . 4 Π #
Ξ )ΒΙ Π
表 ∀ 木通科各属的染色体数 牛 鼻栓 和 糙 木 均 为
Ε ( Α )2 ∀ Ε ,2 2 , 4 / ? / 3 / ? 2 − + ? Α 2 4 3 / Φ Φ/ + 4 Η 2 − 2 4 ( Β− > ( 4 Ν Βς ( Α ( )( 2 2 ( 2
属 名
Τ 2 − 2 4 奋Δ 染色体数∀ − 分布范 围Ω Β3 0 4 )Α + 4 )/ − 作者; + 4 , / 4 3
么刁八才£二( Α ( )( 南美ϑ 〕+ 0 , ; 4− 2 4 Β2 (
东亚
Ζ ( 3 02 4 − ; 3 Β(
东亚
Ζ ( 3 02 4 − ; 3 一(
东亚
Ζ ( 3 02 4 − ; 3 )(
> ( − Η )2 0 ,
  ∀ 8
木通属
; 石己Α Β(
野木瓜属
∀ 了/) Α / 2 ))一(
猫 儿子属
Ω 己 5 ( 一3 − 2 (
Μ 2 4 3 2 4 ,
   7
∗ + Λ 2 ? Β− ,
   7
ϑ Β? / − 2 0 ,
  7 ∀
∀ , ∃ ] ∀ 9 , 这 和 Ξ Η Β− + ? (
等川的报道相同 。
∀ Π 9 野 木 瓜 ≅ / )Α/ 2 ))Β(
5 / 4 Β( 2 2 ( Ω Β2)3 Π
野木瓜 ∀ , ∃ 一 7∀ , 该属
为首次报道 , 根据 已有的
资料 ⊥& α , 木通 科 !> ( 4 Ν Βς ( Δ
Α ( )( 2 2 ( 2 #的染色体基数有
了 ]  9 ,  , & !表 ∀ # 。 该科
第 ∀ 期 吴泽民 ∃ 安徽 黄山木本植物区系 中一些种的细胞学研究 ! 6 #  %
表 7 木通科两种类型的形态特征比较
Ε ( Α)2 7 Ο / 4 Υ ,/ )/ Η Β2( ) 2 / ? Υ ( 4 Β3 / − Α 2 0Ψ 2 2 − 0Ψ / Φ/ 4 ? 3 Β− > ( 4Ν Βς ( Α ( )(2 2 ( 2
属 名
Τ 2 − 2 4 (
叶片七2 ( 0 花=)/ Ψ 2 4 木质部解剖; − ( 0 / ? Χ / Φ Γ Χ)2 ? 染色体数∀ −
猫儿子属
Ω 2 5 ( Β3− 2 ( 直立灌木 羽状复叶 雌雄异株 导管具梯状穿孔板 7 %
木通属 , 野木瓜属
; ∴ 2Α Β( , ≅ /) Α配))Β( 藤本 掌状复叶 雌雄同株 导管具单穿孔板 7 ∀
有 8 个属 , 其中 >( 4Ν Βς( Α() ( 和 . /⎯ + Β)( Λ 属 只分布在南美的智利中部 , 其 Γ Θ 9 : 而其
余 & 个属均分布在东亚 , 其 Γ 一 & 和  , 可见其地理分布上的隔离和染色体基数的差别
具有相关性 。 在东亚分布的属 中显然可见到两种类型 , 即猫儿子属 !Ω 25 ( Β3 −2 (# 为灌木型 ,
其它属为藤本型 ,其 间形态特征的差异和染色体数差异相一致 !表 7 # , 这显示了猫儿子属
的独立性 。 但该科最大的属黄腊果属 !ϑ 0(+ −0 /− )’( # , 至今 尚未见有染色体数的报道 , 故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后再作讨论 。
参 考 文 献


7
9

&
Ξ Η Β− + ? ( Σ ( ς + / , < 2 0 2 4 ≅ 1 ( Ι 2 − Π Σ ( 4 Χ / ? / 4 Υ ,/ )/ Η Χ ( − Ν 4 2 )( 0 Β/ − 3 , ΒΥ 3 / Φ Κ2 )0 ΒΝ ( 2 2 ( 2 ( − Ν [ )? ( 2 2 ( 2 ![ 4 0Β5( )2 3 # Π
. / 0( − Β( 5 ( ) Ο ( Η ( 二Β− 2 !Ε / ∴ Χ / # ,   % , %7 ∃  7一  7 
Κ 4 / − ⎯ + Β3 0 ; Π 八 − 6− 0 2 Η 4 ( 0 2 Ν ϑ Χ3 0 2 ? / Φ Κ )( 3 3 ΒΦΒ2 ( 0Β/ − / Φ =)/ Ψ 2 4 Β− Η <)( − 03 Π χ 2 Ψ δ / 4 ∴ ∃ Κ / )+ ? Α Β( [ − ΒΙ 2 4萄 0 Χ < 4 2 3 3 ,
  8 
洪德元 Π 植物细胞分类学 Π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 Π 97 
Ο ( − Β− Η ∗ ( Χ − 2 Ζ Π Ε , 2 2 )( 3 3 ΒΦΒ2 ( 0 Β/ − Ψ Β0 , Β− 0 , 2 ∋+ Η )( − Ν ( 2 2 ( 2 Π ;χ χ ;幼 /Φ ΟΒ 3 3 / + 4 Β . /0( − Β5( ) Τ ( 4Ν 2 − ,   Ρ , ∃
% 8一 % 8 &
Ξ Η Β− + ? ( Σ ( ς + / , ≅ Β4 / 3,Β0/ Α 2 Π Σ ( 4 Χ / ? / 4 Υ , / )/ Η Χ ( − Ν 2 Ι / )+ 0 Β/ − Β− 3 / ? 2 ≅ ( ? (4− 2 )ΒΝ ( 2 2 ( 2 ( − Ν <)( 0( − ( 2 2 ( 2 !≅ ( ? ( ? 2 Δ
ΒΝ ΒΝ ( 2 ∃ ≅ ( ? ( ? 2 )ΒΝ ( )2 3 # Π . / 0( − Β5 ( ) ? ( Η ( ς Β− 2 !Ε / ∴ Χ / # ,    , %9 ∃   一 7
Ω ( 4 )Β− Η 0 / − Κ Ω Π Κ , 4 / ? / 3 / ? 2 ; 0)( 3 / Φ =)/ Ψ 2 4 Β− Η <)( − 0( Π > / − Ν/ − ∃ Τ 2 / 4 Η 2 ; ))2 − ( − Ν [ − Ψ Β− 6Ε Ω ,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7 卷
Κ δ Ε Ξ > Ξ Τ 6Κ ; > ϑΕ [ Ω 6Ζ ϑ Ξ χ ϑΞ Ο Ζ
< > ; χ Ε ϑ Ξ = 丫Μ % % Ω δ => Ξ 1 ;
6χ ≅ [ ; χ Τ ϑ ≅ ; χ , ; χ ≅ [ 6 < 1 Ξ Μ 6χ Κ Ζ
∗ + Λ 2? Β−
!Ω 己户( 八 , 2 − 0 /Φ =汾2 ∃ 04Χ ,枷,‘ [ 二Β二43 Β0Χ ≅ 找左 ∀ 7 % % 7 & #
; Α 3 0 4 ( 2 0 Κ, 4 / ? / 3 / ? 2 − + ? Α2 4 3 / Φ  8 0( Γ ( Α2 )/ − Η Β− Η 0/  8 Η 2 − 2 4 ( / Φ  9 Φ( ? Β)Β2 3 Β−
≅ + ( − Η 3 ,( − ( 4 2 4 2 Υ / 4 0 2Ν Β− 0,Β3 Υ ( Υ 2 4 , 0,2  9 0( Γ ( ( − Ν ∀ Η 2 − 2 4 ( ( ? / − Η 0, 2? ( 4 2 4 2 Υ / 4 02 Ν
Φ/ 4 0, 2 ΦΒ4 3 0 0 Β? 2 Π Ε , 2 2 Χ 0 / )/ Η Β2 ( ) 4 2 3 + )03 4 2 Ι 2 ( )2Ν 0,2 2, 4 / ? / 3 / ? 2 − + ? Α 2 4 / Φ;< , ( − ( − Δ
0 ,2 ( 3< 24( Λ− Θ ∀ 8 , Ψ ,Β2 ,  Ν ΒΦΦ2 4 2 − 0 Φ4 / ? 0,( 0 / Φ Ξ Η Β− + ? ( 4 2 Υ / 4 02 Ν Β−    % Π < )( 0笋(理 (
3 04/ Ας’)( 5 2 ( , 0,2 2Χ 0/ )/ Η Β2 ( ) 4 2 3 + )0 3 4 2 Ι 2 ( )2 Ν Λ− ] ∀ ∀ ,  0,2 / − )Χ Η 2 − + 3 , ( Ι Β− Η 0, 2 Ν ΒΥ )/ ΒΝ Β−
0, 2 ∋+ Η )( − Ν ( 2 2 ( 2 ( 3 4 2 Υ / 4 02 Ν % Φ( 4 Π Ε , Β3 3 ,/ Ψ 3 0,( 0 0,2 Η 2 − + 3 < )( 0Χ 5 ( 厂夕(  Β3 / )( 02Ν
Φ4 / ? 0, 2 / 0,2 4 Η 4 / + Υ 3 / Φ 0,2 Φ( ? Β)Χ Π Ε ,2 2 , 4 / ? / 3 / ? 2 − + ? Α2 4 / Φ ≅ Ξ 6加2))ς’( 5 /4 Β( 5 2 ( 
Λ − ] 7 ∀ Π Ε ,2 4 2 ( 4 2 0, 4 2 2 Φ/ 4 ? 3 / Φ 2 , 4 / ? / 3 / ? 2 − + ? Α2 4 , Λ − ] ∀ 8 , 7 % , 7 ∀ Β− 0,2 > ( 4 Ν Β Δ
ς( Α ( )( 2 2 ( 2 , 0, 2 Η 2 − 2 4 ( , ( Ι Β− Η Λ− ] ∀ 8 ( 4 2 − ( 0 ΒΙ 2 0 / 3 / + 0, ; ? 2 4 Β2 ( , 0 ,2 Η 2 − 2 4 ( , ( Ι Β− Η 0,2
/ 0,2 4 0Ψ / Φ/ 4 ? 3 / Φ 2 ,4 / ? / 3 / ? 2 − + ? Α2 4 ( 4 2 − ( 0 ΒΙ 2 0 / Ζ ( 3 02 4 − ; 3 Β( Π ; + 0, / 4 2 / − 3 ΒΝ 2 4 3
0, ( 0 Ω2 5 ( Β3 − 2 (  Β3 / )( 02 Ν Φ4 / ? 0, 2 / 0, 2 4 Η 2 − 2 4 ( Β− > ( 4 Ν Βς ( Α ( )( 2 2 ( 2 Π
Σ 2 Χ Ψ / 4 Ν 3 Κ , 4 / ? / 3 / ? 2 − + ? Α 2 4 , ∗ / / Ν Χ < )( − 03 , ≅ + ( − Η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