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2): 197206 http://zwxb.chinacrops.org/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chinajournal.net.cn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100104)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刘志勇, E-mail: zhiyongliu@cau.edu.cn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caotingjie893@163.com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4-06-30;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4-12-19;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4-12-29.
UR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41229.0958.004.html
DOI: 10.3724/SP.J.1006.2015.00197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曹廷杰 1,2 谢菁忠 1 吴秋红 1 陈永兴 1 王振忠 1 赵 虹 2
王西成 2 詹克慧 3 徐如强 4 王际睿 5 罗明成 6 刘志勇 1,*
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北京 100193;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2; 3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4郑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5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1130;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Davis, CA
95616, USA
摘 要: 为了解河南省近年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 利用 Illumina 90k iSelect SNP 标记技术对豫麦 34 及该省 2000—
2013 年审定的小麦品种共 96 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 在所有 SNP 位点
中, 多态性比率为 47.39% (38 661/81 587), 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 B>A>D。96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两两
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 0.719, 变幅为 0.552~0.998, 且 94.3%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 0.652~0.812 之间; 按
UPGMA法将 96个品种划分为 7个类群。综合 SNP和系谱分析, 近 10年河南省审定的 96个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不
够丰富, 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在育种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种质资源, 拓宽遗传背景。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
Genetic Diversity of Registered Wheat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Pedigree and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AO Ting-Jie1,2, XIE Jing-Zhong1, WU Qiu-Hong1, CHEN Yong-Xing1, WANG Zhen-Zhong1, ZHAO Hong2,
WANG Xi-Cheng2, ZHAN Ke-Hui3, XU Ru-Qiang4, WANG Ji-Rui5, LUO Ming-Cheng6, and LIU
Zhi-Yong1,*
1 Department of Plant Genetics & Breed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3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4 School of Life Scienc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5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6 University of Califor-
nia at Davis, Davis, CA 95616, US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heat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at whole genome level, we selected 96 regis-
tered wheat varieties in the past decade for SNP genotyping using the Illumina 90k iSelect SNP chi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7.39% of the SNPs (38 661 out of 81 587) were polymorphism between varieties. The genome distribution of polymorphic SNPs
showed a tendency of B > A > 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of the 96 varieties ranged from 0.552 to 0.998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719. However, genetic similarity of 0.652 to 0.812 was found for 94.3% of the tested varieties, indicating highly similarity for
most of the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96 wheat varietie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seven groups by UPGMA analyses. Based
on pedigree and SNP analyses, very narrow genetic background was observed for the registered varieties in the past decade in
Henan province.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wheat breeders to explore and introduce diversified germplasm resources into wheat
breeding program to increase the yield potential and stress toleranc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Wheat varieties; Genetic Diversity; SNPs
小麦(Triti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在我国, 小麦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
大粮食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产区, 也是小麦
育种工作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自20世纪40
年代以来 ,河南小麦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 , 促成生
198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产用种9次大规模的更换。然而, 近十几年来, 由于
在小麦育种中大量使用相同和相近的亲本, 导致新
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日益狭窄、遗传变异率低[1-2], 极
大限制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改良, 而且还使
小麦生产应对不良环境的能力大大降低 , 增加潜
在的用种风险。因此 , 对河南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
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全面了解这些品种的遗
传基础和亲缘关系 , 对发掘利用优异的育种材料 ,
拓宽遗传基础 , 加快小麦育种改良进程具有重要
意义。
根据系谱分析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
与骨干亲本的亲缘关系, 虽然可以大致判断品种间
遗传差异, 但难以量化, 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个新品
种的选育过程往往是育种家对某一亲本经过连续多
年的遗传改良, 最终选择出优良品系, 其遗传构成
可能源于多个亲本, 加之部分品种系谱来源复杂或
存在不确定性, 通过系谱追踪难以准确判断其遗传
物质来源。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 ,
为在DNA水平上评估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计算
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Sun等[3]
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了西藏小麦、普通小麦和欧
洲斯卑尔托小麦遗传多样性, 发现欧洲斯卑尔托小
麦和西藏小麦遗传多样性远高于普通小麦 ; Wang
等 [4]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发现我国云南和西藏小
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新疆小麦品种; Talebi等[5]
利用AFLP标记分析表明伊朗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
丰富。虽然RAPD、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均已应
用于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但受方法和位点
数量的限制, 无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高通量遗
传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
phism, SNP)是普遍存在于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新型
分子标记, 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
异而引起的DNA序列单个碱基多态性变化。SNP是
二等位基因, 具有在基因组中数量最多、分布密度
高、无需电泳、可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等特点[6-7]。大
规模、高通量SNP芯片检测首先广泛应用于人类群
体结构的遗传学研究和关联性分析 [8], 商业化的
SNP芯片也已被应用于一些家畜全基因组关联分
析、QTL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9-10]。在植物中, Clark
等[11]利用高通量SNP芯片技术对模式植物拟南芥不
同品系进行了多态性研究。近年来, 随着小麦EST
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工作的开展, SNP开发和利
用进展迅速[12]。Cavanagh等[13]和Wang等[14]开发了小
麦基于Illumina技术平台的9k和90k高通量SNP分析
芯片 , 已开始应用于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DNA指纹分析、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 以及
基因定位等诸多领域。SNP标记能真实反映小麦品
种间的亲缘关系[15-17], 可以用于小麦品种遗传多样
性研究。
近十几年来, 河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有近百个,
但尚未见到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
缘关系进行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采用Illumina 90k
iSelect SNP标记技术对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96个小
麦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这些品种在
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以期为
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麦品种及其 DNA提取
除豫麦34外, 其他供试品种均为2000—2013年
河南省审定的品种或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审
定品种, 共计96个(见附表), 分别由品种育成单位提
供, 各品种的系谱资料源自品种参试时育种单位提
供的信息。
2012年10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温室
种植 , 植株长至二叶一心时 , 取小麦叶片 , 按
Saghai-Maroof等[18]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
1.2 SNP芯片分析
利用Illumina 90k iSelect SNP标记对96个小麦品
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采用Genome Studio Polyploid
Clustering Module v1.0进行样本的原始SNP分型, 由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基因组中心完成。
将SNP分型数据分别记为1 (纯合AA)、2 (杂合
AB)、3 (纯合BB)和0 (缺失), 建立原始矩阵。用
NTSYS-PC ver. 2.1 统计软件计算品种间遗传相似
系数, 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遗
传关系树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态性 SNP位点的分布
在分布于21条染色体的81 587个SNP位点中 ,
38 661个被检测到多态性 , 多态性比率为47.39%,
其中28 761个定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分布
106~2685个多态性位点, 差异较大, 且在A、B、D
基因组上分布不均。以B基因组最多(14 049个, 占
第 2期 曹廷杰等: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99
48.85%), 尤其是1B上最多, 2B和5B上次之; A基因
组上多态性位点为11 548个, 占40.15%, 以5A、6A
和7A上较多 ; D基因组上多态性位点最少 , 仅有
3164个, 占11.00%, 尤以4D上最少(图1-A)。整体来
看, 1B、5B和2B染色体上多态性位点最多, 4D染色体
上多态性位点最少。
多态性 SNP位点在 7个部分同源群中分布也不
均匀, 在第 1和第 2部分同源群上分布最多, 其次是
在第 5 和第 6 部分同源群上, 而在第 4 部分同源群
最少(图 1-B)。
图 1 多态性位点在染色体(A)和部分同源群(B)上的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s of polymorphic SNPs on individual chromosome (A) and each homoeologous group (B)
2.2 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基于SNP标记数据的品种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
其变异范围为0.552~0.998, 平均值为0.719, 其中中
育9号与矮抗58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0.552), 而周麦
22与周麦23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0.998)。
96个供试品种两两计算 , 共获得4560个遗传
相似系数 , 以0.02为组距进行次数分布分析, 可见,
9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处分布密度最大,
两侧不对称 (图2)。经卡平方测验 , 不符合正态分
布(P < 0.01), 呈左偏态分布 ; 大于0.7的遗传相似
系 数 有 2812个 (61.67%), 小 于 0.7的 有 1748个
(38.33%); 主要分布在 0.63~0.83之间 , 占 95.94%
(4375/4560)。
为了探讨近十几年来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遗传
多样性的演变趋势 , 将96个品种按审定年份分为3
组, 每组的品种数接近, 可见组内品种的遗传相似
性均较高, 且自2005年以后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有升
高趋势(表1)。
2.3 聚类分析
根据小麦 SNP 遗传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
96个品种被划分为 7大类群, 其中矮抗 58单独组成
第 I 类, 第 II 和第 III 类各有 7 个品种, 第 IV 类有
17 个品种, 第 V 类 41 个品种, 第 VI 和第 VII 类分
别包括 10个和 13个品种(图 3)。
图 2 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次数分布
Fig. 2 Distribution of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varieties
200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表 1 不同阶段审定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
Table 1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Henan wheat cultivars at different period
遗传相似系数 Genetic similarity 阶段
Period
品种数
Number of varieties 变幅 Range 均值 Average
2004年之前 Before 2004 36 0.617–0.988 0.714
2005–2008 33 0.578–0.998 0.726
2009年之后 After 2009 27 0.640–0.939 0.726
图 3 河南省 96个审定小麦品种的 SNP数据聚类图
Fig. 3 Phylogenetic tree of 96 registered wheat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revealed by SNP
第 2期 曹廷杰等: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
第 II 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 0.658~
0.988之间, 平均 0.735, 有 4个为优质强筋品种, 其
中豫麦 34是郑农 16 (豫麦 34/小偃 6号)的亲本之一,
二者相似系数为 0.988; 郑麦 9023、西农 979和平麦
998均是以小偃 6号作为间接亲本而育成的品种, 在
遗传基础上具有很高的亲缘性。
第III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02~0.976, 平
均0.784。这些品种均具有早熟特性, 除泛麦8号和洛
麦24外, 其他均为直接或间接利用豫麦18育成的品
种。丰舞981是漯麦4号的系选品种, 而漯麦4号的母
本是豫麦18; 睢科2号的母本是漯麦4号, 所以丰舞
981与睢科2号的亲缘关系较近, 其遗传相似系数为
0.976; 洛麦24并非由豫麦18直接选育而成, 但其亲
本之一的洛太911在田间表现与豫麦18极为相似 ,
且均为偃师4号的后代。
第 IV类的 17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
0.681~0.906, 平均0.761。这些品种是以新乡市农业
科学院选育的品种及其衍生品种为主, 它们大多是
以百泉3047-3、百泉3199、内乡82C6为亲本选育出
的品种。如新麦18和新麦19都是以(C5/新乡3577)F3
d1s作为母本, 以新麦9号作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小麦
品种, 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906; 周麦20的亲本之一
也是新麦9号。
第V类品种数最多, 有41个, 占42.7%, 品种间
遗传相似系数为0.647~0.998, 平均0.769。这些品种
的亲本大多含有豫麦21、周麦11及8425B中的1个或
2个 , 有的则源自这3个品种的衍生系 , 如以周麦
16、周麦13等为亲本选育出的品种, 均聚在这一类
群中。
第 VI 类的 10 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最小
(0.719~0.933)之间, 平均值最高(0.801)。它们主要是
以豫麦 2 号或者其衍生系豫麦 49 及豫麦 41 为亲本
之一育成的品种。如太空 6号是豫麦 49通过航天诱
变选育而成; 豫麦 49-198为豫麦 49的系选品种, 两
者的相似系数为 0.933。
第VII类包含13个品种, 其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
0.664~0.966之间 , 平均值为0.721, 均是以偃师4号
衍生系, 如豫麦18、周麦8826、豫麦10号、豫麦21
为亲本之一育成的品种 , 并且都继承了偃师4号的
优良性状。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河南省近十几年来审定的
品种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不大, 大部分品种的亲缘
关系较近, 遗传基础较窄。
3 讨论
近年来, 有多项研究利用分子标记、系谱和农
艺性状分析评价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19-29]。但由
于受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标记数量的限制, 无
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研究。本研究选用分布于
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1 587个SNP位点对河南省近
年来审定的9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 发
现SNP位点多态性比率为47.39%, 其中, 以B基因组
上的多态性位点最多, A基因组次之, D基因组最少,
与贾继增等 [19]运用RFLP标记对来自11个国家的15
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一致。
究其原因, 主要是普通小麦进化过程中D基因组与
AABB基因组形成六倍体小麦时间较短 , 且来源比
较单一, 品系间多态性较低。另外D基因组可能携带
较多的与普通小麦广适应性、抗逆性和加工品质等
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 在长期的选择和育种过程中,
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大于A和B基因组 , 从而造成更
多、更强的选择牵连效应发生, 导致其遗传多样性
低。本研究中尤其以4D染色体上的多态性位点最少,
这与郝晨阳等[1]和倪中福等[20]研究结果一致。推测
与4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较多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
(如育性基因、矮秆基因等), 在育种过程中施加了较
强的定向选择所产生的选择牵连作用, 导致其遗传
多样性显著偏低。贾继增等[19]报道过与此不同的结
果, 他们研究发现, 1D和5D遗传多样性最小, 通过
分析多态性RFLP位点在7个部分同源群的分布发
现 , 第1和第2部分同源群最多 , 第4部分同源群最
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试验所选取的材料来源不同
造成的。
许多研究表明, 我国不同地区都存在小麦主栽
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和遗传基础不够广泛的现象[21-29]。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河南省近期选育的小麦品种存在
亲缘关系近、遗传相似性高的问题, 并且有进一步
加重的趋势 , 这将导致很难获得突破性育种进展 ,
降低品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加潜在的用
种风险。造成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遗传基础狭窄的原因可能一是核心骨干亲本的反复
利用, 二是定向人工选择。本研究通过聚类和系谱
分析 , 发现河南省小麦骨干亲本品种主要由6大血
缘系统组成, 分别是周麦、新麦、偃师4号、豫麦2
号、豫麦18和陕西小麦系统。周麦系统主要是以周
麦品种和周8425B为亲本材料, 利用该血缘系统育
成的品种数量最多, 占整个参试品种总数的42.7%,
202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高产、稳产性特点突出 ; 新麦系统主要以百泉
3047-3、百泉3199、内乡82C6为亲本; 偃师4号系统
包括以偃师4号为间接亲本选育的品种; 豫麦2号系
统是以豫麦2号及其后代豫麦49作为育种亲本 ; 豫
麦18系统均包括豫麦18血统, 突出特点是早熟; 陕
西小麦血统为亲本选育的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优质强
筋。定向人工选择可能是河南省小麦遗传多样性降
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河南省地处黄淮麦区, 生态
条件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潜力的发挥, 育种
家根据对产量有利的目标性状进行选择的趋势, 导
致部分多样化基因位点丢失, 使品种的优良性状趋
于类似。由于周麦系列具有较好的综合农艺性状和
丰产性, 得到大部分育种家的认可和偏爱 , 成为选
配高产组合的首选亲本材料, 因此导致近十几年来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中有将近一半直接或间接含
有周麦品种血缘。
虽然聚类结果与品种特性和系谱信息有较好的
一致性, 但也有例外。如矮抗58是以周麦11为母本,
以豫麦49和郑州8960杂交后代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品
种, 但它并没有与周麦11和豫麦49的后代品种聚在
一类 ; 浚2016和众麦998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996,
田间长相也十分接近, 但系谱记载表明两者没有直
接的亲缘关系。其可能原因一是供试种子来源, 由
于亲本材料的搜集渠道很多, 可能会存在材料本身
与名称不符的现象 ; 二是育种家定向选择的结果 ,
多年的选择往往都集中在某些或某个位点, 从而导
致其他某些或某个位点的丢失, 尤其在同一生态区;
三是系谱记载不完善。另外, 遗传变异(含重组)也可
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近年来河南省小麦育种中
因大量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骨干亲本或骨干亲本衍生
材料做亲本 , 致使育成的小麦品种遗传差异不明
显、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水平较低, 但可以看出,
河南省的小麦品种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类群分化和遗
传多样性, 可分为周麦类型、新麦类型、陕西优质
类型、豫麦2号类型和早熟豫麦18类型。纵观河南省
生产上得以大面积推广利用的代表性小麦品种, 它
们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构成, 其中以矮抗58最为典型,
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广适、抗性强, 在聚类图
中自成一类, 众多优异性状的组合是否来自有利基
因的聚合和重组, 有待深入研究。
针对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 建议一方面要继续
广泛收集种质资源, 加强与国内外育种单位资源材
料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拓宽小麦亲本的遗传基础;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和利用 ,
利用当地的高产小麦品种与从国内外引进的优异基
因资源进行聚合杂交和回交转育, 创造新的优异中
间育种材料, 突破主产区小麦育种的瓶颈, 使河南
省小麦育种水平跨上新台阶。
4 结论
多态性 SNP位点在不同染色体和 7个部分同源
群间分布不均匀, 其中以 4D 染色体上的多态性位
点最少。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 遗传相似系数
平均值为 0.719, 并且有增加的趋势。河南省小麦品
种间存在一定的类群分化和遗传多样性, 代表性小
麦品种都具有其独特的遗传构成。
References
[1] 郝晨阳, 王兰芬, 张学勇, 游光霞, 董玉琛, 贾继增, 刘旭, 尚
勋武, 刘三才, 曹永生. 我国五十年来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
样性演变. 中国科学: C辑, 2005, 35: 408–415
Hao C Y, Wang L F, Zhang X Y, You G X, Dong Y C, Jia J Z, Liu
X, Shang X W, Liu S C, Cao Y S. Genetic diversity changes of
Chinese cultivars in the past 50 years. Sci China (Ser C), 2005,
35:408–415 (in Chinese)
[2] Tanksley S D, Mccouch S R. Seed banks and molecular maps:
unlocking genetic potential from the wild. Science, 1997, 277:
1063–1066
[3] Sun Q X, Ni Z F, Liu Z Y, Gao J W, Huang T C. Genetic rela-
tionships and diversity among Tibetan wheat, common wheat and
European spelt wheat revealed by RAPD markers. Euphytica,
1998, 99: 205–211
[4] Wang H Y, Wang X, Chen P D, Liu D J.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nan, Tibetan, and Xinjiang wheat using SSR
markers. J Genet Genomics, 2007, 34: 623–633
[5] Talebi R, Fayyaz 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Iranian modern cultivar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Biharean Biol, 2012, 6: 14–18
[6] Nasu S, Suzuki J, Ohta R, Hasegawa K, Yui R, Kitazawa N,
Monna L, Minobe Y. Search for and analysi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rice (Oryza sativa, Oryza rufipog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NP markers. DNA Res, 2002, 9: 163–171
[7] 邹喻苹, 葛颂. 新一代分子标记-SNPs 及其应用, 生物多样性,
2003, 11: 370–382
Zou Y P, Ge S. A novel molecular marker: SNPs and its applica-
tion. Biodiversity Sci, 2003, 11: 370–382 (in Chinese with Eng-
lish abstract)
[8] Nishida N, Koike A, Tajima A, Ogasawara Y, Ishibashi Y, Uehara
Y, Inoue I, Tokunaga K.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fry-
metrix SNP array 6.0 platform with 400 Japanese individuals.
BMC Genomics, 2008, 9: 431
[9] Karlsson E K, Baranowska I, Wade C M, Salmon Hillbertz N H,
Zody M C, Anderson N, Biagi T M, Patterson N, Pielberg G R,
Kulbokas E J, Comstock K E, Keller E T, Mesirov J P, von Euler
第 2期 曹廷杰等: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3
H, Kämpe O, Hedhammar A, Lander E S, Andersson G, Anders-
son L, Lindblad-Toh K. Efficient mapping of Mendelian traits in
dogs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Nat Genet, 2007, 39:
1321–1328
[10] Anderson 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n domestic ani-
mals: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genetic dissection of trait loci.
Genetica, 2009, 136: 341–349
[11] Clark R M, Schweikert G, Toomajian C, Ossowski S, Zeller G,
Shinn P, Warthmann N, Hu T T, Fu G, Hinds D A, Chen H, Frazer
K A, Huson D H, Schölkopf B, Nordborg M, Rätsch G, Ecker J R,
Weigel D. Common sequence polymorphisms shaping genetic
diversit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Science, 2007, 317: 338–342
[12] Rafalski A: Application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crop genetics.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2, 5: 94–100
[13] Cavanagh C R, Chao S, Wang S, Huang B E, Stephen S, Kiani S,
Forrest K, Saintenac C, Brown-Guedira G L, Akhunova A, See D,
Bai G, Pumphrey M, Tomar L, Wong D, Kong S, Reynolds M, da
Silva M L, Bockelman H, Talbert L, Anderson J A, Dreisigacker
S, Baenziger S, Carter A, Korzun V, Morrell P L, Dubcovsky J,
Morell M K, Sorrells M E, Hayden M J, Akhunov E. Ge-
nome-wide comparative diversity uncovers multiple targets of
selection for improvement in hexaploid wheat landraces and cul-
tiva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3, 110: 8057–8062
[14] Wang S, Wong D, Forrest K, Allen A, Chao S, Huang B E, Mac-
caferri M, Salvi S, Milner S G, Cattivelli L, Mastrangelo A M,
Whan A, Stephen S, Barker G, Wieseke R, Plieske J, International
Wheat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 Lillemo M, Mather D,
Appels R, Dolferus R, Brown-Guedira G, Korol A, Akhunova A
R, Feuillet C, Salse J, Morgante M, Pozniak C, Luo M C, Dvorak
J, Morell M, Dubcovsky J, Ganal M, Tuberosa R, Lawley C,
Mikoulitch I, Cavanagh C, Edwards K J, Hayden M, Akhunov 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loid wheat genomic diversity using a
high-density 90,000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Plant
Biotechnol J, 2014, 12: 787–796
[15] Ren J, Chen L, Sun D, You F M, Wang J, Peng Y, Nevo E, Beiles
A, Sun D, Luo M C, Peng J. SNP-revealed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emmer wheat correlates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BMC Evol
Biol, 2013, 13: 169
[16] Chao S, Dubcovsky J, Dvorak J, Luo M C, Baenziger S P,
Matnyazov R, Clark D R, Talbert L E, Anderson J A, Dreisi-
gacker S, Glover K, Chen J, Campbell K, Bruckner P L, Rudd J C,
Haley S, Carver B F, Perry S, Sorrells M E, Akhunov E D. Popu-
lation- and genome-specific patterns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SNP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BMC Genomics, 2010, 11: 727
[17] Wurschum T, Langer S M, Longin C F, Korzun V, Akhunov E,
Ebmeyer E, Schachschneider R, Schacht J, Kazman E, Reif J C.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diversity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in elite winter wheat assessed with SNP and SSR markers. Theor
Appl Genet, 2013, 126: 1477–1486
[18] Saghai-Maroof M A, Soliman K M, Jorgensen R A, Allard R W.
Ribosomal DNA spacer-length polymorphisms in barley: Mende-
lian inheritance, chromosomal loc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4, 81: 8014–8018
[19] 贾继增, 张正斌, Devos K, Gale M D. 小麦 21条染色体 RFLP
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科学: C 辑, 2001, 31: 13–21
Jia J Z, Zhang Z B, Devos K, Gale M D. Genetic diversity of 21
chromosomes in wheat revealed by RFLP mapping. Sci China
(Ser C), 2001, 31: 13–21 (in Chinese)
[20] 倪中福, 张义荣,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普通小麦 D 染色
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 作物学报 , 2003, 29:
145–151
Ni Z F, Zhang Y R, Liang R Q, Liu G T, Sun Q X. Genetic diver-
sity of D-genome revealed by SSR markers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cta Agron Sin, 2003, 29: 145–15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1] 蒲艳艳, 程凯, 李斯深. 山东省近期育成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
的 SSR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9: 443–449
Pu Y Y, Cheng K, Li S S. Genetic diversity of recent wheat culti-
vars in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SSR markers. Mol Plant Breed,
2011, 9: 443–44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2] 李志波, 王睿辉, 张茶, 梁虹, 马峙英, 赵玉欣, 王静华. 河北
省小麦品种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
学报, 2009, 10: 436–442
Li Z B, Wang R H, Zhang C, Liang H, Ma Z Y, Zhao Y X, Wang
J H.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agronomic traits. J Plant
Genet Resour, 2009, 10: 436–44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
stract)
[23] 傅体华, 王春梅, 任正隆.四川育成小麦品种的 SSR遗传多态
性及系谱关系.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 1–7
Fu T H, Wang C M, Ren Z L. SSR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mod-
ern advanced wheat cultivars (Triticum aestivum L.) in Sichuan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edigree. J Sichuan Agric Univ,
2007, 25: 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4] 李学军, 潘玉朋, 王小利, 李立群, 王培, 冯毅, 王辉. 陕西育
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11, 39: 48–54
Li X J, Pan Y P, Wang X L, Li L Q, Wang P, Feng Y, Wang H.
Evolu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winter varieties grown at
Shaanxi. J Northwest A&F Univ (Nat Sci Edn), 2011, 39: 48–5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5] 潘玉朋, 李立群, 郑锦娟, 王培, 冯毅, 李学军. 黄淮麦区近
年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 47–52
Pang Y P, Li L Q, Zheng J J, Wang P, Feng Y, Li X J.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large-scale promoted wheat varieties
grown at Huang-Huai area in recent years. Acta Agric Boreali-
Occid Sin, 2011, 20: 47–5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6] 耿惠敏, 刘红彦, 宋玉立, 王俊美, 李锁平. 40 个河南省审定
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 SSR 标记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14: 27–32
Geng H M, Liu H Y, Song Y L, Wang J M, Li S P. SSR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forty released wheat cultivars in He-
nan Province. Acta Agric Boreali-Occident Sin, 2005, 14: 27–3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7] 徐晓丹, 冯晶, 蔺瑞明, 赵蕾, 林风, 徐世昌. 河南小麦主栽
品种亲缘系数的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 653–659
Xu X D, Feng J, Lin R M, Zhao L, Lin F, Xu S C. 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analysis for leading wheat cultivars in Henan Province.
J Triticeae Crops, 2011, 31: 653–65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4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28] 王冬梅, 冯晶, 王凤涛, 蔺瑞明, 徐世昌. 2010–2011年度四省
小麦区试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分析. 植物保护, 2013,
39: 21–28
Wang D M, Feng J, Wang F T, Lin R M, Xu S C. Genetic diver-
sity and stripe rust resistance of regional trial wheat cultivars in
four provinces in 2010–2011. Plant Prot, 2013, 39: 21–2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9] 张清海 , 王志和 , 刘华山 , 李铁庄 , 周新宝 , 李汉中 , 韩
秀云 , 张智伟 , 闵保锋 , 张宏涛 . 河南主要推广小麦品种
系谱追溯及其亲本组配技术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16: 3–6
Zhang Q H, Wang Z H, Liu H S, Li T Z, Zhou X B, Li H Z,
Han X Y, Zhang Z W, Min B F, Zhang H T. The pedigree
analysis and techniques for parent combination of the major
wheat extension varieties in Henan Province. Chin Agric Sci
Bull, 2000, 16: 3–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附表 用于 SNP分析的小麦品种名称及系谱
Supplementary table The wheat varieties for SNP genotyping and their pedigrees
序号
Order
品种
Variety
系谱
Pedigree
育种单位
Breeding institute
审定年份
Year registered
1 豫麦 34 矮丰 3号//孟 201/牛朱特/3/豫麦 2号 河南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1994
2 中育 6号 烟 1604/中育 3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0
3 新麦 9号 百泉 3047-3/内乡 82C6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0
4 郑麦 9023 西农 881/陕 21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1
5 中育 5号 冀麦 5418/豫麦 10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1
6 安麦 1号 百农 3217/9612-2//周 8826 河南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1
7 新麦 11 百泉 30473/内乡 82C6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1
8 济麦 1号 731429A/郑 7025/2/郑 821/3/豫麦 21 河南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1
9 偃高 1号 (西农 806/比 16)F3//洛阳 7602 河南偃师市高龙镇农技站 2002
10 洛麦 1号 Tal不育株/周 8832(早)//南阳 756 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2002
11 周麦 16 豫麦 21/周 8425B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2
12 周麦 20 周麦 13/新麦 9号//豫麦 49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2
13 新麦 12 豫麦 24/豫麦 21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2
14 新麦 13 宛原长白/(C5/3577)F3 d1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2
15 太空 6号 豫麦 49航天诱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3
16 郑农 17 豫麦 51/优繁 5号 河南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2003
17 郑农 16 豫麦 34/小偃 6号 河南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2003
18 中育 8号 鲁麦 15/93中 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3
19 新麦 16 郑州 891/内乡 82C6/豫麦 2号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3
20 偃展 4110 89(35)-14/矮早 781-4 河南省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 2003
21 郑麦 004 豫麦 13/90m434//石 89-602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4
22 睢科 2号 漯麦 4号/西北矮秆选系(97-26) 河南省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23 周麦 17 矮早 781/周 8425B//豫麦 21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4
24 安麦 7号 豫麦 13/周 8826 河南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25 中育 9号 豫麦 21/92R13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4
26 豫农 9901 咸阳超大穗/豫农 8923 河南农业大学 2004
27 濮麦 9号 (徐州 174/内乡183)/豫麦 24 河南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2004
28 温 9519 兰考 4号/温 2540 河南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29 泛麦 5号 京泛 309/82C6 河南黄泛区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30 泛麦 3号 豫同 843/苏麦 3号 河南黄泛区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31 温 9629 豫麦 21/豫麦 41 河南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32 丰舞 981 豫麦 18/80(6)-3-3-10 河南舞阳县种子公司 2004
33 豫麦 70-36 (绵阳 84-27/内乡182C6) 河南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
第 2期 曹廷杰等: 河南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基于系谱和 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5
(续附表)
序号
Order
品种
Variety
系谱
Pedigree
育种单位
Breeding institute
审定年份
Year registered
34 新麦 18 (C5/新乡 3577)F3 d1//新麦 9号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4
35 周麦 18 内乡 185/豫麦 21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4
36 开麦 18 开 64/89中 170//开 1003/温 2540 河南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2004
37 矮抗 58 周麦 11//豫麦 4号 9/郑州 8960 河南科技学院 2005
38 豫麦 49-198 394A/豫麦 2号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2005
39 新原 958 豫麦 34/新麦 9号 河南省新乡县原种场 2005
40 西农 979 西农 2611/(918/95选 1) F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41 许农 5号 周麦 8846/豫麦 21 河南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42 郑麦 366 豫麦 47/PH82-2-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5
43 花培 5号 (豫麦 18/花 4-3) F1花药培养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6
44 花培 3号 花 953350-1-2/花 965437-1-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6
45 花培 1号 百农 64/豫麦 2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6
46 富麦 2008 豫麦 18/80(6)-3-3-10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 2006
47 项麦 969 豫麦 21/豫麦 18//豫麦 18 河南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6
48 豫农 201 内乡 182/818036//太 910889/石 6021 河南农业大学 2006
49 04中 36 百农 64/周麦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6
50 洛麦 21 周麦 13/洛麦 1号 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2006
51 平安 6号 莱州 953/温 2540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2006
52 豫展 4号 百农 64/周麦 13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 2006
53 郑麦 9694 豫麦 21/豫麦 18//豫麦 2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6
54 新麦 19 (C5/新乡 3577) F3 d1/新麦 9号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6
55 漯麦 8号 烟中 1604/豫麦 41 河南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2007
56 郑育麦 9987 豫麦 2号/豫麦 21//豫麦 55 河南郑州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 2007
57 中育 10号 豫麦 41/宝丰 94-24//豫麦 4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7
58 豫农 202 豫麦 21/豫农 127 河南农业大学 2007
59 许科 1号 97-042/漯麦 4号 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2007
60 周麦 22 周麦 12/豫麦 49//周麦 13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7
61 漯麦 9号 周麦 13/百农 64 河南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2008
62 花培 6号 豫麦 21/豫麦 2号//漯麦 4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8
63 众麦 998 百农 71-22/矮早 781//温 2540/苏芙林 10 河南省新安县科协 2008
64 周麦 23 周麦 13/新麦 9号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8
65 平麦 998 豫麦 21/陕优 225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8
66 洛麦 22 周麦 13/豫麦 49 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2008
67 中育 12 矮败小麦轮选群体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8
68 泛麦 8号 泛矮 2/原泛 3号 河南黄泛区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8
69 豫保 1号 豫麦 2号/周 882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08
70 花培 8号 9824H-1-2/91138//9113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9
71 豫农 416 豫麦 49//豫麦 21/豫麦 35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72 豫农 982 HY9153/百农 3217//豫麦 49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73 周麦 24 周麦 16/陕优 225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09
206 作 物 学 报 第 41卷
(续附表)
序号
Order
品种
Variety
系谱
Pedigree
育种单位
Breeding institute
审定年份
Year registered
74 汝州 0319 太谷核不育系轮回 河南汝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9
75 新麦 21 偃展 1号/新麦 9号 河南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2009
76 郑麦 9962 豫麦 18/Ta97183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10
77 浚 2016 豫麦 52/郑麦 9023//周麦 13 河南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1
78 郑麦 7698 郑麦 9405/4B269//周麦 1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11
79 丰德存麦 1号 周 9811/矮抗 58 河南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 2011
80 豫教 5号 郑 91138/豫麦 49 河南教育学院 2011
81 太学 7号 豫麦 57/周麦 16 河南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 2011
82 许科 316 周麦 16/百农 64 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2011
83 洛麦 24 洛太 911/淮阴 9628 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2011
84 周麦 25 周麦 13/新麦 9号//豫麦 49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11
85 平安 8号 豫麦 2号/周麦 13 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2011
86 兰考 198 r81/百农 64//偃展 4110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 2011
87 开麦 20 矮开 79/开麦 14 河南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2011
88 开麦 21 鲁 D9401/开麦 16 河南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2011
89 郑麦 379 周麦 13/D9054-6-1(4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12
90 郑麦 583 矮抗 58系选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12
91 许科 718 周麦 13/漯麦 4号(61) 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2012
92 中育 9398 矮败小麦/新麦 18 (4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12
93 郑麦 0856 郑麦 9405/4B269//周麦 1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12
94 天禾 3号 矮败小麦/天禾 077(45) 河南安阳市天禾农作物研究所 2012
95 周麦 32 矮抗 58/周麦 24 河南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2013
96 许科 415 周麦 16/轮选 01-1 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