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
)∗ + ,− . / ∗0 1 +2∗ − 3 ∗ 4. − 56 . / 78 9 8. ,6 2
热胁迫下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
细胞组织结构比较 ’
韩笑冰 利容千 王建波
∀武汉大学植物科学系 武汉 : & ;; #∃
提 要 利用显微及扫描电镜方法 , 研究热胁迫下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外部形态 、 叶片及叶
柄组织细胞结构的差异 。耐热性品种比感热性品种叶表皮气孔密度大 、体积小和开度小 , 部分
呈关闭状态 < 叶片厚 、 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 叶肉细胞很少出现质壁分离 < 耐热性品种叶柄内维
管束总面积是感热性品种的 = ! 倍以上 , 具发达的形成层及厚壁组织 。 讨论了耐 、感性品种结
构差异与保持水分 、免受高温失水伤害的关系 。
关键词 萝 卜, 热胁迫 , 显微结构
高温使植物形态结构发生的变化是热胁迫对植物影响最直观的表现 。这方面 , 国外在
大白菜 、小麦 、玉米等作物上有一些研究‘, 一‘〕, 但国内 报道还很少〔! , >〕。 热胁迫下植物形态
结构的研究是进行生理生化 、热激蛋 白等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我们通过对热胁迫下萝 卜不
同耐热性品种外部形态 、叶片及叶柄细胞组织结构差异的研究 , 为农业育种提供了一些判
断品种耐热性的细胞学指标 , 也为植物耐热性机制的研究提供部分细胞学资料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材料
萝 卜∀7 .?2. − +9 9. 4’≅ +9 Α = ∃& 个品种 % 耐热性 品种 ∀夏抗四十天 ∃ <中等耐热性品种 ∀短
叶十三号 ∃ <感热性品种 ∀黄州萝 卜∃ , 由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张雪清同志提供 。
萝 卜& 个品种于 : 年 月 # 日在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播种 , 大田管理 。 利用
: 年 ∋ ( 月持续 自然高温 ∀日平均最高气温 & ! Β ∃∀ 见表 ∃对大 田材料热处理 , 于
月 日取不同耐热性品种第 ! 片营养叶中脉附近的叶片 , 及同一叶的叶柄中段 ,迅速放入
ΧΔ Δ 或卡诺固定液中固定 。
收稿 日 % ! 一 一 # , 修回日 % > 一。& 一 : 。 第一作者 % 女 , #> 岁 , 助教 ∀硕士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巧 卷
表 材料热处理期温度记录
Ε . Φ/8 Ε 8 Γ Η 8 ,. 4+ , 8 ∗ 0 28 . 4 4 , 8 . 4Γ 8 − 4
理目Ι Α七 采样 日期∀日 ϑ 月 ∃ Κ
. Γ Η /5− Λ Μ . 4 8 ∀Ν . Ο ϑ Π ∗ − 42∃
# # ϑ # & ϑ # : ϑ # ! ϑ # > ϑ # ϑ # ( ϑ # ϑ & ; ϑ & ϑ ϑ ( # ϑ ( & ϑ ( :ϑ (
最低温度 ∀℃ ∃Ε 2 8 /∗ Θ 8 9 4 4 8Γ Η8 , . 4 + , 8
最高温度 ∀℃ ∃Ε 2 8 25Λ 2 8 9 4 48 Γ Η 8 , . 4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目Ι Α七 采样 日期∀日 ϑ 月 ∃ Κ . Γ Η /5− Λ Μ . 4 8 ∀Ν . Ο ϑ Π ∗ − 42∃! ϑ ( >ϑ ( ϑ ( ( ϑ ( ϑ ( ; ϑ ( ϑ ( # ϑ ( & ϑ ( : ϑ ( ! ϑ ( > ϑ ( ϑ ( ( ϑ (
最低温度 ∀℃ ∃
Ε 2 8 /∗ Θ 8 9 4 4 8 Γ ?8 , . 4 + , 8
最高温度 ∀℃ ∃
Ε 28 25Λ 2 8 9 4 48 Γ Η 8 ,. 4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黑 采样日期旧 ϑ 月∃ Κ . Γ Η /5− Λ Μ . 4 8 ∀Ν . Ο ϑ Π ∗ − 42 ∃ ϑ ( # ; ϑ ( # ϑ ( # # ϑ ( # & ϑ ( # : ϑ ( # ! ϑ ( # > ϑ ( # ϑ ( # ( ϑ ( # ϑ ( & ; ϑ ( & ϑ Κ Δ
最低温度 ∀℃ ∃
Ε 2 8 /∗ Θ 8 9 4 4 8Γ Η8 , . 4 + , 8
最高温度 ∀℃ ∃
Ε 2 8 25Λ 2 8 9 4 48 Γ Η 8 , . 4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Δ % 平均 温度 ∀℃ ∃ ∀Δ ≅ 8 , . Λ 8 4 8 Γ Η 8 , . 4 + , 8 ∃ 。
= # 实验方法
∀/∃ 扫描 电镜制样 % 将固定的材料经 系列乙 醇脱水 , 乙酸异戊酷过 渡至真 空干燥 ,
Ρ/ Σ。 一Ι3 。离子溅射器镀膜 , 日立 Κ 一:! ; 扫描电镜观察 、拍照 。
∀# ∃ 石蜡切片制样 %将材料切成 ! Γ Γ Τ 9 Γ Γ 大小固定 , 按《生物显微技术广 , 中的方
法进行脱水 、包埋 。 切片厚度 ; 拜Γ , 经铁矾 一苏木精染色制成永久制片 , Υ Α ςΠ ?Ω Κ 3Ξ 一#
型显微镜观察 、拍照 。
# 观察结果
# = 外部形态及叶表皮细胞结构
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在热胁迫环境中 , 经过相同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时间 , 其外部形态
差异如下 % 耐热性品种 ∀夏抗四十天 ∃叶形为板形叶 , 叶表面积大 , 呈深绿色 , 功能叶较多 <
地下部分生长较快 , 根部膨大 <根茎联系部位粗壮 。感热性品种 ∀黄州萝 卜∃叶形 为缺刻 叶 ,
叶表面积较小 , 颜色较浅 , 功能叶片数不及耐热性品种多 <地下部分生长缓慢 , 高温期间根
部几乎不膨大 <根茎联系部分较细弱 。中等耐热性品种 ∀短叶十三号 ∃各部分形态居二者之
间 ∀图版 Ι% ∃ 。
对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叶片下表皮进行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 , 发现 & 个品种叶表皮
细胞结构 、气孔形状都相 同∀图版 Ι% # , & ∃ <但不同耐热性品种的气孔分布密度 、气孔大小及
开放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别 。 耐热性品种 ∀夏抗四十天 ∃气孔密度为 :( 个 ϑ Γ Γ Ψ , 气孔体积
小 , 且开张度小 , 大部分呈关闭状态 ∀图版 Ι% # , : ∃ <中等耐热性品种 ∀短叶十三号 ∃气孔密度
为 : : # 个 ϑ Γ Γ Ψ , 气孔体积中等 , 部分呈关 闭状态 , 开张度较小 <感热性品种 ∀黄州萝 卜∃气
孔密度为 &: 个 ϑ Γ Γ Ψ , 气孔体积比耐热性品种大 , 很多气孔呈开放状态 , 开张度较大 ∀图
第 # 期 韩笑冰等 % 热胁迫 下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细胞组织结构 比较
版 Ι% & , ! ∃ 。
# = # 叶片及叶柄显微结构
# = # = 叶片组织结构
萝 卜耐热性品种 ∀夏抗四十天 ∃叶片横切面显示结构如下 % 叶表皮细胞较小 , 排列紧
密 , 无胞间隙 <栅栏组织排列紧密 , 平均厚度为 ; = : Γ Γ , 海绵组织排列较整齐 , 很少发
生质壁分离现象 <上表皮气孔关闭 , 气孔腔很小 , 下表皮气孔个别开放 , 但开放度很小 , 气
孔腔也较小 <叶脉维管束较发达 ∀图版 Ι% > ∃ <叶片的平均厚度为 ; = # !# Γ Γ 。
萝 卜感热性品种 ∀黄州萝 卜∃叶片横切面显示结构如下 %表皮细胞排列不太整齐 , 细胞
间隙较大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排列较为疏松 ∀图版 Ι% ( ∃ , 栅栏组织平均厚度; = ; Γ Γ < 叶
肉细胞出现大量质壁分离现象 ∀图版 Ι% ∃ <叶片上表皮气孔开放度很大 , 且气孔腔很大 ,下
表皮气孔向外凸出叶片 , 呈现很大的开放度 , 及暴露出大面积的气孔腔 ∀图版 Ι% ∃ <叶脉维
管束相对不发达 <叶片平均厚度为 ; = # Γ Γ 。
萝 卜中等耐热性品种 ∀短叶十三号 ∃叶片横切面 , 显示结构基本类似于耐热性品种 ,其
差异表现在表皮细胞排列不如耐热性品种紧密 , 有一定的细胞间隙 , 叶片下表皮气孔部分
呈开放状 态 , 但开放 度较 小 ∀图版 Ι% ∃ 。 叶片平 均厚度 为 ; = # :! Γ Γ , 栅栏组 织厚 度
; = & & Γ Γ 。
# = # = # 叶柄维管束的分布与结构
萝 卜叶柄横切面为半圆形 , 外为表皮 , 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 , 维管束呈弧形排列在基
本组织中 。 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的叶柄维管束 , 在数 目、大小 、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 。
耐热性品种∀夏抗四十天 ∃叶柄横切面上 , 可见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共 ( 组 , 维管束横
切面总长度 = # Γ Γ <在有些维管束的内方 , 分布有小维管束 , 数 目共为 个 , 小维管束
横切面总长 。= :! Γ Γ < 叶柄 内最大的一组维管束由 ( 个维管束单位组成 , 横切面积为
= # > Γ Γ , , 内方有 # 个小维管束 ∀图版 / % ∃ <维管束内形成层 、木质部 、韧皮部都很发达
∀图版 /% ( ∃ <维管束内外均有较多的厚壁组织 , 维管束排列紧密 ∀图版 /% # ∃ 。
感热性品种∀黄州萝 卜∃叶柄横切面上共观察到 ! 个维管束组 , 维管束横切面总长度
为 ! = ; Γ Γ <仅观察到两例小维管束 , 其横切面总长 ; = # Γ Γ < 叶柄 内最大的一组维管
束由 ! 个维管束单位组成 , 横切面积为 ; = : # ; Γ Γ Ψ , 排列不紧密 ∀图版 / % & ∃ < 木质部 、韧
皮部都不如耐热性 品种发达 ∀图版 /% ∃ <形成层也不很发达 <起支持作用的厚壁组织较少
∀图版 Τ % : ∃ 。
中等耐热性品种 ∀短叶十三号 ∃叶柄横切面上共有 # 个维管束组 , 维管束横切面总长
! = & ! Γ Γ <其中 # 个小维管束横切面总长 ; = >& Γ Γ <最大一组维管束由 > 个维管束单位
组成 , 横切面积为 ; = !; # Γ Γ , ∀图版 Ι% ! ∃ <结构紧密性居于耐热与感热性品种之间 , 维管束
内方厚壁组织较发达 ∀图版 Ι% > ∃ 。
& 分析讨论
∀/∃ 在萝 卜的生长过程中 , 给予一定时间的高温胁迫 , 将使不同耐热性品种的外部形
态及内部结构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根据以前的研究资料表明 , 不同耐热性品种在热胁迫
下出现的形态差异是与植物的耐热性直接相关的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 75 9 45 。 和 Β .9 9 报道 , 高温干旱造成的植物脱水作用与植物热胁迫后所受到的伤
害密切相关 。 感热性品种在高温 、干旱条件下大量脱水 , 使细胞 、组织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
而耐热性品种则通过各种途径保持水分 , 使之避免伤害〔幻 。这可以通过植物受热胁迫前后
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及植物叶片水势和膨压的变化予以证明〔‘” 〕。
∀&∃ 通过大白菜 、玉米 、小麦等作物不同耐热性品种在热胁迫下表现的研究发现 , 耐
热性品种叶片厚 , 叶柄粗壮 , 根系发达 <气孔密度大 , 而气孔器体积减小 , 开度减小 <具有发
达的维管束以保证水分的运输〔‘, ’。, 。 证明耐热性品种的细胞组织结构能更好地吸收和保
持水分 , 有效地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 , 保证快速充分的水分运输 , 使植物耐受高温环境胁
迫 〔‘’ “ , 。
∀:∃ 本实验通过比较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叶片、叶柄的细胞组织结构发现 , 耐热性品
种的结构特征与以上作物耐热性品种结构相符 < 尤其是耐热性品种叶片厚度是感热性品
种叶片厚度的 = & 倍 , 耐热性品种叶柄维管束总面积是感热性品种的 = ! 倍以上 , 且有较
活跃的形成层活动 , 形成更多的小维管束 , 使水分 、养料运输加强 。 可以证明 , 耐热性品种
的结构使之在高温胁迫下能有效地吸收 、保持水分 , 阻止水分过度蒸发 , 防止脱水而造成
伤害 <反之 , 感热性品种则缺少这种机制 , 其叶肉细胞中出现的较严重质壁分离现象 , 就是
叶片缺水的直接证明 。 这与在大豆根细胞及玉米叶片细胞中热胁迫后产生的质壁分离现
象是一致的‘, · Λ〕 。
∀!∃ 耐热性品种通过以上结构保持水分 , 使植物体内有足够量的结构水及功能水 , 以
防止因失水而造成的伤害 。另一方面耐热性品种又有相应的机制 , 以忍耐和适应因减少水
分蒸发而造成的高温胁迫 , 这在生理 、生化等方面 已有一些探讨 〔, # ‘& , 。 要进一步认识植物
的耐热性机制 , 还需要将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遗传育种 、分子机制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 。
参 考 文 献
钟惠宏 = 亚蔬中心的耐热大白菜研究 = 中国蔬菜 , = : % ! 一!:
Β2 8 − ς 7 = Β 2∗ + Π = 7 8 − Κ Κ 8 4 . /= ∀∃Φ 9 8 , ≅ . 4 5∗ − ∗ 0 9 ∗ Ο Φ 8 . − , ∗ ∗ 4 Γ 8 , 59 4 8Γ . 4 58 8 8//9 5− , 8 9 Η∗ − 9 8 4∗ 28 . 4 92 ∗ 8Σ = ? , ∗ 4介
?/. 9 − 5 . , ( ( , :: % ∋
Κ Σ ∗ Λ Ζ ≅ 59 4 = Ι− Μ + 8 4 5∗ − ∗ 0 28 . 4 9 8 − 9 54 5≅ 54 Ο ∗ 0 Θ 28 . 4 , ∗ ∗ 49 . − Μ 54 9 8008 8 4 9 ∗ − Γ 5, ∗ 82∗ − Μ , 5. , . Μ 8 − ∗ 9 5− 8 , 4 , 5Η2∗ 9 Η 2. 48
4 , 5Λ /Ο 8 8 , 5Μ8 , . − Μ 4∗ 4 . / /5Η 5Μ 8 ∗ − 48 − 4 = Ρ Τ? 价 7 8 9 , : , ( > < # ( ! ∋ # :
7 59 4 58 Ψ , Ν . ≅ 5Μ Ν Β = Ι 8 . 0 . − . 4∗ Γ Ο ∗ 0 Ψ 8 . Γ 叮! = 5− , 8 9 Η∗ − 9 8 4 ∗ Θ . 48 , 92 ∗ , 4. Λ 8 . − Μ 25Λ 2 4 8 Γ Η8 , . 4 + , 8 % . 8 ∗ − 、Η. , 5[
9 ∗ − ∗ 0 Μ , ∗ + Λ 24 一 , 8 9 59 4 . − 4 . − Μ Μ , ∗ + Λ 24 一 9 8 − 9 545≅ 8 /5− 8 9 = 3沉 ∴ . 二 , , ! # ∀# ∃ % & ∋ ( !
苗深 , 利容千 , 王建波 = 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和甘蓝叶 片组织结构的变化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 ∋ #
苗深 , 利容千 , 王建波 = 甘蓝热胁迫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研 究 = 植物学报 , : , &>∀ ∃ % &; ∋
郑国铝主编 = 生物 显微技术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7 59 4 58 Ψ , Β . 9 9 Ν Β = Β 2/∗ , ∗ Η /. 9 4 9 4 , + 8 4 + , 8 . 04 8 , Θ . 48 , 9 2 ∗ , 4. Λ 8 . − Μ 25Λ 2 4 8 Γ Η 8 , . 4 + , 8 5− 4Θ ∗ /5− 8 9 ∗ 0 Ψ 8 . − 之叮! =
2 8 . 4 Μ 5008 , 5− Μ , ∗ + Λ 24 ,8 9 59 4 . − 8 8 = 3 ∗ 4 ∴ . ] , = ! # ∀# ∃ % ( > ∋ :
?8 Σ 58 Κ , ⊥ + . , , 58 ! Δ = ΔΦ 9 859 58 . 8 5Μ . 8 8 + Γ + /. 4 5∗ − 5− /5− 8 9 ∗ 0 Γ . 5] 8 Μ 5008 , 5− Λ 5− Μ , ∗ + Λ 24 , 8 9 59 4 . − 8 8 % . 8 ∗ Γ Η. , 59 ∗ − ∗ 0
第 # 期 韩笑冰等 % 热胁迫下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细胞组织结构比较
;
5− 4 . 8 4 . −Μ Μ 8 4 . 8 2 8 Μ /8 . ≅ 8 9 = ) ? /. , 4 ?2Ο 95∗ /, ( , & % #; & ∋ #
⊥ + . , , 58 Κ Δ , )∗ −8 9 Ξ ∴ = Ρ 008 8 4 9 ∗ 0 . Φ 9 8 59 58 . 85Μ . −Μ Θ . 4 8, 9 4 , 8 9 9 ∗ − Μ 8 ≅ 8/∗ Η Γ 8 − 4 .−Μ Γ∗ , Η 2∗ /∗ Λ Ο ∗ 0 Θ 28 . 4 = ) Ρ Τ?
月以 , , # ( % # ∋ # ; &
∗ Η碑−2 8 5Γ 8 , Ξ 7 = Δ Μ .Η 4 . 45∗ − 4 ∗ Μ , ∗ + Λ 24 % Τ 8 , ∗ Η 2Ο 4 59Γ = Δ , 5Μ Ψ胡8 7 8 9 , >; , ! % ; ∋ & (
江勇 , 陈克成 = 热激下小白菜矮杂一号和矮脚黄呼吸作用及游离脯氨酸代谢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
Α 5− Μ Ζ + 59 4 Κ , Β , . 5Λ Ρ Δ = Ε 28 28 . 4 9 2∗ 8Σ Η , ∗ 4 85− 9 = Δ ”” + 7 门 ∴门84 , ( ( , # # % > & ∋ >
目人,
&
Β Ρ Α Α Ω Α Δ 7 ΚΕ 7 Ω Β Ε Ω 7 Δ Α Β Υ Π ?Δ 7 ΙΚΥ _ 3 Ρ Ε 1 Ρ Ρ _
Ν ΙΧΧΡ 7 Ρ _ Ε Ε Ξ Ρ 7 ΠΥ 一7 Ρ Κ ΙΚΕ Δ _ Ε ΒΩ Α Ε Ι⎯ Δ 7 Κ Υ Χ
7 Δ ?Ξ Δ _ Ω Κ Κ Δ Ε Ι⎯ Ω Κ Α = Ω _ Ν Ρ 7 Ξ Ρ Δ Ε ΚΕ 7 Ρ ΚΚ
Ξ . − α 5. ∗ Φ 5− Λ Α 5 7 ∗ − Λ Ζ 5. − 1 . − Λ )5. − Φ ∗
∀刀亡户. 汀二, 4 ∗0 ? /. , , 9“。6 8 , 1 + 2. , Ω , 加8,9 54Ο 1 + 2 . − : & ; ; # ∃
Δ Φ 9 4, .8 4 Ε 28 ∗ Φ58 8 4 5≅ 8 ∗ 0 42 59 9 4 + Μ Ο Θ . 9 4 ∗ 5− ≅ 8 9 4 5Λ . 48 428 8 008 8 4 9 ∗ 0 2 8 . 4 9 4 , 8 9 9 ∗ − /8 . 0
. − Μ Η 8 4 5∗ /8 ’! Γ 58 , ∗ 9 8 ∗ Η 58 . / 9 4, + 8 4 + , 8 ∗ 0 Μ 5008 , 8 − 4 428 , Γ ∗ 一 , 8 9 59 4 . − 4 8 + /4 5≅ . , 9 ∗ 0 7 .? 2 . − + 9
9. 45≅ + 9 Α = 42 8 , 8 9 + /49 ∗ Φ 4 . 5− 8 Μ . , 8 9 + Γ Γ . , 5] 8Μ . 9 0∗ //∗ Θ 9 %
Ω − Μ 8 , 2 8 . 4 9 4 , 8 9 9 , 42 8 9 4 + Μ 58 Μ 42 8 , Γ ∗ 一 4∗ /8 , . − 4 8 + /4 5≅ . , 9 9 2∗ Θ 8 Μ 25Λ 28 , 9 4∗ Γ . 4. /
Μ 8 − 9 54Ο , 9Γ . //8 , ≅ ∗ /+ Γ 8 . − Μ 9 Γ . //8 , 9 4∗ Γ . 4 ./ ∗ Η 8 − 5− Λ . , 8 . ∗ − .Φ . Τ 5. / 8 Η 5Μ 8 , Γ 59 42 . −
42 . 4 ∗ 0 428 , Γ ∗ 一 9 8 − 9 54 5≅ 8 8 + /4 5≅ . , 9 = Π ∗ , 8 ∗ ≅8 , , Θ 8 ∗ Φ 9 8 , ≅ 8 Μ 42∗ 9 8 42 8 , Γ ∗ 一4 ∗ /8 , . − 4 8 + /4 5[
≅ . , 9 2 . ≅ 8 42 58 Σ 8 , /8 . 0 , Μ 8 − 9 8 , ? . /59 . Μ 8 459 9 + 8 . − Μ 9 Γ . //8 , 9 4∗ Γ . 4 58 8 2. Γ Φ 8 , , Θ 542 Γ ∗ , 8
Μ 8 ≅ 8 /∗ ?8 Μ ≅ 8 5− . − Μ Γ + 82 /8 9 9 ∗ 8 8 + , , 8Μ ?/. 9 Γ ∗ /Ο 9 59 = Β∗ Γ ?. , 8 Μ 4 ∗ 42 8 , Γ ∗ 一 9 8 − 9 54 5≅ 8 8 + /4 5[
≅ . , , 428 Η 8 4 5∗ /8 9 ∗ 0 42 8 , Γ ∗ 一 4 ∗ /8 , . − 4 8 + /45≅ . , Θ 8 , 8 Γ ∗ , 8 9 4 + Μ Ο . /∗ − Λ Θ 542 Γ ∗ , 8 Ζ + . − 4 54Ο
. − Μ /. , Λ 8 , 4 , . − 9 Η ∗ , 4. 4 5∗ − . , 8 . ∗ 0 ≅ . 9 8 + /. , 9 4 . − Μ . 9 Θ 8 // . 9 Γ ∗ , 8 . 8 4 5≅ 8 8 . Γ Φ 5+ Γ =
3 . 9 8 Μ ∗ − 428 9 8 Η 2 8 − ∗ Γ 8 − . , 42 8 ,8 /. 4 5∗ − Φ 8 4Θ 8 8 − 428 Μ 5008 ,8 − 4 9 4 , + 8 4 + , 8 ∗ 0 42 8 , Γ ∗ [
4 ∗ /8 , . − 4 . − Μ 428 , Γ ∗ 一 9 8 − 9 54 5≅ 8 8 + /4 5≅ . , 9 Θ 8 , 8 Μ 59 8 + 9 9 8 Μ , 0+ − 8 45∗ − ∗ 0 Σ 8 8 Η 5− Λ Θ . 4 8 , 4 ∗
. ≅ ∗ 5Μ 5− 5+ , 5− Λ + − Μ 8 , 28 . 4 9 4, 8 9 9 Φ8 5− Λ Μ 59 8 + 9 9 8 Μ . 9 Θ 8 //=
β 8 Ο Θ ∗ , Μ 9 7 .? 2 . − + 9 9 . 45≅ + 9 Α = , Ξ 8 . 4 9 4 , 8 9 9 , Π 58 , ∗ 9 8 ∗ Η 58 . / 9 4, + 8 4+ , 8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图 版 说 明
图 版 Ι
= 萝 卜不同耐热性品种的外部形态 < # = 耐热性品种气孔结构 ∀Τ : ;∃ < & = 感热性品种气孔结构∀ Τ : ;∃ < : = 耐热性品
种关闭气孔 ∀Τ & ;∃ < ! = 感热性品种开放气孔∀ Τ & ;∃ < > = 耐热性品种叶片结构∀Τ 巧 ;∃ < = 中等耐热性品种叶片结构
∀ α ! ; ∃ < ( = 感热性品种叶片结构 ∀α ! ; ∃ < = 感热性品种开放气孔腔∀ α & >; ∃
图 版 Ι
, # , ( = 耐热性品种 % = 叶柄横切 , 示最大一组维管束∀ Τ & :∃ , # = 示发达厚壁组织∀ Τ ( ! ∃ , ( = 示活跃形成层 ∀Τ / ;∃ < & ,
: , = 感热性品种 % & = 叶柄横切 , 示最大一组维管束∀ Τ & :∃ , : = 示少4 厚壁组织∀Τ ( !∃ , = 示不活跃形成层∀火 ;∃ < ! ,
> = 中等耐热性品种 % ! = 叶柄横切 , 示最大一组维管束∀ α & :∃ , > = 示维管束内方发达厚壁组织∀ Τ ( !∃
Ρ Τ ?/. − . 45∗ − ∗ 0 ?/. 48 9
?/. 48 /
= Π ∗ , Η 2 ∗ /∗ Λ Ο ∗ 0 Μ 5008 , 8 − 4 42 8 , Γ ∗ 一 , 8 9 59 4 . − 4 8 + /45≅ . , 9 ∗ 0 7 .? 2. ”+9 9. 454, +9 /, = < # = Κ 4 ∗ Γ. 4 . , ! 9 4, + 8 4 + , 8 ∗ 0 428 , Γ ∗ 一 4 ∗ /8 [
, . − 4 8 +/45≅ . , ∀α : ; ∃ < & = Κ 4 ∗ Γ . 4 . ’! 9 4 , + 8 4 + , 8 ∗ 0 42 8 , Γ ∗ 一 9 8 − 9 54 5≅ 8 8 + /45≅ . , ∀α : ; ∃ < : = Β/∗ 9 8 Μ 9 4 ∗ Γ . 4 . ∗ 0 42 8 , Γ ∗ 一 4∗ /8 , [
. − 4 8 + /4 5≅ . , ∀Τ & ; ∃ < ! = Υ ?8 − 8Μ 9 4∗ Γ . 4 . ∗ 0 42 8 , Γ∗ 一 9 8 − 9 54 5≅ 8 8 + /4 5≅ . , ∀ α & ; ∃ < > = Α 8 . 0, ! 9 4, + 8 4 + , 8 ∗ 0 42 8 , Γ ∗ 一 4 ∗ /8 , . − 4
8 +/45≅ . , ∀ α ! ; ∃ < = Α 8 . 0, ! 9 4, + 8 4 + , 8 ∗ 0 Γ 5Μ 一 42 8 , Γ ∗ 一 4 ∗ /8 , . − 4 8 + /4 5≅ . , ∀ α ! ; ∃ < ( = Α8 . 0, ! 9 4 , + 8 4 + , 8 ∗ 0 428 , Γ ∗ 一9 8 − 9 54 5≅ 8
8 +/45≅ . , ∀α ! ; ∃ < = ; 沐−8 Μ 9 4 ∗ Γ . 458 82 .Γ Φ8 , ∗ 0 428 ,Γ∗ 一 9 8 − 9 54 5≅ 8 8 + /4 5≅ . , ∀α & > ; ∃
?/. 48 /
/ , # , ( = Ε 28 ,Γ∗ 一4 ∗ /8 , . − 4 8 + /45≅ . , % = Ε , . − 9 ≅ 8 , 9 8 9 8 8 45∗ − ∗ 0Η 8 45∗ /8 , 428 /. , Λ 8 9 4 Λ , ∗ + Η ∗ 0 ≅ . 9 8 + /. , Φ + − Μ /8 ∀α & : ∃ , # = Π∗ , 8
Ζ + . − 4 54Ο ∗ 0 4258 Σ 一Θ . //8 Μ 8 8//9 ∀ α ( ! ∃ , ( = Δ 8 4 5≅ 8 8 . Γ Φ 5+ Γ /. Ο 8 , ∀α ; ∃ < & , : , = Ε 28 ,Γ∗ 一9 8 − 95,5≅ 8 8 + /4 5≅ . , % & = Ε , . − 9 [
≅ 8 , 9 8 9 8 8 4 5∗ − ∗ 0伴 45∗ /8 , ,28 /. , Λ 8 9 4 Λ , ∗ + Η ∗ 0 ≅ . 9 8 + /. , Φ + − Μ /8 ∀α & : ∃ , : = Ι 54 4 /8 Ζ + . − 4 54丫 ∗ 0 4 258 Σ 一Θ . //8 Μ 8 8//9 ∀α ( ! ∃ , =
Ω − . 8 45≅ 8 8 . Γ Φ 5+ Γ /. Ο 8 , ∀Τ ; ∃ < ! = > = Π 5Μ 一428 , Γ ∗ 一 4 ∗ /8 , . − 4 8 + /4 5≅ . , % ! = Ε ,. − 9 ≅ 8 , 9 8 9 8 8 45∗ − ∗ 0 Η 8 45∗ /8 , 428 /. , Λ 8 9 4 Λ , ∗ + ?
∗ 0 ≅ . 9 8 + /. , Φ + − Μ /8 ∀Τ & : ∃ , > = Π ∗ , 8 Ζ + . − 4 54 Ο ∗ 0 4258 Σ 一Θ .//8Μ 8 8 //9 5− 95Μ 8 ≅ . 9 8 + /. , Φ + − Μ /8 ∀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