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
( ) ∗阴+ # ), − ∗.+ / 0 ) 1+ / 23+ # 4 3 53 + 67 .
中国酸模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陈昌斌 冯志坚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上海 ∋。。8 ∋∃
提 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对 巧种 , 透射电镜对 ∋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
与研究 。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 , 大小为9 & !8 又 : 一 !8 拌; 。具<孔沟 、 !斜孔沟 、散孔沟 、散
沟等 = 沟或外沟狭长 , 几达两极 , 内陷或不内陷 , 内孔圆形 、稍横长或纵长 = 表面具皱波状纹饰 =
外壁厚 > 。& < > 9拌; , 外层明显厚于 内层 。在透射电镜下 , 花粉外壁分 < 层 % 覆盖层最厚 , 具穴
状或穿孔 , 颗粒状或刺状纹饰 , 内面均匀 =柱状层明显 , 厚 , 小柱为钝圆锥休或圆柱状 , 基 层和
内层不分 , 最薄 , 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 。根据花粉形态 , 本属花粉可以分成 ?个组 , 它们是 % 小
酸模组 、滨海酸模组 、酸模组 、土大黄组 、荒地酸模组 、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 。对萌发孔分
布规律的研究 , 基本支持 − )≅ 3 .) ∗5 3 ∀< ∃ 的观点 , 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 , 认为本属
花粉可能是爹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
关键词 花粉形态 , 酸模属 , 爹科
寥科植物多为草本 , 少为木本 。全球性分布 , 尤以北温带为其主要分布区 。全科共 !8 属
约: 8 种 。我国计 ∋ 属 <8 余种 , 全国广布 。酸模属是寥科第二大属 , 全世界约 ∋ 8 种 , 我国产
< 8余种 。
对寥科花 粉形态方面 的研 究 , 从本世 纪<8 年代开始 已有 了较 系统 的报 道 。 − )≅ 3 Α
.) ∗5 3 ΒΧ 观察了产于美国的∋? 种寥科花粉 , 并对寥科花粉萌发孔的排列规律进行了初步探
讨 。Δ 3 ≅Ε3 6Φ ΒΓΧ 对产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广义寥属植物计 98 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研究 , 将
所观察的花粉划分为 8 个花粉类 型 。 Η 6≅ 1 ; + / 阁观察研究了: 属 ?8 种寥科植物的花粉 。
日本学者几獭Ι 廿川对 < 种产于 日本的萝科花粉进行 了观察 。Δ ϑ≅ 3 , Δ > Κ > 阁等研究了∋
种酸模属 4 ∗ ; 3Λ 空气中花粉 。 Κ / ≅ 3 6 5 3 / 川对产于欧洲的 : 种酸模属花粉进行 了观察研
究 。 Μ 3 / Ν 2,5 Β , Χ研究Ο 不同倍性的小酸模 尺 ∗ ; 3 Λ + 7 3 1) 5 3 Γ#+ Π > 在花粉方面的差异 。印度学
者 Κ > Δ > Θ ∗ /5 .2 和 Ρ > Ν > (+Σ 32 ≅Β : 〕较系统地研究 了产 于克什米 尔 一喜马拉雅 ∀Τ +5 . ; 26 Α
Δ 2; + #+ ϑ +∃ 地区的9∋ 种∋变种寥科植物的花粉 , 其中 , 酸模属 8 种 。在国内 , 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 究所形态室抱粉组编著的《中国植物花粉形态 户(一书记载 了 属 <8 种寥科植物的花
粉 。台湾大学黄增泉教授 Β ’“Χ在“Υ) ##3 / ς #) 6+ ) Ω Ο + 2Ξ + / ”一书中记载 了∋ :种萝科植物 的花
收稿 日 % 8 一 8 , 修回 日 % 9 一 8 ! 8 。 第一作者 = 男 , ∋ : 岁 > 讲师 。
第期 陈昌斌等 % 中国酸模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粉形态 。以上这些工作主要是借助光学显微镜 ∀ΠΘ ∃来完成的 。
利用扫描电镜 ∀Ψ ΗΘ ∃和透射电镜∀Ο Η Θ ∃对本科花粉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 , 较早为美
国学者 Ν ) Ξ 23 Ζ3 (> − > 和 ΨΖ Σ + 6 #+ , (> (> Β ‘’Χ在 Ψ Η Θ 下 , 共观察研究 Ο 5 属9 9种萝科植物的
花粉形态 , 其中<∋ 种花粉做了 Ο Η Θ 观察研究 。荷兰学者 Π 3 3 ∗ Ξ 3 / , Υ > [ > 等〔’∋Χ 对产于西北
欧的 ?属 !? 种萝科植物的花粉进行了 曰功 和 Ψ Η Θ 观察 。国内王建新 、冯志坚〔” Χ对! 种∋变
种国产葬属 ∀广义 ∃植物的花粉进行 了 Π Θ 和 Ψ Η Θ 观察研究 , 将观察的花粉划分为 8 个
花粉类型 。
尽管萝科植物花粉的研究较多 , 但尚存以下问题 % 涉及中国的种类较少 , 尤其在花
粉的超微结构方面 , 仅对萝属 种 、酸模属 !种做过 ∀ # ∃ 观察 , 约 占国产寥科种类的 %&
弱 ∋ ( 全科各属花粉资料的积累不平衡 , 属间比较尚有困难 , 特别是国产酸模属 , 至今报道
的资料很少 ∋ ) 现在寥科所划分的花粉类型看起来比较孤立 , 尽管不少学者对各类型的系
统演化做了探讨 , 但似乎缺乏中间类型证据 。基于上述原因 , 本文作为“中国要属植物花粉
形态的研究∗+ ’,− 的姊妹篇 , 借助 .∃ 、 ∀ # ∃ 、 / # ∃ 对 %0 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较
详细 的观察 。其中新增 .∃ 观察种 , ∀ # ∃ 观察1种 , / # ∃ 观察2种 。
材料和方法
供 .∃ 、 ∀ # ∃ 观察的花粉材料 , 大部分采自野外 , 小部分采自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
物标本室和兄弟单位标本室蜡叶标本上 。供 / #∃ 观察的标本全部采 自野外 。
用于 .∃ 观察的材料 , 采用 # 345 6 7 8+ , 〕的醋酸醉分解法 , 甘油胶封片。每种花粉随机
测量29 粒 , 取其平均值 、最大值和最小值 :示变幅; 。因种内花粉萌发孔有变化 , 每种随机统
计%9 9粒 , 给出各种不同类型萌发孔花粉粒的百分数 。
用于 ∀ #∃ 观察的材料 , 是将花粉用<0 =乙醇 自花粉囊中洗出 , 在解剖镜下将花粉转
置载玻片上 , 在显微镜下将花粉逐粒挑到粘有双面胶带的铜台上 , 真空镀膜后于 >∀ ∃ 一! 。
型扫描 电镜下观察 , 记录并拍照 。
用于 / # ∃ 观察的材料 , 将花粉从 ?≅ ≅ 固定并保存的花粉材料中捣出 , 离心后留下
花粉沉淀 , 经含 1 =蔗糖的 9 Α Β6 ΧΒ & . 二甲砷酸钠缓冲液缓冲2 Δ , 转 入2=饿酸固定液 中
固定 ΕΔ , 用缓冲液充分漂洗后 , 将花粉混于%=的琼脂中 Α 切成 Β6 6 ,的琼脂小块 。按常规脱
水 , %! 环氧树脂包埋 , 超薄切 片 , 染色 。置于 ># ∃ 一 %9 ΦΒ Β 型透射电镜下观察 , 记录并拍
照 。外壁厚度及外壁各层厚度是用照片上的厚度去除以放大倍数而得 。
凭证标本大部分置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 少量标本为兄弟单位标本室
收藏 。
2 结果与讨论
2Α % 花粉形态问题
2 Α % Α % 酸模属花粉的 形态特征
花粉粒赤道面观圆形 、 近圆形 , 稍扁或稍长 :图版 皿 Γ ,0 ; , 极 面观为圆形或 ,Η 裂圆
形 。极轴长 %0一 9“6 , 赤道轴长 %0 Η %拜6 。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Ι & # 3 7 5 ϑΧ ;为 9 Α 1 Η % Α 22 。
易孔 沟 、 斜孔沟 :如图版 一 Γ 2 , , ! ; 、 0孔沟 : 图Κ Γ 1 , ! ∋ 图版 ΛΜ Γ 0 ; 、 散孔沟 : 图% Γ 0 , ∋
卜∴]>写88 >的“口卜∴仍]“ΚΝ公。已瞬”Κ沈巴∴的瞬,Κ一、价∴瞬“之]瞬Ι巴洲“己Ν对>Ο寸”己哪 !的“工的仍∀#曰叮仍∀门∃工叫的#%卜目!囚∀卜“工&囚∀∃洲∋。!()∗∀映洲工畔+&”旧 (#‘侧一,男
曰
口之的匕−卜!白
拍演寒叫
口 的主岌羡中叫翻录卜闰,拨碧中叹拭怎坦匀之的沈驹叫
够.呻。闪仍屑咖渔。能淞淤即口之的/)己甘睁
书吞很
溜匆
匀之们忿淤叫仍。的!(书咖浅卜留户候润
尸牵长润添坦匀∋优工翅叫的0协!(−
,淇咖线二的/拍妞名仍灼碧毕日口 1忿2内0心
书匀徽
咪月
咨∋3/撬目中暇‘壮传芝曰山吸权眯份巾长缈缚毅口的工撇叫 !‘4洲必婆叨浅口∋的脚月少闷,牡降七心54卜恃垢织因
霎韶饮伏#音袍6霎韶饮伏∀蓄现
韶袱仗霎班嗽卜卜畜娜寒
常袱阁#鉴察片
韶扮,警琪纂鑫露辜霎暮戛矍
记软界#畜契裂奥。‘7仍#8龄6鬓裂舰鸳娜麟曝界早饮侣耘书长,查熟冬长班#查鹅玲月栽收俗体#霎伙曹舰长篓班记截阵#曹舰玲
99:月刻浦管劝侧
‘卫;#<=>已目。;0?卜书留垠只≅
舰裂阵#的7&苗粼艇片。#7州划触寸#7仍∀问俐逛( #闪7契裂Α # ∀们(裂契怜; #7仍,烈艇裂夔
− #∀洲州( #∀!(
椒艇− #(9月工架澳玲”
#那7。(恻察( #的Β裂契! #州7(裂弊卜#闪7的(裂飞玲。
#匀Χ2 ,工幽三 留
器君笼脚 Δ 三
咋吕盆+
Ε吕盆。一召卜
。‘决‘6!#8;ΦΦ工妙粗葬创‘依
瑕梦卜里招郭端瑕冷‘摧纂端翅,裂熟绷圳怜,烈犯邢州乍公黯厦 藻翻雄罐麟鑫邢划怜,那娜绷州岭奋释摧鳍埃#释哪娜圳怜#烈舰
华荔半潇邓潇怨户缺国华荔侧粱困半球事荔懈国梁华蒸懈淤国卑燕描华形平潇辍睽困映圈酸国9劣荔琴产睽国华蕊十
Γ 李半蔷羹华娜探介梁圈岂#孟3书股
号4,Η=国献长
己。召·45的注仗
华异华研
华胶双日,组终
<岸缝叫。多缝;牟胶泪曰卜平豁<举健双喊#事裸Χ彭民月喊#华然敏林气凶当彭易旦
# 牵 # 粗
书茸 华摆终材 劣荆以 以
星之拼裕粉
敏常&∀?的8敏口卜哪犷Ι力敏袱?廿≅∀仍之麟仍艺夏 常铆 ,
艺之矛峪
‘乃
之留仍驭嵘的夏韶的之峪ϑ甘+
卜7的
澎耀班卜£(、。澎崛塑蒸。澎绝之‘、。疆她蒸>盛#占的书淤一。(!。4妇山常橄占
>今熟妇
己巴勺江Κ峪料擂
Λ,定5叫Μ5=#切芯卜;。(!心Ν0已
草像窦伴暇娜翻
&−日卜! #!匀伪。0卜− 。0寸0、卜0。洲− #!闰− #!哪− #!仍− 。0洲! #!仍功#!。目、>
口#一。山Ο彬
?的一Λ目工口.<4#5。(
卜#)仍 ?−!的份之2工寸#− 之盆#&态7%蕊一卜0们之Α讲#−≅∀中的
Π卜#。仍7蕊留6∀器! #3∀?−的∋+卜闪汉
呼#−∀产的+仍卜#Θ∀?−仍≅归工
Π7甘∀ϑ! #≅卜!(卜#寸门∀产的−≅Θ
只对·卜仍7ϑ沉#38之甘瞬
哪、Ο门Χ?卜#呼价+∀!仍
丫! #&仍∀?神门+7哪#− #!仍∀ϑ卜8Χ#呼又
甘#−∀?仍Θ+卜
哪#(呼∀八 卜∋≅!
Π洲#!哪∀ϑ的囚≅7∗! #对囚∀?的州闪宙卜!(义!
#对囚#( ∀ϑ门#−州≅9! #的工寸#−囚7?Θ≅∀! #畔
只的#卜∀ϑ! #订−(拟 #卜∀?闪#Θ+7呼Π7瞬∀ϑ侧#哪≅的#·甲#−Χ?−的+7#Π0
#的∀?仍+−2的二Τ乃( #仍≅∀哪洲Π卜
#∋∀ϑ的工≅−(
Α日盈+#=笼;目‘><4二
Υ4‘#Χ的
工巴ς#卜
‘∗,只福禅
染圈染画国势月势回月淤困月酸国喇国睽喇淤图喇醉自喇决圈侧
;#<4,飞。妇‘Φ一;+习(刊系划传澎钾屏
∗ #!Φ;(曰5二阁谊留铡长
妥国睽国, 睽Ω 图
的郑
聆图群?呼+∀仍睽回粼们粱国豁产份+∀的梁圈哪?廿+∀的
妥国梁韶月的
淤目韶仍
瀚瞪困月粼”着卿疆哪邹淤画闯粱目哪的
瀚图郁仍
瀚荣目国喇哪的
, 睽
国
仍哪
1争口一Ξ;。一4,谊毕豁
‘,#洲工的弃决娜粉
洛、洛、洛洛、、洛
洛、
洛卜、
苍叫(岌目3芝闷劣4;冬Η。‘;,犯半男日吠甚
协弓工Χ工通Μ5、心之#叱
攀赵古斌
认赶;Χ钻勺Φ.Ψ #留
擎翻州节
勺Χ、、Φ匆久#叫
擎翻以日叭劲冬、‘8 #叱犁色·一口渊
竹封Φ、8Φ+,=4<址‘4勺#叱
擎赵裂拨
老笛之勺会;卜·叱擎急长级四研勺之、阳芝久认#叫
蜚挤
ΧΦ‘、,、、,吮#叱辍翻姜叩卫勺、三丈
#侧
粗状月
屯峨;氏卜、5Φ之赶#侧
擎盒书毗勺鸽!(‘8Ε侧
擎翅
Μ5;嗽Χ、、竹Χ‘#弓
巡龟(楼半
诀.、叫=、Φ2∋众#侧
攀是夔姚
竹Ζ阳偏勺加<七Η#叱考朴嵘勿
妞、工、1!(,Ε叱
擎侧∀:,
#。一二的替称
第 期 陈昌斌等 % 中国酸模属植物花扮形态研究
图版 [ %弓! & = 图版 价 % ?< ∃和散孔 ∀图版 [⊥ %? ] , ? 9 , ? ∃ 等类型 。沟狭长 , 几达两极 , 内陷
∀5 ∗ / Ζ 3 / )Ω 2/ 1 6∗≅ 2/ Φ ∃ 、不内陷或稍内陷 , 边缘清晰 、不规则 , 两端尖锐 。内孔 圆形 、稍横长
或多少纵长 =孔缘完整或不完整 , 较清楚 。外壁厚 > 8 & < > 9拌; , 外壁外层厚于 内层 , 光镜
下 , 柱状层清晰或不清晰 , 厚度一致 , 表面粗糙 。外壁纹饰皱波状 、颗粒 ∀穿孔 ∃或颗粒穴状
∀表 ∃ 。
在透射电镜下 , 羊蹄 ∀4 刁‘户。/汕% ∃花粉的外壁 可分 <层 %覆盖层发达 , 厚约。‘ ?脚 , 仅
有少量细微穿孔 , 外有小刺状尖头 , 内面均匀 =柱状层厚。> 9拌; , 小柱为钝圆锥体状或圆柱
状 =基层和外壁内层不分 , 厚约。> ∋拌; , 在萌发孔处明显加厚 , 达 拌; , Ν ) Ξ 27 Ζ 3 和 Ψ ΖΣ+ 6 Α
Ω+ Π“」将酸模属一花粉基层和外壁内层合称为基内层单位∀1. 3 1) ) , 一 #+ ϑ 3 6 一3 / ≅ 3 Λ 2/ 。 。/ 2% ∃ =沟不内陷 , 外
壁外层在萌发孔处渐失 =齿果羊蹄 ∀4 > ≅3 , 。 1∗ 5 ∃与羊蹄极相近 , 但外壁外层外面有很少的刺状尖头 ,
穿孔较多 , 沟稍内陷 。
∋ % 之 酸模属种问花粉形态特征的区分
酸模属植物种间花粉形态极相近 , 通常具有狭裂缝状外沟和多少圆形的 、具有窄孔缘
的小的内孔 ,外壁纹饰为细颗粒穴状 、孔状 。同种植物常有不同类型的花粉 , 使得对该属花
粉的种间划分产生困难 , 但运用萌发孔数 目、孔沟形状 、结构等对酸模属花粉进行鉴定 , 可
以将该属花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划分 。
∀# ∃ 花粉粒大小 通常 , 酸模属花粉的大小有一定变化 , 特别是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
标本 , 其花粉大小变化较大 。Π3 3 ∗ Ξ 3 / 等〔”〕认为采用标准方法进行观察测量 , 花粉大小在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比较的 。并据 Η _ ∋ 拌; 或 Η ⎯ ∋ 拜; 及花粉极大 ∀大约!8 扛; ∃进行花粉
类型的分组 。除少数 , 如酸模 ∀4 > 。韶1) 5+ ∃ 、小酸模具有比较稳定的较小花粉外 , 其它花粉
变异较大 。这可能与产地的环境条件及花粉材料的预处理有关 = 并且 , 与同种植物不同倍
性细胞型的花粉也有关系 ,倍性越高 , 直径就越大川 。由此 , 我们以为将花粉大小用作酸模
属花粉分组的依据时 , 应考虑相关的其它特征 。
∀∋ ∃ 萌发孔的数目 酸模属 中 , 一 些植物的花粉 <孔沟型占绝对优势 , 如滨海酸模 ∀4>
次 + 6 212; ∗ % ∃ 、毛脉酸模 ∀4 > Φ ; 3#⊥’/ 艺2 ∃ 、长刺酸模 ∀4 > 1 6 25以诱6 ∗ % ∃ 、 一荒地 酸模 ∀4 > ‘) , % Φ #3 ; 36+ Α
。 , ∃和黑水酸模 ∀4 > + ; ∗ 63 #5 尸∃ = 而另外一些种类 ! 斜孔沟 、 散沟的花粉 占优势 , 如水生酸模
∀4 > + α ∗ + 1 ,’7 ∗ , , 图版 [ % < & ? = 图版 仍 % : , ∃和钝叶酸模 ∀4 > ) Ε 1∗ 52Ω) #2∗ , , 图版 [⊥ , ? 8 &
? ? ∃ =还有一些 <孔沟和 !斜孔沟花粉混生种类 , 如巴天酸模∀4 > β+# 23/1 2+ , 图版 − % 9 & ∋ ∃ ,
上述观察结果和 Μ 3 / Ν 2,5 等匕, 」、 Π 3 3 ∗ Ξ 3 / Υ > [ > 等Π”“研究基本一致 ∀表 ∋ ∃ 。另外 , 同种植物
的不同标本中 , <孔沟花粉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 , 这种差异不超出∋8 写的范围 。
Μ 3 / Ν 2,5 等Π, 」对欧洲产不同倍性的小酸模材料研究后认为 , 植物体的倍性对 <孔沟花
粉所占百分率有一定的影响 。二倍体 ∀∋/ 一 ! ∃ 、 四倍体 ∀∋ , % 一 ∋: ∃和 六倍体 ∀χ/ 一 ! ∋∃ 植物
中’ , <孔沟花粉所占 比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8 δ & 8 δ 、先 δ & 8 δ 及 δ & δ , 其中
六倍体植物中<孔沟花粉所占比例较低 的标本 常产于西欧 , 其它地方少见 。我们统计出 <孔
沟花粉占9 δ , 是否与倍性有关尚待进 一步研究 。
∀<∃ 萌发孔形态 对酸模和小酸模两种花粉形态观察的结果和 Κ / ≅ 36 、3 /Β ‘」一致 , 认
为其萌发孔的形态是比较稳定的 , 酸模花粉的沟短而狭 , 沟端达赤道与极点 ε∋ & ∋ε <处 ,
而小酸模的沟长而宽 , 沟端几达极点 , 在赤道与极点∋ε <以上的部位 。 Π 3 3 ∗ Ξ 3/ , Σ > Υ > 等〔”〕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报道 , 东北酸模 4 > 动夕65价) 6∗5 也具有类似酸模一样的较短的萌发孔 。外沟沟缘通常为肋
状 , 狭长 , 从赤道沿外沟几达沟端 。在 Ο Η Θ 下 , 外沟的肋状沟缘实质上是外壁外层在萌发
孔处骤然消失而形成 , 外壁内层和基底层在沟处明显加厚 。
内孔的形状及孔缘结
表 ∋ 酸模属各类花粉所占百分数
Ο + Ε #3 ∋ Υ 3 6 3 3 / 1 + Φ 3 ) Ω 3 Σ 3 6ϑ Ζ 2/ ≅ ) Ω β ) ##3 / Φ 6 + 2/ 5 2/ Φ 3 / ∗ 5 4 ∗ ; 3 Λ
种 名
Ψβ 3 3 23 5
<孔沟Ο 6 23 ) #Α
Υ) Ω + 1 3
!斜孔沟
! 一#) Λ ) Α
3 ) #Υ) 6 + 13
9孔沟
Υ3 / 1+ 3 ) #
Υ] 6 + 13
散孔沟Δ 3 Λ + 3 ) #Α
Υ] 6 + 1 3
散 沟
Υ+ / 1) Α
3 ) #β + 13
4 > + 7 时“刁#+
4 > 己己, #1 + 1 ∗ 5
4 > ; + 62 1 2/ 2∗ 5
4 > 662 531 2介6 ∗ ,
4 > + 7 ≅ 仍口
4 > + / 王∗ 63 一刃5 3
4 > 用 + ≅ + 2)
4 > 加刁2, 忿
4 · 户Υ, % 27 ∗5
4 > , 63Υ + 介一五5 3
4 > Ω ) 护一Φ #) ; 尸6 + 6∗ 5
4 > 7 6 25Υ∗ 5
4 > Υ + 623 ” 12+
4 > + , ∗ + 627 ∗ 5
4 刊记冲∗ 5 2Ω/ #6 ∗ 5
构也是区别酸模属植物花
粉的一项依据 。在<孔沟和
!斜孔沟的花粉中 , 通常每
个沟有 个 内孔 = 而在 !个
以上萌发孔的散孔沟花粉
中 , 通常有的沟中央没有
内孔 , 仅有一个外沟 。事实
上 ,具有!个以上萌发孔花
粉常只有 < ∀ & !∃ 个 内孔
∀图 % 9 & : ∃ 。酸模属花粉
的内孔圆形 ∀有时稍横长 ∃
∀如酸模 , 图版 ⊥ % ∋ 9∃ 或为
椭 圆形 , 纵 长 ∀如钝 叶酸
模 , 图版 Ξ % ? , ? ∋ ∃ 。这种
特征在土大黄 4 > ; + ≅ +#’。
中不稳定 , 有圆形内孔 , 也
;;‘Δ!5Θ曰>2了匕[%6!0月了
一#(Ι #Ο
0口怪」
勺,
,一6#ς几」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内孔纵长的情况 。内孔孔缘 ?Ρ 4 Μ 2> _ _ 5 , ⎯ 4: α+ 在所有花粉粒中均有 , 但在一些种中 , 孔缘
不连续 , 出现间断 , 如酸模 、羊蹄 ?图版 β Ε ∴& + χ 完整的内孔孔缘常出现在纵长内孔中 , 如皱
叶酸模 ?图版 δ Ε 1 1 + , 内孔孔缘间断与否可作为酸模属花粉鉴定的依据之一 。
? ⊥+ 沟的内陷程度 酸模属花粉外沟极面观有内陷和不内陷之分 , 这种特征在一定
程度上是稳定的 。事实上 , 花粉外沟是否内陷常与其长度有关 , 外沟较长的种类常内陷 , 如
沟长几达两极的羊蹄 ?图版 , Ε ⊥ ( , ⊥ + , 而外沟较短 , 即沟端距极点较远的种类不内陷或稍
内陷 , 如齿果羊蹄 ?图版 Β Ε & ε ( ( + 。这种特征对于识别酸模和小酸模 、毛脉酸模和滨海酸
模等植物的花粉是一种极有效的辅助特征 。
?1 + 外壁纹饰 在 Ο φ 下 , 酸模属花粉外壁的纹饰极其相近 , 在 3 Ν φ 下 , 花粉外壁纹
饰有一定的差异 , 特别表现在穿孔形状及显著程度 、穿孔之间覆盖层上颗粒的密度等方
面 , 都可以作为种间差异予以区分 。如酸模的外壁纹饰 , 穿孔明显 χ 而小酸模的外壁纹饰 ,
几无穿孔或无明显穿孔 。再者黑水酸模呈现较粗的皱波状纹饰 , 其上仅有稀少的细颗粒分
布 ?图版 皿 Ε ∴ ! , ∴( + , 而毛脉酸模为较细的皱波状 纹饰 , 其上密布细小颗 粒 ? 图版 班 Ε ∴] ,
∴) + 。在 3 Νφ 下 , 花粉表面纹饰可以作为鉴定的辅助依据 , γ Ν φ 的观察有助于对壁的纹
饰进一步理解 。
# ( # ∴ 酸模属花粉分组
通过对酸模属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 单从花粉形态入手 , 该属花粉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加以区分 , 但很难将其全部划分到种 。本文观察的 (1 种酸模属花粉可划分为 ]个组 ,
第 期 陈昌斌等 % 中国酸模属植物 花粉形态研究
它们是 % 小酸模组 、滨海酸模组 、酸模组 、土大黄组 、荒地酸模组 、 巴天酸模组 、钝叶酸模组 。
酸模属花粉分组检索表
> 花粉近球型 , 以<孔沟为主
∋ > 外沟内陷 , 极面观 <裂圆形
< > 内孔圆形或横长 , 内孔孔缘完整或断裂 · ·· · ·· · · · ⋯⋯ 小酸模组 ∀尺> + 3 3 1 ) 5 )∗ + Ρ 6 ) ∗ β % 尺> + 3 3 Γ) 53 ΓΓ+ ∃
< > 内孔纵长 , 内孔孔缘常完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滨海酸模组 ∀4 > ; + 6# 12, / ∗ 、 Ρ 6 ) ∗ β % 4 > ≅ 3 / 1 + Γ ∗ , , 4 > ; + 6 2#5, / ∗ 、 , 4 > 66 25 3 12,七6∗ 5
∋ > 外沟不内陷 , 极面观 <浅裂圆形或近圆形
! > 内孔圆形或横长
9 > 外沟较短 , 沟端仅达赤道与极点的 ε∋ & ∋ε <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酸模组 ∀4 > +7 31 ) + Ρ 6 ) ∗ β % 4 > +7 31 ) + , 4 > + =⊥1 ∗ 63 。。 ∃
9 > 外沟较长 , 沟端达赤道与极点∋ε <以上部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土大黄组∀4 > 阴+ ≅ + 2) Ρ 6 ) ∗ β % 4 > , , , + ≅ + 2) , 4 > Φ , / 3#2/ 22 , 4 > , + β ) , % 27 ∗ 5 , 尺 > , %学 + #3 , % 9 9 ∃
! > 内孔纵 长 , 孔缘完整 · ·· ⋯⋯ 荒地酸模组 ∀4 > 7 ) , , 8 , / 6 6 + 6∗ 5 Ρ 6 ) ∗ β % 4 > 7 ) , % 8 , / 3 6+ 6∗ , , 尺> % 62 5户∗ % ∃
% 花粉球形 , 近球形 , 具!斜孔沟 、散孔沟或散沟 , 非以<孔沟为主
> 花粉近球形 , 具<孔沟 、 !斜孔沟 · · · ·· · · · · · · · · ·· · · · ·· · ⋯⋯ 巴天酸模组∀4 > β以23/ 12 + Ρ 6) ∗Υ % 4 > β +1 ,3# #12 +∃
> 花粉球形 , 具!斜孔沟 、散孔沟或散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钝叶酸模组 ∀4 > )#= 1∗5 ,Ω) #2。 ∀ 6 ) ∗ β % 4 > ) Ε1 ∗5 2Ω) #2 “ % , 4 > +α ∗+ 12 7∗ , ∃
Κ / ≅ 3 65 3 /Β ‘」研究了 : 种产于欧洲的酸模属植物花粉 , 将该属花粉分为 !个类 型 % 4>
+ 7 3 1) 5+ 1ϑ β 3 、 4 > + 7 3 #) 、3 ##+ 1 ϑβ 3 、 4 > ≅ ) ; 3 5 127 ∗ 5 1 ϑβ 3 和 4 > + α “+ 127 ∗ 5 6ϑ β 3 。 Π 3 3 ∗ Ξ 3 / 等 Β ’∋ Χ的
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这一观点 , 但将其降为!个组 , 并新增 4 > % )/ Φ #) ; 36+ 1∗5 、 4 > )Ε1 ∗5 #Ω) #2∗5
等!组 。我们的观察结果基本同意 Π3 3 ∗ Ξ 3/ 的观点 。但 Π3 3∗ Ξ 3 / 等根据花粉粒大小 ∀Η _
∋ 拌; ∃将荒地酸模划为独立组 , 包含滨海酸模 , 又据花粉粒直径大于!8 拌; 将水生酸模成
立为组 。我们认 为酸模属植物的花粉粒大小随植物生长环境 、染色体倍数 、 花粉预处理方
法的不同变异较大 。综合其形态特征 , 本文将荒地酸模和滨海酸模置于不同组内 , 而将水
生酸模和钝叶酸模置于同一组中。
∋ > > ! 酸模属花粉萌发孔的排列方式
− )≅ 3 . ) ∗ 5 3 〔’〕曾简要描述过寥科植物花粉萌发孔在花粉粒上分布的几何规律 。我们
通过对酸模属花粉形态的观察和研究 , 发现酸模属花粉的萌发孔数 目在 < & 或更多 , 其萌
发孔分布规律基本符合 − )≅ 3. ) ∗5 3 的阐述 。
<孔沟类型的花粉是酸模属植物中最常见的花粉类型 , 也是基本的花粉类型 , 其 <条孔
沟垂直于赤道 , 并三等分赤道排列 , 内孔在赤道上 。 !斜孔沟花粉粒 , 如小酸模和巴天酸模
等 , 萌发孔沿四面体的!条边排列 , 通过 !条孔沟将整个花粉粒分为!个面积相等的扇面 , 花
粉孔沟在赤道 面上不与赤道垂直 , 而呈一定角度倾斜排列 , 故称为!斜孔沟花粉粒 , 是散孔
沟的一种类型 。散孔沟类型花粉粒主要有 散孔沟 ∀图版 ” % ? , ? < ∃ 、 9散孔沟 ∀图版 ⊥Σ % ! :∃
等 。 散孔沟花粉在水生酸模和钝叶酸模中出现较 多 , 其分布是按四面体的 条边分布 , 其
中位于两极的沟是相互垂直的 , 也是四面体 中相对的∋条边 , 这 ∋条 沟在中部没有内孔出
现 =其余!条沟沿四面体的另!条边排列 , 中间都有一内孔 > !内孔在花粉粒表面的连线便是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赤道 , 这 !条孔沟连同两级 ∋沟将整个花粉粒的表面呈扇形 !等分 , 极面观在赤道上恰好将
赤道 !等分 , 孔沟与赤道不垂直 > 而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 9 散孔沟类型的花粉实质是 散孔沟
类型花粉的变型 , 与 散孔沟型花粉相比较 , 只是没有两极面上的其中一条沟 , 如少数尼泊
尔酸模的花粉 ∀图版 − % !: ∃ 。散沟花粉 , 出现在水生酸模和钝 叶酸模中 , 所占 比率较小 , 萌
发孔按四边形 、五边形组成图案 , 数个或 8 余个这种图形组成球面 。各种萌发孔类型的分
布模式 图见图# 。
&
,
φ 产 Α Α 一 & γ爪 户、γ一 、 φ φ止φ 一 > ’
∋
、亡”,;<卜日一勺,七川曰日洲曰丫了
,加厂、卜二。 , 、η
、卜#护产ι
长泛备
。。∀扩ι<、、、、
η 、 ε Γ
丫、了 ’ η χ》 ,
人
# 系统演化问题
? <+ 从植物系统演化的角度
来看 , 酸模属花粉无论是萌 发孔
的形态 、 数 目、表面纹饰 , 还是外
壁层次 , 都显示出较一致的特征 ,
说明该属植物是一个极其 自然的
植物类群 。花粉形态特征的轻微
差异 , 对其属下类群甚至种的戈Δ
分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 + 酸模属花粉在寥科各花
粉类型之间的演化地位 Ε花粉形
态的研究主要提供萌发孔和外壁
两方面 的资料 。大量的花粉形态
研究 已经表明 , 萌发孔类型在同
一科 、属甚至同一朵花或花药中
也有变异 。这种变 异的幅度具有
一定 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不同类
型植物花粉的相似性可能体现它
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δ > 4 Ρ> β Η4
等 ’1 ’提 出有两种 被子植物花 粉
形 态 系列 , 一即连续性系列 ? Μ =ϕ Φ
_ _ Μ Μ α一 Ι4 :β Μ _ : α _ Μ + 和短轴式系 列
? Ψ : _ δ α> Λ _ Μ _ : α _ Μ + 。连续性系列认
为被子植物花粉的演化途径为 Ε ∴
沟ε ∴孔沟ε 多孔 沟ε 散孔沟ε
周 孔 。 在 花 粉 壁 的 演 化 方 面 ,
κ以λ _ : , [# μ # 2 “」提出被 子 植物
花 粉外壁 的演化途径为 Ε 原生覆
粉·狡。、, #尸,日火# 66、今ν万少一介; 7
Φ<、,产叼火、、
丫本生6#; 一·6一犷门χ
χ咯η尸气。,,。尸
ιη丫口]甘ι<9ηι
、刁
‘召、、Ε “七
一一飞
歼终 弃二 ‘ ‘
Φ Φ 一 一 (!
< , 一 一 ∴孔沟 χ ∴ # ⊥ 一 除吁Ο沟 χ 几币 一 −散孔 沟 χ
] , )一一 盯Ο沟 χ &一 ( Φ一一散沟
< , # γ : α_ 4 <⎯4 : > : _ χ ∴ , ⊥ ⊥ 一<4 Λ 4 _ 4 <⎯ 4 : > 2_ χ 1 , − # / _ Λ > _ 4 <⎯4 : > 2 _ χ
] , ) # Η_ 5 2> _ 4 <⎯ 4 : > 2 _ χ & ε ( # Η > 5 :4 _ 4 <Η> 2_
图 ( 酸模属植物花粉各种萌发孔类型分布模式图
ο堪 # ( π ⎯ _ : 2 = : _ > : : > 5 Θ _ β _ 5 2 4 Ι 五= β ‘了 ⎯ 4 <加5 Θ : > α5Μ
盖层 ?无穿孔 + 一‘覆盖层 ?穿孔 +一半覆盖层ε 无覆盖层ε 缺覆盖层 。γ θ” αλ > αβ 4 5α ρ # 〔’‘〕
对被子植物花粉萌发孔的系统演化进行 了深入研究 , 并提出了由 ∴沟起始向各种花粉类型
进化的路线 。
寥科的花粉类型较多 , 变异较大 。在要科中 , 我们认为各个花粉类型之间的演化关系
第 期 陈昌斌等 % 中国酸模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 <
可能 是 , 原始的为 <沟型花粉 , 可能是 叉分寥型 Π‘’」, ” , 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穿孔 ∃ 。由<沟型
的叉分寥型向<个方向演化 % 一为扁蓄型 , 花粉具 <孔沟 ,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穿孔 ∃, 进 一步
发展为拳参型 , 柱状层不等厚 , 小柱出现分枝 = 一为头状萝型 , 花粉仍为<沟型 , 具粗网状纹
饰 , 近无覆盖层 , 由该型进一步演化为松下寥型 , 网眼内柱状层消失 , 仅剩基底层 =最主要
的一支为酸模型 ∀整个酸模属 花粉为一个类型 ∃ ,具有 <孔沟 、 !斜孔沟 、散孔沟或散沟 , 外壁
纹饰为细颗粒穴状或穿孔 , 内孔纵长或横长 。 由酸模型朝着 <个方向进一步演化 % 其一 , 穿
孔进 一步扩大为网眼 , 向着大黄型 、蔓寥型 、沙拐枣型和荞麦型演化 , 荞麦型花粉柱状层发
达 , 小柱分枝 =其二 , 发展为具 ∋ 沟的金线草型和 ∋ 孔的冰岛寥型 =其三 , 演化为两栖寥型 ,
两栖寥型的萌发孔排列方式与少量钝叶酸模花粉一致 , 由具散沟的两栖墓型进而发展为
具散孔的春萝型 。酸模属内各类花粉演化的主方向为<孔沟& !斜孔沟& 散孔沟& 散沟 。除
此以外 , 各类型之间有一定的柑关性 , 如酸模属徐 由<沟型花粉演化而来以外 , 还可能由扁
蓄型经穿孔增大 , 表面粗糙演化而来 。 庵
致谢 华东师范大学电镜中心倪兵和季玲妹老师协助 电镜观察 , 本项目工作得到校科研处资助 。
参 考 文 献
#
∋
<
!
9
?
:
η8门6,(
((,主
(
κ 4, _ θ4 = Μ _ σ Η , Η4 <<_ 5 Θ : > α5 Μ α5 2 θ _ α, _ 5 宝αΙα_ > 2 α4 5 # > 5 , _ <> Μ Μ αΙα _ > :α4 5 4 Ι Η <> Ε、2Μ 姚 # Η 4 <τ σ 4 5 > _ _ > _ # π 4 # _ : υ ,2 , (& ∴ ( ,
() Ε ] ⊥ & ε ] − ⊥
/ _ , Ψ _ : Θ ? + # Η 4 <<_ 5 β 4 : ⎯ θ 4 <4 Θ τ α5 2 θ _ Θ _ 5 = Μ Η4 <+ 君。 , Ε = , ( # 1 # Β > 2 # > 5 , α: Μ 2> Λ4 5 4 β αϕ > < Μ αΘ 5 αΙα_ > 5 _ _ # Μ , 一Ε υ 4 : 了’ α,
级: , (& ⊥ − , ⊥ ! Ε ∴ ] ( ε ⊥ ! ⊥
Ν : , 2β> 5 ρ ‘Η以<_ 5 φ 4 印<α 4 <4 Θ τ > 5 , Η<> 5 2 γ > Λ 4 5 4 β τ Ε π 5 Θ α4 Μ ⎯ _ : β Μ # φ > Μ Μ # Δ # 3 # π # Ε Ρ θ : 4 5 α_ > 氏 2 Ρ 4 # , (& 1 #
几漱 , 寸 # 日本植物刃花粉 # 东京 Ε 广夕<伟店发行 , (! 1 −# − 呀 −]
/ τ , _ / π # π, > β Μ ϖ ο # π 5 π :<> Μ 4 Ι π α:Ψ4 : α5 _ Η 4 <知 ρ : >α 5 Μ # <刀5 , 4 5 , φ >ϕ β α<<> 5 ω Ρ4 # Β γ ξ ‘ , ( & 1 ) # ] ! ε ] ∴
π 5 , _ : Μ _ 5 1 γ # Κ _ Θ _ 2 > 2α4 5 > 5 , α2Μ _ 5 δ α: 4 5 β _ 5 2 α5 ξ_ 5 5 = : λ α5 2θ _ _ > : <τ κ _ αϕ θ、_< 认5 ? <> Μ 2 Θ <> ϕ α> <+ # 及 , # ρ _耐
Δ 护刃凌 : Μ # ( & − ( , ] 1 ? + χ < ε ] 1
决5 αΥΜ [ Ρ φ , / 4 Θ θ α_ β Μ 2 :> / , 段θ> <λ / # υ α4 Μ τ Μ 2_ β > 2 α_ Μ 2 = , α_ Μ 4 Ι 2 θ _ σ = 。 , , 二 。 ϕ ,# :。。<<> _ 4 β ⎯ <_ Λ
?Η 4 <τ Θ 4 5 > _ _ > _ + κ # Η4 <<_ 5 β 4 : ⎯ θ4 <4 Θ τ > 5 , 2θ _ 即 Μ Μ α Ψ α<α: α_ Μ 4 Ι α, _ 5 2 αΙα_ > 2α4 5 4 Ι _ τ 24 2 τ ⎯ _ Μ α5 ⎯4 <<_ 5 > 5 > <τ Μ αΜ # Η勺: ,
( & ) ! , ! Ε ∴ ! ] ε ∴ ∴
φ = 5 Μ θ α π / , [> δ _ α, ρ # 3τ Μ 2 _ β > 2 α_ 3 2 = , α_ Μ α5 Η 4 <τ Θ 4 5 > _ _ > _ 4 Ι ϖ > Μ θ 5 α α: / α5 , > <> τ > # [4 , <、⎯ = : Β 5 , α> Ε 3 _ α # Η = Ψ # ,
( & ) − # ( ε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袍粉组 #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 # 北京 Ε 科学 出版社 , ( & − ! # ( &− 一 。。
/ = > 5 Θ γ Ρ # Η 4 <<_ 5 ο <4 :> 4 Ι γ > αμ > 5 # γ > α⎯ _ α Ε > 2 α4 5 >生Δ 5 αδ # υ4 : # ξ_ ⎯ 2 # Η : # , (& ] #
4 μ α_ λ _ [ κ , 3λ δ > : <> [ [# Η 4 <<_ 5 5 <4 : ⎯ θ 4 <4 Θ τ > 5 , 2<、_ : _ <> 2 α4 5 Μ θ α⎯ 4 Ι 2θ _ Η<= 5 α Ψ > Θ α5 > _ _ > 4 # Η 4 <τ Θ 4 5 > _ _ > _ , > 5 ,
Η : αβ = > _ _ > _ 2 4 2θ _ 4 :, _ : Ρ _ 5 : : 4 Μ ⎯ _ : β > _ # 3 5 ∋ 了:θ ‘4 , ∋ ρ , , [: 矛下Ψ υ 4 2 , ( & ] ] , ∴ ] Ε ( ε − ⊥
Β _ _ = μ _ 5 Η Κ # Η = 5 2 κ # / 4 : 5 Η Η # γ θ _ 5 4 : 2θ μ _ Μ 2 Ν = : 4 ⎯ _ > 5 ⎯ 4 <<_ 5 Ι<4 : >— ⊥ ∴ # Η4 <τ Θ 4 5 > _ _ > 4 # σ _δ Η > <= : 4Ψ 4 2 Η ><τ Φ
, <+ 要科植物花粉类型除大黄型 、 沙拐 枣型参照 < _ 4 μ _5 亡2 >< # ? ( & ) ) + , 松下萝型 为作者在 硕士 论文研究 中新
提出类型外 , 其余均参考王建新 , 冯志坚 ? ( & & ⊥ + 。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一耐 。 :: , 9 ? % : & 9
王建新 , 冯志坚 > 中国萝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 植物分类学报 , ! , < ∋∀ <∃ % ∋ & ∋ <
− + #Ζ 3 6 ( − > Η Σ ) #∗ 1 2) / + 6 ϑ 5 2Φ /2 Ω23 + / 3 3 ) Ω 3 Λ 2/ 3 2/ 1. 3 β 6 2; 21 2Σ 3 Κ / Φ 2) 5 β3 6 ; 5 > ⊥/ % ς 3 6 Φ ∗ 5 ) / ⊥ Τ , Θ ∗ ##3 6 ( 3 ≅ 5 > Η Σ ) Α
#∗ 1 2) / + 6 ϑ Ψ2Φ / 2Ω23 + / 3 3 ) Ω 1 .3 Η Λ 2/ 3 > ⊥ 2/ / > 阮3 > Ψϑ / # β) 5 2∗ ; 灰6 23 5 Ν ) > , ) / ≅ ) / % Κ 3 ≅ > Υ 6二 ? > ∋ 9 一< 8 :
温 坎坡 Θ , 郑卓 > 被子植物花粉形态系列与系统分类 > 植物分类学报 > 8 , ∋:∀ ∋∃ % 8 < &
Ο .+ / 2Ζ + 2; ) / 2 Ρ > Υ ) ##3 / +碑6 6 ∗ 6 3 5 % Ω) 6 ; + / ≅ Ω∗ / 3 12) / > ⊥/ % 0 #+ 3 Ζ; ) 6 3 Ψ , ς 3 6 Φ ∗ 5 ) / Τ 3 ≅ 5 > Υ ) ##3 / + / ≅ Ψβ ) 6 3 5—ς) 6 /、 + / ≅ ς ∗ / 3 6 2) / > ⊥( ) / ≅ ) / % ⊥( 2/ / > 段比 > Κ 3 + ≅ 二 : >
几(,怪、
;∴Ψ, #‘(
3γ Δ ξ ψ 0 γ / Ν Η0 Ο Ο Ν φ0 σ Η/ 0 Ο 0 ρ ψ 0 ο
γ / Ν ρ Ν Δ 3 σ Δφ Ν Π Β Ρ / Β π
Ρ θ _ 5 Ρ θ > 5 Θ Ψ α5 ο_ 5 Θ ∋ θαΥα> 5
?及沪> : 25 Ε 尸, , , 4Ι 召α4< 〕盯 , 艺 = Μ, 以α , #。 4 : β > < “ ,’ αδ 4 :Μ 妇 Μθ > 5 Θ θ > α ! ! ! − +
π Ψ Μ 2 : > _ 2 Η4 <<_ 5 β 4 : ⎯ θ 4 <4 Θ τ 4 Ι ( 1 Μ ⎯ _ _ α _ Μ α5 2 θ _ Θ _ 5 = Μ σ = β _ Λ ? Η4 <τ Θ 4 5 > _ _ > _ + Ι: 4 β
Ρ θ α 5 > μ > Μ _ Λ > β α 5 _ , Ψτ β _ > 5 Μ 4 Ι Οφ , 3 Ν φ > 5 , γ Ν φ # Η4 <<_ 5 Θ : > α 5 Μ > :_ Μ ⎯ θ _ :4 α, > < ,
Μ = Ψ Μ Ηθ _ : 4 α, > <, 2 : α_ 4 <⎯ 4 : > 2 _ , ⊥ 一 <4 Λ 4 _ 4 <‘〕4 : > 2 _ , Η> 5 24 _ 4 <Η4 : > 2 _ ? θ _ Λ > _ 4 <Η4 :> 2 甘 β > α 5 <τ + , Η> 5 Φ
24 _ 4 <⎯ > 2 _ # γ θ _ 4 : 5 > β _ 5 2 > 2 α4 5 4 Ι _ Λ α5 _ (1 β α_ : 4 Θ : > 5 = <> 2 _ 一⎯ _ : Ι4 : > :_ , : = Θ = <> 2 _ = 5 , _ : 3 Ν φ #
3 _ Λ α 5 _ (1 2θ α_ λ _ : 2θ > 5 5 _ Λ α5 _ , 5 _ Λ α 5 _ > 5 , α 5 2 α 5 _ > : _ = 5 α 2 _ , > Μ > Ι4 4 2 一 <> τ _ : 一_ 5 , _ Λ α5 _ = 5 α2 #
π ϕ _ 4 :, α 5 Θ 2 4 :θ _ _ θ> : > _ 2 _ : αΜ 2 α_ Μ 4 Ι > ⎯ _ : 2 = : _ > 5 , 4 : 5 > β _ 5 2 > 2 α4 5 4 Ι _ Λ α5 _ , ⎯ 4 <<_ 5 Θ : > α 5 Μ 4 Ι
σ = β _ Λ Μ θ 4 μ > Ι_ μ _ : , αΙΙ_ : _ 5 _ _ 2θ > 5 2 θ 4 Μ _ 4 Ι Η 4 <τ Θ 4 5 = β # υ = 2 ] ⎯ 4 <<_ 5 Θ :4 = ⎯ Μ > : _ : _ _ 4 Θ Φ
5 α . _ , , (# _ # σ # > ϕ _ 2 4 Μ _ <<> 一 Θ : 4 = ⎯ , σ # , + Ε > : α 2 αβ = Μ 一 Θ : 4 = Η , σ # > ϕ _ 24 Μ> 一 Θ : 4 = Η , σ # β > , > α 4 一 Θ : 4 = Η , σ #
ϕ 4 5 Θ <_ β _ :> 2 = Μ 一 Θ : 4 = ⎯ , σ # Η> 2 α _ 5 2 α > 一 Θ : 4 = ⎯ > 5 , σ # 4 Ψ2 = Μ αΙ4 <α = Μ 一 Θ : 4 = ⎯ # γ θ _ > = 2 θ 4 : Μ > Θ : _ _
μ α2 θ μ 4 , _ θ 4 = Μ _ , Μ ? ( & ∴ ( + _ Λ ⎯ <> 5 > 2 α4 5 > Ψ 4 = 2 2 θ _ , αΜ 2 : αΨ = 2 α4 5 4 Ι >Η _ : 2= : _ Μ , > 5 , _ 4 5 Μ α, _ :
2 θ > 2 2 θ _ _ θ> : > _ 2 _ : αΜ 2α _ Μ 4 Ι ⎯ 4 <<_ 5 Θ : > α5 Μ 4 Ι σ = β _ Λ β > τ Ψ _ > 2 : > 5 Μ α2 α4 5 > < 2 τ ⎯ _ α5 Η4 <τΘ 4 Φ
( ) Ρ _ > _ Φ
ϖ _ τ μ 4 : , Μ Η4 <<_ 5 β 4 : Ηθ4 <4 Θ τ , σ = 阴 _ Λ , Η 4 <τΘ 4 5 > _ _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