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TRIEE CROP ZONE IN CHINA

试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



全 文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 ∀ # ∃ ! %          
  。  
  
 。 。 
   
试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 来
陈照峰 王杰
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
陈延惠
   
姜正旺 黄仁煌 赵 立 新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武汉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杨陵 ”   
提 共 本文提 出了果 树带的新 概念 , 即 根据果 树栽培的高效优质及 其 自然分布情况 ,
提出在长江 以南 北纬  一   柑桔为主的第一果树带和长江 以北 北纬 一 。  苹果
为主的第 二果树带之间 , 即北 纬  一 。 建立和发展 以称猴桃为主的 第三果树带的新论点。
同时 , 因 海拨高度的变化以及在两带的边缘地域 , 表现出部分过 渡交互型 特征。 本文还进
一 步阐述 了 以称 猴 桃为代表的第三果 树带 形成和发展的可能与 条 件 , 指 出提高果 树种植
效 益与不 同果 树相应气候带 的关系 , 分 析说明 了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发展的 重 要 意
义 。 此外 , 还对第三 果树带的果树组成 、 发展方 向和途 径等 关健性间题 进行了讨论 , 为中
国 第三果 树带的形成与发展提 供了理论依 据。
关性词 果树带 , 称 猴桃 , 第三果 树带
 果树带新构想
改革开放促进 了我国果树业 的发展。 特别是对珍贵野生果树资源的引种驯化和国外
果树新 资源的引进 , 更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 但由于对果树带的概念认识不清 , 往往忽
视对当地优势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味追求果树资源 的引进 ,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高
投入低效益的局面 。 因此 , 对果树带的概念和意义 进行新议十分必要 。
笔者认为 , 果树带应 是根据不同果树的系统发育 、 历史 、 栽培范围及数量 , 并结合
其生态适应性 、 生产效益和前途而划分的 , 即适 宜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气候纬度分布带。
新果树带不同于原 来所划 分的果树带 , 主要区别是新果树带以我国南北两大传统果树为
基础 , 产生另一个过渡型且独立的果树带。 即果树带是和地理纬度带相平行 。
果树带内由于地理环 境 、 海拔高度的变化 , 加上人工引种 驯化 , 而使果树带不断发
生 、 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果树带内有不同的果树组成 , 一般情况下 , 每种果树只有在适
宜其生长发育的气候果树带内 , 其优良性状才能得到充分表现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果
树经济栽培中强调的良种区域化 , 其 目的就在于以较少的投资获取较大的效益。 因此 ,
进一步明确果树带的概念和 内涵 , 对当今乃至今后果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
本文于    年  月  日收到 , 同年  月 日收到修改稿
 原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张子明所长 , 章文 才、 蒋建平、 吕国梁教授以及 张力田 、 张儒愁 , 禹兆年研究员
等园艺专业的老前辈对本文的完成和修改均提供了宝贵指导意见和资料 , 在此一并感谢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意义 。
中一的三大 果树带
根据上述果树带的新构想 , 中国果树分布明显存在着三大果树带  图    即以长
户 洲尹 刁 
粱 树 ,好
飞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口一 一
  。
口  中  三大果树带划分示  图
         ,    玄     一          
                  
山 、 武夷山 、 沂蒙山以及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地区 ,
   中国三 大果树 带的 气候特点
江为界 , 位于北纬  一 。 以
柑桔类  订 , 。 为代表的热
带和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即第
一果树带 和位于北纬  一   。
以苹果    “  尹。。£  为
代表的温带及耐寒落叶果树带
 即第二果树带  。 在此两大
果树带的交汇地带则成为我国
的第三果 树带 , 即位于 北纬
 一 驴 的黄河以南 及长江流
域的亚热带与部分温带或热带
接壤的地区 。 该地区包括云贵
高原 、 秦岭山地 、 大娄 山 、 大
巴山 、 巫山 、 大别山 、 桐柏
即著名 的江 、 淮 、 河 、 汉地带。
每一果树带都具有其明显的气候特点 表   。 从表  可以看 出 , 中国第一果树带
的气候特点是  气 温高 , 雨量大 , 暖热湿润 , 四季不明显 , 无霜期长 ,  多数 地 区 在
 。一  天  。 第二果树带的气候特点是  气温变化大 , 冷凉干燥 , 寒暑交替 , 一年四
季变化显著 , 无霜期短 , 年降雨量较少 , 低的仅     。 第三果树带的气候特点介于第
一和第二果树带之间 , 常年降雨较多 , 气温适中 , 温和湿润 , 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 , 是
典型的南北气候带 间的过渡型气候。
衰 
    
中 三大  树带的气候特征
                                     
气 俱
   一 
第一果树带
北纬 一   
    主       ’      一    
年平均气温 ℃                 。  
。   。 
第二果树带 第三果树带
北纬  一    北纬 一   
 五 巴           了                  
      一          一   
 。 一  。    。    。 
 月平均气温  ℃ ▲ ,       垃厂,      
。 一  。    。一  。   。一    
月平均气温 ℃ 工 甲          。          
。 一   一  一  一  。   。 一   。 
 月绝对低温 ℃  一  血     。 
 无擂期 天  一    一     
年降雨 二    一    一     
、 。 。 。  , 一   。一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第  期 陈照峰等  试论巾国第三异树嘴的形成 与大展   
   中国 第一 、 二果树带的果树 组成及其代表果树
与不同果树带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 每一果树带都有其一定 的 果 树组成及其代表果
树 , 现已公 认的第一 、 第二果树带 的果树组成和代表果树见表  。 除表中所列主要组成
果树外 , 还有 其它一 些辅助树种 。
衰 2Q 中.
三 大果材带 的果树组成及代衰. 树
T ablo T ree erop 也e m b e r s & T h e ir r ,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果 树 带 代 表 果 树
T ree c roP :o ne T ree e rop teP re .en t.tiv e
其 它 主
o t五e r 皿 .1 皿
要 果 树
tree eroP
第一果树带The fir月 t t r 尸 -
r r n p , 口 n 户
柑 桔 类
( C i亡r I.s r 。£ic :‘, a 理a -
C 。 , i ” 尸, 一s 泣s ,
( 了。 g r “,l J 、 , ( 了. 1已 ”.之 ,一 )
香蕉(M u sa sa乡云e犯 玄“林) 、 菠萝(A ” a n a s c o s用 。, “s ) 、
椰子(C o eos , u e 应fera ) 、 龙眼 (N 。户h el诬:‘琳 诬。 ” g a , a ) 、
一拢老支( L i亡e矛一i e 血主”e 。 : i : ) 、
书L把 ( I弓r io L o 之r y a ja 乡。 , 。i e a ) 、 才石桃 ( A ;, , , . 亨.。, “ ) 、
巾华称猴桃 ( A .eh i, : , ”s ‘: ) 等50个种
第二果树带The geeon‘1 t r 户 - 苹( M a了:.5
:果
户它‘. 今1 Ia )
. r . P , 0 . 户
梨 ( P y r.‘s ) 、 挑 ( P r“ 摊 u : p e r s i e a ) 、
菊萄 ( V i‘15 ) 、 杏 ( P .a r川 。“i o e a ) .
李( P .sal应c 东” a ) 、 梅 ( 尸 。优 u扭 e ) 、
岑 ( Z 云名 y 户矛:“班 户u声“ b a ) 、 材i子 ( D 15户y ro s 卜ak : ) 、
山植 ( C ra ra , g : ‘s ) 、 醋栗 ( 衬ib 。: ) 等减。个种
第三早树带
T h 户 ! 1一1 r .I t r e e
e r o p 吕 o u ,
巾华称猴桃
( A e止i 洲i d i a e 耘i , : , ”s ‘s )
关味称狠挑
( A 。 d o z i e i o s o )
板栗 ( 〔了“ 、£口 : e a ) 、 樱
无花果(I户i e :: 5 c a r 畜e a )
石榴 ( P u , 一1 c a g r a . a 亡
草毒(F ra ga ria , , : 。 s e 矛:。之a ) 、
苹果 、 桃 、 梨 、 柑桔、 杏 、
植 、 核桃、 荀萄等50 余种
) 、 银杏 ( C i , : ‘9 0 b iz o b a ) 、
李、 霉 、 柿子 、 批把、 枣 、 山
据初步统计 , 目前全国柑桔种植面积达150。万亩 , 年产柑桔35 亿公斤 。 为了实现邓
小平同志在本世纪末中国柑桔总产居世界首位的设想 , 种植面积仍在不断地扩大 , 一q,. 产 、
总产都在不断提高 。 所有这些巳种植收获和仍在发展的柑桔均在第一果树带 内, 主要分
布在广东 、 广西 、 福建 、 浙江 、 江苏 、 江西 、 四川 、 湖南 、 湖北等地。 不论是从分布范
围 、 栽 培面积 、 产量 , 还是从生物学优势、 社会及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来看 , 在中国第
一果树带 内 , 柑桔无愧于主导地位和代表果树。
与柑桔相同 , 在中国第二果树带 内, 苹果分布范围最广 , 主要分布在辽宁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河北 、 安徽 、 甘肃 、 宁夏 、 新获等地 。 栽培面积最大 , 约2500万亩 ; 产最
最高 , 年产约45亿公斤 , 在第二果树带中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 占居着主导地位 。
2
.
3 第一 、 二果树 带的 交汇 与第三果树带的构想
由表 1可知 , 第三果树带具有特定的优越自然环 境条件。 长期以来 , 人们利用这一
优势进行驯化引种 , 不断进行 “北果南移” 和 “南果北引” , 使 第一 、 二果树带在此互
相扩展和渗透 , 致使该带 内果树种类繁杂 。 可以说 , 该带 内自然分布 、 人工驯化和i栽培
的果树 , 几乎包括了第一 、 二果树带的绝大部分果树种类 。 由于 自然和人为的共同作
用 , 该气候带的南缘地区 ( 包括四川 、 湖南 、 江西和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 ) 已经成为第
一果树带柑桔 ( 以宽皮柑桔和甜橙为主 ) 的主要产区 。 该气候带的北缘 ( 包括陕西 、 山
东 、 甘肃和河南等 省的部分地区 ) 或高海拨地区如四川凉山等地 已成为第二果树带的延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策12 卷
伸区 。 但在该带的巾心地区 , 主要包括四 川 、 贵州 、 湖北等地中北部 以及安徽 、 江苏 、
河南 、 陕西 、 山东的南部 , 特别是这些地区的低山和丘陵地带 , 尽管经过 果树工作者和
广大果农不断选育适应该地区的新品种岌研究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 但仍难免出现
苹 果病虫害严承 , 柑桔的冻害时有发生 , 果实含糖量低 , 结果晚 , 丰产稳产性差等不 良
现象 , 致使该地区果树的栽培经济和社会效益 , 远远低于第一 、 二果树带 , 这不能不说
是该区果农经济收入较低的原因之一 。
为什么第三果树带具有如此优势气候条件而其果树栽培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此低下
呢? 为什么其 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呢? 能不能象第一果树带发展柑桔和第二果树带发
展苹果那样 , 发掘和发展第三果树带经济栽培价值 较高的代表果树呢? 这是摆在广大园
艺工作者 面前的又一课题 。
吕 中. , 三. 树带的形成与发.
3 .1 第三果树带代表果树的选择
柑桔在第一果树带 , 苹果在第二果树带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 , 优 良性状得以充分
发育和表现 , 是因为它们生长的 自然环境条件与它们的生长结实习性相一致 。 而第三果
树带虽然属南北气候的过渡交互型 , 但并非能同时满足原产第一 、 第二果树带果树的正
常发育要求。 因此 , 要提高第三果树带果树栽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只有选择和发展原
产第三果树带内 , 而且具有 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
近二十年来 , 我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 , 认为中华称猴桃 ( A “t i耐岔‘a
。耐“”幼 ) 和美味称猴桃 ( A .del ‘ci 。托 ) ( 以下统称称猴桃 ) 应是第三果树带的代表
果树 , 尽管称猴桃的人工栽培在中国开展的时间不 长 , 但它却以适应性强 , 经济和栽培
性状好 ( 如丰产稳产 、 结果早 、 品质优良、 抗病虫等 ) 及国内外市场广 阔等特点 , 显示
其强大的生命力 , 在中国果树栽培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
3
.
2 称 猴桃作 为中国第三 果树带代表 果树的主要依据
据调查 , 中国第三果树带的中心地带正是称猴桃原产中心和分布重心 。 并发现这一
带纬度较低的南部地 区以中华称猴桃分布为主 , 此带 的北部地区以 美 味 称猴桃分布为
主 , 此带的中心地区二者兼而有之 , 因此 , 我们认为只有在第三果树带发展称猴桃商品
性生产 , 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称猴桃果实具有特殊的食用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 , 其根 、 茎 、 叶 、 花又有多种经济
用途 , 很受国 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 。 在国际市场其鲜果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柑桔和 苹果 ,
对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是一大刺激 。 近几年来 , 据不完全统计 , 全国已发展人工栽培面积
16 万亩 , 主要集中在四 川 、 江西 、 湖南 、 陕西 、 河南 、 湖北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贵
州 、 福建等地 , 其中陕西周至和江苏邢江的 5一 6 年生称猴桃园 , 亩产高达3000公斤 ,
亩产值超万元 ( 按市场价每公斤 4 元计 ) 。 以称猴桃为代表的第三果树带 已初步形成 ,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原产该带 的优势资源打下了基础 。
由于过去不注意充分开发利用原产第三果树带的称猴桃优势资源 , 盲 目北引柑桔和
南移苹果 , 收获不大 , 致使该地区的果树经济栽培效益较差 。 尽管该地区有 良好的自然
环 境和果树资源条件 , 但因资金曦乏 , 资源开发难以进行 。 这些年来 , 国家对这一地区
采取了一系列 优惠政策 , 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扶贫与开发 , 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
第 2 期 陈照峰等: 试论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形成与失展 1 7 9
优势。 目前 已有不少省市把称猴桃作为 “名 、 优 、 新 、 特” 创汇资源和当地 支柱产业 发
展 , 初步取得可喜成果 。 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大量的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利用 , 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待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
19 几年以来 , 通过全国称猴桃科研协作组 的努力 , 基本摸清了中国称猴桃资源 , 选
育 出了魁蜜 、 庐山香 、 武植 3 号、 通山 5 号、 洛阳一号等中华称猴桃优良品种和秦美 、
金魁 、 徐香 、 华美一号等美味称猴桃优 良品种 , 探索出了一 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简易高度
密植的柱形栽培 、 仿生栽培和篱棚架栽培称猴桃的方式 。
形成了一支较为雄厚的称猴桃科研 、 教学 、 生产 、 经营开发和推广五位一休的技术
骨干力量和服务体系 。 近些年来 , 不仅在称猴桃贮藏保鲜和系列加工研究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 , 而且在产区建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称猴桃加工厂和冷库 , 为产品的及时加工 ,
保存和消散 , 保证市场供应和季产年销打下了基础 。
由于称猴桃本身具有叶大 、 花香 、 果实风味优美 , 适应性广 , 栽培易 , 以及可 以净
化 、 绿化 、 美化和果化环境等作用 , 因此 , 称猴桃又成为食品 、 医药卫生 、 环保 、 园
林 、 外贸等部门广泛重视的 “特 、 优 、 名、 珍” 资源 , 为发展以称猴桃为主的第三果树
带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4 关千加速 , 三 . 树带发展的讨论
4.1 果树组成
根据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和该带气候特点 , 该带较低纬度和市郊地区 , 应 以发展中华
称猴桃及其早 、 中熟品种为主 , 较高纬度和山地应 以发展美味称猴桃及其中 、 晚熟品种
为主 。 其发展比例大约占总量的60% 左右 。 其他辅栽树种 , 也应以适宜该气候特点 , 而
在第一 、 二果树带发展较少的树种为原 则 , 进行选择种 植 , 包括板栗 、 柿子 、 砂梨 、 银
杏 、 桃 、 杏 、 梅 、 李 、 核桃 、 樱桃 、 葡萄 、 批把 、 无花果 、 草毒等及适应该带气候特点
的少量柑桔和苹果品种 , 约占总量的40 % 左右 , 详见表 2 。
4
.
2 发展途径 ( 简称 “五三工程” )
( 1) 采用现代化 “三高” 栽培 , 即用现代高新技术 , 快速建立高水平现代化商品生
产基地 , 获得社会 、 经济 、 生态高效益 。
( 2) 大 力发展 “三一” 庭院经济。 即每户每人栽一株称猴桃 , 等于每人每年增收10
元左右 , 是该带群众脱贫致富 的有效途径之一 。
( 3) 野生资源 “三改” 。 改雄为雌(因称猴桃为雌雄异株 , 自然状况下雄多雌少) ,
改劣为优 , 改稀为密 。
(4 )
“逐步完善三个三结合”服务体系 。 即逐步完善产前 、 产中、 产后 , 产 、 供 、 销
和教学 、 科研 、 生产三个三结合的服务体系。
( 5) 建立在科协领导下 的 “三不 ” 称猴桃协会组织 。 建立不受地区国界限制 、 不受
国家投资限制 、 不受人员编制限制的民办科技经营服务型组织 。 协会的任务是协调和促
进第三果树带的发展 , 协调和解决发展中的系列关键性问题 。 协会的实质是 “三个三 结
合” 的结合点 , 它是由国 内外从事称猴桃研究 、 教学和经营的科技工作者 、 生产经营者
和企业家组成的。
4 。 3 经 费来源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1夕卷
发展第三果树带的经费 , 除国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给以适当的优惠倾斜性
资助外 , 更主要的来源是多方面集资贷款和实行股份制 , 包括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国外
友好单位或个人 的集资和股份。
总之 , 第三果树带是根据实际情况新提 出的 一个大胆构想 , 具有坚实的利一学依据 ,
客观 上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 , 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难免会遇到 各种问题 , 即使如
此 , 我们仍然坚信随着新问题的不断解决 , 中国第三果树带的发展将是迅速的 , 它不仅
又川 , 国 丰树事业和果 ‘}广:市场 , 而且又J一整个国际果.钻市场将产生不可估景 的深远影响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河 北农业大学主编. 凳 利教 甄学. 农业出版社 , 1 。£。: 8 一35
沈德绪 主纵 . 果钊 有利学 . 」_补、: _I _钩科 杖出
中国农利 院郑州果树所编 , 称狠桃研灾报告集
版社 , ] 9 a 0 : 9 一10
( 107£一loRo ) , ] , 8 1
陈照峰. 河南称猴桃资源识查研究 , 匆南农学院学报 , 1 0 81 ( 1 ) , 74 一7。
不 详义 , 闭照峰 . 河南称猴桃属植物 的研究 , 淘南农学院学报 , 1 始1 ( 凌) : 80 一83
2345
P R E L !M IN A R Y S T U D IE S O N T H E F O R M A T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H IR D T R IE E
C R O P Z O N E IN C H IN A
C h e n Z h a of e n g W a n g J ie C h e n Y a n h u i
( H e, . a n A g r i c “ z£:‘r a l U n i , e r s i t y Z 石e ,1 9 : h o r‘ 通s o j o Z )
J 1 a n g Z h e n g w a n g H u a n 名 R o n l、一z a n g
( 、V I‘I.d 一 I , 日、一11 :.退“, f B o £‘: , . , , ’I ’l , 亡 C l宜i , l 七、已 A e 一: ‘I 户”: 少 .)f 人。 i 产 , . f , 、 、V 一。1.口 ” 4 , J , . 7 4 )
Z h
a o
L i
x
i
n
(
X 诬b e i A g r :e 。 了£:.r a I U , : i o e r s i 亡y Y a , , 9 2 1 , : g , 5 1 : u a , 。x i 7 2 2 2 0 0 )
A b s t r a e t I
n e o n e e r n i n g w i t l、 t h e n e w e o n e e p t o f t r e e e r o p : o n e s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u r r e n t s i t
一l a t i o n , e l i m a t i e f e a t u r e s e o m P o 马 i t i o n o f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t r e e e r o P , i n t h e f i r s t a n d s e e o n ol t r e e e r o P Z o n e s i n C I一i n a ,
i
n
d i
( : a t i
n
g t h
a t t h
o r e
1
5 a t
r a n s
i t i
o n a n y t
r e e e r o
P
z o n e
k
n o w n a
马 t h e t l一i r .l
e r o P z o n e b e t w e e n t h e f i r s t a n d t h e s e e o n d z o n e . S t a r t i n g w i t h t h e e l i m a t i 。
f e 盛t u r e s , t r e e e r o P r e s o u r e e s a n d b i o l o g i e a l f e a t u r e s , t h i s P a P e r s u g g c s t ”
t l一a t t li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t r e e e r o P s h o u l d b e k i w i f r u i t , w h i e h b e e o m e ” t h e
b a s i s o f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h i r d t r e e c r o P z o n e i n C h i n 红.
K e y w o r d s T r e e e r o P z o n e g , K i w i f r u i t ( A e t 落. 葱d短a ) , T l l e t h i r d t r e o e r o P
艺O 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