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8 卷 第 4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8, N o. 4
2002 年 7 月 486~ 491 页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pp. 486~ 491 Ju ly, 2002
源于L 1 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 PCR 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Ξ
张增艳 辛志勇 陈 孝 王晓萍 刘景芳 杜丽璞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农业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摘 要 以小麦2中间偃麦草附加系L 1 为抗源, 选育出抗黄矮病小麦异源易位系HW 642, YW 443, YW 243, Y991029
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 鉴定出一个微卫星 (Simp le sequence repeat, SSR ) 标记
gwm 37- 450, 可跟踪、检测源于L 1 的抗黄矮病基因。将难以分辨、稳定性差的 gwm 37- 450特异带分离、克隆、测序, 根
据测序结果重新设计 1 对特异 PCR 引物, 转化为扩增产物有无的 SCA R (sequence characterizied amp lified region) 标记
SC2W 37450。利用HW 642ö中 8601 的 F 2 群体, 对 gwm 37- 450和 SC2W 37450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二者均与抗黄矮病基因紧
密连锁, 后者较前者稳定。利用 SC2W 37450跟踪抗黄矮病基因, 将抗黄矮病基因、抗白粉病基因向优良小麦品种中麦 16、
宛 7107 转育, 快速选育出兼抗黄矮病、白粉病的回交植株 27 个。实践了分子标记辅助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中间偃麦草; 易位系; SSR; SCA R; 标记辅助选择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PCR M arkers of the BYD V Resistance Gene in W hea t D er ived from W hea t-
Th inopyrum in term ed ium Add ition L ine L 1 and The ir Appl ica tion for A ssisted
Selection in W hea t Breed ing
ZHAN G Zeng2Yan X IN Zh i2Yong CH EN X iao W AN G X iao2P ing L IU J ing2Fang DU L i2Pu
(K ey L ab. of C rop Genetics & B reed ing , M inistry of A g ricu ltu re, Institu te of C rop B reed ing and Cu ltiva tion, Ch inese A cad emy of A g ricu ltu re
S ciences, B eij ing , 100081, Ch ina)
Abstract W heat2T h inopy rum in term ed ium t ran sloca t ion lines, includ ing HW 642, YW 443, YW 243 and
Y991029 w ith BYDV resistance, w ere developed by u sing the addit ion line L 1 as the resistance paren t.
T he above tran sloca t ion lines and their paren ts w ere u sed as test m ateria ls to screen PCR m arkers. A SSR
m arker gwm 37- 450 and a SCA R m arker SC2W 37450 converted from gwm 37- 450 w ere developed fo r the BYDV
resistance. A fter the linkage analysis betw een these PCR m arkers and the resistance gene am ong F 2 popu2
la t ion p lan ts of HW 642öZhong8601, the resu lts ind ica ted tha t gwm 37- 450 and SC2W 37450 w ere clo sely
linked to the BYDV resistance gene and the SCA R m arker SC2W 37450 w as m o re reliab le and easily sco red.
the th ree genera t ion s′p lan ts of the cro sses am ong HW 642 and syn thet ic w heat M 53, w heat variet ies
Zhongm ai 16 and W an7107 T he SCA R m arker SC2W 37450 w ere u sed to iden t if i T he resu lts ind ica ted tha t
the m arker cou ld be u sed in assisted select ion. Tw en ty2seven ind ividua l p lan ts w ith resistance to bo th BY2
DV and pow dery m ildew w ere selected from the backcro ssing popu la t ion s.
Key words W heat yellow dw arf; T h inopy rum in term ead ium ; SSR; SCA R; M arker assisted select ion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 (barley yellow
dw arf viru s, BYDV )引起的小麦世界性重要病害之
一。栽培小麦中迄今尚未发现良好的抗源, 小麦近
缘植物中间偃麦草 (T h inopy rum in terned ium , 2n=
42, E 1E 1E 2E 2XX = E 1E 1E 2E 2StSt) 高抗 BYDV。法
国Cauderon 博士育成的抗BYDV 小麦——中间偃
麦草二体附加系L 1 [ 1 ] , 其BYDV 抗性基因位于所
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 7X 长臂端部 St 基因组Ξ 基金项目: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 (J992A 201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893350)资助
作者简介: 张增艳 (19632) , 女, 河北保定人, 博士, 主要从事小麦分子生物学研究。
Received on (收稿日期) : 2001206211, A ccep ted on (接受日期) : 2001211214
DNA 片段上[ 2~ 4 ]。通过CSph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
染色体配对和组织培养途径, 7XL (7StL ) 上BYDV
抗性基因被导入小麦, 育成小片段易位系 HW 642、
YW 443、YW 243 和 TC14 等[ 2, 4~ 7 ] , 为抗BYDV 小
麦育种提供了易于利用的抗性亲本。
在BYDV 抗性基因向优良小麦品种的转育过
程中, 必须跟踪黄矮病抗性。传统的表型鉴定受饲
毒蚜虫、发病条件、季节和经验等因素的限制, 一
年只能在田间鉴定一次抗BYDV 材料, 严重制约
着抗BYDV 小麦育种的进程。DNA 水平的分子标
记, 则可克服上述局限。张增艳等已鉴定出位于
7XL 上 BYDV 抗性基因的 R FL P 标记[ 4 ]。尽管
R FL P 标记准确可靠, 但因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操
作繁锁, 实验周期长, 需要较大量 (小麦每样次至
少 10 Λg) 的高质量DNA , 而且需要放射性同位素
检测, 费用高, 限制了其在作物育种实践中的广泛
应用。PCR 标记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快速 (周期
短) , 只需少量DNA (ng 级)等特点, 更适于对田间
育种群体大量筛选。因此, 建立稳定的特异 PCR 标
记非常必要。
A yala [ 8 ]报道 SSR 引物 gwm 37 能检测出通过
组培途径选育的易位系 TC14 中约 200~ 300 bp 的
中间偃麦草易位片段。但本研究利用该引物在通过
CSph 突变体途径选育的易位系 HW 642、YW 443、
YW 243 及中间偃麦草中则扩增出 450 bp 特异带,
该带与A yala 报道的特异带大小不同, 且A yala 报
道 的 特 异 带 不 能 对 应 于 中 间 偃 麦 草, 因 此
gwm 37- 450作为源于L 1 的BYDV 抗性基因的 SSR
标记更理想。由于该标记稳定性不理想、分辨繁
琐, 本研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特异 PCR 标记
SCA R , 并利用该 SCA R 标记对转育后代 F 1、BC1、
BC 2 代植株进行检测, 探索其辅助育种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
1. 1 植物材料
供试材料选自小麦抗黄矮病育种圃: 源于L 1
的双端体附加系 ZY20183; 不同易位系: HW 642
(中 8601×3öPP921) , YW 443 (PP921ö陕 7859öö丰
抗 8) , YW 243 (PP921ö陕 7859öö丰抗 8) öö(3×丰
抗 13öKhap li) , Y991029 ( PP921ö陕 7859 × 2) öö
(M. H u stm anö扬麦 3) ö3ö陕 7859, PP921 (CSph×
2öL 1ööCSN 5BT 5D ö3ö中 7902ö4ö中 8601) ; 阳性对
照中间偃麦草、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L 1, 感
病对照感病系 HW 641S (HW 642 姊妹系) , 小麦亲
本中 8601、中 7902、中国春、中麦 16、宛 7107、抗
白粉病硬粒小麦2粗山羊草部分双二倍体M 53, 以
及 HW 642 和 M 53 杂 交 F 1 植 株 ZY20195,
ZY20195 和中麦 16、宛 7107 回交后代植株。
1. 2 方法
1. 2. 1 抗病性鉴定 在田间于苗期接种饲毒
(GAV 株系) 蚜虫, 每株 10 头左右, 40 d 观察发病
症状。
1. 2. 2 SSR 扩增 SSR 引物 gwm 37 参照
Roder [ 9 ] 公布的序列合成: PCR 扩增于 Perk in2
E lm er DNA T herm al Cycler 9600 上进行。反应体
系 25 ΛL : 含有 10 mm o löL T ris2HC l (pH 8. 3) , 50
mm o löL KC l, 2. 5 mm o löL M gC l2, 200 Λm o löL
dN T P, 80 ngDNA , 1U T aq DNA 聚合酶, 引物 F、
R 各 0. 2 Λm o löL , ddH 2O 补至 25 ΛL。反应条件为
93℃变性 2 m in; 93℃ 1 m in, 50℃ 2 m in, 72℃ 2
m in 循环 35 次, 72℃延伸 5 m in, 4℃保存。PCR 扩
增产物于 4. 0% 琼脂糖凝胶电泳, 溴化乙锭染色,
紫外观察并照像。
1. 2. 3 SCA R 标记的建立 采用DNA 快速纯
化回收试剂盒 PU R IGEN , 从凝胶中回收 PCR 扩
增特异产物; 采用 pGEM 2T Easy V ecto r 试剂盒
(P rom ega) , 将回收DNA 片段与V ecto r 连接、重
组; 采用热激转化方法,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Jm 109 菌株中; 选择插入片段符合要求的克隆进行
测序, 根据测序结果和软件, 重新设计 1 对 24~ 26
bp 的引物 SC2W 37U、SC2W 37L ; 优化条件、PCR
扩增。
2 结果和分析
2. 1 SSR 标记分析
利用A yala [ 8 ] 报道的 SSR 引物 gwm 37, PCR
扩增源于L 1 的不同抗病易位系和阳性对照以及阴
性对照。结果表明, gwm 37 能够在中间偃麦草、L 1
及源于L 1 的不同易位系等 12 个含 7XL 的抗病材
料中, 扩增出一条 450 bp 左右特异带, 而无 7XL
的感病材料中均无此带 (图 1) , 扩增带 gwm 37- 450
可作为 7XL 上BYDV 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利用 gwm 37 检测 HW 642ö中 8601 的 F 2 代部
分单株。结果表明 (图 2) , 98 个抗病单株具有 450
bp 左右特异带, 15 个田间抗病株没有检测到此带,
5 4个感病单株无此4 5 0bp 特异带 , 1个感病单株
7844 期 张增艳等: 源于L 1 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 PCR 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
图 1 SSR 引物 gwm 37 扩增易位系和对照的结果
F ig. 1 PCR resu lts of translocations and contro ls
amp lified by SSR p rim er gwm 37
M. PCR m arker, 1. Zhong8601 (中 8601) , 2. Shan7859 (陕 7859) ,
3. Zhong7902 (中 7902) , 4. HW 641S, 5. M 53, 6. W an7107 (宛
7107) , 7. ZY20195, 8. Y991029, 9. YW 443, 10. YW 243, 11.
HW 642, 12. HW 64221, 13. HW 64222, 14. F2 p lan t, 15.
ZY20183, 16. L 1, 17. T h. in term ed ium (中间偃麦草) ,
the arrow indicates the specific band of the resistance.
图 2 SSR 引物 gwm 37 扩增 F2 部分单株的结果
F ig. 2 Results of F2 p lan ts amp lified by SSR p rim er gwm 37
L ane: 1~ 4. suscep tib le p lan ts (感病单株) , 5~ 16: resistan t
p lan ts (抗病单株) , the arrow indicates the specific
band of the resistance.
扩增出此带。
2. 2 SCAR 标记的建立
由于 gwm 37 扩增产物为多个片段, 必须用分
辨率较高的凝胶—4% 琼脂糖凝胶或 4. 5%~ 6% 聚
丙烯酰胺凝胶才能分辨出来, 且与抗病性连锁的特异
带 gwm 37- 450为一条细带, 易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实
际应用起来不方便。因此, 将抗病易位系HW 642 中
gwm 37- 450 特异带分离、回收、克隆、分析后、测
序。HW 642的gwm 37- 450序列如下: 5′2CGA CGAA
T TCCCA GCTAAA CGCCCTCAA GGT TCAAAA T
A GA CCGGGA TCA GAAA GT TCGGT GT GCT GA
T T TCCGGGA T TA CAA GT TCA GGGT T T GA T T T
A GCT T TCGTCTA CGA GT TCA GGGT T T GT T T T
GGA CT T T T TCCCTCAA CAAAA CCCGAA TA T T
T GA GCGCGCGA GT T TCAA CA GGTCA CA CT GA
A CTA CCGTAAAA GA CA GT GA CAA T T T TCT G
T TCCA GA T T GAA CA GAA CA T T T TAAAAA T G
TA CGTA TA GCAA GGT GAA GA CCA T GCCCA G
GCT GCA CT T T TA GA GGT T T TA TAA T T TA GT
CCAAA TA GCCA GGCT T TA T TA CTCAA TCCCA
CA GT TCA T GGGGA T TA CAA GA TCA CCA T GG
GGTAAA CTA T T GGGAA CGTA GCA TA CAA T T
TCAAAAAAA T TC CTA CGA CCA T GCAA GA TC
AA CAA T GAA GT 23′
根据 HW 642 的 gwm 37- 450序列, 重新设计一
对特异 SCA R 引物。SC2W 37U (24 bp ) 序列为 5′2
A CGAA T TCCCA GCTAAA CGCCCTC23′和 SC2
W 37L (26 bp ) 序列为5′2TCA T T GT T GA T CT T G2
CA T GGTCGTA G23′。优化扩增条件, 即反应体系
25 ΛL : 含有 10 mm o löL T ris2HC l (pH 8. 3) , 50
mm o löL KC l, 2. 5 mm o löL M gC l2, 200 Λm o löL
dN T P, 80 ngDNA , 1U T aq DNA 聚合酶, 加水至
25 ΛL。扩增程序: 72℃ 5 m in, 96℃ 1 m in; 94℃ 1
m in, 64℃ 1 m in, 72℃ 2 m in 循环 35 次, 72℃延伸
10 m in, 4℃保存; PCR 扩增产物 1. 0% 琼脂糖凝胶
电泳。结果表明, SSR 标记 gwm 37- 450成功地转化
为稳定的、扩增产物有无的 SCA R 标记 SC2W 37。
利用特异 SCA R 引物 SC2W 37U 和 SC2W 37L ,
PCR 扩增源于L 1 的不同易位系、HW 642 和M 53
杂交 F 1 植株 ZY20195, BC1 单株 (PY21、PY22、
T P22~ T P25) 以及阳性对照、阴性对照、M 53 (图
3)。结果表明, 所有含 7XL 的抗病材料均只扩增出
一条清晰的450bp 左右特异带 , 而不含7XL 的所
图 3 用 SCA R 特异引物 SC2W 37 扩增结果
F ig. 3 PCR resu lts amp lified by SCA R p rim er SC2W 37
M , PCR m arker, 1. T h. in term ed ium (中间偃麦草) , 2. Zhong
8601, 3. ZY20183, 4. L 1, 5. HW 642, 6. YW 443, 7. YW 243,
8. Y991029, 9. T P22 (ZY20195öZhongm ai16) , 10. T P23
(ZY20195öZhongm ai16) , 11. T P24 (ZY20195öZhongm ai16) ,
12. T P25 (ZY20195öZhongm ai16) , 13. PY21 (ZY20195ö
Zhongm ai16) , 14. PY22 (ZY20195öZhongm ai16) ,
15. ZY2019523, 16. HW 641S, 17. M 53, 18. Z1
884 作 物 学 报 28 卷
有材料包括 2A i22 附加系 Z1 均没有扩增产物, 说
明 SCA R 标记 SC2W 37450可用于跟踪 7XL 上BY2
DV 抗性基因。
2. 3 SCAR 标记 SC-W 37450的应用
2000 年在接种 40 天调查 HW 642ö中 8601 的
F 2 代 193 个单株的田间抗病情况, 其中抗病株 125
株、感病株 68 个。但仅获得 183 个单株的纯化
DNA , 包括抗病单株 115 株, 感病单株 68 个。利用
SC2W 37450对上述植株进行分子检测, 结果表明,
112 个抗病植株有 450 bp 左右的抗病特异带, 3 个
抗病单株多次没检出抗病特异带。65 个感病植株
无扩增产物, 3 个感病植株有扩增产物。扩增结果
与田间鉴定结果的吻合率为 96. 72%。
将BYDV 抗性基因向抗白粉病材料和小麦品
种转育, 获得 F 1、BC1、BC2 材料。用 SC2W 37450检
测抗白粉病但黄矮病抗性未知的BC1、BC 2 材料 (图
4, 表 1)。结果表明, F 1 植株 ZY20195、G01207、
G01208、G01209 等具有 SC2W 37450抗病特异带, 在 这些 F 1 代植株和中麦 16、宛 7107 回交后代中 27个单株有 SC2W 37450抗病特异带, 另外 24 个单株无扩增产物。经 ς 2 测验抗感分离比符合 1∶1, 为显性单基因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图 4 用引物 SC2W 37 扩增回交后代结果F ig. 4 Result of backcro ssing p lan ts detectedby SCA R narker SC2W 37M. ΚDNA öH ind Ë + E coR É , 1. GS4821, 2. GS4822, 3.GS4823, 4. GS5021, 5. GS5121, 6. GS5122, 7. GS5321,8. GS5322, 9. GS5323, 10. GS5324, 11. GS5325, 12.GS5326, 13. GS4221, 14. GS2321, 15. GS1521,16. T h. in term ed ium , 17. HW 642, 18. YW 443
表 1 SCAR 标记检测转育后代的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backcrossing plan ts detected by PCR markers and inoculation
编号
N o.
代数
Generation
SC2
W 37450
编号
N o.
代数
Generation
SC2
W 37450
编号
N o.
代数
Generation
SC2
W 37450
G01207 F1 + HW 642 Paren t + M 53 Paren t -
G01208 F1 + GS2821 BC12HW 642 - GS4222 BC12HW 42 +
G01209 F1 + GS2822 BC12HW 642 + GS4223 BC12HW 642 +
ZY20195 F1 + GS2824 BC12HW 642 - GS4321 BC12HW 642 -
T P22 BC12HW 642 - GS2825 BC12HW 642 + GS4323 BC12HW 642 +
T P23 BC12HW 642 - GS2921 BC12HW 642 + GS4421 BC12HW 42 -
T P24 BC12HW 642 + GS2922 BC12HW 642 + GS4722 BC12HW 642 -
T P25 BC12HW 642 - GS2923 BC12HW 642 + GS4821 BC22HW 642 +
PY21 BC12HW 642 + GS2924 BC12HW 642 + GS4822 BC22HW 642 +
PY22 BC12HW 642 - GS3022 BC12HW 642 + GS4823 BC22HW 642 -
GS1021 BC12HW 642 - GS3225 BC12HW 642 + GS5021 BC22HW 642 +
GS1321 BC12HW 642 + GS3421 BC12HW 642 - GS5121 BC22HW 642 -
GS1322 BC12HW 642 + GS3423 BC12HW 642 + GS5122 BC22HW 642 +
GS1323 BC12HW 642 + GS3921 BC12HW 642 + GS5321 BC22HW 642 +
GS1423 BC12HW 642 - GS3922 BC12HW 642 + GS5322 BC22HW 642 -
GS1521 BC12HW 642 - GS4021 BC12HW 642 - GS5323 BC22HW 642 -
GS1523 BC12HW 642 - GS4121 BC12HW 642 + GS5324 BC22HW 642 -
GS1524 BC12HW 642 - GS4122 BC12HW 642 + GS5325 BC22HW 642 -
GS1525 BC12HW 642 - GS4221 BC12HW 642 - GS5326 BC22HW 642 +
3 讨论
外源染色体及其有益基因的鉴定是有效利用外
源有益基因的基础。分子标记不受环境条件、发育
时期的影响, 也不影响目标基因的表达, 成为染色
体及其基因鉴定的重要工具。微卫星 (SSR ) 标记是
近年发展起来的特异 PCR 标记之一, 具有种属、染
色体特异性, 一般不适于进行比较基因组作图、物
种间共线性比较的研究。但A yala 报道, 通过非严
谨的退火温度, 有些小麦 7D 的 SSR 引物也可扩增
中间偃麦基因组DNA , 说明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基
因组间有些序列相近。
9844 期 张增艳等: 源于L 1 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 PCR 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位于小麦 7DL 近端部的 SSR 标记
gwm 37 (其退火温度为 60℃) , 在 50℃退火温度下,
在所有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 7XL 片段的抗BYDV
材料中均扩增出 450 bp 特异带, 该带与A yala 报
道的抗BYDV 相关特异带不同, 后者约为 300 bp。
在本实验中A yala 报道的 300 bp 特异带, 仅在L 1
和抗BYDV 易位系中产生, 而不同来源的三种中
间偃麦草均没有扩增出 300 bp 特异带, 这可能与
使用的试剂或中间偃麦草来源不同有关, 因此, 我
们以 gwm 37- 450抗病特异带为标记, 对不同遗传背
景的易位系、HW 642ö中 8601 的 F 2 代部分单株进
行 检 测, 在 所 有 抗 BYDV 易 位 系 中 均 具 有
gwm 37- 450, F 2 代 98 个抗病株具有 gwm 37- 450, 15
个田间抗病株没有检测到此带, 54 个感病单株无
此带, 1 株感病株有此带。分子检测与田间鉴定的
结果有一些偏差, 或许与 450 bp 带的清晰度或与
中间偃麦草和小麦间偶尔交换有关。
由于采用非严谨退火温度, gwm 37- 450的清晰
度和稳定性易受水的 pH 值、试剂、T aq 酶、引物、
PCR 仪的影响, 况且 gwm 37 扩增产物为 6~ 9 条
带, 必须采用浓度在 4% 以上的琼脂糖或聚丙烯酰
胺凝胶进行电泳才得以分辩, 难以应用于育种实
践, 也不能满足 PCR 筛选基因组文库的要求。为此
我们将 gwm 37- 450特异带分离、克隆、测序, 根据
序列再重新设计一对引物, 优化条件后, 将其转化
为稳定的、易分辩的 SCA R 标记, 极大方便了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 也有利于采用 PCR 方法筛选抗
BYDV 易位系基因组大片段DNA 文库。如在育种
中需要鉴定纯合株和杂合株时, 可先利用 SCA R 标
记选出抗病株, 再利用 SSR 标记确定抗病株为纯
合株或杂合株, 以保证准确。
辛志勇等研究表明源于L 1 的黄矮病抗性由显
性单基因控制[ 3 ]。黄矮病的田间鉴定需要接种饲毒
蚜虫, 接种饲毒蚜虫多少天调查发病情况一直无标
准, 一般以接种 40 天调查发病情况。但蚜虫是会飞
的、可能会多次侵咬植株致使一些杂合抗病株后期
发病, 故接种饲毒蚜虫不同天数调查的抗感株数、
抗感比例不同。如 2000 年在接种 30 天时感病亲本
对照已发病充分, F 2 代植株中有 145 株抗病, 48 株
感病, 基本符合 3∶1。接种 40 天时调查 HW 642ö
中 8601 的 F 2 代 193 个单株的田间抗病情况, 其中
抗病株 125 株、感病株 68 个, 已不符合 3∶1。50
天发病植株又增加 20 株。对于育种而言选择抗病
植株既可, 但做细致的遗传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抗病
田间鉴定和 EL ISA 鉴定、分子标记的结合。另外具
有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雄配子传递率低于正常雄配子
传递率, 有可能在自交后代丢失外源片段, 使 F 2 代
植株抗感比小于 3∶1。而具有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抗
病材料做母本, 具有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雌配子无强
烈竞争表现较高的传递率, 故以抗BYDV 材料作
母本, 普通小麦做父本, 其回交后代抗感比接近
1∶1。
利用 SC2W 37 对 HW 642ö中 8601 的 F 2 代 183
个植株进行分子检测, 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抗病鉴
定结果有 3. 28% 的出入, 出现该结果有以下几种可
能性: 田间抗、感株鉴定有误差; SC2W 37 与抗
BYDV 基因距离可能较远;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 7XL
和小麦染色体 7DL 间尽管交换率很低, 但还是有
偶尔交换的可能, 值得进一步研究。
将杂交种的幼胚进行组织培养, 实现一步成
苗, 小麦一年可培育 3~ 4 代。但对于表型鉴定困难
的性状改良, 如果没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一年的
工作量巨大、难以承受。DNA 需量较少的 PCR 标
记, 可对供试组培材料苗期进行检测, 提高育种的
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减少工作量。组织培养和分子
标记技术有机结合到育种中, 可大大加快育种进
程。本研究即利用杂种幼胚培养一步成苗法, 并辅
以分子标记 (SCA R ) 检测、选择, 一年培育了三代
兼抗BYDV、白粉病且具高产遗传背景的小麦材
料, 从BC 1、BC 2 代材料中共检测到兼抗BYDV、白
粉病单株 27 株。实践了组织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
育种相结合、缩短育种周期的技术路线。
References
[1 ] Cauderon Y, Saigne B, D auge M. T he resistance to w heat
rusts of A g ropy rum in term ed ium and its use in w heat im 2
p rovem ent. In: P roc. 4 th In terW hea t Genet S ymp , M issouri:
Co lum bia, 1973. 401~ 407
[ 2 ] X in Zjiyong, Xu H uijun, Chen X iao et al. , D evelopm ent of
common w heat germp lasm resistan t to barley yellow dw arf
virus by bio techno logy. S cience in Ch ina ( Series B ) , 1991,
(1) : 36~ 42
[ 3 ] W ang R R C, Zhang X 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anslocated
ch romo som e using fluo 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an2
dom amp lified po lymo rp lic DNA on two T riticum aestivum 2
T h inopy rum in term ed ium t ranslocation lines resistan t to
w heat streak mo saic o r barely yellow dw arf virus. Ch rom o2
som e R esearch , 1996, 4: 583~ 587
[ 4 ] Zhang Z Y (张增艳) , M a Y Z (马有志) , X in Z Y (辛志勇) et
al. A nalysis of the ch romo som e constitu tion of w heat lines re2
094 作 物 学 报 28 卷
sistan t to barley yellow dw arf virus by genom ic in situ hy2
bridization. S cien tia A g ricu ltu ra S in ica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31 (3) : 1~ 4 ( in Ch inese)
[ 5 ] Zhang Z Y (张增艳) , X in Z Y (辛志勇) , Chen X iao (陈孝) et
al. M o lecu lar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resistance
to barley yellow dw arf virus. S cta Genetica S in ica (遗传学
报) , 2000, 27 (7) : 614~ 620
[ 6 ] X ie H ao (谢皓) , Chen X iao (陈孝) , Zhang Zengyan (张增艳)
et al. B reeding and cyto logical and mo lecu lar iden tification of
a new w heat line YW 243 w ith BYDV resistance. A cta A g ro2
nom ica S in ica (作物学报) , 2000, 12, 26 (6) : 687~ 691
[ 7 ] Bank s P M , L ark in P J , Bariana H S, et al. T he use of cell
cu ltu re fo r subch romo som al in trogressions of barley yellow
dw arf virus resistance from T h inpy rum in term ed ium to
W heat. Genom e, 1995, 38: 395~ 405
[ 8 ] A yala L , H enry M , Gonzales2de2leon, et al. A diagno stic
mo lecu lar m arker allow ing the study of T h. in term ed ium de2
rived resistance to BYDV in bread w heat segregating popula2
t ions. T heor. A pp l. Genet. , 2001, 102 (6ö7) : 942~ 949
[ 9 ] Roder M S, Ko rzun V , W endehake K, et al. A m icro satellite
m ap of w heat. Genetics, 1998, 149: 2007~ 2023
2002 年国际水稻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2002 年国际水稻大会 ( In terna t iona l R ice Congress 2002)将于 2002 年 9 月 16~ 20 日在北京召开。该大
会由国际水稻研究所 ( IRR I)、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 得到联合国粮农
组织 (FAO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2002 年国际水稻大会是世界上首届针对水稻这一最重要农作物的综合性的大型会议。水稻养育着世
界一半的人口, 亚洲地区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水稻产量的 90% 以上, 中国又是水稻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首届世界水稻大会在中国召开无颖是最合适的。国际水稻大会的召开将为各国科学家开展水稻科技交流与
合作提供最好的平台和机会。
国际水稻大会的主题是: “创新、影响、繁荣 ( Innovat ion, Im pact, and L ivelihood)”。大会将包括 3 个
组成部分: 水稻科学会议、稻米贸易会议和水稻技术、机械、文化展览。
水稻科学会议将着重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包含 3 个主题 18 个专题会和 15 个研讨会。主题一, 基因组、
生物信息和现代植物育种技术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 内容包括: 水稻功能基因组、新基因的发现和利用、
遗传育种、分子育种、营养米育种、野生稻、生长发育的基因调控; 主题二, 可持续发展的稻作系统和自然
资源管理, 内容包括: 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治理中的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光合作用、水稻与气候变化、
土壤营养管理。主题三, 水稻技术改进和政策对收益、粮食安全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包括: 水资源高效利
用、稻米的非食物利用、产后加工、扶贫战略、稻米贸易。研讨会包括: 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理解、非生物
胁迫、陆稻、遗传资源的原位保存、稻麦及其他耕作系统、稻农与市场、富含维生素A 的金色稻、新品种保
护、知识产权等。
2002 年国际水稻大会是一次重要的农业国际会议。届时, 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银行代表、联合国粮
农组织总干事、W TO 秘书长、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代表及众多知名学者、专家将发表演讲。
此次大会工作语言为英语。大会已成立了指导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 组建了大会秘书处。
目前, 大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参会报名请联络 W eb site: www. irri. o rgöirc2002öindex. h tm
E2m ail: sx tang@ 95777. com
1944 期 张增艳等: 源于L 1 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 PCR 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