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thnobotanical Survey on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Hodgsonia macrocarpa, Xishuangbanna, SW China

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全 文 :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王  趁1ꎬ2ꎬ 张玲玲1ꎬ 王雨华1∗∗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ꎬ 昆明  650201ꎻ 2 中国科学院大学ꎬ 北京  100049)
摘要: 油瓜 Hodgsonia macrocarpaꎬ 葫芦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ꎮ 自 20 世纪初其食用价值被发现以来ꎬ 各
国科学家对其油脂组成、 栽培利用进行了广泛研究ꎮ 而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系统研究则鲜为报道ꎮ 本文运用
关键人物访谈、 小组讨论等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油瓜的传统知识进行深入调查ꎮ 本研究对西双版纳地区 23
个村寨的 8个民族进行多次野外调查ꎬ 记录民间传统利用数据ꎬ 采集凭证标本ꎮ 调查结果显示ꎬ 油瓜的民
族民间名多样ꎻ 烤熟后的种仁被各民族所喜食ꎻ 油瓜的根、 茎、 叶、 果皮、 种仁均可入药ꎬ 主要用于肠道
类疾病与皮肤类疾病的治疗ꎮ 当地名称的多样性反映了各民族认识油瓜角度的差异ꎬ 各民族间在油瓜食用
知识方面较为一致ꎬ 在药用知识上具在一定的差异ꎮ
关键词: 油瓜ꎻ 民族植物学ꎻ 传统知识ꎻ 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 Q 949􀆰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5)02-209-05
Ethnobotanical Survey on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Hodgsonia
macrocarpaꎬ Xishuangbannaꎬ SW China
WANG Chen1ꎬ2ꎬ ZHANG Ling ̄ling1ꎬ WANG Yu ̄hua1∗∗
(1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ꎬ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Kunming 650201ꎬ Chinaꎻ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Beijing 100049ꎬ China)
Abstract: Hodgsonia macrocarpaꎬ commonly known as lardfruitꎬ is a perennial woody vine belongs to family Cucur ̄
bitaceae. Since the food value of its kernel was repor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ꎬ increasing studies have been fo ̄
cused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wild populations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edible kernel oils.
While its ethnobotanical details about local nomenclaeturesꎬ gathering techniquesꎬ form of consumption and folk re ̄
souce management are left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these ethnobotanical data from 8 ethnic groups by con ̄
ducting field survey in 23 ethnic villages in Xishuangbana. Methods including key informants interview and group
discussion were used for recording the traditional medicinal and culinary knowledge of lardfruit. The results show an
unexpected diversity of their folk namesꎬ which indicate the long history of folk uses. The baked edible kernel is fa ̄
vored by all the 8 ethnic groups. The rootꎬ stemꎬ leafꎬ fruit and seed are widely used as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diseases and skin ailments. The diverse folk names and multiple medicinal uses practice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dicate that they exploited this plant resource in various perspectives for cultureꎬ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ons.
Key words: Lardfruitꎻ Hodgsonia macrocarpaꎻ Ethnobotanyꎻ Traditional knowledgeꎻ Xishuangbanna
  油瓜 Hodgsonia macrocarpa 又名油渣果ꎬ 因
其种仁含油量高ꎬ 熟食味如油渣而得名ꎮ 属葫芦
科油渣果属ꎬ 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ꎬ 分布于我国
的云南、 两广、 西藏等地 (蔡希陶ꎬ 1962)ꎮ 油瓜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2015ꎬ 37 (2): 209~213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DOI: 10.7677 / ynzwyj201514065

∗∗
基金项目: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ꎻ 西南民族地区重要工业原料植物调查 (2012FY110300)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ꎻ E ̄mail: wangyuhua@mail􀆰 kib􀆰 ac􀆰 cn
收稿日期: 2014-04-15ꎬ 2014-06-11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王趁 (1982-) 女ꎬ 硕士研究生ꎬ 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ꎮ E ̄mail: wangchen@mail􀆰 kib􀆰 ac􀆰 cn
果实扁圆形ꎬ 具 12条棱或无棱ꎮ 其中有棱油瓜早
期因其果实的独特性而被英属印度官员种植在花
园作为观赏植物ꎬ 但其种仁富含油脂的特性也早
在植物学家之前便被当地居民所利用ꎮ 1853 年ꎬ
Hooker和 Thomson便注意到ꎬ 油瓜被锡金人当作
一种食品ꎬ 1861年油瓜油见诸报道 (Huꎬ 1964)ꎮ
此后各国的科学家对其种仁的化学成分、 生
物学特性、 经济价值、 人工驯化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研究ꎮ 其中ꎬ 中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ꎬ 对
油瓜的人工驯化进行了规模实验ꎬ 认为油瓜具有
油脂含量高、 油脂富含维生素与不饱和脂肪酸、
生命周期与结果期长等特点ꎬ 是一种具有开发价
值的野生优质食用油料植物 (Chienꎬ 1963)ꎮ
近年来ꎬ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ꎬ 这一高
含油量的野生油料植物又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ꎬ
相继发表了油瓜的组织培养、 油脂成分、 萌发实
验等报道ꎬ 如孟博等人对油瓜进行了组织培养与
快速繁殖的实验研究ꎬ 希望通过组织培养解决野
生状态下油瓜苗较少的问题ꎬ 以期达到将油瓜开
发为生物柴油原料植物的目的 (孟博等ꎬ 2007)ꎮ
油瓜也曾出现在民族植物学已往的研究中ꎬ
如裴盛基在 “西双版纳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一文中ꎬ 涉及到当地人对油瓜的利用ꎬ 记录了当地
少数民族食用油瓜种仁的方式方法 (Peiꎬ 1985)ꎮ
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ꎬ 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中
记录了当地人对油瓜的传统利用ꎬ 如 Jain、 Ba ̄
rukial与 Singh 等人记录了印度东北部民族食用
油瓜的知识ꎬ 并记录了油瓜种子用于不育症的治
疗知识 (Jain 和 Damꎬ 1979ꎻ Barukial 和 Sarmahꎬ
2011ꎻ Singh等ꎬ 2012)ꎮ
以往的研究中ꎬ 多集中在油瓜种仁的食用方
面ꎬ 但其药用却在民间广泛存在ꎬ 而对油瓜药用
的调查和研究却鲜见报导ꎬ 为详细了解油瓜的自
然分布状况ꎬ 记录原住民对其管理利用的传统知
识ꎬ 拓宽对其开发利用的途径ꎮ 本研究于 2012-
2013年针对油瓜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利用现状、
传统知识、 民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民族植
物学调查ꎮ
1  研究方法
1􀆰 1  研究地点
西双版纳是中国野生油瓜自然分布的地区之一ꎬ 具
有油瓜引种栽培的研究基础ꎮ 地处北纬 21°10′-22°40′
Nꎬ 东经 99°55′-101°50′之间ꎬ 面积 19 125 km2ꎮ 该区属
于热带季风气候ꎬ 全区年均温约 22 ℃ꎬ 年降雨量 1 193
~2 491 mmꎮ 拥有野生种子植物 3 856 种ꎬ 隶属于 1 242
属ꎬ 188科 (朱华和闫丽春ꎬ 2012)ꎮ
西双版纳不仅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ꎬ 同时也拥有
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样性ꎮ 拥有傣族、 哈尼族、 拉祜族等
13个世居民族ꎬ 各民族在与当地大自然的相互适应进程
中ꎬ 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 (Peiꎬ 1985)ꎮ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ꎬ 查询已有标本采集地信
息ꎬ 结合面上问卷调查ꎬ 筛选出具有油瓜分布与利用传
统的 8个民族 (傣族、 哈尼族、 拉祜族、 彝族、 布朗族、
汉族、 基诺族、 瑶族) 的 23个村寨作为调查点 (如图 1
所示ꎬ “▲” 为调查点所在的 15 个行政村)ꎮ 它们分别
属于景洪市的勐罕镇、 基诺乡ꎬ 勐腊县的勐仑镇、 瑶区
乡ꎬ 勐海县的勐宋乡、 西定乡ꎮ
1􀆰 2  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关键人物访谈、 小组讨论等民族植物学方
法开展野外调查ꎬ 收集记录有关油瓜管理利用的传统知
识ꎮ 在小组讨论或多人参与访谈的过程中ꎬ 对于相同的
植物利用信息仅记录一次ꎬ 信息报告人也仅记录信息提
供量最大者的个人资料ꎮ 此次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 68
份ꎬ 数据主要来自于 8个民族的 68位关键人物ꎬ 其中男
性 46人ꎬ 女性 22人ꎮ
在记录油瓜传统管理利用知识的基础上ꎬ 记录油瓜
野外分布点ꎬ 并跟随当地向导采集油瓜标本ꎬ 同时观察
记录当地人采集油瓜的行为方式ꎮ 文中所涉及的油瓜标
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  油瓜的民族民间命名
油瓜又名油渣果ꎬ 因种仁富含油脂ꎬ 熟食味
如油渣而得名ꎮ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ꎬ 各民族对于
油瓜的认识角度与深度有所不同ꎬ 其名称及含义
也较为多样 (见表 1)ꎮ
    油瓜的民族民间命名方式主要分为三种ꎬ 不
同民族所采用的命名方式与名称含义反映出该民
族对于油瓜的认识程度与利用方式ꎮ
  (1) 形态特征ꎻ 瑶族、 布朗族、 拉祜族分别
从油瓜的叶、 种子、 植株形态进行命名ꎬ 其名称含
义客观地反映了油瓜的外部特征ꎮ 这表明油瓜植株
形态先于其它特征受到这些民族的关注ꎬ 也进一步
说明早期油瓜的分布与这些民族的生活环境较为密
切ꎬ 且人们最先与油瓜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关系ꎮ
012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图 1  野外调查村寨分布示意图
Fig􀆰 1  The diagram shows the villages surveyed
表 1  油瓜当地名的含义及命名方式
Table 1  Meaning and pattern of Hodgsonia macrocarpa’s local names
命名方式 当地名 含义 民族 备注
Oufanbiu 五分果ꎬ 叶 5裂 瑶族
形态特征 Maxigen 种子像马蹄一样 布朗族
Wagaixi 藤子上结的果子 拉祜族
生境特征
Jing 长在山上的果子 傣族 水傣
Maxijing 长在山上的果子 傣族 旱傣
Qiku (lu) 像油渣一样的果果 哈尼族
用途及口感
Xiaqikulu 像油渣一样的果果 哈尼族 爱伲
Zezangkulu 像油渣一样的果果 哈尼族 阿克
Sengce 油果 基诺族
  (2) 生境特征ꎻ 傣族将油瓜定义为生长在山
上的果子ꎬ 这与傣族多居住于近水坝区有关ꎬ 充
分说明早期油瓜的分布地与傣族居住地相距较远ꎮ
(3) 用途及口感ꎻ 哈尼族与基诺族从油瓜的
食用口感上进行命名ꎬ 反映出油瓜在他们生活中
的用途ꎮ 这些民族在认识油瓜的过程中ꎬ 最先尝
试食用油瓜的种子ꎬ 并给予较高的评价ꎮ 哈尼族
与基诺族多居住在山区ꎬ 毗邻于油瓜的自然分布
地ꎬ 而这些民族在早期其食用油脂或者食物较为
匮乏ꎮ
1122期                              王趁等: 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2􀆰 2  油瓜的传统食用研究
云南自古便有食用油瓜的传统ꎬ 根据蔡希陶
先生对于古籍的考证ꎬ 唐代南诏时期油瓜就已被
食用ꎬ 形容其 “大如扁螺ꎬ 两隔ꎬ 味如胡桃”
(蔡希陶ꎬ 1963)ꎮ 而西双版纳作为油瓜的自然分
布地之一ꎬ 居住于此的少数民族也形成了丰富的
油瓜食用知识ꎮ 通过调查发现ꎬ 油瓜种子是各民
族共同且唯一食用的部位ꎬ 但具体的加工方式与
食用用途上有所不同 (表 2)ꎮ 油瓜种仁为当地
居民所喜食ꎬ 多作为食用油的替代品拌菜或煮汤
食用ꎮ 但食用过程中ꎬ 油瓜种壳坚硬ꎬ 内种皮极
苦ꎬ 是取食种仁前必须去除的部分ꎬ 也是各民族
在食用油瓜过程中的必经步骤ꎮ
2􀆰 3  油瓜的民族民间药用知识调查
2􀆰 3􀆰 1  油瓜的药用部位及用途
通过调查显示ꎬ 当地人主要利用油瓜的根、
茎、 叶、 果皮、 种仁等部位ꎬ 用于结石、 拉肚
子、 痔疮、 皮肤病、 胃病、 风湿、 伤寒、 血吸虫
等病症的治疗ꎮ 其植株的各个药用部位因加工方
式的不同所治疗疾病的类型也有所不同ꎮ
(1) 油瓜根茎的用途用法ꎮ 油瓜根茎与鸡
蛋花等植物混合做药可用于治疗伤寒、 血吸虫
病ꎬ 切片晒干煮水喝可以治疗痔疮、 拉肚子等病
症ꎬ 油瓜根被认为是治疗痔疮的特效药ꎻ 根茎与
草果一起煨水喝可以治疗结石ꎬ 具有消炎的作
用ꎻ 将根茎切碎加酒一起用水煮ꎬ 擦洗患处ꎬ 可
治疗风湿ꎮ 在治疗以上疾病的过程中ꎬ 油瓜根被
认为是最有效的药用部位ꎬ 但由于根的资源量较
少ꎬ 且取根过多会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ꎬ 一般多
以萌发能力较强的茎代替ꎻ 只是在具体利用的过
程中ꎬ 相同的病症茎的用量约为根的 2 倍左右ꎬ
方能达到相似的疗效ꎮ
(2) 油瓜叶的用途用法ꎮ 油瓜叶用于治疗
脚肿痛、 肾结石、 肾炎等病症ꎻ 将新鲜的油瓜叶
片舂碎ꎬ 包于患处ꎬ 可以治疗脚肿痛ꎻ 或者包于
肚子上ꎬ 可治疗肾结石、 肾炎ꎮ 油瓜叶是油瓜植
株生物量最大的部分ꎬ 常年均可采到ꎬ 且适量采
集叶片不会对油瓜的生长繁殖产生较大的影响ꎮ
(3) 油瓜果皮的用途用法ꎮ 油瓜内果皮 (果
肉) 白色ꎬ 味苦ꎬ 易氧化ꎮ 自然成熟坠落的果
实ꎬ 果肉常炸开ꎮ 民间多利用成熟但尚未从植株
上脱落的果实ꎬ 将新鲜果肉切片晒干ꎬ 煮水喝可
治疗肚子疼ꎮ 外果皮灰绿色ꎬ 取新鲜的外果皮洗
净晒干ꎬ 煎服可治疗胃病ꎮ
(4) 油瓜种仁的用途用法ꎮ 油瓜种仁富含
油脂ꎬ 熟食香甜可口ꎬ 为当地人喜食ꎮ 生的油瓜
种仁擦拭皮肤ꎬ 是治疗湿疹的良药ꎻ 熟种仁榨油
或直接用于于皮肤患处ꎬ 可有效治疗皮肤皴裂ꎮ
当地群众穿不起鞋子的年代ꎬ 赤脚劳作ꎬ 常引起
足跟开裂ꎬ 油瓜种仁被当作治疗足裂的良药ꎮ
2􀆰 3􀆰 2  油瓜药用部位的采集
(1) 采集时间ꎮ 油瓜叶一年四季均可采集ꎬ
但以春夏季的新鲜叶片药效最好ꎮ 油瓜根只在干
季 (秋冬季) 采集ꎬ 雨季采集根部形成的伤口遇
水腐烂ꎬ 易造成植株的死亡ꎮ 油瓜的分枝茎一年
四季均可采收ꎬ 但主茎一般不能砍伐ꎬ 尤其是雨
季ꎬ 轻微砍伐主茎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量ꎬ 较严
重或者雨季采伐均可能造成植株的死亡ꎮ 油瓜种
仁的采集时间多在果实成熟的季节ꎬ 随海拔的高
低变化果实成熟时节有所变化ꎬ 采集时间也不相
同ꎮ 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勐腊的勐仑、 景洪的勐
罕在 8-10月份ꎻ 在海拔较高的勐海县勐宋乡在
10-12月份采集ꎮ 一般人工栽培的植株果实成熟
时间较野生植株早ꎬ 故其采集时间也有所提前ꎬ
过早将采集不到成熟的种子ꎬ 过晚则果落种子被
松鼠取食ꎮ
表 2  油瓜的传统食用知识
Table 2  Traditional edible knowledge of Hodgsonia macrocarpa in Xishuangbanna
食用部位    加工方式 具体用途 民族
种子    去种皮后油炸 当菜肴食用 瑶族
种子    烤熟后砍开ꎬ 去内种皮后食用 当零食食用 拉祜族、 彝族
种子    烤熟后放冷水中ꎬ 待种皮炸开后ꎬ 去除内外种皮舂碎 做成喃咪食用 傣族、 布朗族
种子    去除内外种皮ꎬ 用竹签串起ꎬ 放碳火上烤熟 煮青菜汤ꎬ 代替食用油 哈尼族
种子    砍开ꎬ 取种仁ꎬ 烤熟后舂碎 拌青菜或煮汤当佐料食用 基诺族
种子    去除内外种皮后ꎬ 炒、 煮 当菜肴食用 汉族
212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7卷
  (2) 采集地点ꎮ 油瓜的采集地点主要是围
绕油瓜的人工栽培点或野生分布区域ꎮ 人工栽培
点多为庭院、 茶叶地、 沟边、 路旁ꎻ 野生植株的
分布点多为森林沟谷处或林边ꎬ 一般离居民点较
远ꎮ 人们为了采集的方便多会记下野外分布点ꎬ
以便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前去采集ꎻ 也有部分村民
会移栽野外的小苗到庭院或田里ꎮ
(3) 采集方式ꎮ 当地人一般通过砍藤的方
式收集茎叶ꎻ 对于根的采集一般是在干季进行ꎬ
且每年只采集根的一部分ꎬ 约为四分之一左右ꎮ
而对于种子的采集则因采集年龄性别有所差异ꎬ
年轻男性发现成熟果实ꎬ 一般会爬树采集ꎬ 对于
难以攀爬的树木ꎬ 多会将其砍倒或扯断油瓜主茎
的方式采集果实ꎻ 女性、 小孩与老人多会在见到
结果的植株时ꎬ 做记号记住其生长地点ꎬ 在果实
成熟脱落的季节前去捡拾ꎮ
3  讨论
油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野生油料植物ꎬ 而且
具有多种药用用途ꎮ 在食用价值方面ꎬ 人们已做
了各方面的研究实验ꎬ 但至今仍未达到规模化开
发利用的程度ꎮ 而民间对于油瓜具有丰富的食用、
药用、 栽培管理经验ꎬ 尤其在药用实践方面ꎬ 当
地群众经过数代对自身疾病的医疗实践证实ꎬ 油
瓜具有消炎、 止痒、 杀菌等药用价值ꎮ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ꎬ 食用油产品获取的便利性ꎬ 以
往作为边远地区重要食用油脂来源的油瓜ꎬ 也不
再能激起当地人对于油瓜栽培的兴趣ꎬ 而油瓜的
药用价值因其疗效显著、 便于获取、 成本低廉等
因素一直受到当地人尤其是草医的青睐ꎮ
但实际调查发现ꎬ 有关油瓜的传统知识存在
代际间的流失: 年轻一代仅了解油瓜种仁的食用
知识ꎬ 对于油瓜的栽培管理、 药用知识则知之甚
少ꎻ 而老年人不但熟悉油瓜的药用、 食用知识ꎬ
还了解油瓜的其它价值: 例如ꎬ 利用油瓜种仁作
为润滑剂纺出的土布防虫蛀更耐用ꎮ
油瓜传统知识的丧失ꎬ 引起油瓜地位的降
低ꎬ 人们对待油瓜方式的转变ꎬ 导致油瓜品系的
减少ꎮ 随着油瓜传统利用价值形成的社会基础与
自然环境的转变ꎬ 油瓜种质资源与传统利用的多
样性一起走向流失ꎮ 有可能在现代科学家未真正
了解其药用价值前ꎬ 油瓜的药用传统知识连同其
自身也一起消失了ꎮ 当地民族对油瓜的传统利用
知识与管理利用经验ꎬ 可拓宽油瓜的开发利用途
径ꎬ 为油瓜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策略的实施提供实
践基础ꎮ
致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教授对本文的
研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与帮助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
少数民族同胞在野外调查中提供了有关油瓜利用的传统
知识ꎬ 在此一并感谢ꎮ
〔参  考  文  献〕
蔡希陶ꎬ 1962. 油瓜的生物学特性 [J] . 生物学通报ꎬ 3: 1—3
蔡希陶ꎬ 1963. 油瓜在中国古籍中的记载及其分类学问题 [C].
中国植物学会三十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ꎬ 156
朱华ꎬ 闫丽春ꎬ 2013. 云南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3—8
Barukial Jꎬ sarmah Jꎬ 2011ꎬ Ethno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the peo ̄
ple of Golaghat Districtꎬ Assamꎬ India [ J] . International Jour ̄
nal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ꎬ 1 (3): 203—212
Chien Hꎬ 1963. “Lard fruit” domesticated in China [J] . Euphyticaꎬ
12 (3): 261—263
Hu SYꎬ 1964. The economic botany of hodgsonia [J] . Economic Bot ̄
anyꎬ 18 (2): 167—180
Jain Sꎬ Dam Nꎬ 1979. Some ethnobotanical notes from Northeastern
India [J] . Economic Botanyꎬ 33 (1): 52—57
Meng B (孟博)ꎬ Long CL (龙春林)ꎬ Cheng ZY (程治英) et al.ꎬ
2007.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Large ̄fruited
Hodgsonia [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 [J] .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43 (4): 747
Pei SJꎬ 1985. Preliminary study of ethnobotany in Xishuangbannaꎬ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ꎬ
13 (2): 121—138
Singh Bꎬ Sinha Bꎬ Phukan S et al.ꎬ 2012. Wild edible plants used by
Garo tribes of Nokrek Biosphere Reserve in Meghalayaꎬ India
[J] . Indian Journal Traditional Knowledgeꎬ 11: 166—172
3122期                              王趁等: 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