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蒙古族生态文化中的锦鸡儿属植物*
赵摇 玲1, 额尔顿吉如嘎3, 满摇 良1,2**, 陈摇 山2
(1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摇 300387; 2 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摇 010022; 3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学校, 内蒙古 赤峰摇 024071)
摘要: 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景观意义的锦鸡儿属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锦鸡儿属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发
现, 蒙古族生态文化能准确地反映锦鸡儿属的文化价值、 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 1) 除了该属蒙古原名
Haragana以外, 由蒙古语形容词 “Altan (金色的)冶 和名词 “Haragana冶 组合而成的蒙古名词 Altagana 也
对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分别由小叶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 垫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和柠条锦
鸡儿建群或优势的草原带或荒漠带的不同灌丛化草场是蒙古族根据地貌特征、 草场特征与畜种食性选择季
节放牧或分牧的草场。 这是建立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系统单元的文化基础, 也是科学依据。 3) 蒙古
族歌颂锦鸡儿属防风固沙功能的民歌反映了蒙古族对生物固沙生态原理的正确认识。 这是在草原区或荒漠
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文化素材。
关键词: 锦鸡儿属; 草场管理与保育; 文化价值; 蒙古族生态文化; 民族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Q 948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3)04-493-04
The Genus Caragana Fabr. and Its Mongolian Ecological Culture
ZHAO Ling1, ERDEN Jirog3, Man Liang1,2**, CHEN Shan2
(1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and Plant Resistan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 China; 3 Shanqian School,
Yuanbao Mountain District, Ulaan Had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Chifeng 024071, China)
Abstract: The genus Caragana has very important cultural value in addition to its significance in both ecology and
landscape. The ethnoecolog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Mongolian ecological culture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and resource value of Caragana. Firstly, except for the original Mongolian name “Haragana冶 for this ge鄄
nus, the blending “Altagana冶 from the Mongolian adjective “Altan (meaning golden)冶 and Mongolian noun “Hara鄄
gana冶 also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lant science. Secondly, different thicketization鄄grasslands
in either the steppe zone or the desert zone constructed or dominated by Caragana microphylla, C. liouana, C. tibeti鄄
ca, C. stenophylla or C. korshinskii are the very pastures for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to herd with seasons or with
different livestoc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grassland characteristics or feeding habits of
livestock. This has also become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zing system unit
centralized by rotational grazing. Thirdly, the folk songs of Mongolian nationality which speak highly of sand鄄fixing
and wind鄄preventing function of Caragana can reflect the Mongolian爷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princi鄄
ples of biological sand fixation. They are also the authentic cultural materia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steppe zone or the desert zone in China.
Key words: Caragana Fabr. ; Pastur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Cultural value; Mongolian nationality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2013, 35 (4): 493 ~ 496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DOI: 10. 7677 / ynzwyj201313027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960083, 3117038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Bmz030);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52XB1208)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鄄mail: mlmongl@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3-03-01, 2013-05-08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赵摇 玲 (1990-)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蒙古高原植被生态学, 民族生态学。
摇 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 南至阴山山脉-贺
兰山-祁连山, 西临天山-阿尔泰山, 北抵萨彦
岭-杭爱山-雅库罗夫山广阔的、 较为平坦的区
域及其毗邻地区, 而广义的蒙古高原还包括鄂尔
多斯高原。 蒙古高原主体为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
漠区。 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后渗入干旱的蒙古
高原并对其赋予特殊景观作用的锦鸡儿属 Caraga鄄
na Fabr. (陈山, 1992) 植物约有 80 种 (Sanchir,
1999; 周道玮等, 2005), 具有突出的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 绿化环境等生态意义 (周道玮等,
2005; 常朝阳, 2008) 和饲用、 绿肥、 薪炭、 蜜
源、 药用等资源价值 (马成仓, 2004; 周道玮
等, 2005; 常朝阳, 2008)。
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自古以来是北方游牧
民族发展壮大的舞台。 遵循自然选择规律, 选择
游牧经济、 发展游牧文化的漫长生产实践中, 他
们形成了适应于蒙古高原生态环境的思想和文
化,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要素对蒙古高原及其
毗邻地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育起到了积
极作用。 作为游牧文化的继承者和推动者之一,
蒙古族在与草原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发展游牧文化
的实践中, 积累了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宝贵经验和
传统知识 (陈山和萨仁格日勒, 1985; 陈山等,
2000; 陈山和田睿林, 2001)。 以传统知识的形
式从远古流传至今的识别、 命名、 保育和可持续
利用草地资源的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重要组
成成分, 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也为保育
和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做出了贡献。
本文尝试以锦鸡儿属为例, 剖析蒙古族生态
文化中的植物命名文化、 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草场文
化以及蒙古族防风固沙文化, 探讨蒙古族传统生态
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1摇 蒙古族命名锦鸡儿属传统文化
蒙古高原东部及其毗邻地区蒙古族, 如
Horqin (科尔沁) 蒙古族将锦鸡儿属命名为 Alta鄄
gana (意为金色的锦鸡儿), 是形容词 Altan (金
色的) 和名词 Haragana 组合而成的简化的植物
名称。 据陈山 (1992) 研究, 蒙古语 “Haragana冶
为锦鸡儿属蒙古族传统原名, 学名 Caragana 为
其拉丁化。 也就是说, 以 “Haragana冶 为词干的
组合名词 Altagana是蒙古高原东部及其毗邻地区
锦鸡儿属蒙古原名。
俄罗斯植物科学家 VL. Komarov和蒙古国学
者 Ch. Sanchir分别在其锦鸡儿属分类系统中将
蒙古语 “Altagana冶 拉丁化, 命名第八系 (Series
8) Altaganae (Komarov, 1909) 或第一组 (Sect.
I) Altaganae (Kom. ) Sancz. (Sanchir, 1979)。 故
锦鸡儿属蒙古族传统原名 Haragana 的衍生词 Alt鄄
agana也为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鄂尔多斯蒙古族将垫状锦鸡儿 Caragana ti鄄
betica Kom. 命名为 “Emgen Ortooja (低矮的棘
豆)冶。 民族生态学和植物分类学研究发现, 鄂
尔多斯蒙古族根据垫状锦鸡儿在灌丛呈球形垫状
的外部形态和羽状复叶叶轴宿存并硬化成尖锐长
刺等生物学特征上与棘豆属 Oxytropis DC. 刺叶
柄棘豆 O. aciphylla Ledeb. 十分相似, 将其命名
为 “Emgen Ortooja冶。 蒙古语 “Ortooja冶 是豆科
Leguminosae棘豆属 Oxytropis DC. 的现代植物学
蒙古属名。 刺叶柄棘豆的鄂尔多斯蒙古原名为
“Har Ortooja (黑色的棘豆)冶 (满良, 2013)。 鄂
尔多斯蒙古族重视了垫状锦鸡儿与刺叶柄棘豆营
养体外形的相似性, 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分类学特
征———花的区别: 垫状锦鸡儿开黄色的花, 刺叶
柄棘豆开紫色的花 (刘媖心, 1993; 张振万,
1998)。 因此, 垫状锦鸡儿的鄂尔多斯蒙古名
“Emgen Ortooja冶 是不科学的传统植物名。
2摇 蒙古族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锦鸡儿属草
场传统文化
蒙古族传统草场管理文化中, 将五畜的特征
(如采食习性、 年龄、 瘦弱状况等等) 与地貌特
征和植被特征相结合是进行季节轮牧或分牧依
据。 小叶锦鸡儿群系 For. Caragana microphylla
和中间锦鸡儿群系 For. C. liouana 是鄂尔多斯高
原草原区 Mu Us (毛乌素) 沙地旱生具刺灌丛群
系的代表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称之为 “Balar Mangkha冶
草场的主要群落。 蒙古语 “Balar Mangkha冶 是
指在草原区沙地上发育的、 由灌木或半灌木组成
的植物群落及其景观的统称 (满良, 2008)。 按
蒙古族传统草场管理文化, 1950 年之前 Balar
Mangkha一直为夏季和秋季休牧、 冬季和春季放
牧的草场 (满良等, 2013)。 由于 Balar Mangkha
494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
植物种类相对多、 植被盖度较大、 牧草长势较
好、 能较有效阻挡冬季和春季寒风, 非常适合于
枯草期的利用 (马·阿尤尔扎那和热·图门乌
力吉, 2002)。 沙竹 Psammochloa villosa、 蒙古韭
Allium mongolicum、 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鄄
cum、 沙蓬 Agriophyllum pungens 和糙隐子草
Kengia squarrosa等饲用植物为 Mu Us (毛乌素)
沙地具刺灌丛群系的常见种 (中国科学院内蒙
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满良, 2008)。
蒙古语 Eleson Qul (沙漠) 是基质为沙质、
植被稀疏、 流动性强大并能形成较高沙丘的荒漠
景观的蒙古族原名 (满良, 2008)。 由柠条锦鸡
儿 Caragana korshinskii 建群的柠条锦鸡儿群系
For. C. korshinskii是横亘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
Khubqi Desert (库布其沙漠) 西段 Eleson Qul 上
发育的草原化荒漠植被之一 (中国科学院内蒙
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为蒙古族传统骆驼
放牧草场。 木质化程度大, 或具刺的, 或具苦味
的饲用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距果沙芥
Pugionium calcaratum、 沙拐枣 Calligonum mongo鄄
licum、 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on、 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白 沙 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和油蒿 A. ordosica 等为柠条锦鸡儿
群系的常见伴生种 (满良, 2008)。 据马·阿尤
尔扎那和热·图门乌力吉 (2002) 报道, 骆驼
喜食木质化程度大, 或具刺的, 或苦味大的, 或
含碱量高的饲用植物。
蒙古语 “Xili Belqeer (梁地牧场)冶 为蒙古
高原台地草场的蒙古原名。 鄂尔多斯高原 Xili
Belqeer有两种锦鸡儿属建群的群系, 为狭叶锦
鸡儿群系 For. Caragana stenophylla 和垫状锦鸡
儿群系 For. C. tibetica, 是蒙古族放牧马群和牛
群的传统夏季牧场。 因为 Xili Belqeer 通风良好,
各种吸血害虫较少 (马·阿尤尔扎那和热·图
门乌力吉, 2002), 同时短花针茅 Stipa breviflora、
长芒草 S. bungeana、 戈壁针茅 S. gobica、 白草
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无芒隐子草 Kengia
songorica、 糙隐子草和赖草 Leymus secalinus 等适
合于马和牛采食习性的优等或良等牧草为 Xili
Belqeer锦鸡儿群系的主要伴生或草本层的优势
种 (满良, 2008)。 在 Moni Mountain (阴山山
脉) 西段以北台地草原化荒漠区的垫状锦鸡儿
群系是 Orad Mongolian (乌拉特蒙古族) 传统夏
季牧场。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 Arbas Mountain (汉名:
桌子山) 为蒙古族传统冬季和春季牧场 (马·
阿尤尔扎那和热·图门乌力吉, 2002)。 在其山
地植被中由垫状锦鸡儿建群种的垫状锦鸡儿群系
为山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系之一 (满良,
2008)。 短花针茅、 无芒隐子草、 糙隐子草和多
根葱 Allium polyrrhizum等家畜喜食或乐食牧草为
该群系草本层的主要物种。
3摇 蒙古族防风固沙传统文化与锦鸡儿属
植物
蒙古族民间祭词和民歌是传递生态伦理的载
体 (任继周, 2010), 在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中
起着重要作用。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歌 “Us
(头发)冶 反映了蒙古族对生物固沙生态原理的
正确认识, 以及锦鸡儿属在蒙古高原生态重建的
重要地位。 歌中表述 “半固定沙丘的迎风坡种
植 Xibag (半灌木状蒿属 (Artemisia L. ) 植物的
蒙古原名) 为好, 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种植 Hara鄄
gana (Caragana Fabr. 的蒙古原名) 为妥冶 (巴
雅尔等, 1979)。 锦鸡儿属的蒙古族传统知识得
到了实践和科学实验的验证。 (1) 20 世纪中后
期种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阿巴嘎台地与 Holan
Xirga Daga (浑善达克) 沙地过渡带上的小叶锦
鸡儿植物墙一直保持其旺盛的长势和良好的防风
固沙作用; (2) 在鄂尔多斯高原 7 种固沙灌木
中, 中间锦鸡儿是日蒸腾量最小 (0. 424 mm / d)
的灌木之一 (陈旭东等, 1999); (3) 流沙在采
用小叶锦鸡儿固定后, 群落环境逐渐向稳定方向
发展 (曹成有等, 2000)。
4摇 结语
生物多样性不仅有生态学价值, 而且具有更
重要的文化价值 (Kareiva, 1994; Naeem等, 1994;
Grifo和 Rosenthal, 1997)。 具有重要景观作用的锦
鸡儿属防风固沙生态学价值在蒙古族传统生态文
化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和反映。 随畜群播撒优、
良牧草种子是蒙古族具有民族特色的、 重要的改
良草场或防风固沙传统措施 (陈山和田睿林,
2001)。 蒙古族如何种植、 怎么种植、 何时种植以
5944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赵摇 玲等: 蒙古族生态文化中的锦鸡儿属植物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及如何管理锦鸡儿属植物的问题是进一步研究蒙
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与锦鸡儿属相互关系的要点和
重点, 研究结果对运用生物固沙科学原理保育和
重建草原区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保持放牧系统单元完整的划区轮牧是维系草
原生态、 传承草原文化的关键所在 (任继周等,
2011)。 鄂尔多斯高原 Mu Us (毛乌素) 沙地
“Balar Mangkha冶 草场曾经专做牛或绵羊冬春季
牧场, 或体弱母畜或年幼家畜的分牧草场; 台地
或梁地的 “Xili Belqeer冶 为五畜尤其是马群和牛
群的夏季牧场; 沙漠的 Eleson Qul草场是分牧骆
驼的专用草场 (满良, 2008; 满良等, 2013)。 这
说明蒙古族传统草场管理文化中早已形成了划区
轮牧或分牧的制度, 而且它促进了游牧文化的发
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 它是建立以划区轮牧为
核心的放牧系统单元的文化基础, 也是在北方草
原区建立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科学依据。
蒙古草原文化富含生态学内涵, 为当今实施
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刘钟
龄, 2010)。 除了习惯法, 民间文化是蒙古族传
承和发展传统生态文化, 并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教
育的主要的、 有效的途径之一 (满良, 2008)。
民歌、 谚语、 诗歌等蒙古族传统民间文化所包含
的良好的、 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思想是在草原区进
行生态教育的良好文化素材。 因此, 应该加大力
度挖掘、 研究和推广, 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探索
更多的教育途径和素材。
也参摇 考摇 文摇 献页
巴雅尔, 郭永明, 东晴等, 1979. 鄂尔多斯民歌 (一) (蒙古文)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马·阿尤尔扎那, 热·图门乌力吉, 2002. 鄂尔多斯牧业文化
(蒙古文)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刘媖心, 1993. 锦鸡儿属 [A]. 见: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
委员会, 1993. 中国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2
(1): 32
满良, 2008. 鄂尔多斯高原灌木、 半灌木区系生态特征及其民族
生态学研究 [D]. 北京师范大学, 96—97
张振万, 1998. 棘豆属 [A]. 见: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
员会, 1998. 中国植物志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2
(2): 9—10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1985. 内蒙古植被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Cao CY (曹成有), Jiang DM (蒋德明), Alamsa (阿拉木萨) et
al., 2000. Ecological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Caraga鄄
na microphylla sand鄄fixing area [J]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学报), 11 (3): 349—354
Chang ZY (常朝阳), 2008. A taxonomical study of Caragana Fabr.
from China [D]. Harb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Chen S (陈山), Sarangerel (萨仁格日勒), 1985. A glimpse of
ethnobotany [J] . Plants (植物杂志), 5: 10—11
Chen S (陈山), 1992. Botanical nomenclature and the Mongolian
culture [J] .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Nat鄄
ural Science Edition in Chinese) (内蒙古师大学报 (自然科
学汉文版)), 3: 52—63
Chen S (陈山), Manliang (满良), Jin S (金山), 2000. Ethnobo鄄
tanical Research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A]. In: Li CS (李
承森) (ed.), Advances in Plant Sciences (Vol. 3) (植物科学
进展) (第 3 卷) [M]. Beijing: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and Spring鄄Verlag Heidelberg, 245—251
Chen S (陈山), Tian RL (田睿林), 2001. The Mongolian national鄄
ity and grassland environment [ A]. In: Liu ZL (刘钟龄),
Erdenebukh (额尔敦布和) ( ed.), Nomadic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 [M]. Huh鄄
ho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Chen XD (陈旭东), Dong XJ (董学军), Chen ZX (陈仲新),
1999. Shrub diversity and its restoration ecology in the Ordos
Plateau sandland [A]. In: Ma KP (马克平) (ed.), Ecosys鄄
tem Diversity in Key Areas of China (中国重点地区及类型生
态系统多样性) [M]. Hangzhou: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鄄
nology Press
Grifo F, Rosenthal J, 1997. Biodiversity and Human Health [M].
Island Press
Kareiva P, 1994. Diversity begets productivity [ J ] . Nature, 36
(8): 686—687
Komarov VL, 1909. Revisio critica specierum generis Caragana
[J] . Acta Horti Petropolitani, 29 (2): 177—188
Liu ZL (刘钟龄), 2010. Ecological connotation of Mongolian tradi鄄
tional grassland culture [J] . Pratacultural Science (草业科学),
27 (1): 1—3
Ma CC (马成仓), 2004.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adaptabili鄄
t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ome dominant Caragana spe鄄
cies in Inner Mongolia Plateau [D].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Man L (满良), 2013. Mongolian traditional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knowledge of poisonous ligneous plants in the Ordos Grassland,
China [J] .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
报), 35 (2): 202—208
Man L (满良), Zhao L (赵玲), Zhang Heng (张恒) et al., 2013. The
role of Mongolian pasture manage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nser鄄
vation of For. Caragana davazamcii diversity on Ordos Plateau
[J].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鄄
tio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3 (2): 77—80
也下转第 500 页页
694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