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eroidal Alkaloids from Buxus bodinieri

雀舌黄杨的甾体生物碱



全 文 :雀舌黄杨的甾体生物碱!
邱明华,杨文胜!!,聂瑞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
摘要:从昆明植物园栽培的南方常见的园艺植物雀舌黄杨(!#$ %&’()(*+( &’() *)中得到了
个新甾体生物碱成分雀舌黄杨碱 +, -(. , ),通过波谱解析确定了化学结构。
关键词:雀舌黄杨;甾体生物碱;雀舌黄杨碱 +, -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 , $2##($##.)#1 , #12 , #!
!#$%&’() *)+()%&’, -$%. !#$ %&’()(*+(
/34 5678 , 9:;,<+=> ?@7 , AB@78 C,=3- D:6 , &67
(,)-(). /)$0(00* &1 !&02)3,45()*$* 672’*-3 &1 87(*)7*$,E:7F678 !#$#%,GB67;)
*/,$(0:H6(@ 7@I JK@LM6N;) ;)O;)M6NJ B;(@ P@@7 6JM);K@N QLMF !#$ %&’()(*+( &’() *,; RMFFM7 ML7;F@7S
K;) 67 AM:KB , GB67;* T7 KB@ P;J6J MQ 3D,4U,5A,=5D JV@RKL;) ;7;)WJ@J ;7N RB@F6R;) @(6N@7R@,KB@
RB@F6R;) JKL:RK:L@ MQ KB@J@ 7@I JK@LM6N;) ;)O;)M6NJ I@L@ N@N:R@N ;J:P:XPMN67@ +(.)($#!, N6F@KBWS
);F67M , 0,.0 , RWR)M , %,%,.%!, KL6F@KBW , !, VL@87;7@);P:XPMN67@ Y($)(.!, BWNLMXW , $#!
, N6F@KBW);F67M , 0,.0 , RWR)M , %,%,.%!, KL6F@KBW , !, VL@87 , .($) , @7 , 1 , M7@);P:XPMS
N67@ G(1)(1, N6F@KBW);F67M , 0,.0 , RWR)M , %,%,.%!, KL6F@KBW , !, VL@87 , !(2),.2($#)
,N6@7 , .! , M7@),P:XPMN67@ Z(%)(1, N6F@KBW);F67M , $#!, ;R@KMXW);F67M , 0,.0 , RWR)M , %,
%,.%!, KL6F@KBW , !, VL@87 , !(2) , @7@);7N P:XPMN67@ -()(1( , N6F@KBW);F67M , $#!,
;F67M , 0,.0 , RWR)M , %,%,.%!, KL6F@KBW , !, VL@87 , !(2) , @7@),L@JV@RK6(@)W*
1#2 3%$’,:!#$ %&’()(*+(;AK@LM6N;) ;)O;)M6NJ;Y:XPMN67@ + , -
雀舌黄杨(!#$ %&’()(*+( &@() *)是黄杨科中常见的植物,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并常作为庭园观赏绿化植物。根叶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祛风、止血的功能,是民间常
用的草药。为了进行黄杨科常见植物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我们对昆明植物园栽培的雀舌
黄杨的生物碱成分作了分析,从中得到 个生物碱成分,其结构未见报道,称之为雀舌黄
杨碱 +、Y、G、Z和 -(P:XPMN67@J +,Y,G,Z ;7N -),本文报道这些新生物碱的化学结
构研究。
雀舌黄杨碱 +(.),FV .0. [ .01\。5A中出现分子离子峰 F ] ^ 12.(5C),结合.1 G
=5D和 Z-_‘数据,可推出分子式为 G$!9%=。5A中基峰 F ] ^ 2$(.##)为 $#!,二甲胺基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45(1):12 [ 1!$
*0( 6%(7&0( 8977(7&0(
!
!! 云南中医学院 0.级毕业生。
收稿日期:$### , #2 , $%,$### , #0 ,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邱明华(.0!1 ,)男,云南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化学和生物药的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目资助专题
侧链的特征碎片(!#$%&等,’()*)。其’+ ,-.谱中,有 /个母核上的甲基信号,特征的
’(,0’ 1 2+3信号为!45(’/(3+,6),4570’(3+,8,9 : )5; +<),其它 3个信号!’5470
(3+,6),’540((3+,6),45(*’(3+,6)为 07,0(,34 1 2+3。一对特征的 =>系统双峰
出现在!45//*(’+,8,9 : ;50 +<),45**7(’+,8,9 : ;50 +<),为 ’( 1 2+3形成环丙烷
在高场区出现。甲基单峰信号!05’**()+,6)支持化合物中存在 04 1 ,-?0 基团;黄杨
科生物碱从生源上看多为 041 ,-?0取代,2 1 04信号出现在!)’5;4,为 041 ,-?0基团
取代较为特征的化学位移,故 2 1 04的 ,-?0 取代为构型。分析’32 ,-.数据,处在最
低场的 2 1 04信号为!)’5;4(2+),肯定了化合物 ’中无其它含氧取代基,含氮取代基也
没有双键存在。由此推断其化学结构为 041二甲胺基 1 (#,’( 1环 1 ;,;,’;1三甲基
1 /1孕甾烷(041 8@?A&BCD@EF 1 (#,’( 1 %B%CF 1 ;,;,’;1 AG@?A&B 1 /1 HG?IEDE?);
命名为雀舌黄杨碱 =(J$KJF8E?6 =)。
雀舌黄杨碱 >(0),@H 040 L 04/M。-N中出现分子离子峰 @ O < 3(((-P),结合’32
,-.和 QRST数据,可推分子式 20)+;’U0,。V.$@DK 3344,’)/7,’)44 %@1 ’的强吸收提示分
子中有 U+和、#不饱和酮的存在。-N中出现的基峰提示 041 ,-?0 侧链基团的存在,
特征的甲基信号!457(((3+,6),45(’0(3+,8,9 : )5/+<)为 ’7,0’ 1 2+3,其它 3个
甲基信号!’5’4*(3+,6),’5’;*(3+,6),45()/(3+,6)为 07,0(,34 1 2+3 的信号。
还出现一对烯氢质子的信号在!)5**;(’+,8,9 : ’4 +<),/5(;7(’+,8,9 : ’4 +<),
因双键与羰基共轭,故可能为 ’ 1 +,0 1 +。其 WX%@DK : 0))5/ E@的吸收证实、#不饱和
酮的存在。上述数据与文献(2&F$8&DGB 等,’(7*)中报道的 %B%CFJ$KFYG8E?())的基本
一致,所不同的是雀舌黄杨碱 >的’+ ,-.中多了 ’个低场信号!;5;4/(’+,@),该峰
的化学位移和峰形与矮陀陀胺碱 >等的 ’)#1 U+的偕氢 ’)1 +信号一致(邱明华等,
’(7(),可推测化合物中有 ’)#1 U+存在。分析雀舌黄杨碱 >的
’32 ,-.数据,、#1不
饱和酮的一组信号!04/5)(2 : U),’0)5)0(2+),’/35/7(2+)证实了!’(0)1 3 1酮部
分结构的存在;低场信号!*05/;(2+)及相邻碳的化学位移数据,支持 ’)#1 U+的构
型。因而可推定雀舌黄杨碱 >(0)的化学结构为 ’)#1 &B8GFKB 1 %B%CFJ$KFYG8E?,即 ’)#1
羟基 1 041二甲胺基 1 (#,’( 1环 1 ;,;,’;1三甲基 1 /1孕甾 1 ’(0) 1烯 1 3 1酮
(’)#1 &B8GFKB 1 041 8@?A&BCD@EF 1 (#,’( 1 %B%CF 1 ;,;,’;1 AG@?A&B 1 /1 HG?IE 1 ’(0)
1 ?E 1 3 1 FE?);命名为雀舌黄杨碱 >(J$KJF8E?6 >)。
雀舌黄杨碱 2(3),@H ’/4 L ’/;M,-N 出现分子离子峰 @ O < 37’(-P),结合’3 2
,-.和 QRST可推出分子式 20)+3(,U。-N中基峰 @ O < 7;(’44)及特征峰 @ O < *’()4),/7
(77)等提示化合物 3 中有 3 1二甲胺基取代。’+ ,-.中,; 个叔甲基信号!’50/;(3+,
6),4574;,’540(,45*()(3 Z 3+,6),分别为 ’(,07,0( 1 2+3 信号。3#1 ,-?0 甲基碳
信号在!;;530,氢信号!0530/()+,6),支持质谱推测;因为 04#1 ,-?0 甲基碳信号一
般出现在!3(5(4,氢信号一般出现在!0530/()+,6)的特征位置。特征的高场 ’( 1 2+0
质子信号为!45/*)(’+,8,9 : ;5; +<),45()7(’+,8,9 : ;5; +<)。一组烯氢质子信号
!)53(*(’+,JG8),/5;3*(’+,JG8)为!)(*)双键烯氢的特征信号。四重峰低场氢质子信
号!)5)’;(’+,[,9 : *53 +<),为 0’ 1 2+3氢所裂分的烯氢信号,0’ 1 2+3 信号!’5(;4
(3+,8,9 : *53 +<)及其偶合常数表明 0’ 1 2+3 为!’*(04)上烯甲基。而 WX%@DK : 0;’E@
7/3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03卷
及 !!#$%:&’&(() * +),&,-,() * )).#/ &,表明该化合物中具有!&’(01)/烯 / &, /酮
的、#/不饱和酮的部分结构。与文献(233$ / 45 / $6#$7等,&8(()报道的( /)/ 9 /
.:.;<=4%$>6:;$#?7@数据比较,可知 01 / A烯氢在母核外侧(9)与 &, /酮基的氢接近,受
其去屏敝作用而出现在$,B,&-的低场。而( /)/ C / .:.;<=4%>6:;$#?7@中的与 &, /酮基异
侧的 01 / A则一般出现在$DB’((&A,E,F * ’BD AG)。具有 H#/ IJ@0取代 ) / H的化学位
移一般出现在比$,-更低场的位置,而 H/ IJ@0取代 ) / H的化学位移一般出现在比$,&
左右,因而推定 H / 位上取代基为#构型。分析雀舌黄杨碱 )(H)的
&H ) IJ 数据,
!&’(01)/烯 / &, /酮这个、#/不饱和酮的一组数据为$01,B&-() * +),&--B00()),
&08B’0()A);一组为 ) / ,,) / ’ 的烯碳信号$&08B’0()A),&H0B81()A);具 H#/
IJ@0取代的 ) / H信号为$’&BD’()A);均支持了上述推测,其它&H) IJ数据也可指定
如表 &。可知雀舌黄杨碱 )(H)的化学结构为 H#/二甲胺基 / 8#,&8 /环 / -,-,&-/
三甲基 / D/孕甾 / ,(’),&’(01) /二烯 / &, /酮(H#/ K?#@36:;$#?7< / 8#,&8 / .:.;<
/ -,-,&-/ 35?#@36: / D/ >5@L7 / ,(’),&’(01)/ K?@7 / &, / <7@);将其命名为雀舌
黄杨碱 )(=4%=雀舌黄杨碱 N(-),#> 0&0 O 0&-P。JQ 出现分子离子峰 # R G -0’(JS S &),-0,
(JS);结合&H) IJ和 N9TU数据,可推出分子式为 )0(A-,I0+。JQ中还出现具有 H /二
甲胺取代的特征碎片 # R G (-(基峰,&11),’&(HH),D((,1);特别是黄杨科中生物碱在
有 H / IJ@0 取代时 2 环上碎裂的特征峰,肯定了该取代基的存在(V?W4.6? 等,&8,’)。
!!#$%:&,H1,&H11 .#/ &提示化合物 -中有酰胺存在。&A IJ中,H#/ IJ@0信号为$0BH&,
(,A,=5M),支持 JQ的推测;- 个叔甲基出现在$1B’’8(HA,M),1B8’H,&B1&H,1B(01
(H X HA,M)可分别指定为 &(,0(,08,H1 / )AH;0& / )AH 信号在$&B0&,(HA,K,F *
,BH AG)。高场 &8 / )A0的特征信号为$1B-’D(&A,K,F * -B& AG),1B(8D(&A,K,F *
-B& AG)。) / ,(’)上烯氢质子的信号为$DB080(&A,=5K),DB(’’(&A,=5K)。可知雀
舌黄杨碱 N 的 2、Y、) 环部分结构与化合物 H 基本一致。另有乙酰甲基信号$&B8D,
(HA,M)及仲胺 IA质子信号$-B1H,(&A,=5K),提示分子中有乙酰仲胺基的部分结构。
分析& ) IJ数据,2、Y、)环数据与雀舌黄杨碱 )基本一致。一组乙酰基碳信号$&,,B’
() * +),0&BH’()AH),支持了该化合物具有 01/乙酰胺基部分结构存在的推测。可知,
雀舌黄杨碱 N(-)的化学结构为 H#/二甲胺基 / 01/乙酰胺基 / 8#,&8 /环 / -,-,&-
/三甲基 / D/孕甾 / ,(’)/烯(H#/ K?#@36:;$#?7< / 01/ $.@3<%:;$#?7< / 8#,&8 / .:.;<
/ -,-,&-/ 35?#@36: / D/ >5@L7 / ,(’)/ @7@);将其命名为雀舌黄杨碱 N(=4%=N)。
雀舌黄杨碱 9(D),#>&8- O &8’P。JQ 出现分子离子峰 # R G H(D(JS S &),H(-
(JS);结合&H) IJ和 N9TU可推出分子式 )0,A--I0。JQ中出现 H / IJ@0 取代基的特征
碎片 # R G (-(基峰,&11),’&(0D),D((’1)。&A IJ中,H#/ IJ@0的信号$0BH’&(,A,
M)支持 JQ 的推测;甲基信号$1B’8,,1B8,8,&B1,D,1B(--(- X HA,M),&BDH1(HA,
K,F * ,BH AG),分别为 &(,0(,08,H1 / )AH 和 0& / )AH。高场环丙烷亚甲基 &8 / )AH 的
信号为$1B-’(,1B81-(0 X &A,K,F * -B- AG),DB(,H(&A,=5K),,(’)位烯氢质子信
8DHH期 邱明华等:雀舌黄杨的甾体生物碱
号为!!#$#(%&,’());这些数据与雀舌黄杨碱 *(+)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该化合物
没有出现 ,-,&.中乙酰甲基信号,/0也没有乙酰胺吸收。故推测为雀舌黄杨碱 1为碱 *
的去乙酰化合物。为证明这一点,我们将化合物 !常法乙酰化,得碱 1乙酰化物的 /0出
现234:%5.# 627 %等吸收,图谱形状与碱 *极为相似。分析%., 890数据,可指定如表 %。
故雀舌黄杨碱 1(!)的化学结构为 #:#7 8 7去乙酰 7雀舌黄杨碱 *(#:#7 8 7 );36;<=4> 7
’?4’=)@A; *);将其命名为雀舌黄杨碱 1(’?4’=)@A;B 1)。
实验部分
熔点用四川大学科仪厂的 C, 7 %显微熔点仪测定,未校正。红外光谱(/0)用 D;(E@A
7 1F2;( !GG,/0 7 +!: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H IJ(压片。KL用 KL 7 #%:M分光光度计测定;
旋光度用 NMO,- */D 7 .G:自动旋光仪测定。%& 890和%., 890、*1DP谱用 J(?E;( M9 7 +::
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内标 P9O,溶剂 ,*,F.,化学位移!。9O用 Q@AA@R3A 7 +!%:型质谱
仪测定,电子轰击(1/):#:;L。
薄层层析用 9;(6E的 SQ 7 #!+,0D 7 T,0D 7 #及青岛海洋化工厂的 SQ 7 #!+等薄层层
析板。柱层析用青岛海洋化工厂的硅胶(#:: U .::目),上海五四化学试剂厂的中性氧化
铝(#:: U .::目)。
植物样品采于昆明植物园栽培的雀舌黄杨的茎叶部分,标本由冯国楣研究员鉴定。
将晾干粉碎的植物样品 +5 ER,用 $!V乙醇提取 + 次,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浸膏
% :++ R。然后加 .:V乙醇 . ::: 2W加热溶解,静置过夜,过滤,滤液用 % ::: 2W分次进行
萃取,氯仿层浓缩后得浸膏 M部分 %: R;水液用氨水碱化后氯仿萃取,氯仿层浓缩后得浸
膏 J部分 #+ R。粗碱 M和 J部分经氧化铝和硅胶反复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生物碱雀舌黄
杨碱 M(+:: 2R),J(.:: 2R),,(% ::: 2R),*(+:: 2R)和 1(# !:: 2R);得率分别为
:::TGV,:::5!VV,::##V,::TGV和 ::!+V。
:5.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表 ! 雀舌黄杨碱 # $的!%& ’()数据
*+,-. ! !%& ’() /+0+ 12 345,1678.9 # $(! # :)
’1; ! < % = :
! %>?=% !:%?:@ %%?!% %%?< % %%?%C !?:> >!?> >= :B?< =A?C% =!?A< =!?:C =!?:=
: =@?= ==?>% =C?<= =@?!@ =C?%=
A < !%> ?=A !%%
@ =>?>> =%?>: =%?! ==?%A ==?%C
C % <=?@C <=?C%
!B !! <:?@: <%?A> % !< %:?%< %!% ==?%A ==?:< =%?%C =>?>A =@?!= =@?C! =A?B! =C?>! =C?C: =C?C!
!: %?:< %%?!A <>?%< >?@
!> :B?>% :=?B< !==?<< =C?B: =>?!%
!@ !@?<> !@?A< <!C <:?@% <:?> <:?>%
?!@ !< =C?%C : C?=! !:?@: <%?A< !C?!%
<@ <?!= !>?=>
= !C?>! %B !C?%= !C?!% !%? !:?@=
% # ’(.< ==?%< ==?%A ==?%C
DE !A>?>A

雀舌黄杨碱 (!),&!((O),
%>B((O # F,!),@=(!B),>%(%A),><(,+9. H.+P,!BB),:@(C)。!F ’()!(&/&-%):
>(AF,9,’ # (.<),!?B!(%F,9,
%B # &F%),B?C!:(%F,9,!@ # &F%),B?@>@,B?::>
(< S !F,3T,Q R =?< FM,/ R @@?= FM,!C # &F<)。!%& ’()数据见表 !?
雀舌黄杨碱 3(<),&<@>B,!A:@,!ABB,!=:B EG# !。XY#G+5:BB )8G。(K G L M(N):%CC((O,=),
%@=((O # &F%,<),%<@((O # 976. EZ+78,!),>%(<<),><([976. EZ+78]O,,+9. H.+P,
!BB)。!F ’()!(&/&-%):A?>>=(!F,6,Q R !B FM,! # F),:?C=@(!F,6,Q R !B FM,< # F),
=?=B:(!F,G,!A # F),(%F,9,<@ # &F%),!?!B>(%F,9,!A%%期 邱明华等:雀舌黄杨的甾体生物碱
! #$),%&’()($#,*,+’ ! #$),%&’+,($#,-,. / (&01 #2,,+ ! #$),%&1’’($#,*,+1
! #$),+&$$,,%&3(3(, 4 +#,567,. / 0&0 #2,8 / ,,( #2,+’ ! #,)。+$ 9:;数据见表
+。
雀舌黄杨碱 ($),,(#$’9<,无色晶体,=> +)% ? +)0@。A;!B6C=DE:$%0%,,’(%,,1(%,
+3+1,+(0(,+0(%,+0$) F=! +。GH=DE:,0+ I=。:J = K 2(L):$1+(:M,+(),$(((:M !
#$,++),$),((),$$1(+0),,’$($),+),(,1),10(ND*O >ODP,+%%),3+((%),)1
(11)。+# 9:;#(8Q$):(&(+0(+#,7,. / 3&$ #2, / ,% ! #),(&$’3(+#,NC-,. / ’&1%
#2,( ! #),)&0$3(+#,NC-,. / ’&1% #2,3 ! #),,&$,)((#,*,9 ! :O,),+&’0%($#,-,.
/ 3&$#2,,+ ! #$),+&,)0($#,*,+1 ! #$),+&%,’($#,*,,1 ! #$),%&10%($#,*,,’
! #$),%&3’(($#,*,$% ! #$),%&’(1,%&)3((, 4 +#,567,. / 0&0#2,8 / +)(&1 #2,+’
! #,)。+$ 9:;数据见表 +。
雀舌黄杨碱 8(0),,1 #0( 9,<,无色晶体,=> ,+, ? ,+)@。 A;!B6C=DE:$0%%,$,(%,
,’0%,,1(%,+($%,+))%,+0)%,+$3% F=! +。:J = K 2(L):0,3(:M M +,1),0++(:M,0),
$1$(:M ! <#$,3),+),(,+),1((〔*R-O FSDRI〕M,,,),10(ND*O >ODP,+%%),3+($%),)1
()1),00(03)。+# 9:;#( 8Q$):)&,’,(+#,NC-,( ! #),)&133(+#,NC-,3 ! #),0&%$(
(+#,NC-,9 ! #),,&$+(((#,NC*,9 ! :O,),+&’)(($#,*,<#$),+&,+(($#,-,. / (&$
#2,,+ ! #$),+&%+$($#,*,,1 ! #$),%&’3$($#,*,,’ ! #$),%&1,%($#,*,$% !
#$),%&33’($#,*,+1 ! #$),%&1’),%&03)(, 4 +#,567,. / 0&, #2,8 / +(1 #2,+’ !
#,)。+$ 9:;数据见表 +。
雀舌黄杨碱 T()),,(#009,,无色晶体,=> +’0 ! +’3@。:J = K 2(L):$1)(:M M
+,1),$10(:M,3),$(’(:M ! #$),$0+(: M ! *R-O FSDRI,1),+),(,,),10(ND*O >ODP,
+%%),)1(3%),00(〔*R-O FSDRI〕M,31)。+# 9:;#( 8Q$):)&1($(+#,NC-,3 ! #),)&,’,
(+#,NC-,( ! #),$&,1$(,#,=,9#,),,&$3+((#,NC*,9 ! :O,),+&)$%($#,-,. / (&$
#2,,+ ! #$),+&%()($#,*,,1 ! #$),%&’(’($#,*,,’ ! #$),%&100($#,*,$% !
#$),%&3’(($#,*,+1 ! #$),%&’%0,%&031(, 4 +#,567,. / 0&, #2,8 / +3%&0 #2,+’ !
#,)。+$ 9:;数据见表 +。雀舌黄杨碱 T常法乙酰化后,得到乙酰化物的 A;数据与雀舌
黄杨碱 8的完全一致。
〔参 考 文 献〕
邱明华,聂瑞麟,汪勋等,+’1’ U 清香桂碱 8和矮陀陀胺碱 5,6的结构〔.〕,植物学报,!(3):)$)
5VVD ! WC ! ;DS=DI,5S=O- 8,SXW-SDCY : A,! #$,+’11 U SO=RFDQ XI*VRVWOIV* XZ %&’&( (!)*!+,-+!.(〔.〕U /$#.# 0!1-2#,#$
(,):+3$
SXW-SDCY : A,! #$,+’13 U 9O[ DQPDQXR-* ZCX= %&’&( *#*-$3(#〔.〕U 4 5#&+#$ /+31&2(;#%(+):10
BRPWFSR \,GYOX J,9D*SRID]D \,! #$,+’(3 U ^DFSY*DI-CD 5QPDQXR-* HAA::D** J>OFVCD XZ ^DFSY*DI-CD 5QPDQXR-*〔.〕U 6&7&8#7&
9#((:-( 4#*#.!(!),&’:($+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