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民族植物学与我国传统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张卫明!,顾龚平,史劲松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 !##$!)
摘要:分析了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其特点,并阐述了我国
农林特产植物与民族植物学的关系,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对我国农林特产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
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农林特产资源;保护和开发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增刊! + ##)- + #-
!#$%&%’$( ’$) *%$+,-.’/%$ 0 !123%/’/%$ %4 5-’)//%$’3
67-%.4%-,+ 8-%)9:+
/0(12 345.6578,29 2:78.;578,<0= >57.<:78
(!#$%#& ’#()%)*)+ ,-. /-01.+2+#(%3+ 4)%5%6)%-# -, 7%58 95#),1?7@578,!##$!)
6&+-’::AB5C D?D4E ?7?FGH4C IB4 4IB7:J:I?75K?F :E5857,L4M4F:DN47I,DE4C47I C5IO?I5:7 ?7L IB4 KB?E?K.
I4E5CI5KC :P QB574C4 (8E:.P:E4CI DE:LOKIC,4RDF:E578 IB4 E4F?I5:7 J4IS447 ?8E:.P:E4CI DE:LOKIC ?7L 4IB7:J:I?.
7GT =I 5C D:57I4L :OI IB?I IB4 L4M4F:DN47I :P 4IB7:J:I?7G J4?EC 8E4?I C5875P5K?7K4 P:E IB4 K:7C4EM?I5:7 ?7L
4RDF:5I?I5:7 :P ?8E:.P:E4CI E4C:OEK4CT
;,( <%-)+:UIB7:J:I?7G;(8E:.P:E4CI ;E:LOKIC;Q:7C4EM?I5:7 V URDF:5I?I5:7
现代民族植物学概念最早由美国植物学家 > T 3T 0?ECBJ484E提出,!#世纪 ,#年代末,
W:EL(&’,)定义民族植物学为“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民族植物学
开始发展为有系统研究的、具有世界广泛性的一门学科。它横跨了植物学、生态学、社会
学、经济学、药学、农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传统的民族植物学主要从事民族植物的调查、
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而现代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内容以开始由早期的从传统知识中寻求
资源和信息,为工业生产提供可开发资源的研究工作逐步转移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等方面(裴盛基,!##!)。
上世纪 ’#年代现代民族植物学研究引入中国,&’,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建立了国内
第一个民族植物学研究室,推动了我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并在社区自
然资源管理、自然保护、社区发展、山区扶贫、植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
果。到 年代末,我国已经有多个省区成立了民族植物学研究所或在高校开设了相关学
! 作者简介:张卫明(&), +)男,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植物资源保护
与开发,民族植物学、农产品加工,植物资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U + N?5F (LLE4CC:J:I?7GHBX-*Y74I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
科课程。推动了我国整个民族植物学学科的发展。
从民族植物学的概念和内含来看,民族植物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植物学,但由于我
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开展较晚,而且大多数研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因此极易造成民族
植物学为研究少数民族植物学的一门学科的误解。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断文明的有着
!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汉民族,在现代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却有所忽视。而汉民族悠久的
文明和几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字记载历史,以及世界位居前列的近 #万种的植物资源宝库,
积累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植物学知识,实际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思路和
方法,并为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加速发展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植物学也从原有的古老的研究考证逐步转变为一门现代学科,
传统农林特产植物成为我国民族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以为民族植物学的发展
提供借鉴。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消失,严重影响
到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而随着大农业的兴起和中国加入 $%&,我国农业开始
加入世界市场的竞争,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产产业的发展,特产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我国
民族植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特别是沉淀了几千年文化的中国农林特产植物资源,在今后
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国农林特产植物
的民族植物学,将对我国的农林特产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起源,发展趋势入手研究,探讨我国民族植物学
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借鉴中华民族丰富的植物利用知识,为当代农林特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
思路和方法。
! 我国民族植物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文化传统渊远源长,是各民族文化精
华的结晶和浓缩。长期以来,由于汉民族的文化优势基本上一直占据着中国的主流文化,
各少数民族虽然也有自己的文化优势,但其在中国主体文化中的影响相对于汉民族来说较
小,并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大多与汉民族文化相融合,少数保留了自己本民族的特
色。因此,本文以汉民族为中华民族主要代表,探讨中华民族悠久的植物文化。
汉民族有着 #多年的文字使用历史,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中断的民
族,因此,与其他民族不同,除了少量的口授身传的知识以外,几千年来,先民们留下了
大量的文字记载资料,有关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更是不计其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文明古国之一,汉民族先民在 !多年以前就已
经掌握了有关稻、大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蔬菜的种植技术,并在与自然作斗争的同时,逐
渐认识各种野生植物的特性,用于食用和治疗疾病,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
就反映了汉民族先民已经在系统地研究分布广泛的野生植物。最早文字记载从《周礼》、
《诗经》等春秋时期成书的典籍中已经有大量植物的描绘,并阐述了其经济价值。
秦汉以后,我国开始形成《周易》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学术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广泛
地被应用于汉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中医药学,受到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一时期基
本形成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
等。该理论指导了系统中药学的发展,汉民族先民们开始以药性为基础对植物进行分类,并
(!增刊! 张卫明等:民族植物学与我国传统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赋予阴阳五行的哲学意义,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深远影响着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在两千年的
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一
系列药学(植物学)光辉巨作。另外,封建统治者将农业放在稳定其统治的首位,十分重视
农耕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如《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农业、工商业
著作,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长期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整个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另一分支除了与药用以及农学相关
联外,还紧紧的与食用、工艺欣赏、人文艺术等紧密相连。主要表现为 !个方面:()以
食用和手工艺品为主的土特产文化(张卫明等,#$$#),汉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生
产实践中,逐步掌握的一些优良的民族植物资源的栽培及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利用,并融合
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对自然生态的独特认识形成了地域风情独特的土特产文
化;(#)景观工艺欣赏,汉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
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汉民族先民很早就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来装饰庭院、居室,并
形成了独具东方汉文化的园林建筑艺术、盆景艺术、插花艺术等等。(!)民族植物与人文艺
术的结合,汉民族文化很早就将植物、花卉等与人的精神世界相结合,如松、竹、梅的“岁
寒三友”,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牡丹的“富贵不能淫”等诸多高尚人性的赋予,
表明了我国古代汉民族先民已经将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相结合,从而使汉民族植物学文化充
满了独特而深刻的东方文化特色。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有大量对于植物
的描述,这些我国汉民族植物的各种资料,牵涉到植物学、生态学、历史、文学和特定的历
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众多领域(王良信和刘娟,#$$#)。除了诗词歌赋以外,
还有大量的专业著作,如《南方草木状》、《群芳备祖》、《广群芳谱》等等,反应了古代汉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特点,即把植物性状、考证、文化、生态分布、用途、历史风俗等做了
详细的笔录,这已经接近了现代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世纪末,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现代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中国传统的植物学经
验逐步受到忽视,而由于国弱民瘠,研究力量薄弱,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
阶段,就连最具传统文化特色、最有系统性的中医药学也被逐渐抛弃,至于国内各少数民
族的植物学研究,更由于文化上的劣势,极少有人去问津。
建国以来,首先恢复和发展了中医药学,对中国民族药用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并逐步在向现代科学靠拢。但对于农林土特产等植物资源,由于建国后历史条件的
影响,只重视开发利用,缺乏现代生态学观念,从而导致了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
性的消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特产产业的发展。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使得民族植物学中的文
化内涵无人敢问津,去深入发掘。直到 #$世纪 &$年代后,国内开始引进美国的民族植物
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建立了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机构,但最初的工作基本上是针对边疆
少数民族的植物学研究,较少涉及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汉民族植物学,尽管恢复了
中草药学的现代研究和本草考证工作,但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
物学至今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研究。
!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特点和缺陷
!#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特点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增刊!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
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基本已经走过了西方国家或其他民族对民族植物
的调查、编目和分析评估阶段,汉先民为我们留下了众多遗产,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重点挖
掘和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拥有众多专业典籍和其他文字材料记载,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有这样丰富的信息
资料积累,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结合了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
和其他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民族植物学成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先民对民族植物的开发利用有着较朴素的生态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
(%)以系统的民族药用植物学为主流,中国民族植物学还可分为土特产文化、生态景
观文化和人文植物学 #个分支,并相互支持和融合。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学除了汉民族的植物学知识以外,还吸收了中华民族各
个兄弟民族和国外的相关植物学知识,形成独特的中华文化。
!!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缺陷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在长期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独特思维,有
些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在强调保护传统的同时,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
学要发展,就必须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思维。这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文化思想阻碍
了其发展,如中草药的研究等。
其次,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长期以来依赖中医药理论或按植物组织部位进
行植物学分类,大量古代典籍所记载的植物在描绘和说明上均与现代植物学有所差异,造
成了现代研究的障碍。因此,本草考证工作非常重要,对古代民族植物要通过实践进行
“正名”。
再次,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长期以来夹杂了大量过时的、甚至是错误、迷
信、谬论的东西,现代研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重新审视和研
究。
# 现代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现代农林特产资源起源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土特产资源,随着我国农产产业结构的
调整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培育各种优良的土特产资源品种以发展农业经
济,一些新发现的农林土特产资源和原有的土特产资源的新经济价值被发现,为现代化大
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料,因而出现了一批过去从未进行有效利用的新经济特
产资源,而由此发展起来的现代特产经济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
!%’(张卫明等,((;张卫明和史劲松,((()。目前,在我国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的时候,应用汉民族植物学的丰富知识和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发展农林特产产业作出
新的贡献。中国土特产资源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茶、蚕桑、特种辛香料
资源等等,都是汉民族传统的民族植物,也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优势农林产业,但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纷纷在发展相关产业,在很多领域其产业规模都
)%增刊! 张卫明等:民族植物学与我国传统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已经超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加入竞争,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如我国茶叶年
产量和出口已经降到世界第二和第三;我国大豆年产量降到世界第四,由世界上最大的生
产出口国成为纯进口国等等。这些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危机。
现代农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依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之外,很大因素在于现代生物技术对
于生物物种的改造,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拥有世界上已知的最丰
富的农林特产资源,也拥有最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但由于生态环境日益破坏,加上
我国总体生物技术比较落后,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体现,资源利用率
较低。如何加强现代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特产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以下方法和途径去促进特产
产业的发展: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将来仍然要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总结先民留下
的优秀遗产,同时对现代中国农林特产民族植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挖掘,从而
发现新的优良农林特产资源或过去未发现的新用途,为农林特产产业提供资源基础。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已经开始有所应用,利用克
隆、组培和转基因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将现有资源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比传统方法更容
易得到的优良农林特产品种,为产业化服务。现代加工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超临界萃取、
膜分离、真空冷冻干燥等多种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提高了
产业化的整体水平。
(#)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在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上已经有所突破,面对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通过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来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多
样性将十分重要。农林特产资源生物多样性将是我们今后特产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对于
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害,我们可以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的生态观来进行解决。
($)另一方面,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多样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关注,
他们以各种手段从我国取得大量的植物遗传基因资源,通过其先进技术进行改造,然后进
行专利垄断,其产品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白白浪费了资源,还要应
对来自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带来的经济威胁。我国长期以来,从政府到研究学者都没有意识
到遗传资源的巨大潜在经济效益,已经造成了某些行业产业的巨大损失。因此,在中国农
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必须重视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并通过资源价值
评估来确定生物遗传资源在国际交流谈判中的地位,加强我国的生物遗传资源相关法规建
设,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方建立起平等的利惠分享机制。这对保护我国的农林特产资源和
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非常紧密地结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人
文文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趋同性增强,这种文化有弱化的趋势,而农林
特产产业的发展,在很多领域是依赖于这种植物与文化的结合,失去了这种文化,也就失
去了该产品的魅力。因此,加强对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文化因素的研究,将促
进我国农林特产业更好的开发,增强该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增刊!
! 小结
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而在
现代科学中,它还是一门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完善的学科。甚至在民族植物学
学科内,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的重要性,已经越
来越显示出来,尤其是民族药用植物学。在特产资源领域,目前还很少有学者涉及这方面
的研究。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族植物学为我国农林特产资源提供了保护的思路和方法,
也同时提供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和技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中国农林特产植物的民
族植物学系统研究,并使之更好的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 %,&’() * +,- ./01#- /2$ 30/014 5 60,270/28,9* 3* :[;]* ! !#$%#:<),:20,#=>?@A/> B/=-#4,C14-1D 5 :20,#E
=>?8 5 C@A,@?/2
B-@ 3;(裴盛基),FGGF* H,@2-4- 60,270/28:%-0#4=-A04 /2$ B#4=-A04[;]* &’( )’*(+( !,-.(/*, 0(.*,-1 0-2-3*( %4 5#2-6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I
J,/2? KC(张卫明),L1 LB(顾龚平),3,@ ;3(史劲松),FGGF* 301$@-$ 2 -0,2@A A1>01#- 5 487-/2(L>8A@2- D/M)/2$ 0,-
$-N->=D-20 5 487-/2 @2$140#8 @2 H,@2/[;]* &’( )’*(+( !,-.(/*, 0(.*,-1 0-2-3*( %4 5#2-*+/+(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杂志),:(—&O
K/2? PQ(王良信),P@1 ;(刘娟),FGGF * R@4A144 2 60,270/28 5 S/2 -0,2@A ?#1=[;]* &’( )’*(+( !,-.(/*, 0(.*,-1 0-2-6
3*( %4 5#2-*+/+(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O—)T
J,/2? KC(张卫明),3,@ ;3(史劲松),FGGG* +,@2U@2? /710 0,- V2$140#8 5 4=-A@/> 08=- -A2D@A =>/204[;]* )’*(+( 7*1.
81-9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T
&<增刊! 张卫明等:民族植物学与我国传统农林特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