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or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for Seven Species of Bartramiaceae in China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全 文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
裴林英1 , 2 , 贾 渝2 , 赵遵田1
(1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山东 济南 250014;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3)
摘要 : 作者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 7 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观察结果显示 : 孢子近极薄壁区的
有无、形状及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等方面 , 在属间和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 , 这 7 种珠藓科植物
的孢子在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本研究也显示孢粉学资料可以为研究珠藓科系统演
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 珠藓科 ; 孢子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Q 94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2006)05 - 481 - 07
Spor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for Seven Species of
Bartramiaceae in China
PEI Lin-Ying1 , 2 , J IA Yu2 , ZHAO Zun-Tian1
(1 College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 China;
2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 China)
Abstract: The spores of 7 species in Bartramiaceae from China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L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7 species on the proximal face, the
exine ornamention and shape . By contrast,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y on size and thickness of exine . These observation
will increase new information of spores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Bartramiaceae .
Key words: Bartramiaceae; Spore; China
珠藓科 Bartramiaceae全世界有 10 属 , 386 种
(Crosby等 , 1999 ) , 为世界广布科 , 主要分布于
热带或温带山地 , 其现代分布多样性中心在南美
(Virtanen, 2000 ) 。中国有 6 属 41 种 ( Redfearn
等 , 1996) 。珠藓科孢子形态的研究 , 国外已有
一些相关的报道。Hirohama (1977 ) 用扫描电镜
对珠藓科中的 8 个属 35 种植物的孢子形态结构
进行了观察 , 其中刺毛藓属 Anacolia 4 种 , 珠藓
属 Bartramia 8 种 , 小珠藓属 Bartramidula 1 种 ,
热泽藓属 Breutelia 4 种 , Conostomum 4 种 , Lei-
omela 1 种 , 泽藓属 Philonotis 12 种 , 平珠藓属
Plagiopus 1 种。此外 , Boros 等 ( 1993 ) 在 《An
Atlas of Recent European Bryophyte Spores》 一书中 ,
报道了 6 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形态结构 , 种类包
括 : 亮叶珠藓 Bartramia halleriana Hedw ., 梨蒴
珠藓 Bartramia pomiformis Hedw ., 直叶珠藓 Bar-
tramia ithyphylla Brid ., Conostomum tetragomum
(Hedw .) Lindb ., 泽藓 Philonotis fontana (Hedw .)
Brid . 和钙土泽藓 Philonotis calcarea ( Bruch . &
Schimp .) Schimp .。到目前为止 , 中国尚无珠藓
科孢子形态方面的研究。
本文选择了中国珠藓科植物中的 3 属 7 种 ,
用光学显微镜 ( LM ) 和扫描电镜 ( SEM ) 对其
孢子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 , 为我国珠藓科植物的
孢粉学提供新的资料。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6 , 28 (5) : 481~487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 ?收稿日期 : 2005 - 12 - 20 , 2006 - 01 - 16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裴林英 (1978 - ) 女 , 硕士。研究方向 : 苔藓植物分类学研究。Tel : 010 - 62836106 . E - mail : peilinying0724@126 . com
1 材料和方法
孢粉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PE)
的珠藓科标本 (表 1)。光学显微镜观察经 G . Erdman醋
酸酐分解法处理过的材料 , 然后将风干后的成熟孢子散
在透明胶纸上 , 贴于金属台面 , 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镀
膜 , 在扫描电镜 (HITACHIS2800 ) 下观察、照像 , 每种
孢子随机测量 20 粒 , 计算其平均值和最小到最大的变化
幅度。
表 1 材料来源
Table 1 Source of materials
物种 Species 采集地点 Locality 凭证标本 Voucher
亮叶珠藓 Bartramia halleriana Hedw . 四川理县 Lixian Count ., Sichuan 赵良能 0144 =( Zhao Liang-Neng 0144 )
直叶珠藓 Bartramia ithyphylla Brid . 西藏加查县 Jiacha Count ., Xizang 青藏队植被组 75102 X
(Vegetation group of Qinghai-Tibet expedition 75102 ?)
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 Griffith) 云南贡山独龙江 汪楣芝 9697 =c ( Wang Mei-Zhi 9697c)
Griffin et Buck Dulong river, Gongshan, Yunnan
偏叶泽藓 Philonotis falcata ( Hook .) Mitt . 四川二郎山 Mt . Erlangshan, Sichuan 杨俊良 ( 无号 ) ( Yang Jun-Liang s ?.n .)
卷叶泽藓 Philonotis revoluta Bosch et Lac . 台湾 Taiwan 庄清璋 5445 =( Chuang Ching-Chang 5445 )
细叶泽藓 Philonotis thwaitesii Mitt . 台湾 Taiwan 庄清璋 1070 =( Chuang Ching-Chang 1070 )
寒地平珠藓 Plagiopus oederi (Brid .) Limpr . 甘肃祁连山 Mt . Qilian, Gansu 卓正大 761 ?- 028 (Zhuo Zheng-Da 761 - 028)
2 观察结果
珠藓科 7 种植物的孢粉特征
2 .1 珠藓属 Bartramia Hedw . 全世界广布 , 共
计约 110 种。中国已知有 6 种。植物体常丛生或
呈垫状。
2 .1 .1 亮叶珠藓 Bartramia halleriana Hedw .
孢子球形 , 直径为 21 .9 ( 19 .1~26 .1 ) μm,
近极薄壁区不明显 ; 孢子外壁厚度约 1 .7μm ( 包
括突起 ) , 分层不明显 ; 外壁纹饰在 LM 下为大
小不等的疣状突起 , 疣直径为 1 .5~4 .0μm, 形
状不规则 , 排列较稀。在 SEM 下疣状突起明显
地形成簇生状小群 , 顶部还有不规则的小突起
(图版Ⅰ : 1~2) 。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在锡金、印度、日本、欧洲、美洲、大洋洲、非
洲也有分布。
2 .1 .2 直叶珠藓 Bartramia ithyphylla Brid .
孢子球形或呈椭圆状球形 , 长为 34.8 ( 30 .5
~40 .9) μm, 宽为 28 .9 (26 .1~34 .8) μm, 近极
薄壁区常内凹 ; 孢子外壁厚度约 3 .5μm ( 包括突
起) , 分层不明显 ; 外壁纹饰在 LM 下为疣状突
起 , 疣大小不等 , 直径为 2~5μm, 正面观呈圆
形或多角形 , 中间薄 , 排列较密 , 有时连接成弯
曲短条状。在 SEM 下 , 疣状突起正面观呈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 , 上部有稀疏小颗粒 ( 图
版Ⅰ : 3~7)。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印度、喜马拉雅地区、日本、俄罗斯、大洋洲、
欧洲、美洲、非洲也有分布。
2 .2 泽藓属 Philonotis Brid . 分布世界各地 , 习
生湿润草丛中或沼泽土 , 全世界有 169 种。中国
约有 20 种。
2 .2 .1 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Griffith)
Griffin et Buck
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 , 侧面观 ( 赤道面观 )
呈凹 - 凸状 , 凸出部分为远极面 , 凹入部分为近
极面 , 长 为 30 .5 ( 27 ~ 33 .1 ) μm, 宽为 21 .6
(17 .4 ~ 23 .5 ) μm, 近极薄壁区明显内凹。在
SEM 下 , 外壁纹饰为 (花 ) 丝状 , 顶部具一个或
数个大小不等的球形小突起 , 聚集成片 , ( 花 )
丝宽狭不一 , 基部膨大或分枝 , Erdtman ( 1965)
称之为“雄蕊状”突起 (stamen-like process)。此
类孢子纹饰在苔藓孢子中较为独特 (图版Ⅰ : 8
~12)。
此外作者还观察了采自云南贡山独龙江的另
一标 本 ( 汪楣 芝 11129 )。长为 32 .3 ( 27.8 ~
35 .7) μm, 宽 24 ( 20~26 .1 ) μm; 孢子外壁多
呈短的花丝状突起 , 少数顶端具有球形小突起 ,
形成棒槌状 ( 图版Ⅰ : 13~14)。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在印度、欧洲等地也有分布。
2 .2 .2 偏叶泽藓 Philonotis falcata ( Hook .) Mitt .
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 , 侧面观为扁平至凸
起 , 凸出部分为远极面 , 较平部分为近极面 , 长
为 31 .2 ( 26 .1 ~ 35 .7 ) μm, 宽 20 .9 ( 15 .7 ~
284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 卷
26 .1) μm, 近极薄壁区不明显 (有时稍内凹 ) ;
外壁厚度约 3 .5μm ( 包括突起 ) , 外层厚于内层 ;
外壁纹饰在 LM 下为排列较密的棍棒状突起 , 长
约 2 .6μm, 常簇生成群。在 SEM 下 , 部分棍棒
状的头部融合成簇 , 顶部高低不平 , 在近极面的
突起较远极面的突起短而密 ( 图版Ⅰ : 15 , 图版
Ⅱ : 16~18)。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在朝鲜、日本、菲律宾、尼泊尔、锡金、印度、
非洲、美国 ( 夏威夷群岛 ) 等地也有分布。
2 .2 .3 卷叶泽藓 Philonotis revoluta Bosch et Lac .
孢子极面观为圆形或近圆形 , 侧面观为扁平
至凸起 , 长为 27 .6 ( 26 .1~30 .5) μm, 宽为 20 .4
(18 .3~22 .6) μm, 具近极薄壁区 ; 外壁厚度约
3 .5μm ( 包括突起 ) , 外层厚于内层。外壁纹饰
在 LM 下为棍棒状突起 , 排列较密 , 长约 2μm。
在 SEM 下 , 棍棒状突起头部成大片融合 ( 图版
Ⅱ : 19~22)。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尼也有分布。
2 .2 .4 细叶泽藓 Philonotis thwaitesii Mitt .
孢子极面观为圆形或近圆形 , 侧面观为凹至
凸起 , 长为 27 (25 .2~28 .7) μm, 宽 20 .8 ( 17 .4
~22.6) μm, 近极薄壁区向内凹 , 呈椭圆形; 外
壁厚度约 3.5μm (包括突起 ) , 外层厚于内层; 外
壁纹饰在 LM 下为排列较密的棍棒状突起 , 长约 2
μm。在 SEM 下 , 棍棒状突起头部不融合 , 有的顶
端有较不规则的小突起 ( 图版Ⅱ : 23~27)。
本种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
在日本、朝鲜、印度也有分布。
2 .3 平珠藓属 Plagiopus Brid . 本属全世界有 3
种 , 多见于高寒地区。中国有 2 种。
2.3.1 寒地平珠藓 Plagiopus oederi (Brid .) Limpr .
孢子近球形 , 干燥时稍褶皱 , 直径为 17 .4
(15 .7~19 .1) μm, 近极薄壁区不明显 ; 外壁厚
度约 0 .8μm, 分层不明显 ; 外壁纹饰在 LM 下为
不明显的疣状或芽孢状突起。在 SEM 下突起大
小不等 , 排列较密 , 其顶部具有微颗粒状或微刺
状突起 , 并且除疣状和芽孢状突起外 , 孢壁表面
还有少数分散的 , 较大而光滑的圆球形突起 ( 图
版Ⅱ : 28~30)。
本种分布于中国 ( 黑龙江、辽宁、吉林、陕
西、新疆、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加拿大、
格陵兰、美国、欧洲、日本、朝鲜、菲律宾及喜
马拉雅地区。
7 种孢子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见表 2。
表 2 中国 7 种珠藓科植物的孢子形态结构特征
Table 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spores of seven species of Bartramiaceae in China
物种 孢子直径 (μm) 孢子形态 , 萌发孔 孢壁厚度 纹饰
Species Spore diameter 极面观 Aperture (LM ) (μm) Exineornamentation
(LM ) Spore shape Sporoder ( SEM)
( LM) thickness
亮叶珠藓 21 9. 9 ( 19 ?. 1~26 .1) 球形 spherical 近极薄壁区 katalept 约 1 .7 疣状 verrucate
Bartramia halleriana Hedw . (包括突起 )
直叶珠藓 28 9. 9 ( 26 ?. 1~34 .8) × 球形或椭圆状 近极薄壁区且常内凹 3 .5 疣状 verrucate
B ?. ithyphylla Brid . 34 9. 8 ( 30 .5~40 .9) 球形 spherical katalept
珠状泽藓 30 9. 5 ( 27~33 ?. 1) × 椭圆形 oval 近极薄壁区且明显内 (花 ) 丝状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21 9. 6 ( 17 ?. 4~23 .5) 凹 katalept stamen-like process
( Griffith) Griffin et Buck
偏叶泽藓 20 9. 9 ( 15 ?. 7~26 .1) × 椭圆形 oval 近极薄壁区 katalept 3 .5 棍棒状突起 clavate
P ?. falcata ( Hook .) Mitt . 31 9. 2 ( 26 .1~35 .7)
卷叶泽藓 20 9. 4 ( 18 ?. 3~22 .6) × 圆形或近圆形 近极薄壁区 katalept 3 .5 棍棒状突起 clavate
P ?. revoluta Bosch et Lac . 27 9. 6 ( 26 .1~30 .5) circular
细叶泽藓 20 9. 8 ( 17 ?. 4~22 .6) × 圆形或近圆形 近极薄壁区且向内凹 3 .5 棍棒状突起 clavate
P ?. thwaitesii Mitt 27 9(25 .2~28 .7) circular katalept
寒地平珠藓 17 9. 4 ( 15 ?. 7~19 .1) 近球形 近极薄壁区 katalept 0 .8 疣状或芽孢状突起
Plagiopus oederi ( Brid .) spherical Verrucate or gemmate
Limpr .
3845 期 裴林英等 :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3 讨论
通过对珠藓科 7 种植物孢子形态结构的观察
研究 , 发现它们在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
有较大的相似性。但 7 种孢子在近极薄壁区的有
无、形状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区别 , 显示了不同
属和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 .1 珠藓科孢子的形态特征
珠藓科孢子多为球形或椭圆状球形。孢壁的
厚度约 2 .75 ( 0 .8~3 .5 ) μm, 其中最薄的为寒
地平珠藓 Plagiopus oederi 只有 0 .8μm, 为比较原
始的类型。萌发孔只有一种类型即近极薄壁区 ,
且有些种类在近极薄壁区明显内凹。在 SEM 下
外壁纹饰明显表现为不同类型 , 有疣状、棍棒状
和 ( 花 ) 丝状等突起 , 且各种突起头部大多簇生
或融 合 , 其 中 珠状 泽 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Griffith) Griffin et Buck 外壁纹饰在苔藓中较为独
特 , 呈“雄蕊状”突起。
珠藓属 Bartramia 孢壁纹饰均为疣状突起 ,
但亮叶珠藓 B. halleriana 的孢子直径明显小于直
叶珠藓 Bartramia ithyphylla 的孢子。
泽藓属 Philonotis 中 , 所观察的 4 种植物的
孢子除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的外壁纹
饰为 ( 花 ) 丝状外 , 其余 3 种孢壁纹饰均为棍棒
状突起。且这 3 种孢子的孢壁纹饰在 LM 下形
状、大小、纹饰都很相似 , 不易区分。而在 SEM
下观察 , 3 种植物孢壁上的棍棒状突起头部融合
程度则表现出差异 , 显示出由分离至部分融合以
至成片融合的变化趋势。如 : 细叶泽藓 Philono-
tis thwaitesii 孢子纹饰头部是不融合的 ; 偏叶泽藓
Philonotis falcata 则融合成簇 ; 卷叶泽藓 Philonotis
revoluta更是融合成片。
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曾作为单齿
小珠藓 Bartramidula bartramioides的异名放在小珠
藓属 Bartramidula。Griffin and Buck (1989 ) 认为
小珠藓属 Bartramidula大多数种的配子体和泽藓
属 Philonotis的配子体并无区分 , 如 , 两者叶片
都为卵状披针形 , 无纵褶 , 基部细胞不分化 , 细
胞薄壁 , 且疣的形状和着生部位也相似 , 应该调
至泽藓属 Philonotis。Eddy ( 1996 ) 在 《A Hand-
book of Malesian Mosses》 一书中 , 也支持将单齿
小珠藓 Bartramidula bartramioides调至泽藓属 Phi-
lonotis。然而他们并未提供孢子的形态性状的研
究 , 尤其是电镜扫描方面的工作。作者在研究中
观察到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 Griffith)
Griffin et Buck的孢壁纹饰为 (花 ) 丝状 , 顶部具
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球形小突起 , 聚集成片。
这种结构在不同居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变化 , 例
如 , 该种的另一号标本 : 汪楣芝 11129 , (花 ) 丝
状突起就相对较短 , 有时顶端仅有一个球形小突
起 , 与泽藓属的棍棒状突起更为相似。作者认为
该类丝状突起的结构与泽藓属的突起应归为一
类。本研究从孢子纹饰方面得到的证据也支持
Griffin and Buck ( 1989 ) 将 Bartramidula bartrami-
oides ( Griff .) Wijk . et Marg . 调 至泽 藓属 , 即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Griffith) Griffin et Buck。
平珠藓属 Plagiopus孢壁纹饰为不明显的疣
状或芽孢状突起 , 此外 , 偶尔还观察到呈分散
状 , 形状较大且光滑的圆球形突起。寒地平珠藓
Plagiopusoederi 孢子直径明显小于其它所观察的
6 种植物 , 该特征使其在 LM 下易于与其他种类
的孢子区别。
3 .2 7 种珠藓科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根据对上述 7 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特
征的观察和研究 , 我们以它们孢子性状为依据 ,
编制一个检索表为该科的专著性研究提供一些参
考。
1 . ?孢壁表面为疣状突起 , 此外还有少数分散的、较大而
光滑的圆球形突起 , 孢子平均直径为 17 .4μm
⋯⋯⋯⋯⋯⋯⋯⋯⋯⋯ 1 . 寒地平珠 Plagiopus oederi
1 . ?孢壁表面为疣状、花丝状或棍棒状突起 , 此外没有分
散的、较大而光滑的圆球形突起 , 孢子平均直径大于
20 .4μm⋯⋯⋯⋯⋯⋯⋯⋯⋯⋯⋯⋯⋯⋯⋯⋯⋯⋯⋯ 2
2 . ?在 LM 下 , 孢壁近极薄壁区明显内凹 , 且表面呈花丝
状突起 ⋯⋯⋯⋯ 2 . 珠状泽藓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2 . ?在 LM 下 , 孢壁近极薄壁区不内凹或内凹不明显 , 表
面不呈花丝状突起⋯⋯⋯⋯⋯⋯⋯⋯⋯⋯⋯⋯⋯⋯ 3
3 . ?在 LM下 , 孢壁纹饰呈明显的棍棒状突起 ⋯⋯⋯⋯ 4
3 . ?在 LM下 , 孢壁纹饰不呈明显的棍棒状突起 ⋯⋯⋯ 6
4 . ?在 SEM 下 , 孢壁近极薄壁区明显内凹 , 且棍棒状突
起的头部不融合⋯⋯ 3 . 细叶泽藓 Philonotis thwaitesii
4 . ?在 SEM 下 , 孢壁近极薄壁区内凹不明显 , 棍棒状突
起的头部融合⋯⋯⋯⋯⋯⋯⋯⋯⋯⋯⋯⋯⋯⋯⋯⋯ 5
5 . ?在 SEM 下 , 部分棍棒状突起头部融合成簇
⋯⋯⋯⋯⋯⋯⋯⋯⋯⋯ 4 . 偏叶泽藓 Philonotis falcata
5 . ?在 SEM 下 , 棍棒状突起头部融合成片
484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 卷
⋯⋯⋯⋯⋯⋯⋯⋯⋯⋯ 5 . 卷叶泽藓 Philonotis revolute
6 . ?在 SEM 下 , 疣状突起形成明显地簇生小群
⋯⋯⋯⋯⋯⋯⋯⋯⋯6 . 亮叶珠藓 Bartramia halleriana
6 . ?在 SEM 下 , 疣状突起不形成明显地簇生小群
⋯⋯⋯⋯⋯⋯⋯⋯⋯7 . 直叶珠藓 Bartramia ithyphylla
〔参 考 文 献〕
Adam SB, Magda JK , Zoltan T, et al , 1993 . An Atlas of Recent Eu-
ropean Bryophyte Spores [ M ] . Budapest: the Academic Press,
321
Cros ?by MR , Magill RE , Allen B , et al , 1999 . A checklist of the
Mosses [ M] . St .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Eddy ?A , 1996 . A Handbook of Malesian Mosses [M ] . London: Natu-
ral History Museum, 277
Erdt ?man G, 1965 . Pollen and Spore Morphology?Plant Taxonomy,
Gymnospermae, Bryophyte ( text) , An Introduction to Palynology,
Ⅲ [M ] . Stockholm: Almqvist and Wiksell
Grif ?fin DⅢ , Buck WR , 1989 .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studies on
the Bartramiaceae [ J ] . Bryologist, 92 : 368—380
Hiro ?hama T, 1977 . Spore Morphology of bryophytes observed by scan-
ning eletron microscope, I I . Bartramiaceae [ R ] . Nat . Sci .
Mus ., Tokyo, Ser . B . Bot, 3 : 37—44
Redf ?earn PL , Tan BC & SH , 1996 . A newly update and annotated
checklist of Chinese mosses [ J ] . Hattori Bot Lab, 79 : 163—357
Virt ?anen V , 2000 . Taxonomic Studies of the Bartramiaceae, Bryopsida,
Dissertation [M ] . University of Helsinki 2000 . nestr . 31
图版说明
图版 I: 1~15 珠藓科 5 种植物孢子扫描电镜照片
1~2 . 亮叶珠藓 ; 3~7 . 直叶珠藓 ; 8~12 . 单齿小珠藓 ; 13~
14 . 珠状泽藓 ; 15 . 偏叶泽藓
1 , 3 , 6 . 远 轴 面 ; 2 , 4 , 7 , 11 , 12 , 14 . 外 壁 纹 饰 ; 5 , 8 ,
15 . 侧面观 ; 9 , 10 , 13 . 近轴面
图版 II: 16~30 珠藓科 4 种植物孢子扫描电镜照片
16~18 . 偏叶泽藓 ; 19~22 . 卷叶泽藓 ; 23~27 . 细叶泽藓 ; 28
~30 . 寒地平珠藓
16 , 23 , 28 , 29 . 远 轴面 ; 17 , 19 , 27 . 侧 面 观 ; 18 , 22 , 25 ,
26 , 30 . 外壁纹饰 ; 20 , 21 , 24 . 近轴面
Explanation of Plates
Plate Ⅰ : 1 - 15 . Spore morphology of five species of the Bartramiaceae
under SEM
1 - 2 . Bartramia halleriana; 3 - 7 . Bartramia ithyphylla; 8 - 12 . Bar-
tramidula bartramioides; 13 - 14 . Philonotis bartramioides; 15 . Philo-
notis falcate
1 , 3 , 6 . distal view; 2 , 4 , 7 , 11 , 12 , 14 . exineornamentation of
spore; 5 , 8 , 15 . lateral view; 9 , 10 , 13 . proximal view
Plate Ⅱ : 16 - 30 . Sporemorphology of four species of the Bartramiaceae
under SEM
16 - 18 . Philonotis falcate; 19 - 22 . Philonotis revoluta ; 23 - 27 . Phi-
lonotis thwaitesii ; 28 - 30 . Plagiopus oederi (Brid .) Limpr .
16 , 23, 28 , 29 . distal view; 17 , 19 , 27 . lateral view; 18 , 22 ,
25 , 26 , 30 . exineornamentation of spore; 20 , 21 , 24 . proximal view
5845 期 裴林英等 :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
裴林英等 : 图版Ⅰ PEI Lin-Ying et al : Plate Ⅰ
684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8 卷
裴林英等 : 图版Ⅱ PEI Lin-Ying et al : Plate Ⅱ
7845 期 裴林英等 : 七种中国珠藓科植物孢子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