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active component group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of Mori Foliu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桑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78·
桑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季 涛 1,宿树兰 1*,郭 盛 1,欧阳臻 2,钱大玮 1,唐于平 1,段金廒 1*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
心,江苏 南京 210023
2. 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桑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常用药食两用中药品种之一,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
视。随着桑叶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开发的发展,其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效应成分群与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在前
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桑叶对其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
归纳与分析。桑叶生物碱类成分是桑叶中调节血糖最为显著和明确的一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其次是桑叶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
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而桑叶多糖类成分则间接地起到降血糖作用。以期为桑叶调控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深入
研究提供指引,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桑叶;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功效成分群;降血糖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4;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5)05 - 0778 - 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05.027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active component group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of Mori Folium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JI Tao1, SU Shu-lan1, GUO Sheng1, OUYANG Zhen2, QIAN Da-wei1, TANG Yu-ping1, DUAN Jin-ao1
1. 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National and Local Collaborative
Engineering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Formulae Innovativ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Mori Folium (mulberry leaves or the leaves of Morus alba) as on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food raw materials, i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rn to the majority of
scientists. With deepening the bas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Mori Folium, the bioactive component group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of Mori Folium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 continue to be reveal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w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understand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nd the active component group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of Mori Foliu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and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ri Folium resource.
Key words: Mori Folium; diabetes; diabetic complication; bioactive component groups; hypoglycemic effect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并有“苦渴数饮”“热中善饥”“善食
而瘦”等症状描述。其病因在于“五脏皆柔弱者,善
病消瘅”的体质因素和“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
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的饮食因素以及“怒则气
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
肤,故为消瘅”的情志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收稿日期:2014-09-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3889,3097388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873)
作者简介:季 涛(1989—),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药功效物质基础研究。Tel: 18351895029 E-mail: nianningtao@163.com
*通信作者 宿树兰 E-mail: sushulan@njutcm.edu.cn
段金廒 E-mail: dja@njutcm.edu.cn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79·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分
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
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其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和糖
尿,同时包括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的紊乱,常
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眼及神经病变、冠心病、脑血
管病变等。目前临床上以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
疗糖尿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均存在疗效低、耐
用性低、毒副反应较大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驱除
病因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研究开发既能调
控血糖又能防治并发症发生的低毒副作用的药物,
成为目前糖尿病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热点。而中
医药治疗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重要途径和
手段。
桑叶Mori Folium 为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 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其性寒、味甘苦,
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是临
床常用中药之一。自古以来,中医就用桑叶治疗消
渴证,《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治消
渴”。现代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的以 1-脱氧野尻霉
素(1- deoxynojirimycin,1-DNJ)为代表的生物碱类
成分具有显著的调节血糖的作用;桑叶黄酮类、多
糖类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
作用[2]。此外,桑叶中尚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植
物甾醇类、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3-4]。药理
活性评价表明,桑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压、
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5-7],且具有作用温和、
持久、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多成
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色和优势。本文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8-10],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桑叶防治糖尿病的功效成
分群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
桑叶调控血糖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提
供指引,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桑叶抗糖尿病的功效成分
1.1 生物碱类
桑叶中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是抗糖尿病的主要
活性成分之一。多羟基生物碱及其苷类化合物集中
分布于桑属植物的亲水性较强部位,常与氨基酸、
甜菜碱等其他化合物共存。根据化合物结构特点,
又可分为多羟基哌啶类、多羟基吡咯烷类和多羟基
降托品烷类[11]。由于其结构具有与糖类似的多羟基
结构,C-2 位被还原,故多被看成含氮糖类化合物,
其中代表性成分为 1-DNJ,尚存在其系列衍生物。
目前已从桑叶中分离获得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如
DNJ、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吡喃
半乳糖苷-1-DNJ、荞麦碱(fagomine)、1,4-二脱氧-
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脱氧-1,4-亚胺基-
(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 1α,2β,
3α,4β-四羟基-去甲莨菪烷(去甲莨菪碱)[12-15]。
1.2 黄酮及其苷类
黄酮类物质是桑叶中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之
一,也是桑叶化学成分中研究最为深入、结构明确
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黄酮类
化合物,包括紫云英苷、槲皮素、芦丁、异槲皮苷、
山柰酚等及其相关衍生物[16-18]。另外,Doi 等[19]对
桑叶的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 9 种化合物,包
括 2 种新的异戊烯黄烷和异戊烯黄烷的糖苷。杨燕
等[20]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 等色谱方
法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 3 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核
磁共振谱、质谱等分析手段鉴定为去甲木菠萝黄酮
(norartocarpetin)、桑皮酮 C 和 6-香叶基芹菜素
(6-geranylapigenin)。
1.3 多糖类
桑叶多糖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类活性成分。路
国兵等[21]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降血糖活性
的均一多糖组分 MLPII,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
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
等 5 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 8.73∶1.04∶6.53∶
2.13∶1.00。欧阳臻等[22]将桑叶经过一系列处理得
到 MP11、MP12、MP13 多糖组分,经糖腈乙酰化
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知,MP11 由 L-鼠李糖、
阿拉伯糖、木糖、D-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其比例为 21∶163∶3∶3∶1∶20;MP12 由 L-鼠李
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比例为 3∶1;MP13 主要由 L-
鼠李糖组成。赵明等[23]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
PMP11、PMP12,前者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
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 2.27∶1.59∶1;后
者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其摩尔比为 1∶1.56∶1.57∶1.08。
2 桑叶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2.1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1.1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中医认
为,糖尿病的产生系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的
体质因素,以及后天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
度等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是由肺、胃、肾
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其基本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80·
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
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24]。消
渴证的病因病机如图 1 所示。
2.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 型糖
尿病是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而引发的,并非由单一
病理生理机制所致。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
岛素抗性和胰岛 β细胞功能受损所致,且胰岛 β细
胞功能受损是 2 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
岛 β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脂毒性和糖毒
性[25-26]。脂毒性是进入胰岛 β细胞的游离脂肪酸超
过了其对脂肪酸氧化的能力,从而导致过多的脂质
在细胞内堆积,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糖毒性是血
糖升高,增加细胞内的糖量,抑制 β细胞的分泌,
加重和诱发 β细胞凋亡,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使胰
岛素受体数及受体后反应过程下调,均可进一步加
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图 2)。


图 1 消渴证的病因病机
Fig. 1 Pathogenic factor and mechanism of diabetes

图 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Fig. 2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2.2 桑叶功效成分群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2.2.1 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是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
糖尿病的,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
上的各种 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类降解为葡萄糖
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
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27]。研究表明,桑叶提取
物中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效应成分均具
有一定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生物碱类成分活性
最为显著[28-29]。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结合↓
胰岛素分泌↓
组织对胰岛
素反应↓
肝糖输出↓
组织利用糖
胰岛细胞 β
功能损害
高血糖症
(餐后/空腹)
糖尿病基因
高血糖毒性
胰岛素
分泌不全
糖尿病
并发症
基础高胰岛
素血症 糖尿病基因
肥胖基因
环境因素
脂毒性 糖毒性
持续
高血糖
继发因素
遗传因素
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
醇酒厚味
五志过极
郁而化火
劳逸过度
房事不节
禀赋不足
素体阴虚
药石所伤
壮阳之品
久病血瘀
酿成内热
消骨耗精
心境愁郁
内火自然
肾精亏损
虚火内炽
五脏柔弱
善病消瘅
耗伤肾阴
瘀血阻滞
水津不步
消渴证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81·
1-DNJ 是从桑叶、桑枝和桑根中分离获得的多羟
基生物碱,是一种极性较大的糖类似物,为强效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人体内糖分的转化,
降低空腹血糖,并能明显抑制餐后血糖急剧上升[30]。
日本学者宫原知江子[31]通过采用自然发病且
症状类似成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症的大鼠进行研
究,结果发现 1-DNJ 能与小肠中麦芽糖酶、蔗糖酶
和乳糖酶等 α-糖苷酶结合,使二糖不能进一步分解
为单糖而被吸收,从而明显地抑制了餐后血糖值急
剧升高现象;并发现 1-DNJ 抑制二糖分解酶活性使
血糖水平降低的机制为食物和 1-DNJ同时被摄入消
化道时,当食物到达小肠后被分解成二糖,由于 α-
糖苷酶与 1-DNJ的亲和力大于 α-糖苷酶与二糖的亲
和力,因此 1-DNJ 与 α-糖苷酶优先结合,从而阻碍
了 α-糖苷酶与二糖的结合,降低二糖的分解而直接
进入大肠。可见,由于 1-DNJ 的作用使得进入血液
的葡萄糖量降低,从而使血糖值降低[32]。Chen 等[33]
对含 N-糖化合物对 STZ 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
糖机制的研究发现,N-Me-DNJ、GAL-DNJ 和
fagomine 均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GAL-DNJ 的降血
糖作用机制与抑制 α-糖苷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2.2.2 促进胰岛素释放 陈福君等[34]从桑叶中提
取桑叶多糖(TMP)给予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
鼠,结果表明 TMP 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且可
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耐糖量,增加肝糖原而降低葡萄
糖量,以及升高正常大鼠血浆中胰岛素水平。TPM
降血糖作用机制与促进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密切
相关。路国兵等[35]探究桑叶多糖(MLPII)对糖尿
病模型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桑叶多糖(MLPII)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肝
脏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胰岛素的释放和肝脏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尚有研
究报道[36-37],桑叶多糖可通过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而提
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 β-细胞修复,
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脏己糖激酶
(HK)、肝脏丙酮酸激酶(PK)活性等综合作用,
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原合成增加,葡萄糖
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
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2.2.3 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骨胳肌、脂
肪组织、肝脏细胞是利用葡萄糖的主要外周组织,
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在 2 型糖尿病人
体内显著受损。研究表明,桑叶黄酮类成分可发挥
拟胰岛素样作用,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降低血糖水平。宫司进之[38]制备了大花紫薇和桑叶
提取物的混合物(1∶l),观察了对大鼠血糖值的影
响。结果表明大花紫薇和桑叶提取物的混合物对四
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升高具有抑制作
用,混合物中的 corosol 酸和 maron A 对四氧嘧啶障
碍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以及维持某种程度的胰岛素
分泌作用。这两种物质通过提高末梢组织的胰岛素
利用能力以及促进糖转运而降低血糖水平。
2.2.4 促进胰岛 β-细胞的修复 李先佳等[39-40]采用
桑叶总黄酮给予链脲佐菌素诱导 2 型糖尿病模型大
鼠,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具有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胰
岛 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
抗凋亡基因 Bcl-2 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 Bax 表达
有关,从而缓解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胰岛
β 细胞修复,保持胰岛 β 细胞及结构完整,减轻 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状态。且还通
过降低胰岛素量,增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
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并降低血糖,由此降低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担,一定程度地保护了胰岛 β
细胞功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调节糖代
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2.2.5 抑制非酶蛋白糖基化作用 糖尿病的慢性持
续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血液中葡萄糖醛基或酮基与体
内蛋白质分子中赖氨酸或羟赖氨酸的 ε-氨基非酶结
合,即进行非酶糖基化反应。糖基化早期葡萄糖与
蛋白质结合,形成可逆的早期糖基化产物,进而发
生重排、交联,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AGEs 过度产生和积累是器官老化和糖尿
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抑
制蛋白非酶糖基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
有十分重要意义。桑叶中黄酮化合物降血糖的机制
与体外蛋白糖基化抑制作用相关,其可能通过清除
自由基,增加 SOD 等抗氧化酶类活性,阻止蛋白
糖基化等途径而发挥作用[41]。
2.2.6 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 罗明琍[42]通过研究
证实,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是参与糖尿
病发病机制的重要通路。在糖尿病状态下胰岛 β细
胞中氧化应激能导致 JNK 激活,损害核内胰岛素信
号通路,从而使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破坏胰
岛素合成。此外,JNK 的激活可使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lser307 位点磷酸化,导致胰岛素抵抗。而桑叶中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82·
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对 JNK 信号通路中 JNK、
IRS-1、Akt-1、PDX-l mRNA 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
可能是桑叶降低血糖、保护和修复胰岛细胞功能的
分子机制,其中通过调控 IRS-1 可以增加机体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通过调控 JNK、Akt-1、PDX-1 可以
增加机体对胰岛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功能,进而促进
胰岛功能的发挥。
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调节机
体能量代谢的平衡方面起总开关的作用。在肌肉和
肝脏中,AMPK 的活化增强了葡萄糖的摄取,调节
肝葡萄糖的转化,增强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脂
肪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保
证机体糖代谢的稳定[43]。MA 等[44-45]的研究表明,
桑叶提取物激活了 AMPK 及其下游酶 AS160 的磷
酸化,从而促使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转位,
促进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稳定体内血糖水
平。Tsuyoshi 等[46]发现 1-DNJ 和 meDNJ 可以上调
AMPK 和脂联素的表达,激活 β-氧化系统,改善糖
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提示 1-DNJ 可激活
AMPK 磷酸化,促进 GLUT4 转位,从而改善胰岛
素敏感性。
3 结语与讨论
我国拥有丰富的桑叶资源,其防治消渴证的功
效临床疗效确切、显著。现代研究表明,桑叶防治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多效应成分群主要包括:生物
碱类、黄酮及其苷类、多糖类等;其经过多途径的
作用机制而发挥整体综合作用(图 3),作用途径涉
及以下几方面:(1)抑制 α-糖苷酶活性;(2)促进
胰岛素的分泌;(3)改善胰岛功能;(4)促进外周
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5)增强肝糖原的量。


图 3 桑叶多效应成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整体调节
Fig. 3 Whole regulation of components in Mori Folium with multiple function on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目前,尽管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由
于该病证病因的复杂性,导致糖尿病的病理分子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待于系统认识和揭示。而代谢
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现代方法
和技术,其通过研究疾病引起或服药后体内内源性
代谢物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机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
状态的变化,探索代谢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进而
阐明疾病及药物作用的靶点和过程,揭示疾病的发
病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47]。2 型糖尿病的代谢组学
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 2 型糖尿病
的发病机制,同时还可辅助临床上对 2 型糖尿病的
诊断及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作用靶点[48]。
桑叶具有良好的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
理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标的
综合调节作用。因此,运用建立在系统生物学与计
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药理学、代谢
组学等方法技术,针对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
协同作用的特点,利用生物分子网络、疾病、药物
的整体关联来预测致病基因、药物靶标,揭示其药
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从而阐明桑叶多组分如
何实现其整合效应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和整
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Hansen K B, Vilsboll T, Knop F K. Incretin mimetics: A
桑叶
黄酮及
其苷类
生物碱
多糖
抑制蛋白糖基化
抑制糖苷酶活性
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 β胰岛细胞修复
改善胰岛素抵抗
促胰岛素增敏
调节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83·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eview [J].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Targets Ther, 2010, 3: 155-163.
[2] 程凤银, 叶盛英. 桑叶抗糖尿病研究概况 [J]. 药学实
践杂志, 2005, 23(2): 71-74.
[3] Imran M, Khan H, Shah M,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ertain Morus species [J]. J
Zhejiang Univ Sci B: Biomed Biotechnol, 2010, 11(12):
973-980.
[4] 宿树兰, 段金廒, 欧阳臻, 等. 我国桑属 (Morus L) 药
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
14(7): 1-6.
[5] 马丽丽, 邹欣蓉, 刘 琼, 等. 桑树资源在预防和治疗
2 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J]. 中草药 , 2014, 45(22):
3337-3342.
[6] 欧阳臻, 李永辉, 宿树兰, 等. 桑叶多糖的含量测定
[J]. 食品科学, 2003, 24(11): 118-120.
[7] Zhang L L, Bai Y L, Shu S L, et al. 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nucleosides, nucleobases, amino acids, and
alkaloids in mulberry leaf by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J Sep Sci, 2014, 37(11): 1265-1275.
[8] 原爱红, 黄 哲, 马 骏, 等. 桑叶黄酮的提取及其降
糖作用的研究 [J]. 中草药, 2004, 35(11): 16-18.
[9] 白永亮, 段金廒, 宿树兰, 等. 桑叶干燥过程中黄酮类
和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分析 [J]. 中药材 , 2014,
37(7): 1158-1163.
[10] 张丽丽, 白永亮, 宿树兰, 等. 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
定项下色谱条件的优化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14,
34(4): 717-722.
[11] Asano N, Tomioka E, Kizu H, et al. Sugars with
nitrogenin the ring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Morus
bombycis [J]. Carbohydrate Res, 1994, 253: 235-245.
[12] Asano N, Oseki K, Tomioka E, et al. N-containing sugars
from Morus alba and their 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J]. Carbohydr Res, 1994, 259(2): 243-255.
[13] Asano N, Yamashita T, Yasuda K, et al. Polyhydroxylated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trees (Morus alba L.)
and silkworms (Bombyx mori L.) [J]. J Agric Food Chem,
2001, 49(9): 4208-4213.
[14] Nitra N, Kornkano K, Wiroje K, et al.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1-deoxynojirimycin in mulberry leave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4(4): 853-858.
[15] Tadashi Y, Huong D, Patcharee T, et al. Simple, selective,
and rapid quantification of 1-deoxynojirimycin in
mulberry leaf products by high-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 [J]. J Food Sci, 2010, 75(3): 246-250.
[16] 欧阳臻, 陈 钧.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 [J]. 江苏大学学报, 2003, 24(6): 39-44.
[17] 邱 进, 王晓静, 王元书, 等. 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成药, 2008, 30(9): 1-2.
[18] Dugo P, Donato P, Cacciola F,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phenolic fraction of Morus alba leaves extracts
by HPLC coupled to a hybrid IT-TOF MS system [J]. J
Sep Sci, 2009, 32(21): 3627-3634.
[19] Doi K, Kojima T, Makino M, 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leaves of Morus alba L. [J]. Chem
Pharm Bull, 2001, 49(2): 151-153.
[20] 杨 燕, 王洪庆, 陈若芸. 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J].
药学学报, 2010, 45(1): 77-81.
[21] 路国兵, 任春久, 崔为正, 等. 桑叶多糖 MLP II 的基本
结构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J]. 蚕业科
学, 2011, 37(6): 1053-1060.
[22] 欧阳臻, 陈 钧, 李永辉. 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
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5, 26(3): 181-184.
[23] 赵 明, 常 钰, 王佩香, 等. 桑叶多糖 PMP12的分离
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J]. 江苏大学学报, 2010, 20(2):
153-156.
[24] 朱琳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D]. 北京: 北京
中医药大学, 2013.
[25] 刘佩文, 余学锋. 从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谈糖尿病治
疗的新策略 [J]. 医学与哲学, 2008, 29(2): 10-13.
[26] 孙 志, 马 丽, 邱玉芹, 等.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
胰岛 β 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08,
14(9): 1371-1373.
[27] 刘新颖. 桑叶中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物质的提取方法及
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D]. 重庆: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8] 薛长勇, 刘英华, 张荣欣, 等. 桑叶黄酮对 α-糖苷酶活
性的影响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21): 4191-4193.
[29] 原爱红, 马 骏, 蒋晓峰, 等. 桑叶中糖苷酶抑制活性
组分的筛选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3): 223-227.
[30] 魏晓蕊. 桑叶中 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纯化及其降血
糖活性的研究 [D]. 扬州: 扬州大学, 2012.
[31] 宫原知江子. 桑叶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控作
用 [J]. 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1999, 21(4): 53.
[32] 饭冢幸澄. 桑叶对二糖酶的抑制作用 [J]. 国外医学:
中医药分册, 2006, 43(3): 54-61.
[33] Chen F, Kimura M, Nakashima N, et al. Potentiating effects on
pilocarpine-induced saliva secretion, by extracts and N-containing
sugars derived from mulberry leaves, in streptozocin-diabetic mice
[J]. Biol Pharm Bull, 1995, 18(12): 1676-80.
[34] 陈福君, 卢 军, 张永煜. 桑的药理研究 (I)-桑叶降血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6 卷 第 5 期 2015 年 3 月

·784·
糖有效组分对糖尿病动物糖代谢的影响 [J]. 沈阳药科
大学学报, 1996, 13(1): 24-27.
[35] 路国兵, 任春久, 崔为正, 等. 桑叶多糖 MLP II 对糖尿
病模型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J]. 蚕业科
学, 2012, 38(1): 116-121.
[36] 陈玲玲, 刘 炜, 陈 建, 等. 桑叶黄酮对糖尿病小鼠
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11): 835-838.
[37] 陈建国, 步文磊, 来伟旗, 等. 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
其机制研究 [J]. 中草药, 2011, 42(3): 515-520.
[38] 宫司进之. 大花紫薇和桑叶提取物对大鼠血糖值的影
响 [J]. 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2000, 22(4): 232.
[39] 李先佳, 任丽平, 于海英, 等. 桑叶总黄酮对 2 型糖尿
病大鼠胰岛 β 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J]. 医药导报,
2013, 32(6): 701-704.
[40] 穆晓燕, 李先佳. 桑叶总黄酮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 β
细胞的影响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1):
213-216.
[41] 俞灵莺. 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效应的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42] 罗明琍. 桑叶有效部位降血糖作用与 JNK 信号通路的
关系 [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43] 方 飞. 桑叶有效部位改善 HepG2 胰岛素抵抗及其机
制的研究 [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4] Ma X, Iwanaka N, Masuda S, et al. Morus alba leaf
extract stimulates 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isolated rat skeletal muscle [J]. J Ethnopharmacol, 2009,
45(2): 54-59.
[45] Ma X, Egawa T, Kimura H, et al. Berberine-induced
activation of 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glucose transport in rat skeletal
muscles [J]. Metabolism, 2010, 59(11): 1619-1627.
[46] Tsuyoshi T, Yumiko N, Taro H, et al. Intake of
1-deoxynojirimycin suppresses lipid accumula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beta-oxidation system in rat liver
[J]. J Agric Food Chem, 2009, 57(22): 11024-11029.
[47] 黄晓晨, 宿树兰, 段金廒, 等.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若干
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J]. 中草药 , 2014,
45(2): 147-153.
[48] 王广基, 郝海平, 阿基业, 等. 代谢组学在中药方剂整
体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J]. 中国天然
药物, 2009, 7(2):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