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461·
• 药剂与工艺 •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廖正根,陈绪龙,赵国巍,祝婧云,梁新丽,钟绍金,曹运朝
江西中医学院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目的 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
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 III
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
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 61.4~23.5 μm。
关键词:骨碎补;超微粉碎;物理特性;体外溶出;柚皮苷
中图分类号:R28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1)03 - 0461 - 05
Influence of superfine grind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ynariae Rhizoma
LIAO Zheng-gen, CHEN Xu-long, ZHAO Guo-wei, ZHU Jing-yun, LIANG Xin-li, ZHONG Shao-jin,
CAO Yun-chao
Key Laboratory of Mordern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ing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olution rate between common powder and micropowder of
Drynariae Rhizoma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micropowder application and the control of paticle size. Methods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hygroscopicity, and powder morphology of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olution behavio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article size on powd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olution of Drynariae Rhizoma powder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on powder and micropowder in powd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olution rate. In
addition to the micropowder III, the dissolution rat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ringin in micropowde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mmon powder of Drynariae Rhizoma. Conclusion An appropriate degree of microniz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dissolu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Drynariae Rhizom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nization technology to Drynariae Rhizoma is feasible. The
particle diameter (D90) of the micropowders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61.4—23.5 μm.
Key words: Drynariae Rhizoma; superfine grind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dissolution; naringin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enaria fortunei
(Kunze)J.Sm.的干燥根茎,是较常用中药,具有补
肾强骨,续伤止痛之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
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等症[1]。
超微粉体技术是应用于中药领域中的一项新技
术[2]。中药材经超微粉碎可改善其加工性能,使细
胞壁与细胞内成分分离,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可直接
接触溶媒而溶出,加快活性成分的溶出,提高活性
成分生物利用度和中药材的利用率[3-6]。然而,药材
粉碎过细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由于粒度的减小,
粉体颗粒的表面组成或结构发生变化,使其许多性
质如表面活性、聚结性、吸湿性等发生改变,这些
性质的改变可能不利于后续加工和活性成分溶出。
因此,研究中药超微粉工艺及控制合适的粉碎程度
收稿日期:2010-05-22
基金项目:“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432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7054);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
项目(2008BB24800);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GJJ10214);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计划(2010A101)
作者简介:廖正根(1967—),男,江西新余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
Tel: (0791)7119011 Fax: (0791)7118658 E-mail: lyzlyg@163.com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462·
是必要的。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粒度骨碎补粉体学特
征及体外溶出行为的比较研究,为骨碎补超微粉体
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进一步为其他中
药材的超微粉碎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SYFM—8II 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济南倍力
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RT 静音粉碎机(荣聪精密
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
国安捷伦),BT—9300H 激光粒度仪(丹东市百特
仪器有限公司),ZRS—8G 智能溶出仪(天津大学
无线电厂),S—3500N 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
公司)。
骨碎补药材(四川大千药业提供)经江西中医
学院张寿文副教授鉴定为正品;柚皮苷对照品(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22-200610);乙
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
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粉体的制备与粒度测定[7]
取一定量骨碎补药材,用 RT 静音粉碎机粉碎,
过 80 目筛,得到的初粉再以静音粉碎机粉碎后过
100 目标准筛,即得普通粉(细粉);另取过 80 目
筛的初粉 500 g,投入药物超微粉碎机粉碎,温度为
0 ℃,分别粉碎 4、10、20 min,所得的粉体分别
称为微粉 I、微粉 II 和微粉 III。所有粉体均采用
BT—9300H 型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其分布。粒径
测定结果:细粉的 D90为 97.4 μm,微粉 I、微粉 II
和微粉 III 的 D90 分别为 61.4、23.5、9.2 μm。粒径
分布结果见图 1。
2.2 粉体的 SEM 观察
分别取 4 种粉体少许铺于 SEM 样品台上,喷
金镀膜后置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粒径分布骨碎补粉
体的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果见图 2。可以看出骨碎
补细粉颗粒较大、组织块清晰可见、形状不规则、
粒径不均匀,可见原药材的粉体特征;而经超微粉
碎后,粒径明显变小,但大小不均匀,有少量聚结
的现象。
2.3 粉体休止角及堆密度的测定
休止角(θ)是评价粉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认为 θ<30°时流动性很好,θ>45°时流动性
差,但实际生产中 θ<40°就可满足生产过程中流
动性的需求。粉体的黏着力和流动性与其堆密度有
一定的关系,随着粉体堆密度的增大,其黏着力随
图 1 细粉(A)、微粉 I(B)、微粉Ⅱ(C)
和微粉Ⅲ(D)的粒径分布
Fig. 1 Particl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fine powder (A),
ultrafine powder I (B), ultrafine powder II (C), and
ultrafine powder III (D) of Drynariae Rhizoma
图 2 细粉(A)、微粉 I(B)、微粉Ⅱ(C)
和微粉Ⅲ(D)的扫描电镜图
Fig. 2 SEM of fine powder (A), ultrafine powder I (B),
ultrafine powder II (C), and ultrafine powder III (D)
of Drynariae Rhizoma
之减小,而粉体的流动性随之变好。按文献经典方
法[8-9],分别取 4 种粉体适量,用固定漏斗法,测定
高度和宽度,平行 3 次,计算 θ;分别称取 4 种粉
体适量,置 50 mL 量筒中,连续操作 3 次,测定其
A B
C D
0.1 1.0 10.0 100.0 0.1 1.0 10.0 100.0
粒径/ μm 粒径/ μm
0.1 1.0 10.0 100.0 0.1 1.0 10.0 100.0
粒径/ μm 粒径/ μm
C D
A B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463·
体积,计算堆密度。测定结果见表 1。骨碎补粉体
流动性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变弱,微粉化对骨碎补粉
体的流动性有不利影响。
表 1 骨碎补粉体休止角及堆密度的测定( 3=± n , sx )
Table 1 Repose angle and bulk density of Drynariae
Rhizoma powder ( 3=± n , sx )
粉碎规格 θ /(°) 堆密度/(g·cm−3)
细粉 42.799±1.014 0.573±0.030
微粉 I 43.592±0.981 0.558±0.003
微粉 II 45.071±1.225 0.388±0.003
微粉 III 46.419±2.013 0.355±0.019
2.4 粉体吸湿速率的测定
在已称定的扁称量瓶底部分别放入厚约 3 mm
已干燥至恒定质量的不同粒度的骨碎补粉体,准确
称定后置于盛有相对湿度为 75%氯化钠过饱和溶液
的干燥器中恒温 25 ℃保存,定时称定质量,直至
吸湿平衡为止,计算吸湿率,并绘制吸湿率曲线。
由图 3 可知,骨碎补细粉、微粉 I、微粉 II、微
粉 III 的吸湿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细粉>微粉 I≈微
粉 II>微粉 III。将吸湿率曲线的数据进行方程拟合
时,发现方程 ω=a t2+b t+c 拟合效果较好,对时
图 3 骨碎补粉体的吸湿率曲线
Fig. 3 Curve diagram of moisture absorption
of Drynariae Rhizoma powders
间一阶求导得到吸湿速率方程 v=2a t+b,式中 ω
为吸湿量,t 为时间,a、b、c 分别为常数[10]。对骨
碎补细粉、微粉 I、微粉 II 和微粉 III 的吸湿数据进
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可见,除微粉 I 外,骨
碎补微粉的初始吸湿速率均比细粉小,初始吸湿速
率随粉体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吸湿速率随吸湿时间
的增加而减小。当 v=0 时,吸湿达到平衡,根据吸
湿速率方程计算可知,3 种微粉达到吸湿平衡的时
间均大于细粉。
表 2 各粉体吸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oisture absorption data of Drynariae Rhizoma powders
样 品 吸湿方程 r 吸湿速率方程 初始吸湿速率/(g·h−1)
细粉 ω=-0.001 2 t2+0.203 5 t+4.503 8 0.962 1 v=-0.002 4 t+0.203 5 4.503 8
微粉 I ω=-0.001 1 t2+0.191 1 t+4.658 2 0.949 9 v=-0.002 2 t+0.382 2 4.658 2
微粉 II ω=-0.001 3 t2+0.220 5 t+3.575 6 0.953 2 v=-0.002 6 t+0.441 0 3.575 6
微粉 III ω=-0.001 3 t2+0.214 4 t+3.285 0 0.955 8 v=-0.002 6 t+0.428 8 3.285 0
2.5 骨碎补粉体中柚皮苷的测定
2.5.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AlltimaTM C18(250
mm×4.6 mm,5 µ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
(25∶75),体积流量 1.0 mL/min,柱温 25 ℃,进
样量 20 µL,检测波长 283 nm。色谱图见图 4。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柚皮苷对照品
6.34 mg,置于 50 mL 量瓶中,加 70%甲醇溶解并定
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126.8 μg/mL 对照品储备液。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体约 0.2 g,精
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70%甲醇 20
mL,密塞,称定质量,摇匀,加热回流 30 min,放
冷,再称定质量,用 70%甲醇补足减失质量,摇匀,
静置,取上清液用 0.45 μm 微孔虑膜滤过,即得。
*- 柚皮苷
*- naringin
图 4 柚皮苷对照品(A)和样品(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Fig. 4 HPLC chromatograms of naringin reference
substance (A) and sample (B)
0 40 80 120
t / h
14
12
10
8
6
4
2
0
累
积
吸
湿
率
/ %
A B
0 5 10 0 5 10
t / min
* *
细粉
微粉 I
微粉 II
微粉 III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464·
2.5.4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
储备液 0.5、1.25、2.5、3.5、5.0 mL,置 10 mL 量
瓶中,加 7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系列柚皮
苷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以进样质量浓度为
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 Y=37.632 X+54.97(r=0.999 8)。结果
表明柚皮苷在 6.34~63.4 μg/mL 呈良好线性关系。
2.5.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柚皮苷质量浓度为
31.7 μg/mL 对照品溶液 20 μL,重复进样 6 次,测
定其峰面积,计算 RSD 为 0.63%。
2.5.6 重现性试验 取骨碎补细粉,平行制备供试
品溶液 5 份,进样测定,结果柚皮苷平均质量分数
为 0.68%,RSD 为 1.21%。
2.5.7 稳定性试验 取骨碎补细粉,制备供试品溶
液,分别于 0、2、4、8 h 进样,测定柚皮苷峰面积,
计算 RSD 为 1.1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8 h 内稳定。
2.5.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骨碎补细粉 9
份,均分为 3 组,各组分别加入柚皮苷对照品储备
液 110、130、150 μL,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结
果柚皮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0%,RSD为1.35%。
2.5.9 样品测定 取 4 种粉体,分别制备供试品溶
液,各平行 3 份。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
品溶液各 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计
算,细粉、微粉 I、微粉 II、微粉 III 中柚皮苷的质
量分数分别为 0.68%、0.50%、0.53%、0.56%。
2.6 溶出度测定
采用桨法测定 4 种粉体的溶出度。量取 250 mL
经脱气处理的蒸馏水,注入溶出杯内,加热使溶剂
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在 100
r/min。每种粉体准确称取 6 份,分别投入 6 个溶出
杯中,将浆伸入溶出杯中,立即开始计时,分别于
5、10、20、30、40、60 min 定时定点取样 1 mL,
同时补加同温等量的蒸馏水,样品用 0.45 µm 微孔
滤膜滤过,取续滤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
图,以峰面积计算各个时间点的累积溶出率。绘制
累积溶出率曲线,结果见图 5。
图 5 骨碎补中柚皮苷在水中的溶出曲线
Fig. 5 Dissolution curves of naringin
from Drynariae Rhizoma in water
2.7 溶出数据分析
根据威布尔分布函数的处理方法,计算出溶出
参数 t50、tD、m、r(t50、tD分别为药物溶出 50%和
63.2%所需时间、m 为拟合曲线的形状参数),分别
对 4 种粉体的溶出参数(t50、tD)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3、4。可知,微粉 I 溶出较快,t50<3 min;
微粉 III 溶出最慢,tD为 17.22 min。溶出速度大小
顺序为微粉 I>微粉 II>细粉>微粉 III。不同粒径
的粉体溶出参数 t50、tD 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表明即使同是超微粉体,因粒径不同,均可
导致药物的内在质量产生较大差异。
3 讨论
骨碎补超微粉体吸湿速度和平衡吸湿量随着粒
表 3 溶出参数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solution parameters
溶出参数
粉碎规格
t50 tD m r
细粉 8.27 14.83 0.662 1 0.999 3
微粉 I 2.72 4.56 0.708 7 0.997 4
微粉 II 6.30 9.39 0.926 2 0.993 3
微粉 III 17.22 26.34 0.862 2 0.996 8
表 4 溶出参数的方差分析结果
Table 4 Variance analyses on dissolution parameters
参数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 差 F 值 显著性
t50 组间 685.383 3 3 228.461 1 29 786.320 0 P<0.01
组内 0.153 4 20 0.007 7
tD 组间 1 578.719 0 3 526.239 8 3 005.982 0 P<0.01
组内 3.501 3 20 0.175 1
0 20 40 60
t / h
120
100
80
60
40
20
0
累
积
溶
出
率
/ %
细粉
微粉 I
微粉 II
微粉 III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465·
径的减小而减小,与一般的吸湿规律相反。可能是
由于粉体紧密度提高、孔隙率减小,导致比表面积
减小,因而可以降低微粉的吸湿速度和程度[11]。
本实验测得细粉和超微粉体中柚皮苷的量有差
异,可能是超微粉碎过程中存在化学或机械化学效
应[12]。但是从溶出角度看,比较细粉和微粉 I,随
粉碎程度的加深,活性成分溶出速度和程度增大,
如微粉 I 的 tD远远小于细粉的。但是超微粉碎也不
是粒径越小越好,当粉碎程度进一步加深,比较微
粉 I 和微粉 III,由于微粉 III 在溶剂中发生团聚作
用,溶出速度和程度减小。
因此,研究中药超微粉碎工艺及选择合适的粉
碎程度是必要的。因为中药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的
药材其组织结构也不同,所含的成分也不相同,对
粉碎度要求也不同。结合骨碎补粉体学特征及溶出
行为可知,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 61.4~
23.5 μm。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10.
[2] 罗付生, 韩爱军. 超细粉体技术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
[J]. 中草药, 2001, 32(10): 941-943.
[3] 舒朝晖, 刘根凡, 马孟骅, 等. 中药超微粉碎之浅析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9): 823-827.
[4] 李 雅, 杨永华, 蔡光先. 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芪药材主
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J]. 中成药 , 2008, 30(2):
229-231.
[5] 赵伯涛, 钱 骅, 徐德然, 等. 超微冻干人参的粉体特
征、皂苷测定及功效研究 [J]. 中草药, 2008, 39(3): 380-
382.
[6] 刘 莹, 崔炯莫 李洪斌, 等. 白芨超微粉对大鼠实验
性胃溃疡的影响 [J]. 中草药, 2008, 39(3): 397-400.
[7] 廖正根, 张晓辉, 赵国巍, 等. 不同粒度红花粉体理化
性质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8): 602-
606.
[8] 张 强, 武风兰. 药剂学[M]. 第 5 版. 北京: 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 2005.
[9] 金万勤, 黄 芳, 郭产玮. 苍术、黄柏及二妙丸超细微
粉的生物学研究 [J]. 中草药, 2001, 32(4): 306-308.
[10] 杜若飞, 冯 怡, 刘 怡, 等. 中药提取物吸湿特性的
数据分析与表征 [J]. 中成药, 2008, 30(12): 1768-1771.
[11] 蒋且英, 廖正根, 赵国巍, 等. 吸湿原理及中药制剂防
潮方法研究概况 [J]. 中国药房, 2009, 18(33): 2626-
2628.
[12] 丁金龙, 孙远明, 杨幼慧, 等. 魔芋葡甘聚糖机械力化
学降解研究 [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 24(7): 621-623.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 4 种期刊为允许刊载处方药广告的第一批医药专业媒体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通知,中草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草药》
杂志、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现代药物与临床》、《药物评价研究》4 本期刊作为第一批医药专业媒体,允许发
布“粉针剂、大输液类和已经正式发文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购买和使用的品种以及抗生素类的处方药”广告。
电话:(022)27474913 23006821 传真:(022)23006821 联系人:陈常青
网址:www.中草药杂志社.中国;www.tiprpress.com E-mail: zcy@tipr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