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目前认为,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入脑主要有3条
通路:嗅神经通路、嗅黏膜上皮通路和血液循环通
路。鼻腔给药后药物分子滞留于嗅黏膜而易经前两
条通路进入嗅球和脑脊液,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
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可避免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
脏的首过效应,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发挥治疗作
用。川芎嗪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20,冰片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5425,两者的分量均小于1000,适于
鼻黏膜吸收,芎冰喷雾剂经鼻腔给药后能够迅速吸
收入脑可能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1] 徐慧聪.芎冰喷雾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388.
[2] 王宁生,谢 独,梁美蓉,等.冰片“佐使则有功”之实验研究
[J].中医杂志,1994,35(1):46.
[3] 许碧莲,王 晖,许卫铭.冰片对盐酸川芎嗪促透作用的研究
[J].中成药,2001,23:864.
[4] 许卫华,王 晖,许卫铭.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冰片的促进作
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5):434.
InfluenceofborneolonnasalabsorptionofLigustrazinee
LIUYude1,SUNHanjin2,LIRong,WUWei1,CHENHonggui1
(1.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2.GuangzhouRedCrosHospital,Guangzhou5102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evaluatetheinfluenceofborneolonnasalabsorptionenhancementofligustrazine.Method:Therats
wererandomlydividedinto3groups:Xiongbingnasalspraygroup(groupA),Chuanxiongnasalspraygroup(groupB)andXiongbing
groupbydecoctionintragastricadministration(groupC).Altheratsweredecapitatedatseveraltimepointsafteradministration.The
wholebrainsofratsweretakentohomogenateanddetectedtheconcentrationsofligustrazine.Result:ComparedwithgroupBandC,
groupAhasitscharacteristics:quickabsorption,quickdistributionandquickexcretionofligustrazine.Conclusion:Nasaladministra
tionisaquickactingwayforischemiccerebralvesselinsuficientia.Borneolpromotednasalabsorptionofligustrazineintobrain.
[Keywords] borneol;ligustrazine;nasaladministration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稿日期] 20070521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C144);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07YD12)
[通讯作者] 王宁,Tel:(0531)86305103,Email:sdwxwn@163.com
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分析复方丹参片中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的新方法
王 宁1,蔡绍松2,魏 红1,董海平2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2.济南金宏利实业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用声光可调(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
酚酸B的新方法。方法: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复方丹参片含量测定方法,以 HPLC测定其丹参酮ⅡA和丹酚
酸B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1)法建立NIR光谱与2个成分 HPLC分析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
进行含量预测。结果:建立的定量模型准确性好,丹参酮ⅡA、丹酚酸 B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是
·16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
00103,01868,决定系数分别是09873,09832,并对外部验正集样品进行外部验证,丹参酮ⅡA、丹酚酸B预测
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是 09743,09886。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好,RSD分别是 1756%,1980%和
1193%,1869%,预测回收率分别为1030%,990%。结论:AOTF近红外光谱法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
丹酚酸B含量预测结果较好,为中药生产过程的在线、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技术;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丹酚酸B;偏最小二乘法(PLS)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3026104
复方丹参片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常用中成
药,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药组成,大量的药理实验
证明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清
除自由基等作用,是丹参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1]。
2005年版《中国药典》以 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
[2],操作繁琐,分析周
期长。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由于不同厂家、不同
批号复方丹参片中药效成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致
使药品质量和疗效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当前
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高效、并适合现场检测的新
型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建立复方丹参片快速评价方
法和适应于生产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方法。
近红外(NIR)光谱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
绿色分析技术,并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应用于中药
分析 [47],以往多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第5代声光可调(AOTF)
近红外光谱仪,被称为“90年代近红外光谱仪最突
出的进展”。这种新型的近红外光谱仪具有结构简
单、体积小、重现性好和仪器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将过去必须在室内,且对温度、湿度、灰尘、防震均有
严格要求的各项检测转移到了生产在线和现场(室
外)。最近几年,AOTF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引进国
内,已开始应用于烟草及化工行业[8],本研究采用
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AOTFNIR)光谱分析技
术,建立快速、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药效成分丹参
酮ⅡA和丹酚酸 B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
便、分析迅速,体现了 AOTFNIR光谱分析技术可
用于现场快速分析的特点,为复方丹参片的快速定
量分析和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控制产品的质量
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AOTF便携式 Luminar5030-731近红外光谱
分析仪(美国 BRIMROSE公司),用于静止检测的
30mm有机玻璃样品槽(槽深8mm)和有机玻璃支
架,配套使用的 SNAP光谱采集软件和 CAMO化学
计量学软件。Waters1525色谱仪(美国 Waters公
司),W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
工作站。
丹酚酸B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111562200504,供含量测定用);丹参酮ⅡA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66200417,
供含量测定用);复方丹参片(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
公司提供);甲醇为色谱纯试剂;水为超纯水。
2 方法
2.1 收集样品 为消除建摸样品的含量范围和分
布对所建校正模型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除济南宏
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不同批号复方丹参片
样品以外,还摸拟车间生产条件在实验室制备部分
样品以拉大含量分布范围.共收集样品57批,将57
批样品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其中验证集5批均来
自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2.2 HPLC分析 将上述57个样品按2005年版
《中国药典》复方丹参片项下含量测定方法,采用
HPLC测定样品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每份
样品重复测定3次,相对偏差小于15%,以3次含
量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样品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的含量。
2.3 近红外光谱采集 每次取不同批次的样品10
片,研磨成粉状(过80目筛),分别倒入30mm的有
机玻璃样品槽中,用专用的有机玻璃槽盖将样品表
面抹平,在1100~2300nm扫描,扫描间隔为20
nm,扫描平均次数为100次。每个样品测1次,得
到57个样品的总光谱图,见图1。
3 结果与讨论
3.1 光谱预处理 在建立模型前,首先对扫描得到
的原始吸收光谱进行光谱预处理,以消除噪音和基
线漂移的影响。作者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
9点平滑法(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光谱图见图
2。经一阶导数处理可以很好的消除样品由于颜色
差别引起的光谱基线偏移和漂移。
·26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
图1 复方丹参片近红外光谱图
图2 复方丹参片的一阶导数光谱图
3.2 建立 PLS1数学模型 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光
谱数据与PHLC分析数据进行关联,采用偏最小二
乘法(PLS1),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用 The
Unscrambler定量分析软件建立模型。NIR和 HPLC
测定的异常值分别采用光谱影响值Leverage和化学
值误差Residual这2个统计量来检验剔除。经过异
常值的剔除进行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校正模型。
通过PLS1方法建立的(NIR)光谱校正模型,得
到的样品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 NIR光谱预测值
与HPLC分析值之间相关性良好,测定数据偏差较
小。丹参酮ⅡA 模型的主成分维数为 7,R
2 =
09873,RMSECV=00103,丹酚酸 B模型的主成
分维数为3,R2=09832,RMSECV=01868。校
正模型确立后,NIR光谱完成1次测量只需2min。
而HPLC测定以上2种成分需分别提取和测试,整
个测试过程约需4h。
3.3 检测模型效果 以PLS1建立的校正模型对5
份外部验正集样品进行分析。丹参酮ⅡA的测试结
果见表 1。NIR光谱预测值与 HPLC测定真值的
R2=09743。丹酚酸B的测试结果见表2。NIR光
谱预测值与HPLC测定真值的R2=09886。
由上述数据可见,NIR光谱预侧值与 HPLC分
析值之间相关性良好,测定结果趋于一致。
3.4 精密度试验 取1个预测样品,重复扫描20
表1 丹参酮ⅡA、丹酚酸B校正模型对外部验正
集样品的分析结果(n=5) %
成分 编号 预测值 化学值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丹参酮ⅡA 001 0246 0231 6494 0015
002 0263 0267 -1498 -0004
003 0196 0199 -1508 -0003
004 0201 0189 6349 0012
005 0179 0168 6548 0011
丹酚酸B 001 4085 4051 0839 0034
002 4647 4740 -1962 -0093
003 3362 3547 -5216 -0185
004 3394 3365 0862 0029
005 3048 2985 2111 0063
表2 丹参酮ⅡA、丹酚酸B预测回收率(n=5) %
成分 编号 预测值 化学值 回收率 平均值
丹参酮ⅡA 1001 0246 0231 1065 1030
1002 0263 0267 995
1003 0196 0199 985
1004 0201 0189 1063
1005 0179 0168 1075
丹酚酸B 1001 4085 4051 1018 990
1002 4647 4740 980
1003 3362 3547 958
1004 3394 3365 1019
1005 3048 2985 1021
次,将所得光谱带入建立的校正模型计算含量,以考
察方法的精密度,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的 RSD
分别为1756%,1980%,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3.5 稳定性试验 取1个预测样品,每1h扫描一
次,于5h内重复扫描5次,考察样品的稳定性。结
果丹参酮ⅡA的 RSD1193%,丹酚酸 B的 RSD
1869%,说明样品在5h内相对稳定。
3.6 预测回收率试验 取5个预测样品,分别扫
描,将所得光谱带入建立的校正模型,计算丹参酮
ⅡA和丹酚酸B预测值与 HPLC测定的真值之间的
比值(预测回收率),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的预测
回收率分别为1030%,990%。结果见表2。
4 结论
AOTF近红外光谱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A和丹酚酸 B的新方法,集快速、直接、多成分同
时测定和能够实现现场分析为一体,解决了复方丹
参片定量分析过程中操作复杂、分析周期长,不能用
于在线检测的问题,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各项分析参
数能够满足药品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要求,若进
一步加大样本的数量,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可以建立
更加稳定的模型,为复方丹参片在线质量控制提供
有效的分析方法。另外,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纳
入药典的先进分析技术应用于中成药的生产和质量
·36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
分析,使中成药分析方法与国际医药市场标准接轨,
适应了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郑虎占.中国现代研究与应用[M].第2卷北京:学苑出版
社,1997:1093.
[2] 中国药典[S].一部.2005:577.
[3] 尹爱群,刘 群,邱明丰,等.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A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29.
[4] 扬海雷,刘雪松,瞿海斌,等.一种基于近红外的红参药材质量
快速评价方法[J].中草药 ,2005,36(6):912.
[5] 扬南林,瞿海斌,程翼宇.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三七总皂甘
的方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6(4):463.
[6] 宋丽丽,范丙义,徐晓杰,等.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摸
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
(19):1590.
[7] 扬南林,程翼宇,瞿海斌,等.一种用于中药纯化过程的近红
外光谱分析新方法[J].化学学报,2003,61(5):742.
[8] 何智慧,练文柳,吕名剑,等.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烟
草主要化学成分[J].分析化学,2006,34(5):702.
AnewmethodforquickanalysisoftanshinoneⅡAandsalvianolicacid
inFufangDanshentabletsbyAOTFNearinfraredspectroscopy
WANGNing,CAIShaosong2,WEIHong1,DONGHaiping2
(1ShandongMedicalColege,Ji'nan250002,China;2Ji'nanGoldenproIndustrialCo.Ltd.,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establishanewmethodusingAOTF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forquickdeterminationof
tanshinoneⅡAandsalvianolicacidBinFufangDanshentablets.Method:HPLCwasusedasareferencemethodtodeterminethecon
tentsoftanshinoneⅡAandsalvianolicacidBinFuFangDanShentablets.MultivariatecalibrationmodelsbasedonPLS1algorithm
weredevelopedtocorelatethespectraandthecorespondingvaluesdeterminedbythereferencemethods.Result:RMSECV(root
meansquareerorofcrossvalidation)ofthemodelsfortanshinoneⅡAandsalvianolicacidBwere0.0103and0.1868respectively.
Thecorelationcoeficientsofthecalibrationmodelswere0.9873and0.9832respectively.Externalvalidationwithexternalvalidation
samplesprovedthattherelativecoeficientofthepredictedvalueandthetruthvaluewereR2=0.9743andR2=0.9886respectively,
withmeasuredrecycleratesof103.0% and99.0%.Conclusion:NIRScanbeusedinthedeterminationoftanshinoneⅡAandsalvi
anolicacidB,whichsetsupthefoundationofproductlinecontrolofFuangDanhentablets.
[Keywords] acoustoptictunablefilter;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ufangDanshentablets;tanshinoneⅡA;salvianolicacid
B;PLS1algorithm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高日期] 20070312
[基金项目] 上海市经委课题(2003B010)
[通讯作者] 徐德生,Tel:(Fax):(021)51322491,Email:xudes1953@126.com
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富集益母草总黄酮
余丹妮1,徐德生2,冯 怡2,卫洪昌2
(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富集益母草总黄酮的方法并对工艺条件进行初步摸索。方法:样品液以聚酰胺
吸附,水洗除杂。将除杂后的聚酰胺加于大孔吸附树脂柱顶部,以乙醇洗脱富集总黄酮 。结果:聚酰胺与D101树
脂联合应用能很好的富集益母草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与聚酰胺比为5∶1,药材与树脂比为1∶3,树脂径
高比为1∶7时,以5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7BV。富集物总黄酮纯度可达23%,黄酮转移率为69%。结论:该方
·462·
第33卷第3期
2008年2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3
Februar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