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首届全国中医中药现代科研方法讨论会纪要



全 文 :比较了稀盐酸 !kv ∗ tsl盐酸 !盐酸及用量的水解效
果 o同时比较了氯仿 !甲苯 !石油醚 kys ∗ |s ε l等萃
取溶剂及用量的萃取效果 o并考察了提取回流 s1xo
t1sot1xou1s «和水解回流 s1xot1sot1x «及萃取
touovow次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o结果以本研究所叙
方法效果最好 ∀
313 经高效薄层色谱展开体系的反复摸索比较 o采用
甲苯 2醋酸乙酯系统时能使威灵仙中齐墩果酸斑点与
上下其他斑点分开 o但是齐墩果酸斑点有一点拖尾 o加
入少量甲酸后能明显改善拖尾 o使斑点圆整 ∀
314 本实验采用硅胶 Š高效薄层双波长扫描法对
威灵仙药材中齐墩果酸含量进行测定 o方法快速 o简
便 o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o板间误差小 o回收率
较好 o为威灵仙药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分析和控制
提供了方便 !可靠的方法 ∀
≈参考文献  
≈t  中国药典 ≈≥ 1一部 1usss}usw1
≈u  郑占虎 o董则宏 o佘 靖 1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  1第 w卷 1
北京 }学苑出版社 ot||{}vuxx1
≈责任编辑 张宁宁  
#会议纪要 #
首届全国中医中药现代科研方法讨论会纪要
王 忠 o刘保延 o王永炎
k中国中医科学院 o北京 tsszssl
为适应中医中药科研发展新形势 o针对中医药
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 o统一认识以更好地完成 /十
一五 0中医药科研任务 oussz年 t月 v ∗ w日 o由王
永炎院士 !张伯礼院士倡导 o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 o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承办的首
届全国中医中药现代科研方法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高思华司长 !杨龙会处长 o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
学 !河南中医学院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 tss多位专
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张伯礼院士和刘保延教授主
持 ∀
王永炎院士首先以 /中医药学研究中系统论与
还原论的关联研究 0为题做了引导发言 ∀在分析了
目前中医药科研的良好形势后 o他指出中医药系统
内部应当自立 !自强 !自新 o弘扬中医药的原创思维 o
加强科研的顶层设计 ∀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结
合 o要在整体论 !系统论指导下进行还原分析 ∀真正
的系统分析需要还原方法提供的信息积累以及对于
初始条件计算参数的有益提示 ~系统的研究策略 o则
在传统的以 /解构 0 /简约 0为特点的还原论研究中
注入真正的科学内涵 o面对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对象 o
求得广义的相对论效应 ∀组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
的发展 o但系统生物学与有几千年文字记载的中医
药学的整体论是不一样的 o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复
杂性疾病有回归不到线性上的状况和问题 o应让其
自然存在 o允许超越 /病 0的 /证 0而进行有效的干
预 ∀
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做了研究方法的专题报告 ∀
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就美国 ƒ⁄„构建生物芯
片评价规则做了介绍 o他认为 ƒ⁄„国家毒理研究中
心目前所建立的生物芯片评价规则对于目前的中医
药研究规则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医药在
科研思路与新药创制等方面存在原创的思路与方
法 o应与国际上的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 ~实验研究设
计中存在质量控制 !信息获取 !知识得到三个关键环
节 o其中数据的质量控制是首要的 ∀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建平教授 /从循证医学角度
看中医药临床研究 0o认为目前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存在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o同时强调随机对照试
#|xv#
第 vu卷第 w期
ussz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w
ƒ ¥¨µ∏¤µ¼o ussz
验不是临床试验的唯一方法 o中医药临床研究应根
据试验目的应用多种方法分别进行研究 ~研究中要
明确试验的影响因素 ~此外介绍了目前新的临床试
验中的一些随机方法 }如实用型随机 o单病例 o集团
随机 o技能随机 o最佳与最差病例分析 o定性研究等 ∀
张伯礼院士认为医学的目的从疾病的治疗转变
为健康保障 o延缓衰老 o因此看病难 o看病贵是一个
全球问题 ∀我国的医疗投入是全世界的 tv{位 o总
体投入不多 o其未来的卫生策略是防治重点前移 o建
立大卫生理念 o注意养生与保健 o因而中医 0治未
病 0的思想将得到重视 o历史为中医提供了良好的
机遇 ∀应反思中医药在社会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o
抓住机遇 o提炼整体科研假说 o寻找突破的切入点 o
提高研究的水平 ~应重视分析数据工作 o关注数据关
系的研究 ∀希望年轻的同道们把自己的事业纳入到
中医药发展中去 o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
献 ∀
刘保延教授针对中医临床研究的现状 o介绍了
目前科研中应用的多种研究方法和取得的一些研究
成果 o分析了临床研究方法的多向性 o强调中医临床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发展的基石 o提出了以人为中
心 o临床与科研一体 o以事实 k数据 l为导向 o以假设
和模型驱动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构想和实
践 o指出应从个体化 !复杂干预的临床评价方法建立
等方面开展有中医特色的评价研究 ∀
北京大学耿直教授介绍了井底之蛙 o盲人摸象
和替代指标的选择等数理统计方法的一些进展 o并
用事例分析了正确应用的准则 ∀
清华大学季梁教授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指标的贡
献度 o并深入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临床数据一致
性差异情况及解决办法 o认为数据的质量是数据分
析的前提 ∀
中国科学院西广成教授介绍了目前复杂系统的
研究进展 o熵研究的历史沿革 o以及应用多层次神经
网络模型的事例和分析方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颖教授就 /在医学数据挖掘
中如何保障临床源数据的质量 0为题进行了专题发
言 o介绍了医学数据的特点 o分析程序 o提出了保障
数据的方法和质量的自评价措施 ∀
参会人员在认真听取以上专题发言后 o按照会
议所确定的在有限目标内 o开展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o
预期取得有显示度的结果的精神 o分为基础 !针灸与
临床 !中药组进行讨论 o经过充分 !自由的发言与深
入讨论 o与会专家达成以下共识 ∀
方法学与方法是两个概念 o应分清科研方法学
与方法是有差异的 o中医药应有自己自身特色的研
究方法 o由于科学研究的不同层面 o目前中医药的研
究中科学与技术层面融合不够 ~研究内容上应注意
中医药研究的结果的认同度 o要考虑对学科的贡献 o
在理论上要力争创新 ∀
• ≤×不是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唯一方法 o应考虑
方法的多样性与适宜性 k如个案研究亦有现实意
义 lo应按试验目标设计选择方法 ∀目前临床研究
中方法较多 o但也要研究与发展新的方法 o并保持中
医特色 o强调个体化和中医理论指导 ∀临床研究中
必须加强数据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
目前要集中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o应以症状
为核心 o分清症与证的差异 o探索症的现代科学基础
及疗效基础 o把证候研究清楚了就是发展 ∀证候研
究要与疗效评价结合起来 o复杂问题要简单化 o要能
回答和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 o设计要求严谨 o应从人
员 o方法学 o≥’°o临床研究过程等多方面进行质量
控制 o力争作出有影响的工作 ∀
中药研究重点是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作用强
度 !作用定位 o特别是有明显疗效的中药的疗效机制
研究 o如丹参等 o要敢于和西药对比 ∀尽快阐释中药
增效 !减毒的的明确机制 ∀
中药研究要注意中医属性 o寻找中药对应的合
适人群 o强调对证用药是提高中药效果 !降低副作用
的前提条件 ∀
王永炎院士在会议总结时强调要清楚认识还原
论与系统论的关系 o研究中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与选
题 o定好研究时空 o注意显示度 ∀临床研究中要关注
伦理问题 o加强赫尔辛基宣言相关文件的学习 ∀研
究中要着眼于人 o充分利用资源 o要有博大的胸怀 o
包容一切 o团结多学科人员 o尊重老师 o建设好团队 o
稳定研究方向 o勤奋工作 o在理论与技术上要力求创
新 o为中医药科研的进步做出贡献 ∀
≈责任编辑 张宁宁  
#syv#
第 vu卷第 w期
ussz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qvuo Œ¶¶∏¨ w
ƒ ¥¨µ∏¤µ¼o us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