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fibrous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须根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工艺



全 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须根
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工艺
陆 刚1,杜国栋1,王俊儒1,2,梁宗锁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与天然产物库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须状细根中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工艺,同时优化酶解工艺的参数。方法:采用纤维素
酶酶解再超声促提来提取丹参须状细根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酶解参数,并利用多元线性回
归和多项式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利用优选出的酶解工艺所得到的丹参须状细根提取液中总丹参酮和总丹酚
酸的收率较非酶法分别提高了11392%和3064%,并且薄层检测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对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无质
的影响;同时,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较高,并且通过检验。结论:采用纤维素酶酶解再超声促提的方法可
以充分地提取出丹参须状细根中的有效成分,同时,利用多项式回归所建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丹参;须根;纤维素酶
[中图分类号]R28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6197606
[收稿日期] 20080209
[基金项目] 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

[通讯作者] 王俊儒,Tel:13474645116,Email:wangjr07@
163.com
  丹参(RadixEtRhizomaSalviaeMiltiorhizae)为
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 Salvia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饮片产生过
程中剩余的下脚料中包含大量须根,有研究[1]表
明,丹参须根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 B的含量较丹
参其它部位高;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 B在丹参药材
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2]:二者在丹参根中的横向
分布以皮层为高,纵向分布均以根的下端高于上端,
须根含量最高。因此,有必要对丹参须根中的有效
成分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深入,为快速有效地从中药
材中提取分离和纯化低含量成分并保持其高活性,
新的强化提取技术(如微波技术、超声波技术、酶工
程技术和超临界技术等)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并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酶工程技术尤为突出。在
提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过程中,有效成分向提取介
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
众多研究[38]表明,酶在植物的提取过程中可显著提
高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其中,张村等[3]研究表
明:纤维素酶酶解后对丹参的化学成分无影响,且丹
参酮ⅡA的提取率较对照提高了 18924%;Sheetal
MChoudhari等[8]研指出酶促提取可以从番茄加工
利用后的废弃物中得到数量相当可观的番茄红素。
酶促提取技术具有反应特异性高、快速、高效、反应
条件温和等优点。在试验设计上,国内大多采用正
交设计和均匀设计,这2种方法虽实验次数较少,但
二者多用线性数学模型,且精度不如星点设计,预测
性较差。星点设计方法简便,且在模型建立上采用
非线性数学模型拟合,复合相关系数较高,预测值更
接近真实值。
本实验旨在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参
须根有效成分的纤维素酶酶解工艺的参数,并建立
预测模型,可为丹参须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依
据,促进丹参不同部位(根结、须根及地上茎叶)资
源综合利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丹参资源的深加工
技术和拓展综合利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丹参须根,2005年4月由天士力商洛
丹参药源基地提供,自然阴干,粉碎后备用。
SP-2100UV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
谱仪器有限公司);FY130型药物粉碎机(天津市泰
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HH-W21-420型三用电热
·67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恒温水浴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pHS-3
精密pH计(上海雷磁);SB5200T型超声波清洗机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纤维素酶(绿色木酶,国药集团化学实剂有限
公司,酶活力≥15000U·g-1);丹参酮ⅡA对照品
(自制);没食子酸对照品(国药集团化学实剂有限
公司);无水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等
其他化学实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提取工艺和有效成分收率测定 整个工艺分
为原料酶解和超声提取 2个阶段。酶解主要研究
pH、加酶量、酶解温度和时间对有效成分收率的影
响。同时,比较超声提取条件下酶解的影响。
总丹参酮 取01g丹参须根,加入适量纤维
素酶,2mL一定 pH的02mol·L-1NaOAcHOAc
缓冲液,在一定温度水浴中酶解一定时间,离心残渣
后再加20倍量无水乙醇,于40℃超声提取3次,每
次15min。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备用。以不
进行酶解处理为对照。鉴于总丹酚酸在270nm附
近也有吸收,直接在此波长下测定会对结果造成影
响。根据文献[9],在300~500nm对样品液进行
波长扫描。结果表明,总丹参酮在(424±2)nm处
有最大吸收。精确移取2mL样品液,置于10mL具
塞试管中,于424nm处测定吸光度 A。并以丹参酮
ⅡA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 C=
01385A+00005(r=09995),在002~008g
·L-1线性关系良好。总丹参酮收率 Yt(%)=
(01385A+00005)×10×10/(2m×1000)×
100%(m为样品质量/g,下同)。
总丹酚酸 取01g丹参须根,加入适量纤维
素酶,2mL一定pH02mol·L-1NaOAcHOAc缓
冲液,在一定温度水浴中酶解一定时间后,于40℃
超声提取3次,每次15min。离心合并上清夜,加入
等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05h,离心取上清液,定容
至20mL,备用。以不进行酶解处理为对照。
鉴于丹酚酸类化合物均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
根据文献[1011],采用 NaNO2Al(NO3)3NaOH体
系测定总丹酚酸含量。精确移取2mL样品液,置于
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25mL1% NaNO2溶液,摇
匀,暗处静置5min;再加入025mL20% Al(NO3)3
溶液,摇匀,暗处静置5min;之后再加入40mL1
mol·L-1NaOH溶液,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暗
处静置15min。以空白液作参比,于500nm下测定
吸光度A,并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得
回归方程C=01855A+00207(r=09991),在
0075~0175g·L-1线性关系良好。总丹酚酸收
率Ys(%)=(01855A+00207)×10×20/(2m×
1000)×100%。
1.3 星点实验设计优化酶解条件 中药酶解反应
底物较复杂,影响酶解反应的因素较多。单因素实
验表明pH、加酶量和酶解温度对丹参须根有效成分
的收率影响较大,而酶解时间各水平(05,10,15,
20,25h)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故取其最低水平
05h。选取单因素考察中对酶解反应影响较大,且
作用效果不易预测的3个因素(pH、加酶量和酶解
温度),通过星点实验设计来优化酶解条件。因素
水平设置及星点设计见表1~3。
表1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的因素水平
水平
X1
/pH
X2
/加酶量/mg/01g
X3
/温度/℃
-1732 400 500 40
-1 442 605 46
0 500 750 55
1 558 894 64
1732 600 1000 70
表2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的因素水平
水平
X1
/pH
X2
/加酶量/mg/01g
X3
/温度/℃
-1732 400 100 40
-1 432 185 44
0 475 300 50
1 518 415 56
1732 550 500 60
1.4 模型拟合与工艺优化 以总丹参酮收率
(Yt%)为因变量,pH、加酶量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
利用统计软件SAS(80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
多项式拟合。
以总丹酚酸收率(Ys%)为因变量,pH、加酶量
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利用统计软件 SAS(801)进
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
多元线性模型:Y=b0+b1X1+b2X2+b3X3;
二次多项式模型:Y=b0+b1X1+b2X2+b3X3+
b4X12+b5X22+b6X32+b7X1X2+b8X1X3+b9X2X3;
对所拟合的模型进行模型的适合性检验,以通
过检验的合适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描绘三维效应面。
由于三维效应面只能表达含2个自变量函数的曲面
图,文中分别固定3个自变量中1个,并设其值为中
·77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表3 三因素五水平星点实验设计
No.
X1
/pH
X2
/加酶量mg/01g
X3
/酶解温度/℃
1 -1 -1 -1
2 1 -1 -1
3 -1 1 -1
4 1 1 -1
5 -1 -1 1
6 1 -1 1
7 -1 1 1
8 1 1 1
9 -1732 0 0
10 1732 0 0
11 0 -1732 0
12 0 1732 0
13 0 0 -1732
14 0 0 -1732
15~20 0 0 0
值,代入原方程,绘制三维曲面图,并从效应面上选
取最佳工艺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的星点实验设计结果与模
型拟合分析 总丹参酮收率(Yt%)对 pH(X1)、加
酶量(X2)和酶解温度(X3)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和二次多项式拟合。酶法提取总丹参酮的多元线性
模型为Yt=204670-005090X1+0119137X2+
000251X3,Rt≈0697>R001=0647;该模型的 Rt
在P<001水平上显著,但数值偏低,说明模型拟
合度不佳,预测性较差。
22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为 Yt=
217310-030227X1+006280X2+003165X3+
003289X12 -003130X22 -000089795X32 -
000363X1X2-000091406X1X3+000989X2X3,
Rt≈0887>R001=0647;该模型的 Rt均在 P<001
水平上显著,且较多元线性模型的复相关系数高,说
明二次多项式模型较线性模型的拟合度高,预测性
好。另外,由该模型的标准残差|ei′|<3(表4)可以
初步判定无离群值出现,即它们所对应的观测值无
异常;再者,由该模型的 rankit图(图1)可知,rankit
图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rt≈09842>
r001(18)=0561,则可直观判断残差服从正态分
布,从而说明该模型是适合的。总之,复相关系数、
标准残差以及rankit图均表明这个二次多项式模型
是合适的。
22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的星点实验设计结果与模型
表4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的星点设计结果及残差分析
序号
Yt观测
/%
Yt预测
/%
残差
ei
标准残差
e′i
顺序残差
êi
ui
1 259 274 -015 -111 -015 -187
2 263 270 -007 -052 -012 -140
3 273 283 -010 -079 -011 -113
4 270 278 -007 -054 -010 -092
5 243 254 -011 -080 -008 -074
6 240 248 -008 -055 -007 -059
7 303 315 -012 -081 -007 -045
8 304 307 -003 -022 -005 -031
9 319 300 019 138 -003 -019
10 295 289 006 041 -002 -006
11 257 242 015 107 -001 006
12 311 302 009 071 002 019
13 283 267 016 114 002 031
14 286 275 011 079 004 045
15 289 291 -002 -020 006 059
16 286 291 -005 -035 009 074
17 293 291 002 010 011 092
18 293 291 002 015 015 113
19 290 291 -001 -010 016 140
20 295 291 004 025 019 187
  注:标准残差e′i=ei/SQRT(MSe),顺序残差êi为残差ei按从小
到大排序得到;Ф(ui)=(i-0375)/(n+025),i为序号,n为实验
处理总数(n=20),由i和n计算出Ф(ui),然后反查标准正态分布
表得到ui[12]。下同
图1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二次多项式模型的rankit图
拟合分析 总丹酚酸收率(Yt%)对 pH(X1)、加酶
量(X2)和酶解温度(X3)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
二次多项式拟合。酶法提取总丹酚酸的多元线性模
型为 Ys=228870+091683X1+024804X2+
006398X3,Rs≈08340>R001=0647;该模型的
Rs在P<001水平上显著,但数值偏低,说明模型拟
合度不佳,预测性较差。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为 Ys=
1425869+134699X1+230352X2-057955
X3-023404X12 -003986X22 +000193X32 -
068637X1X2+007699X1X3+002887X2X3,Rs≈
09593>R001=0647;该模型的 Rs在 P<001水
平上显著,且较多元线性模型的复相关系数高,说明
·87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二次多项式模型较线性模型的拟合度高,预测性好。
另外,由该模型的标准残差|ei′|<3(表5)可以初步
判定无离群值出现,即它们所对应的观测值均无异
常;再者,由该模型的rankit图(图2)可知,rankit图
线性关系良好,其 rs≈09857>r001(18)=0561,
则可直观判断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从而说明该模型
是适合的。总之,复相关系数、标准残差以及 rankit
图均表明这个二次多项式模型是合适的。
图2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二次多项式模型的rankit图
表5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的星点设计结果及残差分析
No.
Yt观测
/%
Yt预测
/%
残差
ei
标准残差
e′i
顺序残差
êi
ui
1 945 956 -011 -042 -031 -187
2 1071 1065 006 022 -022 -140
3 1029 1043 -014 -058 -021 -113
4 1030 1015 015 059 -015 -092
5 924 955 -031 -124 -014 -074
6 1139 1141 -002 -007 -011 -059
7 1097 1119 -022 -087 -010 -045
8 1162 1168 -006 -023 -006 -031
9 1016 979 037 148 -005 -019
10 1101 1116 -015 -061 -004 -006
11 1009 996 013 056 -003 006
12 1102 1094 008 031 -002 019
13 1009 1014 -005 -021 006 031
14 1173 1146 027 -108 007 045
15 1040 1061 -021 -085 008 059
16 1092 1061 031 125 013 074
17 1058 1061 -003 -010 015 092
18 1068 1061 007 028 027 113
19 1051 1061 -010 -040 031 140
20 1057 1061 -004 -018 037 187
2.3 酶法提取总丹参酮工艺参数优化 根据酶法
提取总丹参酮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绘制其效应面和等
高线(见图3~5)。pH和温度的交互作用既正性相
关,又有负相关(图3)。随着 pH的降低,升高温度
才能提高样品中总丹参酮的收率(Yt%),但当 Yt%
到达最大值后,再升高温度,Yt%反而降低。不过,
pH和加酶量呈负相关(图4)。在降低 pH的同时,
提高加酶量才能提高 Yt%,且 pH并未对 Yt%产生
较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加酶量和温度二者呈正相
关(图5)。增大加酶量的同时,升高温度会提高
Yt%。
图3 pH与温度(℃)的效应面(左)
和等高线(右)
图4 pH与加酶量(mg/0.1g)的效应面(左)
和等高线(右)
图5 温度/℃与加酶量(mg/0.1g)的
效应面(左)和等高线(右)
  结合图3~5的分析结果,选取高Yt%的较佳工
艺参数范围为:X1(pH):40~43;X2(加酶量/mg/
01g):84~100;X3(温度/℃):53~65。考虑在
生产中注重投入产出比,故确定丹参须根脂溶性成
分(总丹参酮)的最优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为:纤维素
酶用量 84mg·g-1须根,缓冲液 pH42,温度
53℃。
2.4 酶法提取总丹酚酸工艺参数优化 根据酶法
提取总丹酚酸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绘制其效应面和等
高线(见图6~8)。pH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
(图6左)。随 pH的增加,升高温度才能提高总丹
酚酸收率(Ys%),且在接近 pH和温度的区间最大
值附近,Ys%增加速率加快,由等高线密集程度(图
6右)可直观地看出这一点。在pH和加酶量均取中
下水平时,二者呈正相关(图7左),而当pH取高水
平时,低水平的加酶量将会使 Ys%取得较大值,反
·97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之,当加酶量取高水平时,低水平的pH也会使Ys%
取得较大值。加酶量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
(图8左)。只是在温度(或加酶量)取低水平时,加
酶量(或温度)的增加并未使 Ys%有明显提高,而当
温度(或加酶量)取高水平时,加酶量(或温度)的增
加会使Ys%有显著性提高。
  
图6 pH与温度(℃)的效应面(左)
和等高线(右)
图7 pH与加酶量(mg/0.1g)的效应面(左)
和等高(右)线
图8 温度(℃)与加酶量(mg/0.1g)的效应
面(左)和等高线(右)
  结合图6~8的分析结果,选取高 Ys%的较佳
工艺范围:X1(pH):54~55;X2(加酶量/mg/01
g):25~35;X3(温度/℃):55~60。考虑在生产
中注重投入产出比,故确定丹参须根中总丹酚酸的
最优纤维素酶酶解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 25
mg·g-1须根,缓冲液pH54,温度55℃。
2.5 验证实验 按所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做3次
平行验证实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与非酶法相比,纤
维素酶法提取得到的样品液中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
的收率分别提高了11392%和3064%(表6),并
且通过薄层检测,二者薄层行为一致,说明纤维素酶
酶解对丹参须根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无质的影响。
表6 验证实验结果
指标
酶法收率
Y酶法/%
非酶法收率
Y非酶法/%
提高率
/%
总丹参酮 342 160 11392
总丹酚酸 1262 966 3064
3 讨论
在酶解提取总丹酚酸的单因素试验中,发现随
着酶解温度从35℃上升到85℃,Ys%一直增加,而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酶,它是有相对较窄的最适温度
范围。据文献[13]报道,来源于嗜温真菌的纤维素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40~55℃,而实验中所用纤维
素酶正是来源于一种嗜温真菌———绿色木酶,因此,
当温度高于 55℃时,纤维素酶的活性会降低,则
Ys%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鉴于这种相反的
实验结果,再结合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含量
测定方法,推测虽然在温度较高时,酶活性的降低会
导致酶解程度的减轻,但是某些空间结构复杂的丹
酚酸类化合物中酯键水解程度的增加会使这些分子
更多地降解成空间结构简单的分子,从而增加与显
色剂的结合位点,导致吸光度增加。另外,实验结果
表明,当pH取低水平较低时,Ys%也较低,而pH为
高水平时,Ys%较高,这也充分说明体系的酸度会影
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存在状态,从而影响其在水中
溶出率。
鉴于丹参中丹参酮类化合物和丹酚酸类化合物
性质不稳定,长时间受热和见光会发生变化,因此试
验采用先酶解再超声提取的方法来提取其中有效成
分的工艺,在较低温度下,较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尽
可能减少有效成分变化,既缩短了提取时间,又大幅
度地提高了有效成分收率。另外,针对丹参中2大
类有效成分———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本实验采取
高浓度乙醇提取总丹参酮,水提取总丹酚酸,工业上
也可以采用这种联合提取思路,先用较高浓度乙醇
提取总丹参酮,接着用水从残渣中提取总丹酚酸,从
而达到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丹参资源的目的。对于
联合工艺中酶解条件的优化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 迪,王光忠.丹参不同部位丹参酮ⅡA含量比较[J].中药
材,2005,28(1):34.
[2]  曾令杰,梁 晖,陈 悦,等.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在丹参药
材中的分布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2):7.
[3]  张 村,熊国良,杨 云,等.正交设计法优选丹参脂溶性成分
的纤维素酶酶解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67.
·08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
[4]  SuadNA,JiwanSS,JameelaMA,etal.Chemicalcomposition
andqualityofdatesyrupasafectedbypectinase/celulaseen
zymetreatment[J].JFoodChem,2002,79:215.
[5]  AbdulkarimSM,LalOM,MuhammadSKS,etal.Useofen
zymestoenhanceoilrecoveryduringaqueousextractionofmorin
gaoleiferaseedoil[J].JFoodLipids,2006,13(2):113.
[6]  SineiroJ,DominguezH,NunezMJ,etal.Optimizationofthe
enzymatictreatmentduringaqueousoilextractionfromsunflower
seeds[J].JFoodChem,1998,61(4):467.
[7]  RosentsalA,PyleDL,NiranjanK,etal.Combinedefectof
operationalvariablesandenzymeactivityonaqueousenzymatic
extractionofoilandproteinfromsoybean[J].EnzymeMicrob
Technol,2001,28:499.
[8]  SheetalMC,LaxmiA.Enzymeaidedextractionoflycopenefrom
tomatotissues[J].FoodChemistry,2007,102(1):77.
[9]  王海棠,王忠东,陈海涛,等.丹参红色素的研究(Ⅰ)化学成
分及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04,25(5):86.
[10] 王文祥,周巧霞,蒋木岗,等.比色法测定丹参及提取物水溶
性总酚的改进[J].中草药,2001,32(8):711.
[11] 黄喜茹,曹 冬,樊淑彦,等.NaNO2Al(NO3)3显色测定丹参
及其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总量[J].化学试剂,2005,27(12):
745.
[12] 袁志发,周静芋.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21.
[13] 黄燕华,冯定远.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酶制剂在饲料工业
中的应用[C]岳阳:第五届培养安全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
会大会,2005.
Optimizationofenzymaticextractionofeffectiveconstituentsfrom
fibrousrootsofSalviamiltiorrhizabycentralcompositedesignand
responsesurfacemethod
LUGang1,DUGuodong1,WANGJunru1,2,LIANGZongsuo2
(1.TheColegeofScience,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712100,China;
2.ResearchCentreofTCMFingerprintandNPLibrary,712100,China)
[Abstract] ThefibrousrootsaretheresiduesofproductionofcutcrudedrugofDanshen(Salviamiltiorhiza).Enzymaticpre
treatmentandultrasonicextractionarebeneficialtoextractefectiveconstituentsfromfibrousrootsmoreefectively.Thepresentre
searchwastooptimizetheenzymaticparametersbythecentralcompositedesignandresponsesurfacemethod.Underthebestcondi
tions,theyieldsoftotaltanshinonesandtotalsalvianolicacidsintheextractsofenzymaticpretreatmentincreasedby11392% and
3064%,comparingwiththenonenzymaticextraction,respectively.TLCanalysisalsoshowedthatthetypesofefectiveconstituents
inthetwosampleswerenotafectedbyenzymatichydrolysis.Meanwhile,thecomplexcorelationcoeficientsofthemathematicalmod
elswerehigh,whichprovidedagoodprediction.
[Keywords] centralcompositedesignandresponsesurfacemethod;Salviamiltiorhiza;fibrousroots;celulase
[责任编辑 鲍 雷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投稿请登录《中国中药杂志》网站:
www.cjcmm.com.cn;www.中国中药杂志.com
·1891·
第33卷第16期
2008年8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3,Issue 16
Augus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