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全 文 :2 提取和分离
将风寒草全草用95%乙醇提取,乙醇提取物再
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醋酸乙酯萃取
部分与少量大孔树脂拌匀,装入一预装大孔树脂柱
上端,分别用水、50%乙醇、95%乙醇洗脱,洗脱液减
压浓缩得3个部分,取50%乙醇洗脱部分进行硅胶
柱色谱,氯仿甲醇(9∶1)洗脱,分别得到化合物Ⅰ,
Ⅱ,Ⅲ和Ⅳ。
3 鉴定
化合物Ⅰ 黄绿色针晶,mp316~318℃。EI
MSm/z(%):302(M+,100),273,153,137,109。与
文献[2,3]报道的化合物槲皮素数据一致,薄层检查
其Rf值与标准品一致。
化合物Ⅱ 黄绿色块晶,mp262~265℃。EI
MSm/z(%):286(M+,100),285,229,153,121。UV
(MeOH)nm:255,370;(MeOHMeONa)nm:277,320,
420;(AlCl3HCl)nm:265,305(sh),360,430;(NaOAc)
nm:275,320,395;(NaOAcH3BO3)nm:255,300(sh),
372。与文献[2]报道的化合物山柰素数据一致。薄
层检查其Rf值与标准品一致。
化合物Ⅲ 黄绿色块晶,mp275~280℃。EI
MSm/z(%):316(M+,100),153。UV(MeOH)nm:
265,340,430。IR(KBr)cm-1:3400~3200,1660,
1620,1510,1360,1170。1HNMR(DMSOd6):1238
(s,1H),1070(s,1H),963(s,1H),932(s,1H),768
(d,1H,H2′,J=21Hz),764(dd,1H,H6′,J=
84,21Hz),687(d,1H,H5′,J=84Hz),641(d,
1H,H8,J=21Hz),613(d,1H,H6,J=21Hz),
380(s,3H)。与文献[4]报道的化合物异鼠李素数
据一致。薄层检查其Rf值与标准品一致。
化合物Ⅳ 黄绿色块晶,mp205~208℃。UV
(MeOH)nm:254,354;(MeOHMeONa)nm:270,328,
412;(AlCl3HCl)nm:267,403;(NaOAc)nm:272,320,
400;(NaOAcH3BO3)nm:255,358。IR(KBr)cm-1:
3412,1656,1605,1507,1358,1205。1HNMR(DM
SOd6):801(d,1H,H2′,J=21Hz),749(dd,1H,
H6′,J=21,84Hz),690(d,1H,H5′,J=84
Hz),645(d,1H,H8,J=20Hz),621(d,1H,H6,
J=20Hz),550(d,1H,糖端基质子1,J=75Hz),
383(s,3H)。
取Ⅳ约20mg溶于少量吡啶,加入醋酐,静置
过夜,氯仿萃取,得白色固体为Ⅳ的乙酰化产物,其
EIMSm/z:442,400,358,316,331,169,109。将Ⅳ
酸水解,所得产物的薄层Rf值分别与异鼠李素和葡
萄糖一致。所得苷元质谱与化合物Ⅲ一致,化合物
Ⅳ其红外、紫外光谱与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
一致,因此确定化合物Ⅳ为异鼠李素3OβD葡萄
糖苷。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7892
[2] 沈联德,姚福润 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药通报,1988,13
(11):31
[3] 丛浦珠 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7480
[4]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 黄酮体化合物
鉴定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645
[责任编辑 李 禾]
[收稿日期] 20050305
[通讯作者] 王英峰,Tel:(010)68902687803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分析
姚 煜,王英锋,王欣月,刘英勃
(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系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线纹香茶菜 Rabclosialophanthoides(Buch
Ham)exDDo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
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全草苦
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等功效。用治急
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等,尚可
解草乌中毒[1]。近年来研究表明,香茶菜属植物具
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抗癌等活性[2]。有关挥发油成
·596·
第31卷第8期
2006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1,Issue 8
April,2006
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出线纹香茶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
离并分析鉴定了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
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
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1 仪器与材料
FinnigenTrace-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
算机谱库:NISTMSsearch20。线纹香茶菜于 2004
年11月中旬采自江西省宜丰县官山自然保护区西
河保护站附近。经浙江中医学院姚振生教授鉴定为
线纹香茶菜 Rlophanthoides。
2 挥发油的提取
鲜采的线纹香茶菜地面部分洗净、晾干后粉碎,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挥发油,所得挥发油以无水
硫酸钠干燥,得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香气。
干燥地面部分的得油率为039%。
3 实验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 Rex5MS(025
mm×15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程序升温初
温60℃,以 5℃·min-1升温到 220℃。载气为氦
气,恒流15mL·min-1。
质谱条件:电离源为 EI,电离能量 70eV,离子
源温度 220℃,扫描质量 50~800amu,进样量 10
μL,分流比10∶1。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计算机检索并对照文献[36]进行分析,线
纹香茶菜分离鉴定出14个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含
量的8355%,用归一化法计算主要成分相对含量。
主要成分及其在总挥发油中含量见表1。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线纹香茶菜主要含有2异
表1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峰号
tR
/min
化合物名称
分子
质量
分子式
相对含量
/%
1 701 2异丙基5甲基苯甲醚 2isopropyl5methylanisole 164 C11H16O 1205
2 721 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酮 2methyl5(1methylethenyl)2cyclohexen1one 150 C10H14O 830
3 841 百里香酚 thymol 150 C10H14O 1095
4 861 香荆芥酚 carvacrol 150 C10H14O 891
5 1107 石竹烯 caryophylene 204 C15H24 1317
6 1165 香柠檬烯 bergamotene 204 C15H24 081
7 1197 а石竹烯аcaryophylene 204 C15H24 231
8 1313 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2降蒎烯 204 C15H24 138
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2norpinene
9 1336 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 204 C15H24 1184
1methyl4(5methyl1methylene4hexenyl)cyclohexene
10 1493 氧化石竹烯 caryophyleneoxide 220 C15H24O 536
11 1552 1甲酸基2,2二甲基3反式(3甲基2丁烯基)6亚甲基环己烷 220 C15H24O 139
1formyl2,2dimethyl3trans(3methylbut2enyl)6methylenecyclohexane
12 1604 细辛脑 asarone 208 C12H16O3 257
13 1732 顺式细辛脑 cisasarone 208 C12H16O3 451
丙基5甲基苯甲醚,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
己烯1酮,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石竹烯,1甲基4
(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氧化石竹烯,
顺式薄荷脑等成分,含量均在 4%以上。其中百里
香酚,香荆芥酚是抑制细菌性流感的主要成分[7],具
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66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479
[2] 陈兴良,杨秀萍,侯爱君,等 贵州产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241
[3] 石 浩,何 兰,邹建凯,等 大萼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
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分析化学,2002,30(5):586
[4] 赵玉兰,廖 杰,严铸云,等 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的 GCMS分
析.中药材,1999,22(4):196
[5] 高幼衡,程 怡,卢文彪 显脉香茶菜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中
药材,2001,24(9):654
[6] 丁 兰,王 莱,孙 坤,等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
成分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62
[7] 兰瑞芳 小鱼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海峡药学,2000,12
(3):72
[责任编辑 李 禾]
·696·
第31卷第8期
2006年4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1,Issue 8
April,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