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思考



全 文 :#学术探讨#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思考
方文贤
k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收稿日期  ussw2s{2ts
≈通讯作者  方文贤 oר¯ }kstslywswx{vs oƒ¤¬}kstsl{wsv{y{w
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 o一般认为是以陈克
恢先生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作为西药为起始 o以后对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大多都是如此进行 ∀今就中药现代
研究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o简述如下 ∀
1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分析
111 从中药中分离 !提取有效成分 o发展为化学药物
从中药中提取 !分离出如麻黄碱 !黄连素 , ,青蒿素 !川
芎嗪等成分 o再按西药新药研究的规定和要求 o进行一系列
的实验研究 o直到符合西药新药标准 o成为西药的传统化学
药物 o基本都是这一研究模式的成果 ∀其存在的问题是 o以
上这些新化学药物都只能在西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
床 ∀而基于运用中医药理论于临床治疗的中医 o则无法应用
这些药物 ∀因为中医应用它们于临床时 o应该必须了解和掌
握的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k包括药物的四气 !五味 !
归经 !功效 !炮制方法与功用 !毒性与解毒方法 !七情配伍 !用
法禁忌等等l o都没有得到任何提供 ~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
医药理论的药化 !药理k如麻黄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黄
连素2抗微生物药物 !青蒿素2抗疟药 !川芎嗪2防治心绞痛药l
等方面的有关信息 ∀因而不能满足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
些药物时所必须参考的各种信息的要求 ∀所以 o中医药人员
不会 !也不可能冒险去应用这些药物 ∀这是把中药研究成传
统西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
112 把中药当作植物药 o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k西
药l的研究方法
在 us世纪最后 us年 o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
问题 o如现代新药研制费用的急剧增加 o新的富有活性的化
合物或所谓先导化合物的难以寻找 o研制成功时间不断延长
以及新药上市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等 ∀有专家指出 o现在研
制成功一个新的合成药 o一般需要 ts ∗ tx年时间 o大约要花
费 u ∗ v亿美元 o而且还避免不了药物的毒副反应 ∀有统计
显示 o全美制药业 usss 年的增幅为 t{ h ousst 年为 ty h o
ussu年仅为 ts h ∀传统的西药新药研发模式 o正在转向从天
然药k包括植物药l中寻找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o以及试图能
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寻找出新的活性化合物 ∀这是西
方发达国家在其研制传统化学药物k西药l思路方法出现危
机k有效新化合物难以寻找 !因毒副作用大难以进入临床 !经
费投入巨大 !研制时间太长等l的情况下 o不得不转向从临床
有效的植物药中去寻找先导化合物 o再进一步研制新药的权
宜办法 ∀但是 o最近有学者指出 o化合物样品主要来源是合
成化合物和从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化合物 ∀一个化学工作者
一年可合成化合物的数量最多不过 tss个 o从天然植物中提
纯的化合物数量更少 o因此 o获得合成化合物和天然提纯化
合物的时效很差 ∀该学者特别强调 }近年来 o组合化学技术
的出现使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成为可能 o一个组合化学工作
者一年可合成 tsw ∗ tsx个化合物 o若将所有的组合化学库加
在一起可达 ts| o甚至更多 ∀然而 o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
筛选这些组合化学库 o发现其中先导物存在的概率却非常
低 o如较易筛选的酶r受体模型 o约 tsx 个化合物中才能找到
t个先导物 o而蛋白2蛋白相互作用模型的筛选结果更差 ∀
因此 o在我国医药界 o尤其中医药界 o因为国力不足以及
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滞后 o如果沿着这种方法去进行研
究 o结果必将是缓慢跟进 o所获研究成果并能投入临床者也
不会理想 ∀
113 利用西医 /病0的研究模型k包括动物 !实验模型 !实验
设计与实验方法 !实验指标的选择等l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
中药复方
进行过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o即临床
上治疗某病很有疗效的中药k包括复方l o在很多动物实验模
型上却都很难重复出疗效 ∀现在分析其原因 o除动物和人有
一定的差异外 o还应该有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利用西医药/病0
的研究模型的问题 o以及所选用观察指标是否合宜等问题 ∀
如以往曾用马利兰 !环磷酰胺或放射线照射法造成血小板减
少动物模型 o由于这种造模方法是通过损伤动物骨髓造血干
细胞导致骨髓和外周血三系细胞均减少 o其发病机理和临床
表现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kŒ×°l不尽一致 o作为研究
新药的 Œ×°模型并不理想 o对 Œ×°新药药效学动物模型的研
究必须以免疫失调所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依据≈t  ∀另
外 o观测的指标又有些是临时性指标k因为这些模型出现所
观察的指标大多时间短暂 o时间不同出现指标的变化情况不
同 !所反映疾病的变化情况有限等l o有些还可能不是关键性
指标 ∀
#ysut#
第 u|卷第 tu期
ussw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Œ¶¶∏¨ tu
⁄¨ ¦¨ °¥¨µoussw
又如樊代明院士指出 }以抗乙型肝炎k‹…∂l药物为例 o
目前几乎所有的这类药物 o包括拉米夫定 !干扰素等药品 o都
强调对 ‹…∂ 的杀灭或清除能力 o事实上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o
存在严重的/反跳0现象及诱发 us h的病毒发生突变 ∀现在
有许多新药研究的体外实验 o甚至动物实验都取得成功 o但
作用于人体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美国科学家发现血
管抑制素在动物实验中几乎能治愈肿瘤 o但作用于人体却无
效 ∀目前大部分研究是以肿瘤细胞系为基础的 o但建立在体
外研究基础上的结果与体内肿瘤是否一致 o值得商榷 ∀进行
动物实验的研究多以老鼠为实验对象 o但老鼠本身很难自发
长出肿瘤 o是人为研究需要强行注射大量致癌物短期内诱发
出来的或强行将人体肿瘤移植到它们体内 o这种强行人造的
肿瘤与人体固有的肿瘤是否一致 o不得而知 ∀因此 o这样的
研究成果很难用于临床治疗 ∀此外 o肿瘤的产生与遗传 !环
境及性别等个体的许多因素有关 o针对某一个体的研究是不
能代表整个人群的≈u  ∀
114 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k包括基因研究方法l按西医药
对/病0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 !有效部分 !成分
回顾中药研究在按西医药对 / 病0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
提取物 !有效部分 !成分这一方面的研究历史 o可以发现在 us
世纪五六十年代 o我国中药研究中 o发现和提取到不少具有
强心苷类作用的正性肌力中药及其提取物 o如黄花夹竹桃 !
万年青 !羊角拗 !铃兰 !福寿草 !葶苈子 !北五加皮等 ~us世纪
zs年代 o随着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西药研究热潮的兴起 o我
国中药研究中也报道了一些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药或其提取
物 o如具有拟交感作用的附子 !川乌 !细辛 !枳实 !青皮及其提
取物 o具有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的黄芪 !人参等及其提取物 ∀
然而 o随着非苷类正性肌力药可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的临床事
实的发现 o使人们从中药中开发研制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的刚
开始不久的热情就戏剧性的熄灭了 ∀us世纪 {s年代后至
今 o有不少/中药研究者0将希望又寄托在从中药中分离 !提
取和寻找鉴定出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活性的成分
来 o以便能研制出对防治心衰可起到有效作用的中药新药
来 ∀但是 o由于血管紧张素 µ的产生除了经典的途径外 o尚
可通过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依赖性途径 o即糜蛋白旁路途径
产生 o这条途径不依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o单纯用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 µ的产生 ∀这样
看来 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并非将来对防治慢性心力
衰竭能完全起效的唯一药物品种 ∀对于以往这些跟踪研究
模式的结果 o有人进行了统计 o指出迄今为止 o有关强心苷的
研究 o已从各类植物中提取出 vss余种强心苷 o经临床应用
者仅有 us余种 o而常用的约 v ∗ x种 ∀现在 o随着人们对心衰
病认识的逐渐加深 o为了减少病死率和最大限度的减少毒副
反应 o强心苷的临床应用量越来越少 o所以从中药中提取 !分
离强心苷的实际应用价值到底有多大 o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沉重思考和反思≈v ow  ∀
2 中药现代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1 中药现代研究应注重和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

中医药研究应注意吸收 !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最
新成果 o根据中医药理论以及临床经验与实践 o加强有关疾
病的病因 !病机以及治疗过程中转化发展和预后的相关基础
理论的研究 ∀
随着 ut世纪的到来 o包括生命学科在内的各个科学领
域都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 ∀医药学界也随着基因学科的
飞速进展 o从生理 !病理到临床各科 o从临床诊疗技术到治病
用药 o从治疗概念到用药选药方法 o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
大变化 ∀如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治疗用药观念的改变 o对高
血压 !糖尿病 o尤其对肿瘤治疗的认识都从概念上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 ∀目前 o又有人继基因组学 !基因功能组学 !蛋白质
组学之后 o提出了基因转录组学以及代谢物组学的新概念 ∀
但至今人们对人类基因组中的 ts sss ∗ us sss个基因的
功能不甚了解或对其功能的确认表示怀疑 o因此必须对这些
基因的功能进行重新注释 ∀定性与定量研究基因表达使我
们能进入这个网络之中 o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重新注
释 o可以发现基因的靶向定位以及对其他基因的影响 o明确
表达基因的功能≈x  ∀现代生命科学界的科学家们也已开始
懂得自觉或不自觉地引进和应用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了 ∀
所以 o中医药学界的科学工作者在进行中医药学现代研究
时 o就更应该在引进现代一切科学 !先进的有关生命科学的
新进展 !新认识 !新方法 !新技术的同时 o特别注意以中医药
理论为指导 o进行符合中医药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
验研究 o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目的 ∀
212 在中药研究中应研究中医/辨证论治0与临床个体化用
药的关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o人类对药物
治疗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进
展 o促进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 o使药物治疗
模式开始由过去的/ 诊断导向治疗0向根据个体的遗传结构
实行/基因导向性治疗0的新模式转换 ∀临床药物治疗模式
由诊断定向治疗转向基因定向治疗 o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
了一个合理的途径 ∀以往的研究表明 o新的通过临床前研究
的化学成分 o在进行临床研究时 o其中约有 {s h 将在临床 ´
期 !µ期或者 ¶期试验时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o尽管有时仅
在少数受试者中出现 o但是最终仍被淘汰 ∀因此 o新的化学
药物的研究开发思路也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 ∀对新药
的研发思路将从根本上不同于过去 / 传统0的一个药物针对
一个药物靶点/适用于所有人0 o而是应当根据基因的某些特
性抑或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的改变而
/适用于某个群体0 o甚或是/适用于某一个人0 ∀这一观念的
转变 o与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0相吻合 ∀
中医/辨证论治0与临床个体化用药关系的研究 o将为中
#zsut#
第 u|卷第 tu期
ussw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Œ¶¶∏¨ tu
⁄¨ ¦¨ °¥¨µoussw
药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如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肝病
研究中 o有人基于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病机 o采用多种肝纤
维化动物模型k二甲基亚硝胺 !四氯化碳 !胆管结扎 !及猪血
清致免疫性等 w种肝纤维化大鼠模型l o多方法k清热利湿的
茵陈蒿汤 !活血化瘀的下瘀血汤 !益气的黄芪汤 !养阴的二至
丸以及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l进行干预性比较对照研究 ~结
果初步显示 o对于以肝窦壁病理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二甲基亚
硝胺大鼠肝纤维化 o清热利湿的茵陈蒿汤呈现显著的抑制作
用 ~对于肝细胞损伤 !细胞脂肪变为重要病理变化的四氯化
碳大鼠肝纤维化 o活血化瘀的下瘀血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显
著 ~而对于以胆汁淤滞 !胆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胆
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 o清热利湿的茵陈蒿汤及益气的黄芪汤
均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不同治
法方药对不同模型的干预或治疗的动态观察比较 o根据其比
较结果紧密结合病理学变化特征 o可以对不同治法方药作用
的病理学进行分类 o对指导临床治疗 o提高临床疗效将具有
实际意义 o也是开发中药新药的重要创新源之一≈y  ∀又如免
疫抑制 o从肾移植临床实践中观念的转变开始 o移植组可以
从 us种不同的方案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免疫抑制方案 ∀最重
要的观念变化之一是方案趋向于更加简化 o仅极少数既能最
大限度预防急性排斥反应而不良反应又最小的药物才被选
用 o对不同的病人选用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案 o而以往对绝大
多数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统一标准免疫抑制方案的旧观念正
在逐渐被淘汰≈z  ∀还有人在临床上发现 o针对血瘀证的活血
化瘀治疗往往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或缓解病情 o却不能中止或
彻底治愈疾病 ∀临床上有一些气滞血瘀型高血压病例 o其血
液流变学检测的结果 o除显示有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增高外 o
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红细胞物理特性亦有明显
改变 ∀对一些原来服用各类降压西药仍不能稳定控制血压
的病例 o重点加强对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红细胞物理特性
进行纠正 o可使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o并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
况下 o一些病人原来服用的降压西药可以逐步减量 o甚至停
用而单用中药 ∀这些病例的治疗结果提示 }红细胞变形能力
等红细胞物理特性的改变 o可能是某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的
始动因素 ∀因此 o不改善红细胞的物理特性而一味使用各类
降压药品 o有时就不能稳定地控制血压 ∀在中医药研究中如
果仅仅依据几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o就对血液流变
学 !甚至于整个研究得出结论 o那就可能出现一叶障目 !不见
泰山的情况≈{  ∀
中药研究还应重视 / 循证医学0的引进与中医药研究的
关系 ∀ /循证医学0推出的临床试验是出于建立治疗指南的
目的 o描述的是人群的平均情况 o而临床医师的医疗重点则
必须放在病人的个体临床疗效上 ∀由于流行病学专家为制
定治疗指南 o所以注重将工作重点放在人群水平上的效果 o
而卫生保健人员则必须处理好医患之间的特殊关系 o而这种
关系则要求临床治疗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基于人群的治疗
学研究结果 o虽有助于指明方向 o但不能类推于个体病人的
治疗 ∀前些时 o国外关于高血压治疗用药的两个多中心 !大
样本 !盲法对照的研究 o因结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认识 o对利
尿剂的首选应用引起争论≈|  ∀使人们对这样的所谓/循证医
学0的研究 o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现在 o国际西医药界已初步公认个体化给药是合理用药
的核心 ∀西医药界目前主要的个体化给药方法是 o测定药物
的体液k血药l浓度 o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o设计个体化给药
方案 ∀这一方法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相一致的药物是可行
的 o但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不一致的药物 o如何达到个体化
给药 o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 ∀另外 o临床尚存在这样的情况 o
即诊断 !一般状况 !治疗药物 !血药浓度相同的不同患者 o疗
效却相去甚远 o用传统的药代学等机理也无法解释的情
况≈ts  ∀而对这些相关问题 o用中医药理论的辨证论治观点
去研究解决 o更具有思路方法上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
以上事实提示 o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o认真进行/辨证论
治0与个体化用药的研究 o将会促进中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
≈参考文献 
≈t  黄振翘 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药效学
设计与方法的研究 1 中医药通报 oussu otkwl }vw1
≈u  樊代明 1 浅谈中国医药的现状与发展 1 中国药师 oussw ozktl }
|1
≈v  傅 研 1 重症心力衰竭的急诊救治及长期治疗新对策ktl1 中
国临床医生 oussu ovsk{l }t{1
≈w  方文贤 1 中药现代研究实验设计及创新思路 1 中国中药杂志 o
ussu ouzktsl }zut1
≈x  邓永键 o郝 飞 1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及其应用前景 1 免疫学杂
志 oussv ot|kzl }vtx1
≈y  刘 平 1 重视/证据0质量 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 1 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ussw ouwktl }{1
≈z  郭应录 o杨建林 1 肾移植的临床进展 1 中国医学信息导报 o
ussv otuktl }t{1
≈{  戴豪良 o万卫昌 1 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问题和对策 1 中医
药通报 oussu otkwl }u|1
≈|  清 溪 1 治疗高血压 我们该相信什麽 ‚中国医学论坛报 o
ussv ou|ktsl }y1
≈ts  史道华 o陈鹭颖 o曾昭全 o等 1 药物基因组学与制药用药个体
化 1 海峡药学 oussu otwkyl }t1
≈责任编辑 古云侠 
#{sut#
第 u|卷第 tu期
ussw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u| oŒ¶¶∏¨ tu
⁄¨ ¦¨ °¥¨µoussw